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制

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制

一、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1](2020)在《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港口物流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天津港作为大型港口,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散货物流是天津港业务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如今天津港散货物流体系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大大降低了天津港的营业收入总量,而且也弱化了对周边经济的辐射能力。因此,如何促进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天津港稳步发展的关键一步。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港口物流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港口物流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基础,为本文的后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采用文献检索法,对天津港散货物流生产运营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港口物流的转型升级的因素、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散杂货装卸收入和销售收入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采取匿名问卷的调查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天津港各部门员工,采集样本,收集了天津港散货物流在天津港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对于天津港散货物流的影响、天津港散货物流建设的现状评价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天津港口散货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天津港口散货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设施标准化程度较低,服务功能不完善,竞争同质化加剧,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同时,天津港也有着较强的现代化港口设施、业务类型多样、整体经济实力强和腹地环境优厚的优势,为天津港散货物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性。根据调查和实证结果本文从加强港口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曹尚杰[2](2020)在《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历经120年,秦皇岛港已发展成全球最大干散货为主的能源输出港,作为国内绿色港口建设的先进代表,引领了国内绿色港口建设与发展。注重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港口,将能源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积极推进绿色港口能源智能化平台建设。秦皇岛港六公司(以下简称“六公司”)作为承载着主营业务的重要分公司,也是旗下煤炭运输公司的典型代表,成功通过国家首批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评选,首批被亚太港口服务组织(简称:APSN)授予亚太绿色港口称号,且是入围的七家中唯一干散货码头,故被选定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先行者。本文以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BPM理论和管理学思维,通过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和绿色港口运营管理过程的调研和梳理,将公司与能源系统相关的信息系统整合,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绿色港口建设以及行业影响力优势,构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系统。助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智慧、绿色港口,为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工作做出突出贡献。首先,本论文对选题背景进行阐述,明晰出研究的意义,通过文献法和调研法将国内外学者对于绿色港口、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阐述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论文研究路径与方法。其次,把支撑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归纳提炼,梳理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基础概念、系统特征,提炼业务流程管理(BPM)、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相关的方法论,作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基础。研究明确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实际基于BPM核心理论分析归纳系统功能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系统功能、完成系统建设。最后,从五个方面构建系统保障体系,保证系统运行和实施。

陈聪[3](2019)在《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港口作为交运运输的枢纽,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其发展的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若要实现港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绿色”放在首位。秦皇岛港作为干散货专业码头,近年来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作为以煤炭运输主的码头,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针对秦皇岛绿色港口总体发展规划进行研究,文中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着眼于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发展战略的现状情况,对其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史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战略研究进行整理和对比。其次,介绍了企业发展战略相关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采用PEST分析方法对绿色港口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方式对其竞争情况深入分析,对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另外,对秦皇岛港目前绿色港口建设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运用SWOT分析工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秦皇岛港目前绿色港口建设的内部环境。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内容,本文从宏观到微观,从港口功能布局、管理、企业文化、技术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构建出适合秦皇岛港的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从管理、管控、技术研究推广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了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方案的保障措施。

李献忠[4](2019)在《CFD仿真技术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研究及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距离引水工程往往具有供水线路长、交叉建筑物种类多、控制闸门分水口门多、流量大等特点,是一个复杂的大型长距离输水系统。长距离引水工程安全运行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运行调度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又要保证供水目标。目前,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过程中,往往仅通过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日常人工巡检发现问题,未对其运行调度过程中的局部建筑物进行仿真分析,存在突发应急响应时效性差、风险预判难度大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CFD仿真技术、BIM+Web GIS等技术不断发展,为运行调度管理提供了一种更加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先进的解决思路,通过对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过程局部建筑物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调度方案,为长距离引水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对CFD仿真与运行调度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原理进行研究,同时结合BIM+Web GIS技术,开发了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CFD仿真技术与BIM+Web GIS技术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从长距离引水工程的运行调度管理内容、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对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进行阐述;其次针对存在问题对CFD仿真技术在运行调度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BIM+Web GIS技术在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2)研究了集成BIM+Web GIS的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可视化平台搭建实现方法。