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Cu 完整中子核数据的评估

~(Nat)Cu 完整中子核数据的评估

一、Evaluation of Complete Neutron Nuclear Data for ~(Nat)Cu(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马续波,胡馗,陈义学,吴海成[1](2022)在《CENDL-3.2与ENDF/B-Ⅷ.0的56Fe评价截面对屏蔽计算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CENDL-3.2评价库对56Fe非弹性散射截面进行了更新,为了验证其与ENDF/B-Ⅷ.0评价库中截面以及屏蔽计算能力的差异,通过NJOY2016程序对56Fe共振重造后的非弹性散射、总截面等微观截面进行了比较;并制作了多群截面,在56Fe非弹性散射能量范围对以56Fe为主要核素的3个系列屏蔽基准题ILL-Fe、OKTAVIAN-Fe、IPPE-Fe进行了屏蔽计算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CENDL-3.2评价库的非弹性散射截面在4~12 MeV能量范围内低于ENDF/B-Ⅷ.0评价库的结果;多群截面基准题验证表明,CENDL-3.2评价库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总体符合较好;对于OKTAVIAN-Fe基准题,在0.1~1 MeV能量范围内两评价库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此外,所有基准题验证结果都有共同的现象,即在56Fe非弹性散射截面占主要贡献的1~10 MeV能量范围内,CENDL-3.2的计算结果比ENDF/B-Ⅷ.0的计算结果偏高。

雷洲阳[2](2021)在《基于CFD物理热工耦合的池式快堆UTOP事故不确定性分析研究》文中提出

贺朝辉[3](2021)在《基于低碳烃分离的晶态微孔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乙烯,丙烯为核心的低碳烃产业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基石,从原料生产到下游衍生物的应用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的烯烃消费量在急剧增长,生产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当前烯烃的生产技术中,无论是传统石脑油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还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烷烃脱氢,煤制烯烃等新技术,其所生产的产物组成均为混合物,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得到高纯度原料才能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要求。其中,从乙烯(C2H4)中脱除乙烷(C2H6)以及从丙烯(C3H6)中脱除丙烷(C3H8)和丙炔(C3H4)是获取高纯度烯烃的关键分离过程。工业中所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基于热驱动的低温精馏技术,其投资成本高,能耗高,不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要求。采用以吸附剂为核心的吸附分离技术用于工业中有望减少分离能耗,制备高性能的吸附剂是该分离工艺应用的关键。使用烷烃选择性吸附剂可以在烷烃/烯烃混合物分离过程中直接捕获烷烃,通过一步分离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烯烃,极大地提高了吸附分离技术的工作效率,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分离能耗。同样,使用C3H4选择性吸附剂吸附痕量C3H4可以高效分离C3H4/C3H6混合物。基于以上气体分离需求,制备选择性吸附气体混合物中烷烃和炔烃的吸附剂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本论文以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MOF)和共价有机骨架(COF)等晶态微孔材料为吸附剂构筑平台,通过对不饱和金属位点进行功能化修饰,调节孔的吸附环境,精细调节孔径等策略制备一系列目标吸附剂用于C2H6/C2H4,C3H8/C3H6和C3H4/C3H6混合物的分离。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一步合成法中使用水分子对一系列稀土金属有机骨架[Ln-BTC(Ln(BTC)(H2O),Ln=Y,Sm,Eu,Dy)]材料中的开放金属位点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备C2H6选择性吸附剂。单组分气体吸附测试和IAST计算表明该修饰策略成功制备出C2H6选择性吸附剂。其中,Y-BTC在四种MOF中具有最高的C2H6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显示出分离C2H6/C2H4混合物的潜力。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和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表明,有机配体上面的氧原子可以与C2H6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力。在环境条件下,Y-BTC在C2H6/C2H4混合物分离过程中选择性地吸附C2H6从而直接得到聚合级C2H4,显示出优异的分离效果。此外,Y-BTC合成方法简单、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具有工业分离的应用潜力。2、在UiO类型MOF中引入了一系列功能化配体,调控出适合C3H8吸附的微孔环境从而提高对C3H8/C3H6的分离性能。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表明,在298-338 K的温度范围内,BUT-10对C3H8的吸附亲和力强于C3H6。在298 K和0.1 bar条件下,BUT-10的C3H8吸附容量达到了105 cm3/g,是目前已报道过的C3H8选择性吸附剂中C3H8吸附量的最高值。