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

寒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

一、寒冷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益暠[1](2021)在《成都市新都区公路维修外包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玉花[2](2021)在《探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公路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它的养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使用的寿命。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农村公路的投资与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局面,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但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不协调,出现"重"建设和"轻"养护的现象,致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造成国家资源和资产的损耗,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此,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些措施,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思路。

赵颜[3](2020)在《二元体系下扬州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逐步加速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对市政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的关注相反,对市政设施的养护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市政设施的养护也是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市政设施是否状况良好,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市政设施建设的后续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有效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及其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和新自由主义的复兴,公共服务市场化模式逐渐取代了政府垄断供给模式,基础设施产业开始关注市场经济的运用,逐渐市场化。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实施基础设施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探索这一趋势,科学高效的市政设施管理市场化体系是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功能需要解决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相关理论,以扬州市为例,探讨公共设施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改革的相关问题。首先,总结现有成熟的市场导向的市政道路管理方法、模型和工具,判断市政道路作为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同时,将重点回顾城市区域,分析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背景和运作模式,通过对现状的描述,总结市场化改革的成效、问题和成因。其次,研究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模式,分析适合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市场化模式,探索市政设施管理在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市场化关键环节;对模式具有影响力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构建解释结构模型,确定出最基本的因素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后,采用熵值评价法对扬州市扬子江北路进行分析,总结市场化模式运作的成功经验。最后,基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未来发展方向和政府市政设施管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合的城市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

陈桃源[4](2019)在《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出行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就目前而言,公路管养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公路养护事业已进入管养期,公路线多、面广,养护工作任务繁重。一支优秀的公路养护队伍是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开展公路养护工作的直接力量,也是深化公路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公路养护部门由于受制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固定的原因,养护工数量与养护工作量之间存在不匹配,养护工作会通过临时雇工或合同用工等方式解决,即聘用编外养护工,编外养护工队伍逐渐发展成为公路养护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发展下,存在着队伍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偏低、技能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用工形式存在法律风险、收入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与公路养护工作机械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并不契合,与公路养护队伍精简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也不一致。因此,如何加强编外养护工队伍的队伍建设,是当前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公路养护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以广州市国省道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国省道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进而剖析该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关对策建议。首先,本文通过对编外养护工、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队伍的各类文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总结可以借鉴的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其次,结合广州市公路养护的概况、机构设置水平等情况,以基层编外养护工为调查对象,发放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合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对养护工作的满意度、影响满意度的因素等,找出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是队伍管理模式不科学、缺乏培训机制、薪酬福利待遇较低、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等。最后,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国内外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的做法,包括辅警队伍、高校编外人员队伍,从队伍管理机制、队伍素质提升、人才转编渠道、队伍市场化等方面提出加强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通过文献查阅,传统公路行业队伍建设研究主要聚焦于编内职工队伍,对于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问题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以零散的、理论化的研究为主,缺乏对具体问题及原因的定量化研究,难以为广州市或其他区域国省道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鉴于此,本文以编外养护工队伍为研究对象,除了改善养护工队伍素质、完善队伍管理机制等传统做法,尝试从养护工队伍市场化、寻找技能型人才转编渠道等新形式,促进编外养护工队伍专业化、机械化发展,有效推动广州市公路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李婷[5](2019)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烟台市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中资金不足、供给相对短缺、管养权责交叉、运营效益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与大众需求不相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并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首先,明确相关概念,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的关系。然后,从公共物品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出发,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地调研分析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比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福山区农村公路探索提出创新筹措体制,保障资金支持;完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益的综合管理对策,优化福山区农村公路供给,补齐农村公路服务短板,促进农村公路发展。

