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

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

一、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易伟男[1](2020)在《基于DSP的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外成像技术具有穿透烟雾能力强和可长时间工作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军事武器配备、工业生产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应用领域而言,低成本、高灵敏度系统和高清晰度红外图像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非制冷型探测器具有价格低、体积小、不需要制冷设备,因而在工业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加工工艺及材料的影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存在一定的非均匀性及电子噪声,限制了成像效果。因此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提高成像效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价值。首先本文详细地介绍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理论,理论主要是介绍红外辐射的基本特性、红外光学系统、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结构和三种影响红外成像质量的因素。然后本文搭建了基于DSP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硬件平台,设计CPLD+DSP+MCU的整体架构,其中CPLD主要是做图像采集的准备工作和传输图像数据工作;DSP主要是完成对各个硬件单元模块的初始化、管理和对经过焦平面转换的辐射信号的算法处理;MCU主要使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像元的温度稳定处于30℃。接着本文研究了红外图像预处理非均匀性校正技术。针对图像的非均匀性,本文分析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和两种传统非均匀性校正的优缺点,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多点压缩校正算法来提高图像清晰度。最后本文介绍了红外成像系统的测试与分析,研究了DSP核心处理器的视频处理子系统,且提出新型的循环软件存储设计,详细地阐述了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搭建并对红外图像处理算法在红外系统上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在硬件系统搭建、红外成像技术和算法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成像系统对红外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可使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降为4%以下,明显减少了储存数据量和算法的运行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固定阈值伪彩映射算法可提高了红外热图像的对比度和效果。

高洪松[2](2014)在《基于DM6467T的智能视频监控平台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平安城市”和“科技强警”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安防行业又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各大厂商相继推出了多样化的视频监控产品,各种摄像头遍布于大街小巷。但是面对海量的视频数据,如何做到实时的信息提取和处理,实现“监”和“控”的联动,一直是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最大难题。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只有正确的检测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目标,才能完成准确的跟踪与分析,如何在复杂监控场景中进行实时准确的运动目标检测一直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难题。随着TI DaVinci处理器的问世和相关配套技术的推出,使得基于嵌入式的视频前端智能化成为可能,有效地推进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TMS320DM6467T是目前DaVinci技术中最高性能的多媒体处理器,它内部资源丰富,集成了ARM926和C64x+DSP两个核心,可分别用于实现系统界面控制与图像处理算法。本文以实现具有市场价值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为目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能视频监控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监控平台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以及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实现,主要涉及的内容有:1)研究系统设计相关技术,具体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原理、DaVinci平台开发技术、基于DMAI Gstreamer的流媒体开发技术等;2)分析视频监控产品的市场需求,从宏观上定义系统功能,完成硬件平台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3)围绕DM6467T处理器,完成各电路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主要包括存储子系统、视频处理子系统、网络子系统、CPLD子系统和电源子系统等;4)研究DMAI Gstreamer多媒体开发框架,完成DaVinci平台下的流媒体服务器的设计与开发,具体包括Gstreamer插件的设计和多媒体处理管道的设计;5)研究DaVinci编解码引擎机制,设计并实现基于GMM和VLIB机器视觉库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并根据Gstreamer插件标准进行封装,实现运动目标检测功能;6)研究并改进嵌入式Web服务器MiniWeb,结合开源数据库SQLite开发面向浏览器客户端的Web控制界面,并利用CGI技术实现动态交互,提供远程流媒体服务器访问与文件管理的功能。本文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智能视频监控平台,它支持两路标清视频输入,前端可接入模拟摄像头或网络摄像头;实现了多码率、多分辨率、多格式的视频压缩、存储和编码传输的功能;支持符合xDM标准的智能分析算法的嵌入,目前已实现实时的运动目标检测功能;可通过CGI服务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操作,实现了远程文件点播和管理等功能。

