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

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

一、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智慧[1](2021)在《近代河北林业建设探究(1928-1937)》文中指出

袁郑鹏[2](2019)在《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种植技术、规模和产值,以广西灌阳县的目前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为根据,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灌阳县雪梨、黑李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投产面积、产量、产值、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等方面,详细分析灌阳县雪梨、黑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果品品质有待提高,病虫害较多;二是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果品的产业链较短,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贮藏环节薄弱,冷链物流建设落后,果品附加值低;四是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五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六是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促进灌阳雪梨、黑李发展的对策:第一,建立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拓展多种营销方式;第三,建设冷链物流,实现产后果品预冷,延长供应期和错峰上市,提高果品价值;第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五,加强网络流通体系建设;第六,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张露[3](2019)在《吉林省李产业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李原产于中国,是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果树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传统优势果品效益下滑,李因见效快、易管理、收益高,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优点受到政府和果农的高度重视。吉林省栽培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环境为李树生产提供了基础,在乡村振兴、农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吉林省李树种植长期处于自种自食的封闭状态,严重制约了李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吉林省李在资源、育种、生产、市场中的现状,总结出当前吉林省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参考建议,以期为吉林省李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吉林省共有李属资源5个种,约100个品种和类型,其中野生、半野生品种资源12份,农家优良品种资源35份,选育、引进新品种资源52份,对资源的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2.吉林省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育种方式为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及芽变选种,至今已育成的品种有24个,并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加速了育种成果的转化。3.吉林省李发展经历了原始自食性零星驯化种植时期到商品性小规模集约化栽培时期,目前正处于向现代化生产转变时期。品种构成上一类是经农家品种筛选推广的优系,一类是人工选育或引进的品种。生产中存在园址选择不合理、栽植方式不当、整形修剪不到位、肥料使用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花果管理粗放等问题。基于吉林省的土壤、气候条件,将吉林省划分为中部平原湿润区、东部丘陵山区半山区、西部平原干旱区、长白山高寒山区四个产区,并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建议栽植品种。4.吉林省常见的李贮藏方法为低温贮藏,其次是化学贮藏和生物贮藏。加工领域几乎空白。鲜食李子供应期短,全年价格差距大,销售模式固定。消费者更加关注果品质量、安全、多样化和供应期长短。

李夏君[4](2018)在《除虫与丰产:建国初期山西省农作物虫害防治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集体化时期的农业发展演变历来不乏名家学者的垂注,“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这一指导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更为学界所广泛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虫害防治技术为切入点,以山西省为考察范围,运用历史学、技术社会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致力于探讨集体化时期国家在技术改进的历史进程中,对农业、农村、农民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国家、技术干部、农民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生成图景。首先,通过思想动员,山西民众科学的“害虫”观念普遍树立,为除虫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植保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为山西省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再者,由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妇女儿童等构成的灭虫队伍,为建国初期群众性的除虫运动提供充足的人员补给。最后,化学农药的引进,为农民消灭害虫提供有效武器,虫害防治方法由传统农业防治转为现代化学防治。在时间序列上,建国初期的虫害防治基本实现了其现代化转变。但是,在国家政权的强力渗透下,农业技术进入乡村,扎根乡土,其意义早已超出技术本身所蕴含的物质表征,而需与当地的文化观念、耕作传统、人情关系等发生联系。国家对技术干部的支持与引导、技术干部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对农民传统耕作习惯与现实利益诉求的认同以及技术干部虫害防治水平与实践能力等均将影响农民对除虫技术的选择。建国初期的虫害防治从时间序列上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变。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虫害防治的技术话语体系则建立在群众性的除虫实践、国家政权的制度化建设、现代化学防治技术的引进以及酝酿已久的互助合作化运动相互交织、互为依托的整体性历史进程之中。

