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

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

一、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孙凤洋[1](2020)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文中指出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借助采购规模、实施效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调节经济、产业扶持和政策引领方面的发挥了巨大作用。政府采购的购买力非常巨大,国际范围来看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0%左右。政府采购在不仅在规范公共支出过程、提高公共支出使用效益、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利得成本目标方向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各国政府实现更广泛政策目标和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政府采购既体现市场竞争的属性,又发挥其契约合作下产业前伸后延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部分发达国家奉行单边贸易主义政策和投资争端加剧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嵌入政府采购议题在内的高标准贸易协定来应对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以及预期陷入衰退的不利影响。对此,本文的思考是,WTO框架下的诸边协定GPA能否成为未来全球贸易体制的深度发展方向?通过什么模式能有效开放本国政府采购市场?这些模式对双边贸易影响有何区别?在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应该选择何种模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本文试图指出,通过扩大以GPA为代表的诸边贸易协定成员国范围和签订嵌入政府采购议题在内的高标准FTA等途径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促进多边贸易体制深度发展的重要优化方案之一。进一步的,以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研究如何深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我国加入GPA和签订高标准贸易协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模式选择为研究目标,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概念,构建研究边界,以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作用、流程、采购方式和政府采购规模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探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围绕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整体贸易、贸易边际、不同国家、不同产品产业的影响进行理论机制分析,提出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贸易促进效应、贸易边际影响效应、国家差异化效应和产品行业外溢效应。特别的,本文通过引鉴多部门双边贸易的动态模型,分别探讨了单边不歧视、双边协定以及诸边协定等情境下对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模式进行特征化事实分析,我们从中发现代表多边贸易体制类型、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具体途径就是加入GPA和签订嵌入政府采购条款的FTA。据此,深入探究不同途径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贸易影响,从而提出不同类型国家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优化方案。由此,本文利用50项嵌入政府采购条款的FTA以及225个国家和地区和国家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GPA模式和FTA模式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这里不仅考察了 GPA模式和FTA模式对贸易的促进效应,而且考察了促进贸易的实现途径、不同国家影响差异性以及影响条件等具体内容。论文在探究国际政府采购规则与典型国家政府采购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进一步加入GPA和签订高标准贸易协定的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和经验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开放政府采购市场GPA模式和FTA模式显着地促进了国际贸易;GPA模式和FTA模式会同时增加贸易扩展和集约边际;GPA模式和FTA模式的贸易促进作用在不同国家方面存在差异,GPA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促进作用更大,而FTA模式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促进作用则更大;GPA模式贸易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单边加入GPA的贸易促进作用不显着;FTA模式的贸易促进作用存在产品和行业的外溢效应,嵌入政府采购条款的FTA不仅会对政府采购特定产品和行业产生促进作用,对广泛一般产品和行业都会一定促进意义。本文以全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模式的贸易促进效应进行多维度诠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政府采购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经验研究。本文还基于跨国经验、机制设计、制度经验、发展取向构建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扩大双边贸易、加强国别契约合作的政策建议体系,对我国通过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实现进一步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政策建议。

许梦楠[2](2019)在《欧盟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欧盟新通过的(EU)2017/2321号修正案取消了对“非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分,提出了“严重扭曲”的概念和标准。该修正案确立了以国内市场“严重扭曲”标准为核心,适用于任何WTO成员国的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当调查机关认定涉案产品所在市场存在“严重扭曲”情形时,不再适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而是转为适用第三国市场或销售成本,国际价格、成本或基准,以及未扭曲的国内价格来构建正常价值。成本调整方法在实践中为欧盟频繁使用,尽管近期阿根廷生物柴油案(DS473)的裁决结果使欧盟的成本调整方法受到了挑战,但是新规则仍然允许欧盟不再使用被调查产品出口商的财务记录和成本记录,而是根据原产国以外的成本数据构建正常价值,此做法不符合上诉机构于此案的意见。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到期后,WTO成员不应再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的出口产品适用替代方法计算正常价值,但是欧盟此次的修正案在实质上是替代方法的延续,与WTO规则相矛盾,对此,我国已提起了WTO争端解决程序(DS516)。我国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欧盟反倾销规则和政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消极态度,要抛弃幻想和期待,同时也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欧盟新出台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为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对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做好准备。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之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两个层面对欧盟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的认定进行了概述。在定义方面,主要阐述了国际法和国内法对“正常价值”的定义,并从法理学角度对“正常价值”的概念和本质进行了归纳。在计算方法方面,从传统的正常价值认定方法和欧盟的新计算方法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章从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旧规则和新规则对比的角度,对新规则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从同类产品、可比价格、正常贸易过程、“非市场经济”规则以及证明责任的角度对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旧规则中的主要规定做出分析和评价,再从新增的“严重扭曲”规则,数据来源规定,过渡期规定,以及修改的证明责任规定出发评价新规则,最后对新旧规则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欧盟正常价值认定规则发生变化的原因。第三章通过对阿根廷生物柴油案的分析,揭示欧盟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惯用做法,即成本调整方法,该方法违反了WTO规则,未得到上诉机构的支持。欧盟在本案中认定正常价值的做法与新规则下的正常价值认定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欧盟的做法不能得到上诉机构的支持,也正说明了新规则对WTO反倾销规则的违背。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下我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在政府层面,我国仍应对“市场经济地位”据理力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否定欧盟提出的“严重扭曲”规则,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权益,理性采取贸易反制措施向欧盟施压,以及通过立法完善对企业的管理。在企业层面,应加强对欧盟相关规则的认识,提高应对意识并制定市场战略,建立符合国际会计标准的会计账簿。最后在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方面和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司法救济方面提出了建议。

