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厂酸洗和消毒的最新发展

啤酒厂酸洗和消毒的最新发展

一、酿造厂酸性洗涤和消毒的最新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谢骜李畅[1](2020)在《桑天牛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及其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乳酸杆菌中的表达》文中指出近年来,构建有益安全的能分泌纤维素酶的乳酸杆菌重组菌,并期望将其用作饲用微生物添加剂,既可维持动物肠道健康又可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可是,高效分泌纤维素酶的基因来源一直是研究难点和热点之一。本研究从可有效利用树木纤维素作为食源的昆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体内分离培养有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菌株,并克隆其纤维素酶基因,先在大肠杆菌中作原核表达,再构建含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最终转化至罗伊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中表达,并对重组的乳酸杆菌发酵作物秸秆饲料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人工重组乳酸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工作效果。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 利用纤维素酶筛选培养基从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中分离获得产纤维素酶的细菌3株(C1、C2、C3),经鉴定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C3株的纤维素酶活性较高,其最适温度42℃、最适p H为5.5,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为5.0,在此条件下的纤维素酶活性可达到2.205 U/m L。2. 从枯草芽孢杆菌C3菌株中克隆获得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Nqm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Bq T,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Nqm、p ET-Bq T,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原核表达。结果显示Bq T基因的表达蛋白pro Bq T无任何纤维素酶活性。而Nqm基因的表达蛋白pro Nqm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达到2.366 U/m L(70℃,p H 5.5),pro Nqm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1.428 U/m L(50℃,p H 5.5)。Bq T和Nqm基因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的蛋白大小分别约为27 k Da和54 k Da。将Bq T和Nqm基因进行融合表达,产生的蛋白大小约35 k D,在最适条件60℃、p H 6.5,其融合表达产物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2.517 U/m L。3. 将目的基因Nqm与启动子P32、信号肽SPlp0373、p LEM-415载体采用酶切连接方式构建成了内切葡聚糖酶分泌表达重组载体p LEM-P32SPNqm,并将其转化至罗伊氏乳酸杆菌中分泌表达。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重组乳酸杆菌的产酶最适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24 h,产酶活性(CMCase)为2.06 U/m L。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 H分别为60℃、6.0。在50~70℃、弱酸性条件下该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Na+、K+、Mn2+对酶促反应有促进作用,而Mg2+、Cu2+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大。4. 用上述重组乳酸菌发酵秸秆饲料时,发现其对玉米秸秆、苜蓿秸秆、小麦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相对降解率分别为10.42%、21.12%,4.99%、7.85%,4.57%、9.53%,均有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综上所述,从桑天牛体内获取的枯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基因Bq T与Nqm,可以协同分泌酶活性较高、分子量较小的纤维素分解酶蛋白。基于Nqm基因构建的人工重组乳酸杆菌对常见的秸秆饲料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吴平[2](2020)在《豆粕高温固态发酵及其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研究》文中指出在畜禽饲料中过量添加抗生素,会导致动物源食品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性隐患,饲料无抗化是大势所趋。豆粕作为油脂工业副产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富含蛋白质,适合用于多肽生物饲料的制备,因此豆粕发酵技术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当前工业化发酵豆粕方法比较传统,存在发酵成本高、效率低、智能化水平差等问题。为此,本文以多肽含量为主要指标,研究嗜热菌高温固态发酵技术,旨在省去豆粕熟化灭菌环节,简化发酵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发酵过程的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技术及其机理,旨在提高发酵效率;研究发酵过程的近红外实时监测技术,旨在构建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发酵过程的精准控制。具体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以生物量、蛋白酶和pH值为评价指标,开展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制种试验。将经筛选的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定为发酵种子液培养基,经正交优化获得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55℃、接种量3%、初始pH 7.0和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条件下,细菌菌落总数达到了7.49×108 CFU/mL。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长过程拟合程度更高,相关系数R2达到0.9894。(2)以发酵豆粕多肽含量为指标进行高温发酵试验,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0.04 h、发酵温度55.33℃、水料比1.34:1和接种量12.46%(v/v)。与原料相比,发酵豆粕多肽、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分别显着升高了148.58%、5.26%、37.47%和42.96%,胰蛋白酶抑制剂、粗纤维、粗脂肪和pH值分别降低了77.43%、14.63%、19.42%和22.90%,豆粕营养价值显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20 kDa的大分子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α’,α和β亚基(90.5、71.5和55.2 kDa)、大豆球蛋白的酸性和碱性亚基(37.6和19.8 kDa)、Gly m Bd30k(30 kDa)以及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24 kDa)等食物性过敏原发生降解,小肽(200500 Da)和氨基酸(<200 Da)含量显着提高。回转式发酵罐(8 m3)放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不灭菌高温发酵可以在保证一定发酵效果的同时,可省去蒸汽灭菌和粉碎步骤,降低生产成本。(3)以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物量和发酵豆粕多肽含量为指标,进行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种子液发酵和豆粕固态发酵试验。优化获得磁场强化种子液发酵最佳条件为:总发酵时间24 h、磁场在接种后第6 h介入、磁强度80 Gs、磁处理时长2 h。种子液菌落总数比无磁场组提高36.94%。优化获得磁场强化豆粕固态发酵最佳条件为:总发酵时间48 h、磁场在发酵后第14 h介入、磁强度80 Gs、磁处理时长5 h。发酵豆粕多肽含量相比于未加磁场组提高了12.32%,达70.86g/kg。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磁场强化后的菌体外观正常,核糖体数量升高,细胞膜增厚,增大了分泌蛋白合成与胞外转运能力,这可能是发酵后豆粕多肽含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4)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转录组学研究结果显示,磁场处理前后共有408条差异基因(156条表达量上调和252条表达量下调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磁场处理后涉及核糖体(关键基因rplE/F/N/O/P/Q/R/V/X、rpsC/E/H/K/M和rpmD)、RNA聚合酶(关键基因rpoA/B/C)和氨基酸(关键基因hisA/B/D/F/H/I/Z、argB/D/F、carA/B、gltD、rocA、murD和ilvC)代谢合成相关基因的上调,使得微生物细胞氮循环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过程中,胞外蛋白质和酶的分泌水平提高,有利于对发酵过程中底物蛋白的分解、提高多肽含量。磁场处理后,与DNA合成直接相关的holB(DNA聚合酶IIIδ亚基)基因发生下调,细胞复制速率大幅增加的可能性降低,磁处理后细菌相比于对照组只增殖36%左右可能与此有关。(5)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蛋白组学研究结果显示,磁场处理前后共有25个差异表达蛋白(12个上调和13个下调蛋白),细胞S-layer蛋白上调趋势增大了细胞粘附性和菌落形成能力,使得菌体更易与基质发生锚定。核糖体休眠能力的降低,加大了蛋白质和氨肽酶的合成速率。综合分析蛋白和转录组结果显示,磁处理后胞内涉及丙酮酸脱氢酶和磷酸丙糖异构酶表达的pdhA/B和tpiA基因上调,提高了糖代谢供能效率;核糖体涉及细胞延伸因子EF-Tu的rplV、rpsC和rplP基因上调,加速了氨基酰-tRNA向核糖体相应位点的转运,提高了肽链延伸效率。细胞在发酵过程中发生分泌和自溶作用时,可释放胞内积累的蛋白质(酶),增强发酵底物蛋白水解能力,提高多肽含量。(6)利用探头式近红外光谱仪,从发酵料层中取样后实时监测豆粕中多肽、粗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动态变化。多肽、粗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指标最优联合子区间分别为5,6046,001、6,8077,205、8,0108,408和9,61510,000cm-1以及4,0004,663、4,6675,330、6,0016,665和6,6697,332 cm-1。Si-PLS定量建模结果显示,多肽含量的校正和预测模型Rc和Rp以及RMSECV和RMSEP分别为0.9494和0.9570以及4.45和4.06;粗蛋白含量校正和预测模型Rc和Rp以及RMSECV和RMSEP分别为0.9385和0.9346以及3.45和3.56;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校正和预测模型Rc和Rp以及RMSECV和RMSEP分别为0.9446和0.9492以及1.13和1.09。近红外光谱实时监测系统结合Si-PLS算法可快速监测到发酵豆粕中多肽、粗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变化,为高温固态发酵豆粕智能化生产系统设计奠定基础。(7)以基础日粮和添加抗生素日粮为对照组,进行添加50、100和150 g/kg高温固态发酵豆粕(HFSBM日粮组)饲料肉鸡喂养试验(42 d)。相比于两组对照组,HFSBM日粮组对肉鸡生长性能未有负面影响;胸腺(p=0.111和0.156)和法氏囊(p=0.274和0.051)重量有上升趋势,分别从0.08 g/100 g提高至0.110.12 g/100 g体重以及从0.090.10 g/100 g提高至0.100.12 g/100 g;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含量(p=0.112和p=0.024)下降,分别由478和598 U/L降低至334429 U/L;十二指肠吸收能力(绒毛高度VH,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着(p=0.02&0.001和p=0.052&0.027)增加,VH分别由1358和1430μm增长至15081512μm;V/C分别由7.69和7.99提高至9.0310.54;空肠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显着增加,由4.35和4.24 log CFU/mL显着(p<0.05)增加至5.616.63 log CFU/mL。