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却无情——《行世言》第十一章赏析

多情却无情——《行世言》第十一章赏析

一、多情却被无情恼——《型世言》第十一回赏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志远[1](2015)在《中国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的文化土壤与基本特征,以具体小说文本为观照对象,考察商业小说在不同时期的历时性发展和共时性特点。首先,从社会发展和文化影响的视角,对商业小说叙事的形成进行文化学的批评和阐释,对不同时期商业小说叙事的发展流变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的三大结构类型,具体分析这些结构类型产生的文化基础、思想资源和创作实践,并分析这些结构类型所具有的文化意蕴与价值。同时,考察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的两大主题,详细解读其内涵、文化蕴藉、发展深化、基本特征,以及这些叙事主题所表达的创作意图与拥有的叙事价值。随后,宏观比照古今商业小说叙事的沿承与演变,立足当代商业经济语境,探寻当代商业小说叙事的文化语境及其基本特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最后,以此为基础,探究商业经济时代下,从商业经济发展与文学创作关联的角度,来对文学进行新的理解和阐释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在绪论部分,论文对选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论题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了重点阐述,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进行了简要阐释。第一章,主要抓住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重本抑末”这一影响商业小说叙事的主导性因素,分析了社会文化语境影响商业小说及其叙事的具体维度,作家在社会文化语境中承担的角色、商业小说叙事展开所具有的话语空间,以及商业小说创作所形成的基本特征等。商业经济的不可或缺及其与农本经济、儒家观念的不断冲突,构成了商业小说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语境,在此语境下,作家需担任“中间人”的角色与功能,在叙事过程中,选择“汇商入儒”的基本策略,以此缓和甚至消解小说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冲突。这种策略的选择,影响了商业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第二章,抓住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的结构类型这一考察叙事的重要内容,具体分析了“‘神助’命定”、“家庭中心”、“因果报应”三种结构类型。这三种结构类型的产生,各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它们在古代商业小说创作中广泛存在和屡被运用,是创作者对商业活动认识上存在局限,以及受思想传统的影响、制约的结果,被动中蕴藏着主动,主动中包含被动。这些结构类型处在不断演进中,对商业小说的叙事样态产生了重要作用。第三章,论述了古代商业小说的财富叙事主题,对财富叙事主题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观照与阐述。财富问题是商业小说叙事难以回避的主题之一,中国古代商业小说财富叙事多持“财富命定”的观念,并以财富为中心来思考金钱与情感的关系,探析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超越。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古代商业小说的义利叙事。义利问题则是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的核心主题,集中体现了商业的逐利特性与社会伦理道德规约之间的权衡博弈。论文深入文化根源与小说作品,着重考察了不同时期商业小说义利叙事的特征与发展演变。第五章,对比古今商业小说叙事,论述当代商业小说叙事的沿承与演变。以商业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代商业小说中所流淌的传统文化的血脉,呈现出的中国商人的特殊品质。当代商业小说叙事捕捉时代最突出、最鲜明的特征,对金钱进行了重点观照,总结了金钱所带来的近乎狂欢的状态,堪称一部“金钱物语”。从叙事动力的角度来说,当代商业小说叙事形成“成长遭际型”、“商战谋略型”、“行业揭秘型”等三种叙事动力类型,这些类型,使当代商业小说叙事产生了相应叙事品格,并有进一步超越的必要。结语从宏观上对古代商业小说“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叙事旨归,以及商业小说的叙事特征和价值进行了归纳。论文较好地弥补了学术界对传统商业小说研究薄弱的问题,在具体的内容上进行了深化和创新。总体而言,论文从文化场域和文本叙事结合的角度,对商业文化、商业小说和叙事研究都进行了有趣的尝试。

张婉[2](2014)在《《型世言》的思想价值与形象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型世言》是继“三言二拍”之后的又一部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集,被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由于《型世言》长期失传,直到1987年才由台湾学者在韩国首尔大学的奎章阁发现,并校订出版。此后,学术界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材料匮乏,加之时日较短,目前学术界对《型世言》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文字校订和版本考据方面,虽有部分论文涉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但多是单篇作品的分析和个别问题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型世言》以“树型今世”为创作宗旨,刻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重振纲常的愿望。