首先对Cesium平台实现机理进行介绍,包括Cesium架构、关键类、场景信息绘制与渲染流程;其次对GIS地形影像加载、BIM模型格式转化与加载以及基于模型的信息关联交互方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运行调度管理可视化平台搭建。(3)实现了CFD仿真技术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中的集成。首先通过对CFD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原理进行研究,为CFD仿真与系统集成奠定基础;其次对CFD仿真技术在运行调度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CFD仿真与运行调度管理系统耦合的技术框架;最后对CFD仿真与运行调度管理系统的耦合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CFD仿真分析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4)以上述几点研究为基础,将CFD仿真、BIM、Web GIS与Web Socket等技术应用集成到运行调度管理系统中,在B/S架构下开发了集成CFD仿真等技术的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平台。

宋文静[5](2019)在《YQ供水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水,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其有续使用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难题。城市,作为人口和生产力的集中地,自古以来就对水资源有着高度的依赖。由于水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缺少性,城市供水一直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逐渐将市政公用行业推向市场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如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盈利,是当今供水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实现水泵机组联编优化调度等局部优化目标,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供水企业最优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建成整套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专业化运作,涵盖水务运营管理全流程的企业信息化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当代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国内外供水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在供水企业既参与市场化运作,又承担公共服务功能的背景下,从YQ供水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现状出发,分析了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目标,并根据优化目标对公司未来信息系统的优化提出了一体化智能操控平台、管网GIS管理系统、设备模拟管理系统、经营收费管理系统、客服管理系统等5项优化设计方案,以实现远程分布式数据采集,运行信息共享,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设备养护自动化管理,事故预案智能提示,生产报表自动统计生成等功能。同时,本文亦提出了实现上述优化设计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够为YQ公司今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也希望能为中小型供水企业的发展方向开拓新的思路。

李韧[6](2019)在《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电改相关政策的推行与深入,各种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兴起,电力消费者有了更多更丰富的供电选择,而供电企业想要保持目前市场优势的局面,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新的电力产品和优质的电力服务,来满足各种类型客户的不同需求。为此,电力客户管理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和供电企业的关注。本文以天津港电力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天津港地域特点、电力行业的特殊属性及企业自身职责定位,建立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模型,并在电力客户分级评价的结果基础上,提出差异化供电服务的管理策略及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客户管理相关理论等方面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电力行业客户分级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初步建立了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的初选指标集。在指标预选集中,B层设计了 5个指标,C层设计了 21个指标,D层设计了 28个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征询专家在构建电力客户分级评价指标的相关意见,对每个初选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行打分,计算每个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得分的平均分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指标筛选优化,最终以供电重要性等级评价、客户信用评价、电气设备配置情况评价、运行安全管理评价4个维度21个影响因素构建了现有阶段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同时对电力客户分级评价各项考核指标进行专项逐一研究,结合定量指标的分析和定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明确4个方面分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使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的综合得分,确定电力客户分级评价4个等级。根据等级评价结果,为天津港电力公司提出相应的差异化服务和激励措施建议方案,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相较以前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电力行业特殊性和港口行业的特点,构建了更加全面的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更易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对天津港电力公司规避经营风险、有效识别高质量客户、提高经营效益及保障供电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为其他供电公司和港口电力企业在客户分级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AlhejiAyman Khaled B[7](2019)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生态城建设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沙特阿拉伯的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加剧了对环境和气候的挑战。对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会导致有限资源的枯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也会对气候模式造成永久性的改变。此外,传统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CO2)排放物,这会导致全球变暖,反过来又会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气候、对废物回收利用,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影响,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并且采用创新的土地使用规划和可替换式的交通运输系统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这项研究为沙特阿拉伯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设计框架,包括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城市概念的概述、沙特阿拉伯未来的规划和项目以及沙特阿拉伯愿景2030实现的贡献。这个设计框架包含一个对于生态城市最佳和适当选址位置的评估方针和指标的建议。此外,生态城市关键性能指标(KPIs)的制定和生态城市战略目标的发展都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并为实现沙特阿拉伯愿景2030做出贡献。此外,采取、确定和使用合适的可持续技术应用于生态城市、与KPIs目标相一致,并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定义输入和输出材料流。因此,这项研究提出了 4种评估准则,用于确定沙特阿拉伯生态城市建设的地理位置,此外在2017年到2050年这个具体的时间范围内还在各个部门制定了 10个战略目标,为沙特阿拉伯的生态城市KPIs规划了 40个目标。这项研究还采用并确定了生态城市居民材料流动的初始合适的可持续技术,包括能源供应、原生水、食品加工、废弃物处理和交通运输系统多个部门。这项研究使用了许多模拟分析工具来开发、设计和优化可持续技术系统,包括使用PRT-Hermes,T*SOL(?)2018(R1),PV*SOL(?)premium 2018(R9),HOMER Pro(?)and STOAT(?)5.0 等动态设计和优化仿真工具,以确定每一个系统的具体要求,并且满足系统性能。可持续性技术的使用提供了一种可再生资源,人均主要能源消耗减少63.08%,使用可持续性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也大大减少,以及可再生原生水资源消耗也降低:人均生活用水量减少54%。并且此技术通过减少75%的MSW,以及回收利用废水、为人均用水量的44%提供原生水,来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它每年还可以产生超过349114kWh的能量、2206 m3的原生水和2650.7万m3的生物沼气。因此,生态城市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多种可持续性技术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平衡的健康的环境。