何勇亭[3](2019)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幅降低了贸易保护的程度,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中国加快市场化进程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经济潜能因此得到极大的释放,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一跃成为世界对外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入世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制造业不仅对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使制造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优化了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入世近二十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其最重要的成果是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推进,那么中国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如何,是否存在重大关联,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中国政府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背景下,深入探讨该问题,理论意义明确,现实意义也十分重大。由此,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大背景,本文旨在在产业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指导下,尝试全面、系统地对中国的制造业绩效(资源配置、边际利润率和技术进步)变化过程中贸易自由化的作用进行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贸易自由度持续提高,对中国制造业在各方面绩效表现上形成的多种影响,是否改善了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边际利润率以及制造业技术进步。出口导向型战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及制造业发展的观点,已有诸多文献研究证明。所以中国进口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将作为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国际贸易、制造业绩效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领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绩效的综合评价主要从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结构效率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展开。在新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是制造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也就是说,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提高自由化程度推动制造业绩效的改善。然而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以制造业利润率为核心;技术进步的研究也未能考虑到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2018年中国政府确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扩大进口的背景下,从新的角度综合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理论和现实都表现出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全面梳理相关的理论,诸如制造业绩效、国际贸易理论、贸易自由化研究成果及技术进步理论的经典文献,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对企业进入退出形成的资源配置变化、制造业边际利润率、技术进步三个维度的影响。本文采用高度细化的产品层面进口量测算了贸易自由化指标,如中国制造业不同层面的进口渗透率、综合关税水平以及贸易倾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更能表达现实的BEC分类方法,利用此分类方法对贸易自由化指标,如进口渗透率等进行计算。制造业绩效方面测算了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企业进入退出率、边际利润率、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等。总结中国贸易自由化和制造业绩效演变的特征及规律,推演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对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绩效的演变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研究集中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贸易自由化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如何?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边际利润率是否具有促进作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有何影响?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绩效?本文由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要性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本文的篇章结构,以及本研究的难点有哪些、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等。并在选题背景中简要总结了中国对外贸易及制造业绩效变化的趋势。第二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首先归纳和梳理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和相关的文献。具体包括产业经济学及产业绩效评价、国际贸易、以及贸易自由化等相关理论,进一步回顾了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绩效(资源配置、利润率以及技术进步等三方面)相关关系的有关文献。其次主要以进口为代表总结中国四十年来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例如相应的政策变化及经济表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进口贸易变化的特点作出简要总结。同时回顾了中国制造业绩效的演变,分析总结制造业绩效多个方面变化的趋势及特点,最后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基本分析。通过前面的总结和分析,中国制造业绩效的演变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所以接下来从理论上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制造业资源再配置效率;贸易自由化怎样决定制造业利润水平;以及贸易自由化决定制造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机理等。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对前一部分的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研究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资源再配置的影响,通过影响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改变了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产生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假设,建立计量模型,以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库经处理的数据,做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主要体现在中国贸易自由化的几个不同方面的影响,即不同的进口活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退出的具体影响,并对实证结果作出分析解释,发现贸易自由化改善了中国制造业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其次是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边际利润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短期内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边际利润率具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制造业边际利润率,本章还分析了其他诸如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其三是中国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影响的实证研究。