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及其管理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及其管理

一、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祖拉叶提·吐尔逊[1](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估。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对在石河子绿洲医院住院治疗的129名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家属或监护人)使用Excel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全病程管理组)6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5例,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病程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1年,出院后再随访1年。使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患者于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对其精神症状、功能进行评估,出院后3、6、12个月评估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量表)及复发率。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于上述时间点使用贬低-歧视量表(PDD量表)评估病耻感。干预随访过程中因迁离本地、联系方式变更等原因失访5例(研究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成功完成随访124例(其中在院随访21例,院外随访103例),完成出院后随访1年共103例(其中首发18例),失访病例在以下数据分析中均已剔除。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c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符合球形性对称假设检验则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球形性对称假设检验,使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自由度进行校正。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图使用Graph Pad Prism 9绘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两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病程、用药种类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0.469,0.755,0.565);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存在分组×时点交互效应(P=0.018,0.0007),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变化趋势不同。简单效应分析:(1)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PANS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006);(2)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精神病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P<0.001)。3.入院时两组SDSS,ADL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137)。两组的SDSS,ADL分存在分组×时点交互作用(P<0.001,P=0.008),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SDSS,ADL量表总分变化趋势不同。简单效应分析:(1)干预后第6、12个月时研究组SDSS分低于对照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2)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ADL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Z=-1.509,P=0.131)。出院后3、6、12个月,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中等及好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1)。5.两组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6.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入院时的PDD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其PDD量表分有时点×分组交互效应(F=22.942,P<0.001),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PDD量表分变化趋势不同,在干预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主要照顾者PD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较精神科常规治疗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日常与社会功能损害,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还能降低主要照顾者病耻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张燕羽[2](2021)在《基于新型催化阴极的光电芬顿体系构建及其降解水中PhACs研究》文中认为以药用活性化合物(PhACs)为代表的新型有机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这类物质很难通过传统生化处理工艺有效降解,最终进入环境中。PhACs在河流、湖泊、海洋甚至饮用水中已被频繁检出,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EAOPs)是以电子为反应试剂,利用电场协同作用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的绿色水处理技术,可有效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具有高效、清洁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其中光电芬顿(PEF)工艺通过引入紫外光强化电子转移提高氧化能力,可深度矿化污染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PEF工艺处理性能主要受阴极表面电子迁移速度和传质效率影响。本研究通过制备并优化新型生物质材料,构建了具有2e-O2还原反应(2e--ORR)高催化活性的PEF体系,探讨了阴极材料表面性质、构效关系与催化机理之间关系,考察了其处理水中PhACs的氧化效能和降解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自维持太阳光伏电池耦合太阳光电芬顿的绿色水处理单元,探讨了PEF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非金属改性的生物质炭催化阴极开发及其氧化污染物规律研究:制备了新型壳聚糖基生物质炭并以邻菲啰啉对其进行非金属改性,评估了其微观形貌、表面基团和电化学催化活性。证明氮改性过程改善了催化剂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从6提高至63 m2 g-1),提高了表面含氮量和石墨化程度,可强化电子转移和2e--ORR选择性。开发了一种气体扩散电极(GDE)制备工艺,制成了一种以生物质炭为核心的GDE阴极。考察了不同催化阴极2e--ORR性能及其处理醋丁洛尔(ACE)氧化能力,发现氮改性生物质GDE具有更优秀H2O2生成能力,可高效降解水中ACE。通过与非活性BDD阳极协同,氮改性GDE在反应360 min后可完全矿化0.046 m M ACE。检测到6种芳香族和5种脂肪族降解产物,ACE分子结构中氮元素更倾向于转化为氨氮释放。(2)生物质炭微观结构调控强化2e--ORR及其应用于PEF过程效能研究:为进一步改良制备工艺和改善催化效能,以琼脂为碳源经两步灼烧和蒸汽活化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生物质催化剂。通过调控活化时间可改善催化剂微观形貌,提高比表面积和Vm/Vμ比。处理20 min后碳材料比表面积最高(1,248 m2 g-1),所制备的GDE具有优秀的2e--ORR活性。反应30 min时电流效率约为95%,高于某商用电极(75%)。评价了不同水质条件对模型污染物ACE氧化效能和降解机理的影响。发现相同电导率下降解速度遵循:实际废水<SO42-/Cl-<Cl-<SO42-的规律,说明·OH与Cl-反应及H2O2与活性氯反应会导致·OH浓度降低和体系氧化能力下降。体系内活性氯会氧化ACE,降解过程中共检测到6种氯代苯系物产生。实际废水存在的NOM也会导致降解和矿化速率降低,可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实现其有效处理。