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

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

一、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闫寒颖[1](2020)在《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化工企业大多进行多元化发展,各公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总产量不断提升,这就造成供给不断增加但总的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基本稳定,这也进一步导致各家公司竞相压价。化工产品在此时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企业的成本角度而言,就应转变现有成本核算方式,找到成本控制的点,减少非增值性作业的成本,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当前,化工类企业大都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其单一的成本分配标准已经不再能满足企业现阶段的竞争需求,不能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信息帮助其进行管理决策,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此时有必要引进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的真实性与精确性。根据现有文献,大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都集中于加工制造性企业,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判断是否适用于这一行业,但对于化工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本文选取了化工行业对其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进而辅助有文献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法等方法。选取化工行业产能排在全国前二十的F企业进行分析,以F公司产能较大的二厂为例,由于其规模较大且产能较高,因而对于同行相同工序企业作业的划分及资源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是对公司当前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预算数据与实际产出间的差距较大,进而引入作业成本法。在进行作业成本法细化的分析之前确认公司成本核算目标以及流程,主要是作业的划分、数据准备、对比分析、保障性措施四个阶段进行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构建能够较好地解决F企业目前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使得产品的成本更加精细化,从成本核算角度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相应的指标数据库。

陈楠[2](2019)在《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醇作为煤化工的主要产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利用矿热炉煤气制甲醇,不仅综合利用了冶金企业废气矿热炉煤气,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延长了冶金产业链。天皮山化工园区拟以矿热炉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醇,不仅解决了矿热炉的环保问题,同时还能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确定矿热炉煤气制甲醇采用如下工艺路线:电除尘→煤气冷却→气柜→加压至3.0MPa(g)→煤气脱硫(总S≤0.1ppm)→无硫变换→MDEA脱碳→深冷分离脱氮气→补入CO2形成新鲜合成气→合成气压缩至6.0<sup>7.0MPa(g)→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罐区及装卸站。对甲醇合成和精馏工艺流程进行热力学核算,检验矿热炉煤气制甲醇的设备和工艺的合理性。经过计算,上述工艺参数和设备选型合理,满足矿热炉煤气制甲醇的要求。对甲醇生产过程中控制,仪表,厂房布局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并对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流程进行设计,有效避免矿热炉煤气制甲醇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有效降低钢铁企业的环保成本,而且还降低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康[3](2019)在《锻造生产过程的能量建模及节能调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我国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强工业节能放在了首要位置。钢铁类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是重点关注的节能领域之一,本文就针对锻造行业能源问题进行节能减排研究。本文针对锻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流程首先开展了对能量流形式的研究,基于能量流平衡模型,选择加热炉系统进行能量收支平衡分析,从中挖掘出四项主要能耗损失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然后针对工艺优化方向开展节能研究,通过升温工艺选择、装炉调度优化帮助实现节能。锻造生产能量流的研究采用物质流与能量流相结合的手段,能量流以物质流为载体流动,根据物质流和能量流离散与连续并存的特点,采用了定点模型方法进行能量流建模,最终在对物质流对能量流影响关系进行讨论,明晰生产中物质对能量影响的方式。基于能量流平衡的基础,选择以关键的加热炉环节为对象,界定加热炉系统并进行热收支平衡分析,根据加热炉热收支实测结果分析发现有效热利用低、烟气热损、炉体积蓄热和燃料不完全燃烧是主要热损因素,针对四项主要热损问题,提出了工艺改进方向和设备改进方向。加热炉升温工艺分析研究中,首先给出了两种升温工艺形式:阶段式升温和平滑升温,并对两种升温形式进行监测对比。实验监测中采用相同加热过程、不同升温曲线,最终结果分析给出了不同升温曲线对能耗的影响关系,并帮助选择低能耗升温工艺形式。装炉工艺优化以热处理系统装炉调度为对象,根据热处理装炉模型建立了最大装炉体积和质量、最短等待时间和最低均值能耗的调度优化模型,然后结合NSGA-II、SPEA2、DOPGA算法优点进行多目标混合算法设计,并对实际装炉进行调度求解,最终结果分析发现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装炉方案利用率不断提高,最终均值能耗与等待时间与理论最优结果极为相近。