彭海霞[5](2016)在《苹果树体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苹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些年来,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危害呈上升态势,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防治该病的方法。本实验室前期调查显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程度与树体钾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营养元素—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苹果树体不同钾含量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和蛋白组学等方法探究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相关机制,以期为树体营养平衡调节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在温室中,通过4种不同浓度钾营养液处理,使四组苹果枝条钾浓度达到不同水平,0.25%、0.34%、0.53%和0.65%,相对应叶钾含量分别为严重缺钾(0.45%)、低钾(0.67%)、正常(1.30%)和正常高值(1.75%)。接种后发现不同钾水平苹果枝条腐烂病的发生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接种7天后,在严重缺钾处理苹果枝条病斑长度最长,达3.84cm;低钾处理枝条病斑长度约为前者的50.2%;而正常钾处理和正常高值钾水平的枝条均未发病。接种14天后,严重缺钾的枝条病斑扩展依然最快至13.46cm,低钾处理枝条病斑相对较慢,为7.38cm;而正常和正常高值钾含量枝条不仅未发病,而且伤口开始愈合,同时正常高值钾含量枝条愈合能力明显好于正常钾含量的枝条。以上结果表明,钾含量的不同影响腐烂病的发生及扩展。但当树体钾含量达到正常值(叶钾1.251.75%)时,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能力几乎达到免疫水平。2.在田间小区施钾肥使不同处理间树体钾含量达到不同水平后,进行接种处理,结果显示,未施钾处理(叶钾0.75%)的苹果枝条病斑扩展最长,平均达7.14cm;仅叶面施钾处理(叶钾1.06%)和仅根施钾处理(叶钾1.07%)的病斑长度次之,分别为3.72和3.37cm;而叶面和根施钾肥处理(叶钾1.37%)的苹果树体绝大多数未见发病。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苹果树体钾含量显着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扩展。3.通过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扩展的周年调查及树体氮、磷、钾营养动态变化的周年测定发现,苹果树体腐烂病发生、扩展高峰与树体钾含量低谷出现的时间相吻合,而与氮、磷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关系。树体营养分析显示,苹果树体钾营养在一年中波动变化,随着其在4至5月向新梢和花芽移动及9月向果实移动使树干及多年生枝条中的钾降到低谷(0.27%和0.25%)。相对应的,此时腐烂病的发生也分别出现了两个高峰。该研究表明苹果枝干钾含量的周年变化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周年扩展动态。4.树体可溶性糖及酚类物质的周年测定发现,枝条中可溶性糖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周年变化趋势与钾相似。而且相关性分析也发现,苹果枝条中钾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与可溶性糖及酚类物质含量正相关(R2=0.662和0.782)。表明苹果树体钾含量的周年变化影响苹果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与酚类物质在不同时期的合成与积累。5.通过研究不同钾含量(枝条钾含量分别为0.25%、0.34、0.53和0.65%)苹果枝条在接种前后可溶性糖、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发现,4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钾含量的不同出现显着差异分别为7.37%、7.47%、8.07%和8.14%;而接种14天后差异更显着,4组处理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2%、5.1%、8.0%及8.4%。同时,接种前钾含量不同的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也有所不同,分别为6.82%、7.45%、8.25和8.33%,而接种后随着钾含量的升高枝条酚类物质的含量也显着增加,且增幅分别为5.76%、10.25%、23.3%及22.8%;表明树体钾营养不仅有利于枝条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的积累,而且更有利于接种后枝条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6.通过对不同浓度钾处理苹果枝条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无菌接种14天后枝条伤口愈合率分别为6.4、12.5、55.8%和57.1%,接种14天后伤口愈合率分别为0、0、61.3%及66.2%。对枝条外卫周皮及创伤周皮的形成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枝条钾含量与其外卫周皮厚度正相关(R2=0.966),且接种14天后严重缺钾的枝条,其创伤周围出现非常少量的木质素沉淀及木质-木栓化组织;低钾含量枝条,其创伤周围出现大量木质素沉淀及木质-木栓化组织,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伤周皮;而另外两组含钾量达正常水平的枝条,其创伤周围出现大量木质素沉淀及木质-木栓化组织,并形成了完整的创伤周皮。进一步测定4组不同钾处理苹果枝条的木质素含量,发现钾含量越低的枝条木质素含量也越低,分别为4.04%、4.16%、6.50%及6.73%;接种后钾含量较高的枝条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也更显着,分别为32.2%、56.4%、75.1%及72.7%。以上结果表明,钾含量的提高有利于苹果枝条木质素含量及外卫周皮木栓层厚度的增加,并显着提高苹果树体的愈伤周皮形成能力,从而增强树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7.对不同钾含量苹果枝条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树体钾含量的增加能显着提高苹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酶的活性,但接种前钾含量的高低对这3种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显着。8.差异蛋白定量分析(iTRAQ)结果显示,正常钾水平苹果枝条与缺钾苹果枝条相比,可溶性糖合成相关酶(SS、XTH和AGPase)、酚类物质合成相关酶(PPO、CHS和ANS)及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PAL、CCo AOMT和CAD)均上调表达,且接种后这些蛋白上调表达的更显着,表明这三种与树体对腐烂病抗性有关的物质合成受钾含量的调节。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的证明了苹果树体钾含量显着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增施钾肥能有效降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发现了苹果枝干钾含量在果树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变化是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及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还从生理角度揭示了钾通过促进苹果树体可溶性糖、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加、及调控木质素的合成提高了苹果枝条外卫周皮木栓层厚度及创伤周皮的形成能力,增强了树体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入侵及扩展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生理机制。为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付志然[6](2001)在《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文中指出 利用休眠期对梨树病虫害进行越冬防治,既可以降低了越冬基数,减少全年梨树的用药次数,又可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生产措施。但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在生产过程中至今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果园经营者,在梨果采收后,到第二年春季,就停止了生产管理。为进一步证明休眠期病虫害防治在整个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于1997、1998、1999年进行了大面积梨园病虫害休眠期防治