首先基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推导了Hicks偏向性技术进步,通过Kmenta近似估计法估计了替代弹性和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和行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进口和出口两方面自由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都产生正向影响,且出口贸易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显着大于进口贸易。最后是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概括了最终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方面的相应建议,以及对今后可行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发现有:第一,中国贸易自由化改善了制造业资源配置。长期以来,中国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中国的贸易结构和效率得到改善,中国制造业也因此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的进入,各类型进口的促进进入作用均显着,如中间品和最终品等;另外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低效率企业退出。但是,中间品进口的作用和最终品进口的作用又有所不同,中间品进口由于技术溢出等,表现出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存活的影响;而最终品进口的影响单纯表现在促进企业退出方面。第二,长期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针对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企业边际利润率的影响,发现进口加权关税因素有正向作用,表明最终产品的进口关税越高,越能保护国内制造企业免于来自国外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从而获得较高的边际利润率;进口渗透率短期表现为负面影响,原因为短期使得市场竞争加剧,制造企业加成能力降低,从而验证了贸易自由化后,边际利润率(贸易利得)降低。长期自由化的情况下,进口竞争并没有负面影响,还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改善盈利能力。第三,中国贸易自由化总体上促进制造业偏向性技术进步。通过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在样本期内的技术进步呈现出偏向性技术进步特征,偏向性技术进步在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而且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由于不同行业资源禀赋和技术类型的差异,偏向性技术进步类型也不同;总体上贸易自由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有利影响,但影响程度取决于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大小;企业和行业类型不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效果也不同。本文研究主要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性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三个方面绩效的影响。采用了更为科学的BEC等分类方法对自由化因素进行分类,更详实清晰地证实了其对中国制造业绩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制造业利润率得到改善,促进了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绩效的研究有所丰富。第二,创新性地把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边际利润率(产业绩效重要衡量指标)联系起来,系统地研究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盈利能力的关系,不仅与当前研究使用成本加成率指标有所区别,更是深入地界定了二者的影响不同之处,为今后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第三,系统地提出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并且对其进行了实证。实证发现其显着影响体现在:贸易自由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是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的有益补充。

李回[4](2018)在《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的合规性研究》文中认为欧盟于2017年12月20日通过了反倾销调查新规则修正条例,这次修改皆在强调中国市场存在着企业融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政府干预的市场扭曲现象,进而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a款(ii)项到期后,仍然不认可中国符合欧盟要求的市场经济地位标准。现拟通过WTO相关案例的分析对该新规则进行合规性研究,指出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使得已失效的"替代国"做法死灰复燃。面对欧盟贸易救济法律工具重整的新局面,中国应该冷静看待此次修改可能产生的影响,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时刻警惕非市场经济的其他替代方法,并在应诉中要求企业准确把握公认会计原则的使用规则。

方菲菲[5](2018)在《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及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十六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各国纷纷使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减少中国的出口对本国市场的冲击。自WTO成立以来,中国已有2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严重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以对华反倾销为例,深入研究贸易救济措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公布的临时性贸易壁垒数据库(Bown,2016),结合多个大型微观及宏观数据库,构造了 1995-2015年国家级面板数据、1995-2013年国家-行业级面板数据、2000-2006年企业-产品级面板数据以及2000-2006年企业级面板数据这四个样本,运用统计分析及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对华反倾销为例,考察了贸易救济措施的动因及效应。与现有的研究不同,本文首次探讨了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溢出效应及反倾销调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从产品层面分析反倾销措施对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且从企业层面探讨反倾销调查对企业专利申请数的影响;其次,本文尝试以所有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为例,结合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多重因素,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分别探讨了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一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与贸易逆差、同类产品间的竞争以及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关,与此同时,中国的“入世”将会加剧两国竞争带来的效应;行业层面反倾销调查动因的分析表明,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均产出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张以及贸易逆差是引起对华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随着发起国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结果都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和引入工具变量的结果都支持了这部分的主要结论。