田进[4](2017)在《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汽车报废量约为700万辆,与整个欧盟相当,预计到2020年,报废汽车数量将达到1000万辆。在自然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每年的汽车报废将为我国带来超过千万吨的材料资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材料大多以发动机、变速箱等高附加值零部件的形式存在,而非单纯的原材料。然而,我国汽车产品的报废回收处理环节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报废汽车材料分类不合理;报废汽车拆解工艺不合理;报废汽车拆解破碎残余物难以处理等,这些均严重制约了我国报废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报废汽车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材料效率为目标,通过可持续设计、深度拆解策略、能量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使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不仅满足现行法律法规和经济性的要求,而且能提高环境效益。“减少材料生产和加工的同时提供同样的材料服务”,这是剑桥大学J.Allwood博士对材料效率的原始定义。考虑到企业是材料效率的执行主体,以赢取利润为责任,所以材料效率不仅应考虑环境性,还应将经济性纳入其中。因此,本文对材料效率进行了再定义,即,提高再使用、再利用、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和降低排放强度,在减少材料生产和加工的同时提供相同的材料服务。据此,本文提出了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评价体系,明确了汽车产品回收处理关键技术对提高材料效率的意义,确定了通过可持续设计、深度拆解策略和能量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汽车产品的材料效率。首先,针对报废汽车材料分类不合理的问题,在具体论述可持续设计方法中的绿色模块化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上,以报废车用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经济属性和环境属性作为材料的相似性指标,采用绿色模块化设计中的DSM-MDL-GGA方法进行模块划分,生成新的聚类模块。聚类后由于同一模块中的材料具有更高的相似性,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可据此对车用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克服传统分类只依赖于材料的经济性,而忽略其环境属性所带来的问题。另外,聚类结果显示,针对PVC等特定材料,应根据减类化设计的思想,减少其在汽车产品中的使用比重。在以车用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分析中,以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发动机的原型生产、轻量化改进和再制造等三种不同情景下所产生的生命周期能耗及排放,结果表明,在车用发动机“轻量化+再制造”情景下的年平均能耗及排放最低,同时,敏感性分析也指出“钢、铁及其铸件”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对该情景下的环境影响最为敏感,从而证明了轻量化技术通过良好的环境属性,能够提高材料效率。其次,针对报废汽车拆解工艺不合理的问题,为确定合理的拆解深度设定五种不同的拆解策略,通过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拆解经济和环境属性评价模型,对五种拆解策略进行了经济性和环境性分析。在经济性分析中,构建了包含成本、售价及利润在内的经济性模型,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从而获得各策略中的利润;在环境性分析中,使用GREET模型计算能量消耗及环境排放。综合评价后,类比得出“环保预处理+五大总成+内外饰件+其它”作为策略优化方案。从而在原有的“手工拆解+机械拆解”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未来发展的报废汽车拆解模式,即“手工拆解+机械化拆解、破碎、分选”,为我国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确定待拆解车辆的最佳拆解深度,避免拆解过程的随意性和破坏性,提高拆解效率和零部件可再使用性,提供理论基础。最后,针对报废汽车拆解破碎残余物难以处理的问题,以塑料保险杠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裂解法对其进行处理,探讨了热裂解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并通过热裂解试验验证了保险杠涂层在热裂解过程中的环境危害性。对保险杠粒子的热重分析表明,PP+EPDM塑料的反应活化能为236.91kJ/mol,其最佳热裂解温度为600℃;热裂解后的焦炭质量仅占总质量的3.17%,从而验证了对报废汽车拆解破碎残余物开展热裂解处理,实现95%的回收利用率目标是可行的。这为解决报废汽车拆解破碎残余物的处理问题、提高材料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材料效率、合理处理报废汽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对于其它机电产品的类似研究也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意义。