(3)基于高效Fe(Ⅱ)/Fe(Ⅲ)循环的活性炭纤维(ACF)阴极PEF体系调控机制研究:评价了ACF阴极表面性质对PEF体系催化机理和效能的影响。发现高比表面积ACF阴极可提供更多反应位点,加速DO催化还原和Fe2+再生,促进·OH生成。高比表面积ACF阴极PEF体系降解水中200 mg L-1头孢氨苄(CLX)的矿化率可达76%。检测了CLX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无机离子、小分子羧酸和芳环产物,发现孔隙结构更丰富的ACF阴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矿化更为彻底。PEF降解CLX主要通过硫氧化、羟基化和脱羧作用使CLX分子结构逐渐被氧化破坏。出水中TOC主要以有机酸形式存在(83%),71%有机氮被氧化为无机离子释放。(4)自维持太阳光伏电池(SPC)-太阳光电芬顿体系(SPEF)构建及光电协同机理研究:采用具有连续光谱太阳光为能源和驱动力,通过能量衡算,完成SPC-SPEF核心技术单元匹配,开发出无需外界能源输入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集成装置。该装置处理水中200 mg L-1甲氧苄啶(TMP)的矿化率可达80%。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确定了操作最佳条件为:1.0 m M Fe2+,p H 3.0和18 m A cm-2。检测到TMP在SPEF体系中降解过程会通过羟基化、羰基化和去甲基化反应生成十种芳环产物。该装置可通过模式转换(SPC-SPEF/PEF或SPC-SPEF/EF)克服光照时长对SPEF的运行限制,对偏远地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思路。自维持SPC-SPEF体系对于光电芬顿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余均达(YUKwan Tat)[3](2014)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比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既往,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的双药方案是其标准治疗方案。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相似,总体疗效显示中位生存时间在6.9-11.3个月之间,且毒副反应大。近年,分子靶向药物为晚期NSCLC的治疗另辟蹊径,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吉非替尼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NSCLC疗效较佳,而基因状态未明的患者多主张首选化疗。但当前问题是标准化疗疗效已达瓶颈,而且EGFR基因突变率不高,加上临床上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确诊后拒绝化疗,中医药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于是成为部分患者的重要选择。前期研究显示,中药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及总体生存期稍优于目前报道的化疗疗效;且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具有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目的:评价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比标准化疗一线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明或基因非突变的晚期NSCLC是否具有非劣性作用,以期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中医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高效、低毒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连续纳入66例工IIB/IV期NSCLC,EGFR基因突变阴性或状态未明,且未曾接受过任何肺癌相关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及对照组(标准化疗方案),每组33例。治疗组予扶正抗癌方(汤剂250ml,bid,po)联合吉非替尼(250mg,qd,po)。每个治疗周期为30天,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副作用不能耐受或患者死亡。对照组行含铂双药化疗方案(GP或NP或TP或DP或AP方案),每21天重复;若患者不能耐受顺铂,用奈达铂或卡铂代替顺铂;治疗6周期,或至病情进展、副作用不能耐受或患者死亡。治疗前2周、治疗后第6周、第3月、第6月复查评估肿瘤情况,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首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疾病控制率(DCR);次要观察客观反应率(ORR)、总体生存期(OS)、中位生存期(MST)、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毒副反应。结果:截至研究终止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各脱落2例,共62例(每组31例)可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31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14例,病情进展(PD)13例。ORR为12.90%,DCR为58.06%。对照组31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1例,病情进展(PD)14例。ORR为19.35%,DCR为54.84%。两组间在ORR和DCR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位PFS是5.10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是4.17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MST是9.90个月;对照组的MST是8.90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虽然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在不同维度中各有高低,但对比两组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可发现治疗组的整体生活质量经过治疗后有改善的趋势;而对照组的整体生活质量经过治疗后却倾向转差。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中整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3.75%,主要是Ⅰ-Ⅱ度腹泻(21.88%)和皮疹(34.38%)。对照组中整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1.82%,最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36.36%)、脱发(27.27%)、白细胞减少(24.24%)、感染(21.21%)、肝功能异常(18.18%)等。两组均未发现间质性肺炎、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事件,无病例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对比标准化疗,在一线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明或基因非突变的晚期NSCLC中,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能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轻微、耐受。提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比标准化疗一线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明或基因非突变的晚期NSCLC,具有非劣性作用和潜在优势,可考虑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尉秀峰,徐作国,隋忠庆[4](2013)在《氯米帕明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氯米帕明的不良反应/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精神疾病杂志和相关药学杂志近15年刊登的有关氯米帕明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和我院监测搜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氯米帕明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9大类25种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白细胞减少、肝功损害、精神障碍多见。新的不良反应有精神障碍、锥体外系反应、过敏、白细胞减少、发热、依赖等。62.75%在15天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米帕明的不良反应较严重,要注意防范。