结合GCMC和DFT理论模拟表明,结构中的非极性苯环与羰基所形成的有利的吸附环境和C3H8分子之间形成了多重主-客体间相互作用,提供对C3H8更强的结合亲和力。在环境条件下的穿透实验表明,BUT-10可以从C3H8/C3H6(1/1和1/15,v/v)混合物中选择性地脱除C3H8从而直接获得高纯度的C3H6。此外,BUT-10对C2H6也表现出较强的吸附亲和力,其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相比原始材料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作为C2H6选择性吸附剂实现对C2H6/C2H4混合物的有效分离。3、在金属有机骨架中构建烷烃选择性吸附剂通常需要考虑结构中的金属位点与烯烃间的相互作用力。不饱和金属空配位会与烯烃中的双键形成π-络合作用,造成对烯烃的吸附亲和力强于烷烃,因此通常需要一些修饰策略阻挡金属位点与烯烃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共价有机骨架结构由轻质元素组成,可以完全去除金属位点对烯烃的吸附作用力,因此可以作为构筑烷烃选择性吸附剂的研究平台。制备了八种具有不同结构维度,连接键类型和空间构型的COF材料并对C2H6/C2H4的分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过单组分气体吸附测试,吸附选择性计算,DFT模拟和穿透实验等详细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在所研究的COF材料中,COF-1对C2H6/C2H4混合物具有最好的分离效果。在298 K和1 bar条件下,COF-1对等摩尔比的C2H6/C2H4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为1.92,高于其它COF材料。由于COF-1的孔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弱极性表面和合适的孔径,能与C2H6分子形成多重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在分离过程中优先吸附C2H6。穿透实验证明,COF-1可作为一种高效的C2H6选择性吸附剂,用于C2H6/C2H4(1/9和1/15,v/v)混合物的分离。4、选取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A型分子筛对其孔径进行精细调节以提升对C3H4/C3H6混合物的分离性能。在室温下,离子交换后的5A(y Na+)分子筛在低压区选择性阻挡C3H6的同时对C3H4保持较强的吸附亲和力,在1 mbar下的C3H4吸附容量达到2.3mmol/g,有效的提升了对C3H4/C3H6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在环境条件下的穿透实验进一步证明该分子筛可以直接从C3H4/C3H6(1/99和0.1/99.9,v/v)混合物中分离得到高纯度的C3H6。

张新营[4](2021)在《电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堆芯设计》文中提出核能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低碳环保具有显而易见的战略地位,而日益增多的乏燃料限制着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在加速器技术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分离-嬗变技术成为最优核废料处理技术,ADS则被认为是乏燃料后处理的最理想工具。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解决,核材料问题与成本问题尤为突出,而采用电子加速器来驱动次临界系统的技术路线因电子加速器技术成熟、设备成本较低而受到关注。在电子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中,经加速器加速并出射的高能电子进入电子靶,与靶材料接触骤然减速发生韧致辐射放出光子,光子再与靶发生光核反应,产生中子进入堆芯诱导核燃料发生裂变反应。根据这两种反应机制,论文设计了电子靶模型和次临界堆芯以及特定的堆芯状态用于燃烧乏燃料。论文基于NJOY程序制作并检验了相关核素的光核反应数据,在MCNPX中以40 MeV的高能电子轰击金属薄靶,分别计算韧致辐射的光子产额和光核反应的中子产额,以此选择最优的靶参数。电子靶设计为圆柱状,包含两部分:韧致辐射靶和光核反应靶。区别于ADS的液态铅铋金属靶,固态电子靶中韧致辐射靶材料为天然钨,半径5 cm,厚度0.5 cm;光核反应靶材料为238U,半径8 cm,厚度2.5 cm。经电子-光子-中子联合输运产生的中子能谱在10-8~10-7 MeV范围有较大峰值,大部分中子为热中子,由此将eADS次临界堆芯设计为热中子反应堆;在0.01~5 MeV范围有较小峰值,可用于乏燃料研究。eADS的次临界堆芯参照M310堆型,电子靶设置在堆芯中心组件位置,按运行时间设计了两个循环。根据堆芯功率峰因子和展平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设计要求,通过调节硼浓度来控制keff在次临界范围,调整堆芯可燃毒物分布以实现功率峰因子在1.4左右并达到相对平坦的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同时采用多靶布置的方式有效展平堆芯组件中子通量密度。在后续循环中,以压水堆取出150天后的乏燃料替换2.4%富集度燃料并将2.4%富集度燃料设置在堆芯外围组件,keff保持在次临界范围,功率峰因子1.359,中子通量维持在相对平坦的水平,再替换堆芯1.6%富集度燃料为乏燃料,也满足堆芯设计要求,因此,从堆芯物理的角度认为在eADS中燃烧乏燃料是可行的。

