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火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析

坦克火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析

一、坦克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12)在《基于可靠性的某型坦克维修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立足当前军事斗争准备,保持装备战备完好率必须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而现行的某型坦克维修制度是立足于八十年代的维修性改革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仍然沿用老式坦克的维修体制。老式坦克维修体制通常是以大样本数据和长时间使用经验为基础;在数据分析中以整车为研究对象,没有考虑不同类型部件的失效机理,分析手段较为笼统粗略。另一方面,在维修性验证以后,坦克指标参数就成为固定值,即使在某些方面已经进行了技术改进,因需大样本建模评估的原因,其参数却得不到及时更新,造成了对坦克的有些部件维修过度,而对有些部件又维修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效能的发挥,浪费了维修资源,影响了作战部队战备训练任务完成,制约着军事斗争的深入开展。坦克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的研究正是在这种需求下提出的。维修性对坦克的战斗力的生成具有直接影响,它是坦克的重要设计特性。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是维修工程学研究的重要的内容。维修模型和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坦克维修资源的能否有效发挥;合理的维修模型、有效的优化策略可以充分的发挥装甲装备维修资源,直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本文基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论、方法及分析问题的体系结构,以某型坦克维修性课题为背景,结合部队现行维修体制,优化当前的维修策略,对坦克的维修性参数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坦克分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常用维修性指标及其确定方法,以及建模分析的一般程序步骤;然后,以某型坦克整体故障率函数为例,采用传统方法,得出了某型坦克整体和各分系统的故障率数学模型。以某型坦克整体平均维修时间为例,采用贝叶斯理论,以小子样数据为背景,得出了某型坦克维修性指标之一的平均维修时间数学模型,实现了平均维修时间的动态建模分析;最后,在维修策略优化方面摒弃了以往坦克以整车为研究对象和修旧如新的不合理假设,引入了回退因子的概念,建立了以分系统为研究单元,可用度为约束条件的费用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和蒙特卡洛放方法,得出了最佳预防维修周期,并通过仿真的方法,验证其有效性。从理论上提供了一套维修策略分析方法,更加合理地确定预防维修周期,做到既不浪费维修资源又能保证装备的可靠性。

吕双春[2](2010)在《某型装备虚拟维修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通过构建与实装一致的某型装备三维数字样机,用计算机三维模型代替实际装备,用计算机拆装仿真过程代替实际拆装过程,将拆装某型装备的全部活动和拆装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再现,成功实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某型装备虚拟拆装训练系统。基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虚拟装备上进行装备结构分析、零部件拆装分解训练以及拆装技能考核等功能。本文首先对虚拟维修领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最新应用情况和硬件工具的发展情况。其次,在提炼出某型装备虚拟拆装中较为重要的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于第四章建立了某型装备虚拟拆装训练系统。本系统包括该装备构造演示、零部件拆装训练、拆装考核及二次开发四大功能模块,虚拟拆装实体定义、虚拟拆装实体及工具行为控制、三维人机交互、拆装任务控制、虚拟环境生成五个纵向层次。最后,本文在Windows系统和VC++的编程环境下,以Vega软件为平台,以CyberGlove数据手套和FOB位置跟踪器为主要交互设备,对该装备底盘负重轮的拆装活动进行了实例性的设计并成功展示了拆装训练系统的功能。

刘海林[3](2010)在《某型加农炮的小子样维修性验证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维修性是加农炮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把维修性纳入到加农炮装备研制过程,通过设计与验证实现维修性要求,既符合用户的迫切要求,又是提高加农炮装备质量水平的客观需要。维修性验证(maintainability demonstration)是指为确定装备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维修性要求,由指定的装备试验机构进行或由订购方与承制方联合进行的试验与评定工作。维修性评价(maintainability evaluation)是指订购方在承制方配合下,为确定装备在实际使用、维修及保障条件下的维修性进行的试验与评定工作。目前,加农炮的维修性验证和评价还是局限于国军标中的相关方法,根据所获取的现场试验信息对装备的维修性水平进行评价。但是,采用国军标中规定的大样本方法,不仅使得装备耗损严重,而且带来人力、物力及试验费用的增加,同时还会延长研制周期,最终影响战斗力的形成。加农炮维修性小子样验证与评价研究正是基于这些实际需求产生的。本文以某型加农炮为背景,针对该型加农炮现场维修性试验数据子样较小的特点,研究了加农炮维修性指标(平均修复时间)的小子样验证和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某型加农炮的维修性指标进行了验证与评价。论文首先介绍了某型加农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常用的加农炮维修指标;其次,介绍了某型加农炮维修性信息的获取和采集,然后针对收集到的维修性信息确定了维修性指标的分布模型以及如何从统计理论的角度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和历史信息与现场信息的一致性等问题;最后根据Bayes理论的基本思想,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利用Bayes序贯概率比检验的方法对某型加农炮的平均修复时间进行验证并得到了平均修复时间的Bayes估计。