肉鸡日粮中通过添加HFSBM替代原有豆粕不仅可以降低畜禽抗生素用量,还在增强肉鸡免疫系统、保护肝细胞、促进小肠吸收和改善肠道微生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刘东[3](2019)在《日粮中添加青贮籽粒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籽粒苋生长速度快,有机物积累能力强,抗旱抗盐碱,营养价值高,作为一种优质牧草有着广发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研究显示籽粒苋可用作猪,鸡,鸭等动物的优质饲料。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青贮籽粒苋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育肥猪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同时通过RNA-Seq技术对猪背肌的转录组进行研究,以探索青贮籽粒苋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猪肉质影响的分子机制。选取体重为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3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组再分为3个重复,每一个重复5头。对照组(C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AS组)饲喂含青贮籽粒苋日粮。预饲7天,正式试验进行60天。试验结束后,每个组分别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8头猪进行屠宰采样,并且分别从8头猪中随机选取5头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屠宰性能: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屠宰率、瘦肉率、骨率、皮率均无显着差异,脂肪率显着降低(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着降低了育肥猪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着升高了谷草转氨酶的含量(p<0.05)。3.背肌肌纤维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背肌中4种肌纤维基因的表达量未产生显着变化。4.背肌脂肪酸组成: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了C181n9t、C182n6c、C183n3、C226n3、PUFA在总的脂肪酸种所占的比例(p<0.05),显着升高了C181n9c、MUFA的比例(p<0.05)。5.背肌氨基酸组成: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育肥猪背肌中氨基酸的组成未产生显着变化。6.转录组: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以及能量代谢。KEGG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和免疫相关的通路上。其中和脂代谢相关的是PPAR,提示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可能由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的差异基因造成。综上所述:青贮籽粒苋日粮在试验期间未对育肥猪的健康状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通过改变背肌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对肉质起到了改善作用。通过对背肌的转录组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脂代谢通路PPAR,暗示背肌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PPAR代谢通路引起。

高旭红[4](2018)在《饲用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杏鲍菇菌糠饲用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从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原液发酵的杏鲍菇菌糠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和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优势菌株,优化复合后构建复合微生物菌剂,用于发酵杏鲍菇菌糠,以改善其饲用品质,并探究其发酵的杏鲍菇菌糠对马头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一发酵杏鲍菇菌糠专用微生物的筛选本试验采用纤维素-刚果红、苯胺蓝和MRS-Ca(De Man,Rogosa,Sharpe-Ca)筛选培养基,结合纤维素、木质素酶活力及抑菌活性的测定,从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原液发酵的杏鲍菇菌糠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能力和抑菌能力的细菌/真菌,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种属。将筛选出的菌株菌液等体积混合制成复合菌剂。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特基拉芽孢杆菌P11(Bacillus tequilensis strain 10b)、发酵毕赤酵母R8(Pichia fermentans strain ATCC 10651)和马克斯克鲁维应变酵母MU5(Kluyveromyces marxianus strain W103);木质素酶活较高的解淀粉芽孢杆菌MU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 strain FZB42);抑菌活性较高的类肠膜魏斯氏菌R4(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 strain NRIC 1542)和乳酸片球菌R9(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strain DSM 20284)。试验二复合菌剂发酵对杏鲍菇菌糠饲用品质的影响以杏鲍菇菌糠为原料,配合5%麸皮、0.3%红糖和0.85%食盐,试验组接种4%复合菌剂;对照组添加等量的无菌液体培养基,将基质水分含量调节至40%,于30℃厌氧发酵。间隔48 h测定一次发酵基质pH和乳酸(LA)含量,待含量稳定后终止发酵,取样测定发酵基质营养成分,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后与相同工艺条件下EM原液发酵的杏鲍菇菌糠进行饲用品质的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发酵菌糠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30℃厌氧发酵7 d后杏鲍菇菌糠的p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L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黄曲霉毒素B1(AFB1)低至1.92μg·kg-1,饲用品质显着高于EM原液发酵的杏鲍菇菌糠(P<0.05)。试验三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月龄、体重(20.99±3.90)kg、体况良好的60只马头山羊(羯羊),随机分为5组,试验组日粮添加复合菌剂发酵的杏鲍菇菌糠饲料(20%、25%、30%、35%);对照组日粮添加EM液发酵的杏鲍菇菌糠(30%),饲喂47 d后测定试验羊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结束后,复合菌剂发酵菌糠组试验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干物质采食量(DMI)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杏鲍菇菌糠添加量的增加,各生长性能指标测定值有增加的趋势,当添加量为35%时,试验羊的FBW、ADG和DMI达到最高值,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各组F/G差异不显着(P>0.05)。(2)复合菌剂发酵菌糠组试验羊的葡萄糖(GLU)、钙(Ca)、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肌酐(CREA)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URE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磷(P)、钾(K)、钠(Na)、氯(Cl)、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球蛋白(GLB)、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菌糠饲料添加比例的增加,试验羊的血清GLU、Ca、K、IgM、TP、ALB、GLB、LDH、HDL、CREA和MDA含量,以及AST、ALT、CAT和SOD活性整体呈增加趋势。UREA含量呈减少趋势。血清P、Na、Cl、TC、TG、LDL、IgA和IgG含量,以及CK和GSH-Px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本研究筛选的菌株优化复合后发酵杏鲍菇菌糠,可以很好地改善其饲用品质。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在山羊日粮中添加比例以35%为最佳,且不影响动物健康。

王红亮[5](2017)在《大麦猪有效能预测方程及改善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测定了国内外代表性大麦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生长猪有效能以及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建立了以大麦化学成分与有效能及氨基酸消化率之间的预测方程。同时,针对大麦纤维组分含量变异大的特点,通过脱壳和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NSP)酶处理,评价其对大麦有效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改善效果。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试验一测定了 22种大麦样品包括18种国产大麦以及4种进口大麦的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变异度。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大麦化学成分含量变异较大。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磷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1%~13%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6.12%~36.87%,变异系数达26.6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变异范围为3.94%~9.67%,变异系数达24.87%。试验二选用57头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初始体重为33.5 ±5.4 kg,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和直接法连续进行2期(n = 6)测定19种大麦样品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并建立回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大麦消化能的变异范围为13.64~15.49MJ/kgDM,平均值为14.67MJ/kgDM;代谢能变异范围为13.43~15.21 MJ/kg DM,平均值为 14.37 MJ/kg DM。消化能最优预测方程为 DE(MJ/kg DM)= 2.901-0.296 ×ADF(%)+ 0.018 × NDF(%)+ 0.708 × GE(MJ/kg DM),R2 = 0.92。代谢能最优预测方程为 ME(MJ/kg DM)= 6.442-0.299 × ADF(%)+ 0.022 × NDF(%)+ 0.498 × GE(MJ/kg DM),R2 = 0.92。此外,代谢能与消化能高度相关(R2 = 0.96)。试验三选用10头初始体重为30.9 ±1.8 kg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采用6 × 10优丁方设计,大麦作为唯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配制10种试验日粮,包括1个无氮日粮和9个大麦日粮。