刘聪[5](2021)在《基于分片平衡空间格式的离散纵标深穿透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离散纵标法作为经典的确定论输运求解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核装置的屏蔽计算。随着核装置几何结构和设计方案愈加复杂,数值模拟需要更加精确地描述物理模型,深穿透问题的极大计算量使得计算资源和模拟效率面临挑战。同时,深穿透问题中的空间强非均匀性和角度强各向异性效应不容忽视,材料介质的非均匀分布造成角通量密度在空间上出现不光滑甚至不连续,穿透距离增加使得通量密度和散射源项的各向异性程度不断加剧,输运求解的离散误差直接影响屏蔽分析计算精度。本课题针对复杂几何屏蔽问题中的深穿透、空间非均匀性和角度各向异性的耦合效应,研究离散纵标计算的高精度离散格式、高效网格求解算法和强各向异性散射源优化计算方法,改善离散纵标屏蔽计算的可靠性。研究具有分片平衡特性的线性短特征线、指数短特征线和分片平衡差分近似格式,有效抑制空间离散的非物理振荡。基于参数化思想重建线性短特征线的数值模型,提出体积矩积分方法解决计算空腔介质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响应矩阵方法降低指数项多重积分带来的高昂计算花销,并且实现空间分布函数的灵活降阶。研究步进、线性和指数短特征线格式的耦合计算策略,提出以物理特征为依据的源强占比因子和空间形状因子,作为指导空间离散格式选择的预估算子。面向大尺寸复杂几何问题,研究三维多级树状网格求解算法,按照材料种类和网格源强对初始细网进行自动合并,生成带有悬点的嵌套多级网格分布,精确描述局部特征的同时大幅降低网格划分总数和计算内存需求。使用逻辑搜索和标准扫描结合的递归式网格扫描算法,研究非匹配网格间的边界角通量密度映射方法,针对零阶空间离散的一对多映射提出具有自适应特性的预估校正映射算法,提高强衰减光学厚网格的映射精度,针对一阶线性空间离散改进了多对一映射格式,避免下风向映射分布出负,保证多级网格输运计算精度。研究强各向异性散射介质的散射截面调整方法,提出最大熵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耦合的调整算法,解决散射函数角分布出负和角分布精度不足的问题,提高强各向异性散射源项精度。开展了深穿透问题的输运模拟和数值分析。分片平衡空间离散格式对于通量密度连续问题和间断问题的计算精度均明显高于有限差分方法,优化改进的线性短特征线具有数值稳定和计算高效的优点,降阶得到的矩阵步进短特征线具有优于菱形差分格式的计算速度。对于通量密度衰减较强的问题,线性短特征线需要将网格步长控制在2倍平均自由程之内。对于带有不规则几何体的自设问题和复杂工程问题,多级网格算法在相同建模精度下使网格总数、内存需求和计算用时下降约1个量级,受关注区域的局部响应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提高了物理模型的描述精度和屏蔽计算的模拟效率。散射截面耦合调整算法可以由低阶勒让德展开构造出更加精确的非负散射函数,轻水介质深穿透问题的分析表明,耦合调整算法使相对误差水平由原本P3阶展开的8%下降至2%以内,改善了强各向异性散射源和通量密度的计算精度。本课题的研究完善了离散纵标屏蔽计算方法,弥补了当前算法对于复杂几何深穿透问题的不足,具备大型核装置屏蔽问题应用的能力和价值。

陆玉东[6](2021)在《Serpent-2在磁约束聚变堆中子学中的应用及包层氚增殖率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聚变中子在聚变装置中由等离子体区域向外部扩散,在输运的过程中中子会与包层、偏滤器、真空室、超导磁体等部件材料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由此产生核热,燃耗,嬗变等问题。在聚变中子学中,通过对粒子输运方程的求解,并结合核评价数据库,可以得到我们所关注的相应参数(包括中子和光子的能谱和通量、第一壁中子壁负载、氚增殖率、核热密度、核热沉积、氦产生率、位移损伤、辐照吸收剂量、停机剂量等)。通常采用确定论方法或者蒙特卡罗方法来求解粒子输运方程,由于聚变堆几何模型的复杂性,采用蒙特卡罗法粒子输运程序求解粒子的空间和能量分布是解决聚变中子学问题的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由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开发蒙特卡罗法粒子输运软件Serpent-2具有直接导入基于CAD网格模型的功能,相比于传统构造表示法,这一特点在聚变反应堆中子学建模上具有极大优势,但Serpent-2在聚变中子学中的应用仍缺乏全面的验证。因此本文基于在聚变中子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验证的MCNP软件,对Serpent-2在聚变中子学中的应用进行基准测试。另一方面,包层是磁约束聚变堆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承担着实现氚自持,产生核热以及为超导磁体屏蔽中子的任务。包层氚增殖率是评估反应堆能否达到氚自持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文研究包层氚增殖率相关问题可以为EUDEMO和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包层设计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中子输运以及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进行介绍和对比,阐明了使用Serpent-2作为磁约束聚变堆中子学分析软件的优势,随后阐述了包层氚增殖率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此外,对Serpent-2的粒子跟踪原理以及中子学相关参数的计算进行了梳理。然后对Serpent-2在EU DEMO HCPB包层的应用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基于CSG方法的建模、中子源、中子和光子能谱、核热、氚增殖率、全局减方差功能以及基于CAD几何的建模功能。测试结果表明,Serpent-2有能力取代MCNP应用于聚变中子学分析中。其次基于Serpent-2对EUDEMO的水冷铅陶瓷包层开展了氚增殖率的探索,包括氚增殖率参数化分析,氚增殖率对第一壁和增殖区材料比例的敏感性研究,第一壁和增殖区结构对氚增殖率的影响,铅/铅合金对氚增殖率的影响等。经过计算,明确了第一壁和增殖区材料占比对氚增殖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氚增殖率的方案;完成了第一壁和增殖区的结构以及铅/铅合金对氚增殖率的研究。此外本文进行了 CFETR HCCB S形弯包层的中子学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中子壁负载,氚增殖率,核热以及屏蔽相关性能,验证了 HCCBS形弯包层的在中子学方面的可行性,为CFTER的包层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参考。

