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斜坡上改变“梯子”的方法和效果

在斜坡上改变“梯子”的方法和效果

一、坡改“梯”的方法与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张君,王巧红,杨远祥[1](2022)在《两种不同生态区坡改梯对土壤氮磷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分别在干热河谷生态区和华西雨屏生态区的坡改梯地区设置试验小区和对照试验区,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研究在不同的坡位、不同的季节变化下两种生态区实施坡改梯措施对土壤养分保持的效果。干热河谷生态区以清溪小流域为例,华西雨屏生态区以凤鸣小流域为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两个生态区的坡改梯工程试验区,空间上,各个坡位氮磷养分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区,并且养分含量的极差小于对照区,即实验组的养分流失小于对照组;时间上,夏季较冬季土壤养分流失更严重。文章从流域尺度探索坡改梯对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控提供一些指导,也可为坡改梯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李太魁,张香凝,寇长林,吕金岭,郭战玲,骆晓声[2](2021)在《不同农艺措施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茶园水土和磷素流失的影响》文中指出土壤磷素流失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威胁。为探明丹江口库区坡耕地低龄茶园磷素流失特征,采用野外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实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坡改梯(PT)和坡改梯+梯壁植草(PTS)2种农艺措施对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各种形态磷迁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地传统种植区(CK),PT和PTS处理平均分别减少20.9%、33.3%的径流流失和30.0%、42.0%的泥沙流失,表现出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PTS处理减流减沙效果更显着。对地表径流水体磷素形态及比例分析表明,颗粒态磷是磷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占46.7%—73.5%,溶解态总磷流失以正磷酸盐流失为主,比例为88.8%—92.3%,可溶性有机磷所占比例较低。PT和PTS处理均能有效降低径流磷的流失量,可分别降低45.9%和69.0%的磷素流失量。综上可知,坡改梯和坡改梯+梯壁植草是控制丹江口库区坡耕地新建茶园水土和磷径流迁移的有效措施,其中,坡改梯配套梯壁植草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凌九州[3](2021)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仪征丘陵区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丘陵山区地势高亢,水资源短缺一直是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仪征市北部属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交界的典型丘陵山区,2009~2019年的11年间建设了高标准农田项目48个,累计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21099.89ha,投资总额69759.92万元。本文针对仪征丘陵山区11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项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工程建设对区域雨水资源化利用、灌溉可供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等方面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模型,并结合典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得出了仪征市1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当地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具体影响结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土地平整的坡改梯工程及塘坝工程建设均有益于地区农田径流的高效利用。不同降雨频率下(20%偏丰水年、50%平水年、75%偏枯水年及90%枯水年),单位面积(1m2)坡改梯工程全年可增加的雨水利用量分别约为0.1804m3、0.1352m3、0.1347m3、0.0055m3;塘坝单位容积可增加雨水利用量分别约为6.03 m3、6.84 m3、6.64 m3、4.67 m3。可见,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多,梯田拦蓄的雨水量及塘坝单位容积增加的雨水利用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在降雨较为集中时,降雨量远超塘坝的蓄水能力,则不可避免得产生雨水流失,可能导致降雨量相对较大年份的雨水利用量反而小于降雨量较小的年份,故塘坝容积的利用效率和降雨频率密切相关,需要结合灌溉用水量进行优化。(2)泵站工程建设可以显着增加灌溉水可供给量。不同降雨频率下单位灌溉面积(1m2)年灌溉可供水量分别约为0.33m3、0.22m3、0.25m3、0.58m3。可见,泵站建设在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后,灌溉保证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得增加灌区灌溉可供水量;衬砌渠道、管道灌溉工程建设及渠系建筑配套,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从而带来显着的灌溉节水量,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资源利用压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75,不同降雨频率下单位面积(1m2)灌排工程节水量分别约为0.65m3、0.67m3、0.75m3、0.74m3。可见,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渠系建筑物、渠道改造以及管道灌溉工程的建设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均起积极作用。(3)仪征丘陵区11年来(2009~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为:不同降雨频率下,坡改梯工程净增雨水利用量分别为3063.44万m3、2297.58万m3、2287.96万m3、92.37万m3;塘坝工程建设净增雨水利用量分别为8305.15万m3、9419.31万m3、9149.91万m3、6432.84万m3;泵站灌溉可供水量提升约7115.96万m3;渠系建筑物、渠道改造及管道灌溉工程灌溉节水约13212.04万m3、13591.13万m3、15120.92万m3、14959.28万m3;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水资源平衡指数均大于0,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支撑当地农业发展,相对于未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别提升了 0.96、1.01、1.17、1.58,可见在降雨越少的年份,高标准农田建设所起到的作用越大,效果越好。从以上总体分析可知,1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对仪征市丘陵山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约73.4%,其中土地平整坡改梯、塘坝工程建设、泵站建设、节水措施建设贡献度分别为6.4%、28.1%、17.1%、48.4%。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李甜[4](2021)在《弃渣场复垦水田时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田是保证我国粮食产量的优质耕地,需保证永久基本农田中水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必须建立以耕地数量为基础、产能质量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原则,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中水田需在原址复垦成水田。某些国家重要线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弃渣场不可避免会完全占用水田,且全部为永久基本农田;为了保证永久基本农田的面积,需将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此时弃渣场稳定性分析及其工程措施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FLAC3D模拟计算平台,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的可行性,其主要结论有:数值计算时,以绵阳市平武县某线性工程某一弃渣场为代表,对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的单台阶和五台阶梯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支护时两种梯田稳定性极差,渣体会发生屈服破坏,但五台阶渣场稳定性优于单台阶渣场;未复垦水田前考虑渣场自重,研究发现挡土墙厚度为1.0m混凝土强度为C35时,抗滑桩位于渣场中部即L/Lx=1/2能使单台阶渣场安全系数、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同时满足稳定条件,挡土墙厚度为0.5m混凝土强度为C15,抗滑桩位于渣场第一、二平台这两种方案均能使五单台阶渣场满足稳定条件;复垦水田后考虑渣场上部加净载荷,对于单台阶渣场在L/Lx=1/2和L/Lx=5/6时布置两组抗滑桩能达到稳定,对于五台阶渣场在第二个平台布置抗滑桩能达到稳定。最后对两种渣场复垦水田前、后各支护方案分别进行了费用分析,得出结论:从安全稳定性和支护费用两方面综合比较单台阶渣场和五台阶渣场两种方式,可以发现五台阶渣场更加符合安全经济的要求。本文对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时稳定性及其工程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工程措施的支护费用,为今后弃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时提供了理论支撑。

