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奇,朱一可,张樊,任永颖,王昕,王琳,杨健[1](2021)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特点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三种亚型的行为问题和认知功能的特点, 分析其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echsler children′s intelligence test, C-WISC)、SNAP-Ⅳ父母评定量表(SNAP-Ⅳ parental rating scale, SNAP-Ⅳ)、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Conners parental symptom questionnaire, PSQ)和12项在线认知功能测试评估门诊ADHD患儿。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和认知功能差异及其智力水平、PSQ、SNAP-Ⅳ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PSQ问卷结果显示ADHD-C型[(1.11±0.59)分, (1.59±0.58)分, (1.62±0.50)分]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均高于ADHD-I型[(0.64±0.27)分, (1.01±0.54)分, (1.09±0.32)分]和ADHD-HI型[(0.75±0.35)分, (1.22±0.58)分, (1.05±0.38)分],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74, 7.644, 15.176, 均P<0.05);在学习问题方面, ADHD-C型[(2.01±0.55)分]高于ADHD-I型[(1.66±0.58)分]高于ADHD-HI型[(1.16±0.4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09, P<0.05)。在认知功能方面, 三组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序列关系和短时记忆能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4, 7.192, 7.822, 8.646, 均P<0.05)。两两比较显示, ADHD-HI型[4.00(4.00, 5.00), 5.00(4.25, 6.00), 5.00(4.00, 7.00)]的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和序列关系优于ADHD-I型[3.00(2.00, 5.00), 3.00(2.50, 6.00), 4.00(3.00, 5.50)], 而ADHD-HI型[5.00(4.00, 6.00)]和ADHD-C型[5.00(4.00, 6.00)]的短时记忆能力优于ADHD-I型[4.00(3.00, 5.00)]。ADHD患儿的智力水平和空间认知能力、序列关系、瑞文推理测验、短时记忆广度、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呈正相关(r=0.25~0.57, 均P<0.05);患儿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与数字理解能力均呈负相关(r=-0.26, -0.25, 均P<0.05)。结论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和认知功能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李福轮,朱洁,李晶,王佳媚,杨银定,赵乾龙,贺婧,杨静[2](2021)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了解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分布情况,为ADHD儿童早期识别、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数据库收集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在智力测验方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相关论文,以定量Meta对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进行统计分析。纳入40篇文献,36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参与样本总量为6829例,ADHD组样本量4184例,对照组样本量2645例。FIQ、VIQ和PIQ的WMD分别为-1.20(95%CI:-1.37,-1.03)、-1.31(95%CI:-1.55,-1.07)和-0.88(95%CI:-0.99,-0.77),ADHD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ADHD组VIQ和PIQ各分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01)。VIQ分项中以常识(Information)和算术(Arithmetic)发育迟缓为主,PIQ分项中以积木(Block Design)发育迟缓为主。中国ADHD儿童FIQ、VIQ和PIQ均低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发展较平衡,分项中以常识、计算、积木的延迟发育较明显。

勾月嫙[3](2021)在《基于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文献研究:通过meta分析进行文献研究来评价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核心症状的临床疗效。2.临床试验试验一:通过进行综合治疗方案与单纯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ADHD的对照研究,来探索综合治疗方案干预ADHD的临床疗效。试验二:通过进行综合治疗方案与单纯中药汤剂治疗ADHD的对照研究,来探索综合治疗方案干预肾虚肝亢证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1.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2010-1-1至2020-12-31所有进行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由2名熟知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独立阅读和筛选文献,提取并整合各文献研究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各文献风险偏倚评估选用Cochrane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3对文献研究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临床试验试验一:采用前瞻性、匹配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拟纳入6-16周岁符合纳入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共60例。试验组干预方法为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照组干预方法为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各30例。两组儿童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实施为期8周的临床干预研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随访观察并对SNAP-IV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压力(应激)反应问卷等观察指标进行评定分析。试验二:采用前瞻性、匹配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拟纳入6-16周岁符合纳入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共60例。试验组干预方法为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照组干预方法为益智宁神颗粒,各30例。两组儿童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实施为期8周的临床干预研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随访观察并对SNAP-IV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中医证候评分表、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压力(应激)反应问卷等观察指标进行评定分析。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7篇文献。13项研究为双臂试验,6项研究为综合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7项研究为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进行对照研究;4项研究为多臂试验研究。(1)注意缺陷因子:17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治疗方案降低ADHD注意缺陷因子积分的疗效与单一疗法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方案降低注意缺陷因子积分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臂试验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治疗方案降低注意缺陷因子的疗效与单一疗法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动冲动因子:17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治疗方案降低ADHD多动冲动因子积分的疗效与单一疗法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方案降低多动冲动因子积分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臂试验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治疗方案降低多动冲动状因子的疗效与单一疗法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试验试验一:试验组因疗效欠佳联合脑电反馈治疗1例,未按时随访脱落3例;对照组放弃家长培训2例,因疗效欠佳联合脑电反馈治疗1例,未按时随访脱落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26例,共纳入52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患儿出现轻度食欲不振的表现。