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飞机着陆眼动分析

模拟飞机着陆眼动分析

一、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威,郭昕曜,佀庆民,靳慧斌,朱国蕾[1](2021)在《基于专家-新手范式的飞行员模拟仪表进近注视特征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飞行员注意资源在驾驶舱仪表间的分配策略,利用眼动仪、DA-42飞行模拟机等搭建仪表进近模拟飞行试验平台,基于专家-新手范式采集飞行教员和飞行学员的眼动数据,并利用注视熵率表征被试者扫视行为的随意性。结果表明:在最后进近航段,全体被试者高度关注姿态仪、水平状态指示器和高度表3个兴趣区,注视时间占总注视时间的78%以上;绩效优组在空速表、高度表、垂直速度表和其他区域的注视时间百分比显着高于绩效差组,而在各兴趣区的平均注视时长显着低于绩效差组;绩效优组的注视熵率显着高于绩效差组,这意味着其在仪表进近过程中的扫视灵活性更大。研究可为指导飞行员培训、预防飞行员人为差错提供参考。

穰玉双[2](2021)在《基于人眼视觉认知原理的车道线识别》文中研究指明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家用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人类的交通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由此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同时,交通环境、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用现代化方法来增强交通安全性,人们开始着眼于探索高效的车道线检测系统。然而目前出现的大量研究,其算法的健壮性和精确度还有待提高,特别在实际行驶道路环境复杂多样的情况下,结果识别的精度仍存在一定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到人眼视觉是驾驶员获取四周道路情况的最主要途径,本论文融入了人眼视觉认知原理,根据人眼视觉特性,解释并设计了车道线识别算法。本论文主要研讨的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论文探索了驾驶员双眼视觉系统对道路环境的处理方式,阐述了人眼视觉认知原理,并分析该原理在驾驶过程中对驾驶员操作的影响。(2)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眼视觉对车载信息的感知与处理过程,结合人眼视觉的认知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图像预处理方法。技术路线为:提出了基于概率投票法的道路消失点检测算法估计消失点位置,并根据消失点确定透视变换的参数;采用了小波变换与Retinex理论相结合的算法增强图像细节;提出了动态识别感兴趣区域的方法;解决了传统Canny边缘检测算子需要人工设置阈值的问题。(3)分析并设计了车道线识别算法,包括:利用图像直方图的原理定位车道线的起始点,并采用滑动窗口技术跟踪车道线;利用二次曲线函数拟合出完整的车道线,随后在算法中加入了对车道线曲线拟合的有效性验证。(4)测试了本文算法的多项性能。用大量数据集对算法进行测试,分析其准确率和耗时情况;并与引用的文献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5)设计并实现了车道线识别系统,将系统功能模块化,并对系统模块做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本论文探索性地以人眼视觉认知原理为支撑,从新的角度解释和阐述了现有的车道线识别技术,这是对车道线检测技术研究中的一次创新。同时,从原理出发对传统的车道线检测算法做了改进设计,为提高现有车道线检测算法的准确性做了思想上的突破。本论文设计的算法是人眼视觉认知原理在车道线检测领域中的实际运用,为构建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

张霖峰[3](2020)在《面向态势感知的注意力分配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5G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开启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各种技术和算法的更新使得机器的计算能力和速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信息增长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物联网各种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其中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成为了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在交通驾驶任务中,自动驾驶的要求不仅仅是计算机快速的对道路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更重要的是根据道路情况对危险进行规避决策。这就需要将驾驶员的态势感知和注意机制和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识别进行融合协同,实现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态势感知是从驾驶员的认知角度进行信息收集,理解从而进行决策的核心因素,注意机制对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驾驶员的态势感知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将对驾驶员的注意分配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态势感知构建态势感知-注意力分配系统。在本文的前两章中论述了注意力和态势感知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了态势感知和注意力分配的兴起,发展和过渡。列举了关于态势感知理论和注意力分配理论的常用模型。在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注意力分配SEEV模型的优缺点,针对其缺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两种不同水平驾驶员的角度探讨影响驾驶员注意力分配的首要因素,并且针对其中努力这一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欧洲卡车模拟驾驶平台进行模拟驾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实验论证。在本文的第四章,通过设计实验分析三种不同水平的驾驶员交通道路观察眼动图,优化了注意力-态势感知(A-SA)模型。使用斜率对驾驶员态势感知水平进行量化,并重点研究了注意力和态势感知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态势感知-注意力分配系统,用以指导辅助不同水平驾驶员完成驾驶任务。

