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数码印刷新时代——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

开创数码印刷新时代——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

一、开创数码印刷新纪元——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瀛[1](2018)在《柯尼卡美能达互联网营销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中国的办公自动化外设行业在过去十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国内市场形成了成熟的营销模式。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产品、服务本身同质化的日益加深,办公自动化外设厂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营销困局:传统的营销模式遭遇到诸多挑战,急需变革;价值链前端的供应商和后端的经销商难以整合,突显营销优势;传统行业难以依托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扩大营销网络,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这些问题已成为所有办公自动化外设厂商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为上述的营销困局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对中国办公自动化外设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作了分析,总结了厂商面临的几大发展瓶颈。随后,作者以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为例,着重分析了其在产品结构、分销渠道以及技术服务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并阐述了在该公司引入互联网营销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本文的重点是作者对柯尼卡美能达整个互联网营销方案内容和实施过程详尽的介绍以及全面的绩效评估。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方案的不足、未来可预见的瓶颈以及持续改进的设想,从而保证该公司的互联网营销方案将收到持续而稳定的成效。

刘国华[2](2014)在《黑龙江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影像印刷行业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数码时代的到来,曾经世界着名的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因为没有正确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而最终导致了企业对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的惨剧。柯达公司的倒闭给整个影响印刷行业敲响了警钟,再加之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让本来就在风雨中前行的影像数码行业如履薄冰。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响印刷行业来说并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灾难,数字技术中例如网络技术、数码设备等新生事物的诞生,同样也给影响印刷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摆在了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的面前。面对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的公司发展目标为基础,提出了战略选择,并对实施策略和战略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论文首先对印刷行业的发展和影像印刷企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借鉴其适用理论部分;其次对金威数码的外部环境运用PEST和“五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再次分析了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以及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产品;最后利用SWOT等模型分析得出最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并为战略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和保障措施。

张辉[3](2012)在《基于TRIZ的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构建》文中认为新产品创新以及服务创新问题很早以前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相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产品本身技术上的发展,或者,集中于如何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营销决策方面,对于如何系统地思考和解决新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复杂决策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企业要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产品或者服务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新产品创新或者服务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创新决策者要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有来自技术方面的、也有来自于商业方面的、还有来自于技术与商业两个方面的冲突。但企业在新产品或者服务创新方面究竟面临哪些冲突,以及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到目前还没有比较完整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我们目前还缺少指导企业实现新产品或者服务创新的方法。TRIZ是工程技术领域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它是从解决技术发明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冲突开始的。本文的研究就是借鉴TRIZ原理,从归纳新产品创新过程中所可能面对的种种冲突入手,来寻找解决商业领域的新产品创新问题的有效方法,构造新产品创新的冲突矩阵是借鉴TRIZ理论构建新产品创新方法的关键一步。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等地的3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195份有效的问卷的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最终筛选出了新产品创新过程中所普遍关注的22个影响因子。