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施

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施

一、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孙瑨一[1](2021)在《QoS驱动的Web服务发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计算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而服务计算的基础与支撑技术即为面向服务架构。面向服务架构将一个应用程序中不同的功能模块封装为服务,并为服务定义独立于底层操作系统与硬件的调用接口,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忽视服务的编程语言、服务部署环境等问题,更为高效地实现用户需求。其中Web服务是实现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可信服务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是综合计算机通讯、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在海量服务中快速且准确的发现用户需求服务,即服务发现,更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检察业务系统服务化、业务信息化和语义服务动态发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 一种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数据驱动的检察业务服务发现方法。该方法从服务描述文档中的服务功能描述与服务调用日志中的服务质量数据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空间向量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的服务聚类算法和基于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服务发现算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完成可信的语义服务动态发现。首先,对于服务描述文档中的服务功能描述,该方法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化文本,引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向量空间模型,将描述文档向量化,并通过相似度计算确定与用户需求在语义上相近的若干个服务。其次,对于服务调用日志中的服务质量数据,构建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了消息传输耗时、消息响应耗时、是否发生错误、错误代码、用户需求满足度和用户主观性评分六项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得到能够切实反应检察官对服务质量要求的综合服务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于时序性的综合服务质量指数,通过LSTM网络记录其中的服务质量变化趋势信息,为用户提供当前时刻调用服务的服务质量参考值,从而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服务质量数据实现最优服务发现。最后,实验与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可信服务发现,并且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精度、召回率及F值等,充分说明了该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有效度。这些研究内容为服务发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赵旭[2](2021)在《基于用风区域的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通风系统会逐渐变得复杂,增加了井下各工作区域风流的供应难度,使得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灾害控制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目前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主要是通过建立单一评价模型对整体进行评价,只能从宏观角度得到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结果,忽视了局部用风区域通风效果对整体评价产生的影响,使得风源性事故无法从根源上有效发现。因此,如何从微观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智能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首先结合矿井通风理论对通风系统用风区域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水平、不同采区的用风需求,将矿井通风系统用风区域划分为5种用风区域类型,分别为进风区段类型、采煤工作面用风区域类型、掘进工作面用风区域类型、回风区段类型和硐室用风区域类型;随后对各用风区域类型的实际通风因素在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上选择实时可测、可比的通风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将评价等级划分为4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对各评价指标等级的取值范围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各用风区域类型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与熵权法、均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的客观权重信息进行融合后确定组合权重,使评价指标权重信息随监测指标数据动态调整;最终应用属性区间识别模型对各用风区域进行通风质量评价,详细给出每个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确定单指标评价等级测度值,并结合各评价指标组合权重信息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根据置信度准则获取评价结果,完成各原子用风区域的动态评价。在原子用风区域通风质量评价结果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用风区域类型在所属复合用风区域中的权重大小,并结合用风区域类型下各原子用风区域的供风量信息动态调整权重,构建二级综合评判法和PNN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完成复合用风区域通风质量综合评价。在对通风质量智能评价模型的算法研究基础上,利用Visual Studio 2015和PyCharm 201 7开发工具完成通风质量智能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开发的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系统,结合东滩煤矿有限通风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验证了用风区域划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算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智能评价软件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何俊萍[3](2021)在《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劳动人们”。2015年《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行业的引导作用,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去激发企业的办学活力,明确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人才培养全过程离不开行业企业参与,应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的建议”。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重视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和就业质量,并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为政府制定产教融合政策提供参考,增强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提升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研究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内的三所高职院校,研究方法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搭建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含产教融合投入指标、产教融合过程指标、产教融合效果指标,二级指标包括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教学与培训、课程建设、企业效益、学校效益、学生满意度等九个指标,三级指标有三十二个。运用评价体系对H1、H2、H3三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H1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属于优秀水平,H2和H3高职院校均属于良好水平。三所样本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发展产教融合提供了一个范本。但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投入环节、过程环节和效果环节上依然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应在充分了解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基础上去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水平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建设实践导向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以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投入环节的建设。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构筑以学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以强调技能为核心高效开展教学与培训,以实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环节的优化。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效益,基于就业导向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服务和自身发展满意度,以保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果环节的产出。