马亮[5](2014)在《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余压透平发电技术是通过增加透平发电装置将工艺过程中的液体高压能量经过透平机的旋转做功,使其驱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随着液体能量回收技术的日益发展,不同形式的液体余压能量回收装置被广泛运用到存在富裕液体压力能的行业中,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是以余压透平发电技术在合成氨脱碳工艺中的应用为研究基础,对脱碳工艺中液体压力能浪费现象进行了节能改造,并对余压透平发电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余压透平发电系统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水力透平发电机组作为系统的核心机构,并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余压透平发电系统中液体压力回收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对压力、流量进行调节,并选用PID控制算法控制系统的压力、流量,使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最后对系统的发电并网环节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比分析决定采用一体式水力透平加异步发电机的配置方式来构成发电机组,采用晶闸管软并网方式可以使机组平稳顺利并网。并对并网过程中的转速、电压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根据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了电气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对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研究了系统工艺的流程图,采用PLC控制器作为系统控制的核心,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件编程,对回收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控制,以达到系统智能控制及稳定的目的。并利用组态王软件,设计了余压透平发电系统的监控界面、数据显示界面及报警界面等。控制界面的引入保障了系统的顺利运行,进而实现智能化监控功能;实时趋势曲线的引入,可以很好的对余压透平发电装置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使之稳定运行。

马亮,薛树琦,闫文召[6](2014)在《余压透平发电技术在合成氨工艺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余压透平发电技术在合成氨脱碳工艺中的应用为基础,将脱碳工艺中产生的高压液体能量回收。通过透平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实现能量的转化。对能量回收过程中流量、压力控制进行了优化调节,使系统能稳定、高效地回收液体压力能量。提出了应用静叶调节来控制透平的转速,实现透平转速的自动控制。采用异步发电机可控晶闸管软并网方式,并以PLC、触摸屏和现场传感器等设备,对发电并网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监控和调节。

王志伟[7](2013)在《辽河石化公司焦化干气制氢装置工艺优化》文中指出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氢资源在炼油工业中的重要性、炼厂氢气的主要来源以及烃类水蒸汽转化法制氢原料的优化及其工艺原理,并且以辽河石化公司焦化干气替代天然气制氢为例,通过原料净化系统的改造,焦化干气完全可以成为廉价的制氢原料。同时结合焦化干气制氢改造后装置的标定情况,深入剖析了装置的物耗、能耗以及能量转换、利用和回收水平,查找出了装置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技术论证和现场实践,针对焦化干气制氢改造以后存在的焦粉携带、气液相分离效果差、设备老化严重、能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逐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完善改造和工艺优化方案并加以实施,并且借助于国内外的前沿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焦化干气制氢改造以后暴露出的问题。从装置优化完善后标定实测数据的核算,以及对本装置用能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装置负荷率90%左右单耗达到了1031.73千克标油/吨氢气,转化炉烟气氧含量由6%以上降至3.5%以下,转化炉热效率由88%提高至91%以上,最高达92.32%,燃料气单耗由1.32吨燃料气/吨氢气降至1.13吨燃料气/吨氢气,装置的能量转换和传输效率为86.86%,能量回收利用率为86.63%,能源利用较为合理;净化两塔工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再生已经超出了设计值,限制了装置负荷率的进一步提高,必须考虑依据目前的实际工况重新设计核算净化系统两塔的工艺和设备参数并进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苯菲尔溶液再生效果差,吸收能力难以满足负荷率调整工艺要求的瓶颈问题。