然后通过专家评价法,将此新产品创新的22个影响因子转化成为类似于TRIZ中的39个工程技术参数的新产品创新冲突参数,从而构建了类似于TRIZ中的冲突矩阵的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随后,文章将此新产品创新的冲突矩阵应用于商务影像行业的实际案例中,论证了它的有用性。论文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如何应用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筛选新产品创新冲突解的方法。概括起来,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建立了完整的新产品创新的研究体系,构建了由定义、构成要素、分类、创新、评估组成的新产品创新体系框架。(2)提出了基于TRIZ的新产品创新模型,筛选出了新产品创新冲突参数,构建了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3)结合案例分析,给出了应用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筛选新产品创新解的方法。(4)通过实际案例对所构建出的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有用性进行了验证。

童光宇[4](2011)在《LSC公司上市后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将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外包给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服务经验的外包服务商,企业的文印外包服务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重要部分。文印外包服务[1]“是指客户将文件处理设备、文件处理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由服务商对客户的设备配置进行优化,实施专业的运营管理服务,并根据客户需要部署文件管理软件以提升客户文件在采集、分发、存储、检索、流转、共享、输出等文件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高效管理,从而降低文件处理成本,提高办公效率。”文印外包服务市场是一个高速增长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09-2013年中国办公信息系统市场发展趋势与预测报告中提出,到2013年,中国的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1.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在35%。相比于全球500强企业中85%的企业已经部分或全部采用了文印外包服务的市场成熟度来说,中国企业客户的文印外包服务市场急待开拓。目前在全球文印外包服务市场处于领导者地位的是惠普和施乐公司,他们在中国的文印外包服务市场已耕耘多年并取得了良好成绩。首批创业板企业之一的立思辰公司(以下简称LSC)以中国本土最大最专业的办公信息服务商的定位成功上市。本土服务商和国际文印外包服务巨头在营销策略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当前对我国文印外包服务市场的竞争态势和国内外文印外包服务商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目前全球及中国的文印外包服务市场的现状、趋势和竞争态势进行分析,运用STP目标市场策略分析、SWOT矩阵分析、竞争环境中的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客户价值等现代营销理论,以本土文印外包服务商LSC为例,对其如何制定上市后的营销策略进行专题研究,如:LSC该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如何使产品组合更有竞争优势;如何建立更为高效的营销体系等问题。并对惠普和施乐两家公司进行营销策略的对比研究,力求站在国际视野,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适合本土文印外包企业采纳的营销策略。

张健[5](2009)在《富士施乐复印机中国业务的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复印机的发明者,施乐公司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延续了70年的神话,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位仅凭单一产品位列其中的企业,70年代后期,随着老牌企业惠普、佳能及理光等新兴日本企业的崛起,施乐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目前,中国复印机市场是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市场,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复印机市场。2000年,富士施乐以5.5亿美元从施乐公司手中收购了中国市场的经营权。当前的中国复印机市场,正是群雄逐鹿,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作为昔日的“龙头老大”,富士施乐不仅要面对以数码复印机后来居上的理光,还要应对以小型复印机的成功切入且步步紧逼的佳能,其后还有柯美,东芝,夏普等新秀的蚕食,近年来,这五家公司的复印机都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2007年,中国复印机市场呈现复苏状态,受到了数码复合机快速发展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功能数码复合机产品的关注越来越多,技术的创新发展、经营模式的转变、市场平均售价的逐年下降、中小企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开了新一轮复印机产品更新换代的序幕。如何面对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客户需求?是否需要改变高端品牌形象,贴近中低端客户?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是否需要降低价格竞争?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思索和研究,通过对中国复印机行业的市场状况、竞争格局、细分市场的分析,结合富士施乐复印机的市场机会、优劣势、目标客户、市场定位,本文对富士施乐复印机中国业务的整合营销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