本刊编辑部[7](2017)在《《果农之友》2017年1~12期总目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丽君[8](2013)在《衡水地区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在农业部印发的2009~2015年《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将华北地区的冀中平原划为梨果重点发展地之一。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中平原上,土壤、地形、气候条件适于梨树的生长,且地处京津之间,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消费人口众多。同时,梨的加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上各种梨汁、梨酒、梨罐头、梨膏、梨饮料等需求量正在逐渐攀升。面对这一发展机遇,衡水市应该跟上市场步伐,在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无公害、简约化的梨果生产基地,促进梨果产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和走访座谈等,发现衡水地区梨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与现代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产业意识薄弱,整体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化政策不健全;加工能力差,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生产技术传统,管理粗放,科技含量少,缺乏市场竞争力;规模有待扩大,市场有待进一步成熟;用工工值增长迅速,致使梨果发展的成本加大等。面对衡水地区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对衡水地区梨产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实地调查,提出适于衡水地区梨果产业发展的如下建议:一是从改变农民的传统经营观念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提高果品质量这一主线,以政府为依托,聘请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各种新技术讲座及推广工作,让梨农逐渐意识到新技术对于增产增收,提高果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性,这是衡水地区梨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建立反应快速、诚信度高的农村合作组织,将梨农与市场进行有机的结合,为梨农架起果品销售的桥梁,是梨果销售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三是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区,进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简约化生产,加快品种结构的调整,形成不同品种的梨集中成片分布格局,是衡水地区梨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贮藏及加工业的投入,深化农业企业化,加快与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梨的附加收入,是衡水地区梨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徐炯达[9](2006)在《延边州苹果梨生产现状及其抗寒生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梨是延边地区主栽梨品种,在1985年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良梨品种,名列梨榜首。该品种抗寒力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已成为延边州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近几年由于周期性的低温伤害致使大面积果园严重减产,给梨果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查清冻害原因,寻找科学的防寒管理措施,本篇论文对延边地区苹果梨的生产现状和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延边地区常见5个梨品种的枝条内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梨品种,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在1.0以上;抗寒性弱的梨品种,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在1.0以下;抗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高,且与抗寒力呈显着性正相关,而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强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树体营养与抗寒性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赵梦圆[10](2017)在《丹东市蓝莓产业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蓝莓,学名越橘,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果树树种,原产于北美。由于蓝莓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目前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果树产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果树树种,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20多个省区都有栽培。而辽宁丹东是我国北方地区蓝莓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蓝莓已成为丹东市支柱型特色发展产业。本文以丹东市蓝莓产业现状为着手点,对丹东市蓝莓种植区域、栽培面积和产量、主要栽培品种、消费和销售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展模式等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当前丹东市蓝莓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丹东及全国其他地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主要调研分析结果如下:1.丹东地区结合其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等条件,积极发展蓝莓产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从2008年至2016年蓝莓栽培面积与产量逐年上涨,至2016年,蓝莓栽培面积已达到2200 ha,产量为7500 t。