侯爱军[4](2020)在《体验驱动式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需求的发展,催生工业及服务的不断升级,目前,各国商用飞机的发展成为国际工业竞争的制高点。商用飞机激烈竞争所带来的技术提升使得客舱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方面成为主要的设计着眼点。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台阶,商用飞机的发展劲头已经显现,如何利用设计的创造力,实现国产大飞机在客舱设计中的独特体验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随着仿真模拟技术的投入设计研发流程,设计领域的评估工作也得到了系统化的提升。本文根据国产大飞机客舱研发趋势,基于体验驱动设计方法,围绕以人为本的人机工程设计理念,从心理体验层次与行为体验层次对国产大飞机头等舱的乘坐区域、设施布局、造型意象与体验舒适度等关键体验模块,进行体系化的设计研究与验证,为未来国产大飞机中头等舱乘坐空间的体验性设计提供参考。首先,引入体验设计的方法和流程,通过用户旅程图,从不同维度剖析体验设计的层次,结合体验舒适性要素分析头等舱乘坐空间舒适性的关系,挖掘设计的痛点。其次,提出结合产品语意设计方法,构建基于体验驱动的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场域,表达设计需求与造型要素之间的关联。利用用户旅程图得到的设计痛点,构建头等舱整体布局的设计及流程,得到基于体验驱动的新型客舱布局。最后,通过完善的设计流程确定最终设计方案,进而选择视觉测试与JACK人机工学仿真软件,对新型国产大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与布局进行心理与行为体验层面的设计验证。

王丹丹[5](2019)在《基于视觉注意力分配的小型飞机显示界面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频发,调查显示人为因素是导致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从驾驶舱显示界面获取和处理很多视觉信息,大量的视觉信息要求飞行员进行准确合理的注意力分配,不合理的注意力分配会降低信息获取效率。驾驶舱显示界面的设计既要符合飞行员的操作要求,又要符合飞行员的注意力分配规律。从而提高飞行员信息获取效率,减少信息读取失误。因此,测量和评价飞行员对驾驶舱显示界面视觉注意力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驾驶舱显示界面的视觉注意力进行了分析,基于模拟飞行平台和眼动与脑电实验平台,设计并实施了模拟飞行实验。模拟飞行实验采集被试者的眼动数据、脑电数据和行为绩效,对飞行员在五边飞行任务中的视觉注意力进行测评。应用频域分析方法对采集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对眼动数据中的注视点以及瞳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分析,确保其有效性。综合各项生理指标与绩效数据,得到五边飞行任务中飞行员的视觉注意力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员在降落阶段视觉注意力较为集中,平飞阶段视觉注意力较为分散。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定位各飞行阶段飞行员注意的界面信息,得到飞行员在空速表上分配了最多的注意力,其次是高度表、姿态仪和垂直速度表。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结合视觉显示界面的设计原则以及飞机显示界面的设计要求,设计出符合飞行员视觉注意力分配要求的显示界面。

邹媛媛[6](2019)在《基于飞行任务的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不断创新,使通用航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小型飞机作为其主要机型在功能上日益完善,显示系统也趋向复杂与多元化,用户对于界面中信息呈现和交互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界面中的信息应与飞行员的需求、认知模式相匹配,以保证飞行高效、安全。因此,本文将界面信息带入到实际的任务中去,结合飞行员的思维模式以及生理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参照C-172座舱界面,对信息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同时基于五边飞行的任务特性及各个阶段飞行状态的特点,对起飞、平飞、下降中所需监控的信息和操作进行梳理。其次结合飞机适航规章标准及信息设计相关理论,从可视性、认知度、体验性三个角度总结出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原则,其中信息的内容、元素、布局是决定界面信息质量以及信息传递效率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三种要素,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通过等级评定量表法,量化飞行员对界面的信息需求,划分出飞行任务中不同阶段的信息显示优先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信息元素辨识度评价体系,筛选出易于认知的元素表现形式;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飞行员在不同飞行阶段对信息的注意力分配与注视转移,了解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得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布局。基于研究结果,从设计学角度,在现有界面基础上对界面中信息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飞行员的认知负荷,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以及任务的执行质量。运用眼动实验,将改进前后界面进行对比,通过行为数据及眼动指标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参考性。