张海源[8](2013)在《制氢装置生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原油性质日益重质化劣质化,炼油企业对氢气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也推动了制氢技术的迅猛发展。烃类蒸汽转化法制氢是现阶段炼油企业普遍使用的制氢方法之一,该技术相对成熟、工艺操作简单但产氢成本较高,在炼油企业的吨油费用指标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优化制氢操作,降低产氢成本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中石化武汉分公司16000Nm3/h制氢装置以干气为原料,采用烃类蒸汽转化法制取氢气。本文主要对武汉分公司的制氢装置的原料、转化温度、水碳比、转化催化剂以及PSA的运行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制氢装置近几年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各种优化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新建的制氢装置的生产优化运行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表明,通过对制氢原料的优化,装置氢气收率由2009年平均25.3%提升至目前的30.32%;控制相对较低的水碳比有利于降低装置能耗,而较高的转化温度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和氢气收率;脱碳工艺的应用及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薛倩,薛树琦,刘永强,李顺[9](2012)在《容积式能量回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以容积式能量回收装置在合成氨铜洗工艺中的应用为研究基础,对能量回收系统电气控制部分进行设计,并提出优化措施提高能量回收机的性能,使系统稳定、有效地回收利用铜液的高压能量。构建以PLC为基础的工业控制系统,采用触摸屏和组态软件等构成人机界面,操作人员通过操作人机界面直接控制现场运行状态,及时对现场工况进行分析与调整。

郭明[10](2009)在《合成氨脱碳过程能量回收探索》文中认为针对合成氨脱碳车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高压流体和低压流体直接进行功的置换,代替传统的水力透平,减少了机械传动和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功耗,大大提高了能量交换的效率。

二、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成本核算及作业成本法理论概述
    2.1 成本核算相关理论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2.1.1 成本核算的概念及原则
        2.1.2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2.2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2.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2.2.2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与缺陷
        2.2.3 作业成本法应用程序
        2.2.4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别
3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
    3.1 F公司概述
        3.1.1 F公司简介
        3.1.2 主要工艺流程
        3.1.3 企业生产特点
        3.1.4 企业组织架构
    3.2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及问题
        3.2.1 F公司成本核算现状
        3.2.2 F公司生产成本核算特点
        3.2.3 F公司预算成本考核现状
        3.2.4 F公司成本核算主要环节
        3.2.5 传统成本核算所出现的问题
    3.3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
        3.3.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3.4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3.4.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外部条件
        3.4.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内部条件
4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的应用
    4.1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建立的总目标
    4.2 作业设置原则
    4.3 作业成本法的设计流程
    4.4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的具体实施
        4.4.1 作业的识别及资源的划分
        4.4.2 作业成本法所需数据准备
        4.4.3 成本归集
5 作业成本法在F公司实施的效果分析与保障性措施
    5.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5.1.1 两种方法下的产品成本差异分析
        5.1.2 两种方法下的对比分析
    5.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需的保障性措施
        5.2.1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所面临的障碍
        5.2.2 F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性措施
6 结论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2)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矿热炉应用及存在问题
    1.2 甲醇的性质与用途
    1.3 甲醇的合成
        1.3.1 甲醇的合成方法
        1.3.2 甲醇合成所用的催化剂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流程
    2.1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生产路线的制定