王志义,徐作国,隋忠庆[5](2012)在《53例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8家精神疾病类杂志等近20年有关阿米替林不良反应的个案报告和作者临床监测到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事件累及10大系统-器官25种临床表现,新发现的不良反应有精神障碍、白细胞减少、致畸等,长期应用可出现依赖。15天内出现不良反应者84.91%。结论阿米替林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用药要慎重,并注意观察。

宋玉芬,徐作国[6](2012)在《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6家精神疾病杂志近20年刊登的有关卡马西平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8大类26种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57.0%)和血液系统反应(20.0%)多见。新发现有急性肌张力障碍、小脑失调、意识障碍、贪食症等。79.69%在15天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较严重,以各种皮肤过敏多见,要注意防范。

孙振晓,于相芬,孙波[7](2011)在《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文中认为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罕见但有致命危险性,本文对精神药物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精神药物种类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等作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李建明,陈娆[8](2011)在《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利培酮的近10年来临床报道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

王金明,徐作国[9](2010)在《氯丙嗪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氯丙嗪的不良反应。方法对5种专业杂志近10年刊登的有关氯丙嗪药品不良反应和病例报告和作者临床搜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氯丙嗪的不良反应累及10大系统-器官30个病种。不良反应71.59%在30天内出现。结论氯丙嗪是不良反应较多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临床用药要慎重。

徐作国,张韶东,宋玉芬[10](2010)在《氯氮平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氯氮平少见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家精神疾病杂志社近10年刊登的有关氯氮平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氯氮平新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症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戒断反应。结论氯氮平不良反应居抗精神疾病药品首位且较严重,临床用药要慎重。