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陆人龙的生平和《型世言》的创作背景,以及《型世言》重新被发现的过程及研究概况;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研究《型世言》的思想价值,论文从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思想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创作具有道德的说教性等三个方面、九个角度论述了《型世言》的思想价值与意义;第四章是论文的次重点,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型世言》所塑造的八种形象类型;第五章客观地介绍了《型世言》在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最后的结语指出:《型世言》是一部在明末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背景下,以重建封建纲常和伦理道德为旨归的小说集,在作品中,作家以济世补天的责任感“以为世型”,并站在正义的立场进行道德审判,这其中绝大多数篇章所弘扬的都是传统美德,所唾弃的都是恶德败行,这也正是其思想价值所在。《型世言》堪称是明末话本小说又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不仅能与“三言二拍”并称,而且以独有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流传至今,供人欣赏。

吴琼[3](2012)在《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文中研究表明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这是一个综观的大课题。明末清初本身乃重要的社会历史转型期,伴随着这个历史转型,文学发生了明显的风格迁移与性格转变:政治经济的变化改变了社会风气与生活方式;个性解放思潮的风起云涌颠覆了知识分子的陈旧观念;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式微与复归之间摆荡;士人的命运与精神亦席卷在历史洪流中不能自已。这些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化影响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创作,也在其中遗留了许多深刻而真实的历史信息。截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考察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层次、丰富形式与辩证过程,梳理文学发展演变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对明末清初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进行综合把握。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中,文学思潮、时代变化、官方意志分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明末时个性解放思想对传统文道观进行挑衅与突破,当时心学泛滥,士人思想开放,整个社会呈现出摆脱旧有轨道的兴奋狂乱与生机勃勃。文学创作也积极赶上时代的步伐,加大了对现实生活的表现范围和对个体心灵的挖掘力度。明末文学这在这种精神的笼罩下一改前期颓气,呈现出一种全面繁荣的景象。易代之际的强大外力将文学引领到眼前实际,前期的思潮骤然搁浅,进入到积极反思与调整阶段,时代巨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沉宏阔、震荡人心的题材,明末文学的自由与自我被大时代图景与心灵震荡替代。清初,传统文学观正式开始对明末个性解放进行打压与修正,命运巨变的一代士人,谱写着宫阙山河之感,衣冠人物之悲,新朝士人则开始顺应太平,大奏雍容和雅之调。各个阶段都充满了激烈的新旧对抗,社会因素的老朽与新变,思想观念的顽固与觉醒,文学表现的保守与激进,明末清初的文学正是在新旧对抗与兼容的文化环境中收获了丰富的成果,而它原本缓慢推进的风格转变每每因为突然的社会历史变化而加快步伐,出现种种新异状况。其种种宏观的风格转变,种种具体而微的原因和表现,正是本文所希望能展现的。本论文以概括阐述明末清初的文学创作变化为内容,从一个大的文化视角,透视明末清初之际文学嬗变的内在外在状貌,描述它背后各种社会的、历史的、思想的因素所勾连形成的文化背景,通过对各个阶段内社会道德风气、社会心理、作家生存精神状况的把握,揭示这个文化背景是怎样作用于文学转变的。即在把握明末清初历史社会变化的基础上,描绘出彼时文学嬗变的清晰轨迹,勾勒出一个文化学角度的明末清初文学简史。本文正文部分三章为一段,时段界定为:第一阶段万历后期至天启末,这是明末文风的完全展现期;第二阶段崇祯初至顺治前期,这是鼎革之际文学的转变期;第三阶段顺治后期至康熙中后期,这是清代文学性格的初步成型期。各部分从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切入,联系社会心理与作家本身,从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进而推进到文学表现层面,层层深入。文学表现部分,选取了各时间段内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流派或者具体作品,通过对作品与时代精神风貌联系的分析,展现文学整体风格转变的蛛丝马迹、社会历史变迁影响文学的途径,从而直观显现明末清初文学嬗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明末清初文学的嬗变,是明末清初时代巨变引起的。这种引发并非是单方面的直接外力强加,而是有一个影响力传递和选择接受及变形表现的复杂过程,这也正是明末清初文学嬗变的特殊魅力。

