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一、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倪斌,方春云,李燕[1](2021)在《2015年至2020年我院1 02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回顾性调查法对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至2020年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1 026名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电解质、肾功能、合并去乙酰毛花苷、TDM值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 026次监测结果显示,地高辛血药浓度(1.87±1.81) ng/mL;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0.5~1.75 ng/mL 480例(46.78%);体质量、年龄、肾功能、合并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有显着性影响;男女性患者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25 mg,1次/d"给药剂量安全性较其他给药方案好;高血钾组与正常组、低血钾组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主要受年龄、肾功能、给药剂量及合并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影响。临床应结合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与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制定合理个体化给药方案。

徐莉,杨晔,尹登科[2](2020)在《地高辛口服吸收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地高辛是常用强心苷类药物,临床使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但其在体内作用复杂,安全范围狭窄,患者个体差异大,使用时常产生不良反应和中毒现象。地高辛的药动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其安全使用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地高辛口服吸收的药动学性质和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可能的机制,为地高辛安全使用提供帮助。

周家军,孟祥云,姜怡,陈芳,梁蓓蓓,蔡芸,王睿[3](2020)在《地高辛血清药物浓度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地高辛是强心苷类在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于治疗窗较窄且在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较易引起患者的中毒反应。测定地高辛血清药物浓度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微粒子酶联免疫法等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以期为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检测提供参考。