王汇宇[4](2021)在《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所在,是当前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主力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证自明,“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作为公共治理结果的呈现,营商环境是一种兼具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特殊公共产品,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政府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优劣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满意度的高低。然而,满意度是一个复杂构念,既有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显示,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较为繁杂,且公共服务客观绩效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仍是学界的争论点,营商环境客观绩效与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亦无定论。此外,学界及实务届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集中在辨析概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优化路径等方面,关于营商环境满意度的研究则更少,仅有少数文献提及应将营商环境满意度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系统性检视。因此,本研究立足可视范围内的理论借鉴与经验事实,从描述及解释两个路径,探讨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本研究聚焦“营商环境满意度是什么?”、“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满意度的?”等三个研究问题,以“文献述评—模型构建—实证分析—路径思考”为研究主线。论证过程分为两部分:扎根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首先,借助扎根理论法的思想和技术,对理论文献与经验线索进行系统编码,探析“营商环境满意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析取可能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因素,并建构理论模型;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与所提假设予以检验;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际,提出提升浙江省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路径思考。研究表明:(1)营商环境满意度即民营企业家对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及法治环境的实际感知与其期望相比较之下心理状态的客观度量。(2)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因素包括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感知营商环境价值以及地方政府公信力。具体而言,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包含专业性、公平性、透明性、公益性等4个维度;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包含有形性、可靠性、及时性、便利性、技术性等5个维度;感知营商环境价值包含给定质量评价价格、给定价格评价质量等2个维度;地方政府公信力包含依法行政、民主化程度、行政人员形象、政府诚信等5个维度。(3)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是影响营商环境满意度的重要前置变量,均对营商环境满意度存在显着正向影响;感知营商环境价值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感知营商环境价值→营商环境满意度”路径中,感知营商环境价值所占中介效应量均接近40%;地方政府公信力发挥显着的调节作用,在“感知营商环境规范质量/感知营商环境功能质量/感知营商环境价值→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路径中,地方政府公信力均发挥显着的“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发现,论文可能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1)沿用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对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等心理体验作了微观刻画,填补既有研究的学术空白,亦加强公共管理学与心理学学科对话。(2)检验了经典顾客满意度模型部分框架在营商环境领域的适用性,重申并验证了感知价值在营商环境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探讨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公众满意度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3)基于扎根理论法及相关理论要旨,并参考SERVQUAL及SERVPERF评价模型,创新性地构建了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内涵维度。(4)遵循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范式,对既有关于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补充,并有效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内部效度及外部效度。

张慧[5](2020)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创业教育组织在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外力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数量快速增长,但组织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缺位是造成其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功能缺位致使组织目标模糊和零散,进一步导致组织行为低效和泛化,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与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与价值。在异质性视阈下,探讨高职院校这个特殊场域中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问题是促进组织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基本前提。基于功能主义分析范式,将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进一步分解为功能实现方式和实现机理,文章整体遵循“客观功能(是什么?)—功能实现方式(怎么样?)—功能实现机理(为什么?)—功能实现路径(如何做?)”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为了探究出更科学合理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本研究将组织功能定位于客观展现出来的实际结果,而非主观逻辑推导出来赋予组织的结果。据此,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典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基础上,具体运用三级编码、单案例分析和跨案例比较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的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构建了“客观功能—社会实践(组织行为)—行为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实践也就是组织的行为方式,它决定和反映组织的客观功能,行为机理体现组织行为的内在规律和作用关系。因此,首先从调研的实证数据中提炼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究与分析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最后,在厘清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由于组织行动逻辑偏差和实践障碍导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组织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通过对调研数据的三级编码分析得出,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呈现出“决策实施功能”、“中介融通功能”、“类型强化功能”和“文化聚散功能”四项客观功能。其中,决策实施和中介融通是显功能,即组织有意安排而产生的作用;类型强化和文化聚散是潜功能,即组织无意安排,由组织行动间接、内隐地产生的作用。创业教育组织作为高职院校推动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的专门性组织,除了设计、实施和服务于创业教育发展;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去破解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壁垒,推动专创融合发展;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行动,无形中强化与凸显了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化教育的特征;同时在行动中逐渐形成浓厚的高职创业文化氛围,并成为创业文化的认同者和传承者。实现上述四项功能,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主要采用“组织变革”、“融合策略选择”、“适应性联结”和“树立标志”的方式。从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到组织自身改革和具体的行为实践,再到创业教育文化孕育与认同的历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实践行动体现出从外围实践到专创融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从局部试点到浸润体系的范围扩展、以及从具体实践到抽象升华的逻辑向度。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就是组织选择采用上述行为方式的原因,内在地体现了“资源赋能机理”、“规则调适机理”和“互动整合机理”。在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创业教育组织行动始终处于“理性化”和“反思性监控”的过程中,组织通过反复的实践行动形成自身,并通过组织行动再生产出行动条件;再生产的过程包含着意义、规范性要素和权利的交织与互动。具体而言,其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受到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驱动与引导。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是典型的外部驱动型,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在短期内广泛实践;与此同时,组织行动受到行政权利和专家权利的共同影响。其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受到合法性秩序和表意性符码的规约与调适作用。政策导向是组织行动及其自我调控的风向标;高职创业教育理念和文化是组织行动及其行动调控的助力器。其三,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是互动整合过程中的适应性行为和特色化选择。