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

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

一、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以康[1](2020)在《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具有燃用可再生乙醇燃料的特点,并且重整后的燃料中含有富氢气体,有助于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燃烧,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新能源发动机之一。但是相比于原型汽油机,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因多种原因明显下降,因此优化动力性对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的研发与应用至关重要。本论文以LJ4K18QS汽油-含水乙醇重整气两用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点火提前角、空燃比和配气相位多因素组合以及额外加浓乙醇蒸汽对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估;然后,基于GT-Power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LJ4K18QS汽油机和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仿真模型,搭建了发动机试验台架和重整气组分测试系统,并通过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DOE实验设计方法,仿真分析了点火提前角、空燃比和配气相位组合因素对所选工作转速外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基于最大输出扭矩的多因素组合。同时,探讨了在已优化的运行参数基础上通过额外喷入乙醇蒸汽进一步提高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点火提前角、空燃比、配气相位三个运行参数对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影响规律类似:在工作转速范围内,扭矩和功率先增加后减小。与运行参数优化前相比,优化后发动机外特性各转速下的扭矩平均提高了8.9%,且在低速时提高较为明显,在转速为1200r/min时提高最大,达到16.9%。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空燃比对外特性扭矩影响最大;额外加浓乙醇蒸汽对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也有影响。随着乙醇蒸汽喷入量的增多,发动机外特性扭矩先增大后减小,相较于不加浓,合适的加浓乙醇蒸汽发动机外特性各转速下的扭矩平均提高了2.6%,并在4400r/min时提升最大,达到3.6%。论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运行参数控制策略制定和性能优化提供有价值参考。

钟行[2](2018)在《试验因素对连杆疲劳试验结果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连杆作为内燃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工作可靠性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对其工作可靠性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疲劳模拟试验作为目前连杆疲劳可靠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得到广泛的应用。连杆疲劳模拟试验台作为模拟试验的设备,其参数对设备的工作性能有直接影响。在连杆疲劳模拟试验过程中,有许多试验设计参数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主要的试验参数有:1、试验频率;2、连杆装夹工艺。本文以自主研制的连杆疲劳模拟试验台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计算的方法,首先进行了试验台固有频率的数值分析。通过分析其固有频率与试验频率,考察在试验台常用试验频率范围之内,试验台是否会发生共振。其次,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试验频率下,连杆部位以及拉压力传感器部位应力随频率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频率下应力,得出试验频率对连杆疲劳模拟试验结果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最后,计算分析了连杆装夹工艺参数对连杆疲劳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连杆装夹工艺参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连杆小头过盈量以及连杆装夹过程中与垂直方向的夹角。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过盈量以内,小头过盈量对连杆疲劳模拟试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当超过临界过盈量时,连杆失效部位发生变化,达不到预期考核目的。同时,连杆安装倾角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也很大,不能忽略。为了提高了试验精度,对该疲劳试验台试验结果进行修正。本文还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定量研究了过盈量以及倾角对连杆疲劳模拟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理论试验结果在未进行过盈量以及倾角影响修正之前与连杆疲劳试验结果相差较大,而修正之后与试验结果能较好对应。结合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引入过盈量修正系数与倾角修正系数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为试验过程中试验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指导,并为连杆疲劳试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了验证方法及修正依据。