徐坤元[6](2007)在《惠普数字印刷机的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分析》文中指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得出惠普数字印刷机的“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论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差异化营销战略的背景及意义,分析目前营销战略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而引出采用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然后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产品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主要竞争对手和潜在客户群等外部机遇以及企业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等企业内部条件,得出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唯有领先核心竞争,保持差异化优势才是企业和产品的生存之道。在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选择的部分,首先剖析了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的内涵,从产品、形象、市场三大部分提出了差异化战略的考察重点。产品为核心,产品的差异化意味着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为客户者提供独特的品牌产品,对产品的生命力至关重要。形象是企业的界面,形象差异化意指实施品牌CI战略而导致的差异,使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建立起联想独一的概念。市场差异化指由具体的市场操作因素如营销环境等而形成的差异,主要包括价格差异、渠道差异和服务差异。HP Indigo数字印刷机具有突出的产品差异性,惠普公司也具备业界认可的品牌形象,而在价格、渠道和服务这三个方面HP Indigo产品也具备较强的差异化特性,这些都为我们采用差异化的市场营销战略和具体的营销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为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具体实施保障。具体的实施保障主要从营销团队的建设和营销工具的配备、市场宣传和推广方案等几个方面。差异化的市场营销战略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占尽先机,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这对于惠普公司推广和销售HP Indigo数字印刷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也会给数字印刷服务商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使服务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希望本论文能对惠普数字印刷机的市场推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李凤萍[7](2006)在《成都数码印刷市场调研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字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显现,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个性化时代已经到来。数码印刷凭借其能进行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印刷、网络化印刷,还能进行联机加工的优势,正在成为人们展现个性的最佳选择。在我国,数码印刷的需求空间不断增大。一些大城市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足以证明数码印刷正在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我国西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尽管如此,数码印刷在成都的发展却非常缓慢。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此,在对我国数码印刷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都市数码印刷市场进行调研,探索并分析阻碍数码印刷在成都市场发展的原因,并对成都数码印刷市场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为:1.介绍了中国数码印刷业发展的四部曲,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我国数码印刷业的未来发展状况。2.分析了成都数码印刷业发展的现状,介绍了成都大型数字印刷机的拥有状况,现有装机量状况,并对成都数码印刷市场进行了分析。3.对成都个性化市场认知状况进行了市场调查,了解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婚姻状况的消费者对个性化印刷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各种个性印刷产品价格接受状况。4.在对成都个性化印刷市场认知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市场策略,即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和产品策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人们生活水平会再上一个台阶,人们对个性化印刷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成都数码印刷企业应当抓住大好时机,使自己获得长足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这些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肖文[8](2002)在《开创数码印刷新纪元——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中的成功应用》文中提出

杨姝[9](2017)在《读者中心论视野中的按需出版发展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按需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形式,为出版领域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它解决了传统出版的库存危机,成为“绿色出版”的一种方式。按需出版重构了传统的出版流程,使读者从原本的末端环节中跳脱,参与到出版的各个流程当中去。在对市场需求精确认知的情况下,不浪费地出版图书,改善出版商的经济压力。利用数字出版的技术将图书数字化储存,便于后续的更新与变换,有利于与延长出版周期。按需出版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够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更多种类的图书来丰富市场,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来激发读者深层次的个性需求,刺激图书市场消费需求的普遍增长。本文分为绪论、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从读者中心论的角度引出四个章节。首先第一章在绪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按需出版的特征,按需出版与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之区别。第二章从读者中心论的“接受环境”这一角度,在技术、政策、产业、受众理念四个方面的受众在接受的过程中所处的多重背景产生的影响。第三章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描述从读者在按需出版中不同角色的变换。通过国内外的各类型案例丰富读者的身份变迁的过程。第四章以出版的流程编辑、印刷、发行为切入点,在读者中心论的视角下阐述按需出版的发展策略。

