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1984—200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黔东南州1984—200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一、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涛[1](2018)在《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出发,针对宁夏固原一个回族村落的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将贫困看作是一种被生产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客观现象的反映,认为它解决的不仅仅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贫困农户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过程中,所形成和展示出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适应。贫困农户的生计方式是村落文化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而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病患医疗等则是适应环境的生活结果,受到文化系统中生计方式的决定和塑造,同时自身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显示出促进或延缓生计适应性的作用。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缘起与问题意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及文章内容结构。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作为田野调查地点的洼村村落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约束下、人文生态环境影响下的人居生态环境适应性进行历时性分析,可以在时空层面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提供贫困村落应对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适应。第三章主要从对洼村生计的时间、空间角度出发,分析贫困农户生计结构及其背后的逻辑运行机制,提出了“生计决策”和“生计平衡”。以扶贫机构的视角,描述一个致力于贫困农户生计改善的扶贫项目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分析扶贫机构所秉持的“发展的话语”与贫困农户“隐藏的文本”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指出“目标错位”是导致扶贫项目难以持续推进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大众传播介入贫困问题的话语作用和影响。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探讨在当前洼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现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学校教育在洼村中满足生存条件下底层社会身份再生产机制的生成。第五章分为性别分工与生育制度、婚姻与亲属关系和家庭结构三个部分,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洼村贫困在性别分工和生育抚育方面的影响,以及由高价彩礼所导致的家庭贫困和家庭结构在应对贫困的功能变迁。第六章主要从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感受和经历,包括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求医行为、求医方式选择、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寻求的其他治疗办法、治疗物(医学药品和非医学药品)的文化属性、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及患者对疾痛的感受和叙事等,对医疗场域的村医治疗惯习和医患互动关系进行解剖,揭示村民在贫困生活状态下的疾病治疗逻辑,寻求文化传统在疾病治疗、健康维护中的参与和价值,力图从医疗场域的动态变化形式中折射出洼村村民对待疾病和治疗的生活态度。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在前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贫困农户在生计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生存逻辑和消费特征,从对发展话语的反思向对地方性知识尊重的基础上,提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文化人类学路径实施转变,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作为脱贫发展的最终目的。

陆婵媛[2](2018)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健康扶贫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贵州省苗县为例》文中提出“健康扶贫”是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国家为了解决大量“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而提出的一项贫困治理方案,同时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布局,是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实施的重大扶贫工程。农村健康扶贫政策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巩固“精准扶贫”的脱贫效果,同时也能助推“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发展。因此,研究健康扶贫政策在农村实践中的问题和困境,并探索精准高效的实践路径对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笔者通过对贵州省苗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疾病与贫困往往相伴而生,存在着一种“贫病交加”的循环机制。农村健康扶贫政策是围绕这一循环机制而进行设计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健康扶贫的预防层、诊疗层、补偿层和发展层的层层干预来切断贫困的循环传递。从政策逻辑上看,苗县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能够起到精准切断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境。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地实践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县级财政不足、人才短板突出,实践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极度匮乏。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的补偿难以获得。健康扶贫在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过程出现了向产业倾斜,向标杆村倾斜,向村庄精英倾斜的失衡格局。从健康扶贫的供给端分析,造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供给主体的单一化、管理制度的碎片化以及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同主体采取了“利己”的行动策略。要实现健康扶贫的目标,就必须重新构建一条精准高效的健康扶贫实践路径。实现扶贫主体多元化,为健康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和服务保障。建立扶贫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同时转变政府、贫困人口以及村庄精英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以贫困人口为主导,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下沉。

杨军红,汪思顺,陈可风[3](2016)在《2008-2013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文中指出为了解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规律和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笔者对贵州省2008-2013年网报职业病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2008-2013年贵州省各级职业病诊断机构通过"职业病与职业病卫生信息监测系统"进行职业病网络报告的《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等有关资料。1.2调查方法使用2008-2013年网报职业病病

谷桂珍[4](2003)在《2001年河南省尘肺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文中指出

杨仲民[5](2001)在《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杨仲民,陈太华[6](1997)在《黔东南州1984~1995年度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文中指出

黄正林,覃福川,王筱慧,姜红[7](1997)在《贵州省1984~1995年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及预测》文中提出贵州省1984~1995年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及预测黄正林覃福川王筱慧姜红为全面了解我省近10年来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和规律,现将我省1984~1995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984~1995年新发职业病3749例,平均每年发病312例。以...