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在“同级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系统之间”的互动整合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联盟合作、互利共生等提升组织的适应性,而准确定位、组织竞争、文化认同等促进组织的特色化选择。基于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推演出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逻辑。也就是说,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组织行动的驱动力应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共同推动;在多元交互网络中组织应当找到自己的适切位置,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挖掘并培育组织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组织化”并非组织行动的目的,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目的或需求,对于创业教育组织来说,创业教育理念逐渐融入高职教育系统的过程,正是组织功能得到全面、彻底实现的过程,组织本身则处于“去组织化”过程中。然而反观现实,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内生动力不足、互动整合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和模仿趋同现象、多元协同藩篱与组织行为异化等问题依然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理念先行—以点带面—错位发展—多元联动”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锐[7](2019)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对购买养老服务逐渐重视,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不仅如此,各级政府均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以武汉市为例,政府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购买养老服务的财政支出分别为6732.48万元、7020.53万元、8414.54万元,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28%、19.88%。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是否满足了老人需求,实施中又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则亟需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来加以明确。然而,我国许多地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的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各自为政,相关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指标体系不健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要求加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注重养老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试图回答4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评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2.如何评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3.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怎样?4.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路径是什么?从上述4个研究问题出发,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和八个具体章节。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回答上述研究问题1。这一部分提出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贡献和不足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回答上述研究问题2。这一部分探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以及国外经验对评价维度和框架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实际,进行调研设计;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七章,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上述研究问题3。这三章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分别从公平、效率、效果三个维度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公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效率、机构养老服务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中,政府并没有直接生产服务,而是通过养老机构这一传导机制提供给服务对象。因此,对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结果评价必须通过对养老机构生产的机构养老服务的质量评价来体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弥补公平和效率维度评价的不足;第四部分为第八章,回答上述研究问题4,即对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武汉市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公平程度进行研究。使用DEA评价方法对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效率进行分析。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借鉴SERVPERF量表,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并使用回归分析法探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最后,探讨提高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的对策。研究发现:1.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程度的差异主要源于组内差异,即各行政区内部分配不公平。2.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各区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中心城区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低于远城区,这也意味着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成正比。在6个行政区中,规模报酬不变的有2个区,规模报酬递增的有1个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有3个区。3.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总体情况不高,58%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水平。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在可靠性方面有待改进,在可靠性、保证性和有形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直接投资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没有显着影响;而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每增加一个补贴床位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综合得分会提高0.001。本文的主要创新:1.完善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国宪、章晓懿和吉鹏等学者以居家养老为例,构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武汉市机构养老为例,构建了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前人研究共同形成完整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体系。2.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借鉴SERVPERF量表,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调查量表,并结合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优化,为实务工作者评价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可操作的工具。3.提出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投资方式向补贴方式转变。在研究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时发现,政府直接投资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没有显着影响,而政府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则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为政府转变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方式提供了依据。

