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控制呼吸,训练吹奏口琴

指导控制呼吸,训练吹奏口琴

一、指导控制气息 训练吹好口琴(论文文献综述)

肖苹[1](2020)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小学器乐教学探索 ——以呼和浩特市牛场小学竖笛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也符合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并在演奏部分为每一学段提出具体要求,更加重视器乐教学的地位。通过对小学器乐教学的调查发现:如何解决学生对器乐学习的需要,以及器乐学习中的需要与器乐教学发展的矛盾,是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多方面需要的理论,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在管理、教育等各领域,并与新课标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契合。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探索小学器乐教学,对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升小学器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笔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和小学器乐教学重要性进行详细概述。其次,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小学器乐教学相结合,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在小学器乐教学中的意义。再次,以呼和浩特市牛场小学为实践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案例分析,了解学生竖笛学习中需要的满足情况,剖析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原因。最后,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小学器乐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马吉宇[2](2020)在《吴家鼓吹乐棚传承、发展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文明是人类在长久地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则是文明的体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传承源远流长,吴家鼓吹乐棚正是民间灿烂文化中的一隅。鼓吹乐棚是以鼓吹乐为演奏主要形式,使用包括唢呐、笙类吹奏乐器和锣、钹等打击乐器,在民间传统的婚姻嫁娶、丧葬礼俗、开张上梁等场合配合一定民俗仪式、场景气氛演奏固定曲目的班社组织。本文研究的吴家鼓吹乐棚是活动在固定文化区域,富有地域性特色的音乐团体,它长期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待发掘的财富,本文将从其历史传承、生存发展角度为切入点,以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广度上的“发展”为主线,采用多视角、多方位的探查手段,揭示吴家鼓吹乐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整理其遗留下来的宝贵资料,同时着眼于乐棚当下的生存现状,分析其发展,并为乐棚的保护从多维度提供可行的方向。在前期的资料收集中,对于黑龙江地区民间鼓吹乐棚的个案研究少之又少,这为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吴家鼓吹乐棚的传承、保护,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其它文化的以点及面、由小见大,仅凭国家的一些政策达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显然是单薄的,传统文化的保护要引起的不仅是有关部门,而是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笔者以搜集、调查和整合为基本目的,分析其内部传承、外部发展,利用艺术学理论、社会学、教育学、民俗学思想为辅助指导,借助前人一系列相通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旨在为吴家鼓吹乐棚留存一些系统的文献研究资料,也为他人的乐棚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诸多变迁作出文化的解释。

沙学美[3](2020)在《历史·技艺·记忆 ——凉山彝族口弦的人类学考察》文中提出口弦,是流行于世界许多民族之间的一种“簧舌振动,口腔共鸣”的弹拨体鸣乐器,在我国有“口簧”、“口琴”、“口衔琴”等别称。凉山彝族口弦一般为竹制和铜制两种材质,形状似一柄短剑,铜制口弦音色清脆灵动,竹制口弦音色古朴悠远,弹奏时将口弦轻靠在嘴边,拨动簧舌使之发出声响,依靠口型及口腔气流的变化能奏出高低起伏的声音,基音之上可听见清晰的泛音。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口弦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视角,从历史、技艺和记忆三方面探究凉山彝族口弦的文化内涵,对口弦的产生、发展,制作、演奏与传承做梳理,揭示凉山彝族口弦从繁盛至日渐衰落的原因。首先梳理汉文、彝文文献资料,将凉山彝族口弦置于我国口弦文化艺术研究的广博背景中,探讨凉山彝族口弦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过程,即历时性研究;其次,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凉山彝族地区实地考察,即共时性研究。走进凉山彝族口弦艺人的生活,亲身体验与观察口弦的演奏和制作技艺,探究口弦制作与演奏的变迁与不变;走入彝族群众,在访谈中倾听他们与口弦的故事,观察他们与口弦的关系;通过局内人的口述资料,构建凉山彝族口弦集体文化记忆。最后,解读口弦纹样和形制蕴含的文化内涵,思考凉山彝族口弦的传承发展。本文还采用主、客位并行的观察视角,一方面作为局外人进入田野点,站在客位、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凉山彝族口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另一方面作为局内人,站在主位、参与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沉淀和倾注于口弦之中的凉山彝人的思维观念与情感态度。