岳坤前,顾再柯,袁茏,方启彬[5](2021)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剪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抗剪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措施下土壤平均持水性总体表现为水保林>封山育林>经济林>坡耕地>坡改梯,平均土壤容重表现为水保林<经济林<封山育林<坡耕地<坡改梯,平均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水保林>经济林>封山育林>坡耕地>坡改梯,土壤平均抗剪强度大小排序为封山育林>水保林>坡改梯>坡耕地>经济林,总体表现为水保林增加土壤持水性、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效果显着,封山育林状态下土壤抗剪性最强,坡改梯由于人为扰动增加了土壤容重。综合分析,水保林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较好。

伏文兵,严友进,王凯,胡刚,林梽桓,黄朝海[6](2021)在《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探明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选取3种治理措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并以撂荒地为对照,通过长期定点监测,探索了治理措施与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均能显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指数亦得到显着的改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总体上优于坡改梯。此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能够明显优化土壤碳氮比例。但是这两种措施中土壤碳磷比(C/P)相对较高,且土壤碳磷比(C/P)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这反映出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土壤面临土壤磷素缺乏的风险。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中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措施可能会因土壤磷素缺乏导致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石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以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曹媛,孙鹏,姚蕊,汪军红,冯安兰,胡玉乾[7](2020)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工程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文中指出基于试验站不同坡地措施(坡耕地和坡改梯)2016年和2017年的逐日降水、产流产沙数据,研究不同坡地措施和雨强下产流产沙规律特征,定量揭示坡改梯和坡耕地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7月平均雨强I、最大雨强I30及坡地产流量最大,8月最大雨强I60与坡地产沙量最大,表明坡地产流产沙高峰期与雨强高峰期一致。(2)春夏两季产流、产沙量与I、I30和I60相关性显着(超过95%置信度检验)。其中坡耕地产流产沙量与I、I30、I60的相关系数整体高于坡改梯。春夏季坡耕地产沙量分别是坡改梯的3.91,7.85倍。(3)降雨主要集中在I(1~3 mm/h)、I30(3~29 mm/h)、I60(2~27 mm/h)之间,且坡地产流产沙量与最大雨强I30、最大雨强I60在95%置信度水平呈现显着正相关。当I30达到29.0 mm/h、I60达到26.6 mm/h时,坡地产流产沙达到最大,坡耕地产流产沙峰值是坡改梯的2.43,7.52倍以上,并且坡耕地全年产流产沙变异系数总体高于坡改梯,因此坡改梯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了水土流失,使产流产沙变化减小。