杨敏[6](2019)在《公路养护机械化及机务管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机械设备作为公路养护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如何有效保证其具备较强的使用性能是机械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公路养护工作有序开展的重点。同时需要合理化管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才能掌握设备使用情况,充分挖掘出机械设备实际潜能,进一步展开创新化研究分析,促使机械设备能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发挥出自身存在最大价值。因此,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公路养护机械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公路养护机务管理中机务人员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机务财务管理、机务安全生产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总结,以保证公路养护工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桑吉扎西[7](2019)在《合冶公路建设背景下的合作市佐盖多玛乡牧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甘南州合作佐盖多玛镇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通过对该区合冶公路修建通车前后生活方式调查研究,观察当地由道路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变迁。根据田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受益于合冶公路的通车,在日常生活、生计方式、社交方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合冶公路的影响。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目的,同时对国内外关于道路引起变迁的学术成果了汇总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和研究,笔者还对生活方式和交通条件做了相关介绍和概念界定,最后介绍了本文用到的几个研究方法。第一章对佐盖多玛镇地缘概况、人文环境、合冶公路通车对比做了详细介绍,为随后的研究和写作做好准备工作。第二章调查研究了佐盖多玛镇居民的生活方式,着重调查了日常生活和生活,因为这两项调查的结果和交通道路密切相关。第三章是本文重点,围绕道路交通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展开研究和写作,分为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两方面的变迁。第四章则根据前几章的调研内容和调查结果做了一个详细深刻的总结,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和藏族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道路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合冶公路带来的安全问题三个方面。

寇为国,冯立新,李华[8](2012)在《对鄂尔多斯市BOT公路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近年来面向市场融资,尤其是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地区资金短缺问题,推动了鄂尔多斯交通快速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用BOT方式修建的公路相应出现了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不协调的方面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哈米提[9](2011)在《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普通公路网适应性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普通公路网经济适应性、空间适应性、交通一体化适应性、服务质量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适应性内涵出发,选取相应指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福建省普通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从建设、养护、管理角度探索目前福建省普通公路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接着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总体布局和城镇体系布局,在与国内外发达区域普通公路网发展程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普通公路网发展思路和目标,并基于此测算未来年普通公路网合理发展规模和等级结构;并根据现状普通公路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从建设、养护、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福建省“十二五”期间普通公路网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为保证普通公路网发展对策能够顺利实施,从基本保障措施及政策、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交通改革创新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刘鑫渝[10](2011)在《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建国后土地制度变迁为着眼点,探讨哈萨克牧区社会在土地变革中的土地实践。由于自然条件、生产资料的差异与技术手段选择的不同,中国游牧地区的土地实践与内地农村存在着较大差异。民主改革以前,牧区牧地公有,即为部落、氏族共有,但实质上草场所有权归部落贵族、头人所有。而牧业民主改革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公营,牲畜私有私营。新疆草原的民族公有制延续了大约6年(1952~1958)。这6年中,牧民对自己的草牧场可以全面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牧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化阶段未触动草原集体所有和牲畜家庭经营的根基,符合哈萨克族游牧社会互帮互助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族侵略的传统,受到了牧民的普遍欢迎,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尽管牧业初级合作社是对互助组的替代,但在初期牧场集体所有,牲畜私有,牧民拥有比较充分的退出权,且退出的自由度与合作社的经营风险呈正相关。牧民不仅可以实施对合作社的监督,使管理者改善制度绩效,还可以参与对合作社的监督,对于社员来说,拥有较完整的退出权意味着有完整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初级社既成功地分割了部分私有产权,又通过给予社员较完善的退出权,有效化解初级社解散的风险。人民公社化实行草原全民所有,牲畜集体所有。变牲畜家庭个体经营为集体统一经营,加上国家控制商业和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牧民没有退社自由,降低了劳动的机会成本以维持牲畜及畜产品生产的低成本,也迫使牧民放弃了可能的边际生产和可能取得的边际收益。牲畜及畜产品国家征购及诸如关闭集市、限制区域交换等一系列规则,剥夺了牧民对其产品——牧业剩余价值的支配权。草原集体所有和集体经营,牲畜集体所有,牧民不再是独立的经济单元。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权力全面侵入农村。对单个牧民来讲,草原和牲畜都是一种公共物品,他不拥有相对于其它成员的对土地和牲畜的排他性使用、转让、收益和处置权,牧民土地和牲畜产权都出现“残缺”。人民公社、大跃进、公共食堂、牧业学大寨、牧民定居是与土地制度相伴生的国家自上而下理性设计的社会改造工程。这些体现了控制与改善逻辑的社会工程通过重新设计力图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与清晰,以便更加有效地对公共和私人领域进行治理。这些项目始于官僚知识分子、革命精英作为“立法者”的远大抱负和无限雄心,他们不仅主张“人为自然立法”,而且主张通过行动来对自然界或整个社会秩序进行彻底和理性的改造;而在这种雄心的背后,则是对持续的线性进步、科学知识发展、生产的扩大、社会秩序的理性设计以及对自然甚至人类本性的控制能力的超强自信。“致命的自负”注定要走向失败。即使失败了的项目也并非没有任何积极的成效。我们是各种现代化项目的受益者,改善的目的本意是良善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善。是把自然和社会改造为容易被国家识别和控制的清晰而又简单的对象,还是站在人民的角度关心和改善人民的福祉。国家将建基于农耕社会的土地制度实施于牧区是国家强力推行下的简单化实践。在这一实践中牧民成了没有性别、传统和价值、特定个性的异常抽象的可以互换的个体。这种简单化设计因为忽视了牧民的生存传统、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而遭遇失败。草原生态恶化与牧民生计两难困境成为新项目实施的挚肘。为了避免仍然存活着的“国家乌托邦”,需要在牧区现代化现实路径选择的实施中,关注地方性知识和传统文化、注重项目谨慎推进、规划要有弹性,利用互助传统建设“新公共性”,建立完善的牧民参与机制。

