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安全共赢如康包衣剂

高效安全共赢如康包衣剂

一、高效安全公英乳康涂膜剂(论文文献综述)

郝景锋[1](2018)在《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敏感中药筛选与初步应用》文中提出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性致病因素刺激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症状以乳腺潮红、肿胀、乳腺局部温度升高、触诊敏感性增强以及奶牛乳汁、乳房均出现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为特征,而奶牛隐性乳房炎由于临床上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其造成的危害越来越突出,是制约奶牛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基地,2014、2015及2016年奶牛存栏量分别为24.5、26.2及25.0万头,每年因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快速、准确诊断该病,采取中药疗法治疗该病对于有效防控奶牛乳房炎意义重大。为快速、特异性诊疗奶牛乳房炎,尽量降低该病引起的危害,本研究首先对吉林省各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从各地区发病率、胎次、季节性以及泌乳阶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以上因素与奶牛乳房炎发病的关系;其次,采用细菌分离、培养以及生化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鉴定,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检验所分离菌是否具有致病性;再次,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致病菌MIC测定及致病菌MBC测定,并通过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炎性因子HP及SAA的测定,筛选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治疗效果好的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最后,通过临床疗效试验、患病奶牛乳汁体细胞数测定以及奶牛隐性乳房炎产奶量影响的测试等方法对筛选的中药进行验证,用以考察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制约,胎次、季节、泌乳阶段、饲养管理、免疫状态是该病最主要的影响因素,5胎以后、7-9月份、泌乳高峰期均为奶牛乳房炎高发阶段;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调查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无乳链球菌为引发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因素,其中大肠杆菌导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率37.45%,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率占总发病率36.70%,无乳链球菌引发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占总发病率24.34%;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敏感中药筛选结果显示蒲公英、鱼腥草、益母草、红花和金银花等中药水提物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无乳链球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杀菌效果,在临床上以上几味中草药可以作为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备选药物,由益母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丝瓜络、通草以及浙贝母组成的中药复方中药水提物效果更佳,可以作为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无乳链球菌治疗的较好的备选方案;中药复方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应用结果显示由益母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丝瓜络、通草以及浙贝母等组成的中药复方中药水提物在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时效果良好,能显着提高奶牛产奶量,亦能提高奶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降低奶牛乳汁体细胞数,本中药复方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本研究成果已经初步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一旦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但能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减少该病对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提高个体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改善我省目前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为人们提供“放心奶”以及“放心肉”,对保证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绿色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庆民,徐馨,冯万宇,黄健,张艳[2](2015)在《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临床应用效果试验》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治愈率测定试验、有效率测定试验、对产奶量影响试验和对乳汁中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对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的用药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治愈率试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7.27%、90.91%、91.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治疗组到用药第9天时,有效率达100%;中、高剂量治疗组到用药第7天时,有效率都达100%;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差异极显着(P<0.01)。对产奶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增加10.64%、18.79%和18.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对乳汁中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乳汁中体细胞数分别减少了75.21%、87.26%和87.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故该制剂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李会芳[3](2014)在《乳房炎康复液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复杂的,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疾病,影响奶牛泌乳机能,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由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发病机理的复杂性,给此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依据中兽医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结合现代新工艺、新技术研制出的纯中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乳房炎康复液(简称“乳炎康”),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和一定量的透皮促渗剂氮酮和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乳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目的:为了明确“乳炎康”疗效,分别对其体外抑菌试验、抗炎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进行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乳炎康”对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2)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试验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3)通过“乳炎康”对家兔的皮肤急性毒性效应、小鼠的口服急性毒性效应(LD50)和家兔皮肤刺激试验验证其安全性。