高晓龙[7](2021)在《在辐照效应方面反角白光中子束的物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它是继已经运行的美国SNS、日本J-PARC与英国ISIS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散裂中子源。CSNS通过高能质子束流轰击钨靶发生散裂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中子。在入射质子的反角方向也有大量中子从靶上射出,出射中子的能谱连续且非常宽,中国散裂中子源上的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就是为利用这部分中子而建设的一台中子谱仪,它是中国建成的第一台主要用于核数据测量的白光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束流在中子照相、材料测试、仿真大气中子辐照等方向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高集成度芯片和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国内及国际上对电子器件的中子辐照测试有很强的需求,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源很好的填补了我国开展仿真大气辐照实验在束流条件上的空白。本文首次针对CSNS上的反角白光中子源束流物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对实验测量的质子束斑分布进行参数化方法处理,利用物理上更接近实际的质子分布模拟反角白光中子束特征参数,分析了打靶质子束斑分布对反角中子束流的谱形和远端实验厅的影响;对准直系统中三台准直器的不同孔径组合情况下束流的能谱和通量进行了分析,使得可用束流模式更多,有利于满足更多实验需求。根据高通量辐照应用需求,本文对反角白光束线前端的束流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高通量中子辐照平台物理设计方案,提供制造数据依据,同时也评估了背散射中子对辐照平台上样品辐照实验的影响。基于本研究,已经完成了辐照平台的建设,开始为用户提供辐照应用实验研究。

葛智刚,陈永静[8](2020)在《核数据研究及应用的进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数据包括核反应数据与核结构及放射性衰变数据。核反应数据是描述入射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数据,核结构数据是反映核素自身基本性质方面的数据。核数据是核能利用、核工程建设、核技术应用以及核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在核医学、材料分析、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宇航技术以及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核数据的种类、产生及应用,评述了国际核数据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动态、我国核数据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核数据工作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小康[9](2020)在《聚变堆水冷包层放射性源项分析与精确停机剂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在运行时将产生大量聚变中子。聚变中子在聚变堆部件中扩散,会造成聚变堆固体部件及冷却剂活化,并产生二次放射性源项,导致停机剂量及放射性迁移,对聚变堆辐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聚变堆放射性源项的计算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版CFETR聚变堆设计,采用水冷陶瓷增殖包层(WCCB)方案,开展了放射性源项分析与精确停机剂量方法研究。使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和DAG-MCNP5,获得CFETR高精度中子通量;使用活化计算程序FISPACT-II和ALARA完成活化计算,得到其在给定辐照方案下,不同冷却时间的放射性活度浓度、衰变热、多群衰变光子及辐照损伤等放射性特性。通过耦合MCNP及FISPACT-II,完成了 CFETR固体和冷却剂材料的活化计算;基于DAG-MCNP5、ALARA 和 PyNE,实现了 PyNE sub-voxel R2S 并应用于 CFETR水冷包层停机剂量率的计算与分析。针对目前聚变堆固体材料及冷却剂活化分析计算流程复杂、数据量大、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开发了适用于聚变堆系统化输运和活化耦合计算以及放射性废物分类计算工具NAMF,针对CFETR放射性废物特点提出废物最小化建议。NAMF程序通过耦合MCNP粒子输运和FISPACT-II活化计算,自动化完成CFETR各部件的活化及结果分析,并给出该部件按照给定放射性废物标准的分类结果。对CFETR真空室内部件的活化分析表明,CFETR真空室内所有部件都可以在一定时间的贮存后使用抗辐照的远程操控系统进行再循环再利用。基于中国,英国和美国的放射性分类标准,开展CFETR固体放射性废物分类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包含了更多的种类,使得聚变堆产生的部分没有长期高衰变热的材料被短暂划分为高放废物并很快衰变至中低放水平。根据CFETR放射性废物特点,从源头控制、清洁解控、再循环再利用和优化处理方式等方面提出废物最小化建议。根据CFETR WCCB冷却剂系统设计,使用MCNP程序计算了冷却剂管道各处的中子通量。根据水冷却剂的流动状态,使用流动时间加权方法,获得不同管段的平均中子通量,应用NAMF,使用一维流动模型计算出冷却剂管道各处的水活化产物的浓度与放射性活度。使用CATE程序,完成了 WCCB冷却剂系统活化腐蚀产物的计算分析,得到冷却剂及管壁的各种活化腐蚀产物的含量,支撑水冷却剂系统辐射安全分析。目前的R2S方法由于网格单元均匀化,忽略了局部几何效应,导致计算精度较低。因此,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子网格(sub-voxel)方法,修正网格内几何效应导致的光子源分布变化,并应用于核工程计算工具库PyNE及DAG-MCNP5的严格两步法,通过FNG-ITER基准例题验证,结果表明其收敛更快、更准确。使用PyNE sub-voxel R2S计算得到了 CFETR真空室内部件的停机剂量场,为CFETR运行维护人员安全及核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我国停机剂量率计算工具对MCNP软件的依赖的问题,开发了使用开源工具DAG-OpenMC的PyNE R2S计算流程,并完成FNG-ITER基准例题验证,为CFETR的放射性源项计算与停机剂量率计算提供了开源的工具,保障了我国聚变核分析不受限制。

