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Fire 15000 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

Sun Fire 15000 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

一、Sun Fire 15000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彭瑞[1](2013)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人们沟通需求的膨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面临巨大挑战。设备投资增长,服务器数量倍增,机房空间迅速缩减,机房用电费用逐年递增,设备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IT运维陷入困境。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作为当今通信领域极为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在电信行业IT基础运维中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增强了资源的灵活调配性,同时还降低了企业在基础运维建设中的投资,使得企业节能减排成效卓着。本论文在详细介绍电信IT系统资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引入电信基础运维的总体思想,并详细研究了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小型机、X86服务器、存储标准化中的应用情况。论文还结合江西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域资源使用现状,通过对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得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基础运维管理中加以应用,实现了管理支撑系统资源虚拟化整合的四种途径,即小型机资源池化,x86架构系统资源池化,统一存储资源池化以及集中备份管理,使得江西电信管理支撑系统网络拓扑更加清晰,资源调配更加灵活,系统稳定性增强,投资大大缩减,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张亚坤[2](2011)在《航空公司持续创新导向的SOA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本源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航空业是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航空公司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日益增强。要在严峻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航空公司必须要实现持续创新。在传统数字化架构模式下,航空公司战略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分立,其数字化与业务在战略上并没有得到很好融合,难以驱动公司持续创新。航空公司持续创新需要其数字化建设具备快速体现业务价值的能力,为敏捷业务提供支撑。新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与其持续创新息息相关。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航空公司保持持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实现产品、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从而具备持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航空公司的持续创新,需要其业务模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而业务的灵活性需要数字化的灵活性。为航空公司的持续创新提供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数字化支持,已成为航空公司IT系统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基于企业持续创新理论和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提出了航空公司持续创新导向的SOA研究和应用的理论指导思想,并指出持续创新是持续创新动力、能力、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经济利益的持续增长需要企业持续创新,持续创新要求企业具备灵活性,企业的灵活性依赖于业务的灵活性,而灵活的业务由灵活的IT来保证。基于SOA的IT环境,能够让企业具备更强的、持续的创新动力、能力。首先,基于SOA的IT应用系统集群,具有业务灵活性(动态性)和积累性,这两个特性使企业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其次,基于SOA的IT应用系统集群,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变革性,这两个特性使企业具备持续创新动力,SOA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而企业绩效的提高会增强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第三,基于SOA的IT应用系统集群能够带来外部的技术环境机遇,SOA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更深入掌握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状况、观念和认识的变化、新知识、新技术的情况,促进企业更高效地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中捕捉持续创新机遇。此外,论文明确提出SOA应用架构的研究和实施本身就是航空公司持续创新过程中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创新。基于上述理论指导思想,论文从航空公司竞争环境变化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以及环境变化的不可预见性出发,对航空公司业务的基本特点、航空公司信息化的新定位、航空公司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航空公司构建信息驱动型企业的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基于SOA的航空公司IT应用系统架构模型、数据管理模型和组织结构模型。