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外鱼类生长的五种方法

加快国外鱼类生长的五种方法

一、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论文文献综述)

叶竹青[1](2015)在《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鳞副泥鳅家系选育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本研究建立了大鳞副泥鳅家系并筛选优秀家系,进一步发掘大鳞副泥鳅生长相关SSR标记,分析亲本基因型对家系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5个优秀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为获得生长快速、遗传稳定的优质大鳞副泥鳅品系奠定基础。1大鳞副泥鳅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发掘本试验利用已筛选到的28个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对混合选育群体60尾大鳞副泥鳅进行生长关联分析,通过Blastx将标记序列与NCBI非冗余蛋白库(NR)进行同源蛋白搜索分析,确定相关分子标记所对应的同源蛋白,以此进一步验证标记与生长的关联性。利用spss20.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SSR位点与大鳞副泥鳅生长性状(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和空壳重)的相关性进行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显示28个微卫星标记中有11个与生长性状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并确定了相应性状的优势基因型;对11个标记的转录本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 X检索,发现10个SSR在NR蛋白库中比对到同源蛋白,仅Pda247没有检索到同源蛋白;11个标记所在序列中有7个与同为鲤形目的斑马鱼相近,同源性多在90%以上,同源蛋白功能均与鱼类新陈代谢有关,参与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2大鳞副泥鳅生长快速家系筛选与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构建11个大鳞副泥鳅家系,通过对各家系生长性能的比较分析,筛选到生长快速的家系,并利用生长相关SSR标记对各家系进行生长性状与基因型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对11个家系体重、体长、全长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各个家系间的测量数据进行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B2013F-7、AB2013F-89、AB2013F-45等家系的体重、体长和全长均值显着(P<0.05)大于其它家系,其中AB2013F-7家系各生长指标均值最大;以上三个家系117天内的绝对增重率也表现最好,分别为0.06834 g/d、0.05095g/d和0.04754g/d。对各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家系所拥有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与生长性状均值大小成正相关,含生长相关标记优势基因型的数量越多,家系的生长性能表现越优秀。3 5个大鳞副泥鳅家系的遗传结构分析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大鳞副泥鳅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家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为进一步遗传选育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标记在5个家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5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2.65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24个;5个家系平均观测杂合度(Ho)0.31170.5542;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2610.437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34590.4538;平均固定系数(Fis)-0.0472(<0);遗传分化系数(Fst)0.2703;UPGMA聚类分析显示,AB2013F-7和AB2013F-81亲缘关系最远。研究表明,5个家系间遗传分化较大,具备较大的选育空间。

