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血液疗法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

激光血液疗法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

一、激光血疗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俊萍,张娟[1](2021)在《高血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高血脂症是指血清中甘油三酯、磷脂及胆固醇等脂肪素含量超出正常范围,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控制血脂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现阶段,临床针对高血脂症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虽然西医治疗可快速控制血脂水平,但是长期服用西药将产生较强依赖性,且服药后还将产生较多副作用,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发现,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具有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治疗进展,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赵菲[2](2017)在《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比例为1:1。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以蒲参胶囊作为对照药物,观察降脂通络软胶囊对患者相关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LDL-C、TC、HDL-C实测值变化等疗效性指标的影响。结果:1.安全性指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四项及心电图,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降脂通络软胶囊可改善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减轻中医证候积分。3.LDL-C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的LDL-C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疗前LDL-C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疗后的LDL-C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降脂通络软胶囊降低LDL-C的作用优于蒲参胶囊。4.TC、HDL-C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的TC、HDL-C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疗前TC、HDL-C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疗后的TC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降脂通络软胶囊降低TC的作用优于蒲参胶囊。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疗后的HDL-C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降脂通络软胶囊在升高HDL-C上与蒲参胶囊相当。结论:1.降脂通络软胶囊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2.降脂通络软胶囊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TC、LDL-C,升高患者的HDL-C。3.降脂通络软胶囊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林巧云[3](2017)在《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近三十年来所积累高脂血症病案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以"痰瘀"为切入点,从症状、舌脉、病机、药物等角度,归纳周老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证辨证要领和用药经验,探讨其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学术思想体系,为临床辨治高脂血症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MedcaseV3.2仓公诊籍病案数据记录及分析系统,运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建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运用Medcase Chart进行解构分析与图形表达。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以周仲瑛教授临证辨治思路为模型,运用中医基本理论,重点从病机认识、辨治思路、临床用药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经验探讨与总结。结果:病案数据共861诊次(285人次),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29例。发病年龄最低8岁,最高86岁,平均年龄54.65岁,60-69岁之间发病人群最广;症状分布前10的症状分别是头晕、口干、肢体麻木、肢体疼痛、便溏、乏力、胸闷、肢体酸软、失眠、肢体肿;舌象多以暗红(53%)暗紫(30%)舌、苔黄薄腻(51%)为主;临床多见滑、细、弦、涩四种脉象,分别占64%,62%,28%,19%;病机概要多肝肾亏虚(27%)、痰瘀阻络(24%);脏腑涉及肝、脾、肾、肺、心、胃、胆、血脉等,以肝(55%)、肾(47%)、脾(10%)三脏为主,重视络(28%)的损伤;病理因素痰、瘀分别占了 40%和39%;其次是湿、热,占25%,27%,风、火,浊、毒,分别占22%,3%,3%,1%;病理因素的兼夹以痰瘀(32.5%)、瘀热(25.2%)、湿热(22.3%)最为常见;治疗药物频次前30分别是丹参、炙僵蚕、山楂肉、泽泻、桑寄生、制首乌、天麻、枸杞子、夏枯草、地黄、白蒺藜、川芎、决明子、鬼箭羽、葛根、石斛、泽兰、郁金、海藻、法半夏、玄参、茵陈、制黄精、麦冬、地骨皮、赤芍、炒苍术、黄连、鸡血藤、柴胡。症状内关联中头晕→头痛→视糊→耳鸣→胸闷之间的关联紧密(置信度0.4-0.8),舌象中舌质暗(红)→苔黄薄腻关联紧密;病机中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的支持度最高(0.1206),脉象内关联中置信度为1.0的有沉→细、数,弦→滑、数,小→滑,病机中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的支持度最高,药物内关联中制首乌→桑寄生→炙僵蚕→丹参→山楂肉→泽泻之间的关联度最大。运用聚类法聚类出三类核心方:(1)制首乌、桑寄生、鬼箭羽、丹参、炙僵蚕、泽兰、制黄精、海藻、泽泻、山楂肉;(2)天麻、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泽泻、制首乌、枸杞子、炙僵蚕、丹参;(3)玄参、茵陈、炒苍术、黄柏、泽泻、炙僵蚕、鬼箭羽、荷叶、炙水蛭、虎杖。结论:1.本病临床证候复杂多端,涉及多脏腑多系统病变,常见头晕头痛、心胸疼痛、胸闷、肢体麻木疼痛、胁痛、腹胀、视力模糊等,多见暗红(紫)舌、苔黄薄腻;多见滑、细、弦、涩四种脉象。2.本病本虚标实,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肾、脾,与心、脑相关,久病及络。病理因素以痰、瘀、湿、热、风、火,浊、毒为主,痰、瘀最为常见并贯穿整个病理过程,是高脂血症进展的关键因素。核心病机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常见有肝郁脾虚,痰凝瘀阻;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痰瘀阻络、湿热内蕴;痰浊瘀阻、内风扰动;痰瘀阻络、心营不畅;痰瘀阻络、气血(阴)两虚六个证型。3.周仲瑛教授治疗本病多从痰瘀立论,多采用化痰逐瘀、驱邪通脉之法,配合疏导气机,注重调补脏腑,从本缓治,临床当辨别痰瘀的属性、部位、兼夹及先后等不同而治疗各异。4.临证用药多以化痰行瘀为主,配合滋补肝肾药、清热利湿药、祛风通络药、益气养阴药等,特色用药如天南星、海藻、僵蚕、姜黄、山楂、荷叶、玄参、水蛭、鬼箭羽、泽泻等。