两组儿童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1)盐酸哌甲酯+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治疗临床症状的疗效结果:两组儿童治疗8周后SNAP-IV量表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降低对立性因子积分和注意缺陷因子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多动冲动因子积分和Conners多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盐酸哌甲酯+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治疗患儿功能缺陷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8周后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分量表积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和社会活动等分量表积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冒险活动分量表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分量表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家庭、自我管理、社会活动和冒险活动等分量表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盐酸哌甲酯+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治疗家长压力(应激)反应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家长压力(应激)反应问卷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躯体反应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总压力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二:试验组因家长不满意疗效脱落3例,未按时随访导致数据缺失排除4例,因症状控制不佳辅以其他疗法排除2例;对照组因家长不满意疗效联合西药治疗排除2例,未按时随访导致数据缺失脱落5例,因患儿拒绝继续服用中药汤剂脱落1例,因症状控制不佳辅以其他疗法排除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21例,共纳入42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儿童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1)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治疗临床症状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儿童治疗8周后SNAP-IV量表和中医证候表积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组总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降低注意缺陷因子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对立性因子积分、多动冲动因子积分和Conners多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中医主证和次证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治疗患儿功能缺陷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分量表积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分量表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家庭、自我管理、社会活动和冒险活动等分量表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治疗家长压力(应激)反应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家长压力(应激)反应问卷积分情绪反应因子、躯体反应因子和总压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反应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躯体反应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总压力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综合治疗方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干预疗效的文献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治疗方案干预ADHD核心症状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与常规治疗疗效相当。但是纳入的17篇文献整体质量不高,主要在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上的风险等级较高,结论需谨慎。临床研究仍需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多中心、双盲试验以提高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证据质量。2.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综合治疗方案在减轻ADHD注意缺陷症状方面均具有显着疗效,且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方面的缺陷,在缓解家长躯体压力应激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邓家琳[4](2021)在《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分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旨在进一步验证静宁颗粒治疗ADHD气阴两虚型患儿临床疗效的基础之上,探索其在维生素D作用途径上的相关机制及对负性情绪的调控作用,并发掘静宁颗粒治疗ADHD模型大鼠可能涉及的其他途径和作用机制,以期为静宁颗粒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临床研究方面,通过观察静宁颗粒治疗ADHD气阴两虚型患儿前后疾病疗效、各量表评分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评价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相关负性情绪的调控作用及对维生素D作用途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为静宁颗粒进一步开展新药研发及推广提供重要临床依据。实验研究方面,通过采用旷场实验检测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同时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维生素D作用途径上部分指标的表达情况及含量改善水平,验证静宁颗粒作用于多巴胺能系统可能是通过调节该途径相关因子这一假说,为静宁颗粒进一步开展新药研发及临床推广提供重要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面,纳入符合标准的ADHD患儿25例,给予静宁颗粒口服,疗程8周,期间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并在治疗0周、4周、8周时间节点进行SNAP-Ⅳ量表积分、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划消试验评分以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的记录。治疗0周、8周节点时进行血清维生素D、DA、TH、BDNF含量检测,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观察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和对上述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实验研究方面,将雄性4周龄SH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静宁颗粒高剂量组、静宁颗粒中剂量组、静宁颗粒低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模型组,每组10只,同时将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组别不同,分别予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混悬液,盐酸托莫西汀混悬液,去离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6周。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脑组织样本检测下丘脑TH蛋白及TH mRNA表达、纹状体DAT蛋白及DAT mRNA表达、海马BDNF蛋白及BDNF mRNA、海马GABA含量及GAT表达,血清样本留存检测维生素D、TH含量,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和对上述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划消测试结果、SNAP-Ⅳ量表评分结果均有改善;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划消测试结果、SNAP-Ⅳ量表评分结果明显改善。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4周、治疗8周时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均下降明显;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各因子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4周、治疗8周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各主证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各项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0周相比,除面色、大便外,治疗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次证其余各项均有所改善,治疗8周时各项均明显改善;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时除面色、大便外的各项次证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与治疗0周相比,治疗8周时血清维生素D、DA、BDNF含量明显升高,TH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旷场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各组及托莫西汀组运动总路程、中心路程和中心时间明显减少,静止时间和边缘时间明显增加,其中以静宁颗粒高剂量组与盐酸托莫西汀组改善最为明显。