范亚栋[3](2017)在《基于有限元法的连杆静态与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杆是柴油机最为重要的结构零部件之一,在柴油机的运转过程中其主要工作是将由燃气爆发而形成的巨大推动力高效、不间断的传递至曲轴部分,实现垂直往复运动向旋转运动的转变,从而带动皮带轮或与之相连接的变速箱体。运转工况中的连杆,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包括拉伸力、压缩力、弯曲力等交变负荷。所以连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以确保其具有满足于复杂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和疲劳强度为目的,以实现稳定且持久的动力输出。本文以我公司某型号用柴油机连杆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层面对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涉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阐述,并利用所推导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连杆在预紧、受拉、受压三种工况环境中所承受的载荷。其次,利用PRO/E软件建立连杆组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ANSYS 14.0对连杆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内容包括了连杆模型构建的大致程序,有限元前处理过程的相关细节设定(如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处理等),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应力云图分布情况等内容。同时,结合分析结果,按照疲劳强度理论对连杆进行了疲劳强度校核。最后,基于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对某型柴油机整机的振动特性研究,选用了PRO/M软件作为连杆的动力学分析工具,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从动力学角度检验连杆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该连杆在不同工况环境中,应力集中的不同区域及连杆振动特性,对后续柴油机连杆的研发设计及优化,甚至更大组合件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参考。

杨超[4](2015)在《发动机排气歧管基于流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排放法规的严格,动力性需求的不断提高,发动机的有效压力和缸内燃烧温度不断增加,最终致使排气温度越来越高,造成排气歧管的热负荷越来越接近其承受极限。排气歧管受到热负荷、振动负荷、气流冲击、材料性能变化等影响而产生疲劳损伤。本文针对六缸柴油机排气歧管出现开裂故障问题,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排气歧管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进行研究,最终探索排气歧管开裂故障原因。首先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建立排气歧管的几何模型,将模型导入三维CFD软件Fire中进行排气歧管模拟计算,得出气流的温度场和换热系数,作为排气歧管内壁面的有限元计算换热边界条件;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进行排气歧管管壁的热传递分析和热应力分析;基于热应力分析结果,应用ManSon-Coffon公式对排气歧管进行疲劳寿命估计;最后对排气歧管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判断排气歧管开裂故障是否受到共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在安装约束和排气下温度的影响下产生热应力、热应变,从而导致了排气歧管应力集中处的疲劳损伤;排气歧管七阶模态固有频率和八阶模态固有频率在发动机基频范围内,受到发动机共振影响在非应力集中部位产生开裂故障。通过改进排气歧管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排气歧管受热负荷而产生的塑性应变,从而避免排气歧管的疲劳损伤;改变排气歧管的材料和约束条件可以有效的避免排气歧管收发动机运行而产生的振动损伤。

袁中营[5](2013)在《GW4G15汽油机的性能提高》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GW4G15汽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发动机性能指标对比可知,GW4G15汽油机的升功率、升扭矩在相近排量发动机中处于中下水平,其性能有提高的潜力。通过对发动机性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不同标杆样机进行对比,我们制定了GW4G15发动机性能优化的主要技术方案,对凸轮型线、排气歧管、缸内摩擦组件等进行优化。首先在原机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凸轮型线对GW4G15汽油机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凸轮型线优化后,气体流动损失减小,充量系数提高;外特性上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均优于原发动机。在优化型线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排气歧管对GW4G15汽油机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排气歧管优化后,排气系统阻力减小,残余废气系数减小,进气量增加,充量系数提高;外特性上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均优于原机。在优化凸轮型线、优化排气歧管的基础上,进行了摩擦组件的机械损失、活塞漏气量、机油耗及外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缸内摩擦组件优化后,发动机机械损失功率、活塞漏气量、机油消耗量均减少;优化后的发动机在中高速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均得到显着改善。通过优化凸轮型线、排气歧管和摩擦组件,得到优化后发动机,试验验证了发动机优化后对GW4G15汽油机性能的提升效果,对比了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两种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发动机优化后,在最大功率工况和最大扭矩工况下发动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均有所增大,且出现时刻均提前,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燃烧开始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发动机进排气性能均进一步提高;外特性上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均优于原机。