接下来,本文基于2000-2006年企业-产品级微观面板数据,以美国对华反倾销为例,运用面板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对受影响企业销至美国的非倾销产品出口额、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使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额上升6.9%-9.1%,出口量增加了5.4%-7.8%,而对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没有显着影响,并且该效应与贸易国是否为企业原有出口渠道有关。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对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的影响随着企业所有制不同和企业是否为多行业企业而有所差异。这一结果为验证美国反倾销措施将导致受影响企业出口向非倾销产品转移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即企业可能存在产品种类的溢出效应。第三,本文运用面板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对华反倾销调查(或措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我们发现,反倾销调查使得受影响企业的非发明专利数显着增加;而反倾销措施不仅增加了受影响企业的非发明专利数,专利申请总数也显着增加了 0.66%;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仅对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反倾销高频行业的企业的创新有促进作用,而对私营企业和非反倾销高频行业的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则没有显着影响。以上结果为反倾销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助于我们为企业应如何规避反倾销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本文概括了主要研究结论,并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对如何正确认识反倾销问题、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一是构建对华反倾销调查预警机制,重视“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大与各国间经贸合作,通过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减少对华反倾销调查的负面影响;三是引导企业主动实施产品创新策略应对各国对华反倾销,通过出口新产品规避与外国企业间的“价格战”,从而减少反倾销调查的负面影响。

杨岚[6](2018)在《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深、关税壁垒不断弱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将反倾销作为保护本国贸易的主要手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出口企业蓬勃发展加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我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第一“目标国”,反倾销已经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2017年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国际间的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压力将继续增加。反倾销诉讼它并不是仅仅是普通的法律诉讼,它本质上是会计制度的一种纷争。在反倾销调查中,会有非常多的涉及会计专业问题的事项,在应诉反倾销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套完整的会计框架。并且,在不同的会计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结合我国政策和国情的反倾销会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为企业反倾销应诉提供准确有力的会计支持,有助于提高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本文以我国企业反倾销会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反倾销应对和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采用规范分析为主、比较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提出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些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实际案件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主要从会计准则差异和成本核算的差异的方面分析了反倾销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及其成因从会计信息、成本核算、会计预警和人才培养四个层面,对我国企业反倾销会计的完善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徐保昌[7](2016)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嵌入世界经济的程度逐步提升以及中国加入WTO等贸易自由化事件的发生,中国本土市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也随之提高。贸易自由化为本土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构成冲击。究其原因,贸易自由化在有效提升要素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将可能导致外部企业迅速进入本国市场,进而导致本地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而这些因素将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加成的降低。那么,贸易自由化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提升来说是阻力还是助力呢?现有文献中,此类问题的研究少有涉及到具体中国问题。本文从梳理和归纳贸易自由化与企业成本加成等关键指标的测算方法为出发点,在采用微观数据精确测算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基础上,尝试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视角系统研究中国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以期为未来中国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制定和企业成本加成提升路径的演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得到了典型事实特征和计量研究两个方面的结论:典型特征事实主要包括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演变趋势;计量研究结论则主要包括关税减让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贸易自由化制度演化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典型事实特征表明,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的演变趋势,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子样本中,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均显现出较为显着的差异。第一,虽然本文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总体趋势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状态,但是,受外界冲击影响在部分年份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仍然存在降低的波动。具体来说,1999-200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逐渐上升,以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为界限,200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显着降低,自2003年开始,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逐渐提升,2004年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波动较小,且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可以总结发现,中国制造业其企业成本加成总体上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演变趋势,但也存在在部分年份的下行波动。第二,具体不同分类标准下分样本中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着的特征差异。在不同二分位制造业行业中,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成本加成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的企业成本加成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同所有制特征企业的成本加成也存在显着差异,1999-2002年这一阶段,港澳台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成本加成显着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2004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成本加成已经超越了外资企业与港澳台企业,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不断的提升,2005年开始,各所有制企业成本加成呈逐渐收敛趋势,在2005年中期甚至已经趋于一致。