胡晓梅[4](2016)在《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上采用针灸结合减量西药能较好控制血糖,但部分病人难以坚持针灸治疗,基于此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前期研究证实激光治疗较优输出功率为lOmw,从12min开始疗效明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探索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甚至其他疾病提供新的家庭保健方法,同时也有益于激光针灸仪的临床推广。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腕式激光治疗仪(正常激光照射)治疗组36例;模拟腕式激光治疗仪(仪器显示屏亮,但无激光照射)对照组36例,脱落2例;数据分析共计纳入70例。均选用l0mw激光照射太渊、内关、神门三穴,施行平补平泻治疗法模式(模式三),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4次,4周/疗程;连续12周;12周后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分别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0、1、2、4、8、12、24周)、糖化血红蛋白、N0、血脂(0、12、24周)及颈部血管彩超(0、12、24周)等指标进行评价,探讨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结果:1、血液相关指标(1)血糖:两组间的每个时间点和治疗前后(0、1、2、4、8、12周)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时间点的评分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周到第12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随访,两组间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入组前两组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12周后、3月后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一氧化氮(NO)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入组前两组N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3月后随访两组间N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血脂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部血管彩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彩超的各项指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1、糖尿病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安全的调节血糖、血管内皮因子NO水平。2、激光治疗在控制血糖和调节NO方面对糖尿病基础治疗可能有增效作用。3、在本试验的12周疗程内及3个月的随访中未观察到激光针灸仪对颈动脉病变在彩超下有显着改善。