周芳检[8](2018)在《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挑动国人神经的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常常不期而至。特别是当下随着我国城市复杂性、综合性、关联性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传统分灾种、分部门应急体制机制导致的“条块分割、信息不畅、协作困难”等弊端日益凸显,“重权力、轻科学”问题亦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并且也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城市工作会议上开出化解各种’城市病’的良方。“十三五”发展规划着重指出要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8年国务院组建应急管理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迎来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新时代。利用大数据促进数据互联、信息共享、知识关联和智慧应用,推动城市公共安全跨部门协同治理,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必须肩负的使命。现阶段,人口高度聚集、资源盲目开发、财富分配不均和网络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公共危机呈现新特点;而公共危机的隐蔽性、扩散性、关联性、互动性和破环性增大增强,更是增加了其治理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在协同意愿、联动模式、协调机制、应急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治理过程中也面临着部门分割、利益梗阻、信任不足、信息孤岛、权威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协作、联动与沟通困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数据来源、数据关联、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思维、结构、内容、手段、范式带来了冲击,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由事中应对向事前预防、由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由体系构建向能力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国内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天津特大爆炸事故、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兰州水污染事件典型范例中,风险预防预警、危机监控跟踪、信息传递共享、信息发布批露等方面的启示非常深刻;而国外波士顿爆炸案、东日本大地震、汉堡H4大肠杆菌疫情、迪拜火炬塔火灾事件典型范例中,高效协作、快捷联动、精准溯源、智能处置等方面的经验非常典型;归纳起来,国内外在数据规范、数据联通、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得失,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启示。为此,要以“整体性”“共享性”“智能化”和“关联性”大数据思维为引领,推动城市公共危机方式由碎片割据、单打独斗、低效粗放向统筹整合、共享协同、精准智能转变。同时,为有效应对大数据带来的冲击和最大限度压缩近期应急机构整合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必须从根本的体制、机制、平台、制度和文化建设上着手,大力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体制、系统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加快打造跨部门协同治理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治理制度、培育践行跨部门协同治理文化。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分析了城市公共危机呈现现的新特征和治理复杂性,提出了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由分散治理、权威治理、事中应对、经验决策、体系构建向整体性治理、数据治理、事前预防、数据决策、能力提升转变的趋势,这些新态势的研判从分析典型的个案逐渐上升为寻找治理的规律抽象层面,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创新性。第二,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来源、数据关联、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方面为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带来的机遇,阐述了大数据给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思维、结构、内容、手段、范式带来的冲击,剖析了大数据蕴含的“整体性”“智能化”“共享性”“关联性”思维创新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体系,拓展了危机治理和协同治理的相关理论,较之以往,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第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启示,从体制完善、机制创新、平台优化、制度保障和文化引领等层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具体对策,相关成果比较少见,是一种较新的尝试。

蔡凌[9](2017)在《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国内外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员安全及生态环境等都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对保障社会安定和人员安全、维护经济发展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十分复杂,相关研究仍然较为匮乏,应急方法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有限,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程度不够。因此对目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案例、技术及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对应急技术进行评估与筛选并构建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对提高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决策效率,减少经济损失,降低人员伤害风险,避免二次污染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突发环境事件案例的调研、分析,从应急执行的角度,针对现场应急的技术选择、污染预防、安全保障、环境监测等方面及应急废物处置所包含的废物现场收集、运输、存储,直到最终处理处置等诸多环节的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首次建立了以高效环境应急管理为导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有效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其次,本研究以化学品事故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突发环境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现行的危险化学品分类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化学品名录及分类体系与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需求间存在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及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工作需求的化学品分类体系。最后,在化学品分类体系构建完成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对各种应急技术进行归类、总结和适用性分析;采用演绎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对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情形及各种情形下产生的应急废物性质进行了分析预测,并进而针对各种污染情形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选择方案及应急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选择方案,构建完成了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处置技术库,该成果是对原有相关成果的深化与完善。其三,本研究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技术评价方法,用于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应急废物处置技术或技术方案。在选取评价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现场应急技术应用及应急废物处置技术应用的特征与需求后,选取了技术性能、环境影响、经济成本、社会影响等指标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该方法为首次建立的简便快捷的技术评价方法,兼具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性及专家打分法的针对性和快捷性,并规避了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其评价结果可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或应急技术方案的选择。