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的形成

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的形成

一、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观的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罗元,黄芳[1](2020)在《东西方男权视角下的“夫弃”式悲剧——论《舞姬》和《蝴蝶夫人》中的“家庭天使”》文中认为《舞姬》和《蝴蝶夫人》均诞生于19世纪女性主义第一浪潮期间,是典型的"夫弃"式悲剧:一厢情愿的女主角爱上了来自异国的男主角,在生育子女或者有身孕之后,遭到男性的抛弃。在东方和西方的作品中,都出现过大量关于丈夫遗弃妻子的故事,这种现象体现出了根植在人类意识深处的父权情结。两位作者诞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以类似的方式处理矛盾,导致"夫弃"悲剧的产生,使得这样的悲剧具有了原型意义,固化在稳定的男权文化心理中。

何燕娜[2](2020)在《论小思散文的原乡书写》文中认为

濮若依[3](2016)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和日本是彼此至关重要的海上近邻,因此不论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还是近代以来越发频繁、深入的交往互动,都使得中日跨文化交际的比较研究成为相关领域的一大重点课题。本课题研究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中日跨文化交际的异同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具体来说,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阐明了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正文部分由三章组成,首先立足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从汉日语言形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影响中日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根源所在。据此,本文分中日跨文化语言交际和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两大板块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大量语用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面对不同交际功能、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时,语言行为和交际风格的异同。第三章则对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现象条分缕析,分别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言和环境语言等方面的交际功能着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语部分将通过以上比较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进而针对对日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黄金[4](2015)在《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日两国文化中都存在“空无”思想,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导致同源异流。在中国文化里,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促进了艺术创作思维的深化,这种以“顿悟”把握心性的思想方法促使中国“空无”思想的生成。于南宋时,禅宗文化传至日本,与其本土神道教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禅”。日本的“空无”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日本禅文化与神道教的结合。然则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中日文化的探讨,对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着墨较少而有研究之必要。对中日文化艺术及美学了解甚深的设计师如靳埭强、陈幼坚、杉浦康平、原研哉等皆受中国文化的陶融及“空无”思想的影响,于设计作品中也有杰出的表现和突出的个人风格,值得进一步探讨其脉络。所以本研究以厘清“空无”的概念与历史渊源、探讨中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与“空无”思想的关连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理念的转化和创作表现的异同为对象,通过中日“空无”思想多维视角的系统比较探究,由此归纳出中日“空无”思想的特征:中国的“空无”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思想形态,由于与儒、道、佛的紧密交会,表面看中国的“空无”追求的是人格上的完整独立与精神上的自由写意,内在仍暗合了儒家的规范,在破除我执、法执之时,却不得不对儒家理想人格有所保留,更显示了温文尔雅与温柔敦厚,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理想境界。同样,日本的“空无”思想受到日本禅宗与神道教文化的影响,从而走向虚无的寂灭,更重视被中国“空无”思想竭力超越的“无常”和“寂”的审美体验。日本的“空无”思想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以无畏勇猛的精神斩断了人世羁绊,同时亦涤除了是非善恶的道德观。通过对二者异同的研究,发掘中国的“空无”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进而引发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的思考,探寻一种适合于自己,生发于传统又能体现现代设计风貌的设计方法。