    2.2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装置
        2.2.1 电除尘装置
        2.2.2 煤气冷却装置
        2.2.3 气柜
        2.2.4 气体压缩与增压装置
        2.2.5 TSA煤气净化装置
        2.2.6 精脱硫装置
        2.2.7 变换冷却装置
        2.2.8 脱碳装置
        2.2.9 CO2 液化装置
        2.2.10 甲醇合成装置
        2.2.11 PSA氢回收装置
        2.2.12 甲醇精馏装置
    2.3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工艺流程及消耗
        2.3.1 电除尘工艺流程及消耗
        2.3.2 煤气冷却工艺流程及消耗
        2.3.3 气柜工艺流程及消耗
        2.3.4 煤气初级压缩工艺流程及消耗
        2.3.5 TSA净化煤气工艺流程及消耗
        2.3.6 煤气增压工艺流程及消耗
        2.3.7 精脱硫工艺流程及消耗
        2.3.8 变换工艺流程及消耗
        2.3.9 脱碳工艺流程及消耗
        2.3.10 CO_2 液化工艺流程及消耗
        2.3.11 PSA氢回收工艺流程及消耗
        2.3.12 合成气压缩工艺流程及消耗
        2.3.13 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及消耗
        2.3.14 甲醇精馏工艺流程及消耗
    2.4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用量和供应
        2.4.1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所需原材料供应
        2.4.2 甲醇装置燃料气
        2.4.3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工艺流程的辅助材料供应
    2.5 辅助工艺设备
        2.5.1 中心控制室
        2.5.2 供配电开关站
        2.5.3 暖通设施
        2.5.4 空压、制氮站
    2.6 矿热炉煤气制甲醇生产现场布局
        2.6.1 厂房布局
        2.6.2 工厂主要功能分区
        2.6.3 管道的架设
3 甲醇合成与精馏生产工艺设计及计算
    3.1 甲醇合成热力学参数计算
    3.2 甲醇合成塔工艺设计
        3.2.1 甲醇合成塔塔体工艺参数计算
        3.2.2 甲醇合成塔塔体工艺设计核算
    3.3 甲醇合成中驰放气PSA法氢回收
    3.4 甲醇加压精馏塔工艺设计及计算
        3.4.1 物料衡算
        3.4.2 热量衡算
        3.4.3 理论塔板数计算
        3.4.4 精馏塔塔径计算
    3.5 精馏塔操作流程
4 非工艺专业要求
    4.1 公用工程
        4.1.1 自动控制
        4.1.2 仪表及自控设备
        4.1.3 甲醇的储运
    4.2 安全措施
    4.3 环境保护措施
        4.3.1 矿热炉制甲醇废气处理
        4.3.2 矿热炉制甲醇废水处理
        4.3.3 矿热炉制甲醇废渣处理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锻造生产过程的能量建模及节能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能量流相关研究
        1.3.2 加热炉节能设计研究
        1.3.3 加热炉升温工艺研究
        1.3.4 加热炉装炉调度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锻造生产物质流及能量流研究
    2.1 锻造生产工艺流程及能耗分析
    2.2 物质流和能量流研究方法
        2.2.1 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2.2.2 物质流定点模型和跟踪模型
    2.3 锻造生产过程物质流
        2.3.1 单一工序物质流模型
        2.3.2 锻造过程物质流分析
    2.4 锻造生产过程能量流
        2.4.1 单一工序能量流模型
        2.4.2 锻造过程能量流分析
    2.5 物质流与能量流相互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加热炉能耗收支分析
    3.1 加热炉系统及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2 加热炉热收支平衡研究
        3.2.1 热收入项
        3.2.2 热支出项
    3.3 加热炉收支平衡测定
    3.4 加热炉主要热损耗分析
    3.5 加热炉节能改进优化方向
    3.6 本章小结
4 加热炉升温工艺对能耗影响研究
    4.1 加热炉升温形式
    4.2 升温工艺监测参数设计
    4.3 加热炉升温监测结果及对比分析
        4.3.1 加热生产监测条件
        4.3.2 快速阶段式升温
        4.3.3 快速平滑式升温
        4.3.4 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热处理装炉调度优化
    5.1 热处理装炉系统建模分析
        5.1.1 热处理系统装炉模型
        5.1.2 装炉约束条件
        5.1.3 装炉优化目标
        5.1.4 装炉调度数学模型
    5.2 多目标算法对比分析
        5.2.1 NSGA-II算法
        5.2.2 SPEA2 算法
        5.2.3 DOPGA算法
        5.2.4 算法机制对比
    5.3 基于NSGA-II的多目标混合算法设计
        5.3.1 种群进化
        5.3.2 个体进化
    5.4 热处理装炉调度实例分析
        5.4.1 生产信息
        5.4.2 参数设置
        5.4.3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材料效率的研究基础