(4)在体外抑菌、抗炎、和安全性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患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奶牛40头,分为“乳炎康”高、中、低治疗组、复方金银花注射液治疗组,对其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对其乳汁pH、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及乳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测量,考察其对对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1)体外试验表明,“乳炎康”对五种致病菌的MIC分别为31.25mg/mL,15.63mg/mL,31.25mg/mL,62.5mg/mL,32.25mg/mL,MBC分别为31.25mg/mL,15.63mg/mL,62.5mg/mL,62.5mg/mL,62.5mg/mL,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效果;(2)抗炎试验表明,“乳炎康”中剂量组能显着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显着抑制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以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其对急慢性炎症均有较好的抗性效果;(3)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乳炎康”以高(4g/mL)、低剂量(0.23g/mL)涂布完整皮肤组和受损皮肤组家兔,并制备成煎剂给小鼠灌胃,连续观察7d,结果无皮肤急性毒性,而口服毒性的LD50为44005mg/kg,属于无毒性药物,而皮肤刺激试验表明除受损皮肤组个别家兔有轻微红斑以外,其余均未见红斑和水肿,无刺激性,安全性良好。(4)临床试验表明,“乳炎康”高、中、低剂量组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分别为84.21%、85%和68.42%,治愈率分别为63.16%、65%、52.63%。对照药物复方金银花注射液的有效率为66.67%,治愈率为52.38%。、乳房炎康复液对奶牛乳房炎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其治愈率和有效率显着高于复方金银花注射液,可明显降低乳汁pH值、GOT、GPT、LDH和AKP的活性。结论:“乳炎康”体外抑菌效果和抗炎效果明显,属于无毒,无刺激的外用涂抹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临床治疗试验验证效果良好。

路孝兵[4](2014)在《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文中认为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危害奶牛的生殖及泌乳机能,严重者使奶牛失去生产价值,且因乳中的病原菌及发生炎症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致使奶品变质,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由于奶牛乳房炎病原及发病机理的复杂性,给此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长期以来,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乳房灌注疗法,但随着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这些药物的疗效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抗生素的残留也已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公共卫生问题。中兽医认为,奶牛乳房炎多是由于阴阳失衡、厥阴肝经郁滞和冲任二脉失调,使乳房脉络不畅,乳汁积滞发热腐败而成。中兽医对奶牛乳房炎的治则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经长期的中兽医临床表明,中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大多数的中药方剂都为口服煎剂。由于中药方剂药物种类较多、且每种中药具有多种成分,因而极大地限制了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如何将我国这些中兽医的经方、验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质量可控、且符合现代中兽药质量标准的中兽药新制剂,是我国中兽药研究的紧迫任务,也必将为中兽药的应用开拓极其广阔前景。中药透皮剂能通过皮肤透过吸收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能够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既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可预见性,又避免了药物直接注入乳池的弊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使用方便,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与内服、注射等剂型相比,有投药安全、给药次数少,不受胃肠因素的影响、可产生预期的吸收作用与血药浓度等特点。1.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蒲和饮”方剂的筛选根据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兽医对乳房炎“辩证施治”的理论,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连翘、蒲公英等中药,用均设计方法进行方剂优选,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奶牛乳房炎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以抗菌效果最佳的为本试验的方剂候选。经MIC和MBC试验结果表明,四个中药方对奶牛乳房炎的四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方剂Ⅱ抑菌效果最好,对四种致病菌的MIC分别达到了31、16、63、125mg/mL, MBC分别为63、25、250、250mg/mL。拟名为“蒲和饮”2.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方“蒲和饮”对家兔的治疗试验及安全性试验以106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液0.5m1注入第二对乳头诱导家兔乳房炎模型,造模后,每只家兔灌胃中药“蒲和饮”水煎剂10ml,连续用药5天,采取血液测血常规及血清中LDH、AKP。结果显示,给药后血液中WBC (8.22×109/L)、LYM(6.85×109/L)、GRA(6.86×109/L)和LDH (210.1±38.2U/L)、AKP(310.1±63.4U/L)与给药前血液中WBC (19.31×109/L)、LYM (9.81×109/L)、GRA (8.92×109/L)和LDH (360.7±43.2U/L)、AKP (496.6±71.8U/L)相比显着降低(P<0.01)。乳房红、肿、热消失,泌乳正常,治愈率为100%。以实验小鼠和大鼠进行中药方“蒲和饮”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和致畸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显示:试验期间小鼠未出现死亡,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90g/kg,表明中药“蒲和饮”是无毒类物质、安全性好。“蒲和饮”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给药期间大鼠的血常规:WBC (5.63~8.23×109/L)、LYM (6.09~8.62×109/L)、RBC (6.33~8.24×1012/L)及血液生化指标;CREA (40.8~46.6μmol/L)、BUN (6.5~8.9mmol/L)、TP (71.4~78.5g/L)等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血常规;WBC (8.09~8.15x109/L)、LYM (8.38~8.57×109/L)、 RBC(6.38~6.42×1012/L)及血液生化指标;CREA(49.8~50.2μmol/L)、BUN(8.6~9.6mmol/L)、 TP (62.2~71.4g/L)等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中药“蒲和饮”方对大鼠无明显的毒性反应。致畸试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胎鼠的身长(3.51~3.68cm)、体重(4.01-4.26g)、以及骨骼畸形状况与孕鼠体重增加(253.7~256.1g)与空白对照组胎鼠身长(3.81±0.30cm)、体重(4.26±0.5g)及孕鼠体重(260.7±31.4g)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中药“蒲和饮”方对孕鼠无生殖毒性。3.