赵淑英[10](2014)在《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模块化具有“持续创新+敏捷制造”的特征,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自由度,对市场多变的个性化的需求能快速响应,所以,在计算机、汽车、手机、建筑、家具等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强调个性化的持续创新的高技术复杂产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日渐扩大趋势,导致这些行业产业组织形态演化出现模块化网络化新趋势。模块化以及模块化生产网络因对高技术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的独特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结合计算机、汽车、手机等产业,主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和产业组织模块化层面关于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但模块化是个全球开放系统,应融入模块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影响,即从模块化生产网络视角,深入分析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使用模块化最彻底的计算机制造业行业数据给予实证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还鲜有研究的情况下。研究结论对引导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如何高效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角度展开研究。首先使用产业组织理论、分工理论和博弈论等系统地分析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模块化生产网络通过模块化分工、“背对背”竞争、合作和技术溢出四种途径影响技术创新。其次,因计算机制造业是模块化最彻底的产业,是模块化的典型代表,且本土企业较“三资”企业更能代表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接下来,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中国本土PC产业产品设计和生产模块化分析、中国本土PC产业在模块化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分析、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研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最后,利用1995-2012年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而验证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是否成立。因为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增加创新绩效利润,所以进一步完成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创新绩效利润影响的扩展检验。同时,还做了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R&D经费投入“挤出”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讨论,以便给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加全面的分析与检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论文提出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成立,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具有垂直专业化分工技术特征的模块化分工深化、模块化分权基因带来“背对背”竞争加剧、合作加强和知识共享带来的更多技术溢出有利于提升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有利于增加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创新绩效利润。同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R&D经费投入不存在“挤出”效应,即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自主R&D资源没有因垂直专业化分工从创新系统中“漏出”。第三,依据中国台湾以低端价值模块切入全球价值链最终实现成功转型的经验分析,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瓶颈给出一个与文献不同的解释——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自身的原因和没有高效利用好模块化生产网络原因,导致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不能向模块化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本文研究结论对始终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实施模块化生产方式,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其他行业如何高效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也具有借鉴意义。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验证鲍德温、克拉克和青木昌彦等学者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理论分析,因为本文提出的影响机理中的一部分是源于他们的思想,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基于他们的理论分析进行后续的实证检验。

二、开创数码印刷新纪元——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创数码印刷新纪元——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柯尼卡美能达互联网营销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营销理论
    2.1.1 互联网营销理论概述
    2.1.2 互联网营销的特点
    2.1.3 主要运用的范围
2.2 深度营销理论
    2.2.1 深度营销理论概述
    2.2.2 深度营销的核心理念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2 相关研究结果 第3章 中国办公自动化外设的行业现状
3.1 办公自动化外设的基本概念
    3.1.1 产品的分类
    3.1.2 产品的基本特点
3.2 中国办公自动化外设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2.1 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
    3.2.2 行业发展趋势
3.3 市场发展瓶颈
3.4 国内外主要厂商实施营销策略的现状