GW4G15发动机的性能提高成功,可以为发动机新机型的设计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同时为长城汽车公司其它发动机性能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熊继芬[6](2013)在《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及连杆疲劳寿命预测》文中研究说明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随着发动机指标的强化而越发恶劣。其中,连杆作为发动机重要件之一,在交变循环载荷作用下,易发生疲劳破坏,而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机的性能及使用价值,因此,其疲劳问题备受关注。首先应用UG对曲柄连杆机构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将装配体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各构件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并将连杆小头所受最大压缩和最大拉伸载荷作为连杆有限元分析的输入数据,其较理论计算更接近真实值。连杆的有限元分析在ABAQUS中实现,考虑了连杆小头油孔的影响以及装配预紧力的作用,用有限元法分析得到了连杆最大压缩与拉伸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并校核其静强度和刚度,从这一方面来看连杆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由于连杆受载复杂,不断的循环交变载荷会引起疲劳失效,因此需对其进行疲劳分析。本文通过迈因纳-海巴赫模型修正材料的S-N曲线得到零件的疲劳特性曲线,应用平均应力灵敏度系数将非对称循环应力转化为对称循环应力,应用名义应力法预测了连杆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预测连杆疲劳失效部位与该型号连杆疲劳破坏常发部位一致,连杆的疲劳寿命满足其当量服役寿命要求,具有良好的疲劳可靠性。该研究方法对于评估曲柄连杆机构其他构件的可靠性同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李丹[7](2012)在《12V26/32发动机的研究开发》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12V26/32型柴油机,介绍了该机型的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以及后期台架试验的研发过程。通过调研国内外大功率发动机市场、对比国内外同等功率档的发动机的技术现状、国内外先进柴油机各系统技术指标与企业制造、装配及试验水平,同时兼顾实际发动机设计水平与相关法规对发动机整机、发动机各系统以及主重要件的相关要求,确定了该发动机的功率、转速、型式、缸径、冲程、最大爆发压力以及热效率、排放等性能指标。通过采用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比的增压等技术,结合先进的电控电喷监控系统系统应用对高压共轨系统以及进气旁通等关键点进行控制与监测以确保达到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在整个发动机设计过程中,使用PRO/E软件进行发动机数字样机的建立;使用AVL WORKSPACE系列软件,对发动机各系统进行了热力学、轴系以及燃油系统以及燃烧模拟开发、冷却系统的热交换等方面性能计算;使用ABAQUS软件对发动机的机体组件进行了多体动力学分析、对发动机连杆组件进行了结构分析;使用FEMFAT软件对部分零件进行了疲劳分析。整个设计过程组合应用了多种软件的优势模块,高效准确地完成了发动机的设计与设计分析。在试验阶段,首先进行了单缸机试验,将单缸机确定相关配置移植到多缸机并开始多缸机的试验开发,本文也给出12V26/32型柴油机台架性能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台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2V26/32型柴油机燃烧组织和增压匹配良好、燃油共轨系统及、控制系统工作稳定且可靠。柴油机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性和适应性指标[2-5],均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可完全满足船用主机工程船动力需求。

梁立峰[8](2012)在《高性能汽油机曲轴设计与工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曲轴作为发动机最重要组成零件之一,其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发动机的设计成败,同时也对发动机的紧凑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现在发动机高升功率、高升扭矩、高转速化的设计,人们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在高速运行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平稳、可靠地工作,因而对其曲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曲轴的结构尺寸、材料及强化工艺的确定是曲轴设计的核心,曲轴的模拟计算是对曲轴设计的最初验证及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曲轴的疲劳试验则是对设计的又一次仿真实验,是检验曲轴设计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最终曲轴在整机中的耐久试验是对曲轴设计的一份最终答卷。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与本研究课题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笔者近15年发动机零部件设计的经验,系统地总结了高性能汽油发动机曲轴的发展现状,对曲轴强度分析、扭振分析做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应用AVL Excite软件,建立了高性能汽油发动机曲轴系的多体动力学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确定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指明了设计方向,同时结合生产厂家的材料及加工工艺最终完善了设计工作。