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成为焦点

机构设置成为焦点

一、机构设置 众所瞩目(论文文献综述)

储竞争[1](2021)在《医疗与建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开发中的夏河县卫生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国民的"身体"不断接受国家的规训,"身体"的健康状态与人口的多寡亦成为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时至抗日战争爆发,西北开发思潮勃兴,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被视为解除边疆族群身体疾病、增加其人口,进而实现国族繁荣团结的重要途径。由是之故,甘肃省卫生处于1940年在汉藏交界之地的夏河县,创建了甘南最早的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夏河卫生院。然而,夏河卫生院创建之后受战时甘肃落后的政治、经济,以及夏河县特殊的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经费、药品、人才极端缺乏的困境。即便如此,夏河卫生院仍在改善藏族群众健康状况、传播现代医学卫生知识,以及增强藏族群众国家意识以及强化其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南[2](2021)在《教育生活中的身体呈现 ——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社会学考察》文中研究指明

李勋[3](2021)在《传统电子交易法对区块链签章兼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电子签名法为基础的电子交易法的制定赋予网络环境下使用数字编码方法开展商业法律行为的基础依据,使得电子商务关系得以展开。2008年开始出现,2016年左右兴起的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设计冲击了以中心化管理模式为主的电子交易传统主流思维,但能否成功广泛应用于电子交易仍须先理清其是否符合现行电子签名法所承认并规制的系统框架从而具备法律上的效力,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电子交易行为及相应关系方有法源依据。本文以区块链签章与现行电子签章所使用的公开秘钥加密算法等特性的异同为结合点,从检视区块链签章概念和应用场景出发,在区块链签章法律思维和电子交易议题分析框架下,围绕美国和欧盟等法域先行制定的电子签名法规范下的电子签章定义、凭证机构运作模式与责任规范、时间戳等三个核心概念展开讨论,探讨区块链签章是否兼容于国际现行电子签章法下的规范模式,并对我国的电子签章法进行对应性研讨,进而提出区块链签章相关的进路思考,以便理清区块链签章于法律上效力的争议,促进日后现代社会金融科技等在电子交易领域的健康发展。

梁冠华[4](2021)在《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文中认为在国家话语体系内,探索行为体如何用语言来建构国家身份的相关热度正日渐升温。此外,国家身份的建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文学科研究日益呈现出注重交叉与应用研究的大趋势下,国内外学界特别是国内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以理论联系实际来解读社会现象及参与社会管理的巨大热情。尤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势,对国家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不仅仅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话语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对其研究亦愈发呈现出增长之势。目前,从整体来看,国家身份的话语研究内容广泛、成果丰硕,主要涵盖了在已有理论框架内对身份进行整体述评以及对其建构过程的分析。具体可细分为功能类、策略类和关系类。所用理论视角主要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框架内展开,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同时,现有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思路受限,惯用一种理论阐释问题而较少涉及跨学科性的交叉研究;也有研究方式尚待破执,传统的定性研究无法完全满足科研需要,适当运用各种语料库处理方法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度。针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选取国家话语范畴内的国家领导人话语,具体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外交演讲话语为研究对象,一则尝试结合语料库研究方式解析语篇所构建的中国多重国家身份;二则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拓展思维域度,以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的新修辞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并辅以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构筑了国家身份建构及其话语修辞策略的语篇分析范式。国家话语的国家身份相关研究视角广阔,论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宏观分析模块,具体依托的是伯克戏剧主义修辞的动机理论和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语料库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式,从整体上回答中国国家身份“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发现,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语篇具体构建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大国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四种国家身份。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根本动机一方面在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安全和主权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等,另一方面亦兼具世界情怀,着力兼顾全球以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直接动机是使国际社会各方在达成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以行动共同体为驱动力,切实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于行动。在微观分析模块,具体依托戏剧主义修辞的同一理论和抽象理论,详细回答中国国家身份“怎么样”的问题。换言之,在结构安排上,论文顺次从内容同一、形式同一和辞格同一这三个层面探究国家身份建构的内部话语机制,即修辞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国家身份建构的内容同一策略分别包含了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无意识同一三种实现路径。相应地,与内容同一相辅相成的形式同一策略则从规约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三个方面展开。此外,在辞格同一策略内,我们发现了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三大主体隐喻辞格,即建筑隐喻、拟人隐喻和旅程隐喻。在国际关系领域,国家身份的建构从来不是自说自话的“一言堂”,而是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共同建构的结果。其中,内在结构可视为身份的“自我”构建,相应地,外在结构即为身份的“他者”构建。因此,论文虽以西方修辞学为基石探究中国国家领导人由内在自建国家身份的话语策略机制,但并未忽略外在的他建效果。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国国家形象同论文所探讨的中国国家身份“是什么”的结论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充分说明中国国家身份的自建效果已经得到了他者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为该研究提供了合法性的现实理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在理论上,将西方修辞学与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颖分析模式,有利于丰富政治话语研究的学术资源;(2)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混合研究范式,突破了以往以一种模式进行研究的单一方法,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话语研究过于主观的诘难,为政治话语的阐释增加具体的实证支撑,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3)在研究视角上,将研究的焦点从传统侧重对受众的单向劝说转为开展与受众的双向认同。在语篇的分析中,我们着重讨论的是演讲者在与受众的互动中是如何合理调度相关的修辞资源来实现国家身份的有效建构;(4)在研究价值上,面对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局面,我们突破性地选用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的外交演讲,使本项课题研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意义。这既有助于增强内部的民族凝聚力,又有助于增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推进国际话语新秩序的建构。