以无氮日粮测定内源蛋白质与氨基酸损失,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测定大麦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并建立氨基酸消化率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9种大麦样品的粗蛋白质和绝大部分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差异显着(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以Ash为预测因子的氨基酸消化率预测方程。试验四将纤维含量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High fiber,HF vs.Low fiber,LF)进行脱壳处理,得到2个脱壳大麦样品(Dehulled high fiber,DHF vs.Dehulled low fiber,DLF)。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1.5 ±3.2 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玉米组,HF组,LF组,DHF组和DLF组等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计15d,包括10d的预饲期和5d的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大麦脱壳后总膳食纤维含量降低40%以上,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等分别提高14%和6%。DHF组每日粪能损失量显着低于HF组(P<0.01),且与其他组无差异。脱壳处理能提高大麦消化能和代谢能8%左右(P<0.05)。DLF组消化能和代谢能均显着高于DHF组(P<0.05),并且与玉米组无差异。脱壳处理可显着提高大麦总能、有机物以及纤维等消化率(P<0.05)。试验五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2.2±2.8 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玉米组、高纤维大麦组(High fiber,HF)、低纤维大麦组(Lowfiber,LF)以及高、低纤维大麦+NSP酶组(HFEvs.LFE)等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计15d,包括10d的预饲期和5d的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HFE组每日粪能和粪氮损失量显着低于HF组(P<0.05),消化能、代谢能以及有机物、总能、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显着高于HF组(P<0.05)。NSP酶对LF组消化能和代谢能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无影响。综上所述,不同来源大麦化学成分含量、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均存在较大变异,预测方程可准确、即时提供大麦有效能和氨基酸回肠消化率。脱壳处理对LF大麦有效能改善效果优于HF大麦;添加NSP酶对HF大麦有效能改善效果优于LF大麦。区别使用大麦有效能和消化率的改善方法,可提高不同纤维含量大麦在猪饲料配方中的利用效率。

牛荇洲[6](2017)在《高原夏菜尾菜青贮及其对藏系绵羊饲喂效果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试验针对蔬菜主产区尾菜资源饲料化利用与牧区牧草供应存在的季节不平衡等问题,以"高原夏菜"尾菜为研究对象,生产可储存、放便运输的压缩袋装尾菜青贮饲料,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藏系绵羊异地育肥试验及对羊肉品质分析,筛选适宜藏羊育肥的饲料配方和日粮组成,降低饲料消耗量,提高藏羊出栏率,为实现尾菜资源的有序循环利用,建立新的循环经济模式和藏羊高效养殖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尾菜青贮产品发酵成熟后,pH值达到3.8,颜色呈淡褐色,尾菜色泽鲜绿,有明显的酸香气味,茎叶结构保持完整,按照青贮饲料感官及pH评价标准,所有被检青贮饲料感官评价结果均为一级优良等级。尾菜青贮营养水平受添加的尾菜品种影响较大,为使尾菜青贮饲料所含营养满足家畜对日粮的需求,制作时可灵活搭配选择多种原料组合;尾菜青贮饲料中的NDF、ADF、ADL含量明显低于其他青贮饲料,且与尾菜添加量呈负相关;制作的尾菜青贮饲料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它安全性指标均在国家标准限量之内。尾菜青贮饲料正交优化试验中,尾菜青贮A2B3C1处理组分值最高(P<0.01),反映出秸秆与尾菜比例在1:8、菌剂添加量在0.005%时处于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的最高分值。对尾菜青贮Od、10d、20d、30d、50dpH值和氨态氮的监控指标分析发现,尾菜青贮A2B3C1处理组20dpH值均下降到4.0以下,30d达到3.80,并在30d之后无明显变化。A2B3C1处理组30dNH3-N/N%浓度为4.06%,且在30d之后无显着变化。藏羊异地育肥试验表明,两试验组日增重分别提高8.91%、15.04%,增重率分别提高11.32%、16.42%,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与玉米全贮饲料相比,饲喂尾菜青贮饲料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育肥羊增重,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精料进行相应调整(大幅度降低玉米和豆粕用量)可以满足育肥羊营养需求量,且饲喂尾菜青贮和改进精料可有效提高育肥藏羊的日增重(P<0.05);同时可以看出,对藏羊屠宰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藏羊羊肉嫩度有所提高(P<0.05)。尾菜青贮饲料对藏羊异地育肥试验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1组每只藏羊比对照组多收入62.08元,经济效益上升19.37%;试验2组每只藏羊比对照组多收入93.90元,经济效益同比增涨29.30%。表明使用尾菜青贮饲料代替玉米全贮青贮饲料后,可显着提高育肥养殖效益。

胡红元[7](2016)在《秸秆对家蝇幼虫木质纤维代谢酶的诱导、表达及木质纤维降解菌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家蝇对农业秸秆的消化利用及体内相关糖苷水解酶基因的诱导表达,筛选体内降解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共生菌,为今后家蝇作为资源化昆虫对秸秆等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奠定科学基础。方法:1.使用含30%麦麸的高粱秸秆粉、30%麦麸的麦秸秆粉和纯麦麸分别饲养家蝇幼虫,检测处理前后及无幼虫培养对照组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变化;同时观察三个实验组的幼虫期、3日龄幼虫体重、蛹期、羽化率、成虫存活期及雌雄比。2.家蝇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在不同饲料饲养、不同发育期及不同组织的稳定性研究;将2.5g的纯木质素、纤维素、木聚糖(半纤维素)溶于20ml灭菌水,均匀混于湿度适宜的麦麸(50g干重)中饲养家蝇幼虫,观察BG、BGL、LAC、MAN基因的表达差异;使用纯高粱秸秆、麦秸秆代替麦麸饲养家蝇,依次传代,观察家蝇上述基因在家蝇传代过程中的表达差异。3.用纯麦麸、高粱秸杆、麦秸秆喂养家蝇幼虫后,分别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木质素培养基、木聚糖培养基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筛选纤维素降解真菌、木质素降解真菌和细菌、半纤维素降解细菌和真菌,观察不同饲养组的菌落形态、数量。结果:1.不同组饲养后及对照组的总糖、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较饲养前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且家蝇幼虫处理后比对照组降低的百分点更多(P<0.05);麦麸组、高粱秸秆组处理后及对照组相比处理前脂肪含量增加(P<0.05);高粱秸秆组和麦秸秆组的家蝇处理后饲料及对照组与处理前相比,粗蛋白含量都升高(P<0.05)。2.家蝇GAPDH基因在不同饲料饲养、不同发育期及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较稳定。3.使用高粱秸秆粉,麦秸秆粉和麦麸分别饲养家蝇,我们发现幼虫期、蛹期、羽化率、成虫存活期及3日龄幼虫体重均表现差异性(P<0.05),成虫雌雄比例无差异。4.使用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喂养刺激家蝇后,家蝇BG、BGL、LAC、MAN基因均呈现上调(P<0.05),但上调幅度各有不同。5.以麦麸为对照组,上述基因在高粱秸杆组和麦秸秆组传代中均呈现上调(P<0.05),趋势不同。6.筛选的能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需氧真菌数量均大于厌氧真菌,细菌数量大于真菌数量(P<0.05)。纤维素降解真菌数量呈现高粱秸秆组>麦麸组>麦秸秆;木质素降解细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高粱杆组>麦秸秆组>麦麸组;半纤维素降解细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麦秸秆组>高粱秸秆组>麦麸组。结论:1.家蝇可以消化利用木质纤维;家蝇体内木质纤维降解酶基因可以传代并能应激性表达;2.家蝇幼虫消化道存在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通过不同秸秆饲养家蝇幼虫,消化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群落有显着的空间分布异质现象,这些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能与家蝇幼虫对摄入的木质纤维素协同消化。

杨艳红[8](2016)在《白酒糟在肉兔中饲用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酒糟是以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提取酒精后的残留物,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又富含β-葡聚糖和甘露寡糖等天然的免疫激活剂和活性因子,对畜禽的免疫系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具有改善作用。试验一:本试验旨在评定白酒糟在肉兔中的营养价值。选择57±2日龄、体重2.0±0.1 kg的健康父母代伊拉兔12只,随机分为2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由85%基础日粮和15%白酒糟配制试验饲粮。预饲期5天,正饲期5天。结果显示:白酒糟总能(GE)和消化能(DE)分别为18.02 MJ/kg和12.71 MJ/kg,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和磷(P)的含量分别为87.34%、21.18%、11.22%、4.38%、11.37%、0.19%、0.12%。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白酒糟对肉兔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盲肠内环境等的影响。选择200只42日龄的健康父母代伊拉兔,随机分成5个处理,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7.5%、15%、22.5%、30%白酒糟的饲粮。试验期28天。结果显示:(1)在1-14d和15-28d,在肉兔饲粮中添加15%的白酒糟会显着降低平均日增重(ADG)(P<0.05),升高料肉比(FCR)(P<0.05)。(2)添加15%的白酒糟降低DM、Ash和CP的表观消化率(P<0.05),升高EE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白酒糟会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Ca的表观消化率(P<0.01)。(3)添加15%白酒糟能升高丙酸、丁酸的含量(P<0.05),超过15%白酒糟会升高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的含量(P<0.05)。(4)添加15%白酒糟会显着降低空肠食糜脂肪酶、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5)添加超过15%白酒糟会显着降低免疫器官指数,显着升高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P<0.05)。试验三:本试验在试验二的基础上,研究在白酒糟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NSP酶对肉兔生产性能、盲肠内环境、胴体品质等的影响。选择200只42日龄的健康父母代伊拉兔,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15%酒糟组、15%酒糟+0.02%NSP酶组、15%酒糟+0.04%NSP酶组、15%酒糟+0.08%NSP酶组,试验期28天。结果显示:(1)在15-28d,加酶组ADG显着高于未加酶组与对照组(P<0.05),在1-14d、15-28d和1-28d,分别是0.04%和0.02%NSP酶组FCR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2)添加0.04%NSP,显着升高屠宰率(P<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3)添加0.02%NSP酶,显着升高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添加0.08%NSP酶显着升高淀粉酶活性(P<0.05)。(4)添加0.04%NSP酶,显着升高盲肠中p H值、NH3-N含量(P<0.05),添加NSP酶显着升高丙酸、丁酸含量(P<0.05)。(5)日粮中添加15%白酒糟,会增加背肌失水率(P<0.05)、降低熟肉率(P<0.05)。添加0.08%NSP酶后,背肌剪切力、失水率显着下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0.04%NSP酶组背肌L*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a*值和b*值差异不显着(P>0.05)。(6)15%酒糟组肉兔背肌与对照组相比,硬度、咀嚼、内聚均升高(P<0.05)。随着NSP酶添加量的增加,硬度、咀嚼依次下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NSP酶后,内聚依次升高(P<0.01)。综上所述,白酒糟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肉兔能够较好地利用白酒糟。然而,在肉兔日粮中添加为15%及以上的白酒糟时,可降低肉兔的生产性能、粗蛋白消化率、屠宰率、空肠消化酶活性等指标。在15%白酒糟日粮中添加0.02%和0.04%NSP酶,会不同程度地提高生产性能、背肌肉质等指标,改善白酒糟带来的负面影响。