在接下来的设计验证中首先在曲轴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了疲劳试验,验证通过后又对曲轴分别进行了装机试验,性能试验完全达到设计目标,也顺利的通过了两轮550小时混合工况耐久试验及一轮400小时交变负荷耐久试验的考验。结果证明了该曲轴满足了设计要求,工作可靠,性能也达到了整机要求。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根据该项目设计任务书输入,以及配合缸体、缸盖等零部件设计边界,应用PRO/E软件对曲轴进行了初步概念设计,并应用PRO/E软件对方案初步分析,形成初步设计方案,以供分析验证。(2)应用AVL Excite软件建立了曲轴多体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仿真,主要计算曲轴的结构强度、扭振、轴承负荷等,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方案细化完善曲轴3D设计,根据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及要求,结合制造工艺水平完成了2D工程图纸设计。(4)根据3D、2D图样由供应商进行产品试制,并由供应商对曲轴进行疲劳试验。对曲轴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曲轴的可靠性。(5)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

刘翾[9](2009)在《479Q型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疲劳寿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承受复杂,交变载荷。其强度与疲劳寿命是研发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指标。曲柄连杆机构的疲劳失效及断裂将引起其它零件随之损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特别是随着发动机的动力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其强度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准确的预测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可以缩短研发周期,优化结构参数,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采用UG软件对479Q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出各构件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动力学特性(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得到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动态载荷;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应力,变形分析;最后采用金属疲劳理论计算构件的疲劳寿命,从而可实现构件危险点的位置与寿命预测。本文依据作用在发动机活塞上的汽缸压力和曲轴受到的负载来模拟出发动机载荷的动态过程;在有限元分析时应用惯性释放的方法来计算完全无约束的构件的应力,应变。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完成发动机曲轴系连杆的强度和疲劳寿命分析工作,获得了很好的预测结果。

许响林[10](2005)在《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控制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是降低汽车噪声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控制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视。本文以JL475Q 发动机为例,对其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控制其表面辐射噪声的有效措施。发动机的气缸体和油底壳是发动机表面噪声辐射的两个最主要的部件,由气缸体和油底壳表面辐射的噪声约占整机的55%左右,因此,本文主要以气缸体和油底壳为研究对象,以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个部件的表面辐射噪声,并提出了控制它们辐射噪声的具体措施。针对气缸体,本文应用有限元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直接对其进行了辐射声场的研究。首先本文对气缸体进行了悬置约束下的模态分析,得到了气缸体的模态振型,然后应用模态叠加法分析了气缸体的结构振动,进而应用边界元法由结构振动分析结果计算了气缸体辐射噪声场的声强,并借助于声强识别法,对气缸体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声源识别,找出了气缸体的表面辐射噪声源主要位于其水泵支座处,气缸体与离合器相连一端靠近气缸盖处及两侧面处,且两侧面的辐射主要来源于与正时齿轮盖相连的一端、气缸侧壁及缸体裙部处。此外本文还应用MATV(模态声传递向量)法计算了气缸体辐射噪声的声功率级,通过声功率级的计算发现:气缸体的辐射噪声偏高,达到了108.84dBA,并且在850Hz 时,由于气缸体的激励频率与其第八阶固有频率相等,气缸体发生了共振,因而在该频率时,气缸体的辐射噪声最大,所占气缸体表面辐射噪声总能量比重也最高,该频率应该是本文噪声控制关心的重点。最后本文由识别得出的声源部位,对气缸体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对改进前后气缸体的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气缸体的表面辐射噪声从108.84dBA 降到了100.35dBA。可见该降噪措施对降低JL475Q 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是有一定效果的。对于油底壳,由于其为薄壁结构,且结构形式相对较为简单,因此本文通过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其振动特性,对其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本文首先对油底壳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了其固有振型的特点,发现油底壳中间挡油板的四个自由角边是经常产生油底壳局部模态的部位。在模态分析后本文对油底壳进行了瞬态振动响应分析,由此确定了油底壳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振动较强的部位,并据此提出了抑制油底壳振动以降低其表面辐射噪声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改进前后的油底壳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振动响应分析对比研究发