此外,不同区域的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别,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最高,并且样本期间东部地区一直保持企业成本加成的这一优势,相对应的,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制造业的企业成本加成则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中国贸易自由化程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具体中国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幅度呈现一个“先小后大再小”的特征。具体样本期间中国进口产品关税均值的演变路径方面,自样本期1999年中国加入WTO之前开始,中国制造业进口的关税均值逐年下降,直至2005年样本期结束,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随之大幅度提升。分析其中演变细节,容易发现,1999-2000年中国进口关税水平基本保持一个小幅度降低的趋势,而到达2001年,为了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相配合,这一期间中国进口关税水平下降较为剧烈,而随着中国于2001年1 1月正式加入WTO,为了积极履行中国“入世”的减税承诺,2002年中国关税水平急剧下降。然而,中国的关税减让额度并非仅仅通过2002年一年的完成,因为逐步履行中国加入WTO的减税承诺等缘故,2003-2005年中国进口关税呈现出一个逐步降低的趋势,但相对于2002年,这一降低幅度已经逐渐趋于和缓。由于进口关税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容易得出,中国贸易自由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中国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幅度呈现一个“先小后大再小”的特征。计量研究结论方面,一方面,关税减让显着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本文在厘清了关税减让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从总体样本、行业样本、地区样本、所有制样本以及不同企业规模等多个层面实证检验了关税减让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计量检验过程中,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对本文研究结论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处理,一系列计量研究结果均表明,贸易自由化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加成,并且这一结论十分稳健。梳理其中的经济学逻辑,容易发现,关税减让导将致外部企业进入本国市场时所面临的阻碍降低,增加了进入本国市场的外部企业数量,同时,关税减让还将导致外部企业进入本国市场的冰山成本降低,使得此类企业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通过上述两个途径贸易自由化增强了外部进入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本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强度,本地企业也因此将被迫降低企业成本加成来面对来自外部企业的激烈竞争,从而导致本地企业成本加成的降低。据此,可以发现,中国政府的进口关税减让这一关税贸易政策,将导致中国的实际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进而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显着降低。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制度演化显着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事件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具有显着的降低效应。本文以中国成功“入世”这一准自然实验为研究契机,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了两种设定方式的倍差法计量策略来有效控制计量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计量检验了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事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加入WTO显着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这一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事件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具有显着的降低效应。另一方面,政府补贴显着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梳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内在作用机理,可以发现,政府补贴收入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显着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据此,容易发现,贸易自由化制度演变显着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

隋玉明[8](2009)在《加入WTO后对我国CPA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指出加入WTO后,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着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涌入。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经营风险增加,CPA从业人员面临较大冲击,我国应该快速的转换观念,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实现会计制度的统一,实行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再造,建立和发展国际化会计人才。经济全球化,我国将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这对我国会计服务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国会计服务行业必须遵守WTO的法律规定和其他国际惯例,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以适应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逐步开放国内会计市场,国际会计机构将进入我国会计服务业,为中国会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加快我国会计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加强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王晓玲[9](2009)在《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条件。尤其是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为WTO服务,加速中国会计化的进程。

孟璐璐[10](2009)在《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加入WTO,使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随着中国资本与外国(或地区)资本的交融与跨国流动,我国企业会计的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传统的企业会计理论与会计管理制度、方法受到很大的冲击,研究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会计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国际认定的规则
        1.2.1 政府采购与公共采购
        1.2.2 政府采购的原则
        1.2.3 政府采购制度及其目标
        1.2.4 政府采购流程和一般采购方式
        1.2.5 政府采购宏观调控措施和风险评价
    1.3 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内容和逻辑框架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机制分析
    2.1 文献综述
        2.1.1 多边贸易体制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2 政府采购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3 GPA模式和FTA模式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4 衡量政府采购市场规模的文献综述
        2.1.5 文献简评
    2.2 理论机制分析
        2.2.1 整体理论框架分析
        2.2.2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整体贸易的影响机制
        2.2.3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贸易边际的影响机制
        2.2.4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不同国家贸易的影响机制
        2.2.5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不同产品行业的影响机制
    2.3 相关理论模型