同时,本研究立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需求,以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决策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提高该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效率,本研究在综合前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分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技术进行了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的研究,构建的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况预测,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生成,多方案比选等功能,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预测结果的可视化表达,该系统的应用可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极大的实用意义。最后,本研究相关成果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过程中进行了应用,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为该次事故的应急及事故产生的高浓度含氰废液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瑜[10](2017)在《基于全作业过程控制的码头粉尘综合协同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和交通部《港口转型升级指导意见》中,都提出了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生态绿色港口正是从污染物排放控制、节能减排角度提出的,而散货类码头全过程作业粉尘的综合治理研究,是绿色港口建设的重点。本文从散货类码头的集疏运、装卸、堆存的全作业过程出发,对粉尘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合工艺创新、设备改造及其技术开发、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设计了面向全作业过程的港口粉尘综合协同治理模式,提出了门机随动抑尘、车辆智能除尘、堆场多位一体协同防尘抑尘、清扫车自动抑尘、粉尘治理用水集约利用等方法,从码头前沿、水平输送、堆存、集疏运各个环节协同综合治理粉尘。天津港焦炭码头粉尘协同综合治理应用实施结果表明,天津港散货码头协同综合治理粉尘,可以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增效,促进了天津港生态绿色港口转型与升级。

二、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3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港口物流概述及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
    2.1 港口物流概述
        2.1.1 物流的概念
        2.1.2 港口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2.1.3 港口物流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2.2 港口物流的理论基础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价值链理论
        2.2.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第三章 天津港散货物流发展现状
    3.1 天津港基本概况
        3.1.1 天津港地理位置
        3.1.2 天津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1.3 天津港基础设施现状
    3.2 天津港散货物流生产运营现状
        3.2.1 天津港散货物流吞吐量现状
        3.2.2 天津港散货物流总营业收入现状
        3.2.3 天津港散货物流成本现状
        3.2.4 天津港散货物流净利润现状
    3.3 天津港散货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评价
        3.3.1 调查目的和对象
        3.3.2 发展评价
        3.3.3 调查结果统计
第四章 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4.1.1 港口散货物流设施标准化程度
        4.1.2 港口散货物流服务功能
        4.1.3 港口散货物流竞争
        4.1.4 港口散货物流信息化建设
    4.2 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4.2.1 现代化港口设施
        4.2.2 港口经济实力
        4.2.3 港口散货业务
        4.2.4 腹地环境
第五章 促进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的措施
    5.1 完善天津港口散货物流服务功能
        5.1.1 加快港口硬件服务建设
        5.1.2 强化港口生产营销服务能力
        5.1.3 努力打造国际物流服务中心
    5.2 提高天津港口散货物流设施标准化程度
        5.2.1 科学规划港口物流设施
        5.2.2 完善港口物流设施标准
    5.3 提高天津港口散货物流竞争实力
        5.3.1 完善物流节点和物流网络体系
        5.3.2 大力推进第四方物流业务的开展
        5.3.3 协调人力资源配比和港口竞合关系
    5.4 加强天津港口散货物流信息化建设
        5.4.1 规划信息收集系统建设
        5.4.2 港口物流信息一体化集中管控体系
        5.4.3 注重港口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办法
    2.1 绿色港口
        2.1.1 绿色港口内涵
        2.1.3 绿色港口的发展趋势
        2.1.4 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2.2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2.2.1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2.2.2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形式
    2.3 业务流程管理(BPM)
        2.3.1 BPM概念
        2.3.2 业务流程
        2.3.3 流程的编排
        2.3.4 流程执行与监控
    2.4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法
        2.4.1 信息系统构建的模型
        2.4.2 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SOA)
        2.4.3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秦港六公司概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绿色港口建设情况
        3.1.3 绿色港口能源管理效果的核心约束指标
        3.1.4 主要耗能设备和耗能关键流程
    3.2 能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3.2.1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
        3.2.2 现有能源相关信息系统建设
    3.3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
    3.4 基于BPM的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4.1 BPM的核心理念
        3.4.2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
        3.4.3 基于BPM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3.4.4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4.1.1 设计的原则
        4.1.2 设计的目标
    4.2 基于SOA的能源管理系统总体架构体系
        4.2.1 总体目标框架
        4.2.2 业务应用框架
        4.2.3 基础设施框架
    4.3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4.3.1 电能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3.2 无线远程自动水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3.3 电子皮带秤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3.4 流机燃油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5.1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5.1.1 能源整体在线监测实现
        5.1.2 电能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1.3 水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1.4 皮带秤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1.5 流机燃油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5.2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部署
        5.2.1 总体结构部署
        5.2.2 信息资源部署结构
    5.3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保障
        5.3.1 遵循公司信息化战略及规划主线
        5.3.2 建立信息化优化质量保证体系
        5.3.3 形成信息化优化技术支撑
        5.3.4 及时跟进信息化应用培训