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通过对口弦历史和文化的考察,提炼口弦对凉山彝族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铭记口弦历史,传承口弦技艺,延续口弦文化,从口弦历史的参与者或阅读者,转变为口弦历史的书写者和口弦文化的传承者。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运用纵向研究方法,从文献资料、彝族语言和文字等方面探讨凉山彝族口弦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章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运用观察与体验等方法,详细阐述凉山彝族口弦制作和演奏技艺,归纳口弦曲目内容,并附以乐谱和涵义阐释;第三章运用访谈法,以报道人的口述为主要资料来源,以集体记忆为主线探索凉山彝族对口弦的情感和身体记忆,构建凉山彝族对口弦的历史文化记忆。第四章解读凉山彝族口弦的纹样和形制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审美、民俗和思想观念等;最后,基于对凉山彝族口弦的传承现状调查,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语部分,总结口弦对凉山彝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一件乐器、一种技艺,更是彝人的一份情感寄托,一个似亲似友的精神伙伴,是凉山彝族历史的参与者,是凉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历史厚度,它的技艺高度,它的情感温度和记忆宽度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希冀本文能为凉山彝族口弦历史、技艺和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帮助,让我们一起捡起金叶,由表及里进入民族艺术的深处,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展示给全世界。

王圣贺[4](2020)在《方问溪《擫笛述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晚清昆笛名师方秉忠口述并由其孙方问溪追记的《擫笛述义》一书是清末民国时期我国昆笛相关理论技法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晚清及民国时期我国昆笛艺术不可或缺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该书包括序跋文章多篇、昆笛理论、昆曲笛谱等几部分内容。本文将《擫笛述义》的主要内容分为“‘正文’理论部分”“‘正文’乐谱部分”及“‘前序’和‘附录’部分”三个部分,通过分析该书所含相关昆笛理论、曲谱及其所涵昆笛演奏训练的进阶思路,解读选曲来源、记谱规范性、曲目编排思路等,探究该书对于当今竹笛演奏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通过对书中各序进行分析解读,探讨方秉忠、方问溪昆笛艺术造诣及民国昆笛历史信息,为研究我国民国时期昆笛艺术乃至竹笛演奏艺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若然[5](2020)在《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学和音乐自古互渗,民间音乐故事是一条贯连两者的重要通道。作为以音乐事象为主题的散文体叙事作品,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众当中广泛流传。目前我国的音乐文学研究尚需拓展,民间叙事中的音乐内容尤待垦拾。本文通过整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省卷本所收录的民间音乐故事,辅以部分县卷本、各类民间文学选集和古籍文献,结合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田野调查,力图以故事类型及其结构的研究作为文化透视的基础,对中国民间音乐故事进行内部文本和外部语境的综合探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两千余篇音乐故事中按重复情节序列抽取出212个类型,主类含“音乐创制类”“音乐传承类”“音乐表演类”“音乐风俗类”共四种,下设20个系列,分为199个主型和13个亚型。在212个类型中有60个复合类型以因果、并列、条件、转折、递进的逻辑关系而产生顺序连缀、乱序连缀、叠缀或混合连缀的样态。音乐故事和宝物、禁忌、机智人物等其他主题故事的交集形成了叙事母题的异类互融,显出音乐故事的兼容性和独特性。各个故事类型可按故事功能、行动元和符号矩阵析出三重结构,展现出民间音乐故事的本质内涵——音乐是通向新生活的舟楫。由此可导出后四章的研究方向,包括故事的文化意蕴、构建机制和当代应用。第二章,探讨民间音乐故事中的音乐观念,包含音乐认知、音乐审美、音乐伦理和音乐信仰。首先,民众的乐感基于时空形式和想象力,以有限的数字探求音乐的无限,并借助五感的联觉达到听觉与视、味、嗅、触觉的融通。其次,音乐生成了合于人“心”的自然之“象”,依靠“感官宣泄”“超越功利”和“悬置雅俗”的审美体验得以与音声相区别,并通过“疯癫”“知音”和“热闹”回旋出主体间的情感共鸣。再次,音乐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发出乐音且避免噪音,这一义务惠及了目的性的欲望和功利,从自发和自觉进往无限的自由追求。最后,音乐作为巫术的媒介,以“乐风孕世”“音乐通天”和“乐人升仙”的途径从信仰载体上升至信仰对象。该章在分析民众音乐观点之余,也隐证着第一章的结论,即音乐是助人从物质到情感、从个体到社会、从功利到义务、从生存到道德过渡的一条舟楫。第三章,阐释民间音乐故事中的主题文化,基于音乐创制、音乐传承、音乐表演和音乐风俗这四大类故事探讨相关活动的运作秩序及意义。从农耕到游牧的创制环境、从帝王到平民的创制人物、从物质到精神的动机,各种多维的创制条件归于民众对音乐的融通性共赏。传承作为一种再创造需遵循社会秩序,这既影响了行业秩序中相互转化的师徒之“义”和同行之“利”,也对表演方式的革新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音乐的传统生成于现场表演的过程中,乐人和听众凭借情感互动而体会音乐之“美”,由彼此会意而敞开关系之“真”,且以情补技地收获现实之“善”。音乐表演既助益也遵循着各地的风俗活动,音乐的异能感为音乐仪式、音乐行规和音乐禁忌平添了权威的力量并强化认同。该章从民间文本剖析我国音乐文化,体现出民众渴望搭乘音乐之舟以通往理想的生活。第四章,分析民间音乐故事的构建机制。