二、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动机动力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含水乙醇重整燃发动机动力性分析
    2.1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
        2.1.1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概况
        2.1.2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
    2.2 发动机动力性影响因素
        2.2.1 燃料热值
        2.2.2 结构参数
        2.2.3 运行参数
        2.2.4 环境因素
    2.3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评估
    2.4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优化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T-POWER的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模型建立与验证
    3.1 GT-POWER软件介绍
    3.2 原机模型建立与验证
        3.2.1 几何模型
        3.2.2 计算模型
        3.2.3 原机模型验证
    3.3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模型建立与验证
        3.3.1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模型
        3.3.2 构建含水乙醇重整燃料燃烧模型
        3.3.3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仿真
    4.1 基于DOE的发动机动力性多参数优化
        4.1.1 计算边界条件
        4.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1.3 多参数敏感性分析
    4.2 额外喷入乙醇蒸汽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
    4.3 优化结果综合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所参加的项目

(2)试验因素对连杆疲劳试验结果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连杆疲劳研究现状
        1.2.2 疲劳损伤模型研究现状
        1.2.3 疲劳统计模型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连杆液压疲劳试验台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分析介绍
        2.1.1 有限元分析方法介绍
        2.1.2 结构动力学分析介绍
    2.2 连杆液压疲劳试验台有限元模型搭建
        2.2.1 连杆受力分析
        2.2.2 连杆液压疲劳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2.2.3 连杆液压疲劳试验台有限元建模
    2.3 连杆液压疲劳试验台模态分析
    2.4 试验频率对连杆模拟试验结果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连杆装配参数对疲劳试验结果影响仿真研究
    3.1 连杆小头装配过盈量对疲劳试验结果影响研究
    3.2 连杆垂直度对疲劳试验结果影响研究
    3.3 连杆疲劳模拟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连杆小子样数据评估研究
    4.1 运用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对连杆寿命预测
        4.1.1 概率疲劳累计损伤模型
        4.1.2 连杆疲劳寿命预测
    4.2 小样本BAYES方法连杆疲劳寿命区间估计
        4.2.1 连杆疲劳寿命区间估计
    4.3 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考虑试验参数模型修正
    5.1 考虑过盈量影响的模型修正
    5.2 考虑垂直度影响的模型修正
    5.3 模型验证和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3)基于有限元法的连杆静态与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有限元法的研究现状
        1.2.2 连杆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
    1.3 有限元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有限元方法基础理论及分析步骤
    2.1 有限元方法基础理论
        2.1.1 位移模式与形函数
        2.1.2 位移与应变
        2.1.3 应力与应变
        2.1.4 刚度矩阵
        2.1.5 最小位能求解
    2.2 分析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受力分析
    3.1 运动学分析
        3.1.1 连杆运动分析
        3.1.2 活塞运动分析
    3.2 受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杆静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4.1 连杆三维实体的建立
    4.2 模型导入及材料属性设定
        4.2.1 模型导入方式选定
        4.2.2 材料属性设定
        4.2.3 有限元分析的网格划分
    4.3 连杆受力载荷计算
        4.3.1 载荷计算的前期准备
        4.3.2 载荷计算
    4.4 边界条件处理
    4.5 结果分析
    4.6 疲劳强度校核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连杆结构动力学分析
    5.1 结构动力学分析
    5.2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5.3 连杆模态分析
        5.3.1 模态分析软件的选择
        5.3.2 模态分析步骤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发动机排气歧管基于流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疲劳寿命研究发展