闫鹏飞[4](2009)在《装甲装备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维修性是装甲装备的重要设计特性,对装备的战斗力的生成具有直接影响。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是维修工程学研究的重要的内容。维修模型和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装甲装备维修资源的能否有效发挥;合理的维修模型、有效的优化策略可以充分的发挥装甲装备维修资源,直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目前,我军的装甲装备维修制度是立足于八十年代的维修性改革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以大样本数据和长时间使用经验为基础;在数据分析中以整车为研究对象,没有考虑不同类型部件的失效机理,分析手段较为笼统粗略。另一方面,在维修性验证以后,装备指标参数就成为固定值,即使在某些方面已经进行了技术改进,因需大样本建模评估的原因,其参数却得不到及时更新。故以此为基础制定的维修策略,造成了对装备的有些部件维修过度,而对有些部件又维修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效能的发挥。装甲装备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的研究正是在这种需求下提出的。本文以某型装甲装备维修性课题为背景,对装甲装备的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装甲装备分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常用维修性指标及其确定方法;然后,以小子样数据为背景,基于贝叶斯理论和多源信息融合,提出了维修性动态建模的方法,在实例应用中使用该方法实现了平均维修时间的动态建模分析;最后,在维修策略优化方面摒弃了以往装甲装备以整车为研究对象和修旧如新的不合理假设,引入了回退因子的概念,建立了以分系统为研究单元,可用度为约束条件的费用最小为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和蒙特卡洛仿真,得出了最佳预防维修周期。论文的主要理论创新点是:(1)在维修性动态建模中,改进了基于可信度的加权融合方法:(2)在回退因子计算方面,首次提出了基于预防维修质量评估回退因子方法。

张竹平[5](2008)在《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光电视是通过监视器进行夜间观察的一种夜视器材,依赖于对微弱光线的增强,能在微弱的光线下成像,进行间接式的夜间观察,具有隐蔽的特点。本课题针对夜间边防、森林侦察、公安侦察、监控等军民用领域远距离观察的需要,通过理论和试验比较,在过去工程应用和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1XZ18/18WHS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器+CCD耦合摄像器件(ICCD)技术,大相对口径折反射物镜,构建一个完整的,高度工程化的微光电视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核心部分—ICCD,可以将夜间远距离目标所成的图像信号传输给监视器,进行间接式夜间观察。在提高分辨力的前提下,该系统综合了各种实际应用功能,总体性能高,有效视距达3.5km以上,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目前国内微光电视的最新发展趋势。在课题研究中,制造了试验样机,通过工程试验,获取了大量的微光电视试验数据,提出了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的原理和总体结构,进行了工程设计;分析了光学、结构、电气方案、影响因素、关键技术和噪声;针对微光电视目前尚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发展方向。

王立超[6](2009)在《系统可用度匹配化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新装备系统投入使用时往往由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瞬时可用度的波动现象,这体现为新装备在投入初期需要磨合,不能快速形成战斗力。对于装备瞬时可用度这种波动现象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目前对于装备可用度的研究基本围绕在稳态可用度等稳态指标上,它反映了装备瞬时可用度当时间t趋于无穷时的相关性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装备的更新和淘汰速度加快,装备的服役期现在可能只有几年或者更短,对装备服役期间的装备瞬时可用度的研究变得更加有意义。本文以工程需求为背景,以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突破口,从前人已有研究工作出发,初步建立了系统瞬时可用度在一定区间内波动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已有的单部件可修系统、修理有延迟的可修系统和考虑预防性维修的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模型,建立了有限时间约束下的系统瞬时可用度模型,该模型具有形式简单,计算方便的特性。并且利用矩阵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证明了系统瞬时可用度的稳定性,即系统稳态可用度的存在性;2.第一部分关于有限时间约束下系统瞬时可用度的稳定性证明,使得系统瞬时可用度的特性很多都体现在它稳定之前的变化情况,即有限时间段内的系统瞬时用度波动(变化)特性。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一套刻画系统瞬时可用度在有限时间内波动特征的波动参数体系,该参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反映系统瞬时可用度波动的程度。根据工程需要,本文建立了基于波动参数的最优控制模型;3.