静宁颗粒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血清TH含量;静宁颗粒各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血清维生素D含量。静宁颗粒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下丘脑TH蛋白及TH mRNA表达水平;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下调ADHD模型大鼠纹状体DAT蛋白及DAT mRNA表达水平;静宁颗粒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海马BDNF蛋白及BDNF mRNA表达水平;静宁颗粒各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均能显着上调ADHD模型大鼠海马GABA含量及GAT表达水平。研究结论临床研究方面,静宁颗粒能够改善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临床核心症状和中医证候表现,且对相关负性情绪存在一定调节作用;ADHD患儿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异常,静宁颗粒能够改善其失调状态,这可能是通过对维生素D作用途径相关因子TH、BDNF等的调控发挥作用的。实验研究方面,静宁颗粒能够有效控制ADHD模型大鼠的多动冲动行为,调控相关负性情绪,其疗效与盐酸托莫西汀相当;ADHD模型大鼠存在多巴胺能系统代谢异常,静宁颗粒可以通过调节维生素D作用途径,对通路上TH、DAT、BDNF等相关因子的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改善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失调状态,从而发挥疗效。

吴静静[5](2021)在《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临床表现为与年龄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病情复杂易反复,对患儿学业生活、社会行为和认知功能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ADHD总体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ADHD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西药一线用药哌甲酯和托莫西汀能够改善ADHD大部分核心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儿会出现明显副作用、依赖性或长期后遗症,中医药治疗ADHD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静宁方应用于临床多年,治疗ADHD疗效显着,副作用小,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303541.6)。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静宁方治疗ADHD起效的分子机制;依据预测结果,评估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探讨静宁方调控ADHD模型大鼠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研究: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静宁方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蛋白,检索TTD、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ADHD相关靶点,绘制维恩图提取静宁方与ADHD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建立交集靶点PPI网络,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关键靶点-活性成分-中药”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临床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静宁方治疗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0周、4周、8周进行SNAP-IV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划消测试、ADHD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测评,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钙水平,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价,整个临床观察阶段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动物实验:ADHD模型大鼠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哌甲酯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同龄雄性Wistar大鼠10只,静宁方每日灌胃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3.14g/kg、中剂量组11.57g/kg、低剂量组5.785g/kg,盐酸哌甲酯组1.5m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ml/100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周,监测大鼠体重变化情况,进行旷场实验评价其行为学特点,检测大鼠纹状体Ca含量,纹状体IP3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海马CaM、CaMKⅡ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静宁方有活性成分82个,对应靶基因224个,与ADHD靶基因进行维恩图绘制提取103个交集靶点,包括AKT1、FOS、IL6、TP53、TNF、VEGFA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静宁方可能通过钙信号通路、PI3K-Akt、cGMP-PKG、cAMP、HIF-1、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静宁方治疗ADHD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4%。经静宁方治疗8周,划消测试、SNAP-Ⅳ量表测试和Conners父母问卷测评均有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主证和次证均较0周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静宁方治疗8周后血清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旷场实验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显着减少(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静止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静止时间显着增多(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静止时间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心时间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中心时间显着减少(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中心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边缘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边缘时间显着增多(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边缘时间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哌甲酯组、静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运动总路程较短,轨迹以周围型分布为主,中心运动轨迹较少;模型组、静低组大鼠运动总路程较其余组增多,轨迹分布特点不明确,中心运动轨迹增多。静宁方对纹状体钙含量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钙含量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下调纹状体钙含量(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纹状体钙含量有下降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宁方对大鼠纹状体IP3及海马CaM、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IP3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上调纹状体IP3蛋白表达水平(P<0.05);静低组较模型组有上升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IP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下调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KⅡ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上调海马CaMKⅡ蛋白表达(P<0.05);静高组较CaMKⅡ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宁方对纹状体IP3和海马CaM、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I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纹状体IP3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IP3 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M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 mRNA表达下降,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KⅡ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MK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K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静宁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特点,通过调控神经递质代谢、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等对ADHD发挥治疗作用。(2)静宁方改善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核心症状的同时,能够对患儿饮食、睡眠等进行综合调整。(3)静宁方能够提高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血清钙水平。(4)静宁方治疗6周对SHR大鼠体重增长未见明显影响,能够有效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的行为。(5)静宁方能够调控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达到治疗ADHD的目的,重点可能在于改善学习记忆及认知。