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工艺研究、体外透皮试验及稳定性、刺激性和安全性试验本试验选用冰片、1,2-丙二醇和薄荷醇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均匀设计法进行4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对6个不同浓度的透皮促进剂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连翘苷、咖啡酸、芍药苷为测定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透皮吸收效果。结果显示:“蒲和饮”方与透皮促进剂的最佳配比为88.2%:11.8%,其透皮促进剂各成分的优选最佳比例为:冰片:1,2-丙二醇:薄荷醇=3%:5%:6%;筛选出的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透皮速率最大,为2.1686。对中药“蒲和饮”透皮剂进行稳定性考察,常温留样和加速试验表明,该制剂在常温(25℃)、高温(40℃)、低温(4℃)下放置3个月后,制剂的外观性状、pH值、主要成分含量等检查结果与制备初期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微生物限度检查合格;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不同给药剂量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家兔的采食、体温、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活动等状况均正常,未见中毒或异常症状,更未出现死亡情况,表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在3个月内稳定,无急性皮肤毒性,安全性良好。4.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临床疗效试验从重庆部分奶牛场318头泌乳期奶牛中,选取具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6头,经LMT法筛选的强阳性和阳性隐性乳房炎奶牛104头,用中药“蒲和饮”透皮剂连续给药5天,其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8/12)、83.3%(10/12),高于对照药物青霉素的治愈率(58.3%)和有效率(75%),并能提高患牛的产奶量、降低患牛血液中炎性细胞数以及血清中LDH、AKP、GPT、GOT的活性;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9%和92.3%,可明显降低乳汁中体细胞数(SCC)、pH值、LDH和AKP的活性以及血清中MDA和NO的量,增强血清中SOD、GSH-Px活性。

张强[5](2012)在《治伤散喷雾剂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治伤散喷雾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瘀斑等病状改善情况;评价治伤散喷雾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治伤散喷雾剂组)和对照组(解痉镇痛酊组)。分别在患处喷涂治伤散喷雾剂和解痉镇痛酊,治疗一疗程共7天。在治疗结束时,观察各组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瘀斑的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和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本临床试验共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60例,治伤散喷雾剂组30例和解痉镇痛酊组30例。治伤散喷雾剂能显着降低急性软组织患者的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瘀斑等病状计分,与对照药解痉镇痛酊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优于解痉镇痛酊。治伤散喷雾剂治疗的3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显效率为90%,治疗效果显着性优于对照药解痉镇痛酊(P<0.05);对急性软组织挫、急性软组织扭伤不同类型损伤的疗效也显着性优于对照药解痉镇痛酊(P<0.05)。治伤散喷雾剂组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治疗后三大常规化验、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出现异常结果。结论:治伤散喷雾剂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显着疗效。能有效改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瘀斑等症状。临床疗效优于解痉镇痛酊治疗组,安全性好。

张英虎[6](2010)在《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并验证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从除湿饮对湿疹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称金葡菌)的影响来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服用方便,疗效更确切,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方法对78例湿疹(湿热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男40例、38女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除湿饮,对照组给予口服苦参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治疗组39例患者皮损处金葡菌的定植率,并按疗前、疗中、疗后分别记录。最后采用数据库软件EXCEL汇总数据,依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结果①经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18%,对照组为64.10%,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各组患者症状及EASI评分较疗前均有改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降低皮损面积、严重度及痉痒程度等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经除湿饮治疗湿疹患者皮损处金葡菌的定植率逐渐下降,疗中、疗后与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有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①除湿饮是治疗湿热型湿疹的有效药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除湿饮在改善皮损严重度、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等局部症状方面有良好效果。③除湿饮能有效降低湿疹皮损处金葡菌的定植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张少华[7](2010)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透皮剂的研制与临床药效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芩等21种中药对从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分离出的3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黄芩高度敏感,对丹参、青翘属中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青翘、丹参、地榆、红花、蒲公英高度敏感,对枳壳、忍冬藤、萹蓄、苦地丁、蟾酥、木通中度敏感;无乳链球对地榆、当归属高度敏感,对青翘、黄芩、蒲公英、丹参、苦地丁、红花、川芎、枳壳中度敏感。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有效中药复方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硬脂酸甘油酯、凡士林等为基质,通过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与加速试验,筛选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以硬脂酸甘油酯70g,硬脂酸100g,白凡士林120g,液体石蜡100g,甘油120g,三乙醇胺15g,山梨酸钾1g,蒸馏水424ml,中药50g,为最佳配比。该组方在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与加速试验中均未见乳膏出现分层破乳、霉败以及色泽、均匀性改变等现象。乳膏剂应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有适当的黏稠性,易于涂布皮肤,无粗糙感,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在温度3740℃,相对湿度75%以上的条件下可保存3个月。