俞雨晨[7](2019)在《基于人—机—环的HUD自适应显示视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军事航空的大力发展,平视显示器(Head-up Display简称HUD)在空军以及被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通过HUD显示设备来获取飞机的飞行状态和飞行参数。目前针对HUD显示界面的信息布局和色彩各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本论文以HUD界面为研究对象,以人-机-环系统为基础,结合飞行员视觉认知,针对HUD界面视场布局开展工作:(1)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分析飞行员与飞机HUD显示器设备以及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方面,主要阐述了与研究相关的人体系统及视觉参数,视觉特性视场大小,以及飞行工作中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的影响;机的方面,研究了飞机的简单飞行原理,平视显示器的系统,平视显示器的信息构架和视场布局;环境方面,介绍了飞行员所处的天空环境,研究了飞行环境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对于人的影响。(2)研究飞行员视觉认知和视觉搜索行为。根据Endsley的情境感知理论模型,从界面分析了信息获取第一阶段中存在影响的因素,重点分析了信息传递阶段中所涉及到的情境感知,选择性注意、视觉搜索等问题。结合眼动追踪研究方法,通过预实验测试在单因素的条件下,研究背景信息对于飞行员造成的视觉搜索影响。引入计算机视觉的显着性分析,研究飞行员视觉搜索机制,以及画面显着性对于视觉搜索的影响。建立HUD画面显着性和飞行员视觉认知的映射关联。(3)基于本文所提出的画面显着性和飞行员视觉认知的映射关联,针对画面中出现的显着性差异和画面选择性注意分配的状态,设计出两个自适应显示视场的界面调整方案。本文通过分析人-机-环系统以及对HUD界面视场自适应的研究,为降低飞行员对于飞机HUD界面的认知难度提供了新思路,从人机工效学和视觉显着性两个方面对于飞机的显示视场进行改进研究,平衡飞行员同一界面中可能出现的视觉差异,提高使用效率。

张恒[8](2019)在《社会助长效应对民航管制安全绩效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在册飞机架数和航班量逐年攀高,而可用空域的限制使得本就不宽裕的空间更加拥堵。民航各系统,特别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持续承受着民航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而管制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履行国家空域的航空交通管制,避免飞行冲突,保障飞行秩序和飞行安全。管制员安全绩效的好坏关乎民航安全,过去对管制员安全绩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管理体制、工作组织模式、疲劳、应急能力等方面,少有社会助长效应对管制员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结合管制员实际工作特点,采用塔台管制模拟软件和眼动仪搭建实验平台,模拟真实管制情境,选取管制差错次数、保持安全间隔、管制意图正确有效、对航空器保持识别、合理分配注意力等安全绩效结果和过程指标,采用2监控(无监控、有监控)×2任务难度(简单任务、困难任务)实验设计,分析社会助长效应对管制员安全绩效的影响;结合注视点数量、平均注视时长、扫视速度、瞳孔直径、注视熵率值等眼动指标数据,对其社会助长效应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解释。通过数据分析得到:(1)不同任务难度条件下,社会助长效应对管制员管制差错次数、保持安全间隔、管制意图正确有效、合理分配注意力等安全绩效指标有显着影响,即在有他人在场完成简单任务时,管制差错次数减少,保持安全间隔、管制意图正确有效、合理分配注意力得分提高,而在困难任务时则相反,社会助长效应对航空器保持识别没有显着影响;(2)社会助长效应对注视点数量、平均注视时长、扫视速度、注视熵率值等眼动指标产生了显着影响,即他人在场导致被试注视点数量增多,平均注视时长变化与任务难度有关(在任务简单时缩短,困难任务无显着差别),扫视速度和注视熵率值增大,社会助长效应对瞳孔直径无显着影响;(3)管制员群体中社会助长效应的产生主要是他人在场导致被试动机水平升高,进而产生优势反应引起的,即提高简单任务时的安全绩效,降低困难任务时的安全绩效。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管制员社会助长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能够为管制运行室监控设备的引进及管制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