于庆洋[6](2021)在《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为核心症状表现,同时常伴随一种或多种共患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危害性和由此造成的防治压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是未知,既往的研究多围绕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信号通路展开。随着脑肠轴理论的提出和不断丰富,以及肠道微生物被证实在越来越多尤其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脑肠轴在ADH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脑肠肽的调节作用,对拓展ADHD的机制研究领域以及临床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由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构成。通过临床研究对静宁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再评价,评估ADHD的胃肠功能问题,验证静宁颗粒对ADHD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以及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和肠道微生物的改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脑肠肽和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在ADH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验证ADHD的胃肠症状与其核心症状相关,脑肠肽除参与胃肠功能改变以外可能和肠道微生物共同作用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的功能并引起ADHD发病的假设。方法:临床研究:本研究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6~14岁ADHD患儿30例,予静宁颗粒口服治疗8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SNAP-Ⅳ量表、数字划消测试以及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评价静宁颗粒对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采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和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评价ADHD患儿的胃肠功能以及静宁颗粒的改善作用;分别检测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了解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将50只4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静高组、静中组、静低组)和托莫西汀组(ATX组),10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分别予对应药物及去离子水灌胃6周,每日1次。6周后进行旷场实验,处死。计算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GAS、MTL、Ghrelin、VIP、SP水平,前额叶GAS、MTL及其相应受体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临床研究: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8周后SNAP-Ⅳ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及数字划消测试、中医证候总积分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中医证候各项次证积分中面色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均改善明显(P<0.01);静宁颗粒在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的疾病总有效率为80.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静宁颗粒可以显着改善ADHD患儿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评分(P<0.01),对血清GAS、MTL、Ghrelin、VIP和SP水平均有显着的调节作用(P<0.01);ADHD患儿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两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物种均以Blautia(布劳特氏菌)、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属)、Eubacteriumhalliigroup(霍氏真杆菌)、Subdoligranulum(罕见小球菌属)和Bacteroides(拟杆菌属)为优势属种;两组在OTU水平上的Sobs丰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nnon多样性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差异性检验显示Bacteroides(拟杆菌属)在属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较大的菌属还包括Clostridiuminnocuumgroup(无害梭菌属)、NorankfnorankoClostridiaUCG-014(未排位梭菌属UCG-014)和Abiotrophia(贫养菌属)。实验研究:各组大鼠(除空白组)在0周和6周时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运动总路程、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总静止时间和边缘区域运动时间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和ATX组较模型组在运动总路程、中心区域运动时间上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在总静止时间和边缘区域运动时间上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内容物残留率显着高于空白组(P<0.01),静高组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静中组和ATX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静高组、静中组和ATX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静中组低于A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低组显着低于ATX组和静高组(P<0.01)。模型组在血清MTL、GAS、Ghrelin、VIP和SP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ATX组均能有效改善这种差异(P<0.01或P<0.05),静宁颗粒低剂量组仅对MTL、Ghrelin、VIP有改善作用(P<0.05)。模型组在前额叶皮质的GAS、MTL水平上和空白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静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ATX组均能显着升高前额叶皮质GAS、MTL水平(P<0.01)。模型组前额叶皮质的GAS受体(CCKBR)和MTL受体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显着偏低(P<0.01),静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和ATX组的CCKBR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各治疗组MTL受体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结果显示,群落Bar图中各组大鼠在优势菌属种类上基本一致,但在相对丰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norankf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f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菌属)、UCG-005(瘤胃菌科UCG005菌属);Heatmap图显示各组在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NonrankfEggerthellaceae(未定级伊格尔兹氏菌科菌属)、Turicibacter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静中组、静低组和ATX组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相似,静高组与空白组在群落组成上更为相似。