唐洪婷[8](2019)在《基于超网络的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价值用户主体挖掘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作为用户信息交互的重要平台,于企业而言是获取创新灵感的不竭源泉,于顾客而言是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参照。然而,随着互联网社区的快速发展,用户间的频繁交互及其生成内容的随意表达致使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的信息过载和信息失真等问题愈加凸显,为社区中的关键用户挖掘及其知识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学者们对相关社区的价值用户挖掘及其知识分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然而,已有成果多聚焦于利用统计分析或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社区中的单质信息进行研究,尚缺乏表达和分析社区多种要素的异质性框架,特别是忽略了对用户的知识要素的探索。同时,已有成果对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中的关键用户挖掘,尤其是知识型价值用户的挖掘,存在着目标不及、属性模糊和指标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拟基于超网络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企业协同创新社区情景下的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实现用户知识全要素的异质性表达,为后续的价值用户挖掘及其知识研究提供有效的分析框架。进而,结合主题识别、聚类分析和遗传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的用户特征进行多维属性分析,构建切合目标的价值用户挖掘与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构建。通过对用户生成内容进行主题识别,实现用户知识在语义层面的组织与表达。进而通过对社区中的用户、知识等关键要素及其相互映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User Knowledge Super-Network Model,UKSNM),实现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用户知识全要素的集成表达。其二,领域专家的识别与分析方法研究。基于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利用其投影映射规则和拓扑结构特性对用户的知识质量和创新潜力等属性进行指标建模,同时对社区中的核心知识领域与热点知识领域进行挖掘分析。进而利用指标法实现特定知识领域下适应知识创新任务(设计型任务或技术型任务)的领域专家识别与分析。其三,天使用户的识别方法研究。基于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特征和天使用户的属性特征,对用户的在线知识质量、协作意愿和传播能力等属性进行指标建模,进而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社区的用户进行社群分析,以此发现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中的天使用户。其四,协同创新用户群的发现方法研究。针对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中用户、知识等要素的更迭变化,构建动态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Dynamic User Knowledge Super-Network Model,DUKSNM)。进而基于DUKSNM对用户的知识质量、创新潜力、协作意愿、知识互补性和知识协作能力等属性进行指标建模,综合考虑用户的个体属性与协同属性以构建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基于该模型,还可以构建特定知识领域如热点知识领域下的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更适于表达和分析企业协同创新社区异质性要素的超网络模型。基于对用户、知识等关键要素的分析,对社区中领域专家、天使用户和协同创新用户群等知识型用户的挖掘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利用真实数据验证了本研究框架的有效性。本研究拓展了用户挖掘及知识研究的方法体系及超网络理论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实践上,该研究为企业获取价值用户及其知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有利于其实现有效的社区知识挖掘与用户管理。

周波[9](2019)在《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文中提出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教师都应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身的根本使命。然而,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着忽视、放逐、遮蔽教学等教学价值自发现象,进而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下滑等教学危机。本研究以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为研究问题,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调查法,从高校教师的内在维度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的表现、成因与实现理路,以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从教学价值自发走向教学价值自觉。本研究从生命哲学和价值哲学的立场与视角提出和分析了人是实践的价值性生命存在。认为生命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追求;实践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超越性的活动,是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的根本途径,进而建立“实践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分析框架,并系统分析了人的生命特征与生命价值追求,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学实践和高校教师生命价值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自觉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本质与教学价值、教学价值自觉的生命价值意蕴、特征与主要判断标准等。认为教学是高校教师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和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的重要途径,生命价值是教学内在价值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探讨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应遵循的维度与立场;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应是高校教学的本源之意和根本价值追求。教学价值自觉以具有明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崇高的生命价值理想、高扬的生命价值主体性和生动的教学实践等为主要判断依据,具有“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内在动力推动、坚定的生命价值立场、清晰的生命价值意识、教学的自由自觉性、教学主体生命的共同成长等特性。分析了生命价值和教学价值自觉的内在关系,描绘了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图景,为理解高校教学的应然状态提供了“样板”。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着教学内生动力不足、教学意愿与主动性不强、教学投入不够等教学价值自发现象;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在因素对其影响更具有根本性。导致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一是认识上的偏颇,主要包括教学本质及其价值认识的肤浅化、传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对高校教师角色认识的迷失等;二是高校教师教学理想信念的缺失,主要包括远大教学价值目标的虚无与短视化等;三是生命立场的缺位,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价值的缺失、生命主体性的缺失等;四是工具理性的横行,主要包括高校教师教学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经验主义、虚无主义的盛行等。实现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走向教学价值自觉:一是深化对高校教学的科学认识,包括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及其价值、深刻理解和扮演好教学者角色、树立教学学术理念;二是自觉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包括引导高校教师充分认识教学理想的重要性、自觉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自信、加强高校教师教育;三是坚定高校教学的生命立场,包括理解高校教学的生命尊严、唤醒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意识、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成长需求、增强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体验;四是增强高校教师教学认同,包括增强教学者角色认同、教学专业认同、教学情感认同、教学价值认同;五是扎根教学实践积极主动作为,包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培育教师主体性、提升教学能力;六是营造与构建高校教师潜心教学的文化,包括构建良好学术生态、培育高校教师教学专业文化与学习型高校教师文化、健全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

井涛[10](2018)在《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软件规模的日益增长,实施软件工程已经成为各单位规范软件研发、提高软件质量、提高软件研发效率的共识。软件工程化在带来益处的同时,初期由于培训、管理、测量等工作会带来较大的支出。如何缩减这些支出,是软件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软件工程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根据特定领域软件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剖析和研究流程及关键节点,提出一套适合和实用的软件工程管理解决方案,并最终建立适合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在软件产出不降低的情况下,保证软件工程的顺利实施。论文通过深入剖析业务流程,分析目前特定领域的软件过程管理现状,提出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的需求,研究和建立了自动化测量的测量分析模型、决策分析模型、建立质量保证模型等,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设计与全过程实践,集成建立起了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实践和运行成果表明,建立的相关模型合理,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可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QoS驱动的Web服务发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eb服务发现算法研究现状
        1.2.2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现状
        1.2.3 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基于VSM模型的服务聚类方法
    2.1 文档向量的构造
    2.2 文档特征项的选择及其权重确定
    2.3 服务描述向量与用户需求向量相似度的计算
    2.4 服务聚类模型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STM的服务发现算法
    3.1 QoS评价体系构建
        3.1.1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选取
        3.1.2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3.2 LSTM神经网络的构建