崔璨[5](2020)在《基于DCMM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一个组织所拥有的和需要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已经与各行各业形影相随,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会计数据作为数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管理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随着社会各界对于会计数据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运用会计数据,让会计数据“说正确地话”,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现阶段我国关于会计数据管理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而且对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会计数据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并且缺乏实际应用的方法,无法将会计数据管理落到实处。因此对于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研究及应用就显得极为迫切。基于此,本文将构建会计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帮助组织机构对其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进行科学量化评价,从而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本文在对会计数据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将其包含的阶段式表示方法引入到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的研究中。首先运用其梯级思想,参考DCMM并结合会计特性,在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与相对独立性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三级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划分成熟度等级及关键过程域,构建起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其次,在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的过程中,先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之后便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组织评价中。最后,将评估模型引入案例企业,通过对案例企业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评估,计算出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评估值,完成对其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测度,从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本文为会计数据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评价方案,所建立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也充分考虑了我国会计数据管理能力发展现状,并且兼顾了全面性、简洁性、目的性及可计量性的原则,更加客观精确、更具科学性,能够为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研究提供支持。另外,对企业来说,模型将定性问题转化为了定量问题,研究成果能够顺利应用到案例企业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工作中,使企业能够明确当前会计数据管理能力建设中已取得的成果与应努力的目标,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的评估也更具实用性。

焦骏峰[6](2020)在《庐山东林寺现代净土文化》文中研究指明“庐山东林寺”始建于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之手,她是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祥地。由此,慧远大师所创立的净宗一派,传承一千六百多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净土宗所提倡的“念佛法门”颇为流行,广为传播,可所谓在佛教八大宗派中,净土宗“念佛法门”巨星璀璨,灵光独耀。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在快节奏与充满竞争现代社会中,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它所形成独特的净宗文化,如何发挥着积极作用去调和处于多变的现代人类?净宗文化,它又有何魅力吸引着现代社会大众的目光?要想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不得不追溯到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缘起。论文以现代净土文化发祥地“庐山东林寺”为中心展开论述,本文先从历史去探讨净宗文化的发源以及东林寺千年历史的变迁。在第三章中,深入地研究东林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它所形成的净土文化通过怎样的方式去适应现代社会,又是如何影响现代人类?尤其在第四章中,祖庭“庐山东林寺”是如何进行一种现代性转化?会着重在东林寺文物胜迹与现代寺院建筑风格艺术上去体现。后面的章节会依次探讨,东林寺所具有独特的现代净土道风、现代僧团建设、现代佛事活动,现代寺院管理、对现代人类临终关怀、民间慈善行谊、弘法教化,国内外净宗文化的弘扬与交流,践行“人间净土”,构建和谐社会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东林寺在现代社会中,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因此,对庐山东林寺的考察对于研究与挖掘净土宗文化、人文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叶小杰[7](2020)在《从新《证券法》看科创板“试验田”》文中认为3月1日,众所瞩目的新《证券法》正式施行。此次《证券法》在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显着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对证券市场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改革、完善,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任丛丛[8](2017)在《日本锦带桥架替历史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日本锦带桥从初创至今历经300余年,通过反复维修与架替(重建)延续其物质形态。文章通过对其架替历史及技术传承的深入研究,展现不同历史阶段锦带桥架替工程中技术手段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锦带桥经历了现代化与遗产化的过程,在满足现代化交通需求和重塑锦带桥历史价值这两种诉求的博弈下,文章重点关注技术选择与继承背后的价值判断。