在时间和空间、群体和个体、本土和他者的关系中,历史、地域、族群和口承主体是四项主导性的文本生成要素。首先,个人讲述的故事需要与时代或人物的特征相符合,而不同时期的民众对乐人存有主观认知,所以口头叙事、文人书写和史家记录共同构建出层累性的互文记忆。其次,民间音乐故事类型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共七大圈层,每一类型在不同地区弥散出异文,而文本内部衍生出有别于真实地域情貌的本土想象,展现了空间区隔和地方认同对故事文本的影响。再次,民间音乐故事的地域性伴随着族群性,演化出以英雄制乐为代表的叙事情节,体现着主观塑形的族群记忆。最后,以“唱歌的心”型故事的25篇异文为例,讲述者的性别、阅历和所处环境使口承主体对同类故事进行各异的陈述。音乐故事作为目的由客观素材和主体意识合力铺陈,这解答了第一章引出的问题“民间音乐故事从何而来”。第五章,考察民间音乐故事在城市建设、乐曲创作、义务教育、行业信仰四个层面的实践应用。首先,湖北汉阳区和蔡甸区将“知音”故事打造为城市名片,依托于当地景观记忆而分据市场,促进了民众对知音文化的认知,但制衡关系束缚了双方的发展前景,而突破掣肘且维护稳定的合理方式是共建记忆。其次,童年记忆和故里情怀被谱写出乡愁音乐,齐·宝力高的马头琴曲《苏和的白马》表达了对草原家国的乡愁,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传说的扩展和再造。再次,《伯牙鼓琴》和《月光曲》进入部编版小学课文,通过文本探源以及对安徽宿州瓦坊乡中心学校的问卷调查,可知两篇课文具有通识和伦理两方面的教育意义。最后,音乐产业离不开行业信仰,田公元帅是戏曲界的通行神只,它在闽西一带粘附于口头传说、田公堂庙宇和田公戏偶的互动关系中,衍生出整顿行业秩序和保障艺人权益的戏班组织田公会,至今仍对当地不同唱腔的傀儡戏艺人具有精神规束和交流维系的双重效力。音乐故事作为手段以文化和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良性发展,这解答了第一章引出的问题“民间音乐故事通往何方”。综上所述,民间音乐故事在文本的内外都表现为一条通向彼岸的舟楫,显示出故事主人公以及现实中的讲述者和听众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关于音乐故事的各个类型、异文和主题文化均可供深入剖析,而民间故事的涉乐母题也待于搜集补阙。本文仅从故事的类型结构、音乐观念、文化意蕴、构建机制和当代实践这五个方面大致探讨民间音乐故事对于民众生活的意义,为民间故事学和民族音乐学拓宽研究视野并提供相关例证,以此助力于凿通文学研究和音乐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推进两门学科的交汇繁荣。

叶琳娜[6](2019)在《倾听世界的声音—论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小泉文夫 ——从译着《日本之音 世界中的日本音乐》出发》文中认为小泉文夫(1927-1983),日本民族音乐学家。以日本的音阶研究为起点,对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地区的音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依靠丰富的经验和资料,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孜孜不倦地进行音乐文化人类学的考察,不仅在学术领域,甚至对大众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始终关注日本的音乐教育问题并提出许多前瞻性意见。小泉文夫对于我国音乐学研究亦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是我国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人。目前国内尚未有系统的小泉文夫的译着,且介绍性文章屈指可数,但是在中国音乐学者的研究中,却广泛地汲取了小泉文夫的音乐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本传统音乐(邦乐/音阶、音调、节奏理论/民谣等);(二),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三),音乐文化、现象和音乐教育;从上述可见,小泉文夫的音乐研究对于中国音乐学界意义深远。译着《日本之音世界中的日本音乐》主要围绕日本传统音乐而展开,以日本民谣和童谣的广泛采谱调查研究为契机,深入了解日本音乐的基本性格,重构日本音阶,并对构成音乐的三要素(音阶、节奏、曲式),用简明扼要易懂的表述使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译着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世界中的日本音乐;(二)日本传统音乐;(三)日本音乐的基础理论。作者通过比较音乐学的方法所提出的核音概念和四度音阶理论为中心的科学的音阶研究,确立了划时代的日本音阶论,打开了日本音乐研究的新局面,这一精辟的论述基本上结束了日本音阶论的争论。论文(书评)题为《倾听世界的声音-论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小泉文夫——从译着《日本之音世界中的日本音乐》,全面探讨研究小泉文夫其人及其音乐理论贡献,通过以下五个方面(一)小泉文夫的音乐探寻之路;(二)以日本童谣民谣的广泛采谱为契机;(三)世界中的日本音乐(平行现象);(四)倾听世界的声音;(五)音乐与社会构造的关系等来一窥这位日本民族音乐学先驱。寄期望通过较为全面、多方位的论述来试图还原一位真正的民族音乐学者。

施雨[7](2019)在《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中的竖笛乐团教学研究 ——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美育”教育被全社会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课外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共同承担着深入推进“以美育人”方针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完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提升音乐教育综合质量。源自欧洲的八孔竖笛是1994年教育部正式列入音乐教师配备的课堂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可。组建课外竖笛乐团是对竖笛课堂教学的补充,避免了“器乐进课堂”形式化,丰富了课堂乐器教学体系的建构,正逐年成为一种趋势。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经历,详细介绍竖笛乐团的形制,并对如何组建与有效训练小学课外竖笛乐团提出自己的见解,总结提炼训练与教学经验。在提高自身对乐团训练的能力和认识之外,也为他人提供参考。