种植区域按地域划分形成以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区、振安区、振兴区等五个产区,其中以振安区栽培面积最大。目前丹东蓝莓种植以企业为主,从事蓝莓种植及加工的企业有20余家,多数企业种植规模为13-20 ha,3家企业种植面积达到66.7 ha,1家企业种植面积达到200 ha。2.蓝莓产业发展最初是政府资金扶持和高校院所的技术支持,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户”的发展模式,2010年成立丹东市蓝莓行业协会,进一步规范了蓝莓产业发展,同时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相继成立,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3.蓝莓栽培品种以北高丛、半高丛和矮丛类型为主,主要品种有‘瑞卡’、‘圣云’、‘蓝宝石’、‘美登’、‘北春’、‘埃利奥特’、‘北陆’、‘都克’、‘达柔’、‘北青’、‘蓝丰’、‘奇伯瓦’、‘布里吉塔’、‘奥尼尔’、‘北蓝’、‘蓝金’、‘M7’、‘晚蓝’、‘北极星’、‘蓝塔’、‘普鲁’等品种共计20余个品种,其中以半高丛类型品种‘北陆’栽培最多,其次为‘蓝丰’。4.销售的蓝莓产品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鲜果、冻果、苗木及加工产品,以鲜果销售所占比重最大。一些企业有温室、冷棚和露地三种种植模式,温室种植果实成熟期在4月初,平均售价为3035元/斤,冷棚生产成熟期为6月中旬,平均销售价格为20元/斤;露地种植成熟期为7月初到7月底,销售价格为1015元。各地区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涌现出一大批蓝莓生产加工的公司,蓝莓加工产业初具规模,五个区域内以振安区加工公司数量最多。蓝莓鲜果及加工品销售区域遍及全国,销售渠道包括产地批发销售、对接各大中型超市以及利用网络平台销售等。5.丹东蓝莓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企业过分追求蓝莓快速发展,造成蓝莓苗木市场混乱;蓝莓品种选择与品种构成不合理;与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落后,成熟期降雨等自然条件引起果实品质差等问题。建议丹东下一步蓝莓产业发展需规范苗木生产、销售制度;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筛选适合的蓝莓品种,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和种植模式;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优化蓝莓产业结构。

二、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1 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概念
        2.1.1 特色农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2.1.2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2.1.3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2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主要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第三章 灌阳县主要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灌阳县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及发展现状
    3.2 全县水果生产基本情况
    3.3 灌阳县主要特色农产品
        3.3.1 灌阳雪梨
        3.3.2 灌阳黑李
    3.4 灌阳县雪梨、黑李种植情况及产值分析
        3.4.1 雪梨
        3.4.2 黑李
    3.5 灌阳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
        3.5.1 适宜的自然环境
        3.5.2 优越的地理位置
        3.5.3 较好的经济基础
        3.5.4 良好的生产条件
        3.5.5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3.6 灌阳县对水果产业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3.7 产业基础扎实,栽培管理工作经验丰富
第四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果品品质有待提高,病虫害较多
    4.2 果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4.3 产业链较短,冷链物流建设落后,果品附加值低
    4.4 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
    4.5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
    4.6 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
    5.1 发展思路
    5.2 发展目标
    5.3 建设任务
第六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对策研究
    6.1 建立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2 完善销售体系,改进营销策略
    6.3 建设冷链物流,实现产后果品预冷,延长供应期和错峰上市,提高果品价值
    6.4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6.5 加强网络流通体系建设
    6.6 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吉林省李产业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李产业动态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调查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种质资源概况
    2.1 种质资源种类特点及分布
    2.2 品种资源性状描述
    2.3 种质资源利用
第三章 育种及其成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3.1 吉林省李育种进程
    3.2 育种方式
    3.3 育种成果推广转化新途径
第四章 吉林省李产业概况
    4.1 生产历史
    4.2 产量和面积
    4.3 品种构成
    4.4 生产技术调查
    4.5 生产区域规划
第五章 市场调查
    5.1 贮藏和保鲜
    5.2 加工
    5.3 销售
    5.4 消费者意愿
第六章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6.1 存在问题
    6.2 产业发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除虫与丰产:建国初期山西省农作物虫害防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建国初期的虫害防治问题研究
        (二)传统时期的虫害防治问题研究
        (三)民国时期的虫害防治问题研究
    三、相关概念说明
    四、研究资料、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认识害虫:建国初期山西省主要虫害及除虫动员
    一、山西省主要作物害虫及其为害
    二、民众对害虫的认识
        (一)不在乎不要紧
        (二)等待依靠
        (三)悲观失望
        (四)迷信思想
    三、害虫形象的塑造
        (一)思想动员
        (二)模范评比
        (三)田间示范
        (四)庙会宣传
        (五)文艺宣传
第二章 制度建设:虫害防治机构与除虫人员构成
    一、全面设网:虫害防治机构体系的建立
        (一)虫害防治网与示范区
        (二)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植物检疫制度的确立