陈有福[9](2013)在《台湾房地产市场销售通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金融海啸席卷全世界重挫各国经济,起因于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衍生次级房贷引发严重金融问题。突显房地产市场为民生最重要的议题,事实证明是足以撼动国家经济,甚至影响到全世界的金融秩序。但不论时代演变或社会冲击,为何总有些建案还是能顺利售罄,这是房地产企业最急于探讨的问题。台湾房地产近十年每年推案量数千亿到2007年更是高峰达1.15兆,2008年第4季全台余屋量数7,767,945户,行销总预算从数十亿到数百亿,可谓重量级产业。近来M型社会趋势更突显房地产市场的雨极化,地球村概念及网络无远弗界,让台湾人世界观相对提升,房地产的销售策略的运用及销售通路的建立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所突破。自1979年以来,中国大陆房地产业整体得到的发展,对推动全体中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了重大的功能,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亦引起社会各地争议。尤以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经历多次跌宕起伏的大变动,特别是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通路发展和趋势的争论,正好说明中国大陆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此可见房地产是社会大众与产业最主要资产标的,而房地产资产价格的缩水,对于经济发展与民众财富产生冲击,因此房地产销售通路市场的健全制度,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影响至大;房地产总体经济之稳定成长,亦须有无障碍房地产销售通路作后盾,故此论题实得为深入探讨研究之。本文以探讨两岸房地产业的销售通路现况,及瓶颈之研究;就房地产业的经济而言,销售通路顺畅情形,与瓶颈障碍的研讨,为重点方向,故所谓货畅其流,才能地尽其利,人尽其才。本文通过研究两岸房地产业的发展历史沿革,及两岸房地产业销售通路与影响因素的差异,寻找出台湾房地产业销售通路,可为中国大陆借鉴之处。本文共分为八章,主要各章节之内容如下分述:第一章导论;对全文的概括性介绍,通过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思路及其方法,与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说明本文写作的方向与意涵,及本文创新与难点的解决。第二章、理论与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与房地产的经济学基础相关的五个理论,经济周期理论(Business cycle Theory)、地租理论(Landtax Theory)、泡沫经济理论(Foam Economy Theory)、消费函数理论(Theory of Consumption Function)、房地产投机理论(Theory that the real estate speculates);及论述关于房地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的分析说明;第三章、房地产相关概论与经济研究机制综述;本章为房地产相关概论与研究机制的探讨,首先从学理上界定相关房地产概论基础,接着论述销售通路相关概论界定,后为房地产经济研究机制的述说。第四章、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本章节主要内容先从台湾房地产业发展的现况做探讨;再从台湾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探讨,再针对台湾房地产未来发展动向、市场的结构等,进行详实探究与归纳。第五章、台湾房地产销售通路分析。主要阐述台湾房地产经纪业制度、证券化制度与预售屋交易制度之现况、特性及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进行详实探究与归纳。第六章、台湾房地产销售瓶颈及应对策略。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台湾房地产销售通路的经纪业、证券化、预售屋之瓶颈所发生的问题点,和改善的对策建议。及台湾解决房地产销售瓶颈的经验总结。第七章、大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叙述大陆房地产发展的概况,再阐明大陆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中的问题,及论述大陆房地产销售通路面临的问题;第八章结论与建议,本章主要为针对两岸房地产的经纪业、证券化、预售屋销售通路瓶颈,经过本文的研究后提出,并总结主要问题征结点,后再对中国大陆,改善房地产销售通路瓶颈解析出建议方案,主要是借鉴台湾经验,用于改善中国大陆目前的房地产业销售三大通路提出建言,最终总结出一些改善与借鉴办法。本文主要的结论在于两岸房地产三大销售通路(约占销售市场百分之八十)问题点的发掘;并针对问题切中要害提出可行的改善对策;以期能对两岸房地产事业有所帮助,更促使两岸经济蓬勃发展。相较于大陆房地产业,台湾发展较早,相关销售通路渐趋完善,经由本研究以期,提供对中国大陆房地产业销售通路可借鉴之处,进而提升中国大陆房地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方向:第一、为促使两岸房地产业充分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并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第二、以两岸房地产业销售通路之经纪业制度、证券化制度、预售屋交易制度通路现况及瓶颈作研究,盼两岸相互取长补短,透过完善的房地产业的销售管道,以健全房地产业交易程序与制度。第三、经研究结论结合学者与企业界的意见,对两岸房地产销售通路业提出房地产业销售市场的经营方针,并完成房地产销售通路的趋势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作者先以现场田野调查方式,一步一脚印针对房地产销售市场实地现常踩踏,并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且与经纪人经由预售屋与二手房买卖上手实务经验,及房地产证券化的证券采购,具有多年丰富经验,沿途并搜集房地产三大通路相关资料;如今信息的数据可与人等高,验证了理论与实务需互相配合,才能相辅相成;正所谓实务经验要有理论为后盾不然会失之于“盲”:而理论需有实务经验相配合,否则会行之于“空”;如此才不会沦为纸上谈兵,泛泛的无稽之说而已;以如此多年实务经验,配合本文的房地产经济理论方式写作论文,亦应相得益彰;虽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可说其创新之处,应是寥若晨星的可贵。尤其是以现场田野调查方式,搜集到的第一手最正确的资料,(就像股票市场的内线消息一样准确),非一般经由网络或文献已经过好几手的包装,并已过时的资料所做的研究论文;故本文所做的研究结果,应为最真实的现场实务需要,而提出建议的方案最符合实际的策略,也对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帮助最大,为一创新之点。综观国内外文献很少以房地产销售市场面,深入探讨通路发生的问题;而以经纪业、证券化、预售屋三大主要通路,(实务上为房地产业涵括面最广大的销售市场),切入问题症结点;经由两岸房地产业不同制度、与目前现况,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先行研讨,再用“归纳法”及“交叉比对法”同时进行,梳理比对出两岸方方面面不同处;最后详细解析研究归纳出改善决策,应是最合乎中国大陆房地产业的需要,惟独本文较为独到研究方式。两岸同文同种,且具有共同的悠久长远五千年中华文化,历史的传统熏陶;并在儒家孔孟思想教育下,基本思维与作法较一致;与其他论文用海外其他国家的作法作比较并引用改善的对策;实务上应不适合中国大陆国情采用,故本文应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两岸房地产业两种制度与现象,找出其间的异同与优劣,将之归纳成趋势、原则,以作为解决、改进问题与制度之参考;应是最适合中国大陆国情采用的策略,故笔者主要为两岸房地产经纪业、证券化、预售屋三大销售通路,经过本文的研究提出,总结主要问题的观点,最后再对大陆改善房地产销售瓶颈的建议,主要是借鉴台湾经验,针对大陆改善目前的销售状况提出建议,而总结出一些改善与借鉴办法;亦是另一创新之处。中国大陆历经过去十几年的跳跃式经济成长,各界普遍预期未来仍可保持显着优异的“年”经济成长率。加上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中国大陆经济可以说具备雄厚的长线增值潜力。但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才发展二十余年,目前尚处于调适时期,有待发展完善法令,并建构良善的销售市场通路。本文主要结论为对,中国大陆房地产经纪人、证券化、预售屋销售市场的三大通路;所衍生的问题,对中国的政府、投资人、实务界三面向,经研究提出建言;并藉鉴台湾经验提出合乎中国急需,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而使房地产销售三大通路市场瓶颈的消除与改善政策的施行,将是稳定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何跃鹰[10](2012)在《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虚拟与现实、数字与物质的边界正日渐消融,互联网的规制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规制研究更是成为了各国监管实践和业界研究理论的前沿课题。互联网的诞生最先得益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但其后的发展,却已远远超出了技术乃至于以往传统产业的范畴。鉴于它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直以来,无数的研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各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展开解剖分析,企图究其本质并施以适当规制。