属水平的组间差异显着检验显示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Allobaculum、Norankf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 f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菌属)、Romboutsia(罗姆布茨菌属)、Faecalibaculum(粪杆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6group、Dubosiella(杜氏杆菌属)、Parabacetroides(副杆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菌属)为具有显着性差异的菌属。在门水平对差异性菌门进行组间差异显着性检验,最终结果显示Bacteroidota(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放线菌门)和 Desulfobacterota(脱硫杆菌门)为目标菌门,以Bacteroidota(拟杆菌门)的差异最为显着(P<0.001)。结论:1.静宁颗粒能够有效治疗气阴两虚证ADHD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核心症状,显着改善SNAP-Ⅳ、数字划消测试、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以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等量表评分。2.ADHD患儿在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和GAS、MTL、Ghrelin、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且静宁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其胃肠症状,减少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积分,调节血清GAS、MTL、Ghlin、VIP和SP水平。3.ADH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经静宁颗粒治疗前后存在差异,尤以Bacteroides(拟杆菌属)差异显着,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在ADH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静宁颗粒对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4.静宁颗粒可以显着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样行为学表现,减少其过度的旷场活动。5.SHR大鼠较空白组大鼠存在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和前额叶皮质GAS、MTL等脑肠肽及相关受体水平的差异,药物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差异,脑肠肽及其受体可能通过脑肠轴在ADH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6.各组大鼠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静宁颗粒和ATX对SHR大鼠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节作用,脑肠肽可能和以Bacteroides(拟杆菌)为主的其他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通过脑肠轴途径改变大脑功能状态,引起ADHD发病。

王超[7](2021)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融合教育作为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主流趋势,备受社会及教育学界瞩目。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随班就读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主要的教育安置形式,涉及轻度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多种残障类型的学生。其中,尤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尽管很多ADHD儿童在学校存在学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但由于其智力发展往往处于正常水平,很容易让家长感到迷惑,从而忽视了他们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为孩子贪玩、不努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普通学校教师则不仅困扰于ADHD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担忧由于ADHD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涣散、多动、扰乱课堂等问题行为影响班级的整体课堂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效果,间接影响和削弱他们对于融合教育的信心。解决ADHD学生面临的学业困扰,帮助融合教师积极有效地应对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已成为当前推进融合教育,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所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此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为儿童期出现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也是医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ADHD特殊群体展开智力发展水平及特征等相关研究,对于丰富ADHD学生认知特点理论知识,揭示ADHD个体学习发展的影响因素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还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为ADHD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本研究利用国际上最新研发,吸纳了当前认知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工具,采用因果-比较研究的设计方法,分别测查了ADHD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分析其智商水平、智力结构特征及二者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ADHD儿童学业成绩的智力结构因子。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ADHD儿童整体智商水平在平常范围内,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显示一定的认知缺陷。(二)多数ADHD儿童存在认知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加工速度缓慢。(三)WISC-Ⅳ中言语理解指数(VCI)和加工速度指数(PSI)分别是预测ADHD儿童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的最佳因子。研究针对ADHD儿童认知结构特征以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展开讨论,并针对如何提升ADHD儿童整体学业水平,促进ADHD儿童健康成长提出如下教育建议:提高普校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为ADHD儿童创建良好学习环境;合理采取各种有效康复治疗措施;转变ADHD儿童的教学指导方式,提高ADHD儿童整体学业水平;改善家庭环境氛围,促进ADHD儿童身心良好发展。

董思雨[8](2020)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随着多动症儿童诊断率逐年升高,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与正常儿童家长相比承担了更多的教养、家庭及社会压力,这影响了其心理健康,但在此过程中仍有部分家长表现出从压力中反弹的能力,这些家长所展现的积极品质是心理弹性的展现。家长的心理弹性影响儿童的身心状况和健康发展,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的研究,如何在了解家长心理弹性现状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为出发点,综合了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的现状,以亲子游戏治疗为干预方案,介入了其中3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家长,并采用了单一被试中A-B-A倒返实验设计检验干预成效,本研究共有两项研究任务。研究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测量法调查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现状,并运用访谈法深层探查家长心理弹性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发现:(1)8名家长心理弹性总体水平较低,显着低于常模标准(p<0.05),具体表现为:第一家长认知正确,具有积极心态,积极寻求帮助,但存在对孩子过度期望,焦虑现象;第二,家长与子女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氛围良好,但面临着巨大的养育压力及配偶、长辈支持不足;第三,家长能够积极参加社会社区活动,但社会支持、朋友支持不足,面临社会舆论压力。(2)儿童的行为表现、家庭养育压力及社会支持是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二:亲子游戏治疗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干预研究。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基于自愿的原则选择3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及其子女为研究对象,以亲子游戏治疗为干预方法,以家长的积极情绪及儿童的专注时间为中介变量,提升3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发现:(1)3名家长的积极情绪显着提升(p<0.01),强化了其积极心态;(2)3名儿童的专注时间显着增加(p<0.01),改善了行为表现;(3)3名家长的《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且存在显着差异,各家长对亲子游戏治疗满意度较高。为提高家长心理弹性,结合家长心理弹性现状,建议家长更好的完善认知结构,培养积极情绪,改善焦虑现状;维持融洽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保持更积极的社会互动,敞开自我心扉,与人交流。研究人员可以从影响因素入手实施改进,提升儿童的专注时间,缓解家长的养育压力,增强社会支持力度,尽可能减小家长心理弹性提升过程中的阻力。