李全庆[2](2010)在《土地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20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把土地仅仅视为满足自己欲求、认识、改造和征服的对象,人是人地关系的主宰者,人地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体关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等土地问题也从局部扩展到整体,从区域扩展到全球,从而成为影响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中心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土地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土地危机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全面思考与探索。土地伦理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土地伦理担负着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稳定土地经济政治和生态秩序、引导土地习俗等功能。探讨中国土地伦理的嬗变历史及嬗变内涵,构建土地伦理框架,无论是对土地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发展,还是对土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持续发展,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论文从土地危机、伦理失范和价值缺失的土地伦理研究背景出发,概括描述土地伦理的定位与相关范畴,探寻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发掘土地伦理的深刻价值,提出土地伦理价值、土地伦理原则、土地伦理规范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土地伦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界定了土地伦理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并阐述了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根源。土地伦理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以善恶和是否促进社会进步为标准来评价和调节人地关系的价值取向、伦理原则、伦理标准和伦理规范的总和,它具有层次性、动态发展性、相对稳定性、综合性、实践性、规范性、非强制性、利他性以及历史继承性等特征。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中,土地问题日益显露,这不再仅仅是文化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于土地危机、价值扭曲和伦理的失范,从而导致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第二,回顾了土地伦理演进的历史过程并总结其规律。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大约经历了原始社会土地崇拜伦理、奴隶社会土地政治伦理、封建社会土地产权伦理、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经济伦理和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生态伦理。而我国传统的土地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包括《周易》“天人合一”思想、儒家“仁爱土地”思想、道家“尊重土地”思想、佛家“人地平等”思想和法家“土地法治”思想。从土地伦理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土地伦理的发展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文到成文、从散落到集中、从混合到相对独立并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规律。第三,阐述了现代土地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土地伦理的产生。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危机,为了化解土地危机,国家也适时制定了相关立法、加强市场调控手段力度以及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但事实上,这些手段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困境,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伦理道德的力量,没有重视土地伦理在化解土地危机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土地伦理产生的自然根源、思想根源、现实根源和制度根源。第四,土地伦理的理论构架。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阐述了土地伦理的价值、原则、规范和基本内容。(1)土地伦理价值是道德价值在人地关系中的具体应用和表现,是土地伦理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土地伦理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土地伦理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人对于土地伦理绝对超越指向。土地伦理在价值选择上不是单一的伦理目标,而应是寻求经济、生态和社会相统一的、综合的标准。因此,论文重点阐述了土地伦理价值选择的经济维度、生态维度和社会维度,这三个维度的统一既体现出主体的价值追求,又体现出人地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2)土地伦理原则就是调节土地伦理关系所应遵从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具有概括性、稳定性、指导性和根本性等特征。