航空公司持续创新导向的应用系统架构包括商务、机务、航务、管控四大体系,体系内部和体系间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进行串联,形成SOA架构。通过这四个系统建设,实现:(1)提高销售业绩与客户服务满意度,(2)增强产品管理,(3)提升业务管理的能力。基于航空公司核心业务的需要确立了SOA的航空公司数字化环境架构的5个目标:(1)IT与业务充分融合,观念上转变被动的“后台”意识,将关注的重点从单纯技术创新与IT应用转向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2)建立统筹考虑的总体技术架构和管控体系,使未来的IT工作从全局出发,在跨系统和跨业务的共享、重用的框架内开展,同时实现大大降低重复部署成本和体现业务价值。(3)充分利用已有IT投资和资源,将IT导入持续进化的轨道,而不是频繁地破旧立新。(4)以标准化、松耦合、组件式、重用性、开放性为特点,追求IT架构的灵活和业务模式创新。(5)理顺应用系统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骨干支撑系统组织业务系统群,并实现灵活的业务流程重构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上SOA应用系统架构模型的建立,为航空公司实施以持续创新导向的SOA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应用基础。运用以上理论研究成果,本文根据某航空公司面临的挑战和业务战略,完成了该公司基于SOA的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系统技术实现方案设计、企业服务总线(ESB)设计、业务流程集成(BPM)以及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软件开发接口设计、系统实施方案的应用研究,并结合上述应用研究实际运营效果,对该公司基于SOA的信息化架构这一基础性创新产生的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

王雪雁[3](2009)在《光掩膜生产中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的不断进步,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光掩膜制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进入90nm时代以后,光掩膜数据转换的运算量和数据处理规模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因而对数据存储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存储领域主流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高性能、低成本、高自动化和高可用性的光掩膜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在目前企业级存储领域,主流存储介质有硬盘、磁带以及光盘,而各自对应的存储设备有磁盘阵列、磁带机、磁带库和光盘库。另外,文章还介绍了三种主流网络存储技术:DAS、SAN和NAS。参考多种存储技术特性,论文以实现四个性能要求为目标,对光掩膜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首先,分析原有光掩膜SAN存储架构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高性能的10Gbps NAS存储架构设计;其二,结合分级存储管理(HSM)思想,提出了节约成本的分级存储架构设计;其三,依据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ILM)进行总体功能设计,实现了数据管理和数据转换自动化;最后,管理系统采用高可用性集群(HAC)的服务器集群架构设计,以满足高可用要求。该系统的新颖之处在于光掩膜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包括归档、原始数据管理、备份和监控四个模块,论文就这四个模块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分析。为检验总体设计和关键模块设计的可行性,课题对关键环节进行了局部测试,包括NAS架构性能测试和HAC管理系统架构的高可用性测试及四个关键模块的运行测试。该管理系统已在某光掩膜生产单位得以实现,进而充分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拓扑架构的部署过程中强调了系统高可用性要求,各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突出了数据管理自动化的特点,运行结果的成本分析和性能分析又体现了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虽然在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容灾设计不充分、高可用性不够完善、SATA归档未全自动化等不足。而半导体工艺已经开始了向着32nm、22nm节点迈进的步伐,存储领域发展也表现出多种新技结合发展的趋势,未来光掩膜存储管理领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改善空间。

蒋长彬[4](2007)在《重庆移动BOSS系统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信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信业对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同时,电信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加大了对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电信BOSS系统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支撑系统,也是各电信运营商建设的重点。本文结合重庆移动建设BOSS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施了重庆移动BOSS系统主机群集,为重庆移动提高自身营运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BOSS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对BOSS在国内外的应用、投资、建设进行了分析,论述了BOSS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以及群集对BOSS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增强作用。