    3.4.1 国内现状
    3.4.2 国外现状 第4章 柯尼卡美能达的营销现状
4.1 柯尼卡美能达公司
    4.1.1 公司概况
    4.1.2 公司组织架构
4.2 市场与营销现状
    4.2.1 市场份额及表现
    4.2.2 现有的营销体系
4.3 营销体系问题诊断
    4.3.1 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销售利润低下
    4.3.2 营销价值链缺乏整合,协同效应难以显现
    4.3.3 技术服务资源不足,阻碍渠道拓展
4.4 公司引入互联网深度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4.1 引入互联网深度营销的必要性
    4.4.2 引入互联网深度营销的可能性 第5章 柯尼卡美能达公司互联网营销方案的设计实施与持续改善
5.1 互联网营销方案的设计理念
    5.1.1 基于互联网4D营销理论的对策
    5.1.2 基于深度营销理论的对策
5.2 柯尼卡美能达的互联网营销方案
    5.2.1 营销团队的组织架构
    5.2.2 营销的业务流程再造
    5.2.3 配合互联网营销的产品升级
    5.2.4 配合互联网营销的服务升级
5.3 互联网营销的组织实施
    5.3.1 产品企划以用户需求为先
    5.3.2 电商销售完善线上渠道体系
    5.3.3 商务管理构筑全渠道营销布局
    5.3.4 技术服务提供参与式体验
    5.3.5 广报宣传实施多渠道整合传播
5.4 互联网营销的效益评估
    5.4.1 产品企划
    5.4.2 电商销售
    5.4.3 商务管理
    5.4.4 服务技术
    5.4.5 广报宣传
5.5 可能遇到的瓶颈及预案
5.6 营销方案的持续改善设想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研究的课题
6.3 对中国办公自动化外设行业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2)黑龙江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结构
第2章 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影像印刷市场概况
        2.1.1 国外影像印刷市场的现状
        2.1.2 国内影像印刷市场的现状
    2.2 国内影像印刷行业环境的宏观环境分析
        2.2.1 影像印刷行业的政策环境
        2.2.2 影像印刷行业的经济环境
        2.2.3 影像印刷行业的技术环境
        2.2.4 影像印刷行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2.3 影像印刷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3.2 现有竞争者
        2.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2.3.4 替代品的威胁
        2.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4 影像印刷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
    3.1 公司概述
    3.2 公司资源分析
        3.2.1 品牌资源
        3.2.2 人力资源
        3.2.3 技术资源
        3.2.4 客户资源
    3.3 公司能力分析
        3.3.1 生产能力
        3.3.2 营销能力
        3.3.3 产品的设计能力
        3.3.4 管理能力
    3.4 公司的核心竞争产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4.1 SWOT 矩阵分析
        4.1.1 机会(O)
        4.1.2 威胁(T)
        4.1.3 优势(S)
        4.1.4 劣势(W)
    4.2 公司的使命与目标
        4.2.1 公司的使命
        4.2.2 公司的目标
    4.3 公司的战略选择
        4.3.1 公司的总体战略增长型战略
        4.3.2 公司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4.4 公司的战略实施
        4.4.1 公司战略目标分解
        4.4.2 公司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
        4.4.3 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战略
        4.4.4 营销部门的职能战略
        4.4.5 财务部门的职能战略
    4.5 公司的战略保障
        4.5.1 生产保障
        4.5.2 市场保障
        4.5.3 人力资源保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3)基于TRIZ的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在创新方面的现状
        1-1-2 我国企业实施创新的现状
        1-1-3 我国创新投入结构现状
        1-1-4 产品创新与新产品
        1-1-5 新产品创新
        1-1-6 新产品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逻辑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文章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新产品创新的相关概念
    §2-2 新产品创新模式研究综述
        2-2-1 新产品创新的思想
        2-2-2 针对创新的研究
        2-2-3 新产品创新模式的演变
    §2-3 新产品创新过程的研究综述
        2-3-1 基于不同视角对新产品创新过程的研究
        2-3-2 新产品创新过程的阶段流程研究
        2-3-3 新产品创新成功因素的研究
        2-3-4 新服务创新过程研究
        2-3-5 新产品创新过程的特征
        2-3-6 新产品创新过程管理的研究
    §2-4 新产品创新方法的研究
        2-4-1 国外新产品创新方法的研究综述
        2-4-2 国内新产品创新方法的研究综述
        2-4-3 新产品创新所面临的冲突
    §2-5 佳能公司创新历程研究及其启示[111]
        2-5-1 新产品创新理念
        2-5-2 新产品创新元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IZ 理论与其在商业中的应用
    §3-1 TRIZ 理论简介
        3-1-1 TRIZ 理论
        3-1-2 TRIZ 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
        3-1-3 TRIZ 理论的基本哲理
        3-1-4 TRIZ 理论主要内容
        3-1-5 TRIZ 理论的创新设计问题解决工具[122]
        3-1-6 TRIZ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3-1-7 TRIZ 理论的特点和优势
    §3-2 TRIZ 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3-2-1 TRIZ 的应用领域
        3-2-2 以 ARIZ 方法解决商业模式创新思考程序问题