        1.2.1.1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1.2.1.2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能耗
        1.2.2 报废汽车处理模式
        1.2.2.1 发达国家报废汽车处理模式
        1.2.2.2 我国报废汽车处理模式
        1.2.3 各国报废汽车法律、法规及政策
        1.2.4 汽车破碎残余物(ASR)处理技术
        1.2.4.1 热裂解
        1.2.4.2 气化
        1.2.5 可持续设计
        1.2.5.1 可拆解性设计的关键问题
        1.2.5.2 可拆解性设计原则
        1.2.6 目前报废汽车处理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体系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效率
        2.2.1 材料效率的原始定义及目标
        2.2.2 材料效率的数学表达
        2.2.3 提高材料效率的基本方法
    2.3 材料效率的再定义
        2.3.1 汽车产品中的材料效率
        2.3.2 材料效率的再定义及汽车报废环节中提高材料效率的措施
    2.4 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评价体系
        2.4.1 报废汽车经济属性和环境属性评价指标结构模型
        2.4.2 经济性指标
        2.4.3 环境性指标
    2.5 汽车产品回收处理环节中的材料效率
        2.5.1 面向材料效率的回收处理关键技术
        2.5.2 汽车生产企业的回收处理
        2.5.3 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产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材料效率的汽车产品可持续设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可持续设计方法
    3.3 绿色模块化设计中的聚类
        3.3.1 设计结构矩阵(DSM)建模
        3.3.2 最小描述长度——成组遗传算法(MDL-GGA)求解
        3.3.3 材料的减类化设计要求
    3.4 案例分析一——报废汽车材料的绿色模块化分类与减类化要求
        3.4.1 车用材料
        3.4.2 报废汽车材料的绿色模块化分类
        3.4.2.1 报废汽车材料选择
        3.4.2.2 DSM设置
        3.4.2.3 MDL-GGA结果
        3.4.3 面向材料减类化的聚类结果分析
    3.5 面向轻量化的生命周期评价
        3.5.1 轻量化设计中的材料替代
        3.5.2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3.6 案例分析二——发动机轻量化及再制造的生命周期评价
        3.6.1 发动机轻量化
        3.6.2 发动机再制造
        3.6.3 发动机生命周期清单计算过程
        3.6.3.1 经济性成本核算
        3.8.3.2 环境性因子计算
        3.6.4 发动机环境性指标结果分析
        3.6.5 敏感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拆解策略优化
    4.1 引言
    4.2 传统拆解策略
    4.3 拆解策略的经济性分析
        4.3.1 经济性建模
        4.3.2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4.3.2.1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理论分析
        4.3.2.2 确定模糊一致矩阵
        4.3.3 指标权重计算
        4.3.3.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4.3.3.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4.3.4 利润计算
    4.4 拆解策略的环境性分析
        4.4.1 能源消耗
        4.4.2 环境排放
    4.5 拆解策略优化
        4.5.1 拆解策略制定
        4.5.1.1 拆解对象
        4.5.1.2 拆解基础数据
        4.5.2 经济性指标清单
        4.5.3 经济性结果分析
        4.5.3.1 劳动力成本与销售对比
        4.5.3.2 不同策略的利润分析
        4.5.4 环境性结果分析
        4.5.4.1 能源消耗结果
        4.5.4.2 环境排放结果
    4.6 深度拆解策略评定
        4.6.1 优化结果
        4.6.2 深度拆解策略经济性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4.6.3 未来拆解模式趋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热裂解技术的汽车产品能量回收利用研究
    5.1 引言
    5.2 热裂解的反应机理分析
        5.2.1 热裂解
        5.2.2 热裂解的主要工艺类型及产物
        5.2.3 常规热裂解的主要反应
        5.2.4 高分子聚合物的常规热裂解反应
    5.3 热裂解的动力学分析
        5.3.1 热重分析
        5.3.2 表观动力学求解方法
    5.4 保险杠粒子的热裂解动力学分析
        5.4.1 研究意义
        5.4.2 保险杠粒子的热重分析
        5.4.3 保险杠粒子的反应活化能求解
    5.5 保险杠粒子的热裂解试验
        5.5.1 试验材料
        5.5.2 试验方法
        5.5.2.1 有涂层粒子热裂解试验
        5.5.2.2 无涂层粒子热裂解试验
        5.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3.1 涂层去除必要性结果验证