土地伦理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效率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具体而言:土地伦理中的公平原则指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生态公平和修补公平,他们是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土地伦理中的生态原则要求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不能以生态消耗(投入)获得经济产出为目的,而应该以劳动、管理、技术等投入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产出为目的;土地伦理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从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理性对话,依靠公正原则,确定具有共同约束力的土地利用伦理规范;土地伦理中的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土地伦理应该建立在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基础上,只有服从和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土地伦理才能真正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当代人类面临的土地问题,它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3)土地伦理规范是人们在利用土地及处理人地关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有图标(图腾)、禁忌、风俗、礼仪、准则、箴言、义务与责任等形式。土地伦理规范的内容包括尊重与善待土地、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以及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其中,土地公共伦理规范和土地职业伦理规范是土地伦理规范的两个重要方面。土地公共伦理规范是指社会公众在人地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公共行为准则,它具有普遍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加强土地公共伦理教育、提高土地公共伦理意识,提高土地公共伦理修养、完善土地公共伦理人格,强化土地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完善土地公共伦理机制,从而完善土地公共伦理规范建设。土地职业伦理是指土地职业者在履行其职责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土地职业者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包括土地职业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荣誉和作风。(4)土地伦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和其他内容,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是土地伦理所应具有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内容,基础性和根本性是土地伦理基本内容的两大特性。具体来说,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并善待土地,维护土地健康,珍惜土地资源,节制土地欲望,遵守土地法纪。基于上述研究,论文提出了土地伦理制度建设的路径。土地伦理建设既是土地伦理价值、原则和规范现实运作基本途径,又是实现土地伦理再发展的机制保障。加强土地伦理建设关键是从土地伦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土地伦理教育、进行土地伦理评价、构建土地伦理文化,从而全面保障土地伦理机制的正常运作。(1)通过加强土地伦理养成机制建设、土地伦理选择机制建设、土地伦理评价机制建设和土地伦理监督机制建设来完善土地伦理制度建设。(2)通过家庭土地伦理教育、学校土地伦理教育、大众传媒土地伦理、教育民间组织和社区的土地伦理教育等途径来强化土地伦理价值观教育、土地伦理知识教育、土地伦理活动技能教育、土地伦理活动方式教育和土地伦理活动权利教育。(3)通过构建包括土地状况、行为状况、效果状况和动机状况四类要素的土地伦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B、C分类权重法或者特尔菲法,对人们土地行为进行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判断,从而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4)土地伦理文化是指在土地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特征的总称,它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土地物质活动和土地精神活动为内容,以土地人的土地需求和土地心理的满足为特点,是土地人土地价值判断、土地伦理原则、行为准则在文化层面的反映。土地伦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建立路径为:立足传统,以文化自觉态度发掘传统伦理文化深刻内涵;兼收并蓄,以文化认同态度借鉴域外土地伦理文化合理成分;追求卓越,以文化创造精神发展土地伦理文化;结合实际,以文化实用方式实践土地伦理文化。(5)土地良知就是人们对土地的一种天生的伦理道德观念。目前,人们面临的土地危机其本质上是人们土地良知的沦丧,是感恩土地之心、破坏土地之耻、有负土地之愧的丧失。鉴于此,“志、学于人地之道”、“省察克治对地之欲”、“存地心养地性”以及“从心所欲不逾人地之矩”才是唤醒心中土地良知的路径选择。最后,论文一方面以土地污染问题为例,从土地污染带来的伦理问题、土地污染问题的伦理审视、土地污染的伦理应对三个角度对土地伦理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发现:土地污染违背了“人地关系和谐、人地生态平衡”这一基本的人类价值观、违背了代际正义、违背了人道主义,应该从重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土地伦理观、加强土地伦理制度建设等途径应对土地污染等土地危机问题。另一方面论文对决策中的土地伦理、科学技术与工程中的土地伦理、人口土地伦理、湿地与荒野保护中的土地伦理以及土地经济的伦理要求和土地评价行为中的伦理决策等进行实践分析,从更好的例证了土地伦理的实践应用。