        5.3.5 系统功能的持续完善与升级改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1.1 战略概念与内涵
        2.1.2 战略的构成要素
        2.1.3 绿色港口建设相关理论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方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法基本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基于五力模型的绿色港口建设竞争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3.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3 替代服务分析
        3.2.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2.5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4.1 秦皇岛港基本情况
        4.1.1 秦皇岛港现状
        4.1.2 秦皇岛港发展规划
    4.2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现状
        4.2.1 秦皇岛港管理现状
        4.2.2 绿色支撑
        4.2.3 绿色行动
        4.2.4 绿色效果
        4.2.5 港口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 绿色港口建设SWOT分析
        4.3.1 企业优势
        4.3.2 企业劣势
        4.3.3 面临的机会
        4.3.4 面临的威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战略制定
    5.1 战略目标和指标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1.3 目标和分解目标
    5.2 绿色港口战略规划
        5.2.1 绿色港口建设布局与管理战略实施
        5.2.2 绿色企业文化战略构建
        5.2.3 技术创新驱动战略发展
        5.2.4 绿色港口指标评价体系战略建设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6.1 组织保障
        6.1.1 明确岗位职责及权利
        6.1.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2 制度保障
        6.2.1 搭建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
        6.2.2 实施监督问责机制
    6.3 宣传保障
    6.4 资金支持
    6.5 技术保障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4)CFD仿真技术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研究及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现状
        1.2.2 长距离引水工程水力特性CFD仿真研究现状
        1.2.3 水力特性与运行调度管理间的关系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的关键技术应用
    2.1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及存在问题
        2.1.1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内容
        2.1.2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存在问题
    2.2 CFD仿真技术在运行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2.3 BIM+WebGIS技术在运行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实现方法研究
    3.1 BIM+WebGIS可视化平台搭建实现方法
        3.1.1 Cesium实现机理
        3.1.2 地形与影像加载
        3.1.3 模型格式转化与加载
        3.1.4 基于模型的信息关联交互方法
    3.2 CFD分析相关软件二次开发
        3.2.1 基于Gambit二次开发的网格剖分
        3.2.2 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的自动分析
        3.2.3 基于Tecplot二次开发结果后处理
    3.3 CFD仿真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中的技术集成
        3.3.1 CFD仿真与运行调度管理系统耦合的技术框架
        3.3.2 CFD仿真技术在运行调度管理系统中的集成方法
        3.3.3 CFD仿真在运行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耦合流程
    3.4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数据交互技术
        3.4.1 基于WebSocket的前后台数据交互技术
        3.4.2 基于WebSocket技术的数据传输原理
        3.4.3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实时传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4.1 系统开发目标与原则
        4.1.1 开发目标
        4.1.2 开发原则
    4.2 系统开发工具与总体架构
        4.2.1 系统开发工具
        4.2.2 系统总体架构
    4.3 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
        4.3.1 BIM+WebGIS 可视化管理
        4.3.2 运行调度管理
        4.3.3 CFD仿真分析管理
        4.3.4 数据分析与管理
        4.3.5 工程运行安全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YQ供水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供水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2.2 国内供水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1.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概念
        2.1.2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体系结构
    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1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2.2.2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及思路
        2.2.3 业务流程再造的框架
第三章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YQ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YQ公司发展历程
        3.1.2 YQ公司经营现状
    3.2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和特点分析
        3.2.1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3.2.2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3.3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3.3.1 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中央存储设备
        3.3.2 管网调度子系统缺乏感应元件和GIS应用
        3.3.3 设备管理系统缺失
        3.3.4 经营收费管理系统孤立
        3.3.5 客户服务功能落后
    3.4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问题产生的原因
        3.4.1 主观发展理念落后且缺乏统一规划
        3.4.2 客观历史条件及市场环境限制
        3.4.3 公司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
        3.4.4 部分工作权限分配不合理
第四章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分析
    4.1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目标
        4.1.1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总目标
        4.1.2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子目标
    4.2 优化原则及流程的设计思路
        4.2.1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4.2.2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的流程
    4.3 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
        4.3.1 YQ公司一体化智能操控平台的优化设计
        4.3.2 YQ公司管网GIS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4.3.3 YQ公司设备模拟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4.3.4 YQ公司经营收费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4.3.5 YQ公司客服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第五章 优化YQ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行政领导和指引
    5.2 增加配套设施建设
    5.3 加强以信息化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
    5.4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5.5 争取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电力客户管理方面研究综述
