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必妥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止必妥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一、脂必妥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敏,胡瑞学,戴泽琦,徐思敏,胡晶,廖星[1](2021)在《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指出系统评价蒲参胶囊(PS)治疗高脂血症(HP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证据基础。基于四大中文数据库和三大外文数据库,全面检索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估,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24项RCT,共计2 634例患者。试验组为PS或PS联合常规治疗(UC)或PS联合中成药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中成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PS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在改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4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其中7项研究报告了具体结果,不良反应以胃脘部不适为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影响,该研究结论的证据强度不足,尚需更多高质量、报告详细的RCT进一步证实。

夏永梅,于玲,李萍,叶红晖[2](2021)在《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脂必泰胶囊(0.48 g)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斑块[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IMT、斑块数量、斑块积分及MDA较治疗前降低,HDL-C、GSH、SOD、GSH-PX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MT、斑块数量、斑块积分、TC、TG、LDL-C及MDA更低,SOD活性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苏[3](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在证型分布间的关系与差异,寻找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248例,由研究人员使用统一拟定的调查量表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和相关临床理化指标。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肺胃热盛证>脾肾阳虚证。2.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常见并发症在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1)性别:男性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气阴两虚证、肺胃热盛证次之,女性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次之;(2)年龄:呈肺胃热盛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分布的趋势;(3)病程:呈肺胃热盛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布的趋势;(4)BMI:呈湿热内蕴证>肺胃热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的趋势;(5)吸烟史: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气阴两虚证次之;(6)饮酒史:以湿热内蕴证为主,气阴两虚证次之;(7)常见并发症:发生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次之;发生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次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以肝肾阴虚证为主,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次之;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的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次之。3.理化指标:(1)血糖指标:仅空腹血糖(FPG)在证型分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经两两比较未见组间存在显着差异;(2)血脂指标:湿热内蕴证甘油三酯(TG)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湿热内蕴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P均<0.05;湿热内蕴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着低于肝肾阴虚证,P<0.05;(3)血栓前状态指标:肺胃热盛证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着低于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湿热内蕴证的FIB水平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P均<0.05;肺胃热盛证的D-二聚体水平显着低于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均<0.05;(4)其他指标:脾肾阳虚证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着高于肺胃热盛证和肝肾阴虚证,P均<0.05;脾肾阳虚证的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显着高于其余四组,肝肾阴虚的U-m ALB水平亦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肺胃热盛证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小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均<0.05。4.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1)肺胃热盛证与湿热内蕴证:年龄、病程、吸烟史、糖尿病性肾病病史、LDL-C、HDL-C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2)肺胃热盛证与气阴两虚证:病程、糖尿病性肾病病史、FPG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3)肺胃热盛证与肝肾阴虚证:年龄、病程、糖尿病性肾病病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4)肺胃热盛证与脾肾阳虚证:年龄、饮酒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5)湿热内蕴证与气阴两虚证:吸烟史、TG、LDL-C、HDL-C、IMT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6)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LDL-C、HDL-C、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7)湿热内蕴证与脾肾阳虚证:饮酒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8)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9)气阴两虚证与脾肾阳虚证:饮酒史、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10)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U-m ALB为影响其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T2DM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肺胃热盛证>脾肾阳虚证。2.中医证型分布在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病程、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常见并发症病史间存在显着差异。3.FPG、TG、LDL-C、HDL-C、FIB、D-二聚体、Hcy、U-m ALB、IMT在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显着差异。4.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性肾病病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史、FPG、TG、LDL-C、HDL-C、U-m ALB、IMT为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

廖富[4](2021)在《通络化浊丸治疗血脂异常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通络化浊丸治疗血脂异常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按研究证型要求分为五组,每组30例,各组均服用同等剂量的通络化浊丸。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情况,同时观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血脂比较: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后TC、LDL-C明显下降,HDL-C较前升高(P<0.01);而治疗后对于TG水平,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组间TC、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各组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明显(P<0.05)。组间比较,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三组之间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两组之间比较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而前三组和后两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中医疗效:痰瘀互结证总有效率90.00%,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86.67%,气滞血瘀证总有效率86.67%,远高于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的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血脂疗效:痰瘀互结证总有效率93.33%,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83.33%,气滞血瘀证总有效率86.67%,远高于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的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均无异常,且研究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说明药物安全可靠。结论:通络化浊丸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但对于不同证型的疗效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于痰瘀互结证疗效最显着,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次之,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效果不明显。