曹鹏飞[9](2020)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microRNA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考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托莫西汀(ATX)以及两者联合(rTMS+ATX)三种方法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2.评估ADHD患者经系统治疗后,执行功能的改善情况。3.比较ADHD患者与健康儿童血清miRNA let-7d和miRNA-107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ADHD患者治疗前后它们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1.临床治疗:将70名ADHD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n=23)、药物(ATX)组(n=23)、联合(rTMS+ATX)组(n=24)。rTMS组接受rTMS+安慰剂治疗;药物组口服ATX+假rTMS治疗;联合组采用相同参数rTMS、口服相同剂量ATX进行联合治疗。2.重复经颅磁刺激、托莫西汀及联合治疗对ADHD的效果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6周末使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SNAP-IV问卷对ADH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3组治疗的效果。3.ADHD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的差异: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6周末使用持续操作测验(CPT)以及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中的三个分测验(算术、数字广度和编码)考察ADHD患者“冷”执行功能的损害程度及改善情况。在相同的时间节点,使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GT)考察ADHD患者“热”执行功能的损害程度及改善情况。4.ADHD患者与健康儿童血清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抽取ADHD组(n=75)与健康对照组(n=18)血样,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并比较miRNA let-7d、miRNA-107的表达水平。5.AD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将ADHD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n=32)和非药物组(n=43),再各自随机分为2个亚组:ATX组(n=16)、安慰剂组(n=16)、rTMS组(n=22)、假rTMS组(n=21),治疗6周后再次抽取ADHD组血样,复测miRNA let-7d、miRNA-107的表达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ATX组、联合组ADHD患者经过6周治疗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因子的得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心身障碍因子得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因子得分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NAP-IV问卷:rTMS组、ATX组和联合组ADHD患者经过6周治疗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对立违抗障碍3个因子的得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算术、数字广度、编码:rTMS组、ATX组和联合组ADHD患者经过6周治疗后,算术、数字广度(顺背、倒背)、编码分测验的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持续操作测验(CPT):rTMS组、ATX组和联合组ADHD患者经过6周治疗后,CPT的使用错误提示(DEPRIME)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爱荷华赌博任务(IGT):rTMS组、ATX组和联合组ADHD患者经过6周治疗后,IGT的成绩(选择有利纸牌次数与不利纸牌次数的差值)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联合组与rTMS组、ATX组治疗效果比较:联合组相对于rTMS组和ATX组,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品行问题、SNAP-IV问卷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冷”、“热”执行功能如算术、顺背、编码以及IGT也表现较好的疗效(P<0.05);联合组较rTMS组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因子治疗前后得分差值有显着差异(P<0.05);ATX组在编码和IGT上优于rTMS组。7.ADHD患者血清miRNA let-7d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儿童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107表达水平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8.经6周ATX或rTMS治疗后,ADHD患者血清miRNA let-7d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miRNA-107表达水平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托莫西汀、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托莫西汀在改善ADHD患者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核心症状及“冷”、“热”执行功能方面均有效。联合方法较两个单独治疗组,存在一定疗效优势。与rTMS组相比,ATX组在编码和IGT上有较好的改善。2.血清miRNA let-7d可能是ADH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之一,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

孙云开[10](2020)在《ADHD儿童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和机器学习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发病发展原因涉及脑网络的异常。例如,ADHD的额叶-纹状体-小脑(fronto-striatal-cerebellum)通路、认知控制网络(attention control network)、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等脑功能网络出现失调。当前大多数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的脑功能网络指标的分析主要基于传统的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不能从个体化水平上鉴别ADHD儿童。其次,大多rs-f MRI研究是基于功能连接在扫描期间平稳的假设,忽略了一个情况,即在rs-f MRI扫描期间功能连接是动态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机器学习有区别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基于功能连接鉴别ADHD儿童。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探究能够识别ADHD儿童的全脑静态功能连接模式;研究二,探究ADHD儿童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本项目二个研究的被试数据均来自国际公开发布的数据集:ADHD-200数据库(http://fcon_1000.projects.nitrc.org/indi/retro/cobre.html)。研究一的二组被试符合性别和年龄匹配(男性ADHD被试40名,平均年龄11.83岁,标准差为2.88岁;男性正常发育对照组被试28名,平均年龄11.99岁,标准差为3.05岁)。采用基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ADHD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进行分类,置换检验检查分类情况的稳定性。为了探讨脑影像指标与量表的相关性,本论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评估功能连接一致性特征与量表(注意力量表和多动/冲动量表)的关系。在研究二,男性ADHD被试32名,平均年龄12.66岁,标准差为1.75岁;男性正常发育对照组52名,平均年龄12.09岁,标准差为1.61岁。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计算两组被试的动态功能连接;用机器学习k-means聚类的方法对动态功能连接进行状态分析,计算其时间特点的变化。最后,分析区域动态功能连接振幅与量表(注意力量表和多动/冲动量表)得分的关系。结果:在研究一中,支持向量机和交叉验证的方法成功识别了85.3%的被试。最具辨别能力的功能连接主要位于小脑、默认模式网络和额顶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内部或之间。大约一半的最具辨别能力的功能连接与小脑有关。小脑、右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嗅皮质、左侧直回、右侧颞极:颞上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双侧枕下回在分类模型中权重比较大。在脑与量表关系中,小脑与默认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与ADHD特点的量表得分存在显着相关(p<0.05)。在研究二中,本论文发现整个静息态扫描可以鉴别出两个不同的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强相互作用状态和弱相互作用状态。ADHD与正常发育对照组儿童在各状态的再现率和状态的转换上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在弱相互作用状态下,与正常发育对照组儿童相比,ADHD组前额叶与脑岛、顶叶、小脑和丘脑与前扣带回、顶叶的功能连接发现显着降低(corrected connectivity level p<0.001,cluster level p<0.05)。ADHD组的腹内侧前额叶和前内侧前额叶的动态功能连接区域振幅与ADHD的多动/冲动量表得分显着相关(p<0.05),楔前叶的动态功能连接振幅与注意力量表得分显着相关(p<0.05)。对比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不管是静态功能连接还是动态功能连接在空间分布上都呈现一种相似的趋势,这个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以额叶-纹状体-小脑通路为中心的大范围脑网络。结论: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本论文发现与ADHD相关的脑网络主要分布在以额叶-纹状体-小脑环路为中心的区域。研究一可能说明以小脑为中心的脑网络在ADH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二可能暗示ADHD的动态功能连接异常更多出现在弱相互作用状态。本论文在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机器学习角度为提供ADHD磁共振研究提供了证据。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文献搜索