        1.2.2 电力客户分级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综述
        1.2.3 综述现状小结
    1.3 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客户分级相关理论及分级评价方法
    2.1 客户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
        2.1.2 客户细分相关理论
        2.1.3 客户分级对企业客户管理的重要性
    2.2 供电企业客户分级管理基本理论
        2.2.1 供电企业客户分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2.2.2 供电公司客户分级管理的特点
        2.2.3 客户分级管理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意义
    2.3 客户分级评价方法介绍
        2.3.1 层次分析法介绍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指标构建
    3.1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管理现状及不足分析
        3.1.1 天津港电力公司概况简介
        3.1.2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管理现状
        3.1.3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管理不足分析
    3.2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指标设计
        3.2.1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3.2.2 电力客户分级评价指标初选
        3.2.3 电力客户分级评价指标筛选
        3.2.4 指标体系确立
    3.3 客户分级指标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模型建立
    4.1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基本思路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分级评价指标权重
    4.3 客户分级评价研究
        4.3.1 电力客户供电重要性等级评价
        4.3.2 电力客户信用评价
        4.3.3 电力客户电气设备配置情况评价
        4.3.4 电力客户运行安全管理评价
    4.4 客户分级评价等级划分
    4.5 本章小结
5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应用及管理策略
    5.1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应用
    5.2 差异化服务管理方案
    5.3 企业内部管理及部门职责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沙特阿拉伯王国生态城建设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奉献
第一章: 研究范围
    1.1. 引言/背景
    1.2. 问题阐述
    1.3. 研究合理性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问题
    1.7. 创新点
    1.8. 研究方法
    1.9. 研究区域描述
    1.10.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 引言
    2.2. 环保城市发展的背景
        2.2.1. 城市发展与气候变化
        2.2.2. 城市化
        2.2.3. 有限资源消耗
        2.2.4. 乱砍滥伐
        2.2.5. 经济增长
    2.3. 可持续发展概述
        2.3.1. 可持续发展概念框架
        2.3.2.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2.3.3. 生态城市
        2.3.3.1. 运行定义
        2.3.3.2. 生态城市概念
        2.3.4. 生态城市规划与发展要素
        2.3.4.1. 城市结构
        2.3.4.2. 交通运输
        2.3.4.3. 物流
        2.3.4.4. 社会经济
        2.3.5. 指标
        2.3.5.1. 定义
        2.3.5.2. 可持续发展指数(SDI)
    2.4. 评价工具
        2.4.1. 国际生态城市框架和标准(IEFS)
        2.4.2. 用于评估城市的生态和低碳指标工具(ELITE)
    2.5. 简析全球生态城市特征
    2.6. 研究案例
        2.6.1. Masdar生态城
        2.6.1.1. 关键绩效指标(KPIs)
        2.6.1.2. 城市结构
        2.6.1.3. 交通运输
        2.6.1.4. 物流
        2.6.1.4.1. 能源
        2.6.1.4.2. 水
        2.6.1.4.3. 废物
        2.6.1.5. 社会经济
        2.6.2. 中新天津生态城(SSTEC)
        2.6.2.1. 关键绩效指标(KPIs)
        2.6.2.2. 城市结构
        2.6.2.3. 交通运输
        2.6.2.4. 物流
        2.6.2.4.1. 能源
        2.6.2.4.2. 水
        2.6.2.4.3. 废物
        2.6.2.5. 社会经济
        2.6.3. 结论
        2.6.3.1. Masdar生态城
        2.6.3.2. 中新天津生态城(SSTEC)
第三章: 研究方法论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3. 方法论
    3.4. 研究设计
    3.5. 数据收集
        3.5.1. 原始数据
        3.5.2. 二级数据
    3.6. 分析的框架
    3.7. 遇到的问题
    3.8. 指标
    3.9. 金融与投资
    3.10. 研究的局限性
第四章: “沙特阿拉伯”的地理背景
    4.1. 引言
    4.2. 研究区域概况
        4.2.1. 沙特阿拉伯的来历
        4.2.2. 地形和地理区域
        4.2.2.1. Tihamah
        4.2.2.2. Hejaz
        4.2.2.3. Najd
        2.2.2.4. 北阿拉伯
        4.2.2.5. 东阿拉伯
        4.2.2.6. 大沙漠
        4.2.3. 气候
        4.2.4. 社会经济
        4.2.5. 宗教与文化
        4.2.6. 人口结构
        4.2.7. 人口密度
        4.2.8. 交通运输
    4.3. 城市遗产
        4.3.1. 中部地区风格(Najd风格)
        4.3.2. 西部地区风格(红海盆地风格)
        4.3.3. 南部地区风格(Al-Sarat风格)
        4.3.3.1. Al-Hadaba区域
        4.3.3.2. Al-Sarat区域/高地
        4.3.3.3. Al-Asdar区域
        4.3.3.4. Tihamah和红海南部区
        4.3.4. 东部地区风格(阿拉伯海湾风格)
    4.4. 环境政策和方案
    4.5. 城市建立
        4.5.1. 新城市的必要性
        4.5.2. 当前的城市危机
        4.5.3. 经济城市
    4.6. 生态方面
        4.6.1. K.A.CARE
        4.6.2. 沙特阿拉伯愿景2030
        4.6.3. 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
第五章: 现场定位
    5.1. 引言
    5.2. 背景
    5.3. 方法
    5.4. 替代地点
        5.4.1. Jazan经济城
        5.4.2. Thuwal
        5.4.3. Tiran & Snafir群岛
        5.4.4. Hofuf
    5.5. 方案比选
    5.6. 评价
    5.7. 位置描述
        5.7.1. 气候
        5.7.2. 能源资源
        5.7.3. 水
        5.7.4. 交通运输
    5.8. 优势与劣势
    5.9. 机遇与挑战
    5.10. 限制因素
        5.10.1. 人口
        5.10.2. 地理和地区维度
        5.10.3. 目标类别
第六章: 政策声明与KPIs
    6.1. 引言
    6.2. 方法
    6.3. 战略
        6.3.1. 目标
        6.3.2. 措施
        6.3.3. 战略目标
    6.4. 指标与目标
        6.4.1. 保护自然资源
        6.4.1.1. 能源供应
        6.4.1.2. 原生水资源
        6.4.1.2.1. 饮用水
        6.4.1.2.2. 供水
        6.4.1.3. 建筑材料
        6.4.2. 限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6.4.2.1. 建筑及拆迁(C&D)废物
        6.4.2.2. 城市固体废物(MSW)
        6.4.2.3. 污水/废水
        6.4.2.3.1. 污水污泥
        6.4.2.3.2. 生活污水
        6.4.3. 保护环境
        6.4.3.1. CO_2排放
        6.4.3.2. 空气污染
        6.4.3.3. 碳平衡
        6.4.4. 生物多样性
        6.4.5. 高效的交通
        6.4.5.1. 低速模式
        6.4.5.2. 机动车模式
        6.4.5.3. 高速模式
        6.4.6. 土地利用效率
        6.4.6.1. 土地利用
        6.4.6.2. 街道
        6.4.6.3. 开放绿地
        6.4.7. 民族认同
        6.4.7.1. 能源市场
        6.4.7.2. 遗产
        6.4.7.3. 能源合理化
        6.4.8. 精细的生活
        6.4.8.1. 失业率
        6.4.8.2. 女性劳动力
        6.4.8.3. 非营利部门
        6.4.8.4. 住房
        6.4.9. 健康社区
        6.4.9.1. 营养
        6.4.9.2. 身体活动
        6.4.10. 智慧城市
        6.4.10.1. 电子监控
        6.4.10.1.1. 社交数据库
        6.4.10.1.2. 物流
        6.4.10.1.3. 家庭自动化
        6.4.10.2. 电子商务
    6.5. 关键绩效指标(KPIs)
第七章: 物流
    7.1. 引言
    7.2. 方法