向奎[3](2013)在《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当前基于PC平台的标清图像监控系统无法实现高精度的目标监控,并且PC处理器价格昂贵、不易于管理和携带,而基于DSP平台的高清图像监控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高清图像丰富的像素信息,实现高精度的目标监控,同时DSP处理器价格便宜、易于管理和携带,故研发基于DSP平台的高清图像监控系统是智能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然。本文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不仅针对高清图像进行跟踪,而且打破了传统的车辆监控模式——对车牌进行跟踪,因此引入了车牌的定位准确度、车牌的跟踪准确度和车牌的可跟踪范围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DSP平台上车牌监控的优势,需要选择高效的定位算法和跟踪算法。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一种基于DSP的车牌跟踪监控方案,通过对DSP硬件优势和车牌特征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硬件框架和软件实现算法。本文选取TMS320DM648作为硬件核心,构建硬件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把车牌监控分为定位模块和跟踪模块,定位模块的功能是寻找到图像中的车牌目标,跟踪模块则是根据定位模块提供的特征进行预测跟踪,获取到车牌目标在下一帧的位置。其次,提出了新颖的车牌定位跟踪算法模型,先使用卷积投影算法对车牌进行定位分析,获取准确的车牌特征信息,然后使用金字塔光流法对车牌特征进行跟踪,最终得到车辆的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于其它车辆监控技术,把车牌定位跟踪技术拆分为定位和跟踪模块,充分展现了DSP系统的多流水线特点,定位跟踪系统把车牌作为监控目标,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车辆监控,验证了文中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的有效性。

张兴华[4](2010)在《基于TMS320DM6446的视频实时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军事、交通、银行等领域,并且逐步向智能化、实时化发展。而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所具有的功耗低、可靠性好、实时性强、性价比高、可移植性强的优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用德州仪器公司的TMS320DM6446为研发平台,它内部集成了ARM和DSP双处理器,在其基础上研究并开发了视频实时处理系统,实现了基于图形界面的人机交互、视频增强、灰度化的处理以及ARM端与DSP端的通信功能。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嵌入式开发系统的搭建过程。包括开发板U—boot、linux的启动流程、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的搭建、根文件系统的创建、linux下TFTP、NFS等各种系统服务的搭建与使用,linux与windows之间的通信等;2.根据TMS320DM6446的特点,使用Framebuffer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图形界面的人机交互功能;3.研究了TI的算法规范,包括Codec Engine、Codec服务器等。在研究各种视频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本平台开发了实时视频增强算法包和视频灰度化算法包,实现了DSP端的视频处理算法,满足了视频实时处理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TMS320DM6446平台上实现菜单管理和视频采集、处理、显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了功能控制和实时性的要求。

朱来东[5](2010)在《基于人脸检测与定位的DS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T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新一代智能视频监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而传统的视频监控由人工进行视频监测发现安全隐患或异常状态,这种应用具有其固有的缺点,难以实现实时的安全监控和检测管理。因此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正逐渐被淘汰。而基于DSP嵌入式新一代智能型分析视频监控系统正日益受到业界关注,此类视频监控系统具有通过区分监控对象的外形、动作等特征,做到主动收集、分析数据,并根据预设条件执行报警、记录、分析等优点,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的工作便是设计以DSP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在CCS集成开发环境中实现人脸检测算法、人脸定位与跟踪算法,为实现新一代智能视频监控提供技术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人脸检测、定位与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总体架构;综合需求分析以及视频监控实时性要求的特点,结合DSP处理器的丰富资源设计了视频采集接口、视频输入接口、视频输出接口、网络传输接口等重要硬件模块接口。其次,在软件设计方面,设计了软件系统总体框架,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视频采集、H.263编解码算法,设计并实现人脸检测算法、人脸定位与跟踪算法等核心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使得优化后人脸检测定位与跟踪算法在DSP平台上运行流畅,最后利用TI C6000系列推出的TCP/IP NDK (Network Developer Kit),对DSP/BIOS进行了有效的配置,使得原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可以进行网络传输,实现了人脸检测的准确定位与追踪,进而实现无障碍的网络实时监控,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满足了课题的要求。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案设计的视频监控系统各部分正常运行,系统工作稳定,软硬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新一代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工作做铺垫。

