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一、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苏明政,杨柳[1](2021)在《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于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丁晨,蒋家琼[2](2021)在《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发现英国在学位类型结构上教学型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研究型研究生规模相对平稳增长;在层次结构上硕博研究生规模均显着扩大,且硕博比例趋于稳定;在学习形式结构上全日制研究生规模显着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呈下降趋势;在学科结构上各学科群研究生规模变化显着,不同学科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导类型;稳步加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及时调整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使之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配。

陈丽,袁雯静,卜佳俊[3](2021)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三题:变化、问题与借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文件的颁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改革拉开了序幕。通过分析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在计划管理、生源组织、考核录取等方面的变化及存在问题(如招生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有效生源不足、入学考试方式单一等),借鉴美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模式,对建立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提出对策性建议。

姜辉,吴伟风,王瑶[4](2021)在《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思考与对策》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对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张磊,罗格非[5](2020)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赜》文中认为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管理是研究生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社会多元的需求。统筹管理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脱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管理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飞跃式发展。在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应以同一质量为准则,创新招考机制,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完善培养管理制度,健全就业管理机制。

王青青[6](2020)在《贵州省高校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职业结构变迁加速,传统职业淘汰快,新职业不断涌现,迫使人们处于持续不断的学习之中,催生了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刚性需求。在本科生规模扩大的同时,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更是成为规模扩张的主体,为在职人员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历提升通道;其中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在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规模的扩大,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以贵州省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质量的关键环节—高校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生源入口、培养过程、毕业监控等方面存在问题。首先是培养方案同质化;然后是录取时生源“异质性”混搭;以及对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资源投入少;然后是培养单位过程性管理的缺失;最后再毕业输出阶段存在着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较低、监督和约束制度不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力度弱和相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关于贵州省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培养单位应对生源变化准备不充分、忽视培养方案有效制定、过程性管理的缺失、毕业输出监控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为解决当前贵州省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尝试完善培养目标、生源入口、培养过程、毕业监控等方面的不足,保障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首先是重视生源入口的管理工作、合理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健全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辅助支持系统、加强过程性管理,以及完善毕业输出的监控机制。

赵晓笑[7](2020)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研究 ——以X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主要依靠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来体现。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中主要是以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主体,因此,关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之一——科研方面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培养的大致情况。研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体验中的整体情况,以及在科研培养的各环节中的优势以及不足可以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培养指明方向。本研究主要以X师范大学的435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英、澳等国家开发的《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问卷》以及自编《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科研体验访谈提纲》对其进行了问卷以及访谈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从整体来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的整体满意度处于中上的水平,其中有83.61%的人对科研体验感到满意,而也有18.39%的人对科研体验感到不满意。从各维度的满意度体验来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资源设施、研究氛围、研究机会体验水平不高,其他维度体验水平较高。2.从差异分析看:只有交流频率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具有显着差异,而性别、家庭所在地、年级、与原专业的关系、入学方式与整体满意度之间没有显着差异。3.从相关分析看:科研体验的各维度之间以及各维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其中研究氛围、学术责任、专业发展、研究技能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相关度较高,而导师指导、资源设施、论文过程与论文答辩、研究机会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相关度较低。经访谈归纳得知,相关度较低的维度可以概括为导师指导、资源设施两方面的问题。其中,导师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论文选题方向,资源设施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图书馆资源的获取。4.从回归分析看:资源设施、学术责任、专业发展、研究技能的系数较高且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其他几个维度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其中,研究技能对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大,说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掌握一些研究技能,但是由于该群体的学习性质原因导致其无法进一步发展。经访谈归纳得知,个人原因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工作性质导致科研体验不足。此外,虚拟变量中年级、与原专业关系以及交流频率对科研体验也有影响,但交流频率影响最大,证明交流频率的多少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有直接影响。总的分析来看,可以将影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满意度的各维度大体划分为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两类。其中,内部维度主要包含研究过程与论文答辩、学术责任、专业发展及研究技能这几个维度,外部维度包括导师指导、资源设施、研究氛围、科研机会几个维度。此外,这两个维度又可划分为三因素:即导师因素、资源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根据研究的结果,本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导师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对提升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罗梓瑄,刘学文[8](2020)在《统筹管理背景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凸显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对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统筹管理背景对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提高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杨彦海,胡艳丽,杨野[9](2019)在《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问题的探讨与建议》文中认为从培养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调动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积极性3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改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意义。针对稀缺的优质生源、较低的培养质量、单一的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了保证生源质量、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改进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等改善建议。