霍百明[9](2019)在《基于眼动追踪的雷达动态目标标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眼动追踪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目前已成为航空领域人为因素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目标标定是开展眼动研究的前提,航空管制员在工作过程中关注的目标为雷达界面的动态目标,研究雷达界面的动态目标标定问题对于提升管制安全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利用Tobii X2-60眼动仪和雷达管制模拟机搭建实验平台,招募8名管制学员参与模拟管制实验。结合实验数据,从静态目标标定研究入手,通过对眼动数据分布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算法)和凸包算法的雷达静态目标标定方法,并利用K最邻近算法(KNN算法)和变密度阈值设定法对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算法对于眼动数据的自适应性。同时基于相似度分析和覆盖率计算,对不同静态目标的标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目标的标定区域间相似度大于80%,覆盖率大于90%。基于相关性分析选取坐标转换模型,建立航空器地坐标与屏幕坐标间的坐标转换关系。根据航空器的航迹信息,获取航空器在雷达界面中的屏幕运动轨迹。利用航空器屏幕运动轨迹将静态目标区域进行平移,实现对动态目标的标定。利用多线程同步编程的方法对提出的动态目标标定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标定准确率达到了81.84%,具有良好的标定精度。

朱国蕾[10](2019)在《模拟进近飞行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飞行员是保障民航安全运行的重要角色,其操作表现与航空安全息息相关。事故统计表明,进近阶段为飞行事故多发阶段,事故的主要致因是飞行员人为差错,而导致飞行员发生人为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无法从大量显示器信息中及时高效获取有效信息来作出判断和决策。视觉作为飞行员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通道,视觉行为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飞行员能否准确及时地作出决策和操作行为。因此,对飞行员在进近飞行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其认知加工行为,探索出合理高效的眼动模式,对训练期中的飞行员眼动模式的培养和操作绩效的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设计进行仪表进近飞行任务试验,采集被试在仪表进近飞行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和飞行数据,并利用飞行数据对被试重新分以绩效优差两组被试,通过结合视频回放依据参数对进近阶段进行航段区分。以绩效作为控制变量,对比分析绩效优差两组被试分别在各航段上眼动数据的差异显着性,并进行眼动模式与操作绩效相关性的验证;并以航段作为控制变量,对同组被试在不同航段下的眼动数据进行差异显着性对比,探讨航段的不同对被试眼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与绩效差组被试相比,绩效优组被试在各航段上均对姿态指示器(B)和水平状态指示器(E)的AOI注视时间比显着减少,均对空速指示器(A)、高度表(C)和垂直速度指示器(D)的AOI注视时间比显着增加;对各个兴趣区的平均注视时长显着减少;扫视速度、扫视幅度和注视熵率值显着增大。2、与起始进近航段相比,两组被试在最后进近航段均对姿态指示器(B)和水平状态指示器(E)的AOI注视时间比显着减少,均对空速指示器(A)和垂直速度指示器(D)的AOI注视时间比显着增加;两组被试在最后进近航段均对各个兴趣区的平均注视时长显着减少;扫视速度、扫视幅度和注视熵率值均显着增大。3、建议飞行学员在起始进近航段中应格外注重提高视角转移的灵活性避免将视线过多的局限于部分仪表上;在最后进近航段应格外注重提高信息搜索效率,以尽可能宽广的扫视范围来获取飞行信息。

二、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专家-新手范式的飞行员模拟仪表进近注视特征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平台搭建
    1.2 被试者
    1.3 试验任务
    1.4 试验程序
2 数据筛选和分析
    2.1 眼动数据筛选
    2.2 飞行绩效分组
    2.3 兴趣区划分
3 结果分析
    3.1 AOI注视时间百分比分析
    3.2 平均注视时长分析
    3.3 注视熵率分析
4 结论