随后分析比较了群集的几种通用拓扑结构,并对BOSS系统的主要业务结构,业务功能对主机性能,磁盘空间,系统I/O,网络的拓扑结构、IP地址的规划、数据库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BOSS主机系统的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思路。根据重庆移动BOSS系统的特点及对可靠性的要求,进行了基于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系统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硬件配置方案设计及软件选型设计。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系统将重庆移动BOSS业务划分为三个资源组,即:支撑资源管理组、支撑业务处理组和漫游处理组。每个资源组都拥有独立的逻辑IP地址,物理共享存储空间,独立的数据库和其对应的应用程序,每个资源组可以任意在群集的三节点之间自由切换。此外为了增强BOSS系统的可靠性,对主机硬件,包括电源、I/O板、网卡、连接磁盘阵列的光纤卡都作了冗余设计,对共享磁盘阵列还采用了raid 5和raid 1技术来保证磁盘阵列中数据的安全,并采用了大型的磁带库和网络数据备份软件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实际应用证明,本文所提出的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系统能够在计划宕机和非计划宕机时做到系统间的无间隙切换,减少了重庆移动BOSS系统的非计划宕机时间,保证了重庆移动BOSS系统的高可用性。

孟林[5](2006)在《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企业应运而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全国各地软件园内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十分有限。建立一个规范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是有效的解决软件企业的资金和资源的矛盾和规范软件企业管理的迫切要求。本文分析了企业实际需求,对平台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了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了软件企业不同开发过程的管理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的现状,并结合软件园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给出了平台设计原则。通过这些调研明确了系统应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论述了平台的实施方案,给出了二大环境平台详细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基于平台的企业应用案例。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可以为软件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便企业的软件开发工作,并在长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提高齐鲁软件园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袁斌[6](2006)在《小型机变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型机变小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三大服务器国际巨头已开始了正面交战,加上国内曙光等服务器厂商的参与,更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无论最终孰胜孰负,获益最大的还是用户。

孙钦平[7](2005)在《海信集团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物料管理模块的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企业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多元化,企业就会同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各种专业协作厂进行合作。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构建起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功能涵盖企业运营中采购与库存、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业务单元,统一管理企业的各项业务和信息资源,并实现企业各业务单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围绕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运作。ERP Ⅱ系统逐渐取代传统ERP系统成为企业资源管理的主流。 本文首先对SAP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大型企业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结合海信集团的实施情况,介绍了SAP系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接下来对海信集团SAP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了介绍;最后,作者重点对自己在海信集团的工作给予详细的阐述,根据在海信集团参与实施SAP系统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挑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程序对SAP系统的开发进行详尽的说明:这4个程序是物料管理系统中比较关键和典型的程序。所有这些程序,都经过两级测试无报错之后,再上传到生产系统800环境下运行使用。 为了提升企业综合物料管理水平,集团公司计划在自有仓库实施电子货柜系统与SAP系统物料管理系统的连接,实现对SAP系统的数据实时更新,有利SAP系统运行的效率提升和综合效益显现。第三方软件商提供对应于SAP系统的接口,开发人员在SAP平台内进行业务开发。