刘醒龙[8](2018)在《黄冈秘卷》文中认为1凡事太巧,必有蹊跷,不是天赐,就是阴谋。一个刚刚上高中一年级的花季女孩,从未见过面,第一次交谈,便恶狠狠地表示,要变身为杀手,到我的老家黄冈寻仇。另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用从未有过的躁动,气急败坏地说,有人要打她,揪她的头发,要她的老命。如此天壤之别,又都带着某种戾气的话语,是通过电话传来的。第一个电话是朋友少川从北京打过来的,她没有说那些凶神恶煞的话,说那些话的女孩

张伟,刘路亚[9](2016)在《课堂竖笛教学方法策略的探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搞好课堂乐器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情商、锻炼其思维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让他们走近音乐、体验感知音乐、表现创造音乐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在我国,没有规定哪些乐器必须要作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器之用,但竖笛相对于口琴、口风琴而言具有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入门容易、音准稳定等特点,成为了各种教材、各类学校的首选。中小学音乐课本安排了一定的内容来专门学习竖笛,这使得课堂乐器教学

高楠[10](2016)在《腭裂术后患者舌尖音构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文中研究指明腭裂患者手术后虽建立了正常的腭咽闭合解剖结构,但如果不进行语音训练,软腭的活动度依然很差,仍然会存在不良的发音习惯,从而无法获得正常的语音,使患者与人的沟通交流产生障碍,对其学习、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进而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使其不能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本研究分析了腭裂术后舌尖音异常患者舌尖音的临床发音特点及声学特征,为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有效的语音训练方案提供依据;通过语音训练方法的探究,为临床中更好地开展腭裂术后患者的语音训练提供参考。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完全和轻度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舌尖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并探讨两类患者语音训练的方法,为临床中进行患者的语音训练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语音治疗科就诊的腭裂术后舌尖音异常的四岁以上的患者220例,其中男117例,女103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425岁,平均年龄为(10.89±8.65)岁。分别采用CSL按照华西口腔医院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对220例患者进行舌尖音异常语音的检测,分析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患者按照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分别在舌尖音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录音,并计算训练前后患者舌尖音错误的个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的实验设计类型为自身配对设计,对舌尖音语音训练的效果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的患者有108例、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112例;108例腭咽闭合完全的患者中舌尖音发生置换、脱落、舌后音化和侧化的患者分别有89例、52例、19例和1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2.4%、48.1%、17.6%和11.1%;112例轻度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舌尖音异常的特点主要表现为/i/音和/u/音的鼻音构音,/zh/、/ch/、/sh/、/z/、/c/、/s/的浊化代偿,/l/音的浊化代偿,/d/音脱落,/t/音脱落和/zh/、/ch/、/sh/、/z/、/c/、/s/的侧化,所占比例分别为59.8%(67例)、59.8%(67例)、50.0%(56例)、40.2%(45例)、25%(28例)、19.6%(22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和轻度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经过舌尖音的语音训练后,舌尖音错误个数分别减少了(22.19±8.98)和(22.24±5.95)个,且语音训练前后舌尖音错误个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0,P<0.001和t=?17.130,P<0.001)。结论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的患者舌尖音异常的临床特点以置换和脱落为主;轻度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舌尖音异常的临床发音特点以鼻音构音、浊化代偿和脱落为主;两类患者舌尖音异常的语音特点有很大差别。根据患者发音特点的不同,为其制定特异性的语音训练方案,可以提高临床中语音训练的效果。本研究中制定的语音训练方法有效。

二、指导控制气息 训练吹好口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导控制气息 训练吹好口琴(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小学器乐教学探索 ——以呼和浩特市牛场小学竖笛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小学器乐教学的概述
    (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概述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特点