然而,正如本文所论述的那样:互联网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新型产业乃至一个虚拟社会,这个产业具有与之前任何产业完全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这个虚拟化的社会又是如此的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目前关于互联网的各种认识与研究均略显肤浅。因此,在这样的研究语境下,有关互联网规制的研究对于理论学术界或政府规制机构都将会是一项持久的挑战。举例言之,至今学术界对于互联网规制尚缺乏整体认识,甚至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和问题分类,对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仍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探讨;又比如,至今各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经济性规制还沿袭着旧有的针对电信网的监管政策与方法,对于互联网的社会性规制仍然目标模糊、权责不清、不得其法。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关于互联网本身、关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关于互联网的规制,都有待于进行更全面和更彻底地分析与研究。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互联网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在过去十余年中的大量数据分析和实践调研,本人逐步认识到: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发展和规制的核心问题。随着时日推移,至今此观点终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据此,本文将尝试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来研究互联网的规制问题。随着论文的展开,我们将清楚地看到:当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无缝对接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网络空间的安全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甚至也不囿于互联网络,它将被视为国家安全战略整体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研究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其逻辑起点在于对互联网本身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从更深人的层面看,互联网可以被视为是现实世界的某种形式的映像,它并不单纯地是众人眼中所谓的“虚拟世界”。基于此观点,作者期望通过多角度地去探究互联网的内在特征,从中找出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所谓“映像”);并以此为基础,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来认识与解决有关互联网的安全规制问题,这或许能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清晰的脉络。为此,本论文共用了两个整章(第二与第三章)的篇幅分别从“整体特性与规制问题”方面、以及“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论文分别在“全球共治”(第四章)和“一国范围”(第五章)两种语境下探讨了互联网的安全规制问题。无论是从技术或者应用角度,创新都是互联网最显着特征之一。面对互联网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层出不穷的应用创新,政府规制必须更加重视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问题。为此,论文第六章分别从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以及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等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互联网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考虑到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论文第七章则以移动终端为对象,以网络效应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在国内外网络经济学(特别是网络效应经济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论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展开研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研究:第一,论文通过对互联网的整体组成进行了抽象,提炼出“网络、系统、信息”三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技术、经济与社会政治等方面来分析和揭示互联网的内在本质。论文指出了信息或信息产品的三个主要特点:易复制性、易传播性和易获取性,并深入分析因之而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论文详述了互联网平台(网络与系统)所表现出的三个社会特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国际性。这些都属于对互联网本身的基础分析。第二,论文从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对互联网进行了综合分析。论文重新定义了“网络空间”,更突出地强调了互联网的国家属性。以此为基础,论文不但全面阐述了国家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而且系统研究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这些都属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理论的实证研究范畴。论文还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三,论文以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来对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合作竞争,全球共治”的互联网治理模式。该结论与互联网国际治理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吻合的。第四,论文依据“网络、系统和信息”三要素准则来对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提出应从国家网络空间的个体安全状况和整体安全态势两个方面来认识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实质和内涵。以此为基础,论文系统阐述了在一国范围内,如何通过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来实现互联网安全的有效规制。第五,论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网络效应分析,来具体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策略。其中,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网络经济效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增强网络效应”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传统的“直接网络效应”及“间接网络效应”的区别;其二,从理论上将移动终端的产品效用和应用安全两者进行关联,指出移动终端安全规制的两个关键要点在于:基于Web的移动终端平台和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商店。

二、机构设置 众所瞩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构设置 众所瞩目(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与建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开发中的夏河县卫生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身体国家化与夏河县卫生院的建立
二、夏河卫生院概况及发展困境
    (一)夏河卫生院的职员及财务
    (二)夏河卫生院面临的困境
三、夏河卫生院的医疗卫生工作
四、结语

(3)传统电子交易法对区块链签章兼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CA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根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区块链的相关研究
        二、区块链签章的主要研究
        三、传统电子签章及区块链签章的比较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线路