为了评价中药复方软膏剂透皮效果,本试验以中药软膏剂中绿原酸成分为标记物,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过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评价不同的中药剂型和不同的透皮促渗剂对中药软膏剂透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中药超微粉直接入药的中药透皮剂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74μg/g,超微粉煎剂入药的中药透皮剂中绿原酸的含量为88μg/g,普通煎剂入药的中药透皮剂中绿原酸的含量为62.1μg/g;含9%冰片为透皮剂的软膏剂其10h绿原酸透过量为5.94μg,含4.5%冰片+4.5%氮酮为透皮剂的软膏剂其10h绿原酸透过量为6.6μg,含9%氮酮为透皮剂的软膏剂其10h绿原酸透过量为4.02μg。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超微粉直接入药并以含4.5%冰片+4.5%氮酮作为促渗剂效果最佳。本试验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检测中药透皮剂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皮肤有破损时积分均值为0.5,有轻微刺激性。皮肤完整时积分均值为0,无刺激性。临床药效研究表明中药透皮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地增强SOD、GSH-Px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NO、MDA等自由基含量,达到治疗临床乳腺炎的目的。

代敏[8](2010)在《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及对奶牛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肌肉刺激性和急性毒性,开展其在防治奶牛乳腺炎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TCMAI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分离于四川成都、绵阳和眉山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纸片扩散法分析其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包括清热类、解表类、化湿类、收涩类等78味单味中药粗提物、4味中药抗菌活性部位和创新中兽药TCMAI对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保护试验和奶牛乳腺炎临床试验研究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有效性;肌肉刺激性试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奶牛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分析研究TCMAI的安全性;生长曲线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分离鉴定奶牛乳腺炎病原菌120株,其中15株(12.5%)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敏感,14株(11.67%)中介,91株(75.83%)耐药,以对青霉素(67.21%)和链霉素(64.81%)的耐药率最高,且多数耐药菌株呈多重耐药。清热解毒药拳参、清热燥湿药黄连、解表药香薷、化湿药厚朴、收涩药诃子和其它类药物地榆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创新中兽药TCMAI除对受试的3株单胞菌无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5个种属的117株耐药菌和敏感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MIC为0.26~8.17mg/ml; 0.49g/kg TCMAI肌肉注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感染小鼠有100%的保护力,并呈量效关系;4.08mg/kg TCMAI乳池灌注和肌肉注射对19头奶牛26个乳区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头治愈率和乳区治愈率分别为89.47%和88.46%,总有效率为100%;乳区肿胀平均消除时间为2.1d。TCMAI对4只兔肌肉刺激性试验的总反应分值为8分,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小鼠的LD5o分别为1.873g/kg和0.442g/kg。亚抑菌浓度TCMAI能明显延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迟缓期,延缓其生长速度,繁殖方式异常,出现三分裂、四分裂等多种分裂方式,胞壁和胞膜损伤,胞浆内容物溶解,细胞空化死亡;亦能明显延长大肠埃希菌的迟缓期,显着减少其生长量,损伤胞膜,胞浆内容物渗漏,细胞空化死亡结论TCMAI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安全性高、毒副作小,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对临床型乳腺炎的治愈率高,能用于治疗各种耐药菌和敏感菌引起的临床型乳奶牛乳腺炎。

樊保民[9](2010)在《规模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文中研究说明对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国外已进行了100多年的研究,但至今尚未能彻底解决。我国对此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奶牛乳房炎应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防制措施,并严格地坚持执行,奶牛乳房炎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闫先峰[10](2009)在《不同饲养模式的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调查》文中提出由于地区差异和养殖习惯及投资规模的不同,造成即使在同一个的地区,奶牛的养殖模式不尽相同。本论文主要调查在济南历城区不同饲养模式下,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主要致病菌情况,及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历城区是山东奶牛养殖十个优势县之一。近几年来该区奶牛饲养业发展非常迅速,2008年存栏数达3.7万头,从养殖模式上来说,历城区的奶牛养殖场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1)独资的大型规模化奶牛饲养场:奶牛饲养量一般在1000头以上,如遥墙的维维乳业,黄河牧场等。2)大型奶牛小区或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型乳品企业建立奶牛小区和挤奶厅,吸引养殖户去小区进行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农户签约,企业提供牛舍、收购小区农户生产的鲜奶,并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或者由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提供技术服务;鲜乳销售及乳制品的加工。总的奶牛饲养量是由不同的养殖户相加而来,每户奶牛饲养量一般在50至数百头之间,目前历城区大部分奶牛场属于这种类型。3)奶牛饲养小区:由于国家奶站治理措施出台,国家将散养户集中到奶牛小区中统一饲养统一挤奶,一般在每户在30头左右。在饲养管理上,独资的大型规模奶牛场如维维乳业牧场,黄河牧场等,它们的养殖环境卫生、饲养管理水平在历城区处于领先水平,有设计合理的运动场及卧床,饲养上有先进的TMR搅拌机,在挤奶厅有严格的消毒药浴措施,拥有稳定熟练、技术素质较高的挤奶员队伍,并对泌乳牛进行DHI测定,在管理上可以做到量化管理。大型奶牛小区或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基本属中等水平,有的无运动场,有些有运动场,但普遍较小或运动场不合理,粗青料供给不均匀且经常变换、量也少,挤奶人员时有调换,挤奶水平不整齐。奶牛小区的散养农户型牧场的环境卫生、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运动场,有些农户就以干黄玉米秸配精料,不喂粗青料,或少有粗青料供给且经常变换,无药浴措施,挤奶人员中除家庭成员稳定外,其余也时有调换,挤奶水平不整齐。奶牛乳腺炎是困扰奶牛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造成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乳品质变差、奶牛利用年限缩短等。本调查是为了探讨历城区不同类型奶牛养殖场乳腺炎的发病状况及其主要病原的流行规律,为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历城区奶牛场的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腺炎HMT检测和临床乳腺炎的统计,结果显示:(1)历城区奶牛隐性乳腺炎阳性牛1725头,阳性率47.5%。临床型乳腺炎阳性牛51头,阳性率1.4%。(2)独资的大型规模化牧场隐性乳腺炎的头阳性率(35.3%)、乳区阳性率(16.9%)均极显着地(P < 0.01)低于大型奶牛小区(67.4%、42.9%)、奶牛小区散养户型牧场(64.0%、46.8%),其临床型乳腺炎的乳区阳性率也与后二者间差异显着(P < 0.05)。(3)除第三季度外(防疫期间),第二季度的发病率极显着地低于其他二个季度(P < 0.01),而且新感染率最高的是第一季度(56.4%、32.6%)和第四季度(52.8%、34.7%)。