田兴舟[9](2015)在《贵州省肉羊健康养殖营养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贵州山羊存栏量明显增加,黔北麻羊最具地方特色;但总体来说,饲养技术水平较低,尤其缺乏营养调控的技术研究。本文以贵州省独有的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从营养调控的角度,围绕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两个方面,开展过瘤胃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营养强化剂(代乳粉)、白酒糟对黔北麻羊饲养效果的研究,为贵州山羊的科学养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第一部分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饲喂效果的研究试验一: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非配对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黔北麻羊羔羊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d的RPC。试验期4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30d。检测指标包括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平均净增重(average net gain,AN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料重比(ratio of feed to gain,F/G)、常规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葡萄糖(glucose,Glu)、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肌酐(creatinine,Cr)、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及球蛋白(globulin,Glo)。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饲RPC可显着提高(P<0.05)DMI、显着降低F/G(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2)RPC对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P>0.05),但可显着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粗灰分(Ash)消化率与氮的吸收率、沉积率。(3)RPC对血浆生化指标SOD、MDA、Glu、UN、VLDL、TG、TC、Cr、TP、Alb、Glo影响有限,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补饲RPC 10 g/d可提高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对血浆生化指标没有显着影响。试验二: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年龄、体重一致的成年黔北麻羊羯羊6只,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2×3交叉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0 g/d的RPC。试验分2期,持续30 d,每期15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 d正试期。每期采集瘤胃液,测定p H、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乙酸;丙酸;丁酸),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活性及部分血浆生化指标(Glu、UN、TP、Alb、TC、TG、Cr)。结果显示:(1)在山羊饲粮中补饲RPC对瘤胃液p H、NH3-N浓度、MCP产量、4种纤维素酶活性及VFA数值影响较小,2组间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2)相应地,RPC对山羊血浆生化指标影响较小,各数据间也没有表现出差异显着水平(P>0.05)。由此可见,补饲10 g/d的RPC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浆生化指标不会产生负面效应。第二部分代乳粉对黔北麻羊饲喂效果的研究试验一: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黔北麻羊羔羊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代乳粉水平为0%;试验1组、2组、3组分别在对照组中添加2%、4%及6%的代乳粉。检测指标包括DMI、ANG、ADG、F/G、常规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及血浆总抗氧化应激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MDA、Glu、U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溶菌酶(lysozyme,LZM)。结果表明:(1)补饲代乳粉可显着提高(P<0.05)羔羊DMI及饲粮DM、CP、NDF、ADF、Ash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状态与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对EE消化率影响不大(P>0.05)。(2)饲料中添加4%、6%的代乳粉可显着提高(P<0.05)羔羊ADG、降低F/G。(3)全期来看,4%水平代乳粉可显着提高(P<0.05)羔羊血浆T-AOC、CAT、LZM水平,显着降低(P<0.05)MDA、UN水平,对SOD、GSH-Px、Glu、AKP未产生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补饲适宜水平代乳粉可提高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增强血浆抗氧化应激能力、蛋白利用率和免疫力。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黔北麻羊羔羊代乳粉添加水平以4%效果最佳。试验二: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病、体重、年龄一致的黔北麻羊羯羊6只,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5%、5%代乳粉。试验持续3期、45 d,每期15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 d正试期。每期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 H、NH3-N、MCP、VFA、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活性及部分血浆生化指标(Glu、UN、TP、Alb、TC、TG、Cr)。结果显示:(1)在山羊饲粮中补饲代乳粉对瘤胃液p H、MCP产量的影响有限,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NH3-N浓度以试验1组最低,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及木聚糖酶数值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数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2组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酸/丙酸(acetic acid/propionate,A/P)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除血浆Glu、TG有差异显着水平外(P<0.05),剩余血浆指标均未表现出差异显着水平(P>0.05)。由此可见,在黔北麻羊饲粮中补饲5%以内的代乳粉可改善瘤胃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及VFA水平。第三部分白酒糟对黔北麻羊饲喂效果的研究试验一: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32只羔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1组、2组、3组白酒糟水平分别为7%、14%与21%。测定指标包括DMI、ANG、ADG、F/G、常规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血浆Glu、UN、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尿酸(uric acid,UA)、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TG、Cr,SOD、GSH-Px、MDA及TP、Alb、Glo、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A/G)。结果显示:(1)4组羔羊DMI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2组ANG、ADG显着高于(P<0.05)对照组、试验3组;相应地,F/G以试验2组最低,显着低于试验3组(P<0.05)。(2)试验1组、2组表现出较好的DM、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DE)、NDF、ADF、Ash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P<0.05)对照组、试验3组,对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3)4组间食入氮、粪氮、氮的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以试验2组数值最佳;试验2组尿氮水平显着低于(P<0.05)其余3组,沉积氮、吸收氮、净蛋白质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及BV则显着高于(P<0.05)其他组。(4)白酒糟水平(<21%)对羔羊血浆生化代谢产物浓度与血浆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血浆TP、Glo以试验1组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Alb以对照组最低,且与试验2组表现出差异显着水平(P<0.05),4组间A/G数值差异均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14%水平白酒糟可有效提高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对血浆生化代谢产物浓度及抗氧化应激能力影响较小,有改善血浆免疫性能指标的趋势。试验二: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年龄一致的黔北麻羊羯羊6只,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0%、20%白酒糟。试验持续3期、45 d,每期15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 d正试期。每期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 H、NH3-N、MCP、VFA、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活性及部分血浆生化指标(Glu、UN、TP、Alb、TC、TG、Cr)。结果显示:(1)各组间瘤胃液p H、NH3-N浓度、MCP产量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2)各组间4种纤维素酶活性差异均不显着(P>0.05)。(3)各组间丁酸、A/P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1组、2组乙酸、TVFA及试验1组丙酸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1组血浆TP水平显着高于试验2组(P<0.05),血浆TG、Cr数值则分别显着低于试验2组与对照组(P<0.05);各组血浆Glu、UN、Alb及TC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在黔北麻羊羯羊饲粮中补饲20%以内的白酒糟不会对机体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浆生化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10%的添加水平有优化VFA数值及血浆免疫、脂质代谢指标的作用。综上所述,在黔北麻羊饲粮中补饲10 g/d的RPC、4%以内的代乳粉及14%以内的白酒糟有提升黔北麻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优化血浆生化指标及改善瘤胃发酵参数的趋势。