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软件和SAP系统集成,在整个企业内就形成一个信息平台对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范国闯[8](2004)在《Web应用服务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因特网迅速发展,网络软件平台已成为当今软件技术发展主流趋势和竞争焦点,其核心和关键是位于中间层的Web应用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是在Web计算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中间件,为创建、部署、运行、集成和管理Web应用提供名字解析、负载平衡、事务控制、失效恢复、容错、安全等一系列运行时基础服务,并具有高可伸缩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高效等特性。它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差异,为大型网络化应用系统提供运行支撑环境,降低软件复杂度和难度,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可重用程度,加快软件开发的进度,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和软件质量,并大大降低了软件的维护难度。Web应用服务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 Web应用服务器自产生以来,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最近几年最热门的软件类型,被认为是自从关系型数据库以来最令人激动的企业应用技术。针对Web应用这一主流发展趋势以及Web应用服务器的软件基础设施作用,本文选择Web应用服务器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技术应用到我们自主研制的J2EE应用服务器。 鉴于Web应用服务器在网络软件平台中的作用和地位,国际上诸多着名IT企业纷纷推出其各自的产品和系统。目前主流Web应用服务器都是这些国外产品,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eb应用服务器。论文对Web应用服务器的研究热点和关键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虽然Web应用服务器已逐步成熟,但由于大多数均采用一体化体系结构和黑盒抽象机制进行设计,还存在开放性和灵活性差、可定制性差、便利性和自适应能力低以及客户透明性不强等不足之处。 为了满足Web计算动态性所带来的不断变化的需求,Web应用服务器需具备在运行期间可动态重配的能力。论文建立了Web应用服务器的动态重配模型OnceDR,并设计了一种动态重配算法,驱使系统逐步进入重配安全状态,从而维持系统重配前后的结构完整性、交互状态和应用状态的一致性。基于反射中间件技术,结合微内核技术和组件技术,设计覆盖Web应用服务器整个生命周期的多层次重配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支持OnceDR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论文提出一个复合元对象的EJB容器反射模型,通过反射技术实现AOP机制,设计一种在运行期间动态编排Aspect调整自身行为的组件容器OnceAOC。Once AOP具有针对性强、动态自适应性好和透明性高等特点。此外,将容器与通信方式分离,采用客户端动态代理技术,OnceAOC具备根据系统运行时状态中困利学院软件U叮艺所博卜学位论文Web应用服务器关键技术研究选择最优的通信方式的能力,支持进程内和主机内两种分配优化。 针对W亡b应用服务器负载平衡服务的特殊需求,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中间件的自适应负载平衡服务,阐述实现该服务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解决办法,包括可热插拔、负载策略可替换、负载反馈与自适应控制、状态迁移以及容错技术等。此外,结合发送者启动和接收者启动算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非精确、主动式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允许各处理器间负载有差别的情况下,发送者和接收者都主动注册自身的负载状态。不管是低负载情况还是高负载情况,调度者都能快速配对接收者和发送者,算法具有适用面广、酉己对快速、稳定性较高等特点。 静态分布不能满足W己b应用对组件进行动态布局的要求。为此,论文讨论并重点解决如何在JZEE应用服务器中对EJB组件进行动态分布和迁移。定义了EJB组件迁移模型及其相应的迁移原语和约束,并针对各类组件类型的特点,设计了SLBCopy、SFBCopy、EBcopy三个组件迁移算法。算法己应用到自适应负载平衡、失效恢复以及W亡b应用的动态重配等三个方面。 [述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己在JZEE应用服务器OnceASZ中实现。目前,OnceAS已通过了SUN JPS的所有功能测试,支持JZEEI .3规范,并通过了JZEE应用服务器性能测试基准Ecperf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李佳师[9](2003)在《Sun服务器“弃高走低”?》文中研究指明最近围绕Sun公司的传闻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Sun将被收购的传言以及Sun的看家服务器策略将要“弃高走低”的猜测。在Sun公司从6月3日至6月12日举办的2003年第二季度新产品发布会上,Sun否定了将被收购的种种传言,并公布现金数据。Sun公司称,在目前低迷的形势下拥有与S

方正[10](2002)在《UNIX 舍我其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Server World 2002 服务器世界“走进服务器世界” 系列报道之十$E $T当业界都纷纷转而支持IA64架构时,作为UNIX的中坚和始终对Window平台说“不”的厂商,Sun公司的那份自信 正是来自于其多年来创新?

二、Sun Fire 15000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un Fire 15000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电信行业 IT 系统现状
    1.1 课题背景
        1.1.1 BSS 系统
        1.1.2 OSS 系统
        1.1.3 MSS 系统
        1.1.4 EDA 系统