        3-2-3 TRIZ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与整合
    §3-3 TRIZ 在管理创新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
        3-3-1 国外将 TRIZ 应用于产品创新领域的研究
        3-3-2 国内将 TRIZ 应用于产品创新领域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问卷设计
        4-1-1 李克特七级量表法
        4-1-2 问卷内容的设计
        4-1-3 问卷设计过程
    §4-2 数据收集过程
        4-2-1 调查对象的确定和答卷者的选择
        4-2-2 问卷发放及回收
    §4-3 数据整理与样本描述
        4-3-1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 新产品创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 数据合并的有效性
    §4-6 研究方法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形成
    §5-1 新产品创新参数的信度、效度分析
        5-1-1 新产品创新的实证研究
    §5-2 新产品创新影响因子的作用的路径分析
        5-2-1 新产品创新各影响因子综合得分的计算
    §5-3 回归模型分析
    §5-4 构建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
        5-4-1 新产品创新模型
        5-4-2 新产品创新参数的筛选
        5-4-3 新产品创新 22 个影响因子的技术特性
        5-4-4 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务影像行业的案例研究
    §6-1 商务影像行业的概况
        6-1-1 国内商务影像行业市场规模概况
        6-1-2 商务影像行业的相关特征
        6-1-3 商务影像行业硬件设备的现状分析
    §6-2 商务影像行业产品及服务的介绍
        6-2-1 商务影像行业设备的基本功能
        6-2-2 商务影像行业服务的现状
    §6-3 商务影像行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因子
        6-3-1 商务影像行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4 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应用
        6-4-1 影响因子之间的冲突关系
        6-4-2 相关的创造发明原理的获得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7-2-1 本研究对于新产品创新的理论贡献
        7-2-2 本研究对于新产品创新实践的启示
    §7-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企业新产品创新访谈提纲
    附录 B 商务影像行业新产品创新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4)LSC公司上市后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结构与思路
第二章 研究理论概述
    2.1 STP‐现代战略营销的核心
        2.1.1 细分市场
        2.1.2 目标市场的选定
        2.1.3 市场定位
    2.2 顾客价值理论
        2.2.1 顾客认知价值定义
        2.2.2 建立价值主张
        2.2.3 顾客终身价值理论
        2.2.4 客户关系管理
    2.3 五力竞争模型理论
第三章 文印外包服务行业发展概述和经营环境分析
    3.1 全球文印外包服务行业概述
        3.1.1 全球文印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
        3.1.2 客户需求的变化
        3.1.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2 国内文印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3.3 主要竞争者分析
        3.3.1 厂商分析‐富士施乐公司
        3.3.2 厂商分析‐惠普公司
第四章 LSC 公司上市后的目标市场研究
    4.1 上市后的经营目标
    4.2 上市后的 SWOT 分析
    4.3 上市后的 STP 营销策略
        4.3.1 选择文印外包服务市场的细分指标
        4.3.2 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4.3.3 建立 LSC 的市场定位
第五章 LSC 公司上市后的营销策略的制定
    5.1 产品组合策略
        5.1.1 构建多元产品线策略
        5.1.2 建立竞争策略
        5.1.3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5.2 顾问型销售团队的建设
        5.2.1 顾问型销售人员的培养
        5.2.2 销售团队的领导力
        5.2.3 为顾客创造价值的销售方法论
        5.2.4 内部销售信息系统的建设
        5.2.5 销售激励及提成的设计
    5.3 市场活动及促销策略的制定
        5.3.1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5.3.2 应用广告新媒体及公共关系手段
        5.3.3 投入垂直性行业
        5.3.4 开展多样性的市场活动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富士施乐复印机中国业务的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1.2 宏观经济现状
2、中国复印机行业概况
    2.1 行业现状
        2.1.1 中国复印机市场的特点
        2.1.2 复印机市场容量
        2.1.3 细分市场
        2.1.4 竞争格局(五力分析模型)
    2.2 数码复合机的市场概况
        2.2.1 彩色市场潜力巨大
        2.2.2 中小企业用户增长
        2.2.3 市场热点和新趋势
3、富士施乐公司简介
    3.1 发展历史
    3.2 经营理念
    3.3 组织结构
4、富士施乐复印机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5、富士施乐复印机中国业务的整合营销方案
    5.1 业务目标
    5.2 目标客户与定位
        5.2.1 定位策略
        5.2.2 目标客户及细分
        5.2.3 确定定位策略
    5.3 产品策略
        5.3.1 产品构成分析
        5.3.2 销售额分析
        5.3.3 产品创新
        5.3.4 产品竞争力
    5.4 定价策略
        5.4.1 定价目标
        5.4.3 产品生命周期定价策略
    5.5 促销策略
        5.5.1 非价格促销
        5.5.2 价格促销
    5.6 营销渠道策略
        5.6.1 直销
        5.6.2 分销