        1.2.2 排气歧管疲劳损伤研究综述
        1.2.3 排气歧管管内流场研究综述
        1.2.4 热疲劳研究综述
        1.2.5 基于模态分析振动负荷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排气歧管的内流场分析
    2.1 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及标定
        2.1.1 AVL-BOOST软件简介
        2.1.2 AVL-BOOST建模原理
        2.1.3 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
        2.1.4 发动机模型验证
        2.1.5 工况选择
    2.2 排气歧管管内三维流场仿真分析
        2.2.1 AVL-Fire软件简介
        2.2.2 三维流场计算数学模型
        2.2.3 排气管内三维流场模型建立
        2.2.3.1 管内流场网格划分
        2.2.3.2 求解器设置
        2.2.4 管内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2.3 流固耦合换热温度边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流固耦合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
    3.1 ABAQUS软件介绍
    3.2 排气歧管流固耦合传热分析
        3.2.1 热分析基本原理
        3.2.1.1 热分析基本方程
        3.2.1.2 热分析有限元法
        3.2.2 排气歧管传热模型建立
        3.2.3 排气歧管传热过程分析
    3.3 排气歧管的应力分析
        3.3.1 热应力基本理论
        3.3.2 模型建立
        3.3.3 排气歧管热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3.3.3.1 排气歧管位移形变量分布
        3.3.3.2 排气歧管应力场分布
        3.3.3.3 排气歧管应变场分布
        3.3.3.4 排气歧管等效塑性应变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疲劳分析及排气歧管结构优化
    4.1 热疲劳分析
        4.1.1 低周热疲劳理论
        4.1.2 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估算
    4.2 基于流固耦合的排气歧管结构改进
        4.2.1 结构改进
        4.2.2 改进歧管分析
        4.2.2.1 改进排气歧管温度场分布
        4.2.2.2 改进排气歧管应力场分布
        4.2.2.3 改进排气歧管等效塑性应变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态分析排气歧管开裂故障分析
    5.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3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5.3.1 排气歧管固有频率
        5.3.2 排气歧管振型
        5.3.3 振型对排气歧管的影响
    5.4 降低排气歧管开裂失效措施
        5.4.1 边界约束对模态的影响
        5.4.2 材料属性对模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及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GW4G15汽油机的性能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W4G15 汽油机的技术现状
    1.3 国内外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因素
    2.1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2.2 充量系数的影响因素
    2.3 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2.4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系统、方案与数据处理
    3.1 试验装置
        3.1.1 试验用发动机
        3.1.2 发动机台架及控制系统
        3.1.3 试验要求
    3.2 试验方案
    3.3 数据处理
        3.3.1 示功图
        3.3.2 燃烧放热率计算
        3.3.3 循环变动 CoVimep
第4章 GW4G15 发动机的优化研究
    4.1 优化方案
    4.2 优化凸轮型线
        4.2.1 凸轮型线优化及充量系数
        4.2.2 动力性
        4.2.3 经济性
    4.3 优化排气歧管
        4.3.1 排气歧管的优化方案
        4.3.2 动力性
        4.3.3 经济性
    4.4 缸内摩擦副组件优化
        4.4.1 低张力活塞环及石墨活塞
        4.4.2 压板珩磨
        4.4.3 机械损失功率
        4.4.4 活塞漏气量
        4.4.5 机油消耗量
        4.4.6 动力性
        4.4.7 经济性
    4.5 发动机优化前后对比
        4.5.1 缸压
        4.5.2 压力升高率
        4.5.3 放热率
        4.5.4 循环变动系数
        4.5.5 进排气压力波
        4.5.6 动力性
        4.5.7 经济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及连杆疲劳寿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连杆疲劳问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力学模型分析
    2.1 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2.3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2.3.1 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转化
        2.3.2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曲柄连杆机构建模与仿真
    3.1 曲柄连杆机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3.1.1 UG软件介绍