(2)基于人眼视觉认知原理的车道线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人眼视觉认知原理
    2.1 驾驶过程中的环境亮度感知
    2.2 驾驶过程中的明暗适应能力
    2.3 驾驶过程中的颜色空间
    2.4 驾驶过程中的动视力
    2.5 驾驶过程中的视觉关注
    2.6 驾驶过程中的人眼边缘检测
    2.7 人眼视觉认知对道路信息的处理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3.1 畸变失真校正
        3.1.1 相机标定
        3.1.2 畸变参数
        3.1.3 相机标定步骤
    3.2 基于人眼视觉消失点的透视变换
        3.2.1 计算消失点
        3.2.2 计算图像每米的分辨率
        3.2.3 透视变换
    3.3 图像增强
        3.3.1 基于人眼视觉的加权滤波
        3.3.2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
        3.3.3 基于小波与Retinex的图像增强
    3.4 图像灰度化
    3.5 动态确定感兴趣区域
    3.6 颜色空间变换
    3.7 边缘检测
        3.7.1 对比度敏感性函数
        3.7.2 图像梯度
        3.7.3 Canny边缘检测算子
        3.7.4 基于JDN的 Canny阈值选取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道线识别算法的分析与设计
    4.1 直方图定位车道线
    4.2 滑动窗口跟踪
    4.3 拟合车道线
    4.4 验证有效性
    4.5 逆透视变换
    4.6 算法总体设计与实验分析
        4.6.1 数据集
        4.6.2 评价指标
        4.6.3 算法实验与结果分析
        4.6.4 对照实验与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道线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2 需求分析
        5.2.1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5.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5.3 系统总体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3.3 系统界面设计
    5.4 系统实现
        5.4.1 开发环境
        5.4.2 道路信息采集模块的实现
        5.4.3 车道线检测模块的实现
        5.4.4 检测结果输出模块的实现
        5.4.5 程序日志输出模块的实现
    5.5 系统测试
        5.5.1 测试环境
        5.5.2 功能测试
        5.5.3 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面向态势感知的注意力分配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在
        1.2.1 态势感知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注意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文总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态势感知理论相关研究
        2.1.1 态势感知的概念
        2.1.2 态势感知的理论模型
        2.1.3 态势感知测量评估方法
    2.2 注意力理论相关研究
        2.2.1 注意力的概念
        2.2.2 注意力的分类
        2.2.3 注意力相关理论及模型
    2.3 注意力-态势感知模型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驾驶员注意力分配模型的研究
    3.1 C-SEEV模型分析和设计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对象
        3.2.4 实验任务及流程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驾驶员态势感知-注意力模型研究
    4.1 DSA-A模型分析和设计
    4.2 实验设计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装置
        4.2.3 实验对象
        4.2.4 实验任务及流程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体验驱动式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体验驱动研究现状
        1.3.2 商用飞机乘坐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1.3.3 眼动追踪技术研究现状
        1.3.4 JACK人机试验验证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创新点与关键问题
第二章 用户体验与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研究
    2.1 用户体验设计
        2.1.1 用户体验设计概念
        2.1.2 用户体验设计应用
    2.2 商用飞机的概念
        2.2.1 商用飞机市场发展前景
        2.2.2 乘坐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2.3 商用飞机乘坐空间设计概述
        2.3.1 波音公司的乘坐空间设计
        2.3.2 空客公司的乘坐空间设计
        2.3.3 其他公司的乘坐空间设计研究
        2.3.4 中国商用飞机乘坐空间设计现状
    2.4 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研究
        2.4.1 商用飞机客舱布局介绍
        2.4.2 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功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乘坐空间设计的体验驱动方法研究
    3.1 用户体验与乘坐空间设计的关联性
        3.1.1 乘坐空间设计特殊性
        3.1.2 用户体验增强乘坐空间设计合理性
    3.2 体验驱动的乘坐空间用户感知分析
        3.2.1 人机体验下的用户体验要素分析
        3.2.2 产品语意思维下的舒适性体验结构分析
        3.2.3 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策略分析
    3.3 乘坐空间中用户行为流程与需求分析
        3.3.1 用户行为流程建立
        3.3.2 乘坐空间设计与用户需求设计要素提取
        3.3.3 飞行中用户需求要素分析
    3.4 商用飞机乘坐空间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
        3.4.1 乘坐空间设计场域搭建
        3.4.2 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乘坐空间设计流程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验驱动下的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实践与验证
    4.1 商用飞机客舱乘坐空间座椅系统研究
        4.1.1 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座椅分析
        4.1.2 商用飞机头等舱座椅周边设施研究
    4.2 头等舱乘坐空间布局体验性分析及语意提取
        4.2.1 头等舱布局设计标准
        4.2.2 头等舱乘坐空间布局设计研究
        4.2.3 国产大飞机C919客舱乘坐空间特征分析
        4.2.4 国产大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体验语意设计
    4.3 头等舱乘坐空间造型设计方案制作与数据实现
        4.3.1 乘坐空间设计草图设计
        4.3.2 体验式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建模
        4.3.3 体验式头等舱乘坐空间造型设计
    4.4 乘坐空间造型方案试验验证
        4.4.1 基于眼动试验理念的头等舱乘坐空间体验层级设计评估
        4.4.2 基于JACK试验的头等舱乘坐空及布局方案设计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商用飞机客舱舒适性体验问卷调查
附录2 商用飞机客舱乘坐空间体验层级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3 )获得的学术奖励