李兰,殷宝库,马红斌,侯全华[8](2020)在《基于居民需求的无定河流域坡改梯适宜性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决哪些地方应该优先安排坡改梯等问题,为坡改梯生态工程建设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等提供科技支撑,从社会、经济、空间等方面考虑,选择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道路可达性、距现有宜耕地距离等影响因子,构建基于居民需求的坡改梯需求度模型,以无定河流域陕西省部分为例,进行坡改梯空间适宜性分析,提出基于居民耕种需求的坡改梯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坡改梯需求总体上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绥德县、佳县、子洲县和米脂县需求最为旺盛;坡改梯适宜性等级较高的坡耕地主要分布于靖边县、横山区、子洲县和绥德县,绥德县、佳县、子洲县、米脂县中高等级适宜性的坡耕地占可改造坡耕地面积比例较高;可根据坡改梯目的、投资规模、工期等按"适宜性+"的方式选择优化方案,如从规模效益和集中度考虑可把绥德县、米脂县、子洲县和靖边县作为优先实施坡改梯的区域。

周欣花[9](2020)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改梯土壤质量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粮食产能的提高。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坡改梯项目为例,研究了该项目实施1,3,5 a及10 a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坡改梯工程实施对土壤质量影响显着。在实施坡改梯1 a后,受土壤推翻和水土流失影响,土壤质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提高,而随着坡改梯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显着提高。在坡改梯实施10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较坡耕地高出108.45%,土壤的结构破坏率较坡耕地降低了21.67%;全氮、有机质及有机碳分别较坡耕地提高了144.68%,155.35%以及104.2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坡耕地提高了125.65%及56.42%;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分别提高了95.16%,83.32%以及2.90%。土壤呼吸强度与坡改梯年限之间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10 a后较坡耕地增幅达90.10%。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性特性均得到了显着改善,土壤抗蚀性能得到显着提高。