    (二) 小学器乐教学的概述
        1. 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
        2. 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3. 小学器乐教学的现状
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小学器乐教学
    (一) 小学器乐学习的需要
        1. 意动需要
        2. 认知需要
        3. 审美需要
    (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小学器乐教学的指导意义
        1. 了解学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2. 重视学生需要,构建主体性课堂
        3. 满足学生需要,实现教学相长
三、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小学器乐教学的调查
    (一) 学生需要的调查与分析
        1. 调查范围
        2. 样本基本情况
        3. 问卷结果与分析
    (二) 教师关注学生需要的访谈与分析
        1. 学生需要的访谈
        2. 学生需要的现状分析
    (三) 牛场小学竖笛教学关注学生需要的课例与分析
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小学器乐教学的建议
    (一)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需要
        2. 注意三维目标的结合
    (二) 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中
        1. 明确目标达成与需要满足的关系
        2. 立足器乐教学特点与学生发展特点
        3. 加强器乐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的监控
    (三) 保障音乐教学条件
        1. 完善器乐教学设备
        2. 合理优化教材
    (四) 重视家庭教育
        1. 让器乐学习为孩子的成长增色添彩
        2. 合理运用教育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吴家鼓吹乐棚传承、发展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对象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二、课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目的
    四、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民族音乐学相关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
        (二)鼓吹乐、唢呐相关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
        (三)民俗、仪式音乐相关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
        (四)鼓吹乐棚相关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
    注释
第一章 百年乐棚
    一、研究区域内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双城地理环境
        (二)双城人文环境
    二、吴家鼓吹乐棚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初具规模
        (二)蓬勃发展
    三、吴家鼓吹乐棚的班社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人员配置
        (三)演出形式
    注释
第二章 “唢呐世家”——吴家鼓吹乐棚的传承
    一、传承体系
        (一)直系传承
        (二)师徒传承
    二、传承载体
        (一)精神载体——传承人
        (二)物质载体
    注释
第三章 吴家鼓吹乐棚发展现状
    一、“上活儿”——传统礼俗演出个案调查采访实例
        (一)烧开门纸
        (二)坐棚演奏
        (三)送浆水
        (四)送盘缠
        (五)烧大纸
        (六)出殡、下葬
    二、演出性质的发展
        (一)媒体宣传型演出
        (二)文化交流型演出
        (三)礼俗商业型演出
    三、传承载体与传承方式
        (一)物质载体的发展
        (二)传承方式的发展
    注释
第四章 吴家鼓吹乐棚的价值体现及发展对策
    一、吴家鼓吹乐棚的价值体现
        (一)历史价值与民俗文化价值
    二、吴家鼓吹乐棚的发展对策
        (一)乐棚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二)受众的审美倾向
        (三)有关部门的“非遗”保护
        (四)学者的调查、研究
        (五)外界的帮助宣传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历史·技艺·记忆 ——凉山彝族口弦的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相关研究动态
        1、1980年至2000年的口弦研究
        2、本世纪至今的口弦研究
        (二) 相关研究动态述评
    四、主要研究方法
        (一) 文献查阅法
        (二) 田野调查法
        (三) 访谈法
第一章 历史:文献中的凉山彝族口弦
    第一节 从“簧”发展而来的凉山彝族口弦
        一、汉语文献中的口弦
        二、文物和彝文文献中的口弦
    第二节 从语言文字看凉山彝族口弦历史
        一、口弦称谓
        二、彝文字形
    第三节 凉山彝族口弦制作材料
        一、口弦原始材料——竹子
        二、口弦材料的发展——金属
第二章 技艺:口弦制作与演奏
    第一节 铜制口弦制作
        一、锤剪铜片,刻簧舌
        二、铜片卷边,挑簧舌
        三、口弦校音及“见火”
    第二节 竹制口弦制作
        一、锯竹裁竹
        二、刻凿簧舌