二、寒冷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冷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探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信誉度。
    1.2 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1 农村公路多广,养护难度较大
    2.2 汽车运输超载,养护管理无法监督
    2.3 建设质量不达标,后续养护难度大
    2.4 养护主体不明确,养护责任难监管
    2.5 机械设备不齐全,人力养护粗糙简单
3 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的措施
    3.1 使用大数据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3.2 建立乡村两级联合养护管理机制
    3.3 严格把控养护施工材料和施工质量
    3.4 明确公路养护主体与责任划分
    3.5 提升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
4 结语

(3)二元体系下扬州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理论
        2.1.1 市政道路养护的概念
        2.1.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相关理论
    2.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
        2.2.1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相关政策
        2.2.2 我国城市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现有模式分类
    2.3 解释结构模型法
        2.3.1 模型的定义
        2.3.2 运用过程与步骤
        2.3.3 ISM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
    2.4 熵值评价法
        2.4.1 熵值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2.4.2 熵值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
        2.4.3 熵值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3.1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模式
        3.1.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模式的SWOT分析
        3.1.3 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3.1.4 市政道路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的构建
    3.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3.2.1 市政道路cite space聚类分析
        3.2.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3.3 模型设计
        3.3.1 影响因素设定--绘制有向图
        3.3.2 ISM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求解
        3.3.3 因素多级递阶结构
        3.3.4 因素研究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扬州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4.1.1 扬州市交通现状
        4.1.2 扬州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4.1.3 扬州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4.2 扬子江北路概况
        4.2.1 扬子江北路简介
        4.2.2 扬子江北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运行效果
    4.3 评价分析
        4.3.1 评价指标体系
        4.3.2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权重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扬子江北路养护管理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
    4.5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模式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扬州市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査表
致谢

