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临床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

抗生素临床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

一、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21)在《mcr-1基因在食源性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中的转移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粘菌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几十年来,多粘菌素在各大洲广泛地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肠道疾病,在中国、日本、印度和越南等一些亚洲国家被添加在养殖动物的饲料中作为促生长剂使用。由于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流行,加速了多粘菌素耐药性的传播。导致多粘菌素耐药菌株的存在越来越广泛,为养殖动物健康及食品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介质等因素对mcr-1基因在食源性野生型肠杆菌科细菌之间的水平转移能力的影响,验证mcr-1基因在小鼠肠道内的水平转移情况,以及转移过程中mcr-1基因环境的变化。从基因层面分析了mcr-1基因的转移机制。为寻求减缓或阻断mcr-1基因的快速、广泛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养殖及食品安全做出贡献。(1)本研究首先对实验室于2006~2017年间分离的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mcr-1阳性细菌的筛查。共检测了1,789株细菌,其中沙门氏菌1,283株,大肠杆菌506株。菌株分离于超市或农贸市场中零售的食品样品(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熟食、婴幼儿配方奶粉、饺子和鱼),食品生产链条(养殖场和屠宰场)以及临床病例样品(门诊中患有食源性疾病病人的粪便)。菌株来自中国北京、上海、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和新疆9个地区。mcr-1阳性菌检出率为6.7‰(12/1,789)。2006~2017年间分离的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菌检出率为21.7‰(11/506),显着高于同期分离的沙门氏菌中mcr-1阳性菌的检出率(0.78‰,1/1,283;P<0.05)。(2)为了验证mcr-1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进行水平转移同时介导低水平的多粘菌素耐药,筛选了9株对多粘菌素B具有耐药性的mcr-1阳性菌作为供体菌(命名为D1~D9)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同时,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与不同介质等因素对mcr-1基因在菌株之间进行水平转移能力的影响,选择鸡肉为代表食物进行以鸡肉为基质的接合转移试验。为了模拟摄入mcr-1阳性菌污染的食物后mcr-1基因在动物肠道中的水平转移情况,以昆明白鼠构建动物模型进行接合转移试验。结果显示,滤膜-培养基条件下mcr-1基因的接合频率为1.57×10-5~4.60×10-2,显着高于37℃下mcr-1基因在鸡肉中的接合频率1.32×10-6~3.85×10-4。即使在4℃下,mcr-1基因也能在鸡肉中成功的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在小鼠肠道中,mcr-1基因不仅可以转移到灌胃的受体菌中,还能够转移到小鼠肠道菌中。mcr-1基因在小鼠肠道内水平转移对小鼠肠道菌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D6-E.coli C600组中检测到的接合子峰值为1.43×102CFU/g粪便,显着高于D7-E.coli C600组检测到的接合子峰值0.3×102 CFU/g粪便。在相同的接合转移条件下,质粒的复制子类型是影响接合频率的最重要因素,即Inc HI2型质粒的接合转移能力更强。(3)通过分析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序列,共检测到3种编码mcr-1基因的质粒复制子类型,分别是Inc X4,Inc I2和Inc HI2。进一步分析mcr-1基因环境发现,在Inc X4型质粒中mcr-1基因和上游的插入序列构成IS26-mcr-1-pap2的基因环境,在mcr-1基因水平转移过程中未发生改变。在D2和D4携带的Inc I2质粒型中mcr-1基因和上游的插入序列构成ISApl1-mcr-1-pap2的基因环境。在滤膜-培养基接合过程中,D2中mcr-1基因上游的插入序列ISApl1丢失;在25℃鸡肉中的接合转移过程中,D4中mcr-1基因上游的插入序列ISApl1丢失。在D5携带的Inc I2质粒型中mcr-1基因和上游的插入序列构成ISEcp1-blaCTX-M-55-mcr-1-pap2的基因环境,在mcr-1基因水平转移过程中未发生改变,是未被报道过的mcr-1基因环境。在Inc HI2型质粒中mcr-1基因和上游的插入序列构成ISApl1-mcr-1-pap2的基因环境,尽管在mcr-1基因水平转移过程中基因环境未发生改变,但是Inc HI2型质粒在细菌繁殖和进化过程中很活跃,容易与其他质粒或基因盒相互作用形成融合质粒。(4)在滤膜-培养基接合过程中鉴定了3个携带mcr-1阳性融合质粒的接合子。D1(R1)1中的p D1(R1)1_mcr-1F是D1中2个质粒和R1中1个质粒融合形成的Inc HI2质粒;p D1_MDR中的基因盒IS26-oqx A-oqx B和p D1_mcr-1中的基因盒IS26-dfr A12-aad A2和IS26-mcr-1水平转移到质粒p R1中,融合质粒与p R1共享相同的基因序列骨架。接合子D2(R5)2中的p D2(R5)2_mcr-1F是由两个最初存在于D2中的质粒融合形成的一个Inc HI2型质粒;是由p D2_mcr-1中的基因盒ISApl1-mcr-1-pap2插入p D2_ami形成的融合质粒,随后转移到了R5中。接合子D6(EC)3中的p D6(EC)3_mcr-1是D6中p D6_mcr-1和p D6_tet(M)通过38 bp的同源区域发生同源重组而形成的,被鉴定为一种新型Inc FIB-Inc HI2杂交质粒。3个融合质粒同时携带mcr-1和其他抗生素耐药基因。质粒融合频率为1.48×10-3~3.94×10-3,融合质粒表现出高稳定性,可以将包括mcr-1在内的抗生素耐药基因盒以2.32×10-4~1.73×10-3的频率转移到大肠杆菌E.coli C600或J53中。质粒融合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机制复杂,融合质粒能够进行稳定遗传并具有较强接合转移能力。

王双双[2](2021)在《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792例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科室分布及人口特点,分析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致病菌种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合理诊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792份病历,用excel表格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基础疾病、入住科室、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各类插管、有创操作、实验室检查、标本类型、病原学资料、抗真菌治疗、药敏结果及预后等情况,SPSS24.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计79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男性456例,女性336例,男女比例1:0.79,平均59.4岁,≥60岁428例(54.04%)。792例患者来自27个临床科室,其中,ICU占比最多,为231例(29.2%),其次为呼吸内科133(16.8%)例,血液内科82(10.4%)例。