    3.3 基于QoS的服务发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QoS数据驱动的服务发现算法的实验与验证
    4.1 实验环境搭建
    4.2 算法可行性实验验证
    4.3 算法可信度对比实验
    4.4 检察业务数据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基于用风区域的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研究路线
    1.5 论文章节安排
2 矿井通风系统用风区域划分研究
    2.1 矿井用风区域类型划分意义
    2.2 矿井原子用风区域划分理论依据
        2.2.1 采煤工作面用风区域类型
        2.2.2 掘进工作面用风区域类型
        2.2.3 进风区段类型
        2.2.4 回风区段类型
        2.2.5 硐室用风区域类型
    2.3 矿井复合用风区域划分理论依据
    2.4 矿井用风区域划分结果分析
    2.5 小结
3 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方法研究
    3.1 矿井通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1 矿井用风区域类型评价指标研究
        3.1.2 矿井用风区域类型评价等级研究
    3.2 属性区间识别综合评价模型
        3.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规则
        3.2.2 基于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原子用风区域通风质量评价
    3.3 二级综合评判法评价模型
        3.3.1 复合用风区域中各原子用风区域权重确定规则
        3.3.2 基于二级综合评判法的复合用风区域通风质量评价
    3.4 PNN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
        3.4.1 PNN神经网络模型
        3.4.2 基于PNN神经网络模型的复合用风区域通风质量评价
        3.4.3 基于PNN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性能分析
    3.5 小结
4 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评价系统架构设计
        4.2.2 评价系统数据库设计
    4.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评价系统开发环境
        4.3.2 评价系统界面设计
        4.3.3 评价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4.4 系统测试
        4.4.1 测试环境
        4.4.2 测试项目
        4.4.3 测试用例
        4.4.4 测试结果
    4.5 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系统在东滩煤矿的应用
        4.5.1 矿井概况
        4.5.2 东滩矿用风区域原始数据采集
        4.5.3 东滩矿通风系统质量评价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及目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产教融合
        三、绩效评价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绩效管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IPO评价模型
        四、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设计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
        二、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三、要遵循数据可获得性和权威性原则
        四、坚持投入、过程与产出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确定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专家调查法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及调查实施
        二、问卷信效度分析及指标筛选结果
    第四节 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
        一、产教融合投入的指标说明
        二、产教融合过程的指标说明
        三、产教融合效果的指标说明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二、运用层次法计算指标权重
第四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相关研究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测算步骤
    第二节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原始数据
    第三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过程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单因素评价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第四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结果
        一、产教融合投入的评价结果分析
        二、产教融合过程的评价结果分析
        三、产教融合效果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投入环节
        一、设立产教融合的专项资金
        二、建设实践导向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
        三、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环节
        一、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
        二、构筑以学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三、以强调技能为核心高效开展教学与培训
    第三节 保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果环节
        一、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效益
        二、基于就业导向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三、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服务和自身发展满意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调查表
    附录五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4.1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关于顾客满意度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
        2.1.1 顾客满意度模型研究
        2.1.2 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的模型研究
        2.1.3 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
    2.2 关于营商环境满意度的研究
        2.2.1 营商环境的内涵与测量研究
        2.2.2 公众满意度的内涵与测量研究
    2.3 关于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研究——来自服务质量及公共服务质量的启示
        2.3.1 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内涵研究
        2.3.2 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测量研究
    2.4 关于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研究——来自顾客感知价值的启示
        2.4.1 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内涵研究
        2.4.2 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测量研究
    2.5 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
        2.5.1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研究
        2.5.2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测量研究
    2.6 已有文献的简要述评
3 研究分析框架
    3.1 基于扎根理论法的模型构建与要素分析
        3.1.1 扎根理论法介绍及其适用性分析
        3.1.2 本研究中扎根理论法的应用设计
        3.1.3 三级编码与理论饱和度检验
    3.2 理论模型的案例叙述与进一步阐释
        3.2.1 理论模型的案例叙述
        3.2.2 理论模型的进一步阐释
    3.3 概念界定与维度划分
        3.3.1 概念界定
        3.3.2 维度划分
    3.4 研究假设的提出
        3.4.1 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相关假设
        3.4.2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相关假设
    3.5 本章小结
4 问卷设计与实际测度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的基本结构
        4.1.2 问卷的题项设计
    4.2 信效度检验
        4.2.1 效度检验
        4.2.2 信度检验
    4.3 研究取样
        4.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4.3.2 样本的同源偏差检验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5.1.1 因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1.2 自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与中介效应计算
        5.3.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5.3.2 中介效应计算
    5.4 调节效应检验
        5.4.1 调节效应检验一
        5.4.2 调节效应检验二
        5.4.3 调节效应检验三
    5.5 量化分析结果讨论
        5.5.1 感知营商环境质量的直接效应
        5.5.2 感知营商环境价值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
        5.5.3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调节效应
    5.6 本章小结
6 提升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路径思考