赵旭[4](2011)在《《型世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型世言》是我国湮没近四百年之久的反映明代末期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部拟话本小说,它的出现在我国明清拟话本小说的研究领域实属一部难得的研究作品,在中国古代白话文小说研究史上也具有重大的发现意义,因此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追捧。由于面世的时间较晚,对于《型世言》的研究大多数还处在继续完善的基础上,因此,本文是从小说各个人物的塑造,各个故事情节的描写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并通过与其他的同类小说“三言”“二拍”的比较,阐述其创作目的、题材选择上的利弊分析,通过作品研究其中封建伦理道德与个人立世之道的矛盾对立关系,从文学角度来探析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制和禁锢,最后引申到政治学和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王朴[5](2011)在《《型世言》与明代社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文本为基础,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并将其置于明代特定的社会、思想、文化中加以观照。通过解读文本,进而对《型世言》中所涉及到的明代社会生活进行归纳和分析,力求展现明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态。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型世言》成书时代的社会背景进行介绍,并结合陆人龙生平及文本,探究陆人龙的文化心态。他作为一位传统文人关心时局,具有忧患意识,作为一位底层文人能为百姓立言,当然他脱离不了那个封建时代,思想上又具有封建社会局限性。第二章对《型世言》中特有的君臣形象进行细致解读,进而分析文本中独特的君臣关系,包括易代之际的君臣、贤臣与君主、佞臣与昏君之关系。从《型世言》中高扬的“忠”与“孝”的思想来探究陆人龙的道德救世心态。第三章分析文本中的官吏形象,揭示明代官场由于金钱势力的膨胀而导致的严重腐败;通过对科场阴暗的解读,分析文本中对八股科举制度的批判,进而揭示出科场黑暗与官场腐败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第四章对文本中的市井民众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善良的小人物、帮闲、骗子、赌徒、佛门僧众等。论述了商品经济下市井民众意识的转变,以及透过文本探讨作者面对拜金轻义的社会风气而提出的理想道德标准。第五章对《型世言》中的明代家庭生活进行剖析。包括对夫妇、婆媳、主仆之关系进行论述,并指出其中包含着的在当代家庭生活中仍应大力提倡的美德;从《型世言》所表现出的婚恋观及妇女家庭角色的变化和民众对寡妇的态度看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在明代的嬗变。

郭辉[6](2010)在《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文中提出小说中的尼僧形象是一组比较特殊的人物类型,佛教徒与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其形象特征显得尤为突出。在明清的小说中,此类人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复杂多变,但长期以来对此类人物的重视还不够,对她们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将此类人物放在明清小说史、文化史的背景上进行考察,以期对小说中此类人物的形象特征、演变轨迹及其中所含的文化意蕴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阐释与评价。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对明清以前小说中出现的尼僧形象加以研究分析,力求探出此类人物在明前小说中的发展演变轨迹。隋前是尼僧教团发展的兴盛期,但小说中的尼僧形象与其发展之势极不相符,只是作为一种辅教的工具而存在;隋唐五代尼僧教团的发展虽不如隋前兴盛,但尼僧形象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笼罩在其头上的佛法圣光逐渐淡去,尼僧由原来的辅教之工具逐渐服务于现实中的人;宋代是尼僧形象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尽管其时尼僧教团自身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来自于理学儒士的防闲、批评,使其处境显得尤为不妙,小说中出现的淫媒形象已开明季小说中尼僧形象描写之一端。第二章主要是对明清小说中所涉及的有关尼僧形象事迹的勾勒与简述,另外兼及此时期其它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尼僧形象的观照。明代小说中涉及到的尼僧形象,主要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文言与白话小说中均有之,但数量并不多,人物形象丑化的现象十分明显;明季中后期的戏曲文学也表现出了类似特征。清代小说中涉及尼僧形象之作,不仅数量多,兼且人物形象复杂多变,而前后期的变化不明显;戏曲中则稍有差异,诗歌等其它文学作品中之尼僧,无论是从数量上讲,还是从人物形象论,都表现出了迥异于以往的特点。第三章主要是对明季小说中尼僧形象进行文学与文化的阐释研究。明季尼僧教团的不振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其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尴尬境地,而这种状况也影响到了小说创作。明季小说中尼僧形象的丑化主要表现在“淫乱之媒”与“食人妖魔”这两个特征上,对前人作品的转化引用是造成这种文学现象的一个重要诱因,而儒家女性观尤其是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女性观及作者的“醒心”与“娱目”两种创作心态也是两个主要原因。第四章主要是对清代小说中尼僧形象进行文学与文化的阐释研究。清代尼僧教团的新变及清代朝廷对尼僧教团政策的疏松,也为小说中尼僧形象的描写塑造提供了有利影响。清代小说在塑造尼僧形象时,除在延续原有的明代小说中出现的某些特征外,更显示出了自已的创作特点:人物形象多变、作品的独创性明显、作者的态度由揭恶转变为扬善,还出现了专门以江浙地区尼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专书。这种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除与满族入关前的性别观念、清代女性意识的高涨密切相关外,还与文人的狭邪传统紧密相连。