(4)独资的大型规模牧场与大型奶牛小区、奶牛小区散养户型牧场间隐性乳腺炎的反应强度存在着极显着的关系(P< 0.01)。(5)隐性乳腺炎的发生率与饲养管理、挤奶操作程序、环境卫生及年龄、泌乳期、胎次、产奶量有很密切的关系。对三种养殖模式奶牛场隐性乳腺炎HMT呈强阳性的乳样和临床乳腺炎的乳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独资的大型规模牧场、大型奶牛小区、奶牛小区散养户型牧场的乳腺中细菌检出率分别是75.7%、68.2%和71.4%,仅前二者间差异显着(P < 0.05);并且独资的大型规模牧场的乳腺炎致病菌、其他细菌与大型奶牛小区、奶牛小区散养户牧场间差异均极显着(P < 0.01),其他细菌与后二者差异显着(P < 0.05)。大型奶牛小区、奶牛小区散养户型牧场间上述主要病菌未达到显着水平(P > 0.05);同时三个牧场的传染性细菌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是37.7%、48.5%、46.3%,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历城区隐性型、临床型乳腺炎病菌的检出率分别是75.7%、71.6%,两者不显着(P > 0.05)。隐性型与临床型乳腺炎的传染性致病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率差距不明显(P > 0.05),其他病原检出率差异显着(P < 0.05),无法鉴定细菌的检出率差异则极显着(P < 0.01);独资的大型规模牧场(11.3%)、大型奶牛小区(17.2%)混合感染率差异明显(P < 0.05),但它们与奶牛小区散养户型牧场(13.7%)间混合感染率无显着变化(P > 0.05)。隐性型(14.1%)与临床型乳腺炎(17.0%)的混合感染也无明显变化(P > 0.05),两者绝大多数单纯由某一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情况并不严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独资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主要病原菌对药物敏感,大型奶牛小区与奶牛小区散养户养殖模式奶牛场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基本相当,都对临床使用较多的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有很大耐药性,已基本无效。

二、高效安全公英乳康涂膜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安全公英乳康涂膜剂(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敏感中药筛选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1.1 乳房炎的分类
        1.1.1 国际奶牛乳房炎分类方法
        1.1.2 国内乳房炎分类方法
        1.2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1.2.1 微生物因素
        1.2.2 饲养管理
        1.2.3 营养因素
        1.2.4 环境因素
        1.2.5 疾病继发
        1.2.6 温度因素
        1.2.7 其它因素
        1.3 发病机理
        1.3.1 微生物入侵
        1.3.2 乳腺内建立感染
        1.3.3 乳房炎症
        1.4 奶牛乳房炎诊断研究进展
        1.4.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1.4.2 乳汁细胞学检查
        1.4.3 化学检查
        1.4.4 物理学方法
        1.4.5 PCR检测法
        1.5 奶牛乳房炎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1.5.1 抗菌药治疗法
        1.5.2 基因治疗法
        1.5.3 生物制剂治疗法
        1.5.4 细胞因子治疗法
        1.5.5 物理治疗法
    第2章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2.1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机理
        2.1.1 中草药具有抑菌、杀菌作用
        2.1.2 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及消炎作用
        2.1.3 中草药具有消肿散结、活血化痕作用
        2.1.4 中草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
        2.2 中草药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
        2.2.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2.2.2 复方中草药制剂
        2.2.3 中草药提取物
        2.2.4 中西药结合
        2.3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优势
        2.3.1 辨证施治
        2.3.2 标本兼治
        2.3.3 毒副作用小
        2.3.4 不易产生耐药性
        2.4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前景及展望
        2.4.1 科学组方,加强有效成分提取
        2.4.2 强化中药配伍,促进疗效最大化
        2.4.3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要常态化、均衡化
        2.4.4 加强中药制剂质量管理
        2.4.5 优化中药生产加工工艺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吉林省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2 试验结果
        1.2.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1.2.2 不同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发病数以及发病率
        1.2.3 胎次与发病的关系
        1.2.4 月份与发病关系
        1.2.5 泌乳阶段与发病关系
        1.3 讨论与分析
        1.3.1 奶牛乳房炎与地区之间有相关性
        1.3.2 奶牛的胎次、季节因素与乳房炎发病率关系密切
        1.3.3 泌乳阶段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相关
        1.4 小结
    第2章 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三种主要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细菌涂片、染色及镜检结果
        2.2.2 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
        2.2.3 细菌分离纯化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敏感中药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2 MIC测定的结果
        3.2.3 MBC测定的结果
        3.2.4 中药复方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影响
        3.3 讨论与分析
        3.3.1 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分离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3.3.2 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
        3.3.3 中药复方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活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中药复方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初步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中药复方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疗效结果
        4.2.2 中药复方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汁体细胞数的影响
        4.2.3 中药复方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产奶量的影响
        4.3 讨论与分析
        4.3.1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4.3.2 中药复方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汁体细胞数及产奶量的影响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临床应用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治愈率结果