患者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最多,共283例,占所有病例数的35.7%,其次为尿液68(8.5%)例,粪便176(22.2%)例,肺泡55(6.9%)例;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74.4%,曲霉菌属42(5.3%)例;近3年菌种变化趋势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呈下降趋势,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呈上升趋势,2019年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甚至超越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长累及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曲霉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隐球菌最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IFD常伴有不同的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有创操作等,提示这些可能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入住ICU、呼吸机的使用及住院时间延长是IFD患者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OR=5.555;OR=3.128;OR=0.022)。绝大多数致病菌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对唑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抗真菌药物仍以唑类为主,联合用药也有较大比例,大多患者预后良好。结论1、我院IFD患者年龄跨度大,≥60岁的患者占比50%以上,三年中发病人数有升高趋势,男性患者占比多余女性;2、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的科室有ICU、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故在上述科室,应更注意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工作;3、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有升高趋势,曲霉菌是第二大致病真菌;痰液、尿液、粪便、肺泡是致病菌最主要的来源部位,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4、侵袭性真菌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结构性肺病、糖尿病、CTD、CAD、CKD、恶性肿瘤等,较多患者发病前有一些侵入性操作及其他易感因素,入住ICU、呼吸机的使用及住院时间延长是患者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因此,临床应注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易感因素;5、大部分真菌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部分对唑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尽可能行药敏试验,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贺翔[3](2021)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桂林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年龄≥14岁,具备临时心脏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剔除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完善术前准备后应用85cm长的美敦力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后达到拔除电极标准后拔除临时起搏电极。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临时起搏指征和合并基础病等)、术中观察指标(起搏参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等)和疗效及安全性指标(临时起搏电极留置时间、临床转归和并发症等)。回顾性调查桂林市人民医院手术日期为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ICD-9-CM-3手术与操作编码为“37.78”,手术与操作名称为“暂时性经静脉起搏器系统的置入”的住院病例。剔除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纳入年龄≥14岁,应用被动或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住院病例。将本研究中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编为A组,将回顾性调查中纳入的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锁骨下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编为B组;将回顾性调查中纳入的应用被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编为C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观察指标、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应用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研究(A组)共纳入患者25例,年龄66.8±13.7岁,身高159.3±6.5cm,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的植入部位24例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1例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为0.6(0.5,1.0)V,感知的R波振幅为8.0(6.7,11.2)m V,电极阻抗为746.2±113.0Ω,手术时间为46.8±7.3 min,临时起搏电极体外段的长度为27.0(26.0,29.4)cm,X线曝光剂量为15.3±3.0 m Gy。术后24h复测的起搏参数与术中测试的结果相似(p>0.05)。临床转归为植入永久起搏器19例,心率恢复正常5例,院内死亡1例(死亡与临时心脏起搏术无因果联系),2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包括电极脱位在内的并发症。回顾性调查中B组共纳入47例患者,C组共纳入49例患者,A组、B组及C组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相似,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感知的R波振幅、手术时间、X线曝光剂量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A组患者的电极阻抗高于B组(746.2±113.0Ωvs 645.5±137.6Ω,p<0.01)和C组(746.2±113.0Ωvs 516.0±145.0Ω,p<0.001)。三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无显着差异(p>0.05);A组2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而B组47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术后电极脱位1例,气胸1例,两组间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49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11例为术后电极脱位,1例为感知功能不良,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电极脱位率均显着高于A组及B组(p<0.05)。尽管A组和B组患者的临时心脏起搏手术费用高于C组,但A组与B组的患侧下肢制动时间和监护病区留观时间均显着短于C组(p<0.001),三组患者的临时心脏起搏相关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498)。结论:(1)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是安全可行的;(2)与传统应用被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相比,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电极脱位率更低,可能更安全可靠,而且性价比更高;(3)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不劣于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锁骨下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4)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可能更适合部分特殊人群,可以作为临时心脏起搏术的一种有益补充。