(5)基于视觉注意力分配的小型飞机显示界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型飞机显示界面演变与操纵流程
    2.1 小型飞机显示界面历史演变分析
        2.1.1 机电仪表驾驶舱
        2.1.2 电子显示仪表驾驶舱
        2.1.3 玻璃驾驶舱
        2.1.4 彩色液晶显示驾驶舱
    2.2 小型飞机显示界面视觉信息
    2.3 小型飞机驾驶操纵流程
        2.3.1 航空仪表盘构成
        2.3.2 飞机驾驶操纵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觉注意力及其研究方法
    3.1 视觉注意力分配理论依据
        3.1.1 视觉注意力
        3.1.2 飞行员的视觉注意
    3.2 视觉注意力研究方法
        3.2.1 眼动指标
        3.2.2 脑电信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飞机显示界面视觉注意力分配研究
    4.1 实验方案设计
        4.1.1 实验条件
        4.1.2 实验目的与方法
        4.1.3 实验过程
    4.2 主观问卷与行为绩效
        4.2.1 主观问卷调查分析
        4.2.2 访谈内容与结果
        4.2.3 绩效成绩分析
    4.3 脑电数据
        4.3.1 脑电数据采集及处理
        4.3.2 脑电数据结果分析
    4.4 眼动数据
        4.4.1 瞳孔数据处理与分析
        4.4.2 眼动注视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型飞机显示界面优化设计及方案评估
    5.1 显示界面设计中的视觉信息设计
        5.1.1 视觉界面设计原则
        5.1.2 飞机显示界面设计要求
    5.2 小型飞机显示界面设计
        5.2.1 显示界面布局与信息设计
        5.2.2 显示界面文字信息设计
        5.2.3 显示界面色彩设计
        5.2.4 显示界面图像符号设计
        5.2.5 显示界面优化方案设计
    5.3 显示界面设计验证
        5.3.1 被试
        5.3.2 实验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6)基于飞行任务的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总结与五边飞行任务分析
    2.1 座舱显示系统的发展
    2.2 小型飞机座舱界面显示信息归纳与总结
        2.2.1 PFD界面显示信息
        2.2.2 MFD界面显示信息
    2.3 五边飞行任务分析
        2.3.1 起飞阶段任务分析
        2.3.2 平飞阶段任务分析
        2.3.3 下降阶段任务分析
第3章 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原则与研究方法
    3.1 信息可视性原则
        3.1.1 座舱界面视界区
        3.1.2 信息显示内容可视性设计原则
        3.1.3 信息布局可视性设计原则
    3.2 信息认知设计原则
        3.2.1 信息认知影响因素
        3.2.2 信息元素认知设计原则
    3.3 信息体验性设计原则
    3.4 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研究方法
        3.4.1 等级评定量表法在信息显示中的应用
        3.4.2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元素设计中的应用
        3.4.3 眼动追踪法在信息布局中的应用
第4章 五边飞行任务下的座舱界面信息设计研究
    4.1 基于数字量表法的座舱界面显示信息及优先级研究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1.4 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元素设计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对象
        4.2.3 界面信息元素提取与辨识度评价体系构建
        4.2.4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4.3 基于眼动追踪的信息布局设计研究
        4.3.1 实验目的
        4.3.2 实验任务
        4.3.3 眼动数据采集
        4.3.4 实验数据分析
        4.3.5 实验数据讨论