任金才[10](2020)在《GEANT4在CFETR中子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是中国磁约束聚变发展路线图中的关键一步,目前正处于工程设计阶段。中子学分析对聚变堆的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模拟是聚变中子学分析的常用手段,经典的模拟工具是MCNP,同时相关研究一直在探究包括GEANT4在内的多款蒙特卡罗程序在聚变中子学分析中的适用性。本工作以CFETR为研究对象,开展蒙特卡罗程序GEANT4在聚变中子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由于GEANT4未提供反射面功能,在GEANT4中自主开发了新的物理过程,设置反射面边界,并验证了反射面设置的有效性。同时考虑到GEANT4自带的专用G4NDL格式截面库数据不全,选用IAEA新发布的G4NDL格式评价核数据库,开展截面库基准测试计算,验证截面库在聚变中子学分析中的适用性。采用编程方式和借助McCAD转换GDML文件方式,在GEANT4中分别建立CFETR一维柱壳模型和三维模型,并设置中子源、物理过程和计数方式,实现了 GEANT4中复杂中子学分析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利用GEANT4开展了 CFETR中子学分析。在一维中子学分析中,利用编程建模方法建立了 CFETR一维柱壳模型,设置了中子源和截面库,计算得到了径向中子通量分布和包层中子能谱分布。在三维中子学分析中,利用GDML文件转换方式建立了 CFETR三维模型,设置了中子体源和截面库,计算获得了中子壁负载。结果表明,利用GEANT4开展中子学分析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与利用GDML文件建模的精度、所选用的截面库的精度以及GEANT4对物理过程的处理方式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利用GEANT4开展聚变中子学工程分析的可行性,同时说明需要开展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探究GEANT4在聚变中子学分析中的适用性。

二、Evaluation of Complete Neutron Nuclear Data for ~(Nat)Cu(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valuation of Complete Neutron Nuclear Data for ~(Nat)Cu(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低碳烃分离的晶态微孔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低碳烃简介
        1.1.1 低碳烃的应用
        1.1.2 低碳烃的生产技术发展
        1.1.3 低碳烃分离难题
    1.2 气体分离技术简介
        1.2.1 低温精馏技术
        1.2.2 溶剂吸收技术
        1.2.3 膜分离技术
        1.2.4 吸附分离技术
    1.3 微孔材料在低碳烃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1.3.1 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1.3.2 金属有机骨架的研究进展
        1.3.3 共价有机骨架的研究进展
    1.4 选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和内容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 表征仪器及方法
        2.2.1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2.2.2 N_2吸附-脱附和CO_2吸附-脱附测试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4 热重分析(TGA)
        2.2.5 红外光谱(FT-IR)
    2.3 单组分气体吸附测试
    2.4 混合气体穿透测试
    2.5 吸附热与吸附选择性计算
    2.6 GCMC模拟和DFT计算
第3章 不饱和金属空配位修饰的稀土金属系列MOF用于乙烷/乙烯分离
    3.1 引言
    3.2 Ln-BTC系列MOF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质表征
    3.3 Ln-BTC的乙烷/乙烯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
    3.4 Ln-BTC的吸附热和吸附选择性
    3.5 Ln-BTC的 GCMC模拟和DFT计算结果
    3.6 Ln-BTC的乙烷/乙烯混合气穿透实验
    3.7 Ln-BTC的结构稳定性与吸附循环性能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UiO型 MOF调控孔环境用于丙烷/丙烯和乙烷/乙烯分离
    4.1 前言
    4.2 UiO型 MOF的制备及物相确定
    4.3 UiO型 MOF的乙烷,乙烯,丙烷和丙烯单组分气体吸附
    4.4 UiO型 MOF的吸附热和选择性分析
    4.5 UiO型 MOF的 GCMC和 DFT模拟计算分析
    4.6 UiO型 MOF的丙烷/丙烯和乙烷/乙烯混合气穿透性能分析
    4.7 UiO型 MOF的吸附循环性能与结构稳定性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COF结构调变用于乙烷/乙烯分离
    5.1 前言
    5.2 系列二维和三维COF的合成
    5.3 系列二维和三维COF的结构表征
    5.4 COF的乙烷/乙烯单组分气体吸附性能分析