高树峰[10](2014)在《发酵银杏叶制备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文中指出银杏叶富含黄酮类、有机酸、甾类、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动物机体的代谢,发挥一定的营养促生长及防病抗病作用,在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后产生大量的废渣,绝大部分作为废弃物丢弃或焚烧,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了银杏叶渣中残留的活性资源。本论文分别以银杏叶和银杏叶渣作为主要的发酵基质,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制备新型的生物饲料添加剂。主要结论如下:以银杏叶为主要的固态发酵基质,分别以地衣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为菌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发酵条件进行7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的适宜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w/v),尿素1.5%(w/v),接种量10%,液固比为1.2:1,初始pH7.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h;纳豆芽孢杆菌的适宜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尿素1.5%,接种量10%,液固比为1.2:1,初始pH7.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h。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培养物的黄酮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6.7%,总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7.22%,活菌数达2.189×1010个/g,芽孢形成率为82.7%,蛋白酶活为1307U/g,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43.83%,香气物质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98.68%。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培养物的黄酮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0.6%,总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31.05%,活菌数达2.84×1010个/g,芽孢形成率为84.2%,蛋白酶活为1510U/g,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8.74%,香气物质提高了95.26%。通过生物发酵和转化,两种发酵产品,不仅富含益生菌,有效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得率,以及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而且明显提高了银杏叶饲料添加剂的适口性。以银杏叶作为主要的固态发酵基质,以地衣芽孢杆菌与纳豆芽孢杆菌作为菌种进行双菌株混合发酵。分别对液固比、初始pH、接种量、菌种比和发酵时间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实验,获得适宜的固态发酵条件为:液固比为1.2:1,初始pH7.0,接种量15%,种子中地衣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组成为1.5:1(V/V),发酵时间5d。发酵培养物中活菌数达12.02×107个/g,蛋白酶活为995U/g。以银杏叶渣为主要的固态发酵基质,以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为菌种,进行双菌株混合发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发酵条件进行7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w/v),尿素3%(w/v),接种量15%,液固比为1.1:1,初始pH5.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酵母、黑曲霉发酵培养物中,酵母活菌数达3.385×109/g,木聚糖酶活为87886U/g,纤维素酶活为6465U/g,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95.44%,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54.24%,黄酮含量及香气物质含量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96.97%和98.45%。通过生物发酵和转化,显着提高了银杏叶提取渣的生物活性、营养价值、适口性,拓宽了银杏叶高效高值利用的新途径。以银杏叶渣为主要的固态发酵基质,以地衣芽孢杆菌与纳豆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进行双菌株混合发酵。分别对液固比、初始pH、接种量、菌种比和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获得的适宜固态发酵条件为:液固比为1.2:1、初始pH7.0、接种量15%、种子中地衣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组成为1.5:1(V/V)、发酵时间5d。发酵培养物中,活菌数达5.62×107个/g,蛋白酶活为816U/g。以银杏叶渣作为青贮原料,分别对含水量、乳酸菌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和青贮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适宜的青贮工艺为:含水量50%,乳酸菌添加量4.5g/kg,葡萄糖添加量20g/kg,青贮时间12d。在此条件下,青贮后样品中的黄酮含量达到6.5mg/g鲜重,比青贮前的3.1mg/g鲜重提高了109.7%,乳酸含量达到404μg/g鲜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8%、56%,分别比青贮前降低了18.6%和11.1%。结果表明,通过青贮可以明显提高银杏叶渣中黄酮类物质的溶出率,可以有效降低植物中纤维素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动物对活性成分的利用度,以及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率。以银杏叶作为青贮原料,分别对含水量、乳酸菌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和青贮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适宜的青贮工艺为:含水量60%,乳酸菌添加量5.5g/kg,葡萄糖添加量20g/kg,青贮时间14d。在此条件下,青贮后样品中的黄酮含量达到8.9mg/g鲜重,比青贮前的4.2mg/g鲜重提高了111.90%,乳酸含量达到652μg/g鲜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3%、45%,分别比青贮前降低了19.5%和15.1%。结果表明,通过青贮可以明显提高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溶出率,可以有效降低植物中纤维素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动物对活性成分的利用度,以及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率。肉鸡日粮中添加0.3%-0.6%的地衣芽孢杆菌或纳豆芽孢杆菌银杏叶发酵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的饲料效率(21-42d及1-42d)、促进胸腺(21d和42d)和脾脏(21d)的发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的抗氧化功能以及肉鸡胸肌的吸收力和嫩度,其中纳豆芽孢杆菌略优于地衣芽孢杆菌。

二、酿造厂酸性洗涤和消毒的最新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酿造厂酸性洗涤和消毒的最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桑天牛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及其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乳酸杆菌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纤维素酶来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1 纤维素的结构与作用机理
        1.1.1 纤维素分子结构
        1.1.2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1.2 纤维素酶的来源
        1.2.1 常见产纤维素酶真菌种类
        1.2.2 常见产纤维素酶细菌种类
        1.2.3 常见产纤维素酶动物种类
    1.3 纤维素酶的应用
        1.3.1 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3.2 纤维素酶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4 纤维素酶研究现状和展望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桑天牛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1 材料
        2.1.1 试验桑天牛来源
        2.1.2 主要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耗材
    2.2 方法
        2.2.1 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2.2.2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2.2.3 不同菌株产酶活性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产纤维素酶细菌鉴定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不同菌株产酶活性的测定
        2.3.3 目的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和酶学性质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桑天牛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3.1 材料
        3.1.1 主要培养基、溶液
        3.1.2 主要试剂、耗材
    3.2 方法
        3.2.1 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
        3.2.2 纤维素酶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3.2.3 纤维素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3.2.4 原核表达产物酶学性质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目的菌株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3.3.2 目的菌株纤维素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3.3.3 原核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测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表达纤维素酶的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
    4.1 材料
        4.1.1 菌株与质粒
        4.1.2 主要培养基
        4.1.3 主要试剂、耗材
    4.2 方法
        4.2.1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4.2.2 重组质粒的构建
