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专业学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专业学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试论当前专科学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隋从容[1](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安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凝聚着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艰苦努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安工作摆在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在汲取国内外公安工作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在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进程中,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任务、公安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公安工作主体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回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还是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需要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观照和双向互动中剖析和探讨。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归纳总结提炼相融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发力的必然结果。发生学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有其必然的发生基础,也必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等国际国内因素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安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继承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开创了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期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依法治国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法治化建设,形成了以“讲政治、讲法制、讲服务”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2012年期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形成了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需求为目标,着重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层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形成了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围绕着“为什么要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围绕着“怎样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策略和举措;围绕着“谁来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关于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回答了公安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关于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平安中国,回答了公安工作“为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回答了公安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依法加强公安队伍纪律规矩意识和正规化建设;素质强警,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回答了公安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上述内容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总体特征是:从生成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特征;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法治性特征;从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上来看,具有人民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思想指南;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思想无论是对公安工作的定性定位问题,还是公安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路线、方针、策略,抑或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等方面,都对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统筹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就该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根本立足点,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这一方法论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通过强化公安民警的理论信仰,改进公安民警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转化为公安工作的政策、制度、运行体系,转化为公安干警的需要等手段,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在回答时代之间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正确认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既不能认为它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就认为它已过时,弃之不用,也不能认为是终极的理论,而教条僵化,生搬硬套,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牟中伟[2](2020)在《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的控制研究 ——基于对B市医院警务室的调查》文中提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专门机构,但是该场所环境特殊、活动群体角色多元并且各群体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使医院成为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公共空间。医患冲突、“医托、号贩”、盗窃诈骗等治安乱象层出不穷,以致医患各方的合法权益、社会的治安秩序均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安机关是专门的治安秩序控制机关,当前主要依靠在医院设置警务室实现对医院秩序的维护。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维护的具体情形如何、效果怎样,也反映着国家权力实施的成效,反映着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却很少有人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医院警务室为考察对象,意图展现当前公安机关对于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现象、行为和能力水平,并为下一步提升医院安全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撑。文章采取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实地观察和文件查阅,对B市多个医院警务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借用嵌入式治理理论,对医院警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理论诠释。研究发现:医院警务室是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其设立缘于医疗环境失序、相关部门推动以及社会治理的变迁。医院警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纠纷调解、专项打击、日常巡逻、安全检查、治安宣传等。公安机关与医院的关系互动,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冲突的表现。在合作向度上,两者之间存在合作的基础,工作上的合作较为依靠个人关系的推动。在冲突向度上,冲突有其客观性,具体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负面评价、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阻力、对医院警务室职责范围的争议。而警察和医院两个主体的关系如何、互动怎样、协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治安秩序的维护成效。总体来看,公安机关对医院的治安控制成效较为显着:维护了医院秩序稳定;实现了医院警务工作前置与阵地前移;节约了警力资源,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警察与医院的联动不够密切;警务保障不力、考核监督欠缺。对此,文章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快医院安全秩序的立法进程;二是完善医警联动的具体制度建设;三是调动医院警务室民警工作积极性;四是提高医院治安保卫信息化水平。文章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调查样本的选择局于一地,代表性可能有所欠缺,后续可作更广泛地域的样本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和论证研究结论。