在截尾离散Weibull分布条件下,对经典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系统平均修复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后勤延误时间等系统常用稳态指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第二部分提出的波动参数受相关时间分布的特征参数的影响变化情况,并得到了一定的规律,便于系统设计;4.在截尾离散Weibull分布条件下,基于波动参数的最优控制模型退化为有约束的多变量优化模型。本文把装备全寿命周期分为论证、研制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研究了刻画系统瞬时可用度波动特征参数的约束优化模型,诸如最小可用度振幅模型、系统最优匹配模型和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模型等。最后,论文选用效率相对较高的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工具,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说明。

张安莉[7](2006)在《基于随机Petri网的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文中认为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是飞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可靠性分析主要是依靠可靠性框图或故障树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存在着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容易出错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故障树与Petri网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与分析,同时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并结合面向对象技术,简化了程序结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分析方法带来的“状态爆炸问题”。 文中首先对各种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故障树与Petri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然后针对故障树建立了与门、或门、表决门和热储备门的Petri网模型,并建立了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的可靠性Petri网模型。 为了支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实施,本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随机Petri网的分析,并对各典型逻辑门的Petri网模型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所建立的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的可靠性Petri网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可以充分反应各子系统的可用度指标以及冗余设计对提高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的显着作用。

马洪霞[8](2005)在《可靠性评估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XX系统可靠性是XX系统的一项重要战技指标,其评估工作已成为鉴定XX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XX系统可靠性评估工作对该系统的作战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XX系统的特点,确定它的可靠性系统及可靠性参数。从基本的分系统(单元、整机、分系统)可靠性估计入手,详细阐述了系统可靠性评估与检验的方法。根据系统成败型和指数型可靠性分布的不同,分别用贝叶斯法和经典法给出了分系统的可靠性估计。用基于贝叶斯法和经典法数据综合方法将分系统的试验数据转为系统试验数据。给出了XX试验数据分别为成败型、指数型和混合型时XX试验数据与XX数据的综合。讨论了研制型试验与XX试验数据的综合。针对研制任务书中给出的XX系统的可靠性参数要求给出了可靠性检验方法,即采用经典法中定时试验、贝叶斯概率比假设检验和贝叶斯序贯结尾检验。 根据试验各阶段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应用所阐述的方法进行了工程应用,主要包括试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靠性综合评估和检验,结果满足工作要求。

李阳[9](2004)在《武装直升机昼夜观瞄系统电气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提出武装直升机昼夜观瞄系统是直升机制导及火控的关键系统,它的性能决定了系统的跟踪和瞄准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导弹的命中率。昼夜观瞄系统集光、机、电为一体,装有多个光电传感器,信号交织十分复杂,结构十分紧凑,给电气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由于国内开展这项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关键性技术尚未得到解决,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正在研制的昼夜观瞄系统进行电气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与分析,解决了电磁干扰、灵敏信号的传输转换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接口等问题,该项设计已在工程中得到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王钦钊,赵碧君[10](2003)在《坦克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文中指出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直接影响装备的战斗力。本文分析了我军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提高可靠性与维修性需要采取的措施。