    1.3 资料提取
    1.4 WISC测评包含的基本项目
    1.5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
    2.2 FIQ、VIQ和PIQ的Meta分析结果
    2.3 VIQ和PIQ各分项Meta分析结果
    2.4 异质性分析
3 结果

(3)基于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综合治疗方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2.2 文献研究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综合治疗方案对ADHD核心症状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3 讨论
        3.1 综合治疗方案干预ADHD核心症状的疗效
        3.2 文献评价
        3.3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试验一: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总体设计
        1.3 病例来源
        1.4 诊断标准
        1.5 病例选择
        1.6 干预方案
        1.7 评估工具
        1.8 观察指标和观察时点
        1.9 总疗效判定标准
        1.10 安全性评价
        1.11 统计分析
        2 一般情况
        3 结果
        3.1 两组儿童基线比较情况
        3.2 盐酸哌甲酯+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干预疾病的疗效结果
        3.3 盐酸哌甲酯+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患儿功能缺陷的疗效结果
        3.4 盐酸哌甲酯+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家长压力(应激)反应的疗效结果
    试验二: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肾虚肝亢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总体设计
        1.3 病例来源
        1.4 诊断标准
        1.5 病例选择
        1.6 干预方案
        1.7 评估工具
        1.8 观察指标和观察时点
        1.9 疗效判定标准
        1.10 安全性评价
        1.11 统计分析
        2 一般情况
        3 结果
        3.1 两组儿童基线比较情况
        3.2 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干预疾病的疗效结果
        3.3 多动指数变化
        3.4 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患儿功能缺陷的疗效结果
        3.5 益智宁神颗粒+家长培训+儿童行为矫正对家长压力(应激)反应的疗效结果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治疗
        2.1 药物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
        3 临床研究分析
        3.1 对患儿的影响
        3.2 对家长的影响
        4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理论探讨及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理论溯源
    3 病因病机
    4 中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ADHD病因研究
    3 ADH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4 ADHD现代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和实验研究
    研究一 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临床疗效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二 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对SHR大鼠行为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
        1 ADHD的诊断
        2 ADHD的共患病及危害
        3 ADHD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4 ADHD西医治疗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二 中医学对ADHD的认识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治疗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静宁方治疗ADHD起效的分子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和实验研究
    前言
    一 静宁方治疗ADHD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3 试验方案
        4 统计学分析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二 静宁方调控ADHD模型大鼠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案
        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ADHD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2 中医药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3 中医药关于ADHD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共患病
        3 诊断
        4 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与实验研究
    (一) 临床研究: 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二) 实验研究: 静宁颗粒对SHR大鼠胃肠功能、肠道菌群及GAS、MTL受体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2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査量表(SNAP-IV)
附录4 Conners父母用问卷
附录5 数字划消测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学业成绩
        3.智力结构
    (四)研究综述
        1.关于WISC-Ⅳ的结构及性能的相关研究
        2.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相关研究
        3.关于儿童智力结构与其学业成绩关系的相关研究
        4.以往研究总结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1.研究方法
        2.研究工具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及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二)ADHD儿童内部智力结构特征及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1.ADHD儿童一般能力指数及认知效率指数特点及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2.ADHD儿童四个指数因子结构特点及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3.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WISC-Ⅳ内部分测验的比较
    (三)ADHD儿童韦氏智力结构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1.ADHD儿童韦氏智力结构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2.ADHD儿童韦氏智力结构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性分析
四、讨论
    (一)ADHD儿童有其独有的智力结构特征
        1.ADHD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
        2.ADHD儿童认知效率低下,加工速度迟缓
    (二)ADHD儿童WISC-Ⅳ智力结构特征与学业成绩的预测关系
        1.言语理解指数对ADHD儿童语文成绩具有预测作用
        2.加工速度指数对ADHD儿童的数学成绩影响显着
    (三)研究局限