邢佳浩[3](2020)在《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方法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方位、社会环境、技术工具下,社区民警工作方法何以呈现出新特色,是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深刻认识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的本质,探索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的策略,以提高社区民警工作成效,助推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本研究围绕“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这一主题,以创新方法论、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的本质,即为解决社区民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或创造新的方法,以此优化发展社区治安系统,实现社区安全有序的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借鉴好方法——探索新方法”为逻辑思路,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展开研究。一方面,系统梳理出当前社区民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境,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方法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对各地“零发案”社区、“枫桥式”派出所的实地调研,重点引介了以情感为导向的“枫桥工作法”、以共治为导向的“马长林工作法”、以科技为导向的“上塘工作法”三个案例,总结其经验和启示,以实现在继承中创新。在明确以打破社区民警工作困境为方法创新的目标及充分沿用和借鉴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创新策略:第一,联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具体策略为链接多元主体,构建共治模式;强化参与动机,激发参与行为;提升参与能力,保障有效参与等。第二,着力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具体策略为改善社区信任环境、建立健全社区规范、链接社会组织资源等。第三,推动现代技术创新应用。具体策略为强化新媒体运营能力、完善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等。此外,为保障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策略的实施,提出文化环境保障、组织结构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刘源泉[4](2020)在《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治建警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优良历史传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推动从严治警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政治建警的统领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公安机关面临新问题、新要求,如何在思想和实践上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推进政治建警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提升基层公安民警的政治素养和忠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从政治的概念出发,明确了政治建警的含义,并对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适用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其次,在制度变迁视域下,基于不同社会时期制度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建警其政治性的路径依赖,将建国以来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1949-1978年的初始期,1979-1991年的逐步发展期,1992-2012年的加速发展期,2013-2019年的全面发展期。每一阶段政治建警的发展都受到当时政治、法律等环境的影响,其具体的思想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和内在逻辑。接下来总结了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在抓牢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依法从严治警、坚持从优待警、塑造公安文化六个方面的经验成就。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对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历程的制度分析,即发展的动力是受到利益因素和对党忠诚及现实使命的推动,发展的方式是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强制性和诱致性变迁并存的方式,发展的路径是“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再次,分析了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明确了新时代下公安机关基于自身职责使命所提出的的新要求,即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加强公安机关的制度意识、完善政治建警的制度机制、提升政治建警的智能化水平。总结出新时代下基层公安机关推进政治建警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制度建设存在欠缺、运行机制需要完善、方式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对策建议,一是思想观念上要积极转变;二是制度建设上要逐步完善;三是运行机制上要不断健全;四是方式方法上要主动创新。

马文璐[5](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以辽宁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防要隘中天堑,寰宇称雄是此关”。国防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如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波折、国际战略格局深度调整等问题,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必将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20年1月,教育部召开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握教育事业规律性,深化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是坚持走强军之路的必然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谋划工作,切实将其上升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抓紧抓好。当前,高校作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阵地,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关于国防教育的论述作为“魂”和“纲”,贯穿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各个方面。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界定了国防教育的相关概念,并以理论基础为依据,明确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再次,结合辽宁省国防教育取得的成效,对辽宁省6所高校的大学生及18所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究辽宁省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相关问题和待解决的困难,探讨研究并提出了从加强思想引领、完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加强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教育载体、健全机制和完善保障制度五个方面提出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中就包含着国防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这对高校国防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生国防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指导,切实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沈新新[6](2020)在《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T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区在城市中广泛分布,已经成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承载。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秩序也正发生一些转变,利益矛盾点相互交织,由此而引发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高发态势,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后果日益严重。但在我国社区层面的各类公共治安力量还不成体系,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其综合性能的发挥。