二、坦克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坦克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可靠性的某型坦克维修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维修管理的发展历史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坦克维修策略研究的一般方法
    2.1 一般维修策略优化流程框图
        2.1.1 数据获取和收集
        2.1.2 数据统计分析及统计量的确定和检验
        2.1.3 坦克维修优化模型的建立
        2.1.4 坦克维修优化模型的求解
    2.2 坦克维修性系统的划分
        2.2.1 常用的故障率函数
        2.2.2 维修性系统划分
    2.3 坦克维修性指标的确定
        2.3.1 坦克维修性指标的确定
        2.3.2 常用的维修性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坦克故障和维修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1 信息获取和收集
    3.2 故障率分布函数模型的确定
    3.3 维修时间分布函数模型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坦克维修优化模型的研究
    4.1 回退因子的确定
        4.1.1 回退因子的概念
        4.1.2 回退因子的模型
    4.2 维修策略优化建模
        4.2.1 维修策略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4.2.2 考虑回退因子的故障率模型
        4.2.3 坦克可用度模型
        4.2.4 综合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蒙特卡洛和遗传算法求解最优化模型策略
    5.1 基本算法概论
        5.1.1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5.1.2 遗传算法
    5.2 实例分析
        5.2.1 维修性数据收集与分析
        5.2.2 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仿真
        5.2.3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某型装备虚拟维修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情况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4 论文研究的基本情况
        1.4.1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虚拟维修综述
    2.1 虚拟维修的基本概念
        2.1.1 维修及维修性
        2.1.2 虚拟维修的定义
        2.1.3 虚拟维修的分类
    2.2 虚拟维修的主要应用
    2.3 虚拟维修中的硬件交互设备
        2.3.1 数据手套
        2.3.2 位置跟踪器(Motion Tracking)
        2.3.3 头盔显示器(HMD)
        2.3.4 项目组研制的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器
    2.4 某型装备虚拟维修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某型装备虚拟拆装训练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1 虚拟拆装中的软件需求
        3.1.1 需求分析
        3.1.2 三维建模软件——3D Max
        3.1.3 三维建模软件——Creator
        3.1.4 视景仿真软件——Vega
    3.2 装备整体模型的建立
        3.2.1 某型装备构造及性能参数
        3.2.2 装备实体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3.2.3 材质生成与纹理制作
        3.2.4 数据格式的转换及自由度的定义
    3.3 基于数据手套的拆装交互技术
        3.3.1 虚拟手控制
        3.3.2 基于六自由度的位置跟踪器定位技术研究
        3.3.3 碰撞检测算法实现
第四章 某型装备虚拟拆装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2 系统的框架设计
    4.3 拆装训练系统的界面设计
    4.4 拆装训练系统的纵向式层次实现
    4.5 系统拆装操作设计与程序实现
        4.5.1 解决方案分析
        4.5.2 拆装动素
第五章 某型装备虚拟拆装训练系统中负重轮拆装实例
    5.1 虚拟负重轮建模
        5.1.1 某型装备负重轮本体建模
        5.1.2 悬挂装置建模
        5.1.3 拆装工具建模
    5.2 拆装过程仿真
        5.2.1 拆装想定设计
        5.2.2 发动机拆卸活动
    5.3 负重轮拆装训练实时考核
第六章 总结
    6.1 取得的主要成果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3)某型加农炮的小子样维修性验证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某型加农炮的结构及维修性指标
    2.1 某型加农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某型加农炮的总体结构
        2.1.2 某型加农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某型加农炮的维修性指标
        2.2.1 常用的维修性指标
        2.2.2 维修性指标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型加农炮维修性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3.1 某型加农炮维修性信息的采集