张宗友[5](2015)在《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文中指出二十多年以前的日本足球水平和中国队几乎无法相提并论,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可是,由于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了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可以称之为“跨越式”的进步。应该说,日本已经在亚洲处于超一流水平,在世界范围也基本是步入了强队之列。相比之下,中国足球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则恰恰相反,中国足球已经连续三届无缘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圈,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持续缩减,各个战线的竞赛成绩也是一落千丈等一系列惨淡现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分析日本在足球领域取得的如此优异成绩的原因之后发现,这其实是与这个国家长时间积累、酝酿、建设的国家足球文化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反观我们中国的足球文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漏洞。因此,比较分析出中日两国在足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差异也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可以把日本发展足球文化的成功经验借鉴到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中去,整合吸收为对中国足球发展有帮助的措施和建议,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本文主要采用了社会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文献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利用中国知网、相关网站、学术着作进行了透彻分析,总结出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体育文化差异、足球文化差异,从而得到最终的研究结论。经过研究和分析,关于中国足球文化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足球本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2中国足球文化存在去大众化的特征;3中国足球文化缺少对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4在制度文化中政府的权利主体地位过重,制约了足球市场活力;5职业足球联赛的监管机制不健全;6中国足球俱乐部在青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均衡,呈现两极分化;7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硬件设施亟需提高和改善;8中国足协在开展校园足球的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基于以上中国足球文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论文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1从思想观念上着眼,整合创造足球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足球精神文化;2从制度层面着手,以职业联赛管理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为重点,构建中国足球的制度文化;3改善足球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构建中国足球器物文化;

刘聪,曲朝霞[6](2015)在《《平家物语》中贵族女性的行动与命运》文中研究表明《平家物语》作为军记物语,讲述的是平安末期平家在与贵族势力的对抗,和源平两氏武士集团的对抗中由盛及衰和骄奢荣辱的故事。在整个故事中登场的主角虽然是男性,但是也有很多女性,特别是贵族女性为故事增添了色彩。她们有很多无奈和痛苦,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是崭新的贵族女性形象,是有行动、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的女性形象。

解丽媛[7](2012)在《中日文化冲突及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日本与中国在表层文化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深层次的文化层面,中日两国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日关系一直以来的政冷经热及两国之间的冲突,如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及历史认知等问题很大一方面就是由于双方文化结构中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中国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以汉唐时期为之最,从秦至清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亚洲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中国文化以其先进卓越的姿态影响着整个亚洲,滋养孕育着东亚各国,当然日本文化也从中受益匪浅。中国文化自春秋时期成形始就已经体系完备,且博大精深,以至于后世人们都未曾想着去超越,所以传统的中国文化缺乏创新的精神。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强势来袭,中国传统文化的弱徵性日益突显,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狂妄,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被彻底惊醒,于是科学与民主开始被中国文化所接受,而后才慢慢完善并形成了当代的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中包含的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道德观及政治观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其“坚定”与“自大”的文化理念就从未被摒弃。反观日本文化,它的原创性就很少,初期是从强盛的中国文化中吸收养分,但随着西方文明的日益强大,它又立马转变了方向,贪婪地吸取着西方文化的养分,继而形成了具有双重矛盾的日本文化,这也奠定了日本文化可以因势“转变”的独特性,就这一方面而言,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坚定”理念是完全对立的。有对立必然会有冲突,而要解决冲突,首先就是要寻找到问题的根源,因此本文会从中日文化的差异性着手来进行比较研究,加深两国人民对对方文化的理解,进而分析中日文化冲突的原因,而通过对中日文化冲突的根源、成因等方面的分析,及时进行反思并做出深刻的认识,继而推动消除两国文化之间不必要的隔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更加地紧密,不同文化之间固然存在着冲突,但通过各种文化交流的加强,这种冲突解决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各国之间必需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中日关系虽然复杂,但只要两国之间肯放下成见,更加审慎地对对方的文化做出深层次的研究,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日关系就必然会有所改善,因为维护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双赢才是双方最终的目的。

谢新华,张宁[8](2011)在《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回顾与反思》文中认为我国现有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叙事、妇女运动、日常用语、女性地位转变原因以及国际比较研究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中文献研究居多,缺少实证研究。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介和反思,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丁燕[9](2006)在《颜色如花命如叶——浅析《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悲剧》文中研究表明紫式部在她的代表作《源氏物语》中塑造了许多命运多舛的女子的形象。这些女性,不论地位高低,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小说并非是专门为封建社会的女性而写的作品,但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对于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紫氏部的揭露与批判以文学作出回应。