        1.研究样本
        2.研究设计
五、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结论
    (二)教育建议
        1.转变ADHD 儿童的教学指导方式,提高ADHD 儿童整体学业水平
        2.合理采取各种有效康复治疗措施
        3.提高普校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为ADHD儿童创建良好学习环境
        4.改善家庭环境氛围,促进ADHD儿童身心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 康纳斯行评定量表(教师用表)
附录 B SNAP-Ⅳ 医生用表
致谢

(8)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心理弹性的理论及相关研究
        1.心理弹性的界定
        2.心理弹性的模型
        3.心理弹性的测量
        4.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5.心理弹性干预的现状研究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理论及相关研究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基本特征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三)亲子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1.亲子游戏治疗的定义
        2.亲子游戏治疗的相关理论
        3.亲子游戏治疗国外的研究现状
    (四)当前研究的总结反思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研究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过程
        1.研究程序
        2.数据处理过程
        3.研究的信效度
    (四)研究结果
        1.家长心理弹性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
        2.家长在访谈中个人特征和信念的表现
        3.家长在访谈中家庭生活技能和实践的表现
        4.家长在访谈中获得和使用社会资源的表现
        5.家长在访谈中心理弹性三维度关键词比较
    (五)讨论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总体水平偏低
        2.家长心理弹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五、研究二亲子游戏治疗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干预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架构和设计
        1.研究架构
        2.实验设计
    (三)研究工具
    (四)目标行为的定义和收集
    (五)亲子游戏治疗干预方案
        1.干预目标
        2.干预程序
    (六)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1.数据的收集
        2.数据的分析
        3.观察者一致性
        4.家长实施亲子游戏治疗技能的忠诚度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家长各周期游戏治疗积极情绪时距百分比分析
        2.儿童各周期游戏治疗专注时间百分比分析
        3.社会效度
    (八)讨论
        1.亲子游戏治疗能够增加家长的积极情绪,强化其积极心态
        2.亲子游戏治疗能够提升儿童的专注时间,改善儿童行为表现
        3.干预能够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弹性
        4.不同干预的个体影响干预的可行性及效果
        5.亲子游戏治疗提升家长心理弹性的原因
六、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1.八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整体水平偏低
        2.亲子游戏治疗有助于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水平
    (二)建议
        1.结合家长心理弹性现状,提升心理弹性
        2.关注影响因素,减少家长心理弹性提升过程中的阻力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家长知情同意书
附录B 家长心理弹性访谈提纲
附录C 家长游戏环节技能检核表
附录D 行为发生记录表
附录E 家长满意度访谈提纲
附录F 研究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microRNA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血清micro RNA表达水平差异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执行功能 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ADHD儿童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和机器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背景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磁共振成像上的研究现状
        1.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多变量模式识别上的研究现状
    1.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1.2.1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成像概述
        1.2.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分析指标
    1.3 多变量模式识别
        1.3.1 模式识别算法的选择
        1.3.2 模式识别特征选择与降维
        1.3.3 模式识别在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应用
    1.4 问题提出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
2 研究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静态功能连接分析
    2.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被试
        2.2.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2.2.3 特征的选择与支持向量机
        2.2.4 特征分析与置换检验
    2.3 结果
        2.3.1 分类结果
        2.3.2 分类模型中最具辨别力的功能连接和关键脑区
        2.3.3 静态功能连接与量表的关系
    2.4 讨论
        2.4.1 能够识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静态功能连接
        2.4.2 静态功能连接与量表的关系
        2.4.3 研究的局限性
    2.5 小结
3 研究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态功能连接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被试
        3.2.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2.3 动态功能连接的计算与状态分析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K-means聚类分析
        3.3.2 功能连接在时间属性上的变化
        3.3.3 动态功能连接与量表的关系
    3.4 讨论
        3.4.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
        3.4.2 动态功能连接与量表的关系
        3.4.3 研究的局限性
    3.5 小结
4 综合讨论
    4.1 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对比
    4.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特点的比较[J]. 刘思奇,朱一可,张樊,任永颖,王昕,王琳,杨健.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10)
  •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韦氏智力测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 李福轮,朱洁,李晶,王佳媚,杨银定,赵乾龙,贺婧,杨静. 甘肃科技, 2021(12)
  • [3]基于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勾月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维生素D作用途径探讨静宁颗粒治疗ADHD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邓家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吴静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脑肠轴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于庆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王超.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及干预研究[D]. 董思雨.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9]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microRNA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D]. 曹鹏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10]ADHD儿童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和机器学习研究[D]. 孙云开.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