    1.2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
    2.1 云计算的概念
    2.2 云计算的起源
    2.3 云计算的分类及特点
    2.4 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2.5 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关系
        2.5.1 服务器虚拟化
        2.5.2 存储虚拟化
        2.5.3 应用虚拟化
        2.5.4 平台虚拟化
        2.5.5 桌面虚拟化
    2.6 虚拟化技术的价值
第三章 虚拟化技术在 MSS 域的引入分析
    3.1 问题综述
    3.2 MSS 域系统资源使用现状
        3.2.1 小型机具体使用情况
        3.2.2 PC 服务器(含刀片服务器)具体使用情况
        3.2.3 存储网络情况
        3.2.4 备份系统情况
    3.3 MSS 域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3.4 虚拟化技术分析
        3.4.1 小型机分区技术的介绍及比较
        3.4.2 各厂家小型机虚拟分区技术的介绍
        3.4.3 X86 虚拟化技术
        3.4.4 小型机与 X86 的虚拟化技术比较
        3.4.5 存储标准化技术
第四章 虚拟化技术在 MSS 域的应用实施
    4.1 整合目标
    4.2 整合原则
    4.3 整合演进路径
    4.4 实施方案
        4.4.1 数据库服务器虚拟化整合方案
        4.4.2 X86 服务器虚拟化整合方案
        4.4.3 单系统扩容方案
        4.4.4 存储整合方案
        4.4.5 备份整合方案
第五章 实施成果与总结
    5.1 实施后网络拓扑
    5.2 整合完成后小型机资源使用情况
    5.3 整合完成后 PC 机资源使用情况
    5.4 实施成果总结
    5.5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航空公司持续创新导向的SOA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民航信息化发展历程
        1.2.2 我国航空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目前的探索
    1.3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创新关系文献综述
    2.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表述
    2.2 企业信息化效应分析
        2.2.1 企业信息化效应分析思路
        2.2.2 信息化对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2.2.3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 企业信息化对创新的作用机制
        2.3.1 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作用
        2.3.2 信息化对创新机遇的作用
        2.3.3 信息化对创新动力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OA与企业持续创新
    3.1 企业持续创新的研究与进展
        3.1.1 企业持续创新定义
        3.1.2 企业持续创新的基本类型
        3.1.3 企业持续创新的特征
        3.1.4 企业持续创新的实现机制
        3.1.5 企业持续创新对企业信息化的新要求
    3.2 SOA的基本内容与实现
        3.2.1 SOA定义
        3.2.2 SOA的产生与目标
        3.2.3 SOA编程模型概述
        3.2.4 SOA的独特优势
    3.3 SOA架构对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
        3.3.1 OSA对持续创新的作用
        3.3.2 OSA对持续创新的作用机制
    3.4 企业持续创新理论导向的SOA应用构建要素
    3.5 SOA架构的建设和应用本身就是航空公司持续创新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创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持续创新导向的航空公司SOA架构模型
    4.1 航空公司业务的基本特点
        4.1.1 枢纽型航线网络的典型图及特点
        4.1.2 枢纽型航线网络的运行及波峰特性
        4.1.3 枢纽型网络的运行效率
        4.1.4 枢纽型网络的成本和利益
        4.1.5 收益管理
    4.2 航空公司IT架构模式及其面临的业务、技术挑战
    4.3 持续创新导向的航空公司信息化新定位
    4.4 持续创新导向的航空公司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
    4.5 信息化驱动航空公司持续创新的基本条件
    4.6 SOA架构对航空公司持续创新的效用模型
    4.7 航空公司SOA架构模型
        4.7.1 应用系统架构模型
        4.7.2 数据管理模型
        4.7.3 组织结构模型
        4.7.4 主要业务价值预期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某航空公司SOA架构模型构建与实施
    5.1 某航空公司简介及面临的挑战
    5.2 某航空公司的业务战略
        5.2.1 某航空公司客运业务内外部分析
        5.2.2 某航空公司客运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5.2.3 某航空公司市场创新
        5.2.4 公司管理与制度创新
        5.2.5 业务实施要点
    5.3 某航空公司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基础架构设计
        5.3.1 总体架构概述
        5.3.2 系统总体设计
        5.3.3 系统技术实现方案
        5.3.4 企业服务总线(ESB)
        5.3.5 业务流程整合
    5.4 某航空公司的SOA架构的实现
        5.4.1 软件和硬件的配置
        5.4.2 软件开发接口设计
        5.4.3 系统实施
    5.5 SOA架构评估
        5.5.1 对技术和业务的影响的定性分析