        3.1.1 某型加农炮维修性试验
        3.1.2 某型加农炮维修性信息采集的要求
    3.2 某型加农炮维修性信息的处理
        3.2.1 维修时间分布模型的确定
        3.2.2 维修时间分布模型的拟合
        3.2.3 维修时间分布模型的检验
        3.2.4 历史维修信息和现场试验信息的一致性检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型加农炮维修性指标的验证与评价
    4.1 平均修复时间的验证
        4.1.1 平均维修时间分布的确定
        4.1.2 维修时间验前分布的确定
        4.1.3 历史数据与现场数据的一致性检验
        4.1.4 平均修复时间的Bayes 序贯概率比检验
    4.2 某型加农炮平均修复时间的Bayes 评价
        4.2.1 平均修复时间均值后验分布的确定
        4.2.2 平均修复时间均值的Bayes 估计
        4.2.3 实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装甲装备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贝叶斯理论
        1.2.2 维修性建模分析
        1.2.3 维修策略优化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装甲装备维修系统划分和维修性指标确定
    2.1 维修性系统划分
        2.1.1 常用的故障率函数
        2.1.2 维修性系统的划分
    2.2 维修性指标
        2.2.1 常用的维修性指标
        2.2.2 维修性指标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甲装备维修性动态建模分析方法研究
    3.1 维修性信息获取和收集
        3.1.1 维修性信息来源
        3.1.2 维修性信息收集要求
    3.2 维修性分布模型的确定
        3.2.1 维修性分布模型的拟合
        3.2.2 维修性分布模型的检验
    3.3 单一信息源验前分布的确定
        3.3.1 共轭法
        3.3.2 自助法
    3.4 多源验前信息的融合方法
        3.4.1 验前信息的一致性检验
        3.4.2 基于可信度加权的融合方法
    3.5 MTTR动态建模分析
        3.5.1 试验数据整理
        3.5.2 分布模型的确定及检验
        3.5.3 利用自助法确定验前分布
        3.5.4 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方法进行维修性动态模型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甲装备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研究
    4.1 回退因子的确定
        4.1.1 回退因子的概念
        4.1.2 回退因子的模型
    4.2 维修策略优化建模
        4.2.1 维修策略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4.2.2 考虑回退因子的故障率模型
        4.2.3 装甲装备可用度模型
        4.2.4 综合模型
    4.3 维修策略优化方法
        4.3.1 遗传算法
        4.3.2 蒙特卡洛仿真
    4.4 实例分析
        4.4.1 维修性数据收集与分析
        4.4.2 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仿真
        4.4.3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应用情况
        1.2.2 国内应用情况
    1.3 研究工作的范围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工作的范围
        1.3.2 主要性能指标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像增强CCD 的成像原理
    2.1 微光像增强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 光学纤维面板
        2.1.2 微通道板
        2.1.3 光电阴极
        2.1.4 高压电源
        2.1.5 电子光学系统
        2.1.6 荧光屏
    2.2 CCD概述及工作原理
        2.2.1 概述
        2.2.2 CCD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容器
        2.2.2.2 CCD工作原理
    2.3 像增强CCD的工作原理
3 监控系统构成与分析
    3.1 光学系统构成与分析
        3.1.1 光学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3.1.2 主要光学性能的分析确定
        3.1.2.1 物镜的确定
        3.1.2.2 摄像器件
        3.1.2.3 整机分辨力
        3.1.2.4 显示器上的分辨力
        3.1.2.5 视场
        3.1.2.6 放大率
        3.1.2.7 非线性失真
        3.1.3 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
        3.1.3.1 物镜组
        3.1.3.2 摄像器件
    3.2 结构系统构成与分析
        3.2.1 结构构成及功能
        3.2.1.1 物镜组件
        3.2.1.2 摄像器组件
        3.2.1.3 电动调焦机构
        3.2.1.4 防护门机构
        3.2.1.5 主机壳体
        3.2.2 结构性能分析
        3.2.2.1 调焦量及调焦转角
        3.2.2.2 电动调焦时间
        3.2.2.3 防护门开关时间
    3.3 电气系统构成与分析
    3.4 显示器
        3.4.1 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4.2 阴极射线管(CRT)显示