    二、除虫队伍:除虫人员的构成与培养
        (一)技术干部
        (二)农民技术员
        (三)妇女儿童与全民防治
第三章 消灭害虫:建国初期山西省农作物虫害防治实践
    一、传统的延续:农业防治
        (一)选种育种
        (二)多作种植
        (三)田园清理
        (四)人工扑打
    二、科学的威力:农药登场
        (一)化学农药的利用
        (二)土农药、械的发掘
    三、以虫治虫与生物防治
    四、除虫运动中的干群博弈
第四章 由神虫到害虫:建国初期虫害防治成效及其缺陷
    一、农业的发展:防治面积与粮食产量
    二、观念变迁与农药中毒
        (一)观念变迁
        (二)农药中毒事件
        (三)以农药中毒为中心的污染防治
    三、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
        (一)建国初期的农业发展方向
        (二)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的具体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

(5)苹果树体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概况
        1.1.1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危害
        1.1.2 苹果树腐烂病的田间症状
        1.1.3 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学研究
        1.1.4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致病性分化
        1.1.5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侵染特性研究
        1.1.6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侵染时期研究
        1.1.7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1.1.8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
    1.2 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2.1 氮营养与植物病害
        1.2.2 磷营养与植物病害
    1.3 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
        1.3.0 钾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1.3.1 钾对糖代谢的调控
        1.3.2 钾对酚类物质代谢的调控
        1.3.3 钾对木质素代谢的调控
        1.3.4 钾对抗病相关酶类的调控
    1.4 钾对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1.4.1 苹果树体缺钾症状
        1.4.2 缺钾对苹果树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3 钾在苹果树体的周年变化
        1.4.4 苹果树体营养诊断标准和适量范围
        1.4.5 我国果园的施钾肥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苹果树体营养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供试菌种
        2.1.3 温室盆栽试验
        2.1.4 田间施肥试验
        2.1.5 接种处理
        2.1.6 树体营养分析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室中不同浓度钾处理对苹果树体K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钾处理对活体接种苹果枝条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影响
        2.2.3 不同钾处理对离体接种苹果叶片及嫩稍病斑扩展的影响
        2.2.4 温室试验中苹果树体钾含量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2.2.5 温室试验中苹果叶片营养比率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2.2.6 田间施钾肥处理对苹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2.7 田间施钾肥处理对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影响
        2.2.8 田间试验中苹果钾含量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2.2.9 田间试验中不同营养比率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三章 苹果树体周年营养变化与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关系
    3.1 材料和方法
        3.1.0 调查果园概况
        3.1.1 调查方法
        3.1.2 样品处理
        3.1.3 N、P、K含量测定
        3.1.4 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3.1.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苹果树腐烂病周年变化
        3.2.2 苹果树体营养元素周年变化
        3.2.3 苹果树营养元素周年变化对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3.2.4 苹果树体抗病相关营养物质周年变化与钾含量的关系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四章 钾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生理学机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材料培养与处理
        4.1.3 接种处理
        4.1.4 样品处理
        4.1.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4.1.6 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4.1.7 木质素含量测定
        4.1.8 愈伤形成观察
        4.1.9 外卫周皮、创伤周皮组织学观察
        4.1.10 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4.1.11 苹果枝条蛋白SDS-PAGE电泳
        4.1.12 苹果枝条蛋白i TRAQ定量分析
        4.1.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苹果枝条可溶性糖含量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4.2.2 苹果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4.2.3 苹果枝条愈伤形成能力与树体钾含量的关系
        4.2.4 苹果枝条木栓化与树体钾含量的关系
        4.2.5 苹果枝条木质素含量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4.2.6 苹果枝条抗病相关酶活性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4.2.7 低钾与钾正常水平苹果枝条差异蛋白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4.3.1 结论