        四、创新梳理
第二章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交易上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实现机制
        一、区块链技术的运作流程
        二、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实现类型
    第二节 区块链签章的主要电子应用场景
        一、金融领域应用
        二、供应链领域应用
        三、数字版权领域应用
        四、身份识别领域应用
        五、教育领域应用
    第三节 电子交易的区块链式处理模式
        一、电子交易区块链处理模式的本质
        二、电子交易区块链处理模式的实现途径
    第四节 区块链式电子交易的法律监管实现
        一、区块链式电子交易的法律监管原则
        二、电子交易区块链改造的监管手段
        三、监管手段的配套思考
第三章 欧美电子交易法案对区块链签章兼容经验
    第一节 美国电子交易法介绍
        一、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
        二、E-SIGN及其他法规
    第二节 欧盟电子交易法介绍
        一、1999/93/EC指令
        二、eIDAS规章
        三、电子签章类型
    第三节 欧美电子交易法对区块链签章兼容性分析
        一、对区块链签章定义的兼容分析
        二、对区块链签章法律责任划分的兼容分析
        三、对区块链签章时间戳的兼容性分析
    第四节 欧美电子交易法对区块链签章的兼容经验总结
        一、电子签章格式标准的把握
        二、法律责任的合理划分
        三、公信力时间戳的把握
第四章 我国电子交易法与区块链签章的兼容
    第一节 我国电子交易法的演变
    第二节 我国电子交易相关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总则编相关规定
        二、《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
        三、《电子签名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节 我国电子交易法对区块链签章兼容问题
        一、对电子签章实名制认定场合过紧
        二、区块链签章规制体系针对性不强
        三、没有充分包容新科技签章特性
第五章 我国电子交易法兼容区块链签章的立法对策
    第一节 电子交易法立法原则的把握
    第二节 电子交易法兼容区块链签章的措施讨论
        一、层级管理,放宽实名制约束
        二、针对区块链签章去中心化分散节点特点规制
        三、兼容区块链签章时间戳特性
        四、容纳区块链签章创新特性
    第三节 电子交易法兼容区块链签章的目标进路
        一、建立区块链签章统一认证体系
        二、消除区块链签章应用藩篱
        三、实现区块链签章体系化规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源起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创新之处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政治话语研究综述
        2.1.1 政治话语的界定
        2.1.2 政治话语研究述评
    2.2 国家话语研究综述
        2.2.1 国家话语相关概念
        2.2.2 国家话语研究述评
    2.3 身份研究综述
        2.3.1 身份认知初探
        2.3.2 身份的话语研究综述
    2.4 国家身份研究综述
        2.4.1 国家及国家身份认知初探
        2.4.2 国家身份的话语研究综述
    2.5 小结
第三章 戏剧主义修辞
    3.1 引言
    3.2 肯尼斯·伯克修辞思想研究概述
        3.2.1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传承与创新
        3.2.2 肯尼斯·伯克修辞学理论研究成果
        3.2.3 肯尼斯·伯克修辞理论对国家话语研究的意义
    3.3 修辞动机
        3.3.1 动机与行为
        3.3.2 动机与否定
        3.3.3 戏剧五位一体
    3.4 辞屏
        3.4.1 “辞屏”的概念
        3.4.2 “辞屏”的特点
    3.5 同一
        3.5.1 同一与分离
        3.5.2 同一与实质
        3.5.3 同一的方式
    3.6 国家话语、国家身份与修辞认同三元合一的研究合法性探析
    3.7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多重国家身份的建构
    4.1 引言
    4.2 中国声音
    4.3 中国身份
        4.3.1 新兴大国
        4.3.2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3.3 负责任大国
        4.3.4 东方文明大国
    4.4 国家身份建构动机
        4.4.1 根本动机:利益共同体
        4.4.2 直接动机:行动共同体
    4.5 小结
第五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内容同一策略
    5.1 引言
    5.2 同情同一
        5.2.1 以构建“家族质”实现身份认同
        5.2.2 以构建“几何质”系紧合作纽带
        5.2.3 以构建“方向质”付诸共同实践
    5.3 对立同一
        5.3.1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5.3.2 地缘政治危机频现
        5.3.3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5.4 无意识同一
        5.4.1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5.4.2 表达美好人格的词语
    5.5 小结
第六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形式同—策略
    6.1 引言
    6.2 规约形式同一:文体结构
        6.2.1 绪言:称呼与问候语
        6.2.2 关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叙述、分类和证明
        6.2.3 基于共同利益的行动倡议叙述
        6.2.4 关于中国形势、中国道路的叙述、分类和证明
        6.2.5 中国方案、中国举措叙述
        6.2.6 结尾:致谢与祝福语
    6.3 重复形式同一:叙事
        6.3.1 叙事对主题的导引
        6.3.2 叙事构筑情感认同
    6.4 递进形式同一:修辞推论
        6.4.1 完整修辞推论
        6.4.2 省略大前提的修辞推论
        6.4.3 省略小前提的修辞推论
        6.4.4 省略结论的修辞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辞格策略
    7.1 引言
    7.2 建筑类隐喻
        7.2.1 建筑隐喻描述
        7.2.2 建筑隐喻说明
    7.3 拟人类隐喻
        7.3.1 拟人隐喻描述
        7.3.2 拟人隐喻说明
    7.4 旅程类隐喻
        7.4.1 旅程隐喻描述
        7.4.2 旅程隐喻说明
    7.5 其他隐喻
        7.5.1 疾病类隐喻
        7.5.2 文化类隐喻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及研究发现
        8.1.1 主要观点:话语、互动、同一三位一体
        8.1.2 研究发现:回答中国国家身份建构“三问”
    8.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基于DCMM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基本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据管理研究
        2.1.1 数据管理研究
        2.1.2 会计数据管理研究
    2.2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2.3 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
        3.1.1 架构及指标
        3.1.2 成熟度等级
    3.2 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方法
        3.2.1 层次分析法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2.3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DCMM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构建