高艳[4](2021)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和特点,明确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重点部位、主要病原菌,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2.评估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希望通过对医院感染负担的货币形式量化,倒逼医疗机构重视患者安全,提升已有感控措施执行力度。3.分析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风险阈值,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潜在高危患者,实现感染管理关口前移,减少不必要的卫生资源的浪费。方法:1.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老年病科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4548例老年住院患者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率等对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经济负担研究:研究样本来自第一步“医院感染现况调查”(但为避免患者死亡对后续医疗费用影响,将死亡病例排除在外),以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PSM匹配法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以评估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负担,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医院感染的间接经济负担、医院经济负担和医保资金损失。3.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以本研究第一步“医院感染现况调查”的4548例数据为建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综合ROC曲线下面积确定预测模型的风险阈值。采用便利抽样法,采集同中心新收集数据(某三甲医院老年病科2020年1月-4月期间的500例老年患者资料)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时段验证。结果:1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现况调查(1)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医院感染37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18%,发生医院感染61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为13.54%,高于同期全院的医院感染水平(感染率为2.65%,感染例次率为3.45%)。2017-2019年间老年病科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医院感染部位:616例次医院感染发生部位构成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383例,构成比为62.18%),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114例,构成比为18.51%)。(3)医院感染病原菌: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23株,革兰阴性菌342株,占病原菌总数的66.15%;革兰阳性菌124株,占病原菌总数的23.99%;真菌50株,占病原菌总数的9.67%;支原体1株,占病原菌总数的0.19%。革兰阴性菌中,居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肠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泌尿系统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2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1)患者经济负担:感染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9 048.96元,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3 952.87元,中位数差值为25 096.09元;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33.00天,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3.50天,中位数差值为19.50天,间接经济负担6 639.36元;每例感染患者总经济负担31 735.45元。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随着年龄、感染部位数、CCI评分的增加而增加。(2)医保及医院经济负担:每1例职工医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损失医保资金17573.81元,每1例居民医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损失医保资金3595.33元。每发生1例医院感染导致医院减少收治患者人数1.44例,医院因减少收治1例患者而减少收入1004.60元。(3)医院感染增加费用明细:医疗费用增加以西药费、抗菌药物费、治疗费和化验费为主,约占增加总费用的68.18%。3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12个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入院的途径、院外感染、留置导尿、抗生素种类、使用抗生素天数、疾病类型、慢性肺病、偏瘫、恶性肿瘤、CCI评分、住院天数。(2)医院感染预测模型:根据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对应的回归系数,构建回归方程:Logistic(P)=-7.309+0.225*年龄+系数*入院途径+0.556*院外感染+0.661*使用导尿管+0.503*抗生素种类+0.242*使用抗生素天数+系数*疾病分类+0.375*慢性肺病+2.855*偏瘫+0.514*恶性肿瘤+0.298*CCI评分+1.157*住院天数。(3)模型内外部检验:建模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模型特异性为87.43%,敏感度为84.41%,预测准确率为87.18%;验证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模型特异度为82.33%,敏感度为94.44%,预测准确率86.4%。回归模型对医院感染有较好的判别能力。(4)感染风险阈值:综合ROC曲线下面积,当医院感染率预测概率>0.06615(6.615%),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即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阈值为0.06615(6.615%)。结论:1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医院感染导致沉重经济负担,提醒医护工作者应将老年患者作为医院感染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已有感控措施执行力度,利用构建的医院感染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确定感染风险阈值,以促进医院感染的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转变,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节约医疗卫生资源。2西药费、抗菌药物费、治疗费和化验费成为控制直接医疗成本的重要突破口。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重点防治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成为降低经济负担的重要策略。