罗世尚,张振福[10](2019)在《对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经过30余年发展,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一些培养单位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备、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生源差异较大
    (三)学生需求多样化
    (四)培养方式多样化
二、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培养环节的针对性不强
    (二)培养质量无法保证
    (三)教学资源分配不足
    (四)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对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针对性创新招考机制
    (二)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
    (三)强化导师职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四)完善构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确保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地位
    (六)构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2)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幅扩张
二、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
    (一)在层次结构上硕博研究生规模均显着扩大,且硕博比例趋于稳定
    (二)在学位类型结构上教学型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研究型研究生规模相对平稳增长
    (三)在学习形式结构上全日制研究生规模显着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呈下降趋势
    (四)在学科结构上各学科群研究生规模变化显着,不同学科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导类型
    (二)稳步加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及时调整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使之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配

(3)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三题:变化、问题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变化
    1. 招生计划管理变化
    2. 生源组织变化
    3. 考核录取变化
    4. 报考学历地位变化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
    1. 招生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2. 有效生源不足
    3. 入学考试方式单一
三、美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模式借鉴
    1. 美国高校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上有自主权
    2. 美国高校注重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生源充裕
    3. 美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核多元,选拔方式灵活
四、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对策建议
    1. 扩大招生单位自主权,科学合理制定招生计划
    2. 拓展潜在生源储备库,有效组织合格生源
    3. 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立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目标相符的招生体系

(4)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思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定义和分类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分析
四、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五、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6)贵州省高校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目标
    五、理论基础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六、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分析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状况
    一、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现状分析
        (一)数据分析
        (二)个案分析
        (三)小结
    二、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录取时的异质性生源“混搭”
        (二)培养目标同质化
        (三)缺乏对学生的资源投入
        (四)简约式的过程管理
        (五)结果监测缺乏严格度
第三章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问题原因分析
    一、应对生源变化准备不充分
        (一)招生计划主导下的任务式调剂
        (二)忽视生源复杂化
    二、忽视培养方案有效制定
    三、学生资源投入不足
    四、过程性管理的缺失
        (一)缺乏有效课程教学体系
        (二)缺乏有效师资队伍
        (三)忽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日常管理意识的缺失
    五、结果监测机制不完善
        (一)学生认知存在不足
        (二)结果监测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贵州省高校完善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重视生源入口管理工作
    二、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三、健全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持系统
        (一)完善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激励制度和资助制度
        (二)提高培养单位质量保障主体意识
    四、完善过程管理工作机制
        (一)优化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及教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五、完善结果监测机制
        (一)进一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
        (二)细化毕业标准
        (三)完善内部管理评估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调查问卷
附件2:访谈提纲
致谢

(7)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研究 ——以X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1.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重视
        2.研究生科研体验对检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科研体验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
    (四)文献综述
        1.研究生科研体验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2.研究生科研体验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理论基础
        1.科研产出预测模型理论
        2.体验学习理论
    (六)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科研体验满意程度的描述统计分析
        1.科研体验满意度整体描述统计分析
        2.科研体验各维度描述统计分析
    (二)科研体验满意度差异分析
        1.人口统计学背景下科研体验满意度分析
        2.院校背景下科研体验满意度分析
    (三)科研体验满意度相关分析
    (四)科研体验满意度回归分析
        1.科研体验各维度对科研体验整体满意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2.基本信息中各自变量对科研体验整体满意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三、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原因分析
        1.国家保障原因
        2.导师指导原因
        3.院校资源环境原因
        4.学生个人原因
    (三)建议
        1.国家层面
        2.导师层面
        3.学校层面
        4.学生层面
    (四)研究贡献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统筹管理背景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规范和发展我国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四、统筹管理背景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确立社会、教师及学生和高校多方协调发展的、注重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拓展师资队伍
    (四)形成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9)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问题的探讨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改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意义
    1.提高了培养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
    2.提高了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
    3.调动了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积极性
二、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现存的问题
    1.优质生源缺乏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根本问题
    2.培养质量低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主要问题
    3.培养模式单一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重点问题
三、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善建议
    1.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严把生源质量大关
    2.加强科研学术交流,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
    3.建立双导师培养模式,改进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结语

(10)对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清晰、招生环节缺乏针对性
    (二)培养体系不完备、教学环节缺乏针对性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环节缺乏针对性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
    (二)加强培养过程改革
    (三)构筑立体育人体系

四、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研究[J]. 苏明政,杨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08)
  • [2]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及启示[J]. 丁晨,蒋家琼.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3)
  • [3]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三题:变化、问题与借鉴[J]. 陈丽,袁雯静,卜佳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02)
  • [4]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档案管理思考与对策[J]. 姜辉,吴伟风,王瑶. 兰台世界, 2021(01)
  • [5]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赜[J]. 张磊,罗格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贵州省高校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研究[D]. 王青青.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研究 ——以X师范大学为例[D]. 赵晓笑.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统筹管理背景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罗梓瑄,刘学文.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7)
  • [9]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问题的探讨与建议[J]. 杨彦海,胡艳丽,杨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0]对新形势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 罗世尚,张振福.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1)

标签:;  ;  ;  ;  ;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