第5章 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及设计评价
    5.1 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的界定
    5.2 界面整体信息布局设计
    5.3 界面背景设计
    5.4 信息显示内容与显示方式设计
        5.4.1 空速指示信息设计
        5.4.2 姿态指示信息设计
        5.4.3 高度指示信息设计
        5.4.4 航向指示信息设计
        5.4.5 发动机与燃油系统信息设计
    5.5 信息设计整体呈现
        5.5.1 主飞行显示器界面
        5.5.2 多功能显示器界面
    5.6 基于眼动追踪的设计评价
        5.6.1 实验材料与被试
        5.6.2 实验流程
        5.6.3 实验数据分析
        5.6.4 设计评价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7)基于人—机—环的HUD自适应显示视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人-机-环方面
        1.2.2 航空飞行任务的眼动研究
        1.2.3 针对HUD显示器界面设计优化的研究
        1.2.4 飞行作战环境的感知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飞行员人-机-环境系统分析
    引言
    2.1 航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2.2 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
        2.2.1 人体系统及感知
        2.2.2 与研究相关的视觉参数
        2.2.3 视觉特征
        2.2.4 在工作中由于人的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
    2.3 人-机-环系统中机的部分
        2.3.1 飞机组成和简单飞行原理
        2.3.2 战斗机基本飞行任务
        2.3.3 现代飞机上HUD显示界面
        2.3.4 平视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2.3.5 平视显示器的优点
        2.3.6 平视显示器视场研究
        2.3.7 HUD界面信息呈现构架
    2.4 人-机-环系统中环境的部分
        2.4.1 飞行环境综述
        2.4.2 温度变化
        2.4.3 噪音和振动
        2.4.4 特殊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行员的认知行为和视觉搜索行为研究
    引言
    3.1 飞行员认知行为特点研究
    3.2 信息加工处理
    3.3 飞行员的情境感知
        3.3.1 影响感知的外部影响因素
        3.3.2 注意力分配
    3.4 飞行环境背景信息处理
    3.5 视觉搜索
        3.5.1 评价视觉搜索模式的相关指标
        3.5.2 眼动研究的基本参数
        3.5.3 眼动的形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外部环境下飞行员HUD认知的眼动实验研究
    引言
    4.1 不同飞行场景对飞行员HUD认知的眼动实验
        4.1.1 实验目的和意义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对象
        4.2.2 实验变量
        4.2.3 实验过程
        4.2.4 实验步骤
        4.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4.2.6 数据分析
    4.3 不同飞行背景下HUD图像显着性的眼动实验
        4.3.1 实验目的和意义
        4.3.2 实验对象
        4.3.3 实验方案
        4.3.4 数据处理和分析
        4.3.5 极端情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适应显示视场下的HUD方案设计
    引言
    5.1 不同外部场景图像显着性下的自适应显示视场的HUD方案设计
        5.1.1 方案一不同显着性自适应显示视场的HUD方案设计
        5.1.2 方案二
    5.2 自适应显示视场流程
        5.2.1 起飞前准备
        5.2.2 飞行过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致谢
参考文献