王安璐[5](2016)在《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包括基于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和国际人员血瘀证调查的横断面研究两部分。目的:1、基于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陈可冀血瘀证辨治方法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国际人员血瘀证调查的横断面研究:对小样本的国际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探讨陈可冀院士的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和1986年血瘀证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是否适用于国际不同种族、国籍的人员,对制定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提出思考与展望。方法及结果:1、基于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两组都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中医兼证辨证用药。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血瘀证接受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证方法指导的治疗,对照组血瘀证接受常规血瘀证辨证方法指导的治疗。通过组内和组间治疗前后的对比来评价陈可冀血瘀证辨证方法在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评价该标准诊断血瘀证的敏感性。共纳入患者220例,其中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10例。结果如下:(1)两种血瘀证诊断方法均诊断为血瘀证的患者有170例(占77.3%)。标准1诊断为血瘀证而标准2未诊断血瘀证者有50例(22.7%)。该50例患者与上述170例患者的入组血瘀证计分间无统计学差异(Z=-1.36,P=0.17)。此外,50例患者中至少有1项或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高于正常值范围,存在高凝状态。在应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血液黏度(1.0s-1,5.0s-1)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部分患者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血瘀证相关的微观指标,提示陈可冀血瘀证辨证方法的敏感性较好。(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在陈可冀血瘀证辨治方法指导下进行干预,患者的心绞痛计分在治疗2周随访时有明显减少,经检验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Z=4.88,P<0.01),治疗4周后随访的结果相似(Z=7.47,P<0.01);同时,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瘀证计分(Z=4.42,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小板最大聚集率(Z=3.77,P<0.01),血小板黏附率(Z=5.44,P<0.01),红细胞聚集率(Z=2.01,P<0.01),血液黏度(1.Os-1)(Z=2.86,P<0.01),血液黏度(5.0s-1)(Z=2.64,P<0.01),血液黏度(10.Os-1)(Z=2.2,P<0.05)均较入组时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患者治疗前后抗血小板用药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心绞痛计分在治疗2周(Z=3.89,P<0.01)和4周后(Z=6.33,P<0.01)有明显减少,治疗4周的血瘀证计分(Z=-4.15,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小板最大聚集率(Z=3.68,P<0.01)、血小板黏附率(Z=6.10,P<0.01)、血液黏度(1.0s-1)(Z=2.56,P<0.05)、血液黏度(5.0s-1)(Z=2.65,P<0.05)、血液黏度(10.Os-1)(Z=2.13,P<0.05)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2周和治疗4周随访时,硝酸甘油的减停率分别为82.76%和85.71%,对照组的硝酸甘油减停率在2周和4周随访时分别为72.88%和76%。(4)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用药4周后,前者的红细胞聚集率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液黏度(1.0s-1、5.0S-1、120.0s-1)、指标降低值的改善情况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良反应分析220例患者中,试验组2例患者分别于服药的第5天和第7天出现腹泻,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心悸,可自行缓解;对照组2例自觉服药后头晕,2例患者出现腹泻,可以自行缓解。无患者出现出血现象。2、国际人员血瘀证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我们对来自亚非拉国家的65位国际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人种包括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色人种。横断面调查结果如下:(1)本调查主要采用2种诊断标准,即标准1和标准2。根据标准1,被调查者中诊断为血瘀证者共有46人(占70.77%);根据标准2,被调查者诊断为血瘀证者有8人(占12.30%)。标准1和标准2都诊断为血瘀证的被调查者有8人(占12.30%),与标准2的人员重合。(2)血瘀证条目判定1)标准1:所有参加调查的外国人员在该标准下的评判情况如下。(见表1)2)标准2:所有被调查者符合标准2条目的情况如下,见表23)综合分析:分布人数最多的条目是标准1中的“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或毛细血管异常扩张”、“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和标准2中的“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淤血”;“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标准1因为将标准2中的“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与“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或毛细血管异常扩张(包括舌下静脉曲张瘀血)”分列为2条主要标准,且具备一条主要标准即可诊断血瘀证,因此明显提高了血瘀证的检出率。结论1、陈可冀血瘀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标准1的辨证方法较标准2更为敏感,与我们前期诊断性试验结果一致,有利于血瘀证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2)分析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和常规血瘀证辨治方法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都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瘀证计分、心绞痛评分,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血液黏度,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在改善红细胞聚集率方面优于常规血瘀证辨治方法,在改善心绞痛症状、血瘀证计分方面也显示有优于常规血瘀证辨治方法的趋势。2、国际人员血瘀证调查的横断面研究:应用两个标准评价过程中分布最多的条目均是“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的曲张”。这和我们在国内临床实践中评价血瘀证的标准较为相符,提示“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可以作为国外人员诊断血瘀证的主要标准之一。但“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受人种的影响较大,不宜作为部分种族人群血瘀证诊断的条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标准1诊断血瘀证患者明显高于标准2,提示在评价国外人员的血瘀证标准中,主要标准、次要标准的选择尚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舌质紫暗、舌下脉络曲张也应该进一步量化和分级,在推广时应加强培训,以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周佩锋[6](2012)在《肺心病治疗新进展》文中提出肺心病全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他肺胸或肺血管等慢性疾病使肺功能、肺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右心室肥大、右心功能衰竭。肺心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尤其是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本病虽然

陈汉阳[7](200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梅春,魏希进[8](2007)在《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黏血症的研究概况:诊断包括血液流变学、心阻抗微分图、高频宽带心电图和脑血供远红外线热像图四种检查,当以血液流变学为主,其他为辅;治疗包括化学药制剂、蛇毒制剂、中药、物理和综合五种疗法,前三者各有优、缺点,物理疗法应用前景广阔,后者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参考文献39篇。

李可建[9](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朱德琳[10](2003)在《浅谈中医激光血疗的作用机理与临床优势》文中研究表明

二、激光血疗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血疗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1 西药联合中药治疗
    2.2 针灸治疗
    2.3 激光血疗
3 结论