覃炎锋,黎奕炼[4](2020)在《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干预的作用。方法 在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临床药师通过信息系统筛选出应用地高辛的159例患者为观察组,评估需要接受血药浓度监测患者并实施干预,另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1)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的分布情况:医嘱中最多为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其次为年龄在70岁及以上的患者。(2)干预前后送检情况:通过筛选共有128例应用地高辛的患者需要血药浓度监测,干预前8例(6.25%)患者主动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干预后102例(79.69%)患者听取药师建议行血药浓度监测。(3)干预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由监测结果看出,地高辛有效治疗浓度为0.8~2.0 ng/mL,159例送检样本中,89例血药浓度达标,达标率为55.97%,干预后的浓度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信息系统临床药师能够对地高辛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实施有效的干预,加强医生对药物检测的认知,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盛碧,邹吉利,周旋,陈永刚[5](2020)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21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21例患者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221例监测结果中,56例(25.34%)血药浓度低于0.50 ng·mL-1,115例(52.04%)血药浓度在0.5~2.0 ng·mL-1之间,50例(22.62%)血药浓度高于2.0 ng·mL-1。患者血药浓度与年龄相关(P<0.01),与性别无关(P>0.05),联合用药对患者血药浓度有一定影响。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应重视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制定安全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成凤英,蔡雄杰,邓惠容,常惠礼[6](2019)在《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对收治的地高辛患者血药浓度的监测数据,并对信息化管理和药物的临床合理进行了探讨。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共计352例口服地高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体内地高辛血药浓度值,并观察地高辛中毒反应。临床药师根据监测数据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地高辛中毒浓度和中毒发生率,并统计中毒相关症状。结果:根据我院352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0.8ng/ml,中毒发生率为0%;地高辛血药浓度0.8-2.0g/ml,中毒发生率为13.2%;地高辛血药浓度2.0-4.0ng/ml,中毒发生率为87.5%;地高辛血药浓度≥4.0ng/ml,中毒发生率为40%。观察地高辛中毒症状,按其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其中消化系统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结论:根据所得监测数据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后,通过信息化管理制定合理的用药规则,可以对口服地高辛患者及时监测,降低患者中毒发生率,有效确保地高辛药物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江智明,潘丽芬,王杰聪,林新云,李锋[7](2019)在《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干预,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9月,药师利用药房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检验系统对使用了地高辛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对需要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地高辛浓度在0.5~2.0ng/mL的比例升高11.15%,血药浓度<0.5ng/mL的比例下降8.35%,血药浓度>2.0ng/mL的比例下降2.79%。结论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干预,可促进我院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开展,优化个体化治疗,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谭嘉琦[8](2019)在《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3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2064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根据年龄段、性别、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科室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在ACC/AHA指南推荐的血清地高辛浓度(SDC)范围内,有500例(24.2%);低于下限值有669例(32.4%),其中有528例(25.5%)低于仪器监测范围下限;高于上限范围有895例(43.4%),其中33例(1.6%)高于仪器监测上限范围。诊断地高辛中毒有136例(6.6%)。2、患者平均年龄为72.16± 13.75岁。≤65岁患者有589例(28.5%),>65岁患者有1475例(71.5%)。两组年龄段患者相比较,>65岁组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更高,诊断地高辛中毒的例数更多(P均<0.05)。3、男性1044例(50.6%),女性1020例(49.4%),男性和女性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在统计学无差异(P=0.178)。以SDC为1.0μg/L作分组切点,男女构成比无差异(P=0.066);再以SDC为1.2μg/L作分组切点,男女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6)。与男性相比,女性诊断地高辛中毒的例数更多(P<0.001),但院内全因死亡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着差异(P=0.394)。4、SDC共覆盖20个科室,心内科(42.3%)、重症医学科(13.5%)、神经内科(10.3%)、呼吸内科(9.7%)监测的SDC例数位居全院总例数的前四位。5、心血管科监测的SDC中,SDC<0.5μg/L的患者人数有304例(34.8%),SDC在0.5-1.0μ/L的患者有121例(22.5%)。SDC>1.0μg/L的患者有373(42.7%)SDC>2.Oμg/L的患者121例(13.8%)。诊断地高辛中毒有57例。结论:1、血清地高辛剂量浓度0.5-1.Oμg/L占24.2%,1.0-1.2μg/L占7.3%,1.2-2.0μg/L占21.2%,>2.0μg/L占 14.8%;2、老年患者(>65岁)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和中毒事件发生率更高;3、女性患者在SDC>1.2μ g/L组中的人数及诊断中毒的例数均高于男性患者。第二部分 血清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血清地高辛浓度组之间心电图的差异,分析不同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01日至2018年0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服用地高辛药物治疗,并在地高辛血药浓度稳定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的住院患者病案资料370例。以1.2μg/L为分界点时,≤1.2μg/L组(SDC正常组)有270例,>1.2μg/L(SDC升高组)有10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比较不同地高辛血药浓度组之间心电图的差异,分析不同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对比SDC正常组,SDC升高组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更高,NYHA-Ⅳ级的患者更多见,Cr、BUN浓度值更高(P均<0.05)。2、大部分患者存在1种或多种疾病。心力衰竭(97.8%)、心脏瓣膜病(41.4%)、糖尿病(33.0%)、肾衰竭(31.1%)最多见。肾衰竭患者在地高辛升高组所占比例更大(P<0.05)。心肌病的发生率在地高辛正常组更高(P<0.05)。3、在院治疗中,大部分患者使用螺内酯、呋塞米、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分别为81.1%、80.8%、55.9%、52.4%。呋塞米、硝酸酯类、胺碘酮、氯化钾缓释片在地高辛升高组使用率更高(P均<0.05)。4、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窦性心律有168例(45.4%),房颤有240例(64.9%),包含阵发房颤52例(14.1%)。人工起搏心律8例(2.2%)。室早(76.5%)、房颤(64.9%)、房早(36.2%)是发生率最高的心律失常。以1.2μg/L作为分界点时,SDC>1.2μg/L组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着高于SDC≤1.2μg/L组(P=0.010)。5、对比偶发室性早搏组,频发室性早搏组中,SDC>1.2μg/L组的患者更多,心功能Ⅳ级和心肌病患者比例更高,LVEF值更低,心率更慢,螺内酯使用率更高(P均<0.05)。6、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SDC>1.2μg/L、EF值降低是频发室性早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在本研究,以1.2μg/L为SDC分界点时,室性心动过速事件发生率在SDC>1.2μg/L组显着升高。2、SDC的升高是频发室性早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倪伟建,方焱,唐丽琴,沈爱宗[9](2019)在《小儿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可能影响因素,为小儿地高辛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因心脏功能异常等口服地高辛治疗的小儿病例资料56例,收集并筛选小儿个体信息、用药信息等,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测定小儿地高辛血清浓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血药浓度变化的可能因素。结果小儿使用地高辛的临床给药剂量为(9.35±4.28)μg·kg-1·d-1,小儿地高辛血药浓度处于有效浓度(0.5~2.0 ng/mL)为46例,占82.14%;大于2.0 ng/mL为3例,占5.36%;小于0.5 ng/mL为7例,占12.5%。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变化与性别因素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和体质量因素呈负相关(r=0.182;r=0.105,P<0.01),与疾病种类、联合用药和地高辛用量呈正相关(r=0.098;r=0.243;r=0.196,P<0.01),因抽血时间基本一致,暂未纳入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范围。结论小儿地高辛的个体化药学指导应从小儿个体的药效学、药动学出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观察,在注重防止地高辛中毒反应的同时,促进小儿的治疗安全、有效、合理。