    4.1 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的设计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思路
    4.2 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指标设置
        4.2.1 模型指标体系概览
        4.2.2 模型指标解析
    4.3 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成熟度等级
        4.3.1 初始级
        4.3.2 可重复级
        4.3.3 已定义级
        4.3.4 已管理级
        4.3.5 优化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CMM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模型评估过程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5.1.1 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5.1.2 层次分析法下各级指标权重确定
        5.1.3 各级指标权重汇总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成熟度等级
        5.2.1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5.2.2 逐级模糊综合评价
        5.2.3 确定评价结果隶属成熟度等级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DCMM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案例分析
    6.1 案例企业简介
    6.2 案例企业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结果
        6.2.1 模糊评价矩阵数值获取
        6.2.2 逐级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6.2.3 综合评判结果与等级划定
    6.3 案例企业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结果分析
    6.4 案例企业会计数据管理能力改进建议
        6.4.1 修订会计数据战略及制度,完善会计数据标准及流程
        6.4.2 建立会计数据模型及目录,建设会计数据团队及部门
        6.4.3 促进会计数据集成与共享,增强会计数据监控及分析
        6.4.4 定义会计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引用会计业务术语
        6.4.5 加强会计数据开放、会计数据类别与查询请求管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会计数据管理能力三级指标相对重要性获取调查表
    附录二 :会计数据管理能力现状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6)庐山东林寺现代净土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文献综述
第2章 庐山东林寺的历史
    2.1 东林寺的历史沧桑
    2.2 历代名僧与东林寺
        2.2.1 莲宗初祖—慧远大师
        2.2.2 西林鼻祖—慧永大师
        2.2.3 东方释迦—智者大师
        2.2.4 日本高僧—澄圆大师
        2.2.5 六次东渡—鉴真大师
        2.2.6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
        2.2.7 临济宗师—释常总
        2.2.8 禅宗泰斗—虚云大师
    2.3 历代名士与东林寺
        2.3.1 桃源中人—陶渊明
        2.3.2 丹元道人—陆修静
        2.3.3 脱去青衫便是僧—白居易
        2.3.4 民族英雄—岳飞
        2.3.5 阳明心学—王守仁
        2.3.6 向往东林寻莲社—陆游
        2.3.7 护持东林道风—崔黯
        2.3.8 维新领袖—康有为
        2.3.9 佛教领袖-赵朴初
第3章 东林寺与现代社会
    3.1 现代社会信仰的缺失
    3.2 构建现代人类心灵的一片净土
        3.2.1 净土宗文化的流变及对现代人的影响
        3.2.2 净土法门之特色与现代人修行
第4章 净土宗文化的外化—东林寺现代建筑与造像
    4.1 东林祖庭的建筑布局与特征
    4.2 东林祖庭的文物胜迹与景观艺术
    4.3 东林大佛
        4.3.1 顺天应人—启建东林大佛
        4.3.2 启建大佛的助缘与艰辛过程
        4.3.3 大佛造像的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4 东林净土苑
        4.4.1 东林净土苑的建筑布局与造像壁画风格
        4.4.2 东林净土苑是现代净土文化荟萃与结晶
第5章 现代东林道风
    5.1 东林寺现代伽蓝僧团
    5.2 东林寺现代佛事活动
        5.2.1 东林寺的佛七与闭关
        5.2.2 东林寺的往生助念与临终关怀
        5.2.3 东林寺的慈护与放生
    5.3 东林寺义工精神
第6章 现代东林寺方丈对净土文化的弘扬与贡献
    6.1 中兴之师—果一上人
        6.1.1 果一上人的出家因缘
        6.1.2 重光祖庭,振锡东林
        6.1.3 勤俭苦修,佛门楷模
    6.2 正法传续—传印法师
    6.3 继往开来—大安法师
第7章 践行“人间净土”开创现代净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7.1 东林寺现代净土文化传播机构设置
        7.1.1 《净土》杂志的创办
        7.1.2 开办净土研习班与网络班
        7.1.3 东林印制部与佛艺研究所
        7.1.4 视听部与发行部
        7.1.5 文宣部与网络部
        7.1.6 净宗文化研究所
    7.2 净土文化佛学夏令营
    7.3 民间慈善行谊,弘扬净土精神
    7.4 净土文化交流
    7.5 东林寺现代净土文化所表现出的意义与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从新《证券法》看科创板“试验田”(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证券发行注册制的相关规定
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关于投资者保护的相关规定
关于中介机构的相关规定
关联

(8)日本锦带桥架替历史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锦带桥概述
3锦带桥架替的历史
4架替技术的传承和变革
5总结
Synopsis
    1 Introduction
    2 The structure of Kintai Bridge
    3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Kintai Bridge
    4 The heritage and revolutionary aspects of building technology
    5 Conclusion

(9)台湾房地产市场销售通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整体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整体思路
    1.2.2. 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难点与主要创新之处
    1.3.1. 主要难点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房地产研究的经济学理论
    2.1.1. 经济周期理论(Business cycle Theory)
    2.1.2. 地租理论(Landtax Theory)
    2.1.3. 泡沫经济理论(Foam Economy Theory)
    2.1.4. 消费函数理论(Theory of Consumption Function)
    2.1.5. 房地产投机理论(Theory that the real estate speculates)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学者关于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研究
    2.2.2. 大陆学者关于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研究
    2.2.3. 台湾学者关于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研究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3.1.1. 房地产的概念及其特征
    3.1.2. 房地产的类型
第二节 房地产销售通路界定
    3.2.1. 销售通路的类型
    3.2.2. 销售通路的特征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
    3.3.1. 房地产市场价格机制
    3.3.2. 房地产市场供求机制
    3.3.3. 房地产市场竞争机制