(2)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指标相关性研究的认识
        1.4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2.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2.2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防治
    3. 降脂通络软胶囊的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分组与给药
        1.8 研究流程
        1.9 观察指标
    2.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治疗前人口学资料分析
    2. 安全性指标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2.2 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2.3 出凝血四项的比较
    3. 疗效性指标结果
        3.1 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3.2 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的比较
        3.3 血脂指标LDL-C的比较
        3.4 血脂指标TC、HDL-C的比较
讨论
    1. 血瘀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2. 降脂通络软胶囊的药理作用
    3.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4.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性分析
        4.1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分析
        4.2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血脂指标LDL-C的疗效分析
        4.3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血脂指标TC、HDL-C的疗效分析
    5. 结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治疗
        1.1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1.1.1 高脂血症的诊断
        1.1.2 高脂血症的分类
        1.2 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
        1.3 高脂血症与相关疾病
        1.4 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
        1.5 高脂血症防治方法
        1.5.1 药物治疗
        1.5.2 非药物治疗
    2.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血脂及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研究
        2.2.1 饮食不节、运化失司
        2.2.2 年老体弱、脏腑亏虚
        2.2.3 情志不遂、气机失调
        2.2.4 劳逸失常、气血不畅
        2.3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机的研究
        2.3.1 脾运失健、生痰聚湿
        2.3.2 肾元精亏、根虚不固
        2.3.3 肝郁气滞、疏泄不及
        2.3.4 心脉瘀阻、血运滞缓
        2.3.5 痰浊瘀阻是疾病之标
        2.4 中医对高脂血症证候分型的研究
        2.5 中医对高脂血症治法的研究
        2.5.1 健脾化痰
        2.5.2 疏肝补肾
        2.5.3 活血化痰
        2.5.4 清热解毒
        2.5.5 其他治疗方法
        2.6 中医对高脂血症治疗方药的研究
        2.6.1 单味中药
        2.6.2 自拟方
    3. 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相关文献研究
        3.1 古代文献研究
        3.1.1 痰瘀来源及兼夹认识
        3.1.2 痰瘀致病及治疗认识
        3.2 现代文献研究
        3.2.1 痰瘀病理实质研究进展
        3.2.2 痰瘀同治临床研究进展
    4. 述评
第二部分 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的预处理
        3.2 病案信息纳入方法
        3.3 病案信息采集方法
        3.4 数据处理过程
        3.4.1 数据录入过程
        3.4.2 数据清理过程
        3.4.3 中医药术语数据规范化
        3.5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6 病案信息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频次频率统计结果
        4.1.1 性别频次频率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1.3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1.4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1.5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1.6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4.1.7 脏腑病位频次频率分布
        4.1.8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1.9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2.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2.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2.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2.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2.5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3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3.1 聚类核心方
        4.3.2 聚类核心病机
    5. 讨论
        5.1 患病体质
        5.2 临床症状
        5.3 舌脉特点
        5.4 病机概要
        5.5 病变脏腑
        5.6 病理因素
        5.7 治疗用药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探讨
    1. 病因病机经验探讨
        1.1 脏腑功能亏虚是发病的始动因素
        1.2 气血津液失调是生痰致瘀之基础
        1.3 痰疲阻络是疾病主要病理表现
        1.4 痰瘀化热酿毒是其病理转归
        1.5 多脏多因复合兼夹是其病机特点
    2. 治疗及用药经验
        2.1 化痰逐瘀、驱邪通脉
        2.2 疏导气机、助化痰瘀
        2.3 审因定位、兼夹有别
        2.4 调补脏腑、从本缓治
    3. 痰瘀辨治要诀
        3.1 辨痰瘀属性
        3.2 辨痰瘀部位
        3.3 辨痰瘀兼夹
        3.4 辨痰瘀先后
    4. 常见证型
        4.1 肝郁脾虚、痰凝疲阻
        4.2 肝肾亏虚、痰瘀阻络
        4.3 痰瘀阻络、湿热内蕴
        4.4 痰浊瘀阻、内风扰动
        4.5 痰瘀阻络、心营不畅
        4.6 痰瘀阻络、气血(阴)两虚
    5. 特色用药
        5.1 天南星
        5.2 海藻
        5.3 僵蚕
        5.4 姜黄
        5.5 山楂
        5.6 荷叶
        5.7 玄参
        5.8 水蛭
        5.9 鬼箭羽
        5.10 泽泻
    6. 常见药对
        6.1 白僵蚕 鬼箭羽
        6.2 泽兰 泽泻
        6.3 荷叶 山楂
        6.4 瓜蒌皮 丹参
        6.5 水蛭 制大黄
        6.6 天南星 海藻
    7. 临证备要
        7.1 分清痰瘀层次侧重及病邪兼夹
        7.2 痰瘀停聚部位有别治法有异
        7.3 处理好气血水三者之间的关系
        7.4 怡情养性,注重日常调养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心脑供血不足案
    2. 房颤案
    3. 脂肪肝案
    4. 脑梗案
    5. 血脂异常案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学术活动
致谢
附录
    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3.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4.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资料
    1 研究对象来源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主要的试验仪器
        1.6.1 该款仪器的检测报告
        1.6.2 腕式激光针灸仪参数配置及模式设计要求
        1.6.3 该款仪器使用说明书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病例分组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
        2.2.3 对照
        2.3 治疗方法
        2.3.1. 分组
        2.3.2 内科基础治疗
        2.3.3 治疗组
        2.3.4 对照组
        2.3.5 疗程
        2.3.6 合并用药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疗效性观测
        2.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2.5 一般资料收集和指标检测方法
        2.5.1 一般资料收集
        2.5.2 指标检测方法
        1、血糖的测定
        2、NO的测定
        3、临床生化指标检测
        4、颈部血管彩超测定
        2.6 伦理审查
        2.7 数据采集
        2.8 质量控制
        2.9 数据分析
    3 治疗结果
        3.1 病例脱失情况
        3.2 入组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3.2.1 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1 两组患者血糖的比较
        3.3.2 两组病例NO的比较
        3.3.3 两组病例血脂的比较
        3.3.4 两组病例血管情况的比较
        3.4 不良反应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2. 现代研究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3. 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的依据及意义
    4. 治疗所选穴位依据
    5. NO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6.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7. 颈部血管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8. 探讨仪器的安全性
    9. 研究结果分析
        9.1 新型腕式激光治疗仪
        9.2 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仪器检测报告单
附件三:腕式激光针灸仪使用说明书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课题参与情况