(4)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国省道公路与公路属性
        2.1.2 公路养护与公路养护工
        2.1.3 编外人员及编外养护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公平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3.1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养护概述
        3.1.1 公路养护的目的
        3.1.2 广州市公路养护的里程概况
        3.1.3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养护部门机构设置
        3.1.4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养护部门的主要职责
        3.1.5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的职责
    3.2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3.2.1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基本概况
        3.2.2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管理方式
    3.3 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满意度调查
        3.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3.2 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广州市国省道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广州市国省道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4.1.1 编外养护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4.1.2 编外养护工招聘随意性大
        4.1.3 编外养护工工作满意度较低
        4.1.4 编外养护工缺乏职业规划
    4.2 广州市国省道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2.1 编外养护工队伍管理模式不科学
        4.2.2 缺乏完善的编外养护工队伍培训机制
        4.2.3 缺乏有效的行业宣传
        4.2.4 薪酬福利待遇较低
        4.2.5 职业发展前景模糊
第五章 国内外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借鉴
    5.1 国外政府机关部门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借鉴
    5.2 国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借鉴
        5.2.1 关于辅警队伍建设的做法借鉴
        5.2.2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借鉴
        5.2.3 关于高校编外人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借鉴
第六章 加强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合理配置岗位和设置招聘计划
    6.2 提高编外养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6.2.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6.2.2 提高业务素质能力
    6.3 完善编外养护工队伍管理机制
        6.3.1 优化日常管理制度
        6.3.2 制定合理薪酬制度
        6.3.3 建立良性考核机制
    6.4 寻找编外技能型人才转编渠道
    6.5 改善基层编外养护工工作环境
        6.5.1 加强基层编外养护工养护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6.5.2 加强基层编外养护工健康防护
        6.5.3 提高养护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基层编外养护工劳动强度
    6.6 探索编外养护工队伍市场化管理
结论与展望
附录: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烟台市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农村公路相关概念
        一、农村公路的定义
        二、农村公路的分类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相关概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的定义
    第三节 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第四节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本文理论应用
第二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现状
    第一节 福山区概况及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亮点
    第二节 农村公路现状情况
        一、等级结构情况
        二、通达衔接情况
    第三节 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现状
        一、管养组织形式及制度
        二、规划建设流程及形式
    第四节 农村公路客货运营管理现状
第三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 农村公路资金筹集方面
    第二节 农村公路供给方面
        一、供给总量不足
        二、供给质量不高
    第三节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
        一、分级管养权责交叉
        二、管理队伍水平有限
        三、管养压力大任务重
    第四节 农村公路规划运营方面
        一、规划布局效益不高
        二、交通运输服务受限
第四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内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先进地区经验
    第一节 国内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先进地区经验分析
        一、四川省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经验
        二、江苏省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经验
        三、河北省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经验
    第二节 国内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先进地区经验借鉴
第五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对策
    第一节 创新筹措体制,保障资金支持
        一、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二、建立稳定的资金增长机制
        三、构建中央与地方财政新体系
    第二节 完善供给机制,提升供给质量
        一、调整农村公路供给方式
        二、提升农村公路供给标准
        三、完善农村公路网络
    第三节 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一、改革建管养体制
        二、优化人员管理培养
        三、完善农村公路监管考核
    第四节 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效益
        一、更新公共服务理念
        二、发挥农村公路效益
        三、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公路养护机械化及机务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养护机械化现状
    1.1 管理模式落后
    1.2 专业人才缺失
2 公路养护机务管理
    2.1 机务人员管理
    2.2 机械设备管理
        2.2.1 机械设备基础管理
        2.2.2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2.2.3 机械设备保养管理
    2.3 机务财务管理
    2.4 机务安全生产管理
3 结语

(7)合冶公路建设背景下的合作市佐盖多玛乡牧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一)选题原因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生活方式的概念
        (二)交通条件的概念
        (三)交通条件的改变对牧区生活方式影响的分析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研究
        (三)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走进田野点
    第一节 佐盖多玛乡区位资源和人口结构
    第二节 合冶公路修建前后交通状况对比
第二章 走进田野点牧民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佐盖多玛乡牧民的基本生产方式调查
    第二节 佐盖多玛乡牧民的物质生活方式
    第三节 佐盖多玛乡牧民的社交生活方式
第三章 交通建设对牧民生活方式影响的表现
    第一节 生活方式的变迁
    第二节 生活观念的变迁
第四章 合冶公路建成之后引发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藏族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道路交通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三节 合冶公路的建设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
    第四节 合冶公路对佐盖多玛乡生活方式改变的启迪
    第五节 民族地区关于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8)对鄂尔多斯市BOT公路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BOT公路存在的问题
    ① 公路养护面临资金来源枯竭、养护机构和人员不落实, 导致养护质量下降。
    ② 交通执法难以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③ 行业不稳定因素增加。
2 关于对BOT公路管理和建设的几点思考
    ① 控制或不再申报BOT模式融资建设公路。
    ②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政府逐步收购BOT公路, 取消收费站点。
    (3) 理顺机制, 完善法规, 强化养护和管理工作。