        3.1.2 建立三维模型
    3.2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3.2.1 ADAMS软件介绍
        3.2.2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3.3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柄连杆机构连杆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理论基础
    4.2 ABAQUS介绍
    4.3 连杆有限元模型建立
        4.3.1 网格划分
        4.3.2 网格质量评估
        4.3.3 有限元模型导入
    4.4 连杆有限元分析
        4.4.1 定义材料属性
        4.4.2 装配模型
        4.4.3 定义相互作用
        4.4.4 定义边界条件
        4.4.5 添加载荷
        4.4.6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柄连杆机构连杆疲劳寿命预测
    5.1 疲劳基本理论
        5.1.1 疲劳的概念
        5.1.2 疲劳强度的概念
        5.1.3 疲劳分析的原理
        5.1.4 疲劳特性曲线
        5.1.5 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
        5.1.6 平均应力修正
    5.2 连杆疲劳寿命预测
        5.2.1 对称循环应力下材料S-N曲线
        5.2.2 对称循环应力下零件S-N曲线
        5.2.3 对称循环应力下S-N曲线图
        5.2.4 非对称循环应力水平等寿命转换
        5.2.5 连杆疲劳寿命估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7)12V26/32发动机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发背景及市场分析
        1.1.1 船舶动力市场
        1.1.2 石油工业市场
        1.1.3 社会发电机组市场
        1.1.4 燃气机市场
        1.1.5 国际市场
    1.2 国内外同类产品对比
        1.2.1 国外公司
        1.2.2 国内公司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6/32系列发动机概念设计
    2.1 发动机整体设计思路
    2.2 概念热力学性能分析
        2.2.1 推进工况
        2.2.2 发电工况
        2.2.3 热力学性能分析模型
        2.2.4 整机性能预测
        2.2.5 增压匹配和进气旁通系统
        2.2.6 概念设计布置设计
        2.2.7 概念设计小结
第三章 12V26/32型柴油机详细设计
    3.1 12V26/32型柴油机详细设计
    3.2 12V26/32柴油机热力学性能分析
        3.2.1 12V26/32柴油机性能预测
        3.2.2 12V26/32型柴油机增压器匹配
    3.3 12V26/32柴油机详细布置设计
    3.4 12V26/32柴油机详细布置设计分析概要
        3.4.1 12V26/32柴油机连杆有限元分析
        3.4.2 12V26/32柴油机其它设计分析
    3.5 详细设计小结
第四章 12V26/32型柴油机各系统设计
    4.1 增压进排气系统
        4.1.1 进气系统
        4.1.2 排气系统
    4.2 燃油系统
    4.3 润滑系统
    4.4 冷却系统
    4.5 起动盘车系统
    4.6 发动机管理系统
        4.6.1 发动机控制
        4.6.2 发动机监测报警系统
        4.6.4 独立的安全保护系统
第五章 性能试验及分析
    5.1 试验概述
    5.2 试验台架介绍
    5.3 测试设备
    5.4 试验引用标准
    5.5 单缸机台架试验开发及结论
    5.6 12V26/32型柴油机台架性能试验
        5.6.1 推进特性试验
        5.6.2 负荷特性试验
        5.6.3 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
        5.6.4 常规热力参数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高性能汽油机曲轴设计与工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发动机曲轴技术现状
        1.2.1 曲轴的结构型式
        1.2.2 曲轴材料
        1.2.3 制造工艺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曲轴设计及曲轴计算分析
    2.1 曲轴设计
        2.1.1 曲轴设计准则
        2.1.2 曲轴的 CAD 设计
    2.2 曲轴初步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曲轴多体动力性模型建立及模拟计算
    3.1 有限元模型
        3.1.1 CAD 模型简化与装配
        3.1.2 有限元模型准备
        3.1.3 模态分析
    3.2 轴系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3.2.1 弹性零件动力学
        3.2.2 扭振分析
        3.2.3 强度分析
        3.2.4 轴承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曲轴工程图设计及试制
    4.1 发动机曲轴技术现状
    4.2 国内曲轴制造工艺水平
    4.3 工程设计
    4.4 样件试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曲轴试验验证
    5.1 曲轴零件验证
        5.1.1 曲轴疲劳试验
        5.1.2 耐久试验验证
    5.2 试验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479Q型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疲劳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疲劳强度的发展历史
    1-3 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疲劳载荷谱
        1-3-2 多体系统动力学
        1-3-3 有限元法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2-2 有限元理论
