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分析

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分析

一、恶性血管外皮瘤九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华,高子芬,董格红,武迎,关春艳[1](2020)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大多数为惰性或中间型,少数为恶性。1931年首次由Klemperer等[1]报道发生于胸膜并命名,曾一度被认为好发于胸膜,近年来胸膜外也相继见报道,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最早在1942年由Stout等[2]命名。

付万垒,郭乔楠[2](2017)在《血管球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中,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45.3岁,手指末端最常见。肿瘤呈圆形、卵圆形,表面呈灰红色,直径0.42.7 cm。典型病理形态学为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浆呈透明或嗜酸性;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少数病例间质可见黏液变性。免疫组化:Vimentin、SMA和Ⅳ型胶原均(+),而CgA、Syn、desmin、CD34、CK及S-100均(-)。10例血管球瘤均为良性,随访14145个月无复发。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罕见部位的血管球瘤不容易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相结合。

马春华,张学斌,姜镕,吕远,李金铎,王斌,孙立伟[3](2016)在《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文中研究表明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5月2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入院后头部MRI增强扫描显

王霄娜,马建民[4](2015)在《眼眶血管外周细胞瘤一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性,26岁。因"左眼球突出7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5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部检查:右眼视力20/50,左眼视力20/50。右眼眼球突出16 mm,左眼眼球突出23 mm。双眼睑结膜与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3 mm,对光反应存在,双眼房水闪辉(-),角膜后沉着物(-)。散瞳后,采用

周峥珍,陈卫坚,姜楠,张丽琼,刘敏[5](2015)在《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婴6例,女婴3例,中位年龄1.6个月。主要症状为局部肿块。肿块平均直径4.6 cm。8例为良性,1例为低度恶性;随访7例,23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HPC由丰富血管网及周围紧密排列的圆形或梭形瘤细胞组成,血管扩张,大小不一,可呈特征性"鹿角状"薄壁分支血管,细胞密度大,核分裂象多,并可见坏死及钙化。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均(+),部分病例CD34、CD31、Ⅷ因子、CD99、bcl-2和actin(+),Ki-67增殖指数5%30%,平均12%。结论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属少见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是鉴别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李双生,邱晓晖,张建魁,耿旭影,牛鹏飞[6](2014)在《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1例进行上腹部CT及MRI扫描;5例行MRI扫描,并回顾性分析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 4例血管外皮瘤位于颅内,1例发生于颈椎椎管,1例发生于肝脏。CT及MRI表现: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平扫为类圆形稍低密度,其MR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均显示均匀显着强化;4例颅内脑外血管外皮瘤及1例颈椎椎间孔血管外皮瘤MRI表现:与脑灰质比较,病灶均呈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均显着均匀强化。结论 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和MRI增强后显着强化,强化时间持续7分钟以上是肝血管外皮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颈部及颅内血管外皮瘤MRI平扫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持续均匀强化。

徐刚,何刚,刘冰,徐仲明[7](2014)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提高对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CT检查结果提示血管性肿瘤,病变多呈均一高密度块影,并有明显强化的特点。病理检查提示肿瘤富含毛细血管,呈树枝状,管腔内壁为正常内皮细胞,管腔周围有弥漫分布的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外皮细胞排列,可见核分裂像。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肿瘤预后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高度恶性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间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该组误诊率为80%。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类潜在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但缺乏特征性表现,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完整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其临床行为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临床医师要重视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描述。所有病例均需密切随访。

赖日权,王卓才[8](2012)在《血管外周细胞瘤及其相关肿瘤的病理诊断》文中研究指明血管外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表现为各种薄壁分支状血管的结构,过去被诊断的病例可能较大一部分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hrous tumour,SFT)及其形态相似的肿瘤。目前多数专家认为HPC不能定义为一种独立性病变,但WHO 2002年版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中仍保留HPC的诊断名称,认为其是一种罕见病变,应与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陈凯,秦勇,谢寿城,李雪芬,凌文峰,王利[9](2012)在《鼻腔鼻窦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文中提出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16岁。因左侧鼻腔反复出血9个月余入院。鼻腔出血以月经前或者月经结束后时段明显,量约20~60ml,次数不等,1周后停止,在当地多次止血、抗炎药物治疗。近1年来出现左侧鼻塞,伴有头部闷胀感,嗅觉减退。无复视。体检:体

丁莹,张虹,宋国祥[10](2012)在《17例眼眶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17例眼眶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1980至2009年共29年问17例眼眶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突出为就诊的主要原因,14例可触及眶区无痛性肿物;B超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多呈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内回声多少及分布与病变组织结构有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多显示肿瘤内供血丰富,部分可探及肿瘤内血管血流为动脉频谱、CT显示病变多呈均一高密度块影,并有明显强化的特点等。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眼眶血管外皮瘤是一类潜在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与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缺乏相关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但缺乏特征性表现;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完整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需密切随访。

二、恶性血管外皮瘤九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血管外皮瘤九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定
2 结果
    2.1 巨检
    2.2 镜检
    2.3 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
3 讨论
    3.1 起源命名及临床特点
    3.2 病理诊断
        3.2.1 组织学特征
        3.2.2 免疫组化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与预后

(2)血管球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巨检
    2.2 镜检
    2.3 免疫组化染色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诊断要点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与预后

(3)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4)眼眶血管外周细胞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HPC的命名
二、HPC的发病部位
三、HPC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学研究
四、HPC的影像学检查
五、HPC的病理学认识
六、HPC的发病年龄与性别
七、HPC的治疗与预后

(5)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扫描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特殊病例报告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3.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3.3 组织病理学特征
    3.4 鉴别诊断
    3.5 治疗和预后

(8)血管外周细胞瘤及其相关肿瘤的病理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SFT
2 脂肪瘤性血管外皮瘤 (lipomatous haemangiopericytoma)
3 肌周皮细胞瘤 (myopericytoma)
4 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 (myofibroma/myofibromatosis)
5 婴幼儿纤维肉瘤 (infantile fibrosarcoma)
6 单相型纤维滑膜肉瘤 (monophasic fibrous synovial sarcoma)
7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 (mesenchymalchondrosarcoma)
8 深在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deep 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9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re sheath tumour, MPNST)
10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 (leimyoscarma of deep soft tissue)

(9)鼻腔鼻窦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讨论

四、恶性血管外皮瘤九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J]. 张玉华,高子芬,董格红,武迎,关春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11)
  • [2]血管球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J]. 付万垒,郭乔楠.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12)
  • [3]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J]. 马春华,张学斌,姜镕,吕远,李金铎,王斌,孙立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02)
  • [4]眼眶血管外周细胞瘤一例[J]. 王霄娜,马建民.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05)
  • [5]婴儿型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 周峥珍,陈卫坚,姜楠,张丽琼,刘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5(05)
  • [6]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J]. 李双生,邱晓晖,张建魁,耿旭影,牛鹏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04)
  • [7]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5例临床分析[J]. 徐刚,何刚,刘冰,徐仲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05)
  • [8]血管外周细胞瘤及其相关肿瘤的病理诊断[J]. 赖日权,王卓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06)
  • [9]鼻腔鼻窦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J]. 陈凯,秦勇,谢寿城,李雪芬,凌文峰,王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02)
  • [10]17例眼眶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J]. 丁莹,张虹,宋国祥. 中华眼科杂志, 2012(01)

标签:;  ;  ;  ;  ;  

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