罗铮[6](2009)在《基于CDMA传输的车载称重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正在向以高数据传输率为特征的3G网络过渡,中国联通在2003年也推出了CDMA2000 1x数据业务。以CDMA技术建立起来的无线通信网络,为视频等大数据量的无线传输提供了有效可靠的途径。同时,数字信号处理在多媒体方面的应用能力不断强化,各大DSP生产厂商也不断推出新的DSP处理器件。TI公司最近推出的TMS320DM642高性能数字媒体处理器,其主频高达600MHz,运算能力可达4800MIPS,能进行复杂运算,实现视频图像的高效压缩,非常适合多媒体应用。本文针对在公路车载动态称重系统[2]中,由于称重地点随机,远程指挥中心对现场称重车辆无法进行实时监控的问题,使用车载摄像机拍摄现场车辆视频图像,交由DSP进行压缩处理之后,利用CDMA无线网络传送,使得远端的监控中心可以通过接收到的视频图像和数据实时地观察现场的情况。本次研究设计的车载称重无线监控系统是在称重地点不固定情况下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最佳选择。这套方案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用在通信线缆的铺设和设备维护上。其次是灵活度高,只要有信号,基本不受地点的限制。论文在分析CDMA传输中带宽低、实时性不高和可靠性较差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两路CDMA带宽复用的方案,提高视频传输速率;优化传输协议,改善系统的实时性,降低无线传输的丢包率。设计主要完成了车载称重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发送端视频采集和网络传输、远程接收端监控的软件设计。

陆艮峰[7](2009)在《嵌入式多CPU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嵌入式系统以其集成度高、体积小、成本低、速度快、可靠性强及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电力行业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本地模拟信号监控系统,PC插卡的数字监控系统,嵌入式技术的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等发展过程,现在正向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变电站无人值班是当今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经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四遥功能,但是仅依赖这“四遥”还不能完全满足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安全要求。本文提出将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使得“遥视”成为传统“四遥”的有力补充和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必要设施,真正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班运行。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实际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具体需求,设计了基于TMS320dm642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然后对硬件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与接口原理以及其中重要的功能器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主要涉及到器件的选型、视频接口设计、网口设计等,尤其阐述了双CPU结构的思想,并详细介绍了两个CPU的通讯方式及硬件接口设计。本文还简要介绍了高速PCB设计的相关理论,并对硬件电路板PCB高速信号线部分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抗干扰性,保证了电路板的信号完整性,提升了硬件系统的整体性能。最后还对相关软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让整个系统进行了联网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初步达到设计要求。

康忠林[8](2008)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的拥有量迅速攀升,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它也给相对滞后的交通设施、交通法规普及教育和交通管理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所以最近几年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介绍了智能运输系统中一个大的分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针对传统的系统的不足,本系统在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良:第一,交通监控系统:本文优化的交通监控系统采用H.264压缩标准进行压缩,尽可能减小带宽的需求;使用先进的DSP技术,实现视频信号的各种处理以及以简单的方式把监控信号回传到监控中心。第二,交通控制系统:本文改良的交通控制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动态的控制机制,利用流量检测的结果信号作为参考对各监控点的交通灯实现单独的实时控制,以提高运输效率。除此之外,本系统还实现了交通监控由被动向主动的转换,能够及时的把各种紧急情况或者交通拥塞监控点实况主动的显示在监控电视屏幕上;利用各个监控点的DSP分摊任务,借助现有的车牌识别功能,本系统还具备车辆实时追踪的功能。本文初步完成了两个优化的系统——交通监控系统和交通控制系统。对于主动监控和车辆追踪,本文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理论证明以及实现该功能的过程。在论文的最后对整个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前景作出了展望。