吴顺[7](2010)在《《型世言》与晚明社会生活》文中指出《型世言》自陈庆浩在汉城大学发现以来,引起学术界关注,众多学者提出了十分精辟、独到的见解。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大量阅读前人着述,就《型世言》所涉及的晚明社会生活进行归纳、分析,对晚明社会各阶级阶层,尤其是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在晚明商品经济和心学思潮冲击下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别之处进行叙述,力图就小说提及的故事、人物、细节等等将晚明市井生活的斑斓迷离一一展现。本文共分七章,其中第二至六章分别详细解读了晚明乡村、商贸、官吏、士人、女性的生活及其所受到的社会环境影响。晚明的乡村一方面处于商品经济繁荣与土地兼并严重的双重压力下,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正在崩溃,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受宗族强大势力的掌控,在感情倾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无法摆脱宗法的桎梏。晚明的商人势力正处于上升阶段,商人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品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与赞颂,商业利润吸引了许多城乡居民投身商场,但是受到封建制度与统治的约束,商人将大量资金用于纳监、个人消费和放贷,严重制约了扩大再生产。在晚明拜金风尚的影响下,官员也积极经商,处于官僚体制下层的吏与部分读书人甚至突破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以追逐财富为唯一标准,行事乖张丑陋。晚明女性依然被禁锢在家庭,女性的自由与幸福依然掌控在男性领导的家长专制下,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举动得不到社会认同,一部分历尽坎坷,成为封建道德规范忠实的卫道者与殉道者,极少数女性以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来呼应晚明人性解放的滥觞,最终也付出了生命代价。晚明内忧外患,处于激烈的社会动荡之中,《型世言》本着“树型于世”的创作目标,广泛搜集、演绎社会轶事、口头传闻,无意中切切实实地将一个恍惚迷离、善恶共存、美丑莫辨的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郑国岱[8](2004)在《末世罡风 ——《型世言》忠义主题论略》文中研究说明明季延至崇祯,山河日下,有识之士倡扬忠义,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此种思潮在拟话本领域的杰出代表就是陆人龙的《型世言》。陆氏一方面直视惨淡的现实和淋漓的鲜血,抒写忠义危机;另一方面也努力寻觅危机的出路。他的努力向我们昭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他的努力也代表了拟话本对现实的深重关切,代表了拟话本悲剧精神的树立。

顾克勇[9](2004)在《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陆云龙、陆人龙是中国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集小说编创、评点、刊刻者于一身的小说作家,他们编创、评点、刊刻了《型世言》、《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辽海丹忠录》说部三种,还刊刻了方浩汝的《禅真后史》,另一晚明话本小说《清夜钟》也疑为其刊刻。其中《型世言》的重新发现,曾一度在小说研究界引起轰动。可以说,陆氏兄弟在明代话本小说作家中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冯梦龙、凌蒙初。陆氏还选评刊刻诗文集多种,其中《翠娱阁评选皇明十六名家小品》成绩最大,是后人研究明代小品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朝末年,话本小说创作达到鼎盛时期,而推动小说出现这种繁荣景象的主力军多是一些科举不第的布衣文人,这些下层文人加入到小说编创队伍中来的首要动机是什么?他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参与小说编创?他们尚劝戒、尚补史的审美观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如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这些通俗小说家地位微贱,生平活动记载较少,给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带来不便。陆氏兄弟是影响较大且为数极少的生平可考的下层通俗小说家,对陆氏兄弟文学进行个体研究,会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带动明代文学尤其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的深入。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陆云龙兄弟生平及文学活动概述”,在前人对陆云龙生平考述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交游进行订正补充,指出其交游的特殊目的,并对陆氏的思想观念及治生心态作进一步的深层剖析;其次在梳理考证陆氏峥霄馆成员、刊刻书目的基础上,归纳其出版特点;最后,整体概括陆云龙兄弟的小说编作的特点,分析评价陆云龙小说评点;附论部分考证《梼杌闲评》作者不可能为李清。 第二章“《型世言》研究”是本论文的重点。本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节,主要是对《型世言》及子本诸问题的考证辨析。第一节就《型世言》的成书方式问题澄清了陆人龙是《型世言》一书的编者而非作者这一事实;第二节核校考证已有的《型世言》本事研究,并补充自己的发现;第三节就《型世言》、《幻影》、《三刻拍案惊奇》、“别本”《二刻拍案惊奇》诸书概况、问世时间、版本之间的关系等诸问题作一澄清辨析。第二部分为后五节,对《型世言》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作出评价。首先论述《型世言》的劝戒表现及背景,以“三言”、“二拍”为参照物,分析《型世言》的劝戒特色,论述其劝戒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将《型世言》与明末诸话本比较,指出其题材上的残缺;最后综合分析《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客观评价其在晚明话本小说中的地位。 第三章分析《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辽海丹忠录》的创作动机,概括其创作特色,探索《辽海丹忠录》的材料来源,对研究者所持《清夜钟》作者为陆云龙的论点提出质疑。 第四章分析陆云龙的诗文创作特色,总结陆云龙诗文批评特点。 为读者阅读本文及研究之便,附录部分辑录了《型世言》及陆氏兄弟文学研究论文目录索引及部分稀见文献资料。