        4.2.3 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与表达检测
        4.2.4 重组蛋白酶学性质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重组质粒p LEM-P32SPNqm的构建
        4.3.2 重组乳酸杆菌的表达与检测
        4.3.3 重组乳酸杆菌产酶特性及酶学性质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重组乳酸杆菌发酵秸秆饲料的效果分析
    5.1 材料
        5.1.1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5.1.2 主要仪器、耗材
    5.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豆粕高温固态发酵及其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2.1 豆粕固态发酵生物饲料
        1.2.2 近红外实时监测技术在固态发酵中的应用
        1.2.3 磁场在发酵中的应用
        1.2.4 磁场在细胞内的微观作用机制
        1.2.5 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在微生物固态发酵中的应用
    1.3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案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制种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活化与菌落形态观察
        2.3.2 产酶定性试验
        2.3.3 种子液培养基选择
        2.3.4 菌落总数、蛋白酶活和p H值测定
        2.3.5 种子液培养基优化
        2.3.6 种子液培养条件优化
        2.3.7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长曲线及动力学模型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菌落形态学观察
        2.4.2 产酶定性试验结果
        2.4.3 最适种子液培养基的选择
        2.4.4 种子液培养基优化结果
        2.4.5 种子液培养条件优化结果
        2.4.6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长动力学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豆粕高温固态发酵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豆粕高温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3.3.2 发酵产物多肽生成动力学模型建立
        3.3.3 高温发酵豆粕中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长曲线和产物p H值测定
        3.3.4 高温发酵豆粕指标测定
        3.3.5 高温发酵豆粕抗氧化活性测定
        3.3.6 分子量分布测定
        3.3.7 豆粕总蛋白提取
        3.3.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3.3.9 二维电泳(2-DE)
        3.3.10 蛋白质谱鉴定
        3.3.11 高温固态发酵放大试验
        3.3.12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工艺参数对豆粕高温固态发酵产多肽的影响
        3.4.2 高温固态发酵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3.4.3 发酵产物多肽生成动力学模型
        3.4.4 豆粕基质中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长和底物p H变化
        3.4.5 蛋白酶活变化
        3.4.6 发酵产物组分分析
        3.4.7 抗氧化活性
        3.4.8 高温发酵豆粕蛋白的分子量分布
        3.4.9 高温发酵豆粕蛋白二维电泳分析
        3.4.10 放大试验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发酵试验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液体制种条件优化
        4.3.2 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豆粕高温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4.3.3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培养与菌落计数
        4.3.4 高温固态发酵
        4.3.5 高温固态发酵豆粕多肽含量测定
        4.3.6 透射电镜样品制作
        4.3.7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液体制种中低强度交变磁场对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4.4.2 高温固态发酵中低强度交变磁场对豆粕产肽量的影响
        4.4.3 透射电镜观察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豆粕高温固态发酵菌株的转录组学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发酵菌株样品和基因的制备
        5.3.2 菌种鉴定
        5.3.3 转录组测序
        5.3.4 测序原始数据过滤与组装
        5.3.5 基因表达水平和表达量统计
        5.3.6 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菌种鉴定
        5.4.2 RNA-Seq数据分析
        5.4.3 基因质量统计
        5.4.4 试验样品分析
        5.4.5 差异基因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豆粕高温固态发酵菌株的蛋白组学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和仪器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仪器
    6.3 试验方法
        6.3.1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胞内总蛋白的提取与制备
        6.3.2 蛋白质浓度测定
        6.3.3 蛋白质提取质量测定
        6.3.4 二维电泳
        6.3.5 图像分析
        6.3.6 蛋白质点酶解与鉴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样品蛋白浓度
        6.4.2 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
        6.4.3 低强度交变磁场处理前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差异蛋白
        6.4.4 差异表达蛋白质谱鉴定与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豆粕高温固态发酵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仪器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仪器
    7.3 试验方法
        7.3.1 豆粕固态发酵过程光谱信息采集体系建立
        7.3.2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7.3.3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7.3.4 数据处理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豆粕高温发酵过程中多肽、粗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变化
        7.4.2 预处理方法对建模的影响
        7.4.3 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7.4.4 PLS、iPLS和 Si-PLS模型性能比较和分析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高温固态发酵豆粕肉鸡喂养试验
    8.1 引言
    8.2 材料和仪器
        8.2.1 试验材料
        8.2.2 试验仪器
    8.3 试验方法
        8.3.1 用于饲养试验的高温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和样品指标测定
        8.3.2 肉鸡饲养试验
        8.3.3 血清指标检测
        8.3.4 肠道微生物检测
        8.3.5 肠道组织形态学测定
        8.3.6 统计分析
    8.4 结果与讨论
        8.4.1 原料豆粕和高温发酵豆粕化学成分、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
        8.4.2 肉鸡生长性能
        8.4.3 脏器指数
        8.4.4 血清和免疫指标
        8.4.5 肠道微生物和pH值
        8.4.6 肠道组织形态学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日粮中添加青贮籽粒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籽粒苋介绍
        1.1 籽粒苋简介
        1.2 籽粒苋的生物学特性
        1.3 籽粒苋在我国的种植
        1.4 籽粒苋的营养价值
        1.5 籽粒苋的应用
        1.5.1 饲料方面
        1.5.2 食品方面
        1.5.3 其他方面
        1.6 青贮籽粒苋的化学成分
        1.7 青贮籽粒苋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1.8 测序技术和转录组
        1.8.1 测序技术的发展
        1.8.2 转录组和RNA-Seq
        1.8.3 转录组测序平台
        1.8.4 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
        1.8.5 GO数据库
        1.8.6 KEGG数据库
        1.8.7 RNA-Seq在猪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日粮
    2.2 样品采集和胴体组成
    2.3 血清生化指标
    2.4 肌纤维组成测定
    2.5 背肌脂肪酸组成测定
    2.6 猪背肌氨基酸含量分析
    2.7 数据处理
    2.8 高通量测序
        2.8.1 样品选择
        2.8.2 总RNA样品检测
        2.8.3 文库的制备
        2.8.4 聚类和测序
        2.8.5 质量控制
        2.8.6 基因注释
        2.8.7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8.8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2.8.9 差异基因富集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3.2 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对背肌肌纤维组成的影响
    3.5 对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6 对背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7 转录组结果
        3.7.1 RNA样品质量检测
        3.7.2 碱基错误率分布
        3.7.3 碱基含量分布
        3.7.4 数据质量汇总
        3.7.5 参考基因组比对
        3.7.6 Reads在参考基因组上的分布
        3.7.7 Reads在染色体上的密度分布
        3.7.8 差异基因
        3.7.9 差异基因聚类
        3.7.10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
        3.7.11 信号通路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饲用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杏鲍菇菌糠饲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菌糠概述
        1.1.1 资源概况和现状
        1.1.2 营养价值与限制性
        1.1.3 利用方法
    1.2 固态发酵
        1.2.1 单菌发酵
        1.2.2 多菌发酵