    6.1 以质量感知为基础,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
    6.2 以价值感知为导向,推动政企间价值共创
    6.3 以信用体系为中枢,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
    6.4 以期望管理为核心,引导民营企业家预期
    6.5 以民企感受为关切,发挥第三方评估效应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附录一: 扎根理论访谈提纲
附录二: 营商环境满意度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外力推动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迅速兴起
        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组织定位不清与行动低效
        三、异质性视阈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缺位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组织
        三、功能及功能实现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选择
        一、研究目的
        二、案例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分析框架设计与构建
        一、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分析范式
        二、结构化理论之结构二重性原理
        三、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数据收集与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流程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
    第一节 数据情况与编码过程
        一、数据概述
        二、三级编码过程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阐释
        一、决策实施功能:专人专事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
        二、中介融通功能:打破高职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间的壁垒
        三、类型强化功能:产教融合进程中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四、文化聚散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各功能的关系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综合表征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循环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 数据分析过程
        一、单案例分析
        二、跨案例比较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方式分析
        一、组织变革:新建、转型与重构
        二、融合策略选择:纽带牵引、另起炉灶、深度介入
        三、适应性联结:移植与改造、淬炼与强化、嫁接与统整、转化与运用
        四、树立标志:从“占有场域”到“质量取胜”,再到“文化认同”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方式间的关系
        一、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对应关系
        二、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层次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实现机理
    第一节 资源赋能机理:高职场域中的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协调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配置性资源供给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权威性资源供给
        三、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资源驱动与引导作用
    第二节 规则调适机理:合法性秩序与表意符码的双重作用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合法性秩序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表意符码
        三、合法性秩序与表意符码对组织行为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 互动整合机理:组织同级之间及其与高职系统的作用关系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与同级组织间的互动整合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与高职系统间的互动整合
        三、互动整合中组织的适应性行为与特色化选择
    第四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机理的整合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第一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逻辑
        一、从“政府引导”向“外推内生”的协同动力机制过渡
        二、组织在多元交互网络中的“功能定位”与“特色生成”
        三、从“组织化”到“去组织化”的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过程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困境分析
        一、内生动力不足阻碍组织持续行动和功能扩展
        二、互动整合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与模仿趋同现象
        三、组织边界造成多元协同藩篱与组织行为异化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
        一、理念先行:强化技术创新创业为核心的高职创业教育研究
        二、以点带面:加快软件建设带动高职创业教育组织有效行动
        三、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适应性提升与特色培育
        四、多元联动:构建政校行企协同互动的生态系统与治理格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 B:访谈提纲(学生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7)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养老机构与机构养老
        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绩效
    第二节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理论依据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公共品供给理论
    第三节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方法
        一、公平:基尼系数法和泰尔指数法
        二、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
        三、质量:SERVPERF方法和因子分析法
第二章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政府购买的产生
        一、社会救助式机构养老服务
        二、福利社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
        三、福利化和产业式并存的机构养老服务
    第二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
    第三节 政府转变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目的及其实现
        一、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财政投入成本,增加供给量
        二、公平:扩大人群覆盖面,增加可及性
        三、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
    第四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一、降低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风险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缺乏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第三章 澳、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澳大利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
        一、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
        二、政府的角色与责任
        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指标的框架
        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关键指标的度量及政策目标
        五、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 英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
        一、购买养老服务资金来源
        二、政府的角色与责任
        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依据
        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的评价主体、对象和评价指标
        五、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特点
    第三节 澳、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评价维度和框架的启示
        一、传导机制决定了被评价主体的双元性
        二、对政府部门评价侧重公平与效率
        三、对养老机构评价侧重于服务质量
第四章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框架与调研设计
    第一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维度框架
        一、绩效评价的模式:结果导向型
        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
        三、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维度
    第二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
        一、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公平”的评价指标
        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效率”的评价指标