    7.3. 原材料
        7.3.1. 能源
        7.3.1.1. 基础负荷
        7.3.1.2. HVAC负荷
        7.3.1.2.1. 风能
        7.3.1.2.2. 传统元素(被动式冷却)
        7.3.1.3. 水加热负荷
        7.3.2. 原生水
        7.3.2.1. 饮用水
        7.3.2.2. 供水
        7.3.3. 食用产品
        7.3.4. 可再生燃料
    7.4. 废物管理
        7.4.1. MSW
        7.4.2. 废水
        7.4.2.1. 水处理
        7.4.2.2. 固体污泥处理
    7.5. 效率
    7.6. 交通运输
        7.6.1. 公共交通
        7.6.1.1. 轻轨(LRT)
        7.6.1.2. 个人快速交通(PRT)
        7.6.2. 共享车辆
        7.6.2.1. 自行车
        7.6.2.2. 汽车
    7.7. 物流
        7.7.1. 太阳能
        7.7.1.1. 太阳能热能
        7.7.1.2. 太阳能光伏能
        7.7.2. 风能
        7.7.3. 废物管理
        7.7.3.1. 水回收
        7.7.3.2. 生物处理
第八章: 结论
    8.1. 引言
    8.2. 关联
    8.3. 评估
    8.4. 结果
        8.4.1. CO_2排放
        8.4.2. 废物
        8.4.3. 自然资源
        8.4.4. 溢出
    8.5. 研究成果
    8.6. 结论
    8.7.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8)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选题来源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数据时代
        2.1.2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
        2.1.3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
    2.2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系统构成
        2.2.1 组织架构要素
        2.2.2 流程运行要素
        2.2.3 资源保障要素
        2.2.4 激励问责要素
        2.2.5 政策法规要素
    2.3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2.3.1 危机管理理论
        2.3.2 集体行动理论
        2.3.3 资源依赖理论
        2.3.4 整体政府理论
    2.4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现实意义
        2.4.1 治理城市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需要
        2.4.2 破除部门应急管理碎片化的需要
        2.4.3 化解应急部门间治理冲突的需要
第3章 城市公共危机新特征与治理现状分析
    3.1 城市公共危机新特征
        3.1.1 人口高度聚集与频繁流动,公共安全风险增加
        3.1.2 资源盲目开发与生态失衡,各类灾害事件频现
        3.1.3 财富急剧增长与分配不均,群体事件易发多发
        3.1.4 网络飞速发展与网民活跃,社会舆情事件激增
    3.2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复杂性
        3.2.1 隐蔽性更大,排查监测困难
        3.2.2 扩散性更多,波及范围更广
        3.2.3 关联性更高,次生灾害加剧
        3.2.4 互动性更强,推动事件升级
        3.2.5 破环性更久,消除时间延长
    3.3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成效
        3.3.1 跨部门协同意愿逐渐增强
        3.3.2 跨部门联动模式不断创新
        3.3.3 跨部门协调机制持续优化
        3.3.4 跨部门应急平台初步运行
第4章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困境与大数据诉求
    4.1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主要困境
        4.1.1 部门分割严重,应急协作受阻
        4.1.2 部门利益至上,应急协同乏力
        4.1.3 部门信任不足,彼此沟通有限
        4.1.4 信息共享不畅,部门应急迟缓
        4.1.5 协调权威不足,部门联动困难
    4.2 大数据为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带来的机遇
        4.2.1 大数据使得应急数据来源多样化
        4.2.2 大数据实现应急数据处理高效化
        4.2.3 大数据促进城市风险预测科学化
        4.2.4 大数据推动城市应急管理精准化
    4.3 大数据给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带来的冲击
        4.3.1 大数据对治理思维的冲击
        4.3.2 大数据对治理结构的冲击
        4.3.3 大数据对治理内容的冲击
        4.3.4 大数据对治理手段的冲击
        4.3.5 大数据对治理范式的冲击
    4.4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呈现的新趋势
        4.4.1 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转变
        4.4.2 由事中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
        4.4.3 由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
        4.4.4 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
        4.4.5 由体系构建向能力提升转变
第5章 国内外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典型案例与启示
    5.1 国内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典型案例
        5.1.1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撞击-反应式应急模式
        5.1.2 “8·12”天津特大爆炸事故:割据式应急管理体系
        5.1.3 “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碎片化信息沟通网络
        5.1.4 “4·10”兰州水污染事件:命令-控制式处置模式
    5.2 国外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典型案例
        5.2.1 “4·15”波士顿爆炸案:众包协作的侦破方式
        5.2.2 “3·11”东日本大地震:高度关联的通信系统
        5.2.3 2011年汉堡H4大肠杆菌疫情:全程溯源的管理机制
        5.2.4 “2·21”迪拜火炬塔火灾事件:智能联动的防控体系
    5.3 国内外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典型案例的启示
        5.3.1 把牢数据规范切入点,加强部门信息大联动
        5.3.2 突出数据联通支撑点,构建城市应急大平台
        5.3.3 找准数据共享着力点,做好部门统筹大文章
        5.3.4 扭住数据处理关节点,推动部门应急大合作
        5.3.5 抓实数据应用落着点,强化社会参与大协作
第6章 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大数据思维
    6.1 “整体性”思维
        6.1.1 切实增进科学的价值认同
        6.1.2 致力强化共同的目标愿景
        6.1.3 注重增强权威的应急统筹
        6.1.4 推动形成一致的利益取向
        6.1.5 积极构建伙伴型协作关系
    6.2 “共享性”思维
        6.2.1 多元采集应急数据
        6.2.2 充分共享应急信息
        6.2.3 全面共享应急资源
        6.2.4 适度开放应急数据
        6.2.5 协同引导社会舆情
    6.3 “智能化”思维
        6.3.1 自动摸排城市风险
        6.3.2 实时监测城市隐患
        6.3.3 精准推送预警信息
        6.3.4 高效开展智能决策
        6.3.5 系统优化灾损评估
    6.4 “关联性”思维
        6.4.1 加强城市公共危机知识管理
        6.4.2 强化城市公共危机事前预测
        6.4.3 着力城市应急数据关联应用
        6.4.4 加快重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第7章 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7.1 大力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体制
        7.1.1 统筹布局城市应急大数据计划
        7.1.2 整体优化城市应急部门的职能
        7.1.3 科学设计跨部门应急组织体系
        7.1.4 健全应急协同的考核问责体系
    7.2 系统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7.2.1 构建联防联控的预防准备机制
        7.2.2 构建互联互通的监测预警机制
        7.2.3 构建联动联治的决策处置机制
        7.2.4 构建共通共融的恢复重建机制
    7.3 加快打造跨部门协同治理平台
        7.3.1 加快完善城市应急信息资源体系
        7.3.2 加快统一应急信息平台数据标准
        7.3.3 加快构建跨部门大数据应急平台
        7.3.4 深入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
        7.3.5 加快多层次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7.4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治理制度
        7.4.1 深入推动跨部门协同应急立法
        7.4.2 建立健全匹配大数据应急法规
        7.4.3 大力完善数据与信息安全法律
        7.4.4 加强应急数据资源的产权保护
    7.5 培育践行跨部门协同治理文化
        7.5.1 大力普及以安全为宗旨的灾害文化