黄正林[8](1997)在《贵州省“七五”和“八五”期间尘肺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及今后发病预测》文中研究表明贵州省1986~1995年共发生尘肺病1934例,以矽肺和煤工尘肺发病为主,发病期别主要是Ⅰ期和Ⅱ期,发病较多的产业是煤炭、冶金、铁道、劳改、建材等行业。发病主要集中在工业较发达和采矿业较多的贵阳市、六盘水市等。病因系防尘措施不力,重视不够。预测今后将有大批尘肺病患者涌现。

黄正林,王明启,蔡淙滢,张玉明[9](1990)在《贵州省1984~198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及其患病预测》文中提出 职业病发病率高低能反应各级领导对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活工作重视程度、防治措施是否得当、卫生监督机构是否完备以其尽职尽责等因素。为全面掌握全省近几年(1984~198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摸索发病规律,预测今后发病情况,提出降低发病率的建议,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本文根据全省1984~1988年完整的职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将结果投告如下:

黄正林[10](1997)在《贵州省1984~1995年慢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贵州省1984~1995年慢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统计分析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贵阳550006)黄正林为全面掌握贵州省慢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宏观规划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984~1995年全省慢性职业中毒发病情...

二、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视野与关键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洼村:一个贫困山区村落
    第一节 脆弱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空间的生态环境适应
第三章 洼村生计与扶贫实践
    第一节 农业生计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贫困生计中的决策与平衡
    第三节 扶贫项目中的发展话语与隐藏文本
    第四节 扶贫场域的媒介话语力量
第四章 教育选择的困境与社会底层再生产
    第一节 洼村小学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成为农村子弟”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结构
    第一节 洼村的性别分工与生育制度
    第二节 婚姻与亲属关系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变迁
第六章 贫困与疾病治疗
    第一节 “病患”的行为与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病患”在治疗环境中的叙事
    第三节 疾病治疗的恶性循环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博士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健康扶贫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贵州省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健康与贫困的关系研究
        1.2.2 农村医疗保障扶贫问题研究
        1.2.3 农村健康扶贫的效果研究
        1.2.4 已有研究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精准脱贫
        1.3.2 健康贫困
        1.3.3 健康扶贫
        1.3.4 健康权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方法论
        1.5.2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3 资料收集方法
        1.5.4 资料分析方法
第2章 贫病交加:农村“疾病-贫困”的循环机制
    2.1 贵州苗县的贫困现状概述
        2.1.1 苗县的区域特征及发展现状
        2.1.2 健康贫困: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因贫致病:贫困农村地区的健康风险来源分析
        2.2.1 自然条件制约:健康环境缺失
        2.2.2 贫困文化影响:健康观念落后
        2.2.3 医疗资源短缺:疾病防控失效
    2.3 因病致贫:农村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分析
        2.3.1 社会权利缺失:制度排斥与权益受损
        2.3.2 支付能力不足:低劳动收入与高医疗支出
        2.3.3 发展能力受限:物质资本减少与人力资本受损
    小结 贫病的循环累积呼唤健康扶贫
第3章 精准切断:苗县健康扶贫的政策体系
    3.1 预防层:防范健康风险
        3.1.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异地搬迁与就地改造
        3.1.2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
    3.2 诊疗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3.2.1 “一对一帮扶”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3.2.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3.3 补偿层:“四重医疗保障”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3.1 基本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3.2 二次补偿:大病商业保险
        3.3.3 托底帮扶:民政、计生医疗救助
        3.3.4 扶贫兜底:慢性病(重大疾病)医疗扶助
    3.4 发展层:增强脱贫发展能力
        3.4.1 物质资本积累:衔接产业扶贫项目创收
        3.4.2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
    小结 健康扶贫保障网的多维度构筑
第4章 农村健康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
    4.1 政策要求高与地方政府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4.1.1 地方财政匹配困难:“只出政策,没有票子”
        4.1.2 人力资本薄弱:“只有设备,没有医生”
    4.2 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补偿难获得
        4.2.1 参合缴费与起付线的双重排斥
        4.2.2 “一站式结算”未实现
        4.2.3 补偿政策变化快不稳定
    4.3 扶贫资源配置中的失衡格局
        4.3.1 健康扶贫边缘化:扶贫模块间的分配失衡
        4.3.2 向标杆村倾斜:贫困村庄间的配置差异
        4.3.3 精英俘获:扶贫资源的最终流向
    小结 健康扶贫实践中的供给不足与分配不公
第5章 健康扶贫实践困境的原因探析
    5.1 扶贫主体单一化
        5.1.1 政府的筹资渠道狭窄
        5.1.2 服务供给模式单一
    5.2 管理制度碎片化
        5.2.1 制度分割:顶层设计不足
        5.2.2 利益博弈:多头管理的低效性
    5.3 资源配置中不同主体的利己策略
        5.3.1 地方政府的政绩追求
        5.3.2 村庄精英的利益诉求
        5.3.3 贫困人口的边缘化
    小结 健康扶贫实践的单一化、碎片化与利己行动
第6章 供给侧改革:精准高效健康扶贫的优化路径
    6.1 供给模式:满足健康需求的扶贫主体多元化
        6.1.1 政府+社会慈善:拓宽健康扶贫筹资渠道
        6.1.2 政府+医院+社会组织: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6.1.3 市场+社会慈善:建立补充医疗保障体系
    6.2 管理方式:建立多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
        6.2.1 增强健康扶贫的“益贫性”顶层设计
        6.2.2 建立以扶贫为核心的部门利益联结机制
        6.2.3 构建多系统对接的农村扶贫信息共享平台
    6.3 资源配置:实现扶贫实践中角色转变
        6.3.1 贫困人口:从被动接受者变为实践主导者
        6.3.2 村庄精英:从利益汲取者变为贫困村民代理人
        6.3.3 地方政府:从主要决策者变为资源协调者
    小结 源头治理与健康扶贫的可能路径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与讨论
        7.1.1 结论
        7.1.2 讨论
    7.2 创新及不足
        7.2.1 创新之处
        7.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健康扶贫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致谢
卷内备考表