赵娟[9](2006)在《无线视频的自适应编码技术与传输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媒体业务的开展为移动增值服务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面向无线网络的媒体应用对当前的视频编码和传输技术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与有线网络相比较,无线网络的状况更加不稳定:除了网络流量的波动,手持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在位置也会严重地影响到传输速率。同时,无线信道环境中的误码率也比有线信道环境高出许多,而高压缩的视频码流对传输错误异常敏感,信道误码不仅会引入帧内失真还会造成帧间的错误传播,严重影响回放视频质量。所以,无线视频数据需要一个能适应于以上状况的传输系统,来确保端到端的高质量接收。在这个系统当中,不但需要包含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还要包括能良好抵抗信道误码影响的传输技术。本文的研究以作者所在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数字视音频编码、传输、测试与应用示范系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为主要背景,对无线视频的源端编码技术和传输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尝试为以上针对无线视频传输提出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无线信道中,应用于有线网络的大多数错误控制技术已不再适用。如果无线业务对传输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就需要尽可能地减小端到端的延时与抖动,并且避免任何可感知的干扰,类似于ARQ、重传等传统的无线纠错手段的作用也变得有限。此时,为了抵抗无线信道中大量的突发误码,错误恢复就显得极为重要。依赖于信源编码所进行的后处理错误隐藏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自适应于信道状况的源端编码技术更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对众多自适应的传输技术以及纠错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恶劣的信道环境、不依赖于及时的信道反馈、且能够与h.264/AVC规范良好兼容的源端编码技术——自动错误恢复的多重描述编码算法(auto-resilient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ARMDC)。文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依赖及时信道反馈的多重描述编码算法相比,ARMDC在丢包率愈高的环境中愈显示出相对好的性能。为了在传输中让ARMDC的特点得到更好地发挥,必须为其建立适当的传输机制,而能否在编码端对已传输的视频失真进行正确估计则是确定适当传输策略的重要前提。本文随后着手于建立ARMDC的R-D模型。在一般性视频失真概念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ARMDC码流经由无线信道传输引起的失真做出了讨论,并推导出了在发送端预测回放视频失真的公式。虽然将源端自适应编码和多径传送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已成为自适应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但在已有的文献中,都只使用极简单的冗余编码或时域采样来描述MDC码流的生成过程,其目的仅仅只是为多径策略提供可用于传送的数据,并非考虑怎样在一个系统框架中对两者进行最优的结合。而且绝大多数的讨论也都只局限于Internet中的媒体流服务,尚无人构建起能应用于无线业务的、完善可行的自适应传输系统。这是因为,多重描述码流经由多条信道的传输在实现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基于已提出的ARMDC算法,进一步研究将其与多径传输相结合的方案。对拉格朗日决策公式中自适应编码部分和多径传输部分的RD参数进行了分别推导,并对两者进行了联合优化,给出了优化算法的具体流程与步骤,最终构筑起一个能够自适应于无线信道状况的视频传输系统框架。文章的最后部分,还根据实验室所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对所开发多媒体系统里视频编码器的功能要求,详细介绍了基于DSP实现QCIF格式视频实时编码的过程,并就两款不同型号高性能DSP芯片的结构体系以及基于结构体系的代码优化过程做出了比较分析。

娜日[10](2004)在《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了解上海商学院图文信息楼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DSP结构及功能提出了基于DSP 的视频采集系统的构想,并阐述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数字监控将会得到更好的升级与管理。

二、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SP的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理论
    2.1 红外辐射特性
        2.1.1 红外辐射的基本特性
        2.1.2 介质对红外辐射的影响
    2.2 红外光学系统
    2.3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结构
    2.4 影响红外成像质量的因素
        2.4.1 输出的非均匀性
        2.4.2 盲元
        2.4.3 图像的对比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的架构设计
    3.1 系统方案
        3.1.1 系统设计需求
        3.1.2 系统指标
        3.1.3 总体架构设计
    3.2 核心模块设计
        3.2.1 CPLD采集模块
        3.2.2 DSP主芯片模块
        3.2.3 电源模块
        3.2.4 扩展模块