因此,城市社区公共治安管理的综合性能急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研究怎样整合各类公共治安力量以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不少学者都对城市社区的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关于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的相关理论与现实依据还存着不足之处,因此本文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城市社区公共治安管理的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本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了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三个相关概念及治理理论、社区警务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三个基本理论。第三章了简单介绍了T市T区社区概况,重点调查分析了公共治安力量整合的工作发展现状,为接下来问题及原因分析和对策提出打下实证基础。第四章指出T市T区在社区公共治安治安力量整合中存在着领导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社区民警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社会治安力量职责不够明确、整合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整合的物质保障有待加强、法制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然后从国家有关部门对整合工作不够重视、各种公共治安力量认识统一难、基层民警考核任务重、整合工作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四个方面剖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章结合西方国家在社区治安力量整合上的先进经验,从明确领导体系与职责、完善社区民警的管理机制、重新规划与合理配置社会治安力量、夯实整合的基础工作、完善整合的物质保障、健全法律法规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参考路径。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我国城市社区要整合好各类公共治安力量,以期建立高效管理的发展格局,发挥出城市社区公共治安防范的最大效能。并简单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晏强[7](2020)在《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车站作为铁路系统的“站、车、线”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对列车运行、指挥调度、旅客乘车安全等方面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其在铁路三大要素中处于基础且核心的地位。与以往研究多以铁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情况不同,本文以济南站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层面着手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更为深入和细致,以点带面,以此更好地为铁路整体治安防控以及区域治安防控提供保障。济南站既具有独特的区位功能、辖区范围、周边元素等自身特点,又具备既有线(普通客货线路)和高铁客运等多重功能,是全国铁路特等车站的典型代表。然而其一直以来受到扰序、倒票、“路—地”边界案件及站区侵财类犯罪多发等治安问题的困扰,加之恐怖主义犯罪对车站安全的潜在威胁,使济南站治安防控面临严峻挑战。笔者经过深入探究,发现济南站在治安防控体系层面存在要素整合性差、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与城市治安防控体系融合性差等问题,同时在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统一协调组织领导、铁路专业化防控力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路—地”资源整合困难以及车站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从而限制了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效能的发挥。笔者在治理理论、系统论和防卫空间理论的指导与启示下,在充分掌握济南站治安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完整架构的设想,尝试从车站层面建立一个以“公安处—派出所”指挥中心为龙头,以站前广场巡逻网、站场空间监控网、站内动态布控网以及“安检—视频—民警”联动网为主要架构,以“警—企”信息共享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路—地”联勤联动机制、运维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为主要保障,以车站治安防控信息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全方位、立体化车站治安防控体系。在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本文认为首先应在治理理论的启示下,从转变济南站防控理念、拓宽站区及周边多元主体参与渠道以及深度挖掘其潜在的治安效能等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要以系统思维完善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制度安排,包括组织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最后,还应着力提高防控主体专业化能力,提升车站层面治安防控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提升治安防控效能,保障车站治安秩序,进一步提高旅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为全国铁路特等车站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孙千淇[8](2020)在《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既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宏伟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公安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要事。自上世纪末公安部对治安联防员这一广义概念上的警务辅助人员进行清理以来,南京、苏州等地区率先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借鉴。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公安机关充分结合地区实际,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招录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的成效如何、走向何方、怎样优化等问题值得深思,因此,适时评价改革成效、突破改革困境以更好地推动改革建设,已成为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的核心议题。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系统评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及模糊评价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改革的历程与成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南京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的评价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南京市的改革成效趋于较好水平,但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优化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的通用建议,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指导,构建了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模型,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模型支持。2.以南京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实现对案例调查数据的评价模型应用与计算。结果表明,尽管整体上改革成效较好,但在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待遇保障与入警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可提升空间。3.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优化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的通用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管理制度,畅通入警渠道;推动绩效考核,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动态薪酬,确保福利覆盖;营造关怀氛围,降低离职意愿;开展成效评价,实现以评促改。