    5.5 COF对乙烷/乙烯吸附选择性和吸附热分析
    5.6 COF的 DFT计算分析吸附机理
    5.7 COF的乙烷/乙烯混合气穿透性能分析
    5.8 COF的吸附分离循环性能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子筛孔径微调用于丙炔/丙烯分离
    6.1 前言
    6.2 不同离子交换程度的分子筛的制备
    6.3 分子筛离子交换度与孔径分析
    6.4 分子筛的丙炔和丙烯单组分气体吸附性能分析
    6.5 分子筛丙炔/丙烯混合气穿透分析
    6.6 分子筛吸附与穿透性能循环测试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气体吸附等温线拟合参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电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堆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兴起
        1.2.1 ADS研究现状
        1.2.2 eADS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计算程序介绍
    2.1 MCNPX程序
        2.1.1 重复结构
        2.1.2 几何建模
    2.2 NJOY程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靶设计
    3.1 电子靶产生中子反应原理
        3.1.1 韧致辐射原理
        3.1.2 光核反应原理
    3.2 光核反应数据处理
    3.3 电子靶模型设计
        3.3.1 韧致辐射靶模型设计
        3.3.2 光核反应靶模型设计
    3.4 中子能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堆芯设计
    4.1 eADS初步堆芯设计
    4.2 功率峰因子和功率分布展平
        4.2.1 堆芯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4.2.2 展平中子通量密度与降低功率峰因子
        4.2.3 多靶布置展平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4.3 电子流强分析
    4.4 eADS后续循环设计—燃烧乏燃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基于分片平衡空间格式的离散纵标深穿透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间离散方法
        1.2.2 非匹配网格技术
        1.2.3 强各向异性散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多群离散纵标辐射屏蔽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能量变量离散
    2.3 角度变量离散
    2.4 空间变量离散
    2.5 输运求解算法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分片平衡空间离散和耦合计算策略
    3.1 引言
    3.2 分片平衡空间离散方法
        3.2.1 线性短特征线格式
        3.2.2 指数短特征线格式
        3.2.3 分片平衡差分近似格式
    3.3 短特征线耦合计算策略
        3.3.1 空间格式预估算子
        3.3.2 空间格式耦合算法
    3.4 空间离散格式数值分析
        3.4.1 解析解问题
        3.4.2 中子流问题
        3.4.3 平板穿透问题
        3.4.4 多群非均匀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级树状笛卡尔网格算法
    4.1 引言
    4.2 网格建立与扫描
        4.2.1 树状网格生成
        4.2.2 递归输运扫描
    4.3 边界角通量密度映射
        4.3.1 零阶映射方法
        4.3.2 一阶映射方法
    4.4 映射格式精度分析
        4.4.1 简单函数问题
        4.4.2 输运离散解问题
    4.5 多级网格输运计算分析
        4.5.1 球体问题
        4.5.2 多层球体固定源问题
        4.5.3 圆柱固定源问题
        4.5.4 多群临界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强各向异性散射截面调整方法
    5.1 引言
    5.2 非负散射函数构造方法
        5.2.1 最大熵方法
        5.2.2 最小二乘方法
        5.2.3 耦合调整算法
    5.3 均匀介质问题分析
        5.3.1 散射函数收敛性分析
        5.3.2 输运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问题基准验证
    6.1 引言
    6.2 程序算法设计简介
    6.3 Balakovo-3 VVER-1000反应堆屏蔽问题
        6.3.1 基准题简介
        6.3.2 几何建模和网格源投影
        6.3.3 计算结果分析
    6.4 Winfrith Iron基准实验
        6.4.1 基准题简介
        6.4.2 几何建模和源强生成
        6.4.3 计算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英文缩略词
作者简介

(6)Serpent-2在磁约束聚变堆中子学中的应用及包层氚增殖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能源的利用
    1.2 磁约束可控核聚变
    1.3 磁约束聚变中子学及包层的氚增殖
        1.3.1 磁约束聚变中子学
        1.3.2 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
        1.3.3 EU DEMO和CFETR包层概念设计