    3.3.4. 房地产市场利息机制 第四章 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台湾房地产业发展现况
    4.1.1. 台湾半个世纪来的经济发展
    4.1.2. 台湾房地产业发展近况
第二节 台湾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
    4.2.1. 关于房地产景气循环
    4.2.2. 台湾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因素
    4.2.3. 台湾总体经济对房价之影响
第三节 台湾房地产未来发展动向
    4.3.1. 建立与发展不动产在线登记与管理系统
    4.3.2. 未来将以换屋为主流市场
    4.3.3. 建筑产品定位转型与绿色环保将对价格产生影响
    4.3.4. 台湾未来房地产发展动向 第五章 台湾房地产销售通路分析
第一节 台湾房地产经纪产业分析
    5.1.1. 房地产经纪业现状
    5.1.2. 房地产经纪业特征
    5.1.3. 房地产经纪业的经济作用
第二节 台湾房地产证券化分析
    5.2.1. 台湾房地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5.2.2. 台湾房地产证券化的规范
    5.2.3. 台湾房地产证券化面临的瓶颈
第三节 台湾的预售屋交易制度
    5.3.1. 台湾预售屋交易制度的历史沿革
    5.3.2. 台湾预售屋交易制度交易的现状
    5.3.3. 台湾现行预售屋交易制度探讨 第六章 台湾房地产销售瓶颈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台湾房地产销售通路之瓶颈分析
    6.1.1. 台湾房地产经纪业遇到的难题
    6.1.2. 台湾房地产证券化制度遇到危机
    6.1.3. 台湾预售屋制度遇到风险
第二节 台湾改善房地产销售瓶颈的对策
    6.2.1. 改善房地产经纪业瓶颈的措施
    6.2.2. 改善房地产证券化瓶颈的对策
    6.2.3. 改善房地产预售屋瓶颈的办法
第三节 台湾解决房地产销售瓶颈的经验总结
    6.3.1. 经纪人改善对策的经验总结
    6.3.2. 证券化改善对策的经验总结
    6.3.3. 预售屋改善对策的经验总结 第七章 大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节 大陆房地产业发展的概况
    7.1.1.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加
    7.1.2. 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旺盛
    7.1.3. 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
    7.1.4. 房地产市场充斥投机行为
第二节 大陆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中的问题
    7.2.1. 区域性寡头垄断
    7.2.2. 产品的完全差别化
    7.2.3. 规模经济不明显
    7.2.4. 政策性障碍较高
第三节 大陆房地产销售通路面临的问题
    7.3.1. 大陆房地产经纪业的现状与问题
    7.3.2. 大陆房地产证券化面临之挑战
    7.3.3. 大陆预售屋制度的改革探讨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8.1.1. 两岸房地产经纪业销售通路主要问题点
    8.1.2. 两岸房地产证券化销售通路主要问题点
    8.1.3. 两岸房地产预售屋销售通路主要问题点
第二节 对大陆改善房地产销售瓶颈的建议
    8.2.1. 改善中国大陆房地产经纪业销售瓶颈的建议
    8.2.2. 改善中国大陆房地产证券化销售瓶颈的建议
    8.2.3. 改善中国大陆房地产预售屋销售瓶颈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中国大陆不动产证券化相关法律规范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10)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概述:从电信网到互联网
        1.1.1 电信网的概念、发展及内涵
        1.1.2 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内涵
    1.2 聚焦:从网络空间到国家安全
        1.2.1 互联网与网络空间
        1.2.2 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互联网分析:整体特性与规制问题
    2.1 网络经济理论回顾
        2.1.1 网络经济研究的不同视角
        1、网络经济学(Network Economics)
        2、网络产业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y)
        3、Internet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
        4、电子商务经济学(Econmics of e-commerce)
        2.1.2 网络效应基本理论
    2.2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与社会政治分析
        2.2.1 互联网的主要技术基础
        1、分组交换技术(Packet Swithing)
        2、TCP/IP通信协议与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
        3、域名系统(DNS)
        4、万维网(WWW)
        2.2.2 互联网的经济特性分析
        1、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2、互联网的外部性
        3、互联网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2.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功能
        1、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的平台
        2、大众传媒和舆论工具
    2.3 互联网规制问题
        2.3.1 规制的含义和分类
        1、规制的含义
        2、规制的分类
        2.3.2 规制理论的发展脉络
        1、传统规制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2、激励规制理论与新规制经济学
        2.3.3 互联网规制问题
        1、互联网国际规制
        2、互联网国内规制
第三章 互联网分析: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视角
    3.1 互联网的社会特性及其规制的原则方法
        3.1.1 互联网的基本社会特性:对信息与平台的考察
        1、信息的社会特性
        2、平台的社会特性
        3.1.2 社会性规制的目的与分类
        3.1.3 互联网社会性规制的原则方法
        1、虚实结合,防控兼顾
        2、技术为本,安全至上
        3、合作竞争,全球共治
    3.2 互联网分析:基于国家安全战略
        3.2.1 国家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1、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环境不断恶化,安全威胁日益严重
        2、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3、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东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对抗的主战场
        4、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直接挑战社会管理和公众权益
        3.2.2 美国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
        1、第一阶段:克林顿政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与重点防御
        2、第二阶段:布什政府,攻防兼备,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
        3、第三阶段:奥巴马政府,先发制人,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
    3.3 互联网分析:从国际政治的视角
        3.3.1 信息网络时代的国家主权
        1、全球化导致国家主权的弱化和扩散
        2、网络传播拓展了国家主权疆界
        3.3.2 软实力、信息力和网络权力
        3.3.3 信息网络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信息网络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整个国际格局
        2、互联网成为信息强权国家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全球共治