淮茗[10](2001)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要目索引(2001年1月-3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多情却被无情恼——《型世言》第十一回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情却被无情恼——《型世言》第十一回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释义:叙事、叙事结构、叙事主题
    二、中国商业文学研究述评
        (一)关于“商业文学”概念的界定
        (二)关于商业文学的历史梳理
        (三)关于商业文学的主题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三、商业小说研究的新思维:“商业场域”
        (一)“商业场域”之三大要素
        (二)“商业场域”之三大属性
        (三)“商业场域”之四大功能
    四、研究意义和思路、方法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基本思路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商业小说叙事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待商姿态
        一、从“农商并进”向“重农抑商”的历史转变
        二“抑商”产生的历史原因
        三、“困”和“辱”:古代“抑商”制度的核心内容
        四、“抑商”展开的话语路径——政治打压之外的考察
        五、为商辩护及其路径——与“重商”相关连的考察
    第二节 儒家思想与商人伦理建构
        一、从商贾家训看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儒家价值观与商人的经济实践活动
        三、明清商业小说的精神诠释
    第三节 古代商业经济影响下的商业小说叙事
        一、商业经济影响文学的几个层面
        二、商业小说创作者的“中间人”角色与功能
        三、商业经济文化与古代商业文学创作的基调
        四、古代商业小说中女商人形象的演变
第二章 古代商业小说创作的三种叙事模式
    第一节“神助”命定模式
    第二节 家庭中心模式
    第三节 因果报应模式
第三章 中国古代商业小说的财富叙事主题
    第一节 古代商业小说的“财富命定”叙事
        一、“财富命定”观念与小说叙事
        二、古代商业小说的“财富命定”叙事
        三、商业小说“财富命定”叙事的缘由
        四、商业小说“财富命定”叙事的作用
    第二节 商业小说对“情”“财”关系的独特审视
        一、财富在小说叙事中的双重角色
        二、人物财富、情感观念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三、对“情”“财”关系的思索与处理
        四、对“情”“财”关系处理的价值
第四章 中国古代商业小说的“义利”叙事
    第一节 唐代商业小说的“义利”叙事
        一、唐代商业小说义利叙事的观照基础和前提
        二、唐代商业小说的义利叙事及其价值指向
    第二节 宋元时期商业小说的“义利“叙事
        一、宋代商贾重义的社会事实
        二、宋元时期商业小说“义利”叙事的文化解析
        三、宋元时期商业小说“义利”叙事的文本解读
    第三节 明代商业小说以“物欲”为中心的义利叙事
        一、“钱毒铜臭”叙事与现实认知层
        二、“因果报应”叙事与道德导向层
        三、“命定”、“空幻”、“立命”叙事与世俗超越层
    结语
第五章 古代商业小说的沿承及其当代表现
    第一节 商业小说叙事的沿承与嬗变
        一、竞争和博弈被前所未有地凸显
        二、既回望传统又迎合时代的叙事
    第二节 中西商人特质与商业小说的跨文化叙事
        一、中西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商人特质
        二、差异体验与商业小说的跨文化叙事
    第三节 近二十年财富叙事的演变
        一、社会变革与话语重构
        二、激荡的金钱畅想曲
        三、复杂的金钱面相
        四、积极的财富反思
    第四节 当代商业小说的叙事动力及其审美价值
        一、成长遭际型叙事动力
        二、商战谋略型叙事动力
        三、行业揭秘型叙事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读博期间获奖情况
后记

(2)《型世言》的思想价值与形象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本研究法
        1.3.2 分类研究法
        1.3.3 形象分析法
第二章 陆人龙及《型世言》简介
    2.1 陆人龙简介
    2.2 《型世言》简介
第三章 《型世言》的思想价值
    3.1 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3.1.1 真实的生活故事
        3.1.2 典型的公案故事
        3.1.3 美好的爱情故事
    3.2 思想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3.2.1 对新生事物的肯定
        3.2.2 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3.2.3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3 创作具有道德的说教性
        3.3.1 济世补天的责任
        3.3.2 重振纲常的愿望
        3.3.3 苦口婆心的说教
第四章 《型世言》的形象类型
    4.1 正面形象
        4.1.1 贞女烈妇的形象
        4.1.2 信商义士的形象
        4.1.3 忠臣孝子的形象
        4.1.4 清官雅士的形象
    4.2 反面形象
        4.2.1 贪财逐利的形象
        4.2.2 贪色好淫的形象
        4.2.3 贪名慕势的形象
        4.2.4 昏官酷吏的形象