        三、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
        四、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框架
    第三节 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现状与调研设计
        一、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
        二、机构养老服务的供给
        三、机构养老服务的政府补贴
        四、调研设计和数据来源
第五章 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公平的评价
    第一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支出的总体差异
    第二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差异的分解
        一、对不同性质养老机构的政府购买支出公平程度
        二、对不同地理位置养老机构的政府购买支出公平程度
        三、对不同规模养老机构的政府购买支出公平程度
        四、对不同行政区域的政府购买支出公平程度
        五、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支出公平程度差异的来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效率的评价
    第一节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效率值
        一、投入产出基本情况描述
        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效率DEA分析的结果
    第二节 弱DEA有效和非DEA有效决策单元的改进
        一、基于C2R模型的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二、基于BC2模型的纯技术效率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及政府购买对其影响
    第一节 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因子分析的结果
        一、因子得分函数的构建及权重设置
        二、老人对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得分
        三、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第二节 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聚类分析
    第三节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支出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
        一、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标设置
        二、变量的确定和控制变量的选择
        三、政府购买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公平
        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效率
        三、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与机构养老服务质量
        四、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二、“补专业人头”,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三、养老机构内部资源配置的改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8)基于超网络的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价值用户主体挖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用户参与创新助力企业市场竞争
        1.1.2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用户知识管理挑战加剧
        1.1.3 价值用户挖掘研究的必要性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性工作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综述
        2.1.1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相关研究
        2.1.2 超网络应用相关研究
        2.1.3 社区知识挖掘及知识质量评价
        2.1.4 用户角色及其识别
        2.1.5 研究现状评述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
        2.2.1 超网络分析基础
        2.2.2 用户创新理论
        2.2.3 社会角色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构建
    3.1 问题描述
    3.2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文本主题挖掘
        3.2.1 主题识别研究概述
        3.2.2 LDA主题模型
        3.2.3 基于Innovation-LDA的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主题挖掘
    3.3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要素分析
        3.3.1 用户知识组织方式
        3.3.2 节点要素介绍
        3.3.3 节点映射关系介绍
    3.4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UKSNM的构建
        3.4.1 用户知识超网络建模
        3.4.2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拓扑特性分析
        3.4.3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构建流程
        3.4.4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应用分析及管理
    3.5 超网络建模的实例分析
        3.5.1 数据源介绍
        3.5.2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UKSNM的领域专家识别与分析方法
    4.1 问题描述
    4.2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中领域专家的关键属性分析
        4.2.1 知识质量维度
        4.2.2 创新潜力维度
    4.3 基于UKSNM的领域专家关键属性影响因素建模
        4.3.1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
        4.3.2 情景知识质量分析
        4.3.3 内在知识质量分析
        4.3.4 可访问知识质量
        4.3.5 知识广度与知识深度
    4.4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领域专家识别模型
        4.4.1 领域专家识别模型构建流程
        4.4.2 核心知识领域的领域专家识别
        4.4.3 热点知识领域的领域专家识别
    4.5 实例分析
        4.5.1 数据介绍
        4.5.2 核心知识领域的领域专家识别与分析
        4.5.3 热点知识领域的领域专家识别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UKSNM的天使用户识别与分析方法
    5.1 问题提出及背景
        5.1.1 背景介绍
        5.1.2 问题描述
    5.2 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中天使用户的关键属性分析
        5.2.1 知识质量
        5.2.2 协作意愿
        5.2.3 传播能力
    5.3 基于UKSNM的天使用户识别方法
        5.3.1 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
        5.3.2 知识质量
        5.3.3 用户参与动机
        5.3.4 传播能力
        5.3.5 天使用户识别方法构建流程
    5.4 实例分析
        5.4.1 数据介绍及其统计信息
        5.4.2 MIUI社区天使用户识别
        5.4.3 天使用户及普通用户的管理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DUKSNM的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方法研究
    6.1 问题提出及背景
        6.1.1 背景介绍
        6.1.2 问题描述
    6.2 基于DUKSNM的用户属性分析及特征建模
        6.2.1 动态用户知识超网络建模
        6.2.2 用户属性特征分析
        6.2.3 用户个体属性特征建模
        6.2.4 用户协同属性特征建模
    6.3 协同创新用户群的发现模型与求解
        6.3.1 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的多目标模型
        6.3.2 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模型求解
    6.4 基于DUKSNM的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
        6.4.1 协同创新用户群的发现流程
        6.4.2 基于DUKSNM的热点知识领域发现
        6.4.3 热点知识领域下协同创新用户群的发现流程
    6.5 实例分析
        6.5.1 实例数据介绍
        6.5.2 MIUI社区的协同创新用户群发现
    6.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用户知识评估实验(问卷)
    附录2 Innovation-LDA模型结果分析
    附录3 动态用户知识超网络模型的统计信息(按月)
    附录4 主要符号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高校教师重视教学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需求
        1.1.2 教学与科研的失衡制约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1.3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教学危机
        1.1.4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2.2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1.2.3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投入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
        1.2.5 关于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的研究
        1.2.6 关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研究