二、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Introduction)
研究对象与方法(Object and Methods)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处理
    2.5 质量控制
结果(Results)
    3.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量表及疗效评估
    3.3 两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4 两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贬低-歧视(PDD)量表总分比较
讨论(Discussion)
    4.1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精神症状比较
    4.2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社会及日常功能比较
    4.3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
    4.4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病耻感比较
结论(Conclusion)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实施及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Acknowledgements)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基于新型催化阴极的光电芬顿体系构建及其降解水中PhAC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水体中药用活性化合物(PhACs)来源、危害及处理工艺
        1.1.1 PhACs来源及水中PhACs的环境风险
        1.1.2 水中PhACs污染物的处理工艺
    1.2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
        1.2.1 电化学氧化
        1.2.2 电芬顿
        1.2.3 光电芬顿
    1.3 光电芬顿体系阴极材料研究
        1.3.1 气体扩散电极
        1.3.2 碳毡及活性炭纤维电极
        1.3.3 碳纳米管电极
        1.3.4 碳海绵电极
        1.3.5 生物质炭电极
    1.4 本研究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方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2.4 拉曼光谱分析
        2.2.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2.2.6 元素分析
        2.2.7 电化学表征
    2.3 化学分析方法
        2.3.1 H_2O_2浓度分析
        2.3.2 氨氮浓度分析
        2.3.3 Fe~(2+)和总铁浓度分析
        2.3.4 活性氯浓度分析
        2.3.5 羟基自由基浓度分析
    2.4 仪器分析方法
        2.4.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4.2 总有机碳分析
        2.4.3 离子色谱分析
        2.4.4 GC-MS分析
        2.4.5 UPLC-QTOF-MS/MS分析
3 非金属改性的生物质炭催化阴极开发及其氧化污染物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催化电极制备及实验装置
        3.2.1 非金属改性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
        3.2.2 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
        3.2.3 光电芬顿实验装置
    3.3 MC-C及N-MC-C催化剂表征
        3.3.1 微观形貌
        3.3.2 元素组成及表面性质
        3.3.3 电化学活性
    3.4 MC-C及N-MC-C GDE的PEF催化效能对比
        3.4.1 H_2O_2性能分析
        3.4.2 醋丁洛尔降解速率
        3.4.3 醋丁洛尔矿化效能
    3.5 催化阴极的微观形貌及污染物降解机理
        3.5.1 微观形貌变化
        3.5.2 N-MC-C降解产生的主要产物及氧化路径
    3.6 本章小结
4 生物质炭微观结构调控强化2e~--ORR及其应用于PEF过程效能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微观结构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
    4.3 催化剂元素组成及表面性质分析
        4.3.1 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
        4.3.2 表面性质及孔隙结构
        4.3.3 石墨化程度评价
    4.4 不同催化阴极的H_2O_2性能分析
        4.4.1 在电化学体系中的H_2O_2积累
        4.4.2 与其他催化阴极的比较
    4.5 生物质GDE在不同电解质条件下催化效能及机理
        4.5.1 硫酸盐体系中醋丁洛尔降解效能
        4.5.2 含氯体系和实际废水中醋丁洛尔降解效能
        4.5.3 含氯PEF体系中的降解产物及氧化路径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高效Fe(Ⅱ)/Fe(Ⅲ)循环的ACF阴极PEF体系调控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光电芬顿实验装置
    5.3 ACF阴极表面催化机理及效能研究
        5.3.1 ACF表面性质和ROS积累情况
        5.3.2 表面性质对光电芬顿催化降解头孢氨苄效能差异
    5.4 PEF过程头孢氨苄降解产物及矿化路径分析
        5.4.1 无机产物和有机酸生成
        5.4.2 芳环产物及矿化路径
    5.5 本章小结
6 新型自维持太阳光伏电池-太阳光电芬顿体系构建及光电协同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自维持太阳光伏电池-太阳光电芬顿装置
    6.3 装置对甲氧苄啶氧化效能评价
        6.3.1 不同EAOPs过程对甲氧苄啶去除的比较
        6.3.2 SPEF过程操作参数优化
    6.4 SPEF处理甲氧苄啶降解产物及氧化路径研究
        6.4.1 无机产物和有机酸生成
        6.4.2 芳环产物和降解路径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比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非小细胞肺癌流行病学、致病因素及治疗现况
第二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及其研究进展
    一、第三代化疗药物
    二、铂类化疗药物
    三、含铂双药标准化疗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一、吉非替尼的基本特性及其作用机制
    二、EGFR生物学特性及其信号通路简介
    三、吉非替尼优势人群研究
    四、吉非替尼临床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五、吉非替尼毒副反应及其耐药现象
    六、吉非替尼的优势与不足
第四节 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肺癌的古文献及理论研究
    二、现代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扶正抗癌方的制订及其前期研究
    一、扶正抗癌方的组成及方解
    二、扶正抗癌方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三、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的前期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病例资料与研究方法
    一、方案设计依据
    二、试验场所
    三、病例选择
    四、研究方法
    五、受试者权益保障及知情同意书
    六、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七、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八、资料总结及保存
    九、研究路线及试验进度安排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近期疗效
    三、生存时间
    四、治疗前后体力状况(PS)评分比较
    五、生活质量评价
    六、毒副反应
第五节 分析与讨论
    一、纳入人群特点分析
    二、近期疗效分析
    三、生存时间分析
    四、生活质量分析
    五、毒副反应分析
    六、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氯米帕明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与给药剂量
    2.3 不良反应/事件与发生时间
    2.4 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已知的和新的不良反应/事件
    3.2 不良反应/事件与给药剂量
    3.3 癫痫发作和精神障碍问题
4 建议