        5.5.3.2 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结果
    5.6 保险杠热裂解对提高材料效率的意义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余压能量回收技术应用背景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余压回收技术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余压回收技术发展应用状况
        1.2.2 国内余压回收技术发展应用状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合成氨工艺的概述
        2.1.1 合成氨工业节能背景
        2.1.2 合成氨工艺简介
    2.2 合成氨脱碳工艺节能改造
        2.2.1 合成氨脱碳工艺方法
        2.2.2 合成氨湿法脱碳工艺
        2.2.3 液体余压能量回收装置的选择
        2.2.4 湿法脱碳中富液余压回收方案
    2.3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组成结构
        2.3.2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运行过程
    2.4 设计预期要到的目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性能及效率分析
    3.1 水力透平性能研究
        3.1.1 不同类型透平性能比较
        3.1.2 透平的能量特性参数
    3.2 影响水力透平性能因素
        3.2.1 透平的能量损失分析
        3.2.2 提高水力透平性能的方法
    3.3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配置设计
        3.3.1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布置方式
        3.3.2 水力透平的性能参数匹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体余压能量回收过程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4.1 基于脱碳工艺液体余压能量回收过程分析
    4.2 余压回收系统的流量和压力调节控制
        4.2.1 传统的调节方式及缺陷
        4.2.2 变频调速系统概况及作用
        4.2.3 压力和流量的变频控制
    4.3 液体余压能量回收系统运行效率
        4.3.1 水力透平的运行效率
        4.3.2 能量回收系统的运行与调节
    4.4 系统PID算法的应用
        4.4.1 PID控制原理
        4.4.2 PID参数的整定
        4.4.3 PID控制算法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系统发电并网设计
    5.1 余压透平发电系统配置方案
    5.2 异步发电机的简介
        5.2.1 异步发电机工作原理
        5.2.2 异步发电机的性能优势
    5.3 透平发电机组的转速调节
    5.4 发电并网过程设计
        5.4.1 发电并网技术手段
        5.4.2 机组发电并网运行控制调节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6.1 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系统发电并网设计
    6.2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
        6.2.1 西门子S7-200系列PLC简介
        6.2.2 S7-200系列编程软件的介绍
    6.3 系统中PLC的控制功能
    6.4 系统中PLC的I/O点分配
    6.5 PLC控制程序设计
    6.6 PLC网络通信
    6.7 系统人机监控界面设计
        6.7.1 组态软件介绍
        6.7.2 系统监控界面设计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余压透平发电技术在合成氨工艺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余压透平发电技术应用介绍
    1.1 合成氨原料气湿法脱碳工艺流程
    1.2 湿法脱碳工艺中富液余压回收方案
2 余压透平发电技术控制过程设计
    2.1 压力、流量的控制
    2.2 透平转速调节控制
3 发电并网设计
    3.1 并网过程
    3.2 并网过程中监控设计
4 结束语

(7)辽河石化公司焦化干气制氢装置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氢资源在炼油工业中的重要性
    1.2 炼油工业中氢气的主要来源
        1.2.1 重整装置副产氢气
        1.2.2 乙烯裂解装置副产氢气
        1.2.3 炼厂低浓度氢气(废氢)回收
        1.2.4 常规法制取氢气
    1.3 蒸汽转化法制氢原料的优化
    1.4 蒸汽转化法制氢工艺原理
        1.4.1 原料的净化
        1.4.2 烃类蒸汽转化
        1.4.3 富氢合成气的净化
        1.4.3.1 化学吸收净化法
        1.4.3.2 变压吸附净化法
    1.5 装置概况
第二章 焦化干气替代天然气制氢技术改造
    2.1 前言
    2.2 装置改造设计方案
    2.3 装置改造后的标定情况
        2.3.1 装置能量的标定分析及评价
        2.3.2 CO_2吸收塔吸收能力的标定分析及评价
        2.3.3 加氢脱硫系统改造部分标定分析及评价
        2.3.4 焦化干气制氢改造以后存在的问题
        2.3.5 标定总结
第三章 焦化干气制氢装置完善改造及工艺优化
    3.1 焦化干气制氢装置完善改造
        3.1.1 转化炉系统改造
        3.1.2 等温加氢反应器取热系统完善改造
        3.1.3 焦化干气过滤器在制氢装置中的应用
        3.1.4 气液聚结器在制氢装置中的应用
        3.1.5 贫液空冷器E116技术改造
        3.1.6 锅炉给水泵P111节能改造