        1.3.4 氚增值材料和氚增殖率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Serpent-2和中子学相关计数
    2.1 Serpent简介
        2.1.1 Serpent代码的发展历史
        2.1.2 Serpent代码的应用现状
    2.2 Serpent特性-基于CAD和非结构化网格的几何类型
    2.3 数据库
    2.4 Serpent模拟和计数原理
        2.4.1 表面跟踪和delta跟踪
        2.4.2 径迹长度估计
        2.4.3 碰撞通量估计
        2.4.4 Serpent中的通量估计
        2.4.5 MCNP中的通量估计
    2.5 中子学相关参数的计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erpent-2在EU DEMO HCPB包层中应用的基准测试
    3.1 基准测试技术路线
    3.2 EU-DEMO2017模型
    3.3 中子源
    3.4 基准测试及结果对比
        3.4.1 中子和光子能谱
        3.4.2 中子和光子核热
        3.4.3 氚增殖率
    3.5 全局减方差方法在EU DEMO HCPB包层中的应用
    3.6 基于CAD几何功能在EU DEMO HCPB包层中的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erpent-2的水冷陶瓷铅包层的TBR探索
    4.1 水冷铅陶瓷增殖包层
    4.2 WLCB建模
    4.3 TBR探索
        4.3.1 TBR参数分析
        4.3.2 FW中TBR对材料的敏感度
        4.3.3 BZ中TBR对材料的敏感度
        4.3.4 FW结构对TBR的影响
        4.3.5 铅合金对TBR的影响
        4.3.6 BZ结构对TBR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FETR S型弯HCCB包层的中子学分析
    5.1 CFETR和HCCB包层
    5.2 HCCB包层的中子学建模
    5.3 中子学结果和讨论
        5.3.1 中子壁负载分布
        5.3.2 氚增殖
        5.3.3 核热沉积和功率密度
        5.3.4 屏蔽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特色与创新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在辐照效应方面反角白光中子束的物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白光中子源装置简介
        1.2.2 中国散裂中子源及反角白光中子源简介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反角白光中子束流物理及应用
    2.1 FLUKA简介
    2.2 反角白光中子束流物理
    2.3 质子束斑分布的对白光中子束的影响分析
    2.4 反角白光中子束流在器件辐照方面的应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高通量中子辐照平台的物理设计和应用
    3.1 辐照平台的介绍及物理设计
    3.2 本底影响分析
    3.3 白光中子注量率的活化法测量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聚变堆水冷包层放射性源项分析与精确停机剂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中子输运与活化计算理论与方法
        1.2.1 中子输运计算方法
        1.2.2 活化计算理论及方法
    1.3 聚变堆放射性源项分析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聚变堆放射性源项研究现状总结
    1.4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法规
        1.4.1 中国放射性物质管理法规
        1.4.2 美国放射性物质管理法规
        1.4.3 法国放射性物质管理法规
        1.4.4 英国放射性物质管理法规
        1.4.5 国际原子能机构管理法规
        1.4.6 放射性物质管理法规比较与小结
    1.5 停机剂量率计算方法
        1.5.1 直接一步法
        1.5.2 严格两步法
        1.5.3 停机剂量率计算方法小结
    1.6 论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第2章 真空室内部件固体放射性源项分析
    2.1 固体放射性源项分析方法
    2.2 CFETR中子学模型
        2.2.1 几何模型
        2.2.2 材料成分
        2.2.3 材料总体积与总质量
        2.2.4 中子源
        2.2.5 中子通量
    2.3 活化计算
        2.3.1 辐照方案
        2.3.2 增殖区氚移除
    2.4 真空室内部件固体材料核响应
        2.4.1 放射性总量
        2.4.2 包层活化特性
        2.4.3 偏滤器活化特性
        2.4.4 屏蔽层活化特性
    2.5 固体废物放射性水平分类
        2.5.1 中国标准分类结果
        2.5.2 美国标准分类结果
        2.5.3 扩展版美国NRC_FETTER标准结果
        2.5.4 英国标准分类结果
        2.5.5 不同分类标准结果对比分析
    2.6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冷包层水活化与活化腐蚀产物分析
    3.1 水活化计算方法
        3.1.1 水活化主要产物
        3.1.2 水活化计算影响因素分析
        3.1.3 水活化计算流程
    3.2 水冷包层冷却剂主回路设计方案及参数
        3.2.1 包层内部冷却剂流动方案
        3.2.2 冷却剂系统主回路流动方案
        3.2.3 水冷却剂中子通量
    3.3 水冷包层水活化产物分布