        1.2.7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
        1.2.8 对已有研究的审视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学价值
        1.3.2 价值自觉
        1.3.3 价值自发
        1.3.4 价值自觉与价值自发的关系
        1.3.5 教学价值自觉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6.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6.2 创新之处
2 人的生命价值存在及其意蕴
    2.1 人本质探寻的回顾与再探寻
        2.1.1 有关人本质探寻的简要回顾
        2.1.2 对人本质的再寻找
        2.1.3 人是实践的生命存在
    2.2 人生命的特征
        2.2.1 生命的物态性
        2.2.2 生命的价值性
        2.2.3 生命的实践性
        2.2.4 生命的整体性
        2.2.5 生命的独特性
        2.2.6 生命的创生性
        2.2.7 生命的超越性
    2.3 人的生命价值追求
        2.3.1 生命价值
        2.3.2 生命价值追求
        2.3.3 生命价值追求的意蕴
3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之解析
    3.1 自觉之分析
        3.1.1 自觉的内涵
        3.1.2 自觉的特征
        3.1.3 对生命价值层面自觉的理解
    3.2 教学及其价值分析
        3.2.1 教学的基本认识
        3.2.2 高校教学的基本认识
        3.2.3 教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3.3 教学价值自觉的生命价值意蕴
        3.3.1 基于师生生命——教学价值自觉的前提
        3.3.2 为了师生生命——教学价值自觉的根本目的
        3.3.3 依靠师生生命——教学价值自觉的力量源泉
    3.4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特征
        3.4.1 “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
        3.4.2 内在动力的推进
        3.4.3 坚定的生命价值立场
        3.4.4 清晰的生命价值意识
        3.4.5 自由自觉的教学活动
        3.4.6 教学主体生命的共同成长
    3.5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主要判断标准
        3.5.1 明确的生命价值取向
        3.5.2 崇高的生命价值理想
        3.5.3 高扬的生命价值主体性
        3.5.4 生动的教学实践
4 高校教师教学的现实困境
    4.1 高校教师教学状况调查
        4.1.1 研究设计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1.3 调查结论
    4.2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内涵
        4.2.1 价值自发
        4.2.2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
    4.3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特征与具体表征形式
        4.3.1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特征
        4.3.2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具体表现形式
5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的审视
    5.1 认识上的偏颇
        5.1.1 教学本质及其价值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5.1.2 传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5.1.3 对高校教师角色认识的迷失
    5.2 高校教师教学理想信念的缺失
        5.2.1 教学理想、教学信念的内涵及其关系
        5.2.2 高校教师远大教学理想的缺失
        5.2.3 高校教师崇高教学信念的缺失
    5.3 高校教师教学生命立场的缺位
        5.3.1 高校教师生命意识淡薄
        5.3.2 高校教师生命价值的缺失
        5.3.3 高校教师生命主体性的缺失
    5.4 工具理性的横行
        5.4.1 高校教师教学的功利主义
        5.4.2 高校教师教学的技术主义
        5.4.3 高校教师教学的经验主义
        5.4.4 高校教师教学的虚无主义
6 实现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走向教学价值自觉的理路
    6.1 深化对高校教学的认识
        6.1.1 深入认识教学本质及其价值
        6.1.2 理解与扮演好教学者角色
        6.1.3 树立教学学术理念
    6.2 自觉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
        6.2.1 教学理想的特征
        6.2.2 教学理想的功能
        6.2.3 高校教师教学理想的构建
    6.3 坚定高校教学的生命立场
        6.3.1 理解高校教学的生命尊严,珍爱生命价值
        6.3.2 唤醒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意识,高扬生命情怀
        6.3.3 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成长需求,追寻生命意义
        6.3.4 增强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体验,提升生命智慧
    6.4 增强高校教师教学认同
        6.4.1 高校教师教学认同的内涵
        6.4.2 教学认同对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意义
        6.4.3 教学认同的实现策略
    6.5 扎根教学实践积极主动作为
        6.5.1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6.5.2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6.5.3 在教学实践中培育主体性
        6.5.4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
    6.6 营造与构建高校教师潜心教学的文化
        6.6.1 坚守学术责任,构建良好学术生态
        6.6.2 培育高校教师教学专业文化
        6.6.3 加强自觉学习,培育学习型高校教师文化
        6.6.4 构建与完善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教师教学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状及需求
    2.1 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现状
    2.2 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实施总体需求
    2.3 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实施的详细需求
        2.3.1 项目管理功能
        2.3.2 决策信息支持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3.1 架构选择
    3.2 总体方案设计
        3.2.1 支持层
        3.2.2 实施层
        3.2.3 个人操作层
    3.3 各层之间的接口设计
        3.3.1 实施层与个人操作层的接口
        3.3.2 实施层与支持层的接口
        3.3.3 支持层与个人操作层的接口
    3.4 界面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研究与建立
    4.1 策划的研究和实施
        4.1.1 概述
        4.1.2 裁剪功能
        4.1.3 估计功能
        4.1.4 计划功能
        4.1.5 策划研究和实施小结
    4.2 测量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建立
        4.2.1 概述
        4.2.2 测量分析建模
        4.2.3 测量分析设计
        4.2.4 测量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建立小结
    4.3 质量保证模型的研究和建立
        4.3.1 概述
        4.3.2 质量保证建模
        4.3.3 质量保证模型的实现
        4.3.4 质量测量
        4.3.5 质量保证模型的研究和建立小结
    4.4 决策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建立
        4.4.1 概述
        4.4.2 决策分析模型
        4.4.3 决策分析设计方案
        4.4.4 决策分析模型的研究和实现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施验证及集成实现
    5.1 集成实现及实施
        5.1.1 策划的集成实现
        5.1.2 测量分析模型建立的集成实现
        5.1.3 质量保证模型建立的集成实现
        5.1.4 决策分析模型建立的集成实现
        5.1.5 其他的实现保障措施
        5.1.6 项目实施
    5.2 实施验证
        5.2.1 生存周期模型的实施验证
        5.2.2 测量分析模型的实施验证
        5.2.3 效率提升和质量提升的实施验证
        5.2.4 GJB5000A二级的认证验证
    5.3 本章小结
总结
    总结
    收获
    不足及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QoS驱动的Web服务发现方法研究[D]. 孙瑨一.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用风区域的矿井通风质量智能评价方法研究与实现[D]. 赵旭.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D]. 何俊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 王汇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 张慧. 天津大学, 2020(01)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D]. 张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8]基于超网络的企业协同创新社区价值用户主体挖掘方法研究[D]. 唐洪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D]. 周波.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6)
  • [10]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实践[D]. 井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标签:;  ;  ;  ;  ;  

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