    1.3 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和有抑菌活性微生物的概述
        1.3.1 芽孢杆菌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
        1.3.2 酵母菌及其纤维素降解能力
        1.3.3 乳酸菌及其抑菌活性
    1.4 菌糠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4.1 单胃动物
        1.4.2 反刍动物
        1.4.3 其他
    1.5 菌糠对动物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酵杏鲍菇菌糠专用微生物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2.1.3 菌种来源
        2.1.4 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筛选
        2.1.5 菌种的鉴定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菌的复筛
        2.2.2 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
        2.2.3 降解纤维素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筛选
        2.2.4 降解木质素芽孢杆菌的筛选
        2.2.5 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2.3 讨论
        2.3.1 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芽孢杆菌/酵母菌的筛选结果
        2.3.2 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复合菌剂发酵对杏鲍菇菌糠饲用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发酵剂
        3.1.4 发酵饲料原料
        3.1.5 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3.1.6 发酵杏鲍菇菌糠品质评定
        3.1.7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复合菌剂发酵对杏鲍菇菌糠品质的影响
        3.2.2 两种发酵杏鲍菇菌糠饲用品质的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
        4.1.2 发酵菌剂
        4.1.3 发酵饲料原料
        4.1.4 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制作
        4.1.5 饲喂试验
        4.1.6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4.1.7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4.2.2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4.3.2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总体结论与建议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大麦猪有效能预测方程及改善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大麦种植情况
        1.2.2 世界大麦种植及产量情况
        1.2.3 中国大麦进出口情况
        1.2.4 品种和产地对大麦营养价值的影响
        1.2.5 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
        1.2.6 大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2.6.1 大麦的有效能水平
        1.2.6.2 添加NSP酶
        1.2.6.3 机械加工
        1.2.7 原料化学成分预巧其营养价值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不同来源大麦化学成分测定及变异分析
        2.1.1 前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试验二 十九种国内外大麦生长猪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测定
        2.2.1 前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试验三 九种大麦生长猪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的测定
        2.3.1 前言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试验四 脱壳处理对大麦生长猪有效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4.1 前言
        2.4.2 材料与方法
        2.4.3 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试验五 不同纤维含量大麦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猪有效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5.1 前言
        2.5.2 材料与方法
        2.5.3 结果
        2.5.4 讨论
        2.5.5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3.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高原夏菜尾菜青贮及其对藏系绵羊饲喂效果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高原夏菜尾菜资源化利用研究背景
        1.1 肥料化利用
        1.2 能源化利用
        1.3 饲料化利用
    2 藏系绵羊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2.1 藏系绵羊养殖现状
        2.2 藏系绵羊品种特点及利用
    3 青贮研究进展
        3.1 青贮发酵原理及过程
        3.2 袋装青贮研究现状
    4 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1 试验研究目的
        4.2 试验研究意义
    5 试验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压缩袋装尾菜青贮技术及尾菜青贮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压缩袋装青贮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
        1.2 尾菜青贮品质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贮感官评定
        2.2 不同青贮饲料成分分析
        2.3 尾菜青贮饲料安全性指标分析
第三章 压缩袋装青贮工艺的正交优化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性洗涤纤维(NDF)
        2.2 酸性洗涤纤维(ADF)
        2.3 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N%)
        2.4 pH值
        2.5 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与pH值评分之和(X3+X4评分值)
    3 讨论
        3.1 关于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
        3.2 关于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N%)
        3.3 关于pH值、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N%)与青贮品质间的关系
第四章 袋装尾菜青贮对藏系绵羊异地育肥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草准备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3 试验方法
        1.4 生产性能测定
        1.5 屠宰性能测定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日粮对藏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2.2 经济效益分析
        2.3 不同日粮对藏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7)秸秆对家蝇幼虫木质纤维代谢酶的诱导、表达及木质纤维降解菌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家蝇对木质纤维素的摄取和消化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木质纤维素刺激及不同饲料饲养传代后糖苷水解酶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家蝇肠道木质纤维降解菌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白酒糟在肉兔中饲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简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白酒糟的研究概况
        1.1 白酒糟的产量
        1.2 白酒糟的营养成分
        1.3 影响白酒糟质量的因素
        1.4 白酒糟在动物上的饲喂方式
        1.5 白酒糟饲用价值的研究
    2 非淀粉多糖酶的研究概况
        2.1 非淀粉多糖的定义
        2.2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2.3 非淀粉多糖酶的定义
        2.4 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部分 试验研究
    第1章 白酒糟营养价值的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2章 白酒糟对肉兔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小肠酶活和盲肠内环境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3章 不同梯度NSP酶对饲喂白酒糟肉兔生产性能、盲肠内环境、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部分 全文结论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一览表

(9)贵州省肉羊健康养殖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贵州省山羊养殖概况
        1.1 黔北麻羊
        1.2 黑山羊
        1.3 白山羊
    2 过瘤胃胆碱
        2.1 胆碱的生物学特征
        2.2 过瘤胃胆碱的由来
        2.3 过瘤胃胆碱在反刍动物的饲喂效果
    3 代乳粉
        3.1 应用代乳粉的意义
        3.2 代乳粉对动物的作用机理
        3.3 代乳粉在犊牛和羔羊中的饲喂效果
    4 白酒糟
        4.1 白酒糟的营养价值
        4.2 白酒糟在动物中的饲喂效果
    5 瘤胃发酵
        5.1 瘤胃发酵的目的及意义
        5.2 瘤胃发酵调控的措施
    6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
        6.1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试验一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检测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
        2.2 血浆生化指标
        3 讨论
        3.1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试验二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检测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发酵参数
        2.2 挥发性脂肪酸
        2.3 血浆生化指标
        3 讨论
        3.1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3.3 过瘤胃胆碱对黔北麻羊羯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第三章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试验一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参数