    2.2 治疗有效率结果
    2.3 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2.4 对乳汁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乳房炎康复液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1.1.1 奶牛乳房炎的流行病学
        1.1.2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因素
        1.1.3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1.2 药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1.2.1 药透皮吸收机理
        1.2.2 药透皮吸收的优点
        1.2.3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2.4 透皮促渗剂的发展
        1.2.5 药透皮给药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乳房炎康复液的皮肤刺激性及安全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乳炎康”对家兔的皮肤刺激试验
        2.2.2 “乳炎康”对家兔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2.3 “乳炎康”对小鼠的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乳房炎康复液的抗炎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乳房炎康复液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乳房炎康复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试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乳房炎康复液对患牛乳汁 pH 值的影响
        5.2.2 乳房炎康复液对乳清中 LDH、AKP 的影响
        5.2.3 乳房炎康复液对血清中 GOT、GPT 的影响
        5.2.4 临床型乳房炎治疗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1.2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1.3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1.4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1.5 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第2章 引言
    2.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第3章 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方剂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中药“蒲和饮”对家兔的治疗试验及安全性试验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分析讨论
第5章 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工艺研究、体外透皮试验及稳定性、皮肤刺激性和安全性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第6章 中药“蒲和饮”透皮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试验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治伤散喷雾剂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药及其制备
        2.2 对照药及其来源
        2.3 用药方法及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3.3 局部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
        3.4 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4.1 统计学分析方法
        4.2 统计学分析软件
结果与分析
    1. 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选病例均衡性比较
        1.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1.2 两组病情程度分布情况
        1.3 两组损伤类型分布情况
        1.4 两组病程比较
        1.5 两组病状积分比较
    2 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状积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不同损伤类型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讨论
    1 治伤散喷雾剂组方思路的讨论
        1.1 方剂与剂型
        1.2 组方原则及方解
    2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的认识
        2.1 中医对软组织损伤的认识
        2.2 西医对软组织损伤的认识
    3 关于中药消肿止痛机理分析
    4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5 治伤散喷雾剂临床疗效评价
    6 对治伤散喷雾剂的分析评价
    7 对中医外治法的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6)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及进展
        1 湿疹的病名及沿革
        2 湿疹的病因病机
        3 湿疹的辨证分型
        4 湿疹的中医治疗及进展
        5 小结
    湿疹的西医研究概况及进展
        1 湿疹的概念及分类
        2 湿疹的流行病学调查
        3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湿疹的临床表现
        5 湿疹的病理表现
        6 鉴别诊断
        7 治疗现状及进展
        8 预防及其他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除湿饮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
        2 一般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3 观察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疗效及指标比较
        4.2 不良反应
    除湿饮对皮损处金葡菌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微生物培养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除湿饮组方思路探讨
    2 除湿饮药物分析
    3 湿疹与金葡菌的关系研究
    4 除湿饮对金葡菌的影响
    5 问题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透皮剂的研制与临床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乳房炎的危害
        1.1.1 降低产奶量
        1.1.2 降低牛奶营养成分
        1.1.3 影响人体健康
        1.1.4 降低经济效益
    1.2 乳房炎的类型及症状
        1.2.1 超急性乳房炎(PeraeuteMastitis)
        1.2.2 急性乳房炎(AeuteMastitis)
        1.2.3 亚急性乳房炎(SubaeuteMastitis)
        1.2.4 慢性乳房炎(ChronieMastitis)
        1.2.5 隐性乳房炎(SubelinicalMastitis)
    1.3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3.1 解剖方面的因素
        1.3.2 生理方面的因素
        1.3.3 季节和气候的因素
        1.3.4 继发因素
    1.4 奶牛乳房炎的传染途径
        1.4.1 环境卫生
        1.4.2 挤奶卫生
        1.4.3 外伤
        1.4.4 挤奶器
    1.5 发病规律
        1.5.1 乳房炎发病率的季节性差异
        1.5.2 不同乳区乳房炎发病率的差异
        1.5.3 不同年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差异
    1.6 乳房炎的诊断
        1.6.1 临床型乳房检查
        1.6.2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