    4.1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研究背景
        4.1.1 互联网全球共治问题的引入
        4.1.2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时代背景
        4.1.3 互联网全球共治机制的形成
        1、互联网全球共治机制的缘起和发展
        2、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原则与内容
    4.2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核心安全问题
        4.2.1 关键互联网资源的管理权争夺
        1、IP地址的分配机制
        2、DNS管理体系:域名与根区文件
        4.2.2 核心技术掌控和国际标准竞争
        1、核心技术掌控:国家网络权力的基石
        2、国际标准竞争:专利技术标准化趋势
        4.2.3 共同应对全球网络安全威胁
    4.3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博弈分析
        4.3.1 博弈论概述
        1、定义博弈的四个要素
        2、有限理性与演化博弈论
        4.3.2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博弈模型
        1、问题描述
        2、演化博弈模型
    4.4 互联网全球共治时代我国政府的责任
        1、积极倡导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新模式,全面实施域名体系国家安全战略
        2、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
第五章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一国范围
    5.1 互联网的基本安全问题
        5.1.1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分类:三要素准则
        1、网络安全问题
        2、应用安全问题
        3、信息安全问题
        5.1.2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1、个体安全状况及问题根源
        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理论的提出
    5.2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两个体系建设
        5.2.1 制度体系建设
        1、互联网规制的立法原则
        2、互联网安全规制的立法模式及内容构想
        3、我国互联网规制的立法状况及反思
        5.2.2 技术体系建设
        1、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
        2、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
        3、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
    5.3 互联网的安全规制:信息内容监管
        5.3.1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正当性分析
        1、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2、政府对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监管
        5.3.2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具体范围
        5.3.3 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原则与模式
        1、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的基本原则
        2、政府监管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主要模式
第六章 互联网安全规制的技术实施
    6.1 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
        6.1.1 等级保护
        1、等级划分标准
        2、政策法规体系
        3、工作标准体系
        6.1.2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各要素关系
        2、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3、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4、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
    6.2 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
        6.2.1 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6.2.2 安全监测系统建设
    6.3 特定网络行为的追踪溯源
        6.3.1 网络溯源研究回顾
        1、网络溯源概述
        2、IP溯源研究现状
        6.3.2 IP溯源的总体思路
        1、IP溯源研究的总体框架
        2、IP地址的类型及分配方式
        3、支撑IP溯源的配套措施
        4、动态IP溯源的原理与实现
第七章 案例研究:移动终端的安全规制
    7.1 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1、移动通信网原有的安全优势丧失殆尽
        2、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3、移动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7.2 关于移动终端的网络效应分析
        7.2.1 移动终端产品及市场的衍变
        7.2.2 移动终端的产品价值构成及变化
        1、网络型产品的消费者效用函数
        2、移动终端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变化
    7.3 移动操作系统的标准博弈
        7.3.1 锁定与标准
        7.3.2 用户入口的争夺
        7.3.3 标准竞争的市场格局与策略
        1、标准竞争的市场格局
        2、标准竞争的基本策略
    7.4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及其规制
        7.4.1 基于Web的移动终端平台
        7.4.2 面向移动终端的应用商店
        7.4.3 关于移动终端安全规制的分析与探讨
        1、移动操作系统: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战略制高点
        2、移动互联网的规制面临着双重安全挑战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四、机构设置 众所瞩目(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与建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开发中的夏河县卫生院研究[J]. 储竞争. 青海民族研究, 2021(02)
  • [2]教育生活中的身体呈现 ——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社会学考察[D]. 陈南.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传统电子交易法对区块链签章兼容的研究[D]. 李勋. 烟台大学, 2021(12)
  • [4]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D]. 梁冠华.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DCMM的会计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模型研究[D]. 崔璨.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6]庐山东林寺现代净土文化[D]. 焦骏峰. 南昌大学, 2020(01)
  • [7]从新《证券法》看科创板“试验田”[J]. 叶小杰. 新理财, 2020(04)
  • [8]日本锦带桥架替历史之研究[J]. 任丛丛. 建筑遗产, 2017(02)
  • [9]台湾房地产市场销售通路研究[D]. 陈有福. 南开大学, 2013(07)
  • [10]互联网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D]. 何跃鹰.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机构设置成为焦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