闫涛[9](2019)在《反恐背景下新疆公安机关从优待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优待警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之一,对提高公安机关队伍管理能力、提升公安实战能力可以起到行政管理手段所无法代替的效果和实际作用。从优待警工作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立足基层、着眼实际并不断创新完善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举措。这一举措的实施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做好公安工作和确保公安队伍稳定、高效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等党的优良传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给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动力。当前,新疆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新疆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步入“常态”化,但随之而来的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及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和维稳常态化要求,使得新疆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新疆几万名公安民警在基层一线“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点工作,辛勤奋战在一线。与新疆广袤的土地面积、日益增长的警务需求和自治区部署的各项反恐维稳要求相比,公安机关警力远远不够用。由于警力不足导致民警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体力、精力透支严重,公安民警猝死现象频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堪忧。近年来,新疆公安民警因公牺牲人数居高不下,因此,只有真正去关心了解公安民警工作生活情况,真心实意、扎扎实实为广大公安民警排忧解困,才能真正凝聚警心、鼓舞队伍斗志,才能聚焦“维护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共同投身新疆公安工作,特别是“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安保维稳工作中。论文通过分析国内“从优待警”措施,深刻分析了新疆公安机关反恐背景下从优待警的差距,力图为进一步细化完善从优待警提出系统、可行、有效的建议和对策,研究建立符合新疆反恐维稳工作形势和特殊的地缘特征从优待警机制,做到用新疆各级公安机关凝心聚力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和聚焦“总目标”激励警心、用实际行动为民警解决后顾之忧温暖警心,用解决职级、工资等待遇问题慰勉警心,切实通过从优待警各项举措让广大公安民警更有工作成就感、公安荣誉感和队伍归属感,确保打造一支敢打敢拼、能征善战的新疆公安反恐维稳队伍,全力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刘帅兵[10](2019)在《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历史诠释》文中研究指明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境中,武术教育如何主动发力助推“教育强国”进程,是新时代所需思考的问题。事实上,民国时期的武术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活动,其开展与国家建设相关。政权为寻求强国之路,由“病夫”引发诸多议题,成为各种社会力量为政权献策的切入点。社会精英群体的出现立即成为政权主动寻求合作的社会力量。在国家主动建立各种制度和各种社会力量自觉参与下,民国时期武术教育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出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可以说是当代武术教育助推“教育强国”的基石。“历史虽过去,而非真过去”,历史只有在不断被重写中才能实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和对话,并在新的解释和理解中得以完善和丰富。鉴于此,运用文献资料、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和倒溯等研究手段,对国家与社会两者是如何相辅相成推动着武术教育的生成进行诠释,旨在重新发现、理解阐明、解释意义。结论:1)民国时期武术教育在顺应社会现实脉络和自身演进中呈现出初始、探索、全盛、滞缓等四阶段。在国家主动建立各种制度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推动着武术教育的生成。其历史性转变体现在逐渐成为国之大事、实现行政力主导的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开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普及与发展、完成教育价值的转向。2)民国时期在构建武术教育体系中,师资培育的政策与方式相契合,教法改进遵循着继承、发展、创新的理路,教材也出现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全国教材等三级。师资培育、教法改进、教材编制为武术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技术前提。从学校武术自主设置课程到地方性课程标准纲领以及全国性课程标准纲领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国家和社会联动合力下将以往武术教育散点性教学的一次重大整合。3)聚焦个案,北京体育研究社作为社会力量承担着国家本应的责任和义务。其提倡武术兼及体育、提交议决案、培养师资、编写教材、探索教法、研究理论是整个民国时期武术教育“工作者”的缩影。精武体育会作为社会力量,除开展武术教育之外,积极承担着践行民族解放、重塑新民人格、启蒙强种强国的重任,这直接与国家建设相关。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官方组织,如果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仅因经济和战争因素就足以使其倒闭,更无之后出现将学校武术教育推向高峰的局面。建议:1)当代武术教育继续在国家与社会相辅相成中主动发力助推“教育强国”进程。强化国家在政策上的保障和扶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重视武术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培养与社会接轨的武术人才。2)继续深化师资培育的全面性,完善师资聘任制度、进修制度、福利待遇。武术教学方法改革继续遵循着继承、发展、创新的理路开展。优化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全国教材,使校本武术课程、地方武术课程、全国武术课程相结合。3)学校武术教育的目的依然要坚守社会的责任担当,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合格人才。强化武术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规避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和模仿。推行多元教育形式联动,维系武术教育的过程性。4)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深入挖掘武术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教材的编制以及课程设置当中。5)研制《大中小学武术课程标准》,使其理论和技术相结合,拳术与器械相结合,套路和技击相结合。同时在《大中小学武术课程标准》中留有余地鼓励地方性优秀拳种的引入。

二、试论当前专科学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当前专科学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一) 国际背景:全球化和国际警务改革对公安工作带来新影响
        (二) 国内现实:社会转型对公安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实践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现实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相关理论
        (二)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78年-1992年)
        (一) 在拨乱反正中初步形成
        (二)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三) 在党的十三大以后至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92年-2002年)
        (一)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二) 党的十五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02年2012年)
        (一) 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七大这一时期为形成期
        (二) 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为进一步发展期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12年至今)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一)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二)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工作大局中公安工作处在很重要的位置
        (三)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任务
    二、关于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动摇
        (二)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三、关于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
        (一)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二)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关于公安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 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 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增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关于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
        (一) 政治建警:全面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政治过硬
        (二) 从严治警:全面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公安队伍纪律作风过硬