    1.7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1.7.1 搞好环境卫生
        1.7.2 制定正确的挤奶程序
        1.7.3 育种和淘汰
        1.7.4 搞好饲料配制
        1.7.5 使用疫苗预防
    1.8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1.8.1 抗生素治疗
        1.8.2 中药治疗
        1.8.3 其他疗法
    1.9 中药透皮制剂的研究进展
        1.9.1 透皮吸收理论研究
        1.9.2 中药透皮剂的临床研究
        1.9.3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概况
        1.9.4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中新方法及新技术概况
    1.10 中药超微粉技术的研究进展
    1.11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中药
        2.1.2 试验菌种
        2.1.3 主要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中药组方的确定
        2.2.2 透皮软膏剂的研制
        2.2.3 安全性试验
        2.2.4 中药透皮剂临床药效学试验
3 结果
    3.1 中药抑菌效果试验
        3.1.1 中药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
        3.1.2 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
        3.1.3 中药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
        3.1.4 中药乳膏基质筛选结果
    3.2 中药透皮剂的研究结果
        3.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3.2.2 不同中药剂型对中药透皮剂中药物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中药透皮促渗剂对透皮效果的影响
        3.2.4 最佳中药透皮剂透过皮肤的动力学曲线
    3.3 中药透皮剂安全性试验结果
    3.4 中药透皮剂临床治疗实验结果
        3.4.1 中药透皮剂治疗效果
        3.4.2 中药透皮剂对乳房炎奶牛乳清中SOD、GSH-Px、MDA、N0 的影响
        3.4.3 中药透皮剂对乳房炎奶牛血清中SOD、GSH-Px、MDA、NO 的影响
4 讨论
    4.1 影响中药抑菌效果的因素
    4.2 中药乳膏剂透皮试验研究
    4.3 中药超微粉软膏剂的优点
    4.4 透皮促渗剂的筛选
    4.5 中药透皮剂透过皮肤的动力学特征
    4.6 中药透皮剂对奶牛SOD、GSH-Px 的影响
    4.7 中药透皮剂对临床乳腺炎奶牛MOA、NO 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8)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2 中药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有效方法
    3 防治奶牛乳腺炎创新中兽药的发现及其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化和分子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培养基
        1.3 试剂
        1.4 细菌鉴定卡
        1.5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
        2.2 乳腺炎的检测
        2.3 血平板的制备
        2.4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2.5 细菌鉴定
        2.5.1 细菌的全自动生化鉴定
        2.5.2 细菌的分子鉴定
        2.5.3 芽孢杆菌的API鉴定
        3 实验结果
        3.1 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
        3.2 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3.3 细菌鉴定方法比较分析
        3.4 乳腺炎病原菌的种属及其分布
    第二部分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药敏纸片
        1.2 菌株
        1.3 培养基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菌株的准备
        2.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抑制奶牛乳腺炎耐药菌抗菌中药的筛选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菌株
        1.3 培养基
        1.4 试剂
        1.5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的提取
        2.2 提取物的定容、灭菌和保存
        2.3 体外抑菌活性试验
        2.4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清热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3.1.1 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3.1.2 其它清热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3.2 解表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3.3 化湿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3.4 收涩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3.5 其它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3.6 各类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分析
        3.7 4味中药抗菌活性部位的筛选
    第四部分 TCMAI抑制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1.1 受试药
        1.1.2 阳性药
        1.2 菌株
        1.2.1 体外抗菌试验菌株
        1.2.2 体内抗菌试验菌株
        1.3 实验动物
        1.4 培养基
        1.5 试剂
        1.6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TCMAI的体外抗菌试验
        2.2 TCMAI的体内抗菌试验
        2.2.1 预试验
        2.2.2 体内抗菌活性
        2.2.3 数据统计
        2.3 TCMAI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3.1 实验分组
        2.3.2 给药方法
        2.3.3 疗效判定
        2.3.4 乳成分、血常规、NAG酶活及免疫球蛋白等的检测
        2.3 5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TCMAI的体外抗菌活性
        3.2 TCMAI的体内抗菌活性
        3.2.1 预试验
        3.2.2 TCMAI的体内抗菌活性
        3.3 TCMAI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3.3.1 预试验结果
        3.3.2 临床疗效分析
        3.3.3 血常规分析
        3.3.4 NAG酶活和免疫球蛋白分析
        3.3.5 乳蛋白质含量分析
    第五部分 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安全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1.1 受试药
        1.1.2 阳性药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肌肉刺激性试验
        2.2 TCMAI的LD_(50)测定
        2.2.1 肌肉注射
        2.2.2 腹腔注射
        2.2.3 数据统计
        2.3 TCMAI对奶牛血生化的影响
        2.3.1 样品的采集
        2.3.2 血生化分析
        2.3.4 数据统计
        2.4 TCMAI在奶中的残留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CMAI的肌肉刺激性
        3.2 TCMAI的急性毒性
        3.2.1 TCMAI肌肉注射小鼠的LD_(50)
        3.2.2 TCMAI腹腔注射小鼠的LD_(50)
        3.3 TCMAI对奶牛血生化的影响
        3.3.1 组间用药前、后的血生化比较分析
        3.3.2 组内用药前后血生化的比较分析