        3.2.5 存储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外图像预处理技术
    4.1 人眼的视觉特性研究
    4.2 传统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研究
        4.2.1 两点校正算法
        4.2.2 多点校正算法
    4.3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多点压缩校正算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算法的非均匀性及图形效果
        4.4.2 算法运行时间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红外成像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非制冷系统测试的需求分析
        5.1.1 系统硬件平台的需求
        5.1.2 系统软件平台的需求
    5.2 非制冷成像系统的搭建
        5.2.1 硬件平台的搭建
        5.2.2 软件平台的搭建
    5.3 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
        5.3.1 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5.3.2 伪彩映射算法
    5.4 系统的成像效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基于DM6467T的智能视频监控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相关背景
        1.1.1 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发展
        1.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概况
        1.1.3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2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 课题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1 嵌入式系统介绍
        2.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2.2 TI DaVinci技术概述
        2.2.1 DaVinci技术及处理器选型
        2.2.2 DaVinci软件框架介绍
        2.2.3 DaVinci软件开发流程
        2.2.4 DaVinci平台下的Gstreamer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组网方式
        3.1.1 小系统组网方式
        3.1.2 大系统组网方式
    3.2 通用平台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核心处理器
    4.2 硬件系统的设计
        4.2.1 硬件系统框图
        4.2.2 部分功能单元介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5.1.1 搭建软件开发环境
        5.1.2 DaVinci软件开发包安装
    5.2 流媒体服务器设计
        5.2.1 流媒体服务器设计
        5.2.2 流媒体处理管道设计
        5.2.3 流媒体管道相关元件设计
    5.3 DSP算法设计与封装
    5.4 Web服务器模块设计
        5.4.1 MiniWeb服务器介绍与开发
        5.4.2 SQLite介绍与开发
        5.4.3 CGI服务模块设计
    5.5 系统集成与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车辆监控技术
        1.2.1 常用DSP核心介绍
        1.2.2 目标监控算法介绍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车牌定位跟踪技术的开发环境和硬件平台
    2.1 硬件平台介绍
        2.1.1 TMS320DM642处理器介绍
        2.1.2 TMS320DM648处理器介绍
    2.2 开发环境介绍
第三章 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算法实现
    3.1 定位模块
        3.1.1 边缘检测算法
        3.1.1.1 Roberts算子
        3.1.1.2 Sobel算子
        3.1.1.3 Prewitt算子
        3.1.1.4 Laplacian算子
        3.1.1.5 边缘检测器比较
        3.1.1.6 二值化边缘图像
        3.1.2 定位算法
        3.1.2.1 投影算法
        3.1.2.2 查找峰值
        3.1.2.3 打分排序
    3.2 跟踪模块
        3.2.1 常用跟踪算法分析
        3.2.1.1 基于特征的跟踪
        3.2.1.2 基于相关的跟踪
        3.2.1.3 基于运动估计的跟踪
        3.2.2 光流跟踪算法分析与实现
第四章 算法优化
    4.1 浮点转定点优化
    4.2 程序运算量优化
        4.2.1 Sobel边缘化优化
        4.2.2 金字塔跟踪算法优化
第五章 结果分析
    5.1 定位跟踪系统效果分析
    5.2 定位跟踪系统准确率分析
    5.3 定位跟踪系统实时性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论文与专利

(4)基于TMS320DM6446的视频实时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
        1.2.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系统开发平台的搭建
    2.1 视频实时处理系统硬件平台
        2.1.1 达芬奇技术
        2.1.2 DSP技术概述
    2.2 视频实时处理系统软件平台
        2.2.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2.2.2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引导与开机自启动模块的设计
    3.1 引导模块设计
        3.1.1 Bootloader概述
        3.1.2 U-boot引导程序
        3.1.3 U-boot的主要功能