        5.5.2 对航空公司获利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5.5.3 对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展望
        6.2.1 几点说明与需要深入的工作
        6.2.2 对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3)光掩膜生产中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光掩膜生产中数据处理面临的难题
    1.2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的提出
        1.2.1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的特点
        1.2.2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的目标
    1.3 本文的工作和贡献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信息存储技术分析
    2.1 三种存储介质
        2.1.1 硬盘
        2.1.2 磁带
        2.1.3 光盘
        2.1.4 三种存储介质的比较
    2.2 三种存储设备
        2.2.1 磁盘阵列
        2.2.2 磁带库
        2.2.3 光盘库
    2.3 网络存储技术
        2.3.1 DAS 数据存储方式
        2.3.2 NAS 数据存储方式
        2.3.3 SAN 存储方式
        2.3.4 三种存储方式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1 提高存储性能的NAS 存储架构设计
        3.1.1 90nm 时代前的存储结构
        3.1.2 90nm 时代后的存储结构
        3.1.3 10Gbps NAS 存储架构的优点
    3.2 节约成本的分层存储管理
        3.2.1 分级存储管理
        3.2.2 光掩膜数据分级存储架构设计
    3.3 信息生命管理出发,自动化数据管理的系统总体设计
        3.3.1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3.3.2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4 高可用的存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关键模块设计
    4.1 数据归档模块设计
        4.1.1 归档的演变:从光盘塔到SATA 硬盘
        4.1.2 SATA 归档模块数据库设计
        4.1.3 SATA 归档子模块设计
    4.2 原始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4.2.1 原始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库设计
        4.2.2 原始数据管理模块子模块介绍
    4.3 数据备份模块设计
    4.4 监控模块设计
        4.4.1 监控模块数据库设计
        4.4.2 监控模块子模块设计介绍
    4.5 本章小结
5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测试
    5.1 光掩膜NAS 存储架构性能测试
        5.1.1 写速度测试
        5.1.2 查询速度测试
        5.1.3 光掩膜数据转换速度测试
    5.2 光掩膜存储管理系统可用性测试
    5.3 关键模块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总体实现
    6.1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拓扑结构
        6.1.1 拓扑结构图
        6.1.2 设备列表
    6.2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模块逻辑关系
        6.2.1 光掩膜存储管理系统逻辑关系
        6.2.2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模块实现
    6.3 光掩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情况
        6.3.1 成本分析
        6.3.2 性能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重庆移动BOSS系统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中国 BOSS 系统发展现状
    1.3 BOSS 系统稳定运营的重要性
    1.4 群集技术概述
    1.5 CLUSTER 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6 课题来源和背景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高可用性群集系统的介绍
    2.1 高可用性群集的简介
        2.1.1 群集的目标
        2.1.2 高可用性群集的特点
    2.2 高可用性群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2.2.1 逻辑主机资源
        2.2.2 共享磁盘系统资源
        2.2.3 数据服务资源
    2.3 群集的组成
        2.3.1 群集的硬件组成
        2.3.2 群集的软件组成
    2.4 群集的常见拓扑结构
        2.4.1 Pair(群集对)拓扑结构
        2.4.2 N+1(星型)拓扑结构
    2.5 群集的切换
3 重庆移动BOSS 主机群集方案设计
    3.1 重庆移动 BOSS 系统
        3.1.1 系统简介
        3.1.2 BOSS 系统特点
        3.1.3 重庆移动 BOSS 系统软硬件情况简介
        3.1.4 重庆移动 BOSS 系统对高可用性群集系统的要求
    3.2 重庆移动 BOSS 项目主机群集系统设计
        3.2.1 可靠性、可用性、冗余性、安全性的原则
        3.2.2 遵循可拓展性原则
        3.2.3 遵循可管理性原则
        3.2.4 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3.2.5 遵循兼容性原则
    3.3 群集节点的设计