孟甜甜,解小龙,李婷婷,杨芩瑜,魏大为,高颖[5](2021)在《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调脂类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statines,TT)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国外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7月,由NoteExpress文献管理系统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自动查重,查重后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的评价,最后采用Stata16和GeMTC14.3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2项研究,涉及血脂康胶囊(Xuezhikang Capsule,XZK)、蒲参胶囊(Pushen Capsule,PS)、荷丹片(Hedan Tablet,HD)、丹田降脂丸(Dantian Jiangzhi Pills,DTJZ)、脂必妥胶囊(Zhibituo Capsule,ZBTUO)、脂必泰胶囊(Zhibitai Capsule,ZBTAI)、松龄血脉康胶囊(Songling Xuemaikang Capsule,SLXMK)7种调脂类口服中成药,3718例样本量。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降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方面,疗效排序为ZBTUO+TT(72.1%)>DTJZ+TT(68.4%)>HD+TT(68.1%)>ZBTAI+TT(66.9%)>XZK+TT(51.0%)>SLXMK+TT(45.1%)>PS+TT(26.4%)>TT(1.9%);在降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方面,疗效排序为HD+TT(98.6%)>SLXMK+TT(70.7%)>PS+TT(63.1%)>ZBTAI+TT(52.4%)>ZBTUO+TT(49.5%)>XZK+TT(34.5%)>DTJZ+TT(27.4%)>TT(1.9%);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方面,疗效排序为HD+TT(89.8%)>ZBTUO+TT(76.4%)>ZBTAI+TT(65.6%)>XZK+TT(54.3%)>DTJZ+TT(46.1%)>PS+TT(33.2%)>SLXMK+TT(24.3%)>TT(10.4%);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方面,疗效排序为HD+TT(82.8%)>PS+TT(76.8%)>ZBTUO+TT(61.4%)>DTJZ+TT(48.3%)>XZK+TT(43.9%)>SLXMK+TT(39.5%)>ZBTAI+TT(36.5%)>TT(10.8%);定性分析显示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调脂疗效优于单用他汀类药物,在降低TC方面,ZBTUO联合他汀疗效最优,在降低TG、LDL-C和升高HDL-C方面,HD联合他汀疗效最优,且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安全性较好。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偏低,因此尚需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调脂类口服中成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廖媛[6](2020)在《基于MAPK-ERK-TLRs通路探讨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是全球流行的主要肝脏疾病之一,是当代医学领域的新挑战,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仍将不断扩大。目前,临床上国内外尚无针对NAFLD的特效药品。中药现代化启发我们充分利用我国现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宝库,选择开发合理的原药材或原有方剂,从中寻找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又能保肝抗炎的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基础研究部分和临床研究部分。基础研究部分通过高脂高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探讨脂必泰干预NAFLD的作用效果,及对MAPK-ERK-TLRs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脂必泰应用于临床治疗NAFLD提供实验依据。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脂必泰治疗NAFLD患者,观察脂必泰对患者肝脏硬度(LSM)、脂肪衰减(CAP)、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及对肝功、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脂必泰对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基础研究部分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模型,观察脂必泰在疾病动物模型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实验选取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10%果糖和高脂饲料诱导伴有IR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模型验证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脂必泰低剂量组(100 mg/kg/day),脂必泰高剂量组(200 mg/kg/day),二甲双胍组(200mg/kg/day),水飞蓟宾组(100 mg/kg/day),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期间,监测动物体重变化。连续给药9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BG)及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和III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计算称量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冰冻切片脂滴沉积情况;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肝组织TLR4、P-ERK1/2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2h BG、Fins、HOMA-IR、ALT、AST、TG、CHOL、HDL-C、LDL-C、HA、LN、IV-C、PC-Ⅲ、肝脏指数及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且明显上调TLR4、P-ERK1/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脂必泰低、高剂量组2h BG、Fins、HOMA-IR、ALT、AST、TG、CHOL、LDL-C、肝脏指数和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HDL-C和AST/ALT明显升高,明显下调TLR4、P-ERK1/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E染色、油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脂必泰低、高剂量组肝脏组织病变改善和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脂必泰高、低剂量组均可下调模型动物血清HA、LN、IV-C、PC-Ⅲ和肝组织中胶原纤维表达。结论:脂必泰可通过下调TLR4、P-ERK1/2蛋白的表达,影响MAPK-ERK-TLRs通路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转导,阻止炎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血脂水平,同时拮抗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空泡变性,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脂必泰可明显降低血清纤维化标记物水平和肝组织胶原纤维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治疗作用。临床研究部分目的:综合评价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为脂必泰临床应用于NAFLD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9.1-2019.12在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符合痰瘀互结证的75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组)37例,试验组(脂必泰组)38例。试验过程中脱落9例患者,实际有效病例数66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试验组患者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给予脂必泰胶囊,每次1粒(0.24g),每天2次,12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脏脂肪衰减值(CAP)、肝脏硬度值(LSM)、体重、BMI指数、肝功(ALT、AST、GGT、ALP)、血脂(CHOL、TG、LDL-C、HDL-C)、血糖(GLU、Ins、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改善情况。临床试验以肝脏CAP值、LSM值、体重、BMI指数为主要疗效指标,以肝功、血脂、血糖和HOMA-IR为次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患者体重、BMI、LSM和CAP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其它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后患者体重、BMI、LSM、CAP、ALT、AST、GGT、GLU、Ins、HOMA-IR、CHOL和LDL-C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其它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较,试验组治疗前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患者LSM、CAP、ALT、AST、GGT、GLU、Ins、HOMA-IR、CHOL、LDL-C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其它检测指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基础治疗12周可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重、BMI、LSM和CAP达到主要治疗效果,但是对肝脏功能、血脂调节和胰岛素抵抗未见明显改善。脂必泰干预加上基础治疗12周可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重、BMI、LSM和CAP达到主要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脏功能、降低血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试验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对照组。且脂必泰对肝功能、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脂必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达到主要治疗终点和次要治疗终点。