    3.2 焦化干气制氢装置工艺优化
        3.2.1 低变升温流程优化改造
        3.2.2 酸性水回收流程优化改造
        3.2.3 锅炉排污水的回收利用
        3.2.4 提高装置循环水的使用效率
    3.3 焦化干气制氢装置产品质量优化
        3.3.1 产品氢气纯度的优化措施
        3.3.2 产品氢气中CO+CO_2含量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 制氢装置优化完善改造以后的标定情况
    4.1 装置物料平衡标定
    4.2 装置能耗标定
    4.3 装置能量标定
    4.4 装置能量分析及评价
        4.4.1 能量转换环节
        4.4.2 能量工艺利用环节
        4.4.3 能量回收环节
    4.5 CO_2吸收塔T101吸收能力的标定分析及评价
    4.6 甲烷化反应器经常发生超温情况分析
    4.7 目前装置存在的问题
    4.8 标定总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制氢装置生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业用氢情况
    2.2 业制氢的方法
        2.2.1 电解水制氢
        2.2.2 煤气化制氢
        2.2.3 烃类蒸汽转化制氢
        2.2.4 部分氧化制氢
        2.2.5 甲醇裂解制氢
        2.2.6 氨裂解制氢
        2.2.7 其它技术
    2.3 烃类蒸气转化制氢反应机理及技术新进展
        2.3.1 烃类蒸气转化制氢反应机理
        2.3.2 烃类蒸气转化制氢新进展
第3章 装置工艺特点及运行状况
    3.1 装置概述
    3.2 工艺流程说明
    3.3 装置工艺特点
    3.4 装置运行状况及问题分析
        3.4.1 装置运行状况
        3.4.2 装置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影响制氢成本的主要因素
    4.1 原料的影响
        4.1.1 原料质量的影响
        4.1.2 原料类型的影响
    4.2 转化部分工艺条件的影响
        4.2.1 温度的影响
        4.2.2 水碳比的影响
        4.2.3 压力的影响
    4.3 转化催化剂的选用
    4.4 PSA的影响
        4.4.1 装置负荷的影响
        4.4.2 PSA进料组成的影响
        4.4.3 吸附压力、尾气压力的影响
        4.4.4 进料温度的影响
第5章 优化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5.1 原料的优化
        5.1.1 焦化干气的掺入
        5.1.2 焦化干气比例的提高
        5.1.3 严把干气质量关
        5.1.4 天然气的引入
    5.2 转化部分工艺条件的优化
        5.2.1 降低水碳比
        5.2.2 温度的调整
    5.3 转化催化剂的更换
    5.4 净化提纯部分的优化
        5.4.1 脱碳工艺的应用及优化运行
        5.4.2 PSA的优化运行
    5.5 酸性水的优化回用
    5.6 其它优化措施
        5.6.1 低温热的优化利用
        5.6.2 对废热锅炉进行处理
        5.6.3 优化开工用氢模式
    5.7 装置优化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容积式能量回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能量回收机的应用背景
2 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流程
3 能量回收系统的电控部分
    3.1 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
    3.2 PLC的报警设置及控制功能
    3.3 组态软件及人机界面
4 系统设计方案优化分析
    4.1 液压冲击
    4.2 流量调节
    4.3 设备故障诊断功能优化
5 结论

四、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作业成本法在F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 闫寒颖.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矿热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的应用研究[D]. 陈楠.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3]锻造生产过程的能量建模及节能调度研究[D]. 沈康.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4]面向材料效率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田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5]分布式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应用研究[D]. 马亮.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4)
  • [6]余压透平发电技术在合成氨工艺中应用研究[J]. 马亮,薛树琦,闫文召. 现代化工, 2014(06)
  • [7]辽河石化公司焦化干气制氢装置工艺优化[D]. 王志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7)
  • [8]制氢装置生产优化研究[D]. 张海源. 华东理工大学, 2013(10)
  • [9]容积式能量回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 薛倩,薛树琦,刘永强,李顺. 制造业自动化, 2012(21)
  • [10]合成氨脱碳过程能量回收探索[J]. 郭明. 山西化工, 2009(02)

标签:;  ;  ;  ;  ;  

脱碳车间能量回收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