(5)53例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发生ADR/ADE时药品用量
    2.3 出现ADR/ADE的时间
    2.4 ADR/ADE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阿米替林已知的ADR/ADE
    3.2 用药剂量与ADR/ADE
    3.3 用药后出现ADR/ADE的时间
    3.4 对血液系统影响的问题
    3.5 不良反应中的精神症状与原有精神症状的鉴别
    3.6 阿米替林致畸问题
    3.7 建议

(6)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与给药剂量
    2.3 不良反应/事件与发生时间
    2.4 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卡马西平已知的和新发现的不良反应/事件
    3.2 给药剂量与不良反应/事件
    3.3 应用卡马西平后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时间
    3.4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处理

(7)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率
2 影响因素
3 临床表现
    3.1 粒细胞减少症
    3.2 粒细胞缺乏症
    3.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4 血小板减少症
    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3.6 溶血性贫血
4 精神药物种类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
    4.1 抗精神病药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2, 6, 12-31]
    4.2 抗抑郁药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 (表2) [2, 5-6, 38-42]
    4.3 抗焦虑药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 (表3) [2, 6]
    4.4 心境稳定剂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2, 6, 45-48]
    4.5 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

(9)氯丙嗪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发生ADR时氯丙嗪用量 (见表1) 。
3 氯丙嗪与发生ADR的时间比较 (见表2) 。
4 氯丙嗪
5 讨论

(10)氯氮平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发生ADR时的氯氮平用量
3 应用氯氮平后出现ADR的时间
4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5 讨论
    5.1 氯氮平已知的不良反应
    5.2 本组病例新发现的不良反应
    5.3 氯氮平的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
    5.4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5.5 氯氮平药品不良反应的的相关资料
    5.6 预防氯氮平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
6 相关建议

四、精神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D]. 祖拉叶提·吐尔逊.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基于新型催化阴极的光电芬顿体系构建及其降解水中PhACs研究[D]. 张燕羽.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比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D]. 余均达(YUKwan Tat).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4]氯米帕明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尉秀峰,徐作国,隋忠庆. 中国药物警戒, 2013(02)
  • [5]53例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王志义,徐作国,隋忠庆. 中国药物警戒, 2012(12)
  • [6]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宋玉芬,徐作国. 中国民康医学, 2012(21)
  • [7]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J]. 孙振晓,于相芬,孙波. 中国执业药师, 2011(11)
  • [8]利培酮的不良反应[A]. 李建明,陈娆.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 [9]氯丙嗪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J]. 王金明,徐作国. 四川精神卫生, 2010(03)
  • [10]氯氮平少见的不良反应分析[J]. 徐作国,张韶东,宋玉芬. 中国药物警戒, 2010(01)

标签:;  ;  ;  ;  ;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及其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