        3.4.3 液晶(LCD)显示
    3.5 人机工程分析
    3.6 可靠性分析
    3.7 维修性分析
    3.8 密封性分析
    3.9 储存性分析
    3.10 环境适应性分析
4 工程试验概况
    4.1 夜航试验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环境条件
        4.1.4 试验结果
    4.2 地面试验
        4.2.1 试验程序
        4.2.1.1 试验样机
        4.2.1.2 样机检测
        4.2.1.3 试验目标
        4.2.1.4 试验条件
        4.2.1.5 试验内容
        4.2.2 试验结果
        4.2.2.1 试验条件记录
        4.2.2.2 观察情况
5 微光电视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性能测试
    5.1 微光电视的关键技术
        5.1.1 CCD摄像器件
        5.1.2 微光摄像器件
        5.1.2.1 光纤光锥耦合方式摄像器件
        5.1.2.2 中继透镜耦合方式摄像器件
        5.1.2.3 电子轰击式 CCD摄像器件
    5.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5.3 主要性能测试
        5.3.1 分辨力(视距)
        5.3.2 视场
        5.3.3 调焦范围
        5.3.4 昼夜转换防护
    5.4 检查和测试注意事项
6 影响微光电视性能的因素
    6.1 光学系统
    6.2 ICCD
    6.3 使用环境因素
        6.3.1 夜天辐射
        6.3.2 目标与背景的反射特性
        6.3.3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6.4 微光电视的噪声
7 微光电视的发展方向
    7.1 辅助照明
    7.2 寻求新的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摄像器件
    7.3 自动门控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CCD技术
        7.3.1 电子门控像增强器
        7.3.2 电子门控像增强CCD
8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6)系统可用度匹配化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系统可用度建模
        1.2.2 系统瞬时可用度的稳定性研究
        1.2.3 基于系统可用度的设计
    1.3 当前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本文的工作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可用度的相关概念
    2.2 两状态单部件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模型
    2.3 修理有延迟的系统瞬时可用度模型
    2.4 考虑预防性维修的系统瞬时可用度模型
    2.5 复杂结构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限时间约束下的瞬时可用度模型及其稳定性证明
    3.1 两状态的单部件可修系统
        3.1.1 瞬时可用度模型
        3.1.2 瞬时可用度的稳定性证明
    3.2 其他类型的单部件可修系统
        3.2.1 修理有延迟的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及其稳定性证明
        3.2.2 考虑预防性维修的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及其稳定性证明
    3.3 复杂结构的可修系统
        3.3.1 系统瞬时可用度模型
        3.3.2 瞬时可用度的稳定性证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可用度匹配化问题
    4.1 瞬时可用度波动问题及其分析
        4.1.1 瞬时可用度的波动问题
        4.1.2 刻画系统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参数体系
    4.2 装备全寿命期间系统可用度匹配化问题
        4.2.1 状态方程和约束条件
        4.2.2 控制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截尾离散Weibull分布下系统可用度匹配化分析
    5.1 截尾离散Weibull分布
    5.2 两状态单部件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分析
        5.2.1 寿命分布的尺度和形状参数对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影响
        5.2.2 修复时间分布的尺度和形状参数对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影响
    5.3 修理有延迟的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分析
    5.4 考虑预防性维修的可修系统的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分析
        5.4.1 预防性维修的修复时间分布对系统可用度波动的影响
        5.4.2 预防性维修周期对系统可用度波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截尾离散Weibull分布下系统可用度匹配化的最优设计
    6.1 算法设计
    6.2 论证阶段
        6.2.1 系统最小可用度振幅设计
        6.2.2 系统最优匹配设计
        6.2.3 仿真算例
    6.3 研制阶段
        6.3.1 系统最优匹配设计
        6.3.2 仿真算例
    6.4 使用阶段
        6.4.1 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
        6.4.2 仿真算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附录 A:定理3.2的证明