陈珂,杨胜天,黄勇奇,管亚兵,戴国富,张西彤[10](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蓝水绿水转化措施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将渗漏的难利用蓝水转化为可供植被生长利用的生态绿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遥感分析、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基于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现实条件,设计三大蓝-绿水转化措施:①针对大气降水环节,在研究区约713 km2的农村旱地上,总共设计了17 788个用于截蓄灌溉的小水池;②针对植被用水环节,设计了封山育林措施,分布于植被盖度低于50%的937.75 km2渗漏区林草地;③针对绿水储存环节,设计了坡改梯措施,主要分布于713 km2的农村旱地、植被盖度高于50%的1 255.5 km2渗漏区林草地,以及植被盖度低于50%且在2003-2013年间植被未增长的约123 km2典型渗漏区。以上转化措施的研究与设计,对类似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坡改“梯”的方法与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坡改“梯”的方法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不同生态区坡改梯对土壤氮磷含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热河谷区
        2.1.1 坡改梯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2.1.2 坡改梯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2.2 华西雨屏区
        2.2.1 坡改梯措施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2.2.2 坡改梯措施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2.3 两种生态区坡改梯与土壤氮磷含量的相关分析
3 结论
    3.1 干热河谷区下坡改梯措施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3.2 华西雨屏区下坡改梯措施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3.3 两种生态区下坡改梯措施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2)不同农艺措施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茶园水土和磷素流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地表径流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农艺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2.2 不同农艺措施对泥沙流失的影响
    2.3 不同农艺措施对径流液磷素形态的影响
    2.4 不同农艺措施对径流液磷素流失的防控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仪征丘陵区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历程
        1.1.2 问题提出
        1.1.3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进展
        1.2.2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1.2.3 梯田及农田建设的研究现状
        1.2.4 高效节水灌溉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坡改梯工程与塘坝建设对雨洪径流利用模拟
    2.1 坡改梯工程
        2.1.1 坡改梯土壤滞水能力
        2.1.2 坡改梯农田蓄水保水能力
        2.1.3 梯田田埂拦截蓄水空间的计算
        2.1.4 单位面积坡改梯增加雨水可利用量模拟
    2.2 塘坝建设对雨洪径流利用模拟
        2.2.1 塘坝容积计算
        2.2.2 单位容积塘坝的增加雨水可利用量模拟
第3章 灌溉工程建设对农业供水与节水的效果分析
    3.1 泵站建设对地区农业灌溉供水分析
        3.1.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3.1.2 作物生长期的需水量
        3.1.3 作物灌溉供水量
        3.1.4 建设泵站所增加的灌溉可供水量计算
    3.2 渠系配套建筑物与渠管道灌溉系统建设对地区农业节水分析
        3.2.1 渠道衬砌
        3.2.2 高效节水灌溉
        3.2.3 渠系配套建筑物
    3.3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3.3.1 农业用水量计算
        3.3.2 农业可供给水量计算
        3.3.3 水资源平衡指数计算
第4章 典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
    4.1 典型项目区概况
        4.1.1 项目区位置
        4.1.2 地形地貌
        4.1.3 气象
        4.1.4 土壤
        4.1.5 植被
        4.1.6 水文与地质
        4.1.7 工程地质
        4.1.8 社会经济情况
    4.2 坡改梯工程对当地雨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4.2.1 梯田建设分区情况
        4.2.2 坡改梯工程前后农田保水能力计算
        4.2.3 典型年农田雨水利用量计算
    4.3 塘坝建设工程对当地雨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4.3.1 塘坝建设工程情况
        4.3.2 塘坝容积计算
        4.3.3 塘坝雨水利用量计算
    4.4 泵站建设工程对当地农业灌溉可供水量的影响分析
        4.4.1 泵站建设情况
        4.4.2 作物生育阶段需水量计算
        4.4.3 作物灌溉供水量计算
    4.5 灌排配套建筑物与管道灌溉系统建设对灌溉节水量的影响分析
        4.5.1 项目区灌排配套建筑物与管道灌溉系统建设工程情况
        4.5.2 节水量计算
    4.6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总影响
第5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仪征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
    5.1 仪征市概况
    5.2 仪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5.3 仪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情况
    5.4 近十一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仪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弃渣场复垦水田时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渣场稳定性研究进展
        1.2.2 渣场土地复垦相关研究进展
        1.2.3 渣场边坡防治措施治理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目标
2 弃渣场基本特性及边坡计算理论
    2.1 弃渣场特点及破坏机理
        2.1.1 弃渣场特点
        2.1.2 弃渣场破坏机理
    2.2 梯田相关理论研究
        2.2.1 梯田设计
        2.2.2 梯田边坡破坏类型
    2.3 基于FLAC~(3D)的稳定性分析理论
        2.3.1 FLAC~(3D)基本原理和求解思路
        2.3.2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2.4 渣场稳定判定依据
        2.4.1 斜坡破坏判据
        2.4.2 边坡稳定的允许安全系数
    2.5 本章小结
3 原始弃渣场稳定性分析
    3.1 工程背景
        3.1.1 渣场概况
        3.1.2 数值模型介绍
    3.2 支护结构单元的模拟
        3.2.1 支护单元的模拟
        3.2.2 挡土墙支护形式的探究
        3.2.3 抗滑桩支护形式的探究
    3.3 单台阶渣场稳定性分析
        3.3.1 无措施时渣场稳定性
        3.3.2 单台阶渣场原始支护形式探究
    3.4 五台阶渣场稳定性分析
        3.4.1 无措施时渣场稳定性
        3.4.2 五台阶渣场原始支护形式探究
    3.5 本章小结
4 渣场复垦水田后稳定性分析
    4.1 复垦水田计算模型
        4.1.1 概述
        4.1.2 水田防渗处理
        4.1.3 复垦水田模型
    4.2 单台阶渣场复垦稳定性分析
        4.2.1 抗滑桩支护组合方式
        4.2.2 抗滑桩最佳支护方式分析
        4.2.3 小结
    4.3 五台阶渣场复垦稳定性分析
        4.3.1 抗滑桩支护方式选择
        4.3.2 最佳支护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渣场复垦支护费用分析
    5.1 经费估算依据
        5.1.1 估算依据
        5.1.2 支护结构剖面及材料价格
    5.2 原始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2.1 单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2.2 五台阶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3 渣场复垦水田后支护费用分析
        5.3.1 单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3.2 五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4 不同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剪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容重分析
    2.2 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分析
    2.3 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分析
    2.4 土壤抗剪强度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6)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1 样方设置及采样方法
        2.1.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2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1) 指标权重计算。
        (2) 评价指标标准化。
        (3) 隶属度函数转换。
        (4)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SQI)计算。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理化性质对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间的响应特征
    3.2 土壤化学计量比对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间的响应特征
    3.3 不同治理措施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4 讨 论
5 结 论