廖文强[5](2021)在《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烧伤中心2011-2015年及2016-2020年严重烧伤患者的感染病原菌来源、分布、耐药性及感染率的变化,总结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正确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发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流行提供详实依据,以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率。方法:收集2011年至2020年我院烧伤中心严重烧伤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因素、烧伤面积、人数及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病例分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两组,2011-2015年病例资料为前五年组,2016-2020年病例资料为后五年组。利用SPSS 26统计软件分析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的来源构成比情况,两组G-、G+及真菌的构成比及具体病原菌分布情况,两组检出率居前五位病原菌分布情况,两组G-、G+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两组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总体结果:2011年至2020年共纳入严重烧伤患者1176例,共检出2682株病原菌菌株,其中创面分泌物来源1173株,血液来源609株,呼吸道来源355株,尿液来源437株,静脉置管来源99株,穿刺液来源9株;共有G-菌株1895株,占比70.66%,G+菌株598株,占比22.30%,真菌菌株189株,占比7.05%。G-以鲍曼不动杆菌(697株,占比25.99%)、肺炎克雷伯菌(488株,占比18.20%)、铜绿假单胞菌(421株,占比15.70%)为主,G+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96株,占比11.04%)、表皮葡萄球菌(105株,占比3.91%)、溶血葡萄球菌(72株,占比2.68%)为主,真菌以热带念珠菌(57株,占比2.13%)、白色念珠菌(46株,占比1.72%)、光滑念珠菌(45株,占比1.68%)为主。2、前、后五年两组对比结果:(1)前、后五年检出率位居前五位的病原菌排列顺序未变动,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2)两组病原菌来源:与前五年相比,后五年来源于创面分泌物的菌株明显下降,而血液、呼吸道、尿液、静脉置管来源菌株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114.071,P<0.001)。(3)两组G-、G+及真菌的构成比:与前五年相比,后五年G-构成比基本趋于稳定,G+构成比明显降低,真菌构成比则显着升高,其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266,P=0.01<0.05)。(4)两组病原菌具体分布的构成比:与前五年相比,后五年鲍曼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热带念珠菌的构成比明显升高(P<0.05),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光滑念珠菌的构成比显着降低(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它病原菌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趋势。(5)两组主要G-的耐药率:与前五年相比,后五年G-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显着升高(P<0.05),但对替加环素完全敏感,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明显,其耐药率均大于8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明显上升(P<0.05),但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其耐药率不超过20%,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60%;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氨曲南、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明显下降(P<0.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显着升高(P<0.01),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60%。(6)两组主要G+的耐药率:与前五年相比,后五年G+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利福平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对莫西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显着升高(P<0.01);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明显上升(P<0.05),对四环素耐药率明显下降(P<0.01);溶血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明显下降(P<0.05)。三种主要的G+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达托霉素几乎达到完全敏感,但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0%以上。(7)两组严重烧伤患者的感染率:与前五年对比,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人数明显下降,其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变化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57.105,P<0.001)。结论:1、在前、后五年中,病原菌标本来源所占百分比有所不同,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来源仍以创面分泌物为主;G-构成比变化无明显差异,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仍以G-为主,而G+构成比一定程度降低,真菌感染比例有所上升。2、目前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然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3、在前、后五年中,G-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重,前者耐药率更为明显,两者耐药率呈显着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的警惕,但两者目前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相反,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单酰胺环类β-内酰胺类(氨曲南)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近五年来我院烧伤中心对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取得阶段性效果。三种主要的G+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达托霉素耐药率极低,敏感性高,在严重烧伤感染治疗上具有较好的疗效。4、在前、后五年中,我院烧伤中心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需从多角度分析此趋势。

张玲艳[6](2021)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耐药性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的耐药性、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98例住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耐药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7例)及好转组(41例),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在9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39例;年龄1893岁,平均年龄为(56.93±17.03)岁;总住院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14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6.97±26.43)天,其中78例患者在院期间有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史。