        4.3.2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衡水地区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检索法
        1.3.2 走访座谈法
        1.3.3 对比分析法
        1.3.4 SWOT 分析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梨生产及研究现状
    2.1 梨的起源与分布
    2.2 梨的品种
        2.2.1 我国栽植的梨品种
        2.2.2 我国梨的栽培品种构成
        2.2.3 河北省梨的品种资源
    2.3 栽植面积与产量
        2.3.1 我国梨的栽植面积
        2.3.2 梨的产量
    2.4 采收、贮藏与加工
    2.5 梨的对外贸易
    2.6 区域化发展
第三章 衡水地区梨产业现状
    3.1 衡水梨产业现状分析
        3.1.1 梨果在果品生产中的地位
        3.1.2 梨果生产分布情况
        3.1.3 梨果栽植面积与产量
        3.1.4 衡水梨的品种结构
        3.1.5 梨的销售及出口现状
        3.1.6 果品加工及贮藏现状
    3.2 衡水地区梨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3.2.1 区位及自然条件优势
        3.2.2 当地政策优势
        3.2.3 品种及品牌优势
    3.3 衡水地区梨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3.3.1 农民素质较低,生产方式传统
        3.3.2 标准化程度低,栽培技术相对落后
        3.3.3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3.3.4 果品质量较差发展规模较小
        3.3.5 贮藏技术相对落后加工方法简单
    3.4 衡水地区梨果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3.4.1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3.4.2 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
        3.4.3 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3.5 衡水地区梨果产业面临的挑战
        3.5.1 竞争日趋激烈
        3.5.2 对外贸易受阻
        3.5.3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小
        3.5.4 生产成本大幅提升
        3.5.5 意外灾害频发
第四章 衡水梨果业发展对策
    4.1 发挥政府职能,努力推动梨果产业化发展
    4.2 拓宽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多元化推广体系
    4.3 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梨农素质和组织化程度
    4.4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早熟和中熟的新优品种
    4.5 建立精品果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4.6 加大无公害认证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简约化栽培
    4.7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
    4.8 开辟多种渠道,促进市场流通
参考文献
致谢

(9)延边州苹果梨生产现状及其抗寒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1 苹果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面积、产量
        1.2 销售情况
        1.3 延边苹果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苹果梨生产展望
        1.5 绿色苹果梨的生产技术规程
    2 果树抗寒性研究现状
        2.1 苹果梨冻害概况
        2.2 果树冻害机理研究概述
        2.3 果树抗寒生理研究概况
        2.4 果树抗寒农业措施及部分机理的研究
    3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延边州苹果梨冻害情况调查
        2.2 不同低温处理对梨枝条相对电导率及伤害率的影响
        2.3 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与抗寒性的关系
        2.4 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2.5 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10)丹东市蓝莓产业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蓝莓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内容
第三章 丹东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3.1 丹东市蓝莓产业现状分析
    3.2 丹东市蓝莓产业近年栽培面积与产量
    3.3 蓝莓种植区域
    3.4 丹东市主栽品种
    3.5 主要种植模式情况
    3.6 鲜果销售情况
    3.7 蓝莓种植企业调查
第四章 企业案例分析-以颐辉农业有限开发公司为例
    4.1 颐辉农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4.2 公司蓝莓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4.3 企业效益
    4.4 企业蓝莓生产经营情况小结
第五章 丹东市蓝莓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5.1 丹东市蓝莓产业发展前景
    5.2 丹东市蓝莓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5.3 丹东市蓝莓产业发展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河北林业建设探究(1928-1937)[D]. 杨智慧.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D]. 袁郑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3]吉林省李产业调查报告[D]. 张露.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除虫与丰产:建国初期山西省农作物虫害防治问题研究[D]. 李夏君. 山西大学, 2018(04)
  • [5]苹果树体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机制研究[D]. 彭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0)
  • [6]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J]. 付志然.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1(01)
  • [7]《果农之友》2017年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7(12)
  • [8]衡水地区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D]. 王丽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3(03)
  • [9]延边州苹果梨生产现状及其抗寒生理研究[D]. 徐炯达. 延边大学, 2006(12)
  • [10]丹东市蓝莓产业调查报告[D]. 赵梦圆.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梨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