        7.5.2 大力倡导以精准为内核的数据文化
        7.5.3 大力弘扬以互惠为基础的信任文化
        7.5.4 大力培育以协同为导向的团队文化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
        1.2.2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全过程管理研究
    2.1 引言
    2.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分析
    2.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全过程管理流程
        2.3.1 应急废物处置准备工作
        2.3.2 应急废物的现场收集
        2.3.3 应急废物的运输管理
        2.3.4 应急废物的厂内管理及处理处置
    2.4 加强应急废物处理处置管理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2.4.1 地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议
        2.4.2 应急废物处置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建议
        2.4.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库构建
    3.1 引言
    3.2 适于突发事件应急的化学品分类研究
        3.2.1 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体系的衍变
        3.2.2 适于突发事件应急的危险化学品分类
    3.3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形及后果分析
        3.3.1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形分析
        3.3.2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况预测
    3.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及废物产生情况分析
        3.4.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废物产生情况分析
        3.4.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适用性分析
    3.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库构建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评价方法的确定
        4.2.1 常用技术评价模型应用特点分析
        4.2.2 应急技术评价方法的确定
    4.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评价方法构建
        4.3.1 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
        4.3.2 评价指标体系整体逻辑层次性原则
    4.4 技术评价方法建立
        4.4.1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4.4.2 制定专家评定表
        4.4.3 技术评价方法计算
        4.4.4 应急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价评分准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分析
        5.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3 系统结构
        5.3.1 系统体系结构
        5.3.2 系统功能结构
    5.4 系统设计
    5.5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5.1 文件管理模块
        5.5.2 处置单位信息检索模块
        5.5.3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污染情形预测模块
        5.5.4 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生成与比选模块
        5.5.5 事故应急废物处置运输最佳路径选择模块
        5.5.6 事故应急法律法规标准查询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含氰废液应急处置案例研究
    6.1 引言
    6.2 事故概述
    6.3 需求分析
    6.4 含氰废液处理处置单位选择
    6.5 含氰废液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6.5.1 含氰废液现场收集管理
        6.5.2 含氰废液转运管理
        6.5.3 含氰废液接收管理
        6.5.4 含氰废液应急处置管理
    6.6 含氰废液处理处置过程
        6.6.1 含氰废液处理技术选择
        6.6.2 含氰废液处理技术选择
    6.7 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示范
        6.7.1 基于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高浓度含氰废液处理技术研究
        6.7.2 高浓度含氰废液快速分析平台构建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研究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库
附录B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操作指南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全作业过程控制的码头粉尘综合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粉尘综合治理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港口散货作业粉尘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1 港口散货生产作业工艺分析
        2.1.1 出口装卸工艺
        2.1.2 进口装卸工艺
        2.1.3 天津港焦炭码头泊位装卸系统
    2.2 港口作业粉尘的影响危害及污染环节
        2.2.1 港口作业粉尘污染特点
        2.2.2 港口作业粉尘污染影响危害
        2.2.3 港口作业粉尘污染环节
    2.3 粉尘产生方式及扬尘机理
        2.3.1 粉尘产生方式
        2.3.2 起尘量计算公式
        2.3.3 扬尘机理
    2.4 小结
第3章 全作业过程粉尘综合协同治理设计机制
    3.1 作业粉尘污染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3.1.1 作业粉尘污染主要因素
        3.1.2 作业粉尘污染对策分析
    3.2 散货码头作业粉尘综合协同治理模式
    3.3 散货码头作业粉尘治理的工艺革新
        3.3.1 原煤炭装船作业工艺
        3.3.2 原煤炭装船作业工艺作业环节中的环保控制
        3.3.3 新装船工艺
        3.3.4 新工艺使用货箱的研制
        3.3.5 新工艺使用的运输车研制
        3.3.6 新旧工艺对比
    3.4 散货码头作业粉尘治理的管理机制
        3.4.1 体制和机制完善
        3.4.2 综合治理管理机制
    3.5 散货码头作业过程防尘抑尘的智能化
        3.5.1 防尘抑尘的智能化体系
        3.5.2 射雾器智能管理系统
    3.6 小结
第4章 码头作业粉尘治理方法
    4.1 门机作业粉尘治理
        4.1.1 门机作业中的粉尘污染分析
        4.1.2 现有抑尘工艺的局限性
        4.1.3 门机随动抑尘系统
        4.1.4 门机随动抑尘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4.2 堆场作业粉尘治理
        4.2.1 码头后方智能化射雾器抑尘系统
        4.2.2 堆场喷淋洒水抑尘
        4.2.3 堆场防风网防尘
        4.2.4 堆场苫盖网
    4.3 水平输送粉尘治理
        4.3.1 运输车辆轮胎智能化清洗
        4.3.2 作业车辆通道智能化洒水喷淋系统
    4.4 道路清扫粉尘治理
        4.4.1 基于装载机改造的道路清扫车设计
        4.4.2 道路清扫车自动喷淋抑尘
    4.5 小结
第5章 应用对比及社会效益分析
    5.1 应用案例对比分析
        5.1.1 门机随动抑尘系统
        5.1.2 堆场粉尘治理系统
        5.1.3 水平输送粉尘治理系统
    5.2 社会效益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港散货物流转型升级研究[D]. 张旭.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2]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曹尚杰. 燕山大学, 2020(02)
  • [3]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 陈聪. 燕山大学, 2019(06)
  • [4]CFD仿真技术在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研究及系统开发[D]. 李献忠. 天津大学, 2019(01)
  • [5]YQ供水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研究[D]. 宋文静.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6]天津港电力公司客户分级评价研究[D]. 李韧.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7]沙特阿拉伯王国生态城建设体系研究[D]. AlhejiAyman Khaled B. 天津大学, 2019(01)
  • [8]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跨部门协同治理研究[D]. 周芳检. 湘潭大学, 2018(04)
  • [9]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D]. 蔡凌. 天津大学, 2017(01)
  • [10]基于全作业过程控制的码头粉尘综合协同治理研究[D]. 王瑜.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天津港供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