2.AB血流感染分布于我院14个临床科室,菌株在ICU分离率最高,可达52.04%(51/98),其次为心血管外科(包括心脏外科监护室),占24.49%(24/98)。患者入院时原发性疾病最常见的为心血管疾病,占26.53%(26/98),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均为17.35%(17/98);大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最多见;64例患者近3月有大手术史,以心脏及颅内手术多见。3.95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正常1例,低体温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评分),最高为30分,最低为2分。4.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耐药率较低(小于10%);其次为米诺环素,为18.29%;常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8.78%、87.76%。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检出率为88.78%(87/98),预后不良率59.78%,近3年我院XDRAB检出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以重症监护室为主,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94.12%。5.总体预后不良组57例(院内死亡35例,放弃治疗22例),好转组41例,预后不良率为58.16%,单因素分析发现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报阳前抗生素方案使用不当、侵入性操作、入住ICU、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APACHEII评分(OR=1.138,95%CI 1.01-1.282,P=0.034)、合并MODS(OR=8.491,95%CI 2.068-34.861,P=0.003)、报阳前抗生素方案使用不当(OR=7.19,95%CI1.727-29.93,P=0.007)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血流感染多发生在重症监护室,与合并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血流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多呈广泛耐药,耐药形式极其严峻,且毒力增强,预后差。入院时APACHEII评分高、合并MODS、报阳前抗生素方案使用不当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院感防控,尤其对于合并MODS、入院时APACHEII评分高的患者,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王娜,李少侠,曹娜娜,赵琳[7](2020)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统计分析319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分离获得31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7株,占77.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8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77株)最多;革兰阴性菌69株,占21.6%,以铜绿假单胞菌(34株)及大肠埃希菌(21株)为主;真菌3株,占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克林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小于35.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达100.0%,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0%。革兰阴性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小于30.0%;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均小于20.0%,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大于80.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呈多菌株感染,具有广泛、多重、高度耐药特点,应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和控制假体周围感染。

刘玥[8](2020)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SAP中医证型及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兼证的相关性,为研究SAP中医证型特点提供客观依据。2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SAP临床预后及核心指标的影响,总结中医药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前期基础。方法:1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调查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症病房确诊SAP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辨证资料、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査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预后转归等内容,将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调查表中。建立原始临床数据库后,将数据导入SPSS 22.0中,总结SAP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和兼证分布情况,检验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以及是否出现兼证和兼证类型之间的关系。2以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将患者形成自然分组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48例,西医治疗组共有59例。以临床治愈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症状改善(退热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指标,以及与肺炎感染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乳酸脱氢酶)变化为次要观察指标。将两组各临床指标的结果导入SPSS 22.0,分析两组在临床治愈率方面的差异,以及两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长、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改善等方面的差异。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内病例,按照服用中医药物的类型分为:中药汤剂组和中成药组两组,分析中成药组和中药汤剂治疗组的治法治则,比较两组在临床治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SAP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中的主要药物使用规律,以及经验性药物配伍组合方式。结果:1 SAP在老年患者和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升高。2患者的SA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热壅肺证(28.97%)、痰湿阻肺证(21.50%)、肺脾气虚证(18.69%)、气阴两虚证(12.15%)、风热犯肺证(8.41%)、外寒内热证(7.48%)、邪陷正脱证(1.87%)、热入心包证(0.93%)。兼证分布情况为近半数患者出现兼证,血瘀证发病率约29%,腑实证发病率约19%。3患者未合并兼证,以及合并血瘀证,合并腑实证的情况与SAP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出现血瘀证或腑实证两种兼证的概率最小。血瘀证分布见于除邪陷正脱证和热入心包证两个重症类型外的其他所有证型中,并在痰湿阻肺证中最多见。腑实证主要发生在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和外寒内热症三种证型中,并在痰热壅肺证中出现频率最高。