吴学敏[7](2019)在《李氏运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入组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在中药处方李氏运脾降浊方的干预下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为李氏运脾降浊方治疗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证据,希望以本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新的思路和方法;系统观察李氏运脾降浊方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具体指标如下:血糖控制情况评估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控制情况评估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安全监测指标主要为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具体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除此之外,还需要观察中医证候评分的前后变化情况以评价患者主观症状的治疗情况;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李氏运脾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2018年4月至10月60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辨证属脾虚湿阻的患者,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的严格筛选,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降糖、降脂),降脂药统一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Omg,睡前口服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李氏运脾降浊方(党参30克,茯苓20克,红曲9克,苍术15克,炙甘草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干姜10克,柴胡10克,葛根30克,赤芍20克,仙灵脾30克。治疗观察期间,如果入组的患者存在大便干燥偏硬、口咽干燥、口渴等阴分不足的表现则加用知母10克,天花粉20克,熟大黄10克,玄参15克。患,者存在舌苔厚腻、大便粘滞不爽、腹胀不适,口干口臭等肠道湿热的表现则加用藿香10克,厚朴10克,生薏米30克,佩兰10克。)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8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候变化情况,纳入观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FBG、2hBG、HbA1c、TG、TC、LDL-C、HDL-C、ALT、AST、GGT等。探讨李氏运脾降浊方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治疗中的干预作用及治疗价值,评估其安全性、实用性,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支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60例,剔除脱落患者3例,最后共计5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入组患者基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实验数据客观真实,存在可比性。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治疗前后在中医症状积分、主要观察指标血糖和血脂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并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TC差异显着,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血糖疗效、脂代谢紊乱疗效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④安全指标:肝功能方面:观察组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GGT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ALT和GG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有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便秘症状,属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足疗程停药后便秘症状均可以自行缓解;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一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无任何胃肠道不适表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未见异常,无患者因肝功能异常退出本次临床研究,提示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除此之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一般监测指标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任何异常。结论:本研究提示西药联合应用李氏运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脾虚湿阻型)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积分,而且具有比较明确的降血糖、降血脂功效,安全性良好,对肝功能无影响,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本研究为李氏运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脾虚湿阻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李氏运脾降浊方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研究基础。