        3.3.1 群集软件的选择
    3.4 群集拓扑的设计
    3.5 主机群集系统的切换顺序设计
    3.6 三节点 PAIR 群集、两节点群集、N+1 群集的比较
        3.6.1 两节点群集拓扑
        3.6.2 N+1 群集拓扑
        3.6.3 三种拓扑方式的比较
    3.7 三节点群集的优势
    3.8 主机的硬件组成
        3.8.1 cpu 板的分配
        3.8.2 各个domain I/O 板板卡的组成
        3.8.3 共享磁盘陈列
        3.8.4 群集互连
        3.8.5 公共网络
        3.8.6 重庆移动 BOSS 主机群集系统资源组划分
        3.8.7 逻辑主机资源(logical host)的划分
        3.8.8 磁盘资源(disk group)的划分
4 实例
    4.1 重庆移动 BOSS 项目主机系统现场
    4.2 重庆移动三节点群集运行实例
        4.2.1 cluster 系统运行原始状况
        4.2.2 cluster 系统节点切换实例1——计划切换
        4.2.3 cluster 系统节点切换实例2——非计划宕机
        4.2.4 运行情况总结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现状
        1.3.1 齐鲁软件园总体情况
        1.3.2 软件企业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
2 平台建设需求
    2.1 企业需求
    2.2 建设需求
        2.2.1 面向行业应用的开放实验室
        2.2.2 面向核心技术的开放实验室
        2.2.3 面向质量控制的开放实验室
        2.2.4 基本的网络支持环境需求
3 平台总体设计
    3.1 建立平台的必要性
    3.2 设计原则
    3.3 总体结构设计
        3.3.1 设计目标
        3.3.2 设计环境
        3.3.3 安全性
        3.3.4 平台总体结构
        3.3.5 相关技术
4 平台环境设计
    4.1 应用环境平台设计
        4.1.1 网络设备设计
        4.1.2 服务器设计
        4.1.3 软件设计
    4.2 试验环境平台设计
        4.2.1 网络设备设计
        4.2.2 服务器设计
        4.2.3 软件设计
5 平台实现
    5.1 面向行业应用的开放实验室的实现
    5.2 面向核心技术开放实验室的实现
    5.3 面向质量控制开放实验室的实现
        5.3.1 软件测试实验室
        5.3.2 基于CMM的软件质量保证平台
    5.4 平台的使用管理
6 平台应用
    6.1 浪潮GSP平台系统开发案例
    6.2 地调DTS项目开发测试案例
    6.3 调度自动化信息发布系统案例
    6.4 山大华天教育城域网应用系统测试案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海信集团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物料管理模块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海信集团ERP项目概述
    1.1 SAP系统简介
        1.1.1 主要特征
        1.1.2 企业资源管理模型
        1.1.3 企业组织结构
        1.1.4 企业业务流程
    1.2 海信集团SAP项目介绍
    1.3 海信集团物料管理系统介绍
2 海信集团SAP系统开发环境
    2.1 硬件环境
    2.2 软件环境
        2.2.1 Sun Cluster 3.0集群管理软件
        2.2.2 Sularis9操作环境
    2.3 项目开发软件环境
        2.3.1 SAP技术
        2.3.2 基础系统
        2.3.3 界面
        2.3.4 应用模块
3 物料管理系统
    3.1 需求分析
    3.2 MM总体结构设计
        3.2.1 集团组织结构
        3.2.2 物料管理业务设计
    3.3 主要功能设计
        3.3.1 维护物料和供应商的数据
        3.3.2 采购业务
        3.3.3 发票校对
        3.3.4 供应商评价
        3.3.5 库存管理
        3.3.6 库房管理
4 系统编码和功能实现
    4.1 系统开发综述
    4.2 程序与语言
        4.2.1 ABAP语言介绍
        4.2.2 打印供应商寄售物料清单
        4.2.3 库存物料明细统计分析
        4.2.4 生产成本差异表的开发
        4.2.5 物料转储功能开发
5 系统测试
    5.1.1 开发用户测试
    5.1.2 系统关键用户测试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致谢

(8)Web应用服务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传统中间件的发展
    1.2 Web应用服务器应运而生
    1.3 Web应用服务器的应用前景
    1.4 Web应用服务器的定义与功能
    1.5 Web应用服务器的运行模式
    1.6 Web应用服务器的评测基准
    1.7 Web应用服务器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1.8 论文工作内容
    1.9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Web应用服务器研究现状分析
    2.1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不足
        2.1.1 Web应用服务器体系结构
        2.1.2 组件容器
        2.1.3 Web应用服务器中的分布事务处理
        2.1.4 Web Services
        2.1.5 Web应用服务器中的负载平衡
        2.1.6 高速缓存技术
    2.2 主流Web应用服务器的分析和比较
    2.3 小结
第3章 Web应用服务器多层次可重配体系结构
    3.1 引言
    3.2 动态重配基本概念
        3.2.1 动机
        3.2.2 动态重配的若干因素
        3.2.3 动态可重配参考模型
        3.2.4 重配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3.3 Web应用服务器的动态重配
        3.3.1 Web应用服务器对动态重配的需求
        3.3.2 Web应用服务器的动态重配操作