第五章 《型世言》的成就与不足
    5.1 《型世言》的成就
        5.1.1 《型世言》的思想成就
        5.1.2 《型世言》的艺术成就
    5.2 《型世言》的不足
        5.2.1 《型世言》思想上的不足
        5.2.2 《型世言》艺术上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 个性思潮滋养中的文学创作
    第一章 明末文学的发生背景
        第一节 明末社会的终极性特征
        一、 集权政治的巅峰与统治秩序的失控
        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
        三、 异端思想的泛滥与传统纲常的濒临崩溃
        四、 古典文化的总结和近代文明的依稀曙光
        第二节 明末俗世掠影
        一、 商贾货殖甚嚣尘上
        二、 城市文化蓬勃发展
        三、 拜金与纵欲的横流
        四、 全民性的消费狂欢
        第三节 明末士林景观
        一、 悠游末世的生活状态
        二、 师心悦禅的精神信仰
        三、 出雅入俗的审美取向
    第二章 开到荼蘼的明末文学
        第一节 诗文领域复雅与任俗的激荡
        一、 公安诗文的任俗趋向
        二、 竟陵文人的复雅主张
        三、 小品文字的灵思妙想
        第二节 小说中的末世风情图画
        一、 魑魅魍魉《金瓶梅》
        二、 “三言二拍”的全新视角
        三、 类型小说的蓬勃发展
        第三节 情理争胜的戏剧舞台
        一、 汤显祖的真情世界
        二、 吴江派的本色信仰
    第三章 明末文学的个性及走向
        第一节 明末文学的鲜明个性
        一、 娱人娱己、锐意出奇
        二、 俗化倾向明显
        三、 市场主导因素的增强
        第二节 明末文学的走向思索
        一、 自由的写作风气
        二、 通俗文学的登堂入室
        三、 良性的文化市场
中编 岸谷之变主导下的文学呈现
    第四章 明清之际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历史逆流与夷夏之变
        一、 明亡前夕的动乱失序
        二、 甲申国变的历史逆流
        三、 夷夏之变的深刻内涵
        第二节 文人的升沉际遇
        一、 慷慨济世与以身殉国
        二、 奔走抗清与萧然逃世
        三、 贰臣的尴尬地位
        第三节 学风的悄然转向
        一、 士人的经世倾向
        二、 对王学的有意修正
    第五章 易鼎之际的文学变化
        第一节 传统诗文理性的回归
        一、 别裁伪体的复古风潮
        二、 追忆痛悔的心灵哀章
        三、 汲古通今的诗学建设
        第二节 白话小说生气的彰显
        一、 时事小说的忧患情绪
        二、 短篇小说的布道意旨
        第三节 戏曲舞台热情的迸发
        一、 临川、吴江的合流
        二、 时事剧的轰动效应
        三、 苏州派的时代精神
    第六章 明清之际的文学风貌及反思
        第一节 易代之际的文学风貌
        一、 爱国情怀高涨
        二、 功利文学观的抬头
        三、 浓重的末日感伤
        第二节 文学转变的特殊情境
        一、 天翻地覆时的应激反应
        二、 通俗文学影响力的抬升
下编 明末精神与官方意志博弈中的文学迁移
    第七章 清初文学的历史土壤
        第一节 艰难的文化整合
        一、 异质文化的融汇整合
        二、 恩威并施的文化政策
        三、 汉族知识分子的境遇
        第二节 清初学风的演化形成
        一、 攻讦君主专制
        二、 反思明末学风
        三、 发扬经世传统
        第三节 清初对明代文学的回顾
        一、 清初的明代诗文批评
        二、 清初文学批评的正名内涵
    第八章 清初文坛的熙攘图景
        第一节 诗坛重现雅正之风
        一、 遗民诗的悲美风貌
        二、 淳雅格调的兴起
        三、 词作的中兴与嬗变
        第二节 小说家主体意识的增强
        一、 李渔的人间喜剧
        二、 才子佳人南柯梦
        三、 蒲松龄的苦心孤诣
        第三节 雅俗并峙的戏剧舞台
        一、 抒情剧的悲愤寄寓
        二、 风情剧的喜剧内涵
    第九章 清初文学的个性与地位
        第一节 清初文学的个性
        一、 炽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深邃的生命悲剧感
        二、 主体精神的沉潜与现实表现的畏缩
        第二节 清初文学的“继往”与“开来”
        一、 清初对明末文学的继承
        二、 清初文坛对明代文学的反拨与指向
结语
致谢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型世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型世言》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重点及意义
第一章 《型世言》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及其思想倾向
    第一节 《型世言》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
    第二节 《型世言》的思想倾向
第二章 《型世言》对晚明社会生活的描写
    第一节 对文人政治生活的描写
    第二节 对商贾生活的描写
    第三节 对爱情生活的描写
    第四节 对社会风俗的描写
第三章 《型世言》艺术特色
    第一节 人物描写手法
    第二节 叙述技巧
    第三节 叙述语言
第四章 《型世言》与“三言二拍”比较
    第一节 艺术特征的比较
    第二节 内容题材的比较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型世言》与明代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对《型世言》作者及成书年代的研究
        (二) 对《型世言》故事素材来源的考证研究
        (三) 对《型世言》思想文化的研究