        5.6.3 新兴渠道
    5.7 政治和公共关系
    5.8 人(People)
    5.9 品牌策略
        5.9.1 品牌建设
        5.9.2 品牌传播
    5.10 富士施乐2007年度经营业绩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6)惠普数字印刷机的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印刷概况
        1.1.2 HP Indigo发展历史
    1.2 数字印刷设备营销战略的同质化问题
    1.3 差异化营销战略的意义
    1.4 研究框架
2 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外部机遇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数字印刷技术发展现状
        2.2.2 国际数字印刷业现状
        2.2.3 国内数字印刷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3.1 富士施乐公司的DocuColor彩色系列数字印刷机
        2.3.2 柯达公司的NexPress系列数字印刷机
    2.4 潜在客户群分析
        2.4.1 数字快印店
        2.4.2 传统印刷厂
        2.4.3 广告设计行业
        2.4.4 出版社和报社
        2.4.5 金融、电信、保险行业
        2.4.6 数字影像行业
        2.4.7 标签/包装印刷厂
3 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内部条件基础
    3.1 企业资源优势分析
    3.2 产品优势分析
4 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4.1 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内涵
    4.2 产品差异化营销战略
        4.2.1 产品性能差异化
        4.2.2 应用领域差异化
    4.3 形象差异化营销战略
    4.4 市场差异化营销战略
        4.4.1 价格差异化
        4.4.2 分销模式差异化
        4.4.3 服务支持差异化
5 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实施保障
    5.1 营销团队的建立以及营销工具的配备
    5.2 市场宣传推广与广告策划方案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成都数码印刷市场调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数码印刷相关概念
    1.3 相关理论回顾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数码印刷在我国的发展
    2.1 我国数码印刷业发展四步曲
    2.2 我国印刷技术发展的三阶段
    2.3 我国数码印刷业发展现状
    2.4 国内数码印刷市场问题探讨
    2.5 国内宏观数码印刷市场预测
    2.6 国内数码印刷业现状对成都市场的启示
第三章 成都数码印刷市场分析
    3.1 成都大型数字印刷机拥有状况
    3.2 成都现有装机量情况
    3.3 成都数码印刷市场分析
第四章 成都个性化印刷市场认知度调查
    4.1 调查概况
    4.2 消费者对个性化印刷认知情况
    4.3 不同职业消费者接受个性化印刷的情况
    4.4 不同收入消费者接受个性化印刷情况
    4.5 不同婚姻状况消费者接受个性化印刷情况
    4.6 不同职业消费者接受个性化印刷的平均价格
    4.7 不同收入消费者接受的个性化印刷的平均价格
第五章 成都数码印刷市场策略探析
    5.1 促销策略
    5.2 定价策略
    5.3 产品策略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读者中心论视野中的按需出版发展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按需出版的相关研究
        二、“读者中心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一章 按需出版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 按需出版的特征
    第二节 按需出版与其他几种出版形式间的关系
        一、按需出版与数字出版
        二、按需印刷与按需出版
        三、自费出版与自助出版
        四、断版书与短版书
        五、辅助型出版
第二章 多重接受环境下按需出版背景分析
    第一节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碰撞与交融
        一、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碰撞
        二、新环境下按需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共生
    第二节 数字出版时代下按需出版的政策背景
        一、作为一种“资源”的书号
        二、数字图书标准化问题及相关政策趋势
    第三节 按需出版的产业发展背景
        一、尚未成熟的按需发展的商业模式
        二、我国大背景下图书盗版现象造成的巨大风险
        三、按需印刷“低产出”与“高投入”的双重压力
    第四节 读者中心理念的树立
        一、读者在按需出版流程中的中心地位
        二、读者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第三章 读者在按需出版中的角色变迁
    第一节 读者个性化需求萌芽——按需出版平台的先驱
        一、按需出版的领航者——知识产权出版社
        二、按需出版界的“孔夫子旧书网”——虎彩
        三、美国闪电源公司(Lighting Source)
    第二节 面向细分市场——小众群体的按需出版
        一、学林出版社的学术着作出版平台
        二、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
    第三节 走向大众——以大众为主的线下文化生产活动
        一、新华文轩的数字出版线下体验店对按需出版的影响
        二、欧美书店中咖啡印书机(EBM)的引进使用
    第四节 读者定制化服务——辅助型按需出版
        一、Lulu——数字出版DIY
        二、Xlibris——平民化的图书出版/人人可出书
第四章 合乎读者中心论的按需出版发展策略
    第一节 产业策略:向出版服务方向转型
        一、以服务属性为目标的按需出版的人才培育
        二、借鉴辅助型出版商,寻找可行的盈利模式
    第二节 平台策略:让读者自由选择,“介入”出版流程
        一、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电子库存
        二、增强线上平台的“隐性”互动与“显性”互动
        三、以重体验、轻购买的方式打开线下市场
    第三节 技术策略:建立、整合数据库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一、建立统一、标准化、可沟通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二、加快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三、在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基础之上创造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