4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两组,分别在7d和14d的治愈率,均为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诸观察指标改善方面,治疗7d后,中西医结合组各感染指标均较西医组低,且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三个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4d时,则两组感染指标结果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在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方面、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均优于西医组,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药汤剂组和中成药组两组,在7d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14d的治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辨证论治处方中,使用频率前二十的药物依次是:炙甘草、党参、茯苓、柴胡、桑白皮、鱼腥草、厚朴、芦根、枳壳、清半夏、苍术、冬瓜子、苍术、瓜蒌、白术、白茅根、苦杏仁、浙贝母、砂仁、黄芩、桃仁。药物分析结果表明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四类。而使用频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清热药、补气药、化湿药、利水消肿药和止咳平喘药。结论:1 SAP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邪陷正脱证>热入心包证。兼证分布情况中血瘀证和腑实证两种兼证的发病率较高,占总病例数约一半。2中西医结合和西医治疗SAP都有效,但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抗感染效果更好,各感染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用时更短。并在改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改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方面都较纯西医治疗有优势,可以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SAP病程,并提高SAP的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指标主要体现在:治疗7d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三个指标方面。3采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汤剂治疗整体效果优于中成药治疗,可以缩短SAP病程,提高短期治愈率。4 SAP的治疗主要以清热化痰,补气健脾,止咳平喘为原则,主要使用的药物为桑白皮、鱼腥草、芦根、冬瓜子、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生黄芪、苍术、玄参、厚朴、枳壳、柴胡、清半夏、桑白皮、苦杏仁、陈皮、瓜蒌、浙贝母等,并且论治中,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予以辨证加减,采用对症的药物配伍关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建议根据SAP证型,兼证以及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等灵活加减用药。

王梓瑜[9](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朱志康[10](2020)在《2018年浙医二院烧伤科慢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对2018年浙医二院烧伤科治疗的慢性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病因学、疾病状态、创面及治疗相关信息等进行分析,研究慢性创面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慢性创面的评估、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浙医二院烧伤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入院的符合慢性创面诊断的患者共197例。统计病例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情况、化验指标、溃疡相关信息、创面治疗方式、创面的转归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资料,根据年龄和慢性创面病因进行分组,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整理。结果:l.慢性创面患者以中老年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到了大部分的比例(74.1%),而不同年龄段均以男性为多见,占2/3以上。糖尿病、高血压等年龄相关性的合并症逐渐增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随着年龄逐渐增多;以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反应机体营养状态的指标随年龄呈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2.我科慢性创面病因以烧伤(24.87%)和创伤(20.81%)最为常见,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创面病例数仅占7.11%。不同年龄分组中慢性创面多发于四肢,60岁以上分组慢性创面则以下肢最为常见。3.不同病因所致慢性溃疡的数量不同(P<0.001),下肢动脉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所致的慢性溃疡通常只有1处;烧伤所致慢性创面溃疡数量最多(3.1±2.1处)。溃疡面积较大的分别是下肢动脉性疾病(180.00±169.71cm2)、糖尿病(77.82±82.91cm2)、手术(73.07±84.31 cm2)和烧伤72.05±87.47),而压迫导致的慢性溃疡创面通常较小(27.40±24.71 cm2)。4.慢性创面以陈旧性肉芽组织最为常见(40.61%),大部分创面都存在一定量的渗液,溃疡的深度大多累及皮肤全层以上(98.98%),累及骨膜的病例达到了34例(14.21%)。明确诊断坏疽病例数为10例(5.08%),骨髓炎病例数6例(3.05%),且集中于60岁以上分组。5.慢性创面患者共有158例行创面细菌培养,创面培养阳性率为61.39%,共培养出细菌12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6.清创/扩创术、系统性抗生素的使用、植皮手术及创面抗菌和生长因子等药物的辅助是大部分慢性创面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减压床垫等物理辅助治疗手段在烧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的慢性创面中使用频率较高。综合治愈率为73.10%;截肢/趾/指患者12例,以严重的创伤、感染等病因最为常见。7.慢性创面患者医疗保险以基本医疗保险(33%)和自费(66%)为主,无公费和商业医疗保险。住院患者时间集中于3-4周以内,也存在少数超过3个月以上的病例。在所有慢性创面患者中,以烧伤患者住院时间跨度最大(最长达126天),平均住院费用最高(195054.26±381607.99元);而主要病因为恶性肿瘤的慢性创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短(15.4±5.9天),费用最低(22952.71±15137.35元)。结论:我科收治慢性创面患者呈现老年化的趋势,老龄化相关的诱因对慢性创面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慢性创面病因以烧伤和创伤最为常见,创面状态通常较差,同时多伴有感染;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二、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mcr-1基因在食源性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中的转移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1 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与危害
        1.1.2 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与危害