郝国平[3](2004)在《兰州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及发展模式的反思入手,追溯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及丙方的一些经济学家早期提山的“人类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的可持续性的认知,认识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历史缘源和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树立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伦理观、经济观和系统观。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浅出地分析归纳了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由此指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并且,全面回顾分析了兰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特征与启示,科学客观地分析了兰州水资源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而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兰州水资源战略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兰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兰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共进。为此要从七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即:一、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社会发展与河流洪水规律相适应的防汛减灾战略;二、建设以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三、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四、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污减灾战略:五、保证生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六、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七、建议加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的战略。而且,同时也提出了为实现战略建议所必需的改革措施和创建措施,即改革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的投资机制;改革水价政策;创立水政策咨询与评估专家及民众(用水户)委员会管理机制。关键词:兰州经济社会;水资源利用;相关分析;可持续发展

王冠成[4](2001)在《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文中指出 一、给鱼播放音乐加快生长。日本渔业专家通过试验证实,每次投喂饲料时,即将扬声器打开,播放各种音乐,众鱼会闻声起来会餐。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加快鱼的生长,提高鱼产量。

王冠成[5](2001)在《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论文提纲范文)

(1)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鳞副泥鳅家系选育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大鳞副泥鳅选育研究现状
    2 选择育种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2.1 家系选择
        2.2 亲本选择
        2.3 混合选择
        2.4 综合选择
    3 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2 遗传距离分析
        3.3 雌核发育技术中的应用
        3.4 亲缘关系的鉴定
        3.5 经济性状的连锁分析
    4 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4.1 微卫星分子标记
        4.2 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发掘
    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
    6 展望
试验一 大鳞副泥鳅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发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生长性状分布检验
        2.2 生长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2.3 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
        2.4 同源蛋白检索
    3 讨论
        3.1 生长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3.2 生长优势基因型分析
        3.3 标记转录本序列功能注释
试验二 大鳞副泥鳅生长快速家系筛选与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家系构建
        1.2 父母本基因组DNA提取
        1.3 引物合成和PCR反应
        1.4 电泳及染色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大鳞副泥鳅不同家系间生长性能比较
        2.2 11 个大鳞副泥鳅家系父母本基因分型
    3 讨论
        3.1 优秀家系选择
        3.2 各家系子代基因型效应对生长影响分析
试验三 5个大鳞副泥鳅家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微卫星引物PCR扩增
        2.2 5 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
        2.3 家系间的遗传分化与亲缘关系
    3 讨论
        3.1 五个大鳞副泥鳅家系遗传多样性
        3.2 家系间亲缘关系以及杂交组合育种策略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2)土地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伦理与土地伦理基本范畴的解读与地位阐释
    第一节 土地与伦理基本范畴的解读
        一、土地基本范畴的解读
        二、伦理基本范畴的解读
    第二节 土地伦理的内涵分析
        一、土地伦理概念的阐释
        二、土地伦理特征的分析
        三、土地伦理分类的探讨
    第三节 土地伦理的地位与作用的诠释
        一、土地伦理与土地经济相互促进
        二、土地伦理与土地法互补共进
        三、土地伦理与土地科技协调互动
        四、土地伦理与土地政治互补共生
        五、土地伦理与土地行政发展共生
        六、土地伦理与土地生态协同发展
第三章 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
    第一节 土地伦理的历史演进
        一、原始社会土地崇拜伦理
        二、奴隶社会土地政治伦理
        三、封建社会土地产权伦理
        四、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经济伦理
        五、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生态伦理
    第二节 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溯源与启示
        一、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溯源
        二、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的特点
        三、中国传统土地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三节 土地伦理发展的规律
        一、从内容上来看,土地伦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
        二、从形式上来看,土地伦理越来越复杂、规范、集中、相对独立
        三、从动力上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章 现代土地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土地伦理的产生
    第一节 土地危机的内涵揭示与特征总结
        一、土地危机内涵揭示
        二、土地危机特征总结
    第二节 土地危机治理的困境
        一、土地危机治理中的市场失灵
        二、土地危机治理中的政策失灵:土地立法、行政、司法之困
    第三节 现代土地伦理的产生及其根源
        一、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自然根源:土地危机
        二、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思想根源:内在价值缺失
        三、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现实根源:伦理失范
        四、现代土地伦理产生的制度根源:土地法律制度完善的需要
第五章 土地伦理的理论构架
    第一节 土地伦理价值
        一、土地的价值分析
        二、土地伦理价值的透视
        三、土地伦理价值选择的经济、生态与社会维度
    第二节 土地伦理原则
        一、公平原则:正义性
        二、生态原则:科学性
        三、效率原则:经济性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性
        五、以人为本原则:时代性
    第三节 土地伦理规范
        一、土地伦理规范内涵剖析
        二、土地伦理规范形式与功能探讨
        三、土地公共伦理规范——土地伦理规范建设的社会聚焦
        四、土地职业伦理规范——土地伦理规范建设的专业方向
    第四节 土地伦理的基本内容
        一、尊重并善待土地
        二、维护土地健康和生态
        三、珍惜土地资源
        四、节制土地欲望