附录 B:定理3.3的证明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

(7)基于随机Petri网的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技术
        1.2.1 可靠性建模方法
        1.2.2 可靠性分析技术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
第二章 可靠性基本概念综述
    2.1 引言
    2.2 可靠性基本概念
        2.2.1 寿命抛面与任务抛面
        2.2.2 可靠性定义
        2.2.2 基本可靠性指标
        2.2.3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2.2.4 故障率
        2.2.5 可靠度、不可靠度、故障概率密度和故障率之间的关系
        2.2.6 平均寿命
    2.3 可靠性的指数规律
        2.3.1 可靠性为指数规律的数字特征
        2.3.2 指数规律的无记忆性
    2.4 总结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故障树分析方法基本概念
        3.2.1 事件
        3.2.2 部件
        3.2.3 故障树常用事件符号
        3.2.4 故障树中常用逻辑门符号
    3.3 故障树建造
    3.4 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3.4.1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3.4.2 典型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3.5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3.6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3.6.1 事件和与事件积的概率计算
        3.6.2 用结构函数求故障树顶事件发生概率
    3.7 动态故障树分析技术
        3.7.1 引言
        3.7.2 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基本概念
    3.8 总结
第四章 随机PETRI网
    4.1 引言
    4.2 Petri网对事件间关系的表示
        4.2.1 位置、变迁和弧
        4.2.2 标识
        4.2.3 变迁的激发
    4.3 Petri网的基本行为
    4.4 随机Petri网
    4.5 随机时间变迁的激发
    4.6 马尔可夫链分析法
        4.6.1 马尔可夫过程
        4.6.2 马尔可夫型可修系统的一般模型
    4.7 随机Petri网模型的性能分析
    4.8 总结
第五章 DFTA与SPN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Petri网对故障树的描述
        5.2.1 Petri网与故障树逻辑门的对比
        5.2.2 层次化模块化综合分析方法
    5.3 总结
第六章 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建模
    6.1 引言
    6.2 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简介
    6.3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动态故障树
    6.4 故障树模块所对应的Petri网模型模块
    6.5 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模型
    6.6 总结
第七章 仿真及结果显示
    7.1 引言
    7.2 仿真平台介绍
        7.2.1 TimeNET3.0简介
        7.2.2 工具使用
        7.2.3 TimeNET3.0的软件体系结构
    7.3 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仿真结果
        7.3.1 各逻辑门可靠性仿真结果分析
        7.3.2 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仿真结果分析
    7.4 总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8)可靠性评估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XX系统可靠性评估概述
    2.1 可靠性在XX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2.1.1 XX系统可靠性评估所面临的问题
        2.1.2 解决思路
    2.2 XX系统可靠性结构分析
        2.2.1 任务阶段划分
        2.2.2 任务时间
        2.2.3 可靠性参数
        2.2.4 XX系统可靠性结构
        2.2.5 产品类型及可靠性分布
    2.3 XX系统可靠性试验与评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XX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3.1 系统(单元、整机、分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3.1.1 成败型系统的可靠性估计
        3.1.2 指数型系统可靠性估计
    3.2 分系统试验数据转为系统数据
        3.2.1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分系统试验数据转为系统数据
        3.2.2 基于经典法的分系统试验数据转为系统数据
    3.3 地面试验数据转为XX试验数据
        3.3.1 试验数据为指数型时地面试验数据与XX试验数据之综合
        3.3.2 为成败型时地面试验数据与XX试验数据之综合
        3.3.3 为混合类型试验数据时地面试验数据与XX试验数据之综合
    3.4 研制性试验与XX试验数据的综合
R_(1L.B)的确定'>3.4.1 对于R_(2L.B)>R_(1L.B)的确定
        3.4.2 两个试验阶段的可靠性增长模型
    3.5 不同分布下试验数据的综合