        3.1.4 U-boot启动参数和环境变量的设置
    3.2 自启动模块设计
    3.3 根文件系统的移植
        3.3.1 根文件系统的选择和移植
        3.3.2 根文件系统的移植改进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模块设计
    4.1 Framebuffer技术应用
    4.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5.1 视频采集与显示
        5.1.1 POSIX线程
        5.1.2 多线程编程的主要工作
        5.1.3 片上视频处理子系统
        5.1.4 视频输出格式YUV
        5.1.5 视频采集与显示模块算法设计
    5.2 视频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5.2.1 xDM算法标准
        5.2.2 Codec Engine的应用
        5.2.3 Codec Engine与Codec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5.2.4 视频处理模块的实现
    5.3 视频处理实验结果分析
        5.3.1 增强去噪实验结果
        5.3.2 灰度化处理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8 作者简历
10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人脸检测与定位的DS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概况
    1.3 课题可行性分析
        1.3.1 市场可行性
        1.3.2 技术可行性
    1.4 研究的内容与难点
第二章 人脸检测定位与追踪
    2.1 人脸检测方法概述
        2.1.1 基于模板的方法
        2.1.2 基于特征的方法
        2.1.3 基于肤色模型的方法
    2.3 人脸识别方法概述
        2.3.1 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
        2.3.2 模板匹配方法
        2.3.3 特征脸方法
        2.3.4 弹性图匹配方法
        2.3.5 神经网络法
        2.3.6 隐马尔可夫模型
    2.4 人脸追踪技术
        2.4.1 基于目标预测的人脸追踪
        2.4.2 基于目标追踪的人脸追踪
        2.4.3 基于人脸检测的人脸追踪
第三章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1 监控系统总体硬件架构设计
        3.1.2 系统硬件架构关键点
    3.2 硬件模块接口设计
        3.2.1 视频采集及显示模块
        3.2.2 视频输入模块
        3.2.3 视频输出模块
        3.2.4 网络模块
        3.2.5 外围存储模块
        3.2.6 电源模块
    3.3 主要芯片选择
        3.3.1 主控芯片选择
        3.3.2 视频解码芯片
        3.3.3 视频编码芯片
第四章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4.1 TMS320C6X 的软件开发环境
        4.1.1 CCS 集成开发环境
        4.1.2 CCS 系统开发组件
        4.1.3 CCS 主要功能
    4.2 TMS320C6x DSP 软件开发及代码优化
        4.2.1 软件开发流程
        4.2.2 TMS320C6x 的C 代码优化方法
    4.3 系统软件总体方案实现
        4.3.1 系统数据流程
        4.3.2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
        4.3.3 系统软件架构关键点
    4.4 系统数据传输算法
        4.4.1 H.263 压缩算法
        4.4.2 BT.656 并行数据结构
    4.5 软件模块设计
        4.5.1 系统初始化软件模块
        4.5.2 视频采集及显示软件模块
        4.5.3 人脸检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4.5.4 人脸检测算法的难点与优化
        4.5.5 人脸定位追踪方案设计
        4.5.6 人脸定位追踪算法的难点与优化
    4.6 网络接入软件的实现
        4.6.1 DSP/BIOS
        4.6.2 网络开发套件NDK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6)基于CDMA传输的车载称重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车载称重无线监控系统设计背景和意义
        1.1.1 车载称重系统发展现状
        1.1.2 设计车载称重无线监控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2 无线视频监控发展概况
        1.2.1 视频监控概述
        1.2.2 无线视频监控发展现状
        1.2.3 DSP 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1.3 论文的任务与文章结构
        1.3.1 本文的任务
        1.3.2 文章结构
第二章 无线传输技术支持及性能测试
    2.1 无线传输技术特点及原理
        2.1.1 几种无线图像传输方法对比
        2.1.2 CDMA 发展现状及三大候选方案
        2.1.3 CDMA 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2.2 CDMA 无线传输技术及其在图像传输的应用
        2.2.1 CDMA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2.2.2 CDMA2000 1x 网络结构
        2.2.3 CDMA 在无线图像传输中的应用
    2.3 CDMA2000 1x 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2.3.1 实际传输速率对比
        2.3.2 CDMA 网络传输可靠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称重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研究
    3.1 车辆称重无线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3.1.1 车辆监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2 监控发送端设计