        (三) 依法治警: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责任过硬
        (四) 素质强警:积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本领过硬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继承性
    二、内容构成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法治性
        (一) 严密的科学性特征
        (二) 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三) 强烈的法治性特征
    三、本质属性和价值依归的人民性
        (一) 价值指向的人民性
        (二) 力量源泉的人民性
        (三) 评判标准的人民性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 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 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
        (三) 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
        (四) 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思想保障
第六章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
    一、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
        (一)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二) 以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
        (三) 以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立足点
        (四) 以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
        (五) 以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为方法论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
        (一) 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
        (二) 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之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
    三、在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
        (一) 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二) 坚持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的控制研究 ——基于对B市医院警务室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治安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医院秩序的研究
    1.3 理论视角
        1.3.1 治理理论
        1.3.2 嵌入式治理理论
        1.3.3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质性研究的取向
        1.4.2 进入田野的过程
        1.4.3 资料收集的方法
        1.4.4 研究过程的反省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意义
        1.5.2 创新点
2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前置阵地:医院警务室的设立
    2.1 医院警务室的设置
        2.1.1 概念界定
        2.1.2 设立沿革
        2.1.3 医院警务室的管理与职责
    2.2 医院警务室设立的缘由
        2.2.1 社会层面:医疗环境失序
        2.2.2 政策层面:职能部门推动
        2.2.3 理念层面:社会治理变迁
    2.3 警务室设立体现的制度嵌入
        2.3.1 法律制度环境
        2.3.2 具体制度建设
3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日常呈现:医院警务工作的开展
    3.1 处置医患纠纷
    3.2 开展专项行动
    3.3 其他日常治安工作
        3.3.1 巡逻防控
        3.3.2 安全检查
        3.3.3 治安宣传
    3.4 医院警务工作体现的行动嵌入
4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关系互动:以组织关系分析为视角
    4.1 合作向度
        4.1.1 合作的基础
        4.1.2 合作的推动力
    4.2 冲突向度
        4.2.1 冲突的客观性
        4.2.2 冲突的表现
    4.3 关系互动体现的关系嵌入
5 医院治安秩序控制的成效与优化路径
    5.1 积极成效
        5.1.1 保障医院秩序稳定、有效维护就医环境
        5.1.2 警务工作前置、处置阵地前移
        5.1.3 节约警力资源、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5.2 存在问题
        5.2.1 院警联动不够密切,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5.2.2 警务保障不到位,考核监督机制欠缺
    5.3 优化路径
        5.3.1 加快医院安全秩序的立法进程
        5.3.2 完善医警联动的具体制度建设
        5.3.3 调动医院警务室民警工作积极性
        5.3.4 提高医院治安保卫信息化水平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讨论
        6.2.1 通过组织建构推进各方力量整合
        6.2.2 通过制度规范完善治安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民警)
附录B 访谈提纲(保卫干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方法
        2.1.2 创新
        2.1.3 社区民警工作
    2.2 理论依据
        2.2.1 创新方法论
        2.2.2 治理理论
        2.2.3 社会资本理论
3 当前社区民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参与主体方面的主要困境
        3.1.1 主体结构单一
        3.1.2 参与动机不足
        3.1.3 参与能力匮乏
    3.2 社区环境方面的主要困境
        3.2.1 社区信任度低
        3.2.2 社区社会规范缺失
        3.2.3 社区社会网络稀疏
    3.3 技术应用方面的主要困境
        3.3.1 新媒体平台运营能力薄弱
        3.3.2 现代化信息采集技术单一
        3.3.3 管理服务平台效率不高
4 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经验及启示借鉴
    4.1 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经验
        4.1.1 以情感为导向的“枫桥工作法”
        4.1.2 以共治为导向的“马长林工作法”
        4.1.3 以科技为导向的“上塘工作法”
    4.2 启示与借鉴
5 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策略
    5.1 联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5.1.1 链接多元主体,构建共治模式
        5.1.2 强化参与动机,激发参与行为
        5.1.3 提升参与能力,保障有效参与
    5.2 着力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5.2.1 改善社区信任环境
        5.2.2 建立健全社区规范
        5.2.3 链接社会组织资源
    5.3 推动现代技术创新应用
        5.3.1 强化新媒体运营能力
        5.3.2 完善信息化技术手段
        5.3.3 打造集成式管理服务平台
6 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文化环境保障
    6.2 组织结构保障
    6.3 制度保障
    6.4 人员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地优秀社区民警工作方法汇总表
附录B 北京市社区民警工作内容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D 社区民警工作现实困境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文献回顾
        1.2.2 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新时代
        1.3.2 基层公安机关
        1.3.3 政治建警
    1.4 研究的基本构思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分析框架
    2.1 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变迁
        2.1.2 制度变迁的条件
        2.1.3 制度变迁的方式
        2.1.4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2.2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政治建警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分析
        2.2.1 必要性分析
        2.2.2 适用性分析
3 建国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经验分析
    3.1 建国以来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发展历程
        3.1.1 1949 -1978年新中国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初始期