        三、校音、烘烤
    第三节 口弦演奏技艺
        一、口弦演奏方法
        二、口弦变奏弹法——括惹则
        三、口弦的乐曲内容
第三章 记忆:情感与青春的寄托
    第一节 情感记忆
        一、友情的回音
        二、爱情的使者
        三、口弦爱情故事
    第二节 口弦艺人的身体记忆
        一、手的记忆
        二、“粗糙”的手,细腻的口弦
    第三节 个人经历中的集体记忆
        一、上一代人的口弦记忆
        二、年轻人的口弦记忆
第四章 凉山彝族口弦的文化解读与传承思考
    第一节 形式与情感
        一、口弦形制与片数
        二、情感的符号
    第二节 口弦纹样的文化解读
        一、竹制口弦装饰
        二、口弦竹筒纹样
        三、口弦装饰纹样含义解读
    第三节 凉山彝族口弦传承现状
        一、从生活到艺术:口弦的转型
        二、传承断代:口弦传承困境
        三、衰落中的“复苏”:口弦如何传承
        四、凉山彝族口弦传承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方问溪《擫笛述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内容的界定
    三、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四、本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擫笛述义》概述
    第一节 作者生平、成书时间
        一、方秉忠及其孙方问溪
        二、成书时间及过程
        三、出版概况
    第二节 《擫笛述义》主要内容
        一、“前序”部分
        二、“正文”及“附录”梗概
第二章 《擫笛述义》昆笛理论分析
    第一节 昆笛学习初期的认识与准备
        一、“笛之音孔”内容分析
        二、“笛之选择”内容分析
        三、“笛之芦膜”内容分析
        四、“笛之保护”内容分析
    第二节 昆笛演奏规范
        一、“笛之执法”内容分析
        二、“笛之吹法”内容分析
        三、“笛之歌诀”内容分析
    第三节 昆笛演奏理法研究
        一、“笛之七调”内容分析
        二、“笛之音节”内容分析
        三、“笛之练习”内容分析
    第四节 昆笛常识
        一、吹奏常识
        二、昆笛常识
    第五节 “正文”理论特点分析
第三章 《擫笛述义》乐谱的梳理与分析
    第一节 笛之乐谱来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 “正文”乐谱部分的编排思路
第四章 《擫笛述义》序跋与“附录”内容解读
    第一节 诸“序”“跋”内容解读
    第二节 “附录”解读
第五章 《擫笛述义》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 《擫笛述义》编撰方法的创新
    第二节 《擫笛述义》的价值
结语
附录 :笔者整理《擫笛述义》收录曲谱简谱对照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一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概况
    第一节 音乐故事的类型简目
        一、音乐创制类
        二、音乐传承类
        三、音乐表演类
        四、音乐风俗类
    第二节 复合类型的连缀规则
        一、连缀结构的四种形态
        二、连缀形态的逻辑关系
        三、连缀组频和类型属性
    第三节 叙事母题的异类融合
        一、宝物与妙音
        二、禁忌与沉默
        三、乐人与智者
    第四节 故事类型的三维结构
        一、功能、行动元和符号矩阵
        二、212个型式结构
        三、结构的意义
第二章 民间音乐故事中的音乐观念
    第一节 音乐认知:乐感的要素
        一、时空:感官的形式
        二、数字:有限代无限
        三、联觉:五感的相通
    第二节 音乐审美:情感的复调
        一、心象:人化的自然
        二、悲欢:合情的奏听
        三、共鸣:主体间对话
    第三节 音乐伦理:理欲的扬弃
        一、自发:为人欲而音乐
        二、自觉:为社会而音乐
        三、自由:为音乐而音乐
    第四节 音乐信仰:神圣的话语
        一、孕世:乐风贯生息
        二、通天:天道和天意
        三、升仙:乘乐往永生
第三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音乐创制:多维的融通
        一、创制环境:农耕与游牧
        二、创制人物:乐者无贵贱
        三、创制动机:生存与生活
        四、创制结果:乐归于民众
    第二节 音乐传承:变动的秩序
        一、行业秩序:师徒义与同行利
        二、表演秩序:守正统和翻花样
        三、社会秩序:天下平与美名扬
    第三节 音乐表演:真与善归美
        一、真:以情达意
        二、善:由情生益
        三、美:唯情而已
    第四节 音乐风俗:权力的声麦
        一、认同:权力的话语
        二、权力:歌颂的对象
        三、音乐:至高的权柄
第四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构建机制
    第一节 乐人形象的互文层累
        一、乐人形象的四重阶段
        二、乐人形象的互文叙事
        三、乐人形象的历时层累
    第二节 空间区隔与地方认同
        一、故事类型的分布圈层
        二、故事异文的空间弥散
        三、故事情节的地方想象
    第三节 英雄制乐与族群塑形
        一、族群英雄的分工制乐
        二、族群分界与英雄选择
        三、族群形象的音乐基调
    第四节 口承主体的表演视域
        一、讲述者的性别分界
        二、讲述者的个人阅历
        三、讲述者的地域视角
第五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转化应用
    第一节 知音名片:故里之争与记忆重构
        一、知音景观的记忆再造
        二、品牌博弈的记忆分据
        三、制衡发展与记忆共建
    第二节 乡愁作曲:齐·宝力高与《苏和的白马》
        一、草原家国:乡愁的过去式
        二、曲式结构:乡愁的现在式
        三、现场互动:乡愁的进行式