        2.3.1 单边不歧视情境下的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
        2.3.2 双边协定情境下的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
        2.3.3 诸边协定情境下的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模式的特征化事实分析
    3.1 GPA模式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1.1 GPA的历史沿革
        3.1.2 GPA的制度设计特征与贸易价值评估
    3.2 FTA模式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2.1 主体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2.2 客体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2.3 市场门槛价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3 GPA模式与FTA模式相互作用的机理
        3.3.1 GPA模式对FTA模式的主导作用
        3.3.2 FTA模式对GPA模式的补充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GPA模式与双边贸易
    4.1 计量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4.1.1 计量模型设定
        4.1.2 数据说明
        4.1.3 描述性分析
    4.2 计量结果和分析
        4.2.1 GPA的贸易促进效应
        4.2.2 GPA促进贸易的边际分析
        4.2.3 GPA促进贸易的国家差异化效应
        4.2.4 GPA的贸易模式选择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4.5 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与双边贸易
    5.1 计量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5.1.1 计量模型设定
        5.1.2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分析
    5.2 计量结果和分析
        5.2.1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的贸易促进效应
        5.2.2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促进贸易的边际分析
        5.2.3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促进贸易的国家差异化效应
        5.2.4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促进贸易的外溢效应
    5.3 稳健性检验
    5.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5.5 结论
    5.6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两种模式的比选与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采购国际制度发展与国际经验启示
    6.1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
    6.2 欧盟《公共采购指令》
    6.3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
    6.4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与现实经验
        6.4.1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现状
        6.4.2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现实经验
    6.5 日本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与现实经验
        6.5.1 日本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现状
        6.5.2 日本政府采购制度现实经验
    6.6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现状与现实思考
        6.6.1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历程
        6.6.2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谈判进程
        6.6.3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模式选择的现实思考
    6.7 借鉴与启示
        6.7.1 对标国际政府采购制度经典规范,健全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6.7.2 深度参与政府采购全球治理和制度安排,积极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6.7.3 充分利用国际规则例外条款和加强契约合作,保护扩大本国产业发展
第7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跨国经验层面的政策建议
        7.2.2 机制设计层面的政策建议
        7.2.3 制度经验层面的政策建议
        7.2.4 发展取向层面的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欧盟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方法和不足
第一章 欧盟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认定概述
    第一节 “正常价值”的定义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对“正常价值”的定义
        二、“正常价值”的法理分析
    第二节 反倾销法中认定正常价值的方法
        一、传统的正常价值认定方法
        二、欧盟正常价值认定中的新计算方法
第二章 欧盟正常价值认定规则的变动及其原因
    第一节 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旧规则
        一、同类产品、可比价格与正常贸易过程
        二、“非市场经济”规则(NME)
        三、证明责任规定
    第二节 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
        一、新增的“严重扭曲”规则
        二、新增的数据来源规定
        三、修改后的证明责任规定
        四、新增的过渡期规定
    第三节 欧盟正常价值认定规则变动原因
        一、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与旧规则的对比分析
        二、欧盟正常价值认定规则变动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阿根廷生物柴油案视角下新规则与WTO规则的一致性分析
    第一节 阿根廷生物柴油案基本案情和进展概述
        一、阿根廷生物柴油案的基本案情
        二、阿根廷生物柴油案的进展
    第二节 欧盟在本案中正常价值认定做法与WTO规则的一致性分析
        一、对WTO《反倾销协议》第2.2.1.1 条的违反
        二、对WTO《反倾销协议》第2.2 条和GATT1994 的违反
        三、WTO裁决结果未达到成员方的合理预期
    第三节 WTO规则对新规则的一致性检视
        一、外部信息的使用
        二、“合理性”规定
        三、“正常贸易过程”规定
第四章 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下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第一节 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政府面临的挑战
        二、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我国应对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的策略
        一、我国政府应对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的策略
        二、我国企业应对欧盟正常价值认定新规则的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础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产业绩效
        二、贸易自由化
        三、边际利润率
        四、技术进步
    第二节 理论基础回顾
        一、产业组织与绩效理论
        二、国际贸易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制造业绩效研究
        二、贸易自由化与资源配置研究
        三、贸易自由化与利润率研究
        四、贸易自由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
    第四节 文献简评
第二章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绩效演进历程
    第一节 中国进口贸易总体分析
        一、中国历年货物进出口特征
        二、中国历年进口商品结构特征
        三、中国历年区域外企相对进口额
        四、中国历年进口贸易主体结构
        五、中国历年进口地区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及绩效演进
        一、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二、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引擎