        3.1.2 1979 -1991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逐步发展期
        3.1.3 1992 -2012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加速发展期
        3.1.4 2013 -2019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全面发展期
    3.2 建国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经验成就
        3.2.1 抓牢思想教育坚定政治信仰
        3.2.2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政治建警
        3.2.3 依法从严治警净化政治生态
        3.2.4 树立宗旨意识密切警民关系
        3.2.5 坚持从优待警强化职业认同
        3.2.6 塑造公安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3.3 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历程的制度分析
        3.3.1 政治建警的动因
        3.3.2 政治建警的方式
        3.3.3 政治建警的路径
4 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面临的新要求
    4.1 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
    4.2 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要求
        4.2.1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4.2.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4.3 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
        4.3.1 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
        4.3.2 加强公安机关的制度意识
        4.3.3 完善政治建警的制度机制
        4.3.4 提升政治建警的智能化水平
    4.4 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存在的问题
        4.4.1 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4.4.2 制度建设存在欠缺
        4.4.3 运行机制需要完善
        4.4.4 方式方法存在不足
5 新时代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思想观念
        5.1.1 增强“四个意识”
        5.1.2 树立“四个自信”
        5.1.3 坚定“两个维护”
    5.2 加强制度建设
        5.2.1 健全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制度
        5.2.2 构建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制度
        5.2.3 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度
        5.2.4 完善政治建警保障制度
    5.3 健全运行机制
        5.3.1 健全聚焦问题的监督防范机制
        5.3.2 健全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
        5.3.3 健全科学明确的主体责任机制
    5.4 创新方式方法
        5.4.1 丰富新媒体技术运用
        5.4.2 借助心理咨询方法
        5.4.3 抓好教育实践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以辽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国防教育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防的基本内涵
        2.1.2 高校国防教育概念界定
        2.1.3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
        2.2.2 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防教育理论
        2.2.3 习近平强军思想
        2.2.4 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
    2.3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2.3.1 有利于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
        2.3.2 有利于我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
        2.3.3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3.1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3.1.1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政策依据
        3.1.2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3.2 辽宁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取得的成效
        3.2.1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得到加强
        3.2.2 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3.2.3 具有辽宁特色的国防教育活动初见成效
    3.3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部分高校领导对国防教育重视不够
        3.3.2 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3.3 军事技能训练亟需加强
        3.3.4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3.3.5 个别国防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3.4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部分大学生国防意识淡漠
        3.4.2 军事训练场地与设施缺乏
        3.4.3 国防教育经费不足
第四章 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
        4.1.1 凝心铸魂,通过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
        4.1.2 固本培元,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国防观念
        4.1.3 润物无声,通过营造浓厚国防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
    4.2 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及军事技能训练
        4.2.1 规范军事理论课程教材编写和审查
        4.2.2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课程体系
        4.2.3 优化军训内容,增强军训实效性与时代性
        4.2.4 加强高校对课程和训练的统一管理与领导
    4.3 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4.3.1 重视专业化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4.3.2 解决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
        4.3.3 加强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4.4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育实践载体
        4.4.1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4.4.2 结合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4.4.3 加强高校与部队、企业、社区之间的共建
    4.5 健全国防教育机制,完善国防教育保障制度
        4.5.1 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强化制度支撑
        4.5.2 落实国防教育工作考评与监督机制
        4.5.3 加大国防教育经费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6)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T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2 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社区
        2.1.2 公共治安力量
        2.1.3 整合
    2.2 理论基础
        2.2.1 治理理论
        2.2.2 社区警务理论
        2.2.3 系统科学理论
3 T市T区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现状分析
    3.1 T市 T区社区概况
    3.2 T市 T区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工作发展现状
        3.2.1 初步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3.2.2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3.2.3 向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安全常识
        3.2.4 加强举措规范力量整合
        3.2.5 提高技防实现信息共享