        四、传统再造:乡愁的未来式
    第三节 寓教于乐:《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的教学实践
        一、民与士:课文的来源
        二、古和今:教学的策略
        三、学与乐:问卷的分析
        四、伪与诚:社会的反响
    第四节 行会凝聚:闽西傀儡戏的田公信俗
        一、两派唱腔的田公传说
        二、庙宇戏偶的互文叙事
        三、田公会及行业规约
        四、诞辰仪式与行会共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民间音乐故事类型(212个)
        一、音乐创制类(1-4系列)
        二、音乐传承类(5-8系列)
        三、音乐表演类(9-17系列)
        四、音乐风俗类(18-20系列)
    附录二 《伯牙鼓琴》和《月光曲》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6)倾听世界的声音—论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小泉文夫 ——从译着《日本之音 世界中的日本音乐》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日本之音——世界中的日本音乐
    前言
    Ⅰ
        世界中的日本音乐
        普遍性的发现
        日本音乐中引人注目的表现
        音乐文化的并存现状
        什么是现代音乐
        传统与现代
        日本音乐的今天和明天
        已然引起国际瞩目的日本传统音乐
        年轻一代与古老传统
        为了日本音乐的再生
        日本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与建筑和文学的比较
        音乐与其他领域间的平行现象
        现代和未来的可能性
        亚洲中的东方和西方
        音乐与国际政治
        互相研究
        从亚洲诸国学到的东西
        音乐的阶层化
        东方中的日本
    Ⅱ 日本之音——传统音乐入门
        正月艺能和民俗音乐
        正月艺能的种类
        民俗艺能的价值
        雅乐
        雅乐的性格
        雅乐的种类
        雅乐还一如往昔吗
        雅乐的源流
        雅乐和日本人
        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的种类
        佛教音乐的起源
        在日本的发展
        当今佛教音乐的意义
        琵琶乐
        琵琶乐的种类和历史
        琵琶的起源
        琵琶乐的音乐特征
        能?狂言
        能?狂言是音乐吗
        能的音乐特征
        能的时代背景
        尺八与其音乐
        尺八的种类
        作为乐器的尺八
        新尺八
        筝曲和三曲合奏
        筝曲发达的母体
        筝的起源
        筝曲的发展历程
        三曲合奏的性格
        关于胡弓
        三味线音乐
        三味线音乐的种种
        三味线的种类与发声法
        “说唱三味线”的种类
        “净琉璃”的重要性
        三味线的起源
        歌物
        三味线与现代
        大众的邦乐
        什么是大众邦乐
        清乐和月琴调
        端歌、歌泽、小歌
        现代邦乐
        古典邦乐与现代邦乐
        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世界诸多倾向
        今日问题点的整理
    Ⅲ 日本音乐的基础理论
        音素材——日本音乐中的声与乐器的音色
        乐音和噪音
        音色
        声音的音色(发声法)
        乐器的音色
        音组织——日本音乐的音阶和调的构造
        音律
        十二律
        平均律与纯正调
        三分损益
        实用音律
        音阶
        主音和核音
        窄音阶
        四度音列
        四度音列的叠加
        八度音阶
        音阶的分组
        四度音列的混合(转调)
        传统的音阶理论
        旋法
        节奏与乐式——从音乐的时间变化层面发现的特色
        有拍与无拍
        追分节奏
        无拍的节奏
        节拍
        雨垂拍子
        二拍子的原理
        二拍子以外的拍节
        乐式
        乐句的构成和结合
        传统的乐式理论
        序?破?急
    后记
        初出一览
        解说――小泉文夫――诸文化间的狭缝中川真
    译者简评《日本之音世界中的日本音乐》
前言
第一章 小泉文夫的音乐成长(探寻)之路以及背景时代
    第一节 小泉文夫的音乐探寻道路
        一、手握小提琴、唱着赞美诗的少年时代
        二、第二次音乐开眼
    第二节 小泉文夫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小泉对于战争的态度
        二、 西方音乐一边倒,邦乐科幸存危机
第二章 以日本童谣/民谣的采谱为契机
    第一节 以体验的音乐“活着的音乐”为着眼点——关注现代音乐的创作
    第二节《日本民谣大观》——叩开童谣/民谣研究的大门
        一、从民谣研究出发——民谣研究的重要性,采集的目的
        二、 研究发现——促进对于日本音乐音阶基本构造的研究
    第三节 从童谣民谣的研究出发,关注音乐教育的世界
        一、童谣、民谣研究与音乐教育的关联
        二、从童谣、民谣的基本性格出发——捕捉训练日本人自己的听觉耳朵
        三、带上耳朵的开放式音乐教育
第三章 世界中的日本音乐
    第一节 日本传统音乐的研究方法与理论
    第二节 关于节奏的研究
        一、日本的节奏论以及以往的研究
        二、方法论的前提——节奏的诸要素
        三、节奏研究的方论
    第三节 平行现象——日本音乐不是特殊的,而是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性的
        一、音组织中的平行现象——以小泉提出的四度音列理论为例
        二、音乐文化的并存现象——以三味线乐器为例