    2-3 惯性释放
    2-4 疲劳理论
        2-4-1 疲劳的基本概念
        2-4-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2-4-3 名义应力法
        2-4-4 局部应力-应变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3-1 曲柄连杆机构力学模型
        3-1-1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1-2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3-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仿真
        3-2-1 曲柄连杆机构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3-2-2 ADAMS 软件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柄连杆和活塞销的有限元分析
    4-1 曲柄连杆和活塞销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4-1-1 曲柄连杆有限元静力分析
        4-1-2 活塞销有限元静力分析
    4-2 基于惯性释放方法的曲柄连杆有限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柄连杆和活塞销的疲劳分析
    5-1 连杆疲劳分析
        5-1-1 连杆疲劳分析过程
        5-1-2 连杆疲劳寿命结果
    5-2 活塞销疲劳分析
        5-2-1 活塞销疲劳分析过程
        5-2-2 活塞销疲劳寿命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发动机辐射噪声研究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发动机辐射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气缸体辐射噪声控制研究
        1.3.2 油底壳辐射噪声控制研究
2 噪声辐射计算的理论基础
    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2.2 ANSYS 软件介绍
        2.2.1 ANSYS 简介
        2.2.2 ANSYS 的功能特点
    2.3 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
    2.4 SYSNOISE 声振分析软件简介
        2.4.1 SYSNOISE 的主要功能
        2.4.2 SYSNOISE 运用的计算方法
3 气缸体结构振动分析研究
    3.1 引言
    3.2 气缸体结构模态分析
        3.2.1 气缸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气缸体悬置约束处理
        3.2.3 气缸体悬置约束模态分析结果
    3.3 气缸体结构动力学分析
        3.3.1 气缸体所受载荷计算
        3.3.2 载荷边界条件处理
        3.3.3 气缸体振动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气缸体表面噪声辐射研究
    4.1 引言
    4.2 气缸体噪声源识别研究
        4.2.1 气缸体声学边界元模型的建立
        4.2.2 声强计算场点网格的建立
        4.2.3 声强计算结果分析
    4.3 气缸体表面辐射噪声水平评价
        4.3.1 MATV 计算原理
        4.3.2 声功率计算场点网格的建立
        4.3.3 声功率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气缸体辐射噪声控制研究
    5.1 引言
    5.2 气缸体辐射噪声控制方案
    5.3 气缸体辐射噪声控制评价
        5.3.1 改进前后气缸体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5.3.2 改进前后气缸体结构振动分析结果对比
        5.3.3 改进前后气缸体辐射声功率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油底壳表面辐射噪声控制研究
    6.1 引言
    6.2 油底壳结构模态分析
        6.2.1 油底壳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2.2 油底壳模态分析结果
    6.3 油底壳结构振动分析
        6.3.1 油底壳振动分析载荷处理
        6.3.2 油底壳振动响应结果分析
    6.4 油底壳辐射噪声控制
    6.5 改进后的油底壳结构分析
        6.5.1 改进后油底壳模态分析
        6.5.2 改进后油底壳结构振动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水乙醇重整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仿真研究[D]. 高以康.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2]试验因素对连杆疲劳试验结果影响研究[D]. 钟行. 浙江大学, 2018(06)
  • [3]基于有限元法的连杆静态与动态特性研究[D]. 范亚栋. 河北科技大学, 2017(04)
  • [4]发动机排气歧管基于流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D]. 杨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5]GW4G15汽油机的性能提高[D]. 袁中营.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6]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及连杆疲劳寿命预测[D]. 熊继芬. 广西大学, 2013(07)
  • [7]12V26/32发动机的研究开发[D]. 李丹. 山东大学, 2012(05)
  • [8]高性能汽油机曲轴设计与工程分析[D]. 梁立峰. 湖南大学, 2012(02)
  • [9]479Q型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疲劳寿命分析[D]. 刘翾. 河北工业大学, 2009(12)
  • [10]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控制研究[D]. 许响林. 重庆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276Q发动机缸盖螺栓失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