    3.2 车辆监控中视频处理设计
        3.2.1 视频压缩原理
        3.2.2 H.264 压缩标准简介
        3.2.3 监控图像格式选择
        3.2.4 H.264 视频处理系统设计
    3.3 CDMA 环境下视频传输实现研究
        3.3.1 CDMA 视频传输的带宽问题
        3.3.2 视频传输实时性改进
        3.3.2.1 RTP/RTCP 协议传输原理
        3.3.2.2 UDP 协议
        3.3.2.3 RTP/UDP/IP 传输流程
        3.3.3 视频编解码以及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称重监控系统发送端硬件设计
    4.1 发送端视频采集硬件设计
        4.1.1 视频解码电路设计
        4.1.2 TVP5150A 配置
    4.2 视频处理硬件设计
        4.2.1 视频处理核心DM642
        4.2.2 视频处理硬件设计
        4.2.3 ATA 的设备的配置及连接
        4.2.4 电源设计
    4.3 CDMA 无线发送模块的硬件设计
        4.3.1 DTU-800 简介
        4.3.2 两路CDMA 带宽复用传输设计
        4.3.3 异步串口收发配置
    4.4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视频发送端开发硬件实物连接图
第五章 车载称重监控系统发送端软件设计
    5.1 DSP/BIOS 实时操作系统
        5.1.1 DSP/BIOS 简介
        5.1.2 DSP/BIOS 工具组成
    5.2 发送端软件设计
        5.2.1 TVP5150A 驱动和控制的实现
        5.2.2 VP 口配置与TVP5150A 操作控制
        5.2.3 TVP5150A 输入视频流CIF 转换实现
        5.2.4 H.264 代码移植
    5.3 CDMA 传输软件设计
        5.3.1 串口初始化
        5.3.2 MODEM 初始化
        5.3.3 网络连接
        5.3.4 UDP 包传输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车载称重监控系统接收端设计
    6.1 接收端软件设计
    6.2 监控软件操作和运行情况
        6.2.1 接收端监控软件操作流程
        6.2.2 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无线监控发展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嵌入式多CPU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频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1.2.2 基于DS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分析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变电站遥视系统的功能
        2.1.2 主要监控对象
        2.1.3 变电站网络传输方式
        2.1.4 系统设计要求总结
        2.1.5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 主要模块芯片的选型
        2.2.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选型
        2.2.2 TMS320DM642特点
    2.3 多CPU通讯方式的选择
    2.4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框架
    2.5 视频采集端硬件结构
第3章 硬件各模块详细设计
    3.1 DSP模块基本设置
        3.1.1 时钟设置
        3.1.2 BOOTMODE的选择
        3.1.3 外设复用的设置
        3.1.4 EMIF外部时钟输入
    3.2 外部存储器模块
        3.2.1 DM642 EMIF接口简介
        3.2.2 SDRAM接口设计
        3.2.3 FLASH接口设计
        3.2.4 双口RAM接口设计
    3.3 EMAC模块
        3.3.1 DM642片内以太网通讯模块
        3.3.2 DM642片外网络接口模块
    3.4 电源及复位模块
        3.4.1 电源模块
        3.4.2 复位及电压监控电路
    3.5 视频解码模块
        3.5.1 视频解码芯片选择
        3.5.2 DM642视频端口(VP)及工作原理
        3.5.3 I~2C总线
        3.5.4 视频解码模块的电路设计
第4章 PCB设计与信号完整性分析
    4.1 高速电路PCB设计概述
        4.1.1 高速电路的概念
        4.1.2 现代PCB的设计方法
        4.1.3 PCB叠层分析
    4.2 信号完整性仿真方法
        4.2.1 信号完整性概述
        4.2.2 仿真软件介绍
        4.2.3 IBIS仿真模型
    4.3 信号完整性分析与仿真
        4.3.1 反射形成原理
        4.3.2 阻抗匹配与端接方案
        4.3.3 端接技术仿真分析
    4.4 PCB设计调试总结
        4.4.1 PCB元件布局
        4.4.2 电源和地的处理
        4.4.3 高速时钟信号的走线
        4.4.4 调试经验总结
第5章 系统软件概述
    5.1 DM642开发工具概述
        5.1.1 DM642开发环境CCS
        5.1.2 DSP/BIOS简介
        5.1.3 芯片支持库(CSL)
        5.1.4 硬件仿真器
        5.1.5 DSP的开发流程
    5.2 PC监控软件概述
    5.3 视频板与PC机联网通讯测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1 单CPU视频版的实物图
附录2 整个监控系统调试运行环境
附录3 单CPU视频版的原理图

(8)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ITS 和ATIS 的介绍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ITS 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2.1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1.1 数字视频压缩的必要性