        (四) 对《型世言》艺术价值的研究
    三、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注释
第一章《型世言》的创作背景及陆人龙的文化心态
    一、晚明社会的重重危机
    二、陆人龙的文化心态
        (一) 关心时局,具有忧患意识
        (二) 为百姓立言
        (三) 维护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注释
第二章 《型世言》与明代君臣关系
    一 《型世言》中的君臣形象论
        (一) 复杂真实的人君形象
        (二) 臣子形象论
    二 《型世言》中的君臣关系论
        (一) 易代之际君臣之关系
        (二) 贤臣与君主之关系
        (三) 佞臣与昏君之关系
    三 “忠”的高扬与道德救世
    注释
第三章 《型世言》与明代官场和科场
    一 《型世言》中官吏形象解读
        (一) 清官能吏形象论
        (二) 昏官贪吏形象论
    二 《型世言》与明代官场
        (一) 官场中金钱势力的膨胀
        (二) 官吏勾结
    三 《型世言》与明代科场
        (一) 科场众生相
        (二) 对八股科举制度的批判
    注释
第四章《型世言》与明代市井生活
    一 《型世言》中的市井民众群像
        (一) 身处底层心存善良
        (二) 市井丑类
        (三) 佛门僧众
    二 商品经济下市井民众思想意识的转变
        (一) 对经商态度的转变
        (二) 货币观念的变化
        (三) 商品经济下的道德标准
    注释
第五章《型世言》与明代家庭生活
    一、《型世言》家庭成员关系解读
        (一) 夫妇关系论
        (二) 婆媳关系论
        (三) 主仆关系论
    二、《型世言》中的婚恋观
        (一) 赞赏传统婚姻观念
        (二) 贬斥婚外男女私情
        (三) 女性主动追求爱情
    三、从《型世言》看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在明代的嬗变
        (一) 妇女家庭角色新变
        (二) 民众对寡妇改嫁态度宽容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1章 明以前古代小说中之尼僧形象
    1.1 隋前古小说中之尼僧形象
        1.1.1 隋代以前的尼僧教团
        1.1.2 辅教之工具
    1.2 隋唐五代小说中之尼僧形象
        1.2.1 隋唐五代的尼僧
        1.2.2 隋唐五代时期文学作品中之尼僧形象
    1.3 宋元小说中之尼僧形象研究
        1.3.1 宋元时期的尼僧教团
        1.3.2 宋元时期文学作品中之尼僧形象
    1.4 小结
第2章 明清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1 明代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1.1 明代文言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1.2 明代白话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2 清代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2.1 清代文言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2.2 清代白话小说中尼僧事迹之钩沉
    2.3 明清其它文学作品中之尼僧形象
        2.3.1 明代其它文学作品中之尼僧形象
        2.3.2 清代其它文学作品中之尼僧形象
第3章 明代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
    3.1 明代尼僧的生存困境及黯淡的尼界
        3.1.1 明代尼僧的生存困境
        3.1.2 黯淡的尼界
    3.2 明代小说中之尼僧形象
        3.2.1 明代小说中尼僧形象概述
        3.2.2 淫乱之媒与食人妖魔
        3.2.3 《金瓶梅词话》中之尼众与闺中女性
    3.3 对明中后期小说中尼僧形象的文化阐释
        3.3.1 儒家性别观的影响
        3.3.2 醒心与娱目——作者的两种创作心态
第4章 清代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
    4.1 清代的尼僧教团
        4.1.1 清代尼僧教团生存的外部环境
        4.1.2 清代尼僧教团的新变
    4.2 清代小说中之尼僧形象
        4.2.1 清代小说中尼僧形象概述
        4.2.2 清代小说中之尼僧众像
        4.2.3 梵门绮语 火中莲花
    4.3 对清代小说中尼僧形象的文化阐释
        4.3.1 满族入关前性别观念对清代尼僧教团生存处境的有利影响
        4.3.2 清代女性意识高涨下的女性命运观照
        4.3.3 文人的狭邪传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型世言》与晚明社会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依据与目的
    1.2 《型世言》研究概况
        1.2.1 本事研究
        1.2.2 作者研究
        1.2.3 存目研究
        1.2.4 成书年代研究
        1.2.5 社会文化研究
        1.2.6 艺术成就研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型世言》与晚明乡村
    2.1 《型世言》中的乡民
        2.1.1 自耕农
        2.1.2 佃农
        2.1.3 雇工
        2.1.4 贵族地主
        2.1.5 庶民地主
        2.1.6 寺院地主
    2.2 《型世言》中的乡村生活
        2.2.1 土地兼井导致晚明农村生活两极分化
        2.2.2 商品经济打破晚明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2.2.3 神灵信仰反映出晚明乡村文化生活的单调滞后
    2.3 《型世言》中的宗族权力
        2.3.1 宗族势力在《型世言》中的表现