冷绣锦[10](2000)在《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观的形成》文中研究表明

二、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观的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观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3)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汉日语言形式与跨文化交际
        一、汉日语言的历史渊源
        二、语义和语构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中日审美观异同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环境
        二、艺术审美
        三、文学审美
    第三节 中日价值观——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一、中日社会道德中的“耻感文化”
        二、宗教与信仰
        三、集体主义与亲缘关系
第二章 中日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异同
    第一节 语用文化与语用规则
        一、“礼貌用语”与“あいさつ”
        二、交际风格
    第二节 交际功能
        一、问候与告别
        二、称赞与谦虚
        三、致谢与致歉
    第三节 交际对象与场合
        一、公司、校园里的跨文化语言交际
        二、公共场合的跨文化语言交际
第三章 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异同
    第一节 体态语
        一、眼神与表情
        二、身势与动作
        三、体触行为
    第二节 副语言
        一、非语义的声音
        二、沉默
    第三节 客体语言与环境语言
        一、个人用品的交际功能
        二、空间与时间
        三、颜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中国艺术设计创作的现状
        1.1.2 现代中国艺术设计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反思
        1.1.3 选择日本艺术设计作为比较研究的理由
    1.2 目的意义
        1.2.1 发掘中国文化中“空无”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1.2.2 探究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精神
    1.3 研究现状
        1.3.1“空无”思想的现代意义研究
        1.3.2“空无”思想与当代设计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流程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流程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空无”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差异
    2.1“空无”思想的历史渊源
        2.1.1“空无”思想的基本涵义
        2.1.2“空无”思想的历史渊源
    2.2 “空无”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流变
        2.2.1“空无”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2.2.2“空无”思想的流变与日本“道”的形成
    2.3 中日“空无”思想的差异
        2.3.1 中国“空无”思想的特征
        2.3.2 日本“空无”思想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日传统文化艺术中“空无”思想的体现与比较
    3.1 中日“禅”文化中“空无”思想的体现与比较
    3.2 中日“道”文化中“空无”思想的体现与比较
        3.2.1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
        3.2.2 中国花艺与日本花道
        3.2.3 中国武侠与日本武士道
    3.3 中日“艺”文化中“空无”思想的体现与比较
        3.3.1 禅诗与俳句
        3.3.2 民间年画与浮世绘
        3.3.3 傩戏与能乐
        3.3.4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日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设计观念中“空无”思想的体现与比较
    4.1 基于“空无”思想的现代书籍设计观念
        4.1.1“疾风迅雷”——杉浦康平
        4.1.2“吕氏风格”——吕敬人
        4.1.3 小结
    4.2 基于“空无”思想的现代品牌设计观念
        4.2.1“无中生有”——原研哉
        4.2.2“东情西韵”——陈幼坚
        4.2.3 小结
    4.3 基于“空无”思想的现代招贴设计观念
        4.3.1“无言精神”——田中一光
        4.3.2“有无相生”——靳埭强
        4.3.3 小结
    4.4 基于“空无”思想的现代建筑设计观念
        4.4.1“禅髓自然”——隈研吾
        4.4.2“计白当黑”——贝聿铭
        4.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5.1 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影响因素
        5.1.1 中日文化根源的差异
        5.1.2 中日地理环境的差异
        5.1.3 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
        5.1.4 中日审美观念的差异
    5.2 中国“空无”的艺术设计发展之路
        5.2.1 他山之石——吸纳融合国外先进设计思想
        5.2.2 融古贯今——探寻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精神
第六章 结合毕业创作谈“空无”思想的个人延伸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科研鉴定成果
附录 3:中日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生平背景与经历