        3.3.3 Web应用服务器动态重配模型
        3.3.4 动态重配算法
        3.3.5 重配一致性
    3.4 基于微内核的多层次可动态重配体系结构
        3.4.1 反射中间件
        3.4.2 微内核设计模式
        3.4.3 OnceAS微内核
        3.4.4 服务可重配框架
        3.4.5 反射式多层次可重配体系结构
    3.5 服务重配层的设计与实现
        3.5.1 动态重配服务的体系结构
        3.5.2 若干技术实现
    3.6 重配角色
    3.7 多层次重配示例
        3.7.1 静态配置
        3.7.2 服务动态重配
    3.8 相关工作分析与比较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ASPECT的反射式组件容器
    4.1 引言
    4.2 EJB组件模型和容器
    4.3 常见的EJB容器设计
        4.3.1 组件客户端类的产生
        4.3.2 组件容器结构
    4.4 存在的问题
        4.4.1 “分配优化”问题
        4.4.2 访问协议透明性问题
        4.4.3 组件自适应问题
    4.5 面向Aspect的组件容器(OnceAOC)的设计
        4.5.1 自适应的EJB组件扩展模型
        4.5.2 复合多个元对象的EJB容器反射模型
        4.5.3 OnceAOC体系结构
    4.6 OnceAOC的实现
        4.6.1 客户端动态代理
        4.6.2 通信与容器分离
        4.6.3 分配优化
        4.6.4 灵活开放的容器框架
        4.6.5 组件自适应引擎
    4.7 OnceAOC的AOP机制
        4.7.1 组件“系统级关注点的再分离”
        4.7.2 实现关注点
        4.7.3 自适应编排策略
    4.8 性能测试与分析
    4.9 相关工作分析与比较
        4.9.1 反射式容器
        4.9.2 AOP机制
    4.10 小结
第5章 Web应用服务器自适应负载平衡技术
    5.1 引言
    5.2 分布式系统的负载平衡
    5.3 Web应用服务器自适应负载平衡服务的需求
    5.4 自适应负载平衡服务
        5.4.1 自适应负载平衡服务的设计
        5.4.2 关键技术及其解决办法
    5.5 自适应负载平衡算法
        5.5.1 对称启动算法
        5.5.2 非精确、主动式自适应算法
        5.5.3 局部化的负载平衡算法
    5.6 相关工作分析
        5.6.1 负载平衡服务方面
        5.6.2 负载平衡算法方面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支持EJB动态分布的组件迁移模型与算法
    6.1 引言
    6.2 EJB组件迁移模型
    6.3 组件迁移操作原语与约束
    6.4 组件迁移算法
        6.4.1 无状态组件迁移算法(SLB_Copy)
        6.4.2 有状态组件迁移算法(SFB_Copy)
        6.4.3 实体组件迁移算法(EB_Copy)
    6.5 算法分析与实现
        6.5.1 算法一致性约束分析
        6.5.2 算法效率分析
        6.5.3 算法实现
    6.6 相关工作比较
    6.7 结束语
第7章 Web应用服务器OnceAS的设计与实现
    7.1 设计目标与实现情况
    7.2 OnceAS的系统结构
        7.2.1 OnceAS集群拓扑结构
        7.2.2 OnceAS总体结构
    7.3 EJB容器
        7.3.1 EJB组件生命周期管理
        7.3.2 EJB组件持久性管理
    7.4 Web容器
    7.5 名字服务
    7.6 事务服务
    7.7 数据库连接
    7.8 Web Services支持
    7.9 消息服务
    7.10 安全服务
    7.11 集群服务
        7.11.1 集群配置与管理
        7.11.2 网络负载平衡器
        7.11.3 对象请求管理
        7.11.4 状态复制
        7.11.5 失效恢复
    7.12 热部署工具
    7.13 基于Web的管理控制台
    7.14 OnceAS ECPerf性能测试
        7.14.1 ECperf简介
        7.14.2 测试环境与结果对比
    7.1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束语
    8.1 论文主要贡献
    8.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四、Sun Fire 15000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D]. 彭瑞.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2]航空公司持续创新导向的SOA研究[D]. 张亚坤.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3]光掩膜生产中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雪雁.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7)
  • [4]重庆移动BOSS系统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设计与实现[D]. 蒋长彬. 重庆大学, 2007(06)
  • [5]齐鲁软件园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D]. 孟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5)
  • [6]小型机变小[J]. 袁斌. 每周电脑报, 2006(38)
  • [7]海信集团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物料管理模块的实施[D]. 孙钦平. 山东大学, 2005(08)
  • [8]Web应用服务器关键技术研究[D]. 范国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 2004(03)
  • [9]Sun服务器“弃高走低”?[N]. 李佳师. 中国电子报, 2003
  • [10]UNIX 舍我其谁?[N]. 方正. 网络世界, 2002

标签:;  ;  ;  ;  ;  

Sun Fire 15000 服务器重新定义高端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