4 T市T区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公共治安力量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4.1.1 领导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4.1.2 社区民警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4.1.3 社会治安力量职责不够明确
        4.1.4 整合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4.1.5 整合的物质保障有待加强
        4.1.6 法制建设不完善
    4.2 公共治安力量整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国家有关部门对整合工作不够重视
        4.2.2 各种公共治安力量认识统一难
        4.2.3 基层民警考核任务重
        4.2.4 整合工作经费支持力度不够
5 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5.1 明确领导体系与职责
        5.1.1 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
        5.1.2 公安机关应充分发挥指导调度作用
    5.2 完善社区民警的管理机制
        5.2.1 合理配置社区警力
        5.2.2 改良社区民警的工作方式
    5.3 重新规划与合理配置社会治安力量
        5.3.1 重新规划社会治安力量的组成
        5.3.2 合理配置社会治安力量
    5.4 夯实整合的基础工作
        5.4.1 培训工作
        5.4.2 宣传工作
        5.4.3 密切警民关系
    5.5 完善整合的物质保障
        5.5.1 增加财力支持
        5.5.2 增加物质保障
    5.6 健全法律法规
        5.6.1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
        5.6.2 明确社会治安力量的正当权益
        5.6.3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6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7)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实地调查研究法
        1.2.3 归纳总结法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说明
        1.3.1 铁路车站概念及等级划分
        1.3.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1.3.3 铁路车站治安防控体系的内涵
    1.4 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
        1.4.1 国内关于铁路车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
        1.4.2 关于国外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研究与经验借鉴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
        1.4.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济南站概况及区位分析
2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2.1 系统论及启示
    2.2 治理理论及启示
    2.3 防卫空间理论及启示
3 济南站治安防控面临的挑战
    3.1 倒票、扰序等违法行为难以根除
    3.2 “路—地”边界区域案件频发
    3.3 侵财类犯罪多发且侦破难度大
    3.4 遭受恐怖袭击的潜在风险
4 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困境及原因分析
    4.1 体系层面——当前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缺陷
        4.1.1 站场区域防控要素整合性差
        4.1.2 防控体系不完整,运行机制不健全
        4.1.2.1 站场防控主体单一
        4.1.2.2 区域间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
        4.1.2.3 预防预警机制深度不够
        4.1.2.4 社会力量动员参与机制落后
        4.1.3 “站—地”防控体系缺乏融合性和互补性
    4.2 建设层面——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缺乏整体协调组织领导
        4.2.2 防控专业化力量不足,防恐处突能力有待提高
        4.2.2.1 铁路民警老龄化问题突出,意识转变滞后,能力不足
        4.2.2.2 安检队伍专业化不强,管理体制不畅
        4.2.2.3 反恐常备力量不足,防恐意识亟待提高
        4.2.3 站场防控基础设施落后,应用水平较低
        4.2.4 “路—地”资源整合困难,信息共享受限
        4.2.5 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
5 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及体系架构设想
    5.1 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目标
    5.2 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的系统架构设想
        5.2.1 “公安处—派出所”信息化指挥中心
        5.2.2 四张防控网
        5.2.2.1 站前广场巡逻网
        5.2.2.2 站场空间监控网
        5.2.2.3 站内动态布控网
        5.2.2.4 “安检—视频—民警”联动网
        5.2.3 五项运行机制
        5.2.3.1 警企信息共享机制
        5.2.3.2 应急处置机制
        5.2.3.3 “路—地”联勤联动机制
        5.2.3.4 运维保障机制
        5.2.3.5 独立的绩效考核机制
6 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路径
    6.1 治理理论引导下站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防控
        6.1.1 革新思想,树立合作思维
        6.1.2 拓宽多元主体参与治安防控的渠道
        6.1.3 深度挖掘济南站周边元素的治安效能
    6.2 以系统思维完善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
        6.2.1 完善统筹领导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6.2.2 加强济南站治安防控法制建设
        6.2.3 推动“路—地”协调联动制度化,提高防控效能
    6.3 加强铁路专业化队伍建设
        6.3.1 探索铁路公安常态化轮训模式,提高专业化水平
        6.3.2 增强防恐意识,完善铁路反恐队伍建设
        6.3.3 理顺安检管理体制,提高安检查危能力
    6.4 依托数据资源,提高车站防控体系信息化水平
        6.4.1 整合数据资源,打造车站治安防控信息平台
        6.4.2 加强数据挖掘与研判,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6.4.3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防控主体信息化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
2 基本概念、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警务辅助人员
        2.1.2 成效评价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文献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2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2.3.3 系统评价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警辅管理改革动因分析与实践成效
    3.1 警辅管理改革的历史演进
        3.1.1 计划经济下的初步探索阶段(1950-1977)
        3.1.2 改革开放期的规范发展阶段(1978-2011)
        3.1.3 新时期背景下快速推进阶段(2012-至今)
    3.2 警辅管理改革的动因分析
        3.2.1 政府决策指导是改革的推动性动因
        3.2.2 群众治安需要是改革的指向性动因
        3.2.3 队伍发展需求是改革的内生性动因
    3.3 警辅管理改革的实践成效
        3.3.1 管理制度改革实践成效
        3.3.2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实践成效
        3.3.3 待遇保障改革实践成效
        3.3.4 改革工作综合产出成效
    3.4 本章小结
4 警辅管理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原则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4.2.2 评价指标的初选与修订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原理概述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4.5 本章小结
5 南京市警辅管理改革成效评价实证研究
    5.1 案例背景与研究目的
        5.1.1 案例背景
        5.1.2 研究目的
    5.2 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5.2.1 数据来源与分析
        5.2.2 评价模型构建
        5.2.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优化完善警辅管理改革的路径建议
    6.1 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6.1.1 加快顶层设计立法建设
        6.1.2 明晰警辅相应职责权限
        6.1.3 落实规范化与弹性管理
    6.2 优化管理制度,推动队伍建设
        6.2.1 畅通入警转正绿色通道
        6.2.2 设立科学考核评估制度