    1.2 抗生素耐药性通过接合的传播
    1.3 mcr-1基因的发现与耐药性
        1.3.1 mcr-1基因及其介导的耐药性
        1.3.2 mcr-1基因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及进化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mcr-1阳性菌株的筛选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mcr-1阳性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检出率
        2.2.2 mcr-1阳性供体菌及接合子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2.2.3 mcr-1基因的水平转移能力测定
        2.2.4 携带mcr-1基因质粒的基因组特征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mcr-1基因在鸡肉中的水平转移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mcr-1基因在零售鸡肉中的水平转移能力
        3.2.2 mcr-1阳性供体菌及接合子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3.2.3 携带mcr-1基因质粒的基因组特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mcr-1基因在小鼠肠道内水平转移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mcr-1基因在小鼠肠道的水平转移能力及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4.2.2 灌胃D6、D7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2.3 携带mcr-1基因质粒的基因组特征
        4.2.4 不同接合方式对mcr-1基因转移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mcr-1基因水平转移中质粒融合现象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mcr-1基因水平转移中的质粒融合及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5.2.2 携带mcr-1基因质粒的融合质粒基因组特征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创新点与结论
    6.1 创新点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回顾性调查的菌株信息
    附录2 OTU分类信息表
    附录3 菌株基因序列信息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流行病学
    1.2 常见致病菌及其特点
    1.3 发病机制
    1.4 易感因素
    1.5 不同基础疾病IFD感染特点
    1.6 疾病诊治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科室分布
    3.3 致病菌种分布与标本来源
    3.4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合并基础疾病
    3.5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可能的易感因素
    3.6 真菌感染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7 致病菌药敏试验
    3.8 治疗与转归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参考文献
综述 侵袭性曲霉病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3)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手术设备与耗材
        1.1.3 术前准备
        1.1.4 临时心脏起搏的手术操作过程
        1.1.5 术后处理
        1.1.6 拔除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的指征
        1.1.7 收集和记录观察指标
    1.2 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1.2.1 病例入选标准
        1.2.2 病例排除标准
        1.2.3 调查项目
    1.3 三种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3.1 病例分组
        1.3.2 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25例病例报告
        2.1.1 临床基线资料
        2.1.2 术中观察指标
        2.1.3 疗效和安全性指标
    2.2 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观察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2.2.1 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2 三组患者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2.2.3 三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对比
3 讨论
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谢

(4)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现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医院感染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入选病例
        2.1.3 病例分组
    2.2 菌株来源
    2.3 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前、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菌株来源构成比情况
    3.2 前、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阳性菌(G+)、真菌的构成比情况
    3.3 前、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具体情况
    3.4 前、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检出率居五位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3.5 前、后五年主要G-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3.6 前、后五年主要G+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3.7 前、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的感染率
第4章 讨论
    4.1 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来源
    4.2 病原菌分布特点
        4.2.1 前、后五年G-、G+及真菌构成比情况
        4.2.2 前、后五年病原菌具体分布情况
        4.2.3 前、后五年检出率位居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4.3 耐药性分析
        4.3.1 前、后五年主要G-的耐药情况
        4.3.2 前、后五年主要G+的耐药情况
    4.4 前、后五年严重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率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综述 烧伤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耐药性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对象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标本
    1.3 仪器与试剂
    1.4 检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2.2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