        2.2 生长性能
        2.3 血浆生化指标
        3 讨论
        3.1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试验二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检测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发酵参数
        2.2 挥发性脂肪酸
        2.3 血浆生化指标
        3 讨论
        3.1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3.3 代乳粉对黔北麻羊羯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第四章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试验一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检测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参数
        2.2 生长性能
        2.3 血浆生化代谢指标
        3 讨论
        3.1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试验二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检测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瘤胃发酵参数
        2.2 挥发性脂肪酸
        2.3 血浆生化指标
        3 讨论
        3.1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羯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3.3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羯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第五章 论文创新点与后续研究展望
    1 论文创新点
    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
附录
图版

(10)发酵银杏叶制备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银杏叶的研究概况
        1.1.1 银杏叶的药理有效成分
        1.1.2 银杏叶的药理作用
        1.1.3 银杏叶的研究应用
    1.2 芽孢杆菌研究概况
        1.2.1 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2 饲用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
        1.2.3 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
    1.3 酵母菌研究概况
        1.3.1 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1.3.2 酵母菌的应用研究
    1.4 黑曲霉研究概况
        1.4.1 黑曲霉的生物学特性
        1.4.2 黑曲霉的应用研究
    1.5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5.1 酶制剂
        1.5.2 化学益生素
        1.5.3 微生物制剂
        1.5.4 植物提取物
    1.6 青贮饲料的研究现状
        1.6.1 青贮饲料的定义及发酵原理
        1.6.2 青贮饲料的制作技术
        1.6.3 几种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1.6.4 青贮饲料质量的感官评定
        1.6.5 青贮饲料的利用
第二章 芽孢杆菌单菌株固态发酵银杏叶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种子液的制备
        2.2.2 单因素试验
        2.2.3 正交试验
        2.2.4 活菌计数法
        2.2.5 芽孢计数法
        2.2.6 粗酶液的制取
        2.2.7 蛋白酶活测定方法
        2.2.8 酪氨酸标准曲线绘制
        2.2.9 香气物质含量的检测
        2.2.10 气相色谱及质谱条件
        2.2.11 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提取测定方法
        2.2.12 芦丁标准曲线绘制
        2.2.13 粗蛋白含量的检测
        2.2.14 氨基酸含量的检测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条件优化
    2.4 芽孢杆菌正交试验
        2.4.1 地衣芽孢杆菌正交试验结果
        2.4.2 地衣芽孢杆菌香气物质萃取条件的优化结果
        2.4.3 纳豆芽孢杆菌正交试验结果
        2.4.4 纳豆芽孢杆菌香气物质萃取条件的优化结果
    2.5 最佳发酵条件下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中的黄酮含量及芽孢形成率
    2.6 最佳发酵条件下芽孢杆菌培养物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2.7 最佳发酵条件下芽孢杆菌培养物中粗蛋白含量测定
    2.8 小结
第三章 地衣和纳豆芽孢杆菌双菌株混合发酵银杏叶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来源
        3.1.2 培养基
        3.1.3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种子液的制备
        3.2.2 单因素优化固态发酵条件
        3.2.3 活菌计数法
        3.2.4 粗酶液的制取
        3.2.5 蛋白酶活测定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液固比优化
        3.3.2 初始 pH 优化
        3.3.3 接种量优化
        3.3.4 种子中地衣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组成比例优化
        3.3.5 发酵时间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酵母黑曲霉混和发酵银杏叶渣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菌种来源
        4.1.2 培养基
        4.1.3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酵母种子液的制备
        4.2.2 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2.3 单因素试验
        4.2.4 正交试验
        4.2.5 酵母活菌计数
        4.2.6 粗酶液的制取
        4.2.7 纤维素酶活测定方法
        4.2.8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4.2.9 木聚糖酶活测定方法
        4.2.10 木糖标准曲线绘制
        4.2.11 香气物质含量的检测
        4.2.12 气相色谱及质谱条件
        4.2.13 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提取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酵母黑曲霉银杏叶渣固态发酵单因素条件优化
    4.4 酵母黑曲霉银杏叶渣固态发酵正交试验
        4.4.1 酵母黑曲霉固态发酵正交试验结果
        4.4.2 最佳发酵条件下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4.4.3 最佳发酵条件下样品中粗蛋白含量测定
        4.4.4 酵母黑曲霉发酵样品中香气物质萃取条件的优化结果
        4.4.5 酵母黑曲霉发酵样品中黄酮含量
    4.5 小结
第五章 地衣和纳豆芽孢杆菌双菌株混合发酵银杏叶渣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菌种来源
        5.1.2 培养基
        5.1.3 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种子液的制备
        5.2.2 固态发酵单因素条件优化
        5.2.3 活菌计数法
        5.2.4 粗酶液的制取
        5.2.5 蛋白酶活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两种芽孢杆菌混和发酵银杏叶渣单因素条件优化
    5.4 小结
第六章 银杏叶及其提取渣青贮条件的优化
    6.1 实验材料
        6.1.1 菌种来源
        6.1.2 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青贮培养基的制备
        6.2.2 青贮银杏叶及其提取渣的单因素条件优化
        6.2.3 青贮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提取测定方法
        6.2.4 青贮样品中洗涤纤维的测定方法
        6.2.5 青贮样品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6.2.6 青贮样品 pH 值测定方法
        6.2.7 乳酸标准曲线绘制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青贮银杏叶渣的单因素条件优化
        6.3.2 青贮银杏叶的单因素条件优化
    6.4 小结
第七章 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及处理
    7.2 饲养管理
        7.2.1 测定指标及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统计分析
        7.3.2 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对 AA 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7.3.3 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对 AA 肉仔鸡腹脂沉积与生化代谢的影响
        7.3.4 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对 AA 肉仔鸡血清抗氧化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7.3.5 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对 AA 肉仔鸡肝脏抗氧化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7.3.6 芽孢杆菌银杏叶培养物对 AA 肉仔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四、酿造厂酸性洗涤和消毒的最新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桑天牛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及其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乳酸杆菌中的表达[D]. 谢骜李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豆粕高温固态发酵及其低强度交变磁场强化研究[D]. 吴平. 江苏大学, 2020(01)
  • [3]日粮中添加青贮籽粒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刘东.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饲用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杏鲍菇菌糠饲用效果的研究[D]. 高旭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5]大麦猪有效能预测方程及改善方法的研究[D]. 王红亮.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6]高原夏菜尾菜青贮及其对藏系绵羊饲喂效果试验研究[D]. 牛荇洲. 西北民族大学, 2017(08)
  • [7]秸秆对家蝇幼虫木质纤维代谢酶的诱导、表达及木质纤维降解菌的筛选[D]. 胡红元. 贵州医科大学, 2016(02)
  • [8]白酒糟在肉兔中饲用价值的研究[D]. 杨艳红. 西南大学, 2016(02)
  • [9]贵州省肉羊健康养殖营养调控技术研究[D]. 田兴舟. 贵州大学, 2015(01)
  • [10]发酵银杏叶制备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D]. 高树峰.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啤酒厂酸洗和消毒的最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