(9)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普通公路网适应性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海峡西岸经济区现状
        1.1.2 海峡西岸综合交通现状
    1.2 普通公路网发展定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公路网适应性评价
        1.3.2 公路网发展对策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福建省普通公路网适应性分析
    2.1 公路网适应性的内涵
    2.2 普通公路网适应性评价指标
        2.2.1 公路网经济适应性
        2.2.2 公路网空间适应性
        2.2.3 公路交通一体化适应性
        2.2.4 公路服务质量适应性
        2.2.5 公路网环境适应性
        2.2.6 公路网现代化管理水平适应性
    2.3 适应性评价指标计算及结果分析
        2.3.1 公路网经济适应性
        2.3.2 公路网空间适应性
        2.3.3 公路交通一体化适应性
        2.3.4 公路服务质量适应性
        2.3.5 公路网环境适应性
        2.3.6 公路网现代化管理水平适应性
第三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福建省普通公路网发展需求分析
    3.1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交通规划分析
        3.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总体布局规划
        3.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布局
        3.1.3 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3.2 海峡西岸经济区普通公路网发展思路
        3.2.1 发展方向
        3.2.2 发展思路
    3.3 海峡西岸经济区普通公路网发展目标
        3.3.1 总体目标
        3.3.2 建设目标
        3.3.3 养护目标
        3.3.4 管理目标
第四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福建省普通公路网发展对策
    4.1 普通公路建设对策
        4.1.1 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路网内外衔接
        4.1.2 加强疏港道路建设,完善运输枢纽集疏运体系
        4.1.3 改善瓶颈路段,分流城市过境交通
        4.1.4 提高高速公路并行国省干线的防灾能力
        4.1.5 加强建设过程监管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推广
        4.1.6 调整农村公路网结构,推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4.2 普通公路养护发展对策
        4.2.1 打造生态路,提高公路服务品质
        4.2.2 加强预防性养护
        4.2.3 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
        4.2.4 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4.2.5 加大省级调控能力,促使全省养护均衡发展
    4.3 普通公路管理对策
        4.3.1 推进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
        4.3.2 加强交通决策科学化
        4.3.3 实现服务信息网络化
        4.3.4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4.3.5 切实加强路政管理
        4.3.6 加强改革创新的研究
第五章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5.1 基本保障措施及政策
    5.2 可持续发展理念
    5.3 深化交通改革及创新
结论
    1 主要研究成果
    2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10)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以新疆新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牧区社会研究的知识谱系
        1.2.1 关于游牧社会的研究
        1.2.2 土地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的研究
        1.2.3 研究的贡献与缺憾
    1.3 典型个案、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3.1 个案简介
        1.3.2 研究方法
        1.3.3 资料来源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资源、概念和分析框架
    2.1 牧区社会:边缘社会研究的切入点
        2.1.1 土地改革与牧区社会
        2.1.2 土地制度变迁:牧区社会研究的新视角
    2.2 相关理论资源
        2.2.1 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与“失败的逻辑”
        2.2.2 F·A·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与“限制国家权力”
        2.2.3 何·彼特的“空制度”理论
        2.2.4 诺思的“制度及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2.3 核心概念界定
        2.3.1 土地制度
        2.3.2 土地制度变迁
        2.3.3 牧区社会
    2.4 基本观点与基本思路
        2.4.1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2.4.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2.5 论文结构
第3章 哈萨克族群背景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
    3.1 哈萨克族群的历史演进
        3.1.1 清代以降哈萨克族群的历史演进
        3.1.2 牧区民主改革时期的哈萨克族群
        3.1.3 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的哈萨克族群
        3.1.4 草原承包时期的哈萨克族群
    3.2 哈萨克牧区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
        3.2.1 清代以降哈萨克族群的土地制度
        3.2.2 民主改革时期的草原民族公有制
        3.2.3 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哈萨克牧区的土地制度