王立军[8](2019)在《糖脂合调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湿热互结兼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导师朴春丽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针对临床上常见的T2DM合并血脂异常-湿热互结兼瘀证,在苦酸通调大法基础上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则,拟糖脂合调方加减治疗,与常规西药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观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糖化、血脂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的临床疗效情况,为中医药在防治T2DM合并血脂异常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论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疗法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糖脂合调方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4周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患者均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且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组间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除倦怠乏力(P>0.05)外)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改善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具有显着疗效(P<0.01或P<0.05),且组间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在调节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着改善FPG、2HPG、HbAlc及C肽(空腹/餐后)水平(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在改善血脂水平上,两组均具有一定疗效(P<0.01或P<0.05);组间比较,其中在改善TC、LDL-C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TG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HDL-C水平上,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BMI、腰围(P<0.01或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糖脂合调方加减干预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降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改善血脂、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着,且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减轻体重,拓展了中医药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新视野。

高晓倩[9](2019)在《降脂祛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降脂祛瘀方对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降脂祛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蒲参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收集资料,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指标,并评价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实验共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患者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最终完成67例(脱落和剔除共3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BMI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血脂方面: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TC水平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降低TG、LDL-C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FPG、2hPB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血流变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方面: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倦怠乏力、胸闷胸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多尿、口渴喜饮、四肢麻木症状的改善疗效相当(P>0.05)。5.安全性指标:轻度肝损伤患者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1例患者出现腹泻,余所有受试者均无明显不适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发现异常。表明两组药物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初步研究表明降脂祛瘀方治疗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轻度肝损伤,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也有显着疗效,能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或延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该治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刘晨曦,刘瑞霞[10](2019)在《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脂必泰胶囊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及HDL-C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二者的调脂作用在TC、LDL-C、HDL-C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G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着,能够明显降低TG,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脂必妥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必妥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研究筛选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
    1.6 数据分析
    1.7 证据质量评级
    1.8 报告内容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主要结局指标
        2.4.1. 1 TC PS+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
        2.4.1. 2 TG
        2.4.1. 3 HDL-C
        2.4.1. 4 LDL-C
        2.4.2 次要结局指标
        2.4.2. 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2 不良反应
    2.5 发表偏倚分析
    2.6 GRADE证据评级结果
3 讨论

(3)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排标准
    2.4 前期准备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合并病情况
    3.3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4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3.5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BMI的关系
    3.6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
    3.7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的关系
    3.8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
    3.9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3.10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关系
    3.1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3.12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分布
    2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2.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BMI的关系
        2.2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吸烟史、饮酒史的关系
        2.3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系
        3.1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
        3.2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3.3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关系
        3.4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型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4 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学研究进展
    2 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简历

(4)通络化浊丸治疗血脂异常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基本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
        2.1 各组间年龄、病程比较
        2.2 各组间性别比较
        2.3 各组间BMI比较
        2.4 各组间血脂分型比较
    3 结果比较
        3.1 各组治疗前后TC水平比较
        3.2 各组治疗前后TG水平比较
        3.3 各组治疗前后HDL-C水平比较
        3.4 各组治疗前后LDL-C水平比较
        3.5 各组治疗前后西医总体疗效比较
        3.6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血脂异常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3 血脂异常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3 选题依据
    4 选方依据
        4.1 通络化浊丸组方分析
        4.2 通络化浊丸现代药理分析
        4.3 通络化浊丸与血脂异常的不同证型
    5 疗效评价
        5.1 血脂指标分析
        5.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5.3 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临床观察表
    附录B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C 一般情况表
    附录D 安全性指标表
    附表E
综述 血脂异常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估
3 结局指标
    3.1 TC
    3.2 TG
    3.3 LDL-C
    3.4 HDL-C
    3.5 不良反应
4 小样本效应评估
5 讨论