        6.2.3 引进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6.3 落实薪酬福利,健全保障体系
        6.3.1 构筑动态增长的薪酬体系
        6.3.2 形成全面覆盖的福利制度
        6.3.3 强化信息装备的组织保障
    6.4 营造关怀氛围,落实成效评价
        6.4.1 加强组织关怀,降低离职意愿
        6.4.2 树立尊重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6.4.3 开展成效评价,实现以评促改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指标筛选打分问卷
附录B 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C 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D 南京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反恐背景下新疆公安机关从优待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创新点
        (三)论文的难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警察的概念
        (二)从优待警的涵义
        (三)从优待警内容界定
        (四)从优待警涉及的警察基本权益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二章 新疆公安机关反恐背景下从优待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从优待警发展现状和实践分析
        (一)我国从优待警发展现状
        (二)我国从优待警实践分析
    二、新疆公安机关反恐背景下从优待警的现状分析
    三、新疆公安机关反恐背景下从优待警的问题分析
        (一)从优待警缺乏政策法律支持
        (二)从优待警认识存在偏差
        (三)从优待警措施单一
        (四)从优待警保障不足
        (五)反恐背景下职业压力增大
第三章 新疆公安机关加强反恐背景下从优待警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从优待警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落实各项优待措施
        (一)加快从优待警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二)坚决贯彻落实各项优待政策
    二、健全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健康干预
        (二)缓解释放公安民警心理压力
        (三)不断丰富警营文化
    三、切实关心和妥善安排好民警的工作和生活
        (一)为民警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二)妥善安排民警工作和生活
    四、合理配置警力,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机制
        (一)形成合力警务运行机制
        (二)加强公安民警培训力度
    五、健全公安民警执法权益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历史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武术教育阶段划分研究
        1.4.2 武术教育研究
        1.4.3 武术科学化研究
        1.4.4 社会思潮对体育(武术)教育影响的研究
        1.4.5 人物思想研究
        1.4.6 体育政策研究
        1.4.7 文献综述述评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6.1 基本结构
        1.6.2 研究重点
        1.6.3 研究难点
        1.6.4 研究创新点
2 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进程特征
    2.1 武术教育的历史进程
        2.1.1 清末武术教育式微
        2.1.2 武术教育的初始阶段(1912-1915)
        2.1.3 武术教育的探索阶段(1916-1927)
        2.1.4 武术教育的全盛阶段(1928-1938)
        2.1.5 武术教育的滞缓阶段(1939-1949)
    2.2 武术教育历史性转变的表现特征
        2.2.1 武术教育逐渐成为国之大事
        2.2.2 武术教育实现行政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2.2.3 武术教育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普及与发展
        2.2.4 武术教育逐渐完成教育价值转向
    【本章小结】
3 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生成归因
    3.1 体育议决案对武术教育生成的促进
        3.1.1 军国民教育为武术在学校教育中提供合法地位
        3.1.2 兵式体操的废除为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程提供有利时机
        3.1.3 推动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必修课
        3.1.4 推动武术师资的培育
        3.1.5 推动武术教材的编订
        3.1.6 推动武术教育的社会化
    3.2 社会思潮对武术教育发展的规范
        3.2.1 军国民教育思潮促使武术教育传授方式的改造
        3.2.2 民主与科学思潮促使武术教育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2.3 自然主义体育思潮为武术教育目标的设定提供学理性支撑
        3.2.4 民族体育思想下武术教育的军事化实践
    3.3 社会精英在武术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3.3.1 梁启超:尚武精神倡导者
        3.3.2 范源濂:教育家
        3.3.3 马良:军政要人
        3.3.4 张之江:国术馆馆长
        3.3.5 唐豪:武术史拓荒者
        3.3.6 徐一冰:留日学派
        3.3.7 吴志青:武术科学化倡导者
        3.3.8 许禹生:武术教育者
    【本章小结】
4 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主体表现
    4.1 武术教育师资培育的政策、方式及其表现特征
        4.1.1 武术教育师资培育相关政策述略
        4.1.2 武术教育师资培养方式
        4.1.3 武术教育师资培养方式的表现特征
    4.2 武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造动因、类别及其历史意义
        4.2.1 武术教学方法改造动因
        4.2.2 武术教学方法分类
        4.2.3 武术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意义
    4.3 武术教材选用思想与实践以及课程设置状况、特征
        4.3.1 武术教材选用思想与实践
        4.3.2 课程设置状况及特征
    【本章小结】
5 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呈现缩影
    5.1 北京体育研究社对武术教育的历史贡献
        5.1.1 提倡武术兼及体育,促使土洋体育融合
        5.1.2 拟定议决案,为武术进入学校提供“立法”保障
        5.1.3 消除门派畛域,加强交流,培养武术专业师资
        5.1.4 编写武术教材,探索武术教学新模式
        5.1.5 创办期刊,研究理论,促进武术科学发展
    5.2 精武体育会的社会意义
        5.2.1 促进民族运动,践行民族解放
        5.2.2 改造国人奴性,重塑新民人格
        5.2.3 崇尚文武兼修,启蒙强种强国
    5.3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的产生、发展及其启示
        5.3.1 国体师专产生的历史归因
        5.3.2 国体师专发展及特点论述
        5.3.3 国立师专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启示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试论当前专科学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D]. 隋从容. 山东大学, 2020(09)
  • [2]公安机关对医院治安秩序的控制研究 ——基于对B市医院警务室的调查[D]. 牟中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1)
  • [3]社区民警工作方法创新研究[D]. 邢佳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D]. 刘源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5]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以辽宁高校为例[D]. 马文璐.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6]城市社区公共治安力量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T区为例[D]. 沈新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9)
  • [7]济南站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 晏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8]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成效评价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D]. 孙千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9]反恐背景下新疆公安机关从优待警问题研究[D]. 闫涛. 吉林大学, 2019(03)
  • [10]民国时期武术教育的历史诠释[D]. 刘帅兵.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当前专业学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