    2.3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
3 讨论

(8)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SAP现代医学认识
    2 SAP的传统医学认知
    3 SAP中医证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研究一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分布情况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排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中医证型及兼证的诊断标准
        3.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SAP中医证型类型及分布情况
        2.1 SA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2 SAP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和卒中类型的关系
        3 SAP兼证分布情况
        3.1 SAP兼证类型及分布情况
        3.2 SAP各中医证型与兼证分布之间的关系
    小结
研究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临床观察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思路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排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SAP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SAP治疗主要观察指标
        3 SAP治疗次要观察指标
        3.1 实验室检查变化
        3.2 其他观察指标变化
        4 SAP中成药治疗治法治则及频次统计
        5 SAP中医辨证治疗处方药物分析
        5.1 处方中药使用频次统计
        5.2 处方中药药物功效类别统计
        6 SAP中成药成方与辨证论治组方治疗效果比较
        6.1 基线资料分析
        6.2 临床治愈率比较
    小结
讨论
    1 SAP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
        2.1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设立理论基础
        2.2 SAP中医证型及兼证的分布规律
        2.3 SAP中医证型分布与兼证之间相关性讨论
        2.4 SAP与 CAP的证型分布差异比较
    3 SAP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3.1 临床治愈率比较
        3.2 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比较
        3.3 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3.4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3.5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3.6 中西医治疗优势核心指标
        3.7 原因分析
    4 SAP辨证论治组方与中成药成方治疗的证型匹配和临床疗效分析
        4.1 辨证论治与中成药成方治疗的证型匹配分析
        4.2 临床治愈率比较
    5 SAP辨证论治组方药物分析
        5.1 各药物功效下常用药物分析
        5.2 药物配伍分析
        5.3 药物总结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1 SAP疾病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
    2 SAP常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分表
    3 SAP发病机制
        3.1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3.2 卒中后免疫功能障碍
        3.3 其他
    4 SAP诊断
        4.1 SAP临床表现
        4.2 SAP病原学检查
        4.3 SAP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4.4 SAP诊断标准
    5 SAP病原学特点
    6 SAP治疗与管理
        6.1 SAP综合治疗
        6.2 SAP抗感染治疗
        6.3 SAP其他治疗方法
    7 SAP预防
        7.1 SAP综合管理预防
        7.2 SAP的药物预防宜忌
    8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辨证论治卒中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1 SAP病因病机探讨
    2 卒中相关性肺炎辨证论治实践
        2.1 清热化痰法
        2.2 温化阳化痰法
        2.3 益气化痰法
        2.4 理气化痰法
        2.5 通腑化痰法
        2.6 扶正固表法
        2.7 活血化瘀法
        2.8 化痰开窍法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2018年浙医二院烧伤科慢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资料的收集
    2.4 分组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慢性创面患者基本情况
    3.2 创面评估
    3.3 慢性创面的治疗和转归
    3.4 住院时间及费用
4 讨论
    4.1 慢性创面与人口老龄化(Chronic wound and aging)
    4.2 创面相关的特征分析(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wound)
    4.3 慢性创面的治疗评价(Therapy evaluation of chronic wound)
    4.4 卫生经济学分析(Health economics analysis)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创面与感染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文章

四、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mcr-1基因在食源性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中的转移机制[D]. 李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D]. 王双双. 汕头大学, 2021(02)
  • [3]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 贺翔.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 高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严重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性调查分析[D]. 廖文强. 南昌大学, 2021
  • [6]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耐药性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D]. 张玲艳.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王娜,李少侠,曹娜娜,赵琳.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4)
  • [8]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研究[D]. 刘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10]2018年浙医二院烧伤科慢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D]. 朱志康.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抗生素临床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