(5)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
        1、冠心病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2、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及冠心病血瘀证方药研究进展
        1. 血瘀证的源流
        2. 冠心病血瘀证的方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陈可冀血瘀证辨证方法传承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随访情况
        2. 一般资料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特点
        4. 两组患者在两个随访时间点抗血小板用药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计分
        6.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2周和4周随访时心绞痛计分比较
        7. 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前后硝酸甘油停减率
        8.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研究结果与意义
        2. 优势与局限性
        结论
    二、国外人员血瘀证诊断的横断面调查及探索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资料报告
        (三)、讨论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肺心病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病因
    1.2 发病机制
2 治疗
    2.1 氧疗
    2.2 畅通呼吸道, 改善通气
    2.3 控制感染
    2.4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2.5 心力衰竭的治疗
    2.6 中药的治疗
    2.7 对症支持治疗
    2.8 其他
3 总结

(7)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中药配合西药联合治疗
    3.2 针药合用治疗
    3.3 针药合用激光血疗
4 总 结

(8)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研究
    1.1 血液流变学检查
    1.2 心阻抗微分图检查
    1.3 高频宽带心电图检查
    1.4 脑血供远红外线热像图检查
2 治疗研究
    2.1 化学药制剂
    2.2 蛇毒制剂
        2.2.1 精制蝮蛇抗栓酶
        2.2.2 浓缩型精制蝮蛇抗栓酶
        2.2.3 降纤酶
        2.2.4 蕲蛇酶
        2.2.5 东菱克栓酶
    2.3 中药 临床多用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法为主治疗, 能收到较好疗效。
        2.3.1 古方
        2.3.2 自拟方
        2.3.3 中成药
        2.3.4 单味中药
        2.3.5 中药单体
    2.4 物理疗法
        2.4.1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2.4.2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2.4.3 血液磁极化疗法
        2.4.4 红细胞单采和血浆置换疗法
    2.5 综合疗法
        2.5.1 中西药复方
        2.5.2 化学药制剂联合物理疗法
        2.5.3 中药联合物理疗法
3 结语

(9)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10)浅谈中医激光血疗的作用机理与临床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机理
    1.1 化痰降浊, 活血化瘀
    1.2 调和阴阳, 扶正固本
    1.3 益智补脑, 醒神开窍
    1.4 引经增效, 清热解毒
2 临床优势
3 典型病例
4 结语

四、激光血疗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马俊萍,张娟. 内蒙古中医药, 2021(02)
  • [2]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赵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3]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林巧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4]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D]. 胡晓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陈可冀院士血瘀证辨治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D]. 王安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肺心病治疗新进展[J]. 周佩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3)
  • [7]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J]. 陈汉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6)
  • [8]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 梅春,魏希进. 山东中医杂志, 2007(07)
  • [9]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10]浅谈中医激光血疗的作用机理与临床优势[J]. 朱德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03)

标签:;  ;  ;  ;  ;  

激光血液疗法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