(6)基于MAPK-ERK-TLRs通路探讨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及理论探讨
    1.1 现代医学对NAFLD的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发病机制
        1.1.3 NAFLD常用的诊断方法
        1.1.4 NAFLD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祖国医学对NAFLD的研究概况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分型
        1.2.4 中医辨证施治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
        1.2.5 专方治疗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6 复方治疗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7 其他方法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脂必泰来源与组方思路
第二章 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实验药物与主要试剂及耗材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饲养管理
        2.3.2 疾病模型建立、模型验证及实验分组
        2.3.3 剂量设计
        2.3.4 检测指标
    2.4 实验结果
        2.4.1 临床观察
        2.4.2 脂必泰对动物体重增长的影响
        2.4.3 脂必泰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2.4.4 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的影响
        2.4.5 对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大体解剖观察、肝脏组织HE染色、油红O染色)
        2.4.6 脂必泰对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组织病理纤维指标的影响
        2.4.7 对TLR4、P-ERK1/2、ERK1/2 蛋白的影响
    2.5 讨论及结论
        2.5.1 NAFLD模型建立评价
        2.5.2 脂必泰对NAFLD大鼠血脂、血糖代谢的治疗效果
        2.5.3 脂必泰对NAFLD大鼠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组织病理纤维指标的影响
        2.5.4 脂必泰对NAFLD大鼠肝组织TLR4、P-ERK1/2、ERK1/2 蛋白和TLR4、ERK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三章 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价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3 病例选择
        3.3.1 诊断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3 排除标准
        3.3.4 治疗方案
        3.3.5 疗效评价指标
    3.4 统计分析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临床试验实施概况
        3.5.2 主要疗效指标:肝脏脂肪衰减(CAP)、肝脏硬度(LSM)、体重及BMI指数
        3.5.3 次要疗效指标:肝功能、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3.6 安全指标的评估
    3.7 讨论及结论
        3.7.1 NAFLD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效果
        3.7.2 脂必泰结合基础治疗对NAFLD患者体重、BMI、LSM、CAP的效果
        3.7.3 脂必泰结合基础治疗对NAFLD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效果
        3.7.4 脂必泰结合基础治疗对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的效果
结语
    4.1 论文研究成果
    4.2 不足之处
    4.3 下一步工作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李氏运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西医治疗
    1.2 中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1.2.1 古代医家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认识
        1.2.2 现代医家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认识
    1.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观察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研究病例标准
        2.1.4 常规降糖药导入期
        2.1.5 疗效观察指标
        2.1.6 疗效判定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2.2.2 试验方法
        2.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2.4 安全性观察
    2.3 统计学方法
    2.4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2.5 结果
        2.5.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5.2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李氏运脾降浊方方药分析
        3.1.1 李氏运脾降浊方科学配伍意义
        3.1.2 中药功效溯源
        3.1.3 现代药理研究
    3.2 脾虚湿阻证与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3.3 李氏运脾降浊方与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3.4 主要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3.4.1 血糖观察指标
        3.4.2 血脂观察指标
        3.4.3 肝功观察指标
    3.5 李氏运脾降浊方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作用机制探讨
        3.5.1 对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3.5.2 对患者血糖的影响
        3.5.3 对患者血脂的影响
        3.5.4 对患者肝功的影响
    3.6 李氏运脾降浊方的组方特色与学术思想
        3.6.1 运脾降浊法是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的基本治法之一
        3.6.2 经方临床运用,辨证与辨病结合
        3.6.3 方药整体调节与靶向治疗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糖脂合调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湿热互结兼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1.1 T2DM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1.2 T2DM与血脂异常的关联
        1.3 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
    2.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
    3 总结
试验研究
    第一章 病例来源及选择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及脱落标准
    第二章 试验设计
        1 研究方法
        2 观测指标
        3 临床疗效评定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
        6 脱落病例
        7 研究结果
        7.1 可比性分析
        7.2 疗效情况分析
        7.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糖脂代谢紊乱病因病机的分析
    2 试验结果及结论
    3 方药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降脂祛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脂必妥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李慧敏,胡瑞学,戴泽琦,徐思敏,胡晶,廖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21)
  • [2]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J]. 夏永梅,于玲,李萍,叶红晖.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6)
  • [3]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张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通络化浊丸治疗血脂异常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D]. 廖富.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5]口服中成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网状Meta分析[J]. 孟甜甜,解小龙,李婷婷,杨芩瑜,魏大为,高颖. 中草药, 2021(04)
  • [6]基于MAPK-ERK-TLRs通路探讨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D]. 廖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李氏运脾降浊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D]. 吴学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糖脂合调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湿热互结兼瘀证的临床观察[D]. 王立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降脂祛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高晓倩.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脂必泰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 刘晨曦,刘瑞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0)

标签:;  ;  ;  ;  ;  

止必妥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