        2.1.2 视频图像压缩的可能性
        2.1.3 视频编码原理
    2.2 视频编码压缩标准
        2.2.1 H.264 标准
    2.3 数字视频网络传输协议
        2.3.1 TCP/IP 协议体系
        2.3.2 DHCP
    2.4 WINSOCK 编程原理
        2.4.1 Socket 概念及原理
        2.4.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4.3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Socket 实现框架
    2.5 DSP 框架理论与系统知识
        2.5.1 DSP/BIOS 系统以及组件
        2.5.2 基于DSP/BIOS 的程序开发流程
        2.5.3 FVID 驱动模型
第三章 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总体结构
    3.3 系统的特点
    3.4 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原理以及实现
        3.4.1 主动监控的原理及实现
        3.4.2 实时追踪功能的原理及实现
第四章 智能监控系统的实现
    4.1 综述
        4.1.1 智能监控系统功能
        4.1.2 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框图
    4.2 系统开发平台
        4.2.1 硬件平台的选择
        4.2.2 软件平台的选择
    4.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4.4 系统软件的设计
        4.4.1 XDAIS 的算法规则
        4.4.2 XDAIS 的算法接口
        4.4.3 TM5320DSP 算法参考构架RF5
        4.4.4 软件设计的具体操作
第五章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综述
        5.1.1 功能介绍
        5.1.2 总体思路与设计框图
        5.1.3 工作原理
    5.2 系统开发平台
        5.2.1 硬件平台的选择
        5.2.2 软件平台的选择
    5.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5.4 系统软件设计
        5.4.1 DSP 的软件实现
        5.4.2 CPLD 的软件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无线视频的自适应编码技术与传输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与相关的国际标准
    1.2 无线视频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选题与内容要点
2 基于无线信道的视频技术
    2.1 自适应媒体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差错隐藏技术的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ARMDC 的实现与仿真
    3.1 ARMDC 算法的研究背景
    3.2 ARMDC 的框架与算法
    3.3 实验与性能仿真结果
    3.4 小结
4 ARMDC 的失真分析
    4.1 无线视频失真的一般性分析
    4.2 基于ARMDC 码流无线传输的失真分析
    4.3 小结
5 自适应视频传输系统
    5.1 自适应于信道的视频传输系统框架
    5.2 自适应编码与多径传送技术
    5.3 无线信道上的ARMDC 视频流多径传送
    5.4 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
    5.5 小结
6 基于 DSP 的视频编码器实现
    6.1 远程教育与远程监控系统
    6.2 MPEG-4 视频编码器基于 DSP 的硬件实现
    6.3 不同 DSP 的架构体系与优化比较
    6.4 不同 DSP 实现的性能评估与比较
    6.5 小结
7 总结
    7.1 理论贡献
    7.2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四、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SP的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研究[D]. 易伟男.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2]基于DM6467T的智能视频监控平台设计[D]. 高洪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4)
  • [3]基于DSP的车牌定位跟踪技术研究[D]. 向奎.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4]基于TMS320DM6446的视频实时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张兴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5]基于人脸检测与定位的DS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D]. 朱来东. 北京工商大学, 2010(03)
  • [6]基于CDMA传输的车载称重监控系统设计[D]. 罗铮. 华东交通大学, 2009(S2)
  • [7]嵌入式多CPU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D]. 陆艮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 [8]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康忠林. 华侨大学, 2008(04)
  • [9]无线视频的自适应编码技术与传输系统的研究[D]. 赵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7)
  • [10]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J]. 娜日.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基于DSP实时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构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