        3.5.1 贝叶斯法
        3.5.2 经典法
        3.5.3 试验信息压缩
    3.6 系统可靠性检验方法
        3.6.1 MTBF的检验
        3.6.2 XX可靠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靠性评估工程应用
    4.1 试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4.1.1 故障(失效)的定义、分类及判据
        4.1.2 数据收集的内容
        4.1.3 数据的处理
        4.1.4 母体一致性处理
        4.1.5 XX试验数据收集与处理结果
    4.2 XX可靠性综合评估
        4.2.1 XX可靠性验前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4.2.2 XX试验结果可靠性评估
        4.2.3 XX试验分系统试验数据综合后可靠性评估
        4.2.4 研制性试验结果作为 XX试验验前信息的XX可靠性评估
        4.2.5 XX试验数据作为验前信息的XX可靠性评估
    4.3 XX可靠性检验
        4.3.1 计算 K值
        4.3.2 双方风险率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武装直升机昼夜观瞄系统电气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
    2.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
        2.1.1 电磁干扰的来源
        2.1.2 电磁干扰的途径和分析方法
        2.1.3 消除电磁干扰的措施
    2.2 视频信号的基本原理
        2.2.1 视频
        2.2.2 视频信号的产生原理
        2.2.3 全电视视频信号
        2.2.4 视频信号的传输
    2.3 本章小节
3 昼夜观瞄系统的电气系统设计原理
    3.1 设计依据
        3.1.1 环境条件考核方法
        3.1.2 系统供电
        3.1.3 飞机对昼夜观瞄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
    3.2 昼夜观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组成
        3.2.2 工作原理
    3.3 电气接口
        3.3.1 光电吊舱的电气接口
        3.3.2 电子箱的电气接口
        3.3.3 操控器的电气接口
    3.4 电气系统的接口设计
        3.4.1 计算机通讯接口
        3.4.2 视频信号与外同步接口
        3.4.3 伺服信号接口
        3.4.4 信号组合
        3.4.5 滤波措施
        3.4.6 屏蔽措施
        3.4.7 接地措施
    3.5 本章小节
4 昼夜观瞄系统的电气系统设计
    4.1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
        4.1.1 滤波
        4.1.2 电路设计要求
        4.1.3 印制板布线设计
        4.1.4 电缆和连接器的选择与设计
        4.1.5 特殊部位的屏蔽设计
    4.2 视频信号设计
        4.2.1 外同步接口设计
        4.2.2 视频信号传输设计
    4.3 本章小节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试验考核项目
    5.2 电磁兼容性试验项目、判据、方法
        5.2.1 试验项目
        5.2.2 判据
        5.2.3 试验方法、结果
    5.3 其它指标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节
6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本文有待提高的方面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坦克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靠性的某型坦克维修策略的研究[D]. 王亮. 东北大学, 2012(05)
  • [2]某型装备虚拟维修系统研究[D]. 吕双春.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5)
  • [3]某型加农炮的小子样维修性验证与评价研究[D]. 刘海林.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7)
  • [4]装甲装备维修性动态建模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研究[D]. 闫鹏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S2)
  • [5]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研究[D]. 张竹平.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2)
  • [6]系统可用度匹配化分析与设计[D]. 王立超.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 [7]基于随机Petri网的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D]. 张安莉.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 [8]可靠性评估工程应用研究[D]. 马洪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12)
  • [9]武装直升机昼夜观瞄系统电气系统设计与分析[D]. 李阳.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2)
  • [10]坦克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J]. 王钦钊,赵碧君.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03(S1)

标签:;  ;  ;  ;  ;  

坦克火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