        3.2.4 草原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共存时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主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4.1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民主改革
        4.1.1 新疆哈萨克牧区的民主改革
        4.1.2 新源县哈萨克牧区民主改革
        4.1.3 草原民族公有:关照地方性的土地实践
    4.2 牧业合作化时期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4.2.1 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渊源
        4.2.2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性设计
        4.2.3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路
    4.3 牧业人民公社时期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4.3.1 大跃进和牧业人民公社:激进现代主义的牧区实践
        4.3.2 公共食堂:牧民生活方式的乌托邦实践
        4.3.3 阶级斗争:历史与传统的决裂
        4.3.4 牧业学大寨:激进现代化意识的表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5.1 牧业生产责任制下草原改革的时间序列
        5.1.1 家庭承包牧区实践的开端(1978-1984 年)
        5.1.2 家庭承包牧区实践的深化(1985-1991 年)
        5.1.3 从国家战略出发的产业调整(1992-2001 年)
        5.1.4 草原制度改革的战略转型期(2002 年以后)
    5.2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草原产权制度及其变迁
        5.2.1 《草原法》符号化背景下的草原产权
        5.2.2 牧区草原产权制度
        5.2.3 新疆哈萨克牧区草原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5.2.4 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法律期望
    5.3 牧民定居:强制村庄化运动
        5.3.1 哈萨克游牧社会的终结
        5.3.2 哈萨克牧民定居的运作逻辑
        5.3.3 牧民定居模式的考量:以新源县为个案
        5.3.4 游牧定居的生态后果
    5.4 草原承包: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两难
        5.4.1 草原生态状况:忽略牧民生存逻辑的土地实践结果
        5.4.2 草原承包:草原生态退化根本原因
        5.4.3 草原管理制度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5.4.4 兼顾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相关措施
    5.5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变迁与整合
        5.5.1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结构分化
        5.5.2 哈萨克牧区的社会整合
        5.5.3 草原承包制后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变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现牧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6.1 牧区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6.1.1 哈萨克牧区现代化现状
        6.1.2 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6.1.3 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状况
        6.1.4 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6.2 牧区现代化与哈萨克牧民的现代化
        6.2.1 新牧村建设与人的现代化
        6.2.2 哈萨克牧民的综合素质状况
        6.2.3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
        6.2.4 新牧村建设与农牧民权益保障
    6.3 新牧村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
        6.3.1 明晰草原产权与草原生态保护
        6.3.2 新牧区建设中草原生态保护的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四、寒冷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新都区公路维修外包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益暠.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探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措施[J]. 张玉花. 河北农机, 2021(06)
  • [3]二元体系下扬州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影响因素研究[D]. 赵颜. 扬州大学, 2020(04)
  • [4]广州市国省道公路基层编外养护工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陈桃源.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烟台市福山区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对策研究[D]. 李婷. 青岛大学, 2019(02)
  • [6]公路养护机械化及机务管理分析[J]. 杨敏. 科技视界, 2019(15)
  • [7]合冶公路建设背景下的合作市佐盖多玛乡牧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D]. 桑吉扎西.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8]对鄂尔多斯市BOT公路的几点思考[J]. 寇为国,冯立新,李华.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2(06)
  • [9]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普通公路网适应性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哈米提. 长安大学, 2011(07)
  • [10]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以新疆新源县为例[D]. 刘鑫渝. 吉林大学, 2011(08)

标签:;  ;  ;  ;  

寒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