        3.4 TCMAI在奶中的残留分析
    第六部分 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1.1 受试药
        1.1.2 阳性药
        1.2 菌株
        1.3 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菌种的活化
        2.2 MIC的测定
        2.3 TCMAI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2.3.1 TCMAI对大肠埃希菌生长的影响
        2.3.2 TCMA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2.4 TCMAI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2.4.1 电镜样品的制备
        2.4.2 细菌超微结构的观察
        3 实验结果
        3.1 TCMAI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1.1 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3.1.2 TCMAI对大肠埃希菌生长的影响
        3.1.3 TCMA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3.2 TCMAI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3.2.1 TCMAI对大肠埃希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3.2.2 TCMA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讨论
    1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1.1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1.2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2 中药抑制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筛选及创新抗菌中兽药TCMAI的发现
        2.1 78味单味中药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2.2 中药抗菌活性部位筛选及中药体外抗菌作用规律分析
        2.3 创新中兽药TCMAI的发现
    3 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有效性评价
        3.1 TCMAI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3.2 TCMAI对临床型乳腺炎奶牛NAG酶活及白细胞的影响
        3.3 TCMAI对临床型乳腺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3.4 TCMAI对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 TCMAI防治奶牛乳腺炎的安全性评价
        4.1 TCMAI的急性毒性及肌肉刺激性
        4.2 TCMAI对临床型乳腺炎奶牛血生化的影响
        4.3 TCMAI的残留分析
    5 TCMAI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6 TCMAI治疗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的作用机制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9)规模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持清洁舒适的奶牛生活环境
2 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3 实行标准化饲养
4 重视药物预防和治疗
    4.1 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
    4.2 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
        (1) 乳房内注入药物
        (2) 乳房外用药
        (3) 细胞因子疗法
        (4) 中草药
        (5) 疫苗
        (6) 其他
5 加强奶牛乳房炎的监控
6 接种乳房炎疫苗

(10)不同饲养模式的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1.1 奶牛乳腺炎的危害
    1.2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及其诱因
        1.2.1 病原
        1.2.2 环境因素
        1.2.3 管理因素
        1.2.4 奶牛自身因素
        1.2.5 遗传因素
2 奶牛乳腺炎的综合防治
    2.1 保持清洁舒适的奶牛生活环境
    2.2 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2.3 实行标准化饲养
    2.4 重视药物预防和治疗
        2.4.1 加强干奶期预防
        2.4.2 泌乳期乳腺炎防治的新方法
        2.4.3 加强奶牛乳腺炎的监控
        2.4.4 接种乳腺炎疫苗
试验一 不同养殖模式的奶牛场乳腺炎发病情况的调查
    1 牛场和调查方法
        1.1 被调查牛场
        1.2 调查时间
        1.3 检测试剂和器材
        1.4 检测方法
        1.5 判定标准
        1.5.1 隐性乳腺炎
        1.5.2 临床乳腺炎
        1.6 统计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不同牧场奶牛乳腺炎检出率
        2.2 不同季度奶牛乳腺炎检出率
        2.3 不同乳区奶牛乳腺炎检出率
        2.4 不同年龄奶牛乳腺炎检出率
        2.5 不同胎次奶牛乳腺炎检出率
        2.6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乳腺炎检出率
        2.7 不同日产奶量奶牛隐性乳腺炎检出率
        2.8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反应强度
    3 讨论
试验二 不同饲养模式奶牛场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1 材料
        1.1 乳样
        1.2 培养基及试剂
        1.3 黄牛鲜血
        1.4 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
        1.5 药敏试纸
        1.6 其他器材
    2 方法
        2.1 培养基的制备
        2.2 隐性乳腺炎检测
        2.3 细菌的分离培养
        2.4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
        2.5 药敏试验
    3 结果
        3.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2 不同养殖模式奶牛场隐性乳腺炎主要病原菌比较
        3.3 药敏试验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效安全公英乳康涂膜剂(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敏感中药筛选与初步应用[D]. 郝景锋. 吉林大学, 2018(04)
  • [2]奶牛乳房中药涂膜剂临床应用效果试验[J]. 周庆民,徐馨,冯万宇,黄健,张艳. 中国奶牛, 2015(Z4)
  • [3]乳房炎康复液的药效学研究[D]. 李会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4]奶牛乳房炎中药“蒲和饮”透皮剂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试验[D]. 路孝兵. 西南大学, 2014(10)
  • [5]治伤散喷雾剂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D]. 张英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透皮剂的研制与临床药效研究[D]. 张少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0)
  • [8]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D]. 代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
  • [9]规模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J]. 樊保民.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02)
  • [10]不同饲养模式的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调查[D]. 闫先峰.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高效安全共赢如康包衣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