(5)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观察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关于文化、体育文化和足球文化等概念研究
        3.1.1 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
        3.1.2 关于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
        3.1.3 关于足球文化概念的界定
        3.1.4 关于足球文化要素的构成
        3.1.5 足球文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1.6 足球文化的本质功能
        3.1.7 文化、体育文化和足球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3.2 关于中国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
        3.2.1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3.2.2 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3.2.3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3.2.4 关于中国体育文化特征的分析
    3.3 关于日本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
        3.3.1 日本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
        3.3.2 日本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
    3.4 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的对比
    3.5 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足球文化的研究
        3.5.1 日本足球文化的发展历程
        3.5.2 日本足球文化的特征分析
        3.5.3 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历程
        3.5.4 中国足球文化的特征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中国足球文化缺乏对于足球本身的正确认识,是足球精神文化缺失的表现
        4.1.2 中国足球文化缺乏普及性,存在“去大众化”的文化特征
        4.1.3 中国足球文化缺少对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表现在足球精神文化匮乏
        4.1.4 中国足球制度文化不完善,政府权利主体地位过重,制约了足球市场活力
        4.1.5 中国足球制度文化中的职业足球联赛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4.1.6 中国足球在青少年训练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均衡,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在客观上反映出中国足球制度文化的缺陷和不完善
        4.1.7 中国足球管理部门在开展校园足球的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从而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足球运动的普及
        4.1.8 中国足球的硬件设施亟需提高和改善,这是中国足球足球发展水平提高的基础
    4.2 研究建议
        4.2.1 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路径之一:从思想观念上着眼,整合创造足球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足球精神文化;
        4.2.2 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路径之二:从制度层面着手,以职业联赛管理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为重点,构建完善的中国足球制度文化体系;
        4.2.3 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路径之三:改善足球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构建中国足球器物文化;
参考文献
致谢

(6)《平家物语》中贵族女性的行动与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一、登场的贵族女性
二、叙说成故事的贵族女性
三、结语

(7)中日文化冲突及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对中日两国文化的研究现状
        1.2.2 对中日关系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日两国文化特质
    2.1 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
        2.1.1 中国文化之地理环境
        2.1.2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2.1.3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
    2.2 日本文化的演变
        2.2.1 日本文化的起源
        2.2.2 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2.2.3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
    2.3 中日文化的异质性比较
        2.3.1 中日两国国民性差异之比较
        2.3.2 中日两国民族精神差异之比较
第三章 中日文化冲突及其原因探析
    3.1 文化冲突的理论界定
    3.2 中日文化冲突的表现
        3.2.1 中日文化冲突的形成
        3.2.2 中日文化冲突的案例分析
    3.3 中日文化冲突的原因探析
        3.3.1 中日文化冲突的中国因素
        3.3.2 中日文化冲突的日本因素
第四章 中日文化冲突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4.1 中日文化冲突对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
        4.1.1 “忠”的地位不同造就了中日两国迥异的政治观
        4.1.2 “文”与“武”的对峙是中日关系“冷却”的根源
    4.2 中日文化冲突对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
        4.2.1 中日文化冲突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
        4.2.2 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融合迅速,中日经济关系“火热”
    4.3 中日文化冲突对两国民间交流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共建两国互信机制
    5.1 交流中促进中日文化的融合,加强两国的政治合作
    5.2 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
    5.3 未来中日关系前景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研究概况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1. 从文学叙事反观女性地位的演变
    2. 从妇女运动考察女性地位的演变
    3. 从日常用语透视女性地位的演变
    4. 女性地位的表征及转变原因的研究
    5. 比较研究中对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探析
三、对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研究的反思

四、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观的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 [1]东西方男权视角下的“夫弃”式悲剧——论《舞姬》和《蝴蝶夫人》中的“家庭天使”[J]. 罗元,黄芳. 中外文化, 2020(00)
  • [2]论小思散文的原乡书写[D]. 何燕娜.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D]. 濮若依. 苏州大学, 2016(02)
  • [4]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D]. 黄金.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5(02)
  • [5]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D]. 张宗友. 首都体育学院, 2015(07)
  • [6]《平家物语》中贵族女性的行动与命运[J]. 刘聪,曲朝霞. 青年文学家, 2015(05)
  • [7]中日文化冲突及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D]. 解丽媛. 延边大学, 2012(02)
  • [8]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回顾与反思[J]. 谢新华,张宁.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02)
  • [9]颜色如花命如叶——浅析《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悲剧[J]. 丁燕.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 [10]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观的形成[J]. 冷绣锦. 日本学论坛, 2000(04)

标签:;  ;  ;  ;  ;  

从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日本女性道德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