        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四、工业技术进步扎实推进
        五、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增强
        六、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
        七、制造业利润率变动趋势
    第三节 中国贸易自由化和制造业绩效的关系浅析
        一、变化趋势相同
        二、极强的相关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的资源再配置机制
        一、模型的基本设定
        二、均衡的决定
        三、贸易自由化的行业内资源再配置
        四、模型的扩展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对利润率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
        一、技术进步偏向性界定
        二、模型的设定
        三、贸易开放的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自由化影响资源再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指标的选择与测算
        一、贸易自由化指标的选择和测算
        二、数据说明
    第二节 模型设定
        一、贸易自由化和企业进入模型设定
        二、贸易自由化和企业退出模型设定
        三、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测度方法
    第三节 资源再配置机制的实证分析
        一、贸易自由化与企业进入分析
        二、贸易自由化与企业退出行为回归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贸易自由化影响制造业利润率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的定义及说明
    第二节 边际利润率测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估算框架
        二、Embond、Midrigan和Xu(2015)方法
        三、De Loecker和Warzynski(2012)方法
    第三节 企业边际利润率的估计结果
        一、全样本下企业边际利润率估算结果
        二、三种方法的结果比较
    第四节 贸易自由化对边际利润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基准计量结果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内生性
        三、进一步分析:分样本回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贸易自由化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及特征
        一、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测算方法
        二、识别技术进步的偏向性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四、企业层面指数T_i
        五、行业层面指数T_i
    第二节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处理及说明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企业层面
        二、行业层面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一、本文主要结论
    二、政策含义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致谢

(4)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的合规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的内容及变革缘由
    (一) 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的内容
    (二) 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的变革缘由
二、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与ADA第2.2.1.1条的一致性
三、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与ADA第2.2条及GATT1994第6.1 (b) (ii) 条的一致性
四、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对中国的启示
    (一) 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二) 警惕“非市场经济”的其他替代方法
    (三) 规范企业的公认会计原则
五、结语

(5)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及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反倾销调查的制度背景
        1.2.1 反倾销的起源与发展
        1.2.2 反倾销调查的流程
        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协定书》第十五条的解读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反倾销动因的文献综述
        2.1.1 反倾销调查的经济因素
        2.1.2 反倾销调查的政治因素
        2.1.3 反倾销调查的其他因素
    2.2 关于反倾销效应的研究综述
        2.2.1 反倾销政策对贸易的影响
        2.2.2 反倾销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2.3 反倾销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3 关于反倾销对策的研究综述
        2.3.1 企业的短期应对策略
        2.3.2 企业的长期应对策略
        2.3.3 行业与国家层面的应对策略
    2.4 文献评述及展望
3 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动因分析——基于国家和行业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3.2.1 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
        3.2.2 行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3.3 研究设计
        3.3.1 研究问题与估计方法
        3.3.2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
        3.3.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3.4 实证结果分析
        3.4.1 基准回归结果:国家层面
        3.4.2 基准回归结果:行业层面
        3.4.3 异质性检验
        3.4.4 稳健性检验
        3.4.5 内生性问题
    3.5 结论与启示
4 反倾销措施与出口产品种类溢出效应——基于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设计
        4.2.1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
        4.2.2 研究问题与估计方法
        4.2.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美国反倾销措施对非倾销产品出口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4.3.3 对本章影响机制的进一步说明
    4.4 稳健性检验
    4.5 结论与启示
5 反倾销与企业创新——基于全球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设计
        5.2.1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
        5.2.2 研究问题与估计方法
        5.2.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反倾销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5.4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与启示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3 本文创新点
2 反倾销调查与反倾销会计
    2.1 倾销与反倾销
        2.1.1 倾销与倾销的认定
        2.1.2 反倾销与反倾销调查
        2.1.3 反倾销与反倾销调查的关键
    2.2 反倾销调查的会计解读
        2.2.1 反倾销调查程序与调查问卷的会计解读
        2.2.2 反倾销调查内容的会计解读
    2.3 反倾销会计及其信息质量要求
        2.3.1 反倾销会计
        2.3.2 反倾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我国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3.1 反倾销及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3.1.2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现状
        3.1.3 我国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
    3.2 反倾销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3.2.1 成本核算的差异及其分析