(8)社会助长效应对民航管制安全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助长效应和眼动研究概述
    2.1 社会助长效应研究概述
        2.1.1 社会助长效应定义
        2.1.2 社会助长效应经典解释理论
        2.1.3 社会助长效应的研究现状
    2.2 眼动研究概述
        2.2.1 眼动基本形式
        2.2.2 眼动的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制员社会助长效应实验设计与实施
    3.1 实验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设计思路
        3.2.2 被试
        3.2.3 安全绩效指标
        3.2.4 眼动指标
        3.2.5 实验仪器
    3.3 实验实施过程
        3.3.1 准备阶段
        3.3.2 正式实验阶段
        3.3.3 实验注意事项
        3.3.4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制员安全绩效分析
    4.1 结果指标
    4.2 过程指标
        4.2.1 保持安全间隔
        4.2.2 管制意图正确有效
        4.2.3 对航空器保持识别
        4.2.4 合理分配注意力
    4.3 安全绩效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眼动特征的管制员社会助长效应产生原因分析
    5.1 眼动指标对管制员社会助长效应影响分析
        5.1.1 信息加工深度指示指标
        5.1.2 动机水平指示指标
        5.1.3 注意力分配指示指标
    5.2 对管制员社会助长效应产生原因的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议措施
    6.1 管制员选拔建议措施
    6.2 管制员培训及监控设备引进建议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9)基于眼动追踪的雷达动态目标标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眼动研究在航空管制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论文的方法与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眼动追踪原理及常见目标标定方法简述
    2.1 人眼成像机理及视觉特性
        2.1.1 人眼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2.1.2 人眼的视觉特性
    2.2 眼动追踪的原理及眼动研究中的常用指标
        2.2.1 眼动追踪的原理
        2.2.2 眼动研究中的常用指标
    2.3 常见的目标标定方法及原理
        2.3.1 热图法
        2.3.2 核密度估计法
        2.3.3 数据点聚类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拟管制实验设计与初步实施
    3.1 实验平台搭建与被试选择
        3.1.1 雷达管制模拟机
        3.1.2 Tobii X2-60 眼动仪
        3.1.3 平台搭建
        3.1.4 实验被试选择
    3.2 实验环境与实验假设
    3.3 实验设计与开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眼动的雷达静态目标标定
    4.1 静态目标区域标定方法
        4.1.1 静态目标区域标定方法的提出
        4.1.2 DBSCAN算法原理
        4.1.3 算法应用与问题分析
        4.1.4 DBSCAN算法改进
        4.1.5 改进算法应用
    4.2 静态目标区域提取算法
        4.2.1 凸包的基本概念
        4.2.2 常见凸包算法及原理
        4.2.3 区域提取效果分析
    4.3 静态目标标定方法检验
        4.3.1 静态目标标定结果的检验方法
        4.3.2 检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眼动的雷达动态目标标定
    5.1 航空器屏幕轨迹获取
        5.1.1 常见坐标转换模型
        5.1.2 坐标转换模型的选取方法
        5.1.3 坐标转换模型的确定
        5.1.4 坐标转换模型的检验
    5.2 动态目标标定方法
    5.3 动态目标标定检验
        5.3.1 主要问题分析
        5.3.2 检验方法的实现
        5.3.3 标定精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模拟进近飞行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3 研究路线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仪表进近与眼动追踪研究概述
    2.1 仪表进近概述
        2.1.1 仪表进近定义
        2.1.2 仪表进近程序的基本构成
        2.1.3 仪表进近程序分类
        2.1.4 仪表进近程序基本形式
    2.2 眼动追踪研究概述
        2.2.1 眼动追踪技术原理及发展
        2.2.2 眼动追踪指标
        2.2.3 眼动追踪在飞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仪表进近试验设计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平台
        3.2.1 钻石DA-42 飞行模拟机
        3.2.2 EyeSo Glasses眼动仪
        3.2.3 天创恒达采集卡
    3.3 试验被试
    3.4 试验环境
    3.5 试验任务
    3.6 试验过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筛选与预处理
    4.1 眼动数据处理
        4.1.1 眼动数据筛选
        4.1.2 兴趣区划分
    4.2 飞行数据处理
    4.3 数据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仪表进近过程中的眼动特征分析
    5.1 AOI注视时间比特征分析
        5.1.1 起始进近航段AOI注视时间比分析
        5.1.2 最后进近航段AOI注视时间比分析
        5.1.3 起始和最后进近航段AOI注视时间比对比分析
    5.2 平均注视时长特征分析
        5.2.1 起始进近航段平均注视时长分析
        5.2.2 最后进近航段平均注视时长分析
        5.2.3 起始和最后进近航段平均注视时长对比分析
    5.3 扫视速度特征分析
        5.3.1 起始进近航段扫视速度分析
        5.3.2 最后进近航段扫视速度分析
        5.3.3 起始和最后进近航段扫视速度对比分析
    5.4 扫视幅度特征分析
        5.4.1 起始进近航段扫视幅度分析
        5.4.2 最后进近航段扫视幅度分析
        5.4.3 起始和最后进近航段扫视幅度对比分析
    5.5 注视熵率值特征分析
        5.5.1 起始进近航段注视熵率值分析
        5.5.2 最后进近航段注视熵率值分析
        5.5.3 起始和最后进近航段注视熵率值对比分析
    5.6 眼动特征与操作绩效相关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局限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专家-新手范式的飞行员模拟仪表进近注视特征差异研究[J]. 刘亚威,郭昕曜,佀庆民,靳慧斌,朱国蕾.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05)
  • [2]基于人眼视觉认知原理的车道线识别[D]. 穰玉双.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面向态势感知的注意力分配系统的研究[D]. 张霖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体验驱动式商用飞机头等舱乘坐空间设计研究[D]. 侯爱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视觉注意力分配的小型飞机显示界面设计研究[D]. 王丹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6]基于飞行任务的小型飞机座舱界面信息设计研究[D]. 邹媛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5)
  • [7]基于人—机—环的HUD自适应显示视场设计[D]. 俞雨晨. 东南大学, 2019(06)
  • [8]社会助长效应对民航管制安全绩效影响研究[D]. 张恒.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9]基于眼动追踪的雷达动态目标标定方法研究[D]. 霍百明.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10]模拟进近飞行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研究[D]. 朱国蕾.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标签:;  ;  ;  

模拟飞机着陆眼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