(3)2008-2013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职业病种类及病种分布
    2.2 职业病年度变化趋势
    2.3 职业病地区分布
    2.4 职业病行业分布
    2.5 经济类型与规模分布
3 讨论

(4)2001年河南省尘肺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工业系统尘肺发病、晋期情况分析
    2.2 不同尘肺种类尘肺发病、晋期情况分析
    2.3 不同工种尘肺发病、晋期情况分析
    2.4 不同初诊期别尘肺发病、晋期情况分析
3 讨论

(5)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结果分析
    2.1 各县 (市) 急、慢性职业病发病情况
    2.2 不同年度急、慢性职业病发病情况
    2.3 产业系统尘肺病分布
3 讨论

四、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洼村:一个西北贫困村落的民族志[D]. 王宏涛. 厦门大学, 2018(06)
  • [2]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健康扶贫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贵州省苗县为例[D]. 陆婵媛.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3]2008-2013年贵州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 杨军红,汪思顺,陈可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06)
  • [4]2001年河南省尘肺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J]. 谷桂珍.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3(05)
  • [5]黔东南州1984~2000年度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J]. 杨仲民.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1(04)
  • [6]黔东南州1984~1995年度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 杨仲民,陈太华.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7(04)
  • [7]贵州省1984~1995年职业病发病统计分析及预测[J]. 黄正林,覃福川,王筱慧,姜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7(05)
  • [8]贵州省“七五”和“八五”期间尘肺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及今后发病预测[J]. 黄正林.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1997(03)
  • [9]贵州省1984~198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及其患病预测[J]. 黄正林,王明启,蔡淙滢,张玉明.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0(01)
  • [10]贵州省1984~1995年慢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统计分析[J]. 黄正林. 中国公共卫生, 1997(10)

标签:;  ;  ;  

黔东南州1984—200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