        3.3.1 水活化产物的在辐照区的产生量
    3.4 水活化产物在PHTS中关键位置分布
    3.5 主管道水活化产物的二次辐射场对磁体影响评估
        3.5.1 计算模型
        3.5.2 二次中子与光子源
        3.5.3 磁体核响应
    3.6 活化腐蚀产物计算方法
        3.6.1 计算方法及工具
        3.6.2 辐照方案
        3.6.3 PHTS系统参数
    3.7 水冷包层活化腐蚀产物分布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确停机剂量计算方法
    4.1 PyNE及PyNER2S
    4.2 PyNE sub-voxel R2S
        4.2.1 Sub-voxel R2S的关键步骤
        4.2.2 PyNE sub-voxel R2S的验证
        4.2.3 计算准确度对比
        4.2.4 计算收敛速度对比
        4.2.5 计算资源消耗对比
    4.3 基于DAG-OpenMC的PyNE R2S
        4.3.1 基于DAG-OpenMC的PyNE R2S实现
        4.3.2 基于DAG-OpenMC的PyNE R2S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精确停机剂量计算方法在CFETR水冷包层中的应用
    5.1 CFETR水冷包层DAGMC模型
    5.2 CFETR水冷包层停机剂量计算
        5.2.1 中子输运
        5.2.2 活化计算
        5.2.3 光子输运
    5.3 水冷包层停机剂量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0)GEANT4在CFETR中子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核聚变与托卡马克
        1.1.1 核聚变
        1.1.2 托卡马克
    1.2 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及聚变中子学研究
        1.2.1 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
        1.2.2 聚变中子学研究概述
    1.3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第2章 中子输运理论和蒙特卡罗方法
    2.1 中子输运理论和研究方法
    2.2 蒙特卡罗方法
    2.3 蒙特卡罗程序
    2.4 核数据和核数据库
        2.4.1 核数据
        2.4.2 核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EANT4在聚变中子学分析中的应用基础
    3.1 课题研究工作要点
    3.2 反射面边界设置
        3.2.1 反射面功能
        3.2.2 反射面设置方法
    3.3 反射面设置效果及有效性验证
    3.4 建模
    3.5 截面库
    3.6 计数
    3.7 误差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CFETR中子学分析
    4.1 CFETR一维中子学分析
        4.1.1 建模
        4.1.2 反射面设置
        4.1.3 中子源
        4.1.4 物理过程及截面库
        4.1.5 计数方式
        4.1.6 结果及分析
    4.2 CFETR三维中子学分析
        4.2.1 建模
        4.2.2 反射面设置
        4.2.3 中子源
        4.2.4 物理过程及截面库
        4.2.5 计数方式
        4.2.6 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
    5.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四、Evaluation of Complete Neutron Nuclear Data for ~(Nat)Cu(论文参考文献)

  • [1]CENDL-3.2与ENDF/B-Ⅷ.0的56Fe评价截面对屏蔽计算影响研究[J]. 张斌,马续波,胡馗,陈义学,吴海成. 核动力工程, 2022(01)
  • [2]基于CFD物理热工耦合的池式快堆UTOP事故不确定性分析研究[D]. 雷洲阳. 南华大学, 2021
  • [3]基于低碳烃分离的晶态微孔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贺朝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电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堆芯设计[D]. 张新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基于分片平衡空间格式的离散纵标深穿透计算方法研究[D]. 刘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6]Serpent-2在磁约束聚变堆中子学中的应用及包层氚增殖率的相关研究[D]. 陆玉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7]在辐照效应方面反角白光中子束的物理研究[D]. 高晓龙.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核数据研究及应用的进展与展望[J]. 葛智刚,陈永静.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20(03)
  • [9]聚变堆水冷包层放射性源项分析与精确停机剂量方法研究[D]. 张小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
  • [10]GEANT4在CFETR中子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任金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Nat)Cu 完整中子核数据的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