(7)不同雨强条件下工程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数据观测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坡改梯和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2.2 雨强与坡改梯、坡耕地产流产沙季节性变化特征
    2.3 雨强与坡改梯、坡耕地产流产沙年尺度变化特征
3 结 论

(8)基于居民需求的无定河流域坡改梯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 耕地坡改梯适宜性评价方法
        2.2.1 坡改梯需求度模型
        2.2.2 坡改梯适宜性分级
3 研究区坡改梯适宜性分析
    3.1 研究区坡改梯需求度分析
    3.2 研究区坡改梯适宜性等级分析
    3.3 适宜坡改梯坡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3.4 坡改梯方案的“适宜性+”决策模式
4 结 论

(9)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改梯土壤质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坡改梯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2 坡改梯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 坡改梯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3 结 论

(10)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蓝水绿水转化措施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
    2.1 数据获取
    2.2 野外验证
3 措施设计
    3.1 小型降水截蓄工程措施设计
        3.1.1 工程技术可行性
        3.1.2 工程措施设计
    3.2 封山育林措施设计
        3.2.1 工程技术可行性
        3.2.2 工程措施设计
    3.3 坡改梯措施设计
        3.3.1 工程技术可行性
        3.3.2 工程措施设计
4 结 论

四、坡改“梯”的方法与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不同生态区坡改梯对土壤氮磷含量影响的研究[J]. 张君,王巧红,杨远祥. 四川环境, 2022(01)
  • [2]不同农艺措施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茶园水土和磷素流失的影响[J]. 李太魁,张香凝,寇长林,吕金岭,郭战玲,骆晓声.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 [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仪征丘陵区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D]. 凌九州. 扬州大学, 2021(08)
  • [4]弃渣场复垦水田时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D]. 李甜.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5]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剪性的影响[J]. 岳坤前,顾再柯,袁茏,方启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5)
  • [6]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J]. 伏文兵,严友进,王凯,胡刚,林梽桓,黄朝海. 水土保持研究, 2021(02)
  • [7]不同雨强条件下工程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J]. 曹媛,孙鹏,姚蕊,汪军红,冯安兰,胡玉乾.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6)
  • [8]基于居民需求的无定河流域坡改梯适宜性研究[J]. 李兰,殷宝库,马红斌,侯全华. 人民黄河, 2020(07)
  • [9]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改梯土壤质量效应研究[J]. 周欣花. 人民长江, 2020(05)
  • [10]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蓝水绿水转化措施设计[J]. 陈珂,杨胜天,黄勇奇,管亚兵,戴国富,张西彤. 节水灌溉, 2020(06)

标签:;  ;  ;  ;  ;  

在斜坡上改变“梯子”的方法和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