        3.2.2 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分析
        3.2.3 政策与市场差异及其分析
    3.3 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
        3.3.1 缺乏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
        3.3.2 反倾销会计资料准备不足
        3.3.3 缺乏反倾销会计预警能力
        3.3.4 缺乏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
4 反倾销会计应对思路及对策
    4.1 反倾销会计应对思路
    4.2 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应对对策
        4.2.1 加强反倾销导向成本核算
        4.2.2 建立反倾销信息库
        4.2.3 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4.2.4 培养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附录A
参考文献
致谢

(7)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可能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与定量方法
    第二节 关税减让与企业成本加成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制度演化与企业成本加成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机制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关税减让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机制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制度演化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机制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测算及特征性事实
    第一节 企业成本加成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测算的数据处理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特征性事实
第五章 关税减让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的特征性事实
    第二节 关税减让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的研究设计
    第三节 关税减让对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六章 贸易自由化制度演化对企业成本加成影响
    第一节 中国加入WTO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补贴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
第七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8)加入WTO后对我国CPA行业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内会计服务行业面临的机遇
    (一) 有效改善中国会计服务业的国际环境。
    (二) 加快中国会计市场的发育和规范。
    (三) 有助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提高。
    (四) 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和全球化。
    (五) 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
    (六) 有利于专业会计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三、国内会计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二) 国际会计公司抢占国内会计公司市场份额。
    (三) 加入WTO增加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经营风险。
    (四) 会计从业人员面临冲击, 部分人员可能失业。
四、国内会计服务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一) 加快会计准则建设国际化步伐。
    (二) 切实转变观念, 培育国内会计市场。
    (三) 要实行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再造。
    (四) 要建立和发展国际化会计人才体系。
五、结语

(9)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入WTO后的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学习国际会计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1.2 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会计
    1.3 有利于中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1.4 有利于会计行业开展新业务
    1.5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
2 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2.1 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存在一定差距
    2.2 国际会计中介机构涌入抢占国内会计机构的市场份额
    2.3 国内会计业的风险增加
    2.4 国内会计行业将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3 积极采取对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1 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体系
    3.2 注册师行业要超常规
    3.3 加快会计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会计师的素质
        (1) 政府应对会计人才和培养引起高度重视。
        (2) 认真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
        (3) 严格注册会计师制度。
        (4)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0)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入WTO后会计问题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1.1 会计环境的新转变问题
        1.1.1 政治环境的转变
        1.1.2 法律环境的转变
        1.1.3 经济环境的转变
        1.1.4 科技教育环境的转变
        1.1.5 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
    1.2 会计观念的新转变问题
    1.3 会计战略的新转变问题
    1.4 会计问题研究范式的新转变问题
2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行业应做出哪些调整
    2.1 调整我国当前会计规范体系
    2.2 调整现有会计模式
    2.3 调整企业资产管理的重心
    2.4 调整一些特种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
    2.5 调整一些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D]. 孙凤洋.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2]欧盟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D]. 许梦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10)
  • [3]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何勇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4]欧盟反倾销调查新规则的合规性研究[J]. 李回.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 [5]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及效应的研究[D]. 方菲菲. 厦门大学, 2018(07)
  • [6]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岚. 云南大学, 2018(01)
  • [7]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D]. 徐保昌. 南京大学, 2016(05)
  • [8]加入WTO后对我国CPA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 隋玉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10)
  • [9]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J]. 王晓玲. 甘肃科技, 2009(16)
  • [10]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探讨[J]. 孟璐璐. 农业与技术, 2009(04)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与会计市场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