成凤英,蔡雄杰,邓惠容,刘彩芳,常惠礼[10](2019)在《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对收治的地高辛患者血药浓度的监测数据,并对信息化管理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352例口服地高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检测体内地高辛血药浓度值,并观察地高辛中毒反应。临床药师根据监测数据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地高辛中毒浓度和中毒发生率,并统计中毒症状。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0.8ng/mL,中毒发生率为0%;地高辛血药浓度0.8~2.0g/mL,中毒发生率为13.2%;地高辛血药浓度2.0~4.0ng/mL,中毒发生率为87.5%;地高辛血药浓度≥4.0ng/mL,中毒发生率为40%。观察地高辛中毒症状,按其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结论:根据所得监测数据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后,通过信息化管理制定合理的用药规则,可以对口服地高辛患者及时监测,降低中毒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5年至2020年我院1 02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血药浓度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科室分布
    2.2 不同体质量、性别、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2.3 合并去乙酰毛花苷、肾功能及给药剂量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
    2.4 血钾水平
3 讨论
    3.1 体质量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2 性别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3 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4 合并去乙酰毛花苷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5 肾功能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6 给药剂量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7 血钾水平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2)地高辛口服吸收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高辛口服吸收及药动学
    1.1 吸收
    1.2 分布
    1.3 代谢
    1.4 清除
2 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测定
    2.1 免疫测定法
        2.1.1 放射免疫分析法
        2.1.2 酶免疫分析法
        2.1.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2.1.4 荧光免疫分析法
        2.1.5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测定法
3 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机制
    3.1 影响肠道的生理状态
    3.2 影响肠道透过性
    3.3 影响P-gp介导的外排
        3.3.1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影响P-gp活性是地高辛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常见机制。
        3.3.2 辅料影响
        3.3.3 饮食影响
        3.3.4 基因差异影响
    3.4 影响肠道菌群介导的代谢作用
    3.5 吸附地高辛影响血药浓度
    3.6 影响CYP3A介导的代谢
    3.7 体脂率导致的血药浓度差异
    3.8 肾功能导致的血药浓度差异
    3.9 减少胃酸的破坏作用
4 小结

(3)地高辛血清药物浓度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地高辛血清药物浓度的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荧光偏振免疫法
    1.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1.4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1.5 微粒子酶联免疫法
2 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
    2.2 性别
    2.3 肾功能
    2.4 药物相互作用
    2.5 疾病类型

(4)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的分布情况
    2.2 干预前后送检情况
    2.3 干预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
3 讨论

(5)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21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样采集与测定
    2.2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2.3 年龄与血药浓度关系
    2.4 性别与血药浓度关系
    2.5 联合用药与血药浓度关系
    2.6 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神经系统影响
3 讨论
    3.1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概况
    3.2 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3 性别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4 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5 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神经系统影响

(6)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中毒判断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中毒发生率
    2.2 地高辛临床中毒反应情况
3 讨论
    3.1 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中毒发生率
        (2)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中毒症状情况
        (3)医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用药信息化管理

(7)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干预措施
        1.3.1 HIS系统设置警示
        1.3.2 加强培训宣教
        1.3.3 强化科室用药干预
    1.4 效果评定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数量
    2.2 干预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2.3 不同年龄组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
    2.4 合并疾病和联合药物
    2.5 干预后地高辛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情况
3 讨论
    3.1 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因素
        3.1.1 剂量的影响
        3.1.2 年龄的影响
        3.1.3 病理生理的影响
        3.1.4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3.1.5 取样时间的影响
        3.1.6 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3.2 药师的作用
        3.2.1 干预医疗行为
        3.2.2 关注不良反应
        3.2.3 用药宣教

(8)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
    引言
    1.1 材料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1.2.1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及中毒病例
        1.2.2 不同年龄段血清地高辛浓度情况
        1.2.3 男女患者在不同血清地高辛浓度组分布及中毒、死亡例数
        1.2.4 各年度监测例数
        1.2.5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患者科室分布情况
        1.2.6 心血管科室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情况
    1.3 讨论
    1.4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清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2 患者疾病情况比较
        2.2.3 患者使用药物情况比较
        2.2.4 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比较
        2.2.5 偶发与频发室性早搏事件的基线资料比较
        2.2.6 频发室性早搏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攻读研宄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小儿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小儿地高辛的用法用量
    1.4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小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个体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1.1 给药剂量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1.2 性别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1.3 体质量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1.4 年龄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1.5 疾病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2 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3.3 不同采血时间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10)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中毒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中毒发生率:
    2.2 地高辛临床中毒反应情况:
3 讨论
    3.1 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中毒发生率:
    3.2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中毒症状情况:
    3.3 医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用药信息化管理:

四、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年至2020年我院1 02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 倪斌,方春云,李燕. 药品评价, 2021(22)
  • [2]地高辛口服吸收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J]. 徐莉,杨晔,尹登科. 中国药师, 2020(11)
  • [3]地高辛血清药物浓度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J]. 周家军,孟祥云,姜怡,陈芳,梁蓓蓓,蔡芸,王睿.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10)
  • [4]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预分析[J]. 覃炎锋,黎奕炼. 智慧健康, 2020(28)
  • [5]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21例结果分析[J]. 盛碧,邹吉利,周旋,陈永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2)
  • [6]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A]. 成凤英,蔡雄杰,邓惠容,常惠礼. 2020第25届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2019
  • [7]药师利用信息系统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预作用[J]. 江智明,潘丽芬,王杰聪,林新云,李锋.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9(05)
  • [8]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D]. 谭嘉琦.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9]小儿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 倪伟建,方焱,唐丽琴,沈爱宗. 安徽医药, 2019(09)
  • [10]临床药师对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探讨[J]. 成凤英,蔡雄杰,邓惠容,刘彩芳,常惠礼. 北方药学, 2019(07)

标签:;  ;  

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