    第四节 文化策略:将按需出版作为一种线下的文化互动方式
        一、贴近读者生活,使按需出版融入大众的文化生活
        二、给作者提供与他人分享作品的机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2.1.1 国外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3 其他相关的研究
    2.4 简要评析
第3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演化历史回顾
    3.1 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产业组织形态演化
    3.2 产业组织形态演化历史
        3.2.1 以单体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组织形态
        3.2.2 以大型层级制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组织形态
        3.2.3 产业组织模块化网络化新趋势
第4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技术创新概述
    4.1 模块化
        4.1.1 模块的定义及特征
        4.1.2 模块化的定义及特征
        4.1.3 模块化系统的构成
        4.1.4 模块化系统的主要创新方式
        4.1.5 模块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4.1.6 模块化的几个层面
    4.2 模块化生产网络
        4.2.1 网络组织含义及特征
        4.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含义及特征
    4.3 技术创新
        4.3.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界定
        4.3.2 模块化系统技术创新新特征
        4.3.3 研发与技术创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5.1 分工机理
        5.1.1 模块化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5.1.2 模块化分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2 竞争机理
        5.2.1 模块化的分权基因加剧竞争
        5.2.2 网络内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3 合作机理
        5.3.1 网络内两种合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3.2 网络内合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博弈分析
    5.4 溢出机理
        5.4.1 SECI 模型与网络内知识创造
        5.4.2 网络内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5 模块化生产网络内抑制技术创新因素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技术创新
    6.1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发展历史回顾
        6.1.1 计算机制造行业(产业)含义
        6.1.2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成长历程
    6.2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6.2.1 中国本土 PC 产业模块化
        6.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影响创新因素
    6.3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研制和创新能力
        6.3.1 高性能计算机研制能力
        6.3.2 专用和特种计算机创新能力
        6.3.3 本土 PC 产业创新能力
        6.3.4 国产通用处理器研制能力
        6.3.5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经验分析
    7.1 文献回顾与假说提出
        7.1.1 文献回顾
        7.1.2 假说提出
    7.2 变量测算和说明
        7.2.1 被解释变量
        7.2.2 解释变量
    7.3 计量模型设定
    7.4 计量结果、分析与检验
        7.4.1 回归结果及分析
        7.4.2 稳健性检验
        7.4.3 进一步讨论:基于创新绩效利润的扩展检验
        7.4.4 再进一步讨论:基于 R&D 经费“挤出”效应的扩展检验
        7.4.5 实证结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8.1 结论
    8.2 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开创数码印刷新纪元——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柯尼卡美能达互联网营销的策略研究[D]. 张晓瀛.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2]黑龙江金威数码快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刘国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5)
  • [3]基于TRIZ的新产品创新冲突矩阵的构建[D]. 张辉. 河北工业大学, 2012(12)
  • [4]LSC公司上市后的营销策略研究[D]. 童光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5]富士施乐复印机中国业务的营销战略研究[D]. 张健. 复旦大学, 2009(02)
  • [6]惠普数字印刷机的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分析[D]. 徐坤元.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7]成都数码印刷市场调研与分析[D]. 李凤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8]开创数码印刷新纪元——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中的成功应用[J]. 肖文.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2002(01)
  • [9]读者中心论视野中的按需出版发展与对策研究[D]. 杨姝. 苏州大学, 2017(04)
  • [10]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D]. 赵淑英. 辽宁大学, 2014(11)

标签:;  ;  ;  ;  ;  

开创数码印刷新时代——富士施乐产品在清华大学的成功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