    第四节 日本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目的——关注日本音乐的现在和未来
第四章 倾听世界的声音
    第一节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起点——《音乐事典》的工作
    第二节 音乐思考的三角点——西方、日本、印度
        一、 启程印度——开启倾听世界的旅程
        二、 从印度音乐中的即兴性看日本传统音乐
        三、南/北印度文化的差异折射出的人与音乐的关系
    第三节 从印度回归日本传统音乐的研究,并向着世界民族音乐进军
        一、 丝绸之路上的波斯(伊朗)音乐与日本的密切关联
        二、关注亚洲诸国的音乐
        三、对诸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第五章 音乐与人、与社会的根源关系
    第一节 音乐的本源——以爱斯基摩人存粹的音乐为例
    第二节 协作的重要性,创建人与人的和谐——以加美兰音乐和克恰克音乐为例
    第三节 音乐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伊哥洛特族的鼻笛为例
    第四节 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生存——作为媒体人的小泉
结语
谢语
参考文献

(7)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中的竖笛乐团教学研究 ——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学校竖笛乐团组建的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 竖笛的概况
        一、竖笛的历史沿革
        二、竖笛在国内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 我国学校竖笛乐团的兴起与发展
        一、由来与发展
        二、我国学校竖笛乐团发展现状
第二章 力学小学竖笛乐团的组建与前期准备
    第一节 力学小学竖笛乐团组建初期概况
        一、乐团训练场所与竖笛的选用
        二、竖笛乐团指导教师的基本素养与人员配置
        三、竖笛乐团成员构成
        四、有限的教材选择与解决办法
    第二节 力学小学竖笛乐团编制及声部分配的实行方案
        一、力学小学竖笛乐团编制
        二、建立在小学生生理特点上的声部分配方案
    第三节 乐团情况分析与学期训练计划
第三章 力学小学竖笛乐团实训与后期反馈
    第一节 乐团基本功训练的难点与解决策略
        一、气息稳定性的保持
        二、连断音的控制
        三、乐团演奏时气口的统一
        四、和声性的声部融合
    第二节 乐曲《Marsch der Priester》排练
        一、“声部长制”的分声部训练
        二、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分层组合训练
        三、合奏与乐曲处理
    第三节 排练后期教学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9)课堂竖笛教学方法策略的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徒手练习的重要性
2. 吹奏与视谱同步
3. 注重音阶练习
4. 连音与吐音
5. 练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6. 以赛带练, 以赛促练

(10)腭裂术后患者舌尖音构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一:腭裂术后患者舌尖音构音异常的语音特点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研究二:腭裂术后患者舌尖音构音异常语音训练方法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1
附表 2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指导控制气息 训练吹好口琴(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小学器乐教学探索 ——以呼和浩特市牛场小学竖笛教学为例[D]. 肖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吴家鼓吹乐棚传承、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 马吉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历史·技艺·记忆 ——凉山彝族口弦的人类学考察[D]. 沙学美.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方问溪《擫笛述义》研究[D]. 王圣贺.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5]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D]. 黄若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倾听世界的声音—论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小泉文夫 ——从译着《日本之音 世界中的日本音乐》出发[D]. 叶琳娜.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
  • [7]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中的竖笛乐团教学研究 ——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例[D]. 施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黄冈秘卷[J]. 刘醒龙.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8(02)
  • [9]课堂竖笛教学方法策略的探究与实践[J]. 张伟,刘路亚. 儿童音乐, 2016(11)
  • [10]腭裂术后患者舌尖音构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D]. 高楠. 郑州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指导控制呼吸,训练吹奏口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