        2.3.2 族权与政权的结合
        2.3.3 族权对神权的掌控
第3章 《型世言》与晚明商界
    3.1 《型世言》中的商人
        3.1.1 官商
        3.1.2 私商
        3.1.3 兼营手工业的小商贩
    3.2 《型世言》与晚明商业精神
        3.2.1 灵活机变、顺势而为的商业策略
        3.2.2 诚实守信、有情有义的商业合作宗旨
        3.2.3 超越血缘、姻亲、身份、地位的商业伙伴关系
    3.3 《型世言》中阻碍商人扩大再生产的三大因素
        3.3.1 纳监等提高商人杜会地位的途径耗费大量资金
        3.3.2 个人享乐与消费靡费大量资金
        3.3.3 高利贷占用大量资金
第4章 《型世言》与晚明官吏
    4.1 《型世言》与晚明的官
        4.1.1 官
        4.1.2 对清官的重新定位
    4.2 《型世言》与晚明的吏
        4.2.2 吏
        4.2.2 晚明吏贪污枉法成风
第5章 《型世言》与晚明士林
    5.1 《型世言》与晚明士人
        5.1.1 士
        5.1.2 贫穷士子的另类生财之道
    5.2 《型世言》对士风日下的反拨
        5.2.1 借风水信仰劝人们积德行善
        5.2.2 宣扬阴德说,劝士子“慎独”
第6章 《型世言》与晚明女性
    6.1 《型世言》中的晚明女性
        6.1.1 职业女性
        6.1.2 家庭女性
    6.2 《型世言》与晚明女性意识觉醒
        6.2.1 女性以及整个社会对生命、人性的尊重
        6.2.2 明代社会意识仍不允许女性主动追求爱情
        6.2.3 部分女性开始追求品性人格的自我完善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末世罡风 ——《型世言》忠义主题论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场域真相、“人性解放”与忠义诉求
二、 陆人龙笔下的忠义危机
    (一) 、 相对于“忠君”的疏离
        第一类,经历了腥风血雨的忠君噩梦的人
        第二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人
    (二) 、 物欲横流与“义”的脆化
        甲,物欲横流对人情的撕裂
        乙,金钱势力的膨胀与知识分子道义信心的挫折
三、 忠义的坚持与选择
    (一) 、 “忠君”的坚持
        甲,“忠君”的严峻与慷慨
        乙,“忠君”的坚执和慈悲
    (二) 、 “崇义”的选择
        第一,以义节欲
        第二,听天命
        第三,因果报应
四、 《型世言》“忠义”主题对于拟话本的意义
    (一) 、 代表了拟话本对社会秩序的深重关切
    (二) 、 代表了拟话本悲剧精神的树立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9)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言
第一章 陆云龙兄弟生平及文学活动概述
    第一节 陆氏兄弟生平思想及交游
    第二节 峥霄馆成员、刊刻书目及出版特点
    第三节 陆云龙兄弟的小说编作及评点
    附: 《祷杌闲评》作者非李清考
第二章 《型世言》研究
    第一节 《型世言》的成书方式
    第二节 《型世言》本事考证
    第三节 《型世言》与《幻影》、《三拍》、“别本”《二刻拍案惊奇》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型世言》的劝戒表现及背景
    第五节 《型世言》的劝戒特点及负面影响--与“三言'、“二拍”相比较
    第六节 《型世言》的女性观--与明末诸话本比较
    第七节 《型世言》的艺术成就
    第八节 《型世言》在晚明话本小说中的地位
第三章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辽海丹忠录》、《清夜钟》研究
    第一节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创作及特色
    第二节 《辽海丹忠录》的创作及毛文龙之死
    第三节 《辽海丹忠录》的材料来源及创作特色
    第四节 《清夜钟》研究
第四章 陆云龙兄弟的诗文创作及选评
    第一节 陆云龙诗文创作及诗评(略)
    第二节 陆云龙的小品文选评
附录
    附录(一): 《型世言》及陆氏兄弟研究论文目录索引(至2004年4月)
    附录(二): 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多情却被无情恼——《型世言》第十一回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商业小说叙事研究[D]. 谢志远.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3)
  • [2]《型世言》的思想价值与形象类型研究[D]. 张婉. 延边大学, 2014(02)
  • [3]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 吴琼. 上海师范大学, 2012(12)
  • [4]《型世言》研究[D]. 赵旭.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5]《型世言》与明代社会[D]. 王朴.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08)
  • [6]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 郭辉. 南开大学, 2010(08)
  • [7]《型世言》与晚明社会生活[D]. 吴顺. 南昌大学, 2010(08)
  • [8]末世罡风 ——《型世言》忠义主题论略[D]. 郑国岱.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3)
  • [9]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D]. 顾克勇. 浙江大学, 2004(03)
  • [1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要目索引(2001年1月-3月)[J]. 淮茗. 明清小说研究, 2001(02)

标签:;  ;  ;  ;  ;  

多情却无情——《行世言》第十一章赏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