        五、遵守土地法纪
第六章 土地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制度路径——土地伦理制度
        一、全面审视土地伦理制度的内容
        二、努力构建土地伦理制度的实施机制
        三、正确选择土地伦理制度的建设路径
    第二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教育路径——土地伦理教育
        一、充分拓展土地伦理教育内涵,全面总结土地伦理教育特点
        二、深化认识土地伦理教育意义,进一步明确土地伦理教育目标
        三、不断充实土地伦理教育内容,逐步探索土地伦理教育途径
    第三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评价路径——土地伦理评价
        一、正确分析土地伦理评价的特点
        二、进一步明确土地伦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三、全面构建土地伦理评价指标体系
        四、不断完善土地伦理评价方法
    第四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文化路径——土地伦理文化
        一、深刻挖掘土地伦理文化内涵
        二、全面认识土地伦理文化功能
        三、逐步规范土地伦理文化建设
    第五节 土地伦理建设的自为路径——土地良知唤醒
        一、深刻认识土地良知的伦理意蕴
        二、充分发挥土地良知对人性的净化作用
        三、唤醒心中土地良知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土地伦理实践研究
    第一节 土地伦理案例分析
        一、几个关于土地污染的案例
        二、土地污染的行政和司法救济与困境
        三、土地污染的伦理考量
        四、土地污染的伦理应对
    第二节 土地伦理实践研究
        一、决策中的土地伦理
        二、科技与工程中的土地伦理
        三、人口生产中的土地伦理
        四、湿地和荒野保护中的土地伦理
        五、经济中的土地伦理
        六、评价中的土地伦理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兰州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可持续发展综述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1.2 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
        1.1.3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1.2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1.3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1.3.1 水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1.3.2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3.3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3.4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关系
        1.3.5 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限制与响应理论
    1.4 小结
2 兰州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评价
    2.1 自然条件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资源
    2.2 兰州市水资源状况
        2.2.1 水资源评价分区
        2.2.2 水资源数量
        2.2.3 水资源质量
        2.2.4 水能资源
        2.2.5 地热资源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2.3.1 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2.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3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2.3.4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
    2.4 兰州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
    2.5 小结
3 兰州用水系统供需平衡分析
    3.1 兰州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思路
        3.1.1 规划水平年
        3.1.2 规划分区
        3.1.3 阶段性目标
        3.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3.2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3.2.1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3.2.2 农业布局与农业种植结构、灌溉面积发展预测
        3.2.3 工业布局与发展预测
        3.2.4 牲畜发展预测
    3.3 不同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3.3.1 预测原则与方法
        3.3.2 农田需水量预测
        3.3.3 工业需水量预测
        3.3.4 城镇生活需水量预测
        3.3.5 农村生活需水量预测
        3.3.6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
        3.3.7 不同水平年需水总量
    3.4 不同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
        3.4.1 预测原则与方法
        3.4.2 供水工程规划水量
        3.4.3 不同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
        3.4.4 不同水平年可供水总量
    3.5 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综合分析
        3.5.1 水资源供需分析原则
        3.5.2 供需平衡综合分析
        3.5.3 综合评价
    3.6 小结
4 解决兰州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与措施
    4.1 工程措施
        4.1.1 “十五”期间供水工程安排
        4.1.2 “十一五”规划工程设想
        4.1.3 “十二五”规划工程设想
        4.1.4 资金需求
        4.1.5 实施效果评价
    4.2 非工程措施
        4.2.1 水资源管理
        4.2.2 水资源保护
        4.2.3 水法规建设
    4.3 重点经济开发区供水对策与措施
        4.3.1 和平经济开发区
        4.3.2 中川经济开发区
        4.3.3 忠和经济开发区
    4.4 特殊干旱年供水应急预案
        4.4.1 兰州市城区工业、生活供水现状
        4.4.2 解决的对策与途径
    4.5 保障措施
        4.5.1 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
        4.5.2 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深化水利科学研究
        4.5.3 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4.5.4 继续增强水管理能力
    4.6 小结
5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兰州水资源战略
    5.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5.1.1 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社会发展与河流洪水规律相适应的防汛减灾战略
        5.1.2 建设以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
        5.1.3 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5.1.4 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污减灾战略
        5.1.5 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5.1.6 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5.1.7 建议加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的战略
    5.2 为实现战略建议所必需的改革措施
        5.2.1 改革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5.2.2 改革水资源的投资机制
        5.2.3 改革水价政策
        5.2.4 创立水政策咨询与评估专家及民众(用水户)委员会管理机制
    5.3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鳞副泥鳅家系选育中的初步应用[D]. 叶竹青. 苏州大学, 2015(02)
  • [2]土地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全庆.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3]兰州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D]. 郝国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04(02)
  • [4]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J]. 王冠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1(04)
  • [5]国外加快鱼类生长五法[J]. 王冠成. 云南农业, 2001(01)

标签:;  ;  ;  ;  ;  

加快国外鱼类生长的五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