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在Ag/SiO_2催化剂银上的分散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

ZnO在Ag/SiO_2催化剂银上的分散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

一、ZnO对Ag/SiO_2催化剂银的分散作用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郝文文,赵丹,李延春,楚文玲,吕成伟,石雷[1](2019)在《高分散纳米银催化剂一锅高效催化生物质基甘油和苯胺合成3-甲基吲哚》文中提出将ZnO改性的高分散纳米银催化剂(Ag/SiO2-ZnO)成功地用于生物质基甘油与苯胺一锅高效合成3-甲基吲哚的反应中。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氨气和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或CO2-TPD)、热重(TG)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技术手段研究了银基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向Ag/SiO2-ZnO催化剂加入ZnO助剂能增强银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银粒子可以牢固地锚定在SiO2-ZnO载体上,不仅提高了银的分散度,而且有效抑制了反应过程中银纳米粒子的聚集或烧结。此外,ZnO还能显着增加银基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及碱性位点,这对甘油氢解生成1,2-丙二醇非常有利,明显促进了3-甲基吲哚的合成。反应16 h,3-甲基吲哚收率高达64%,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收率仅降低4%。另外,提出了甘油和苯胺在Ag/SiO2-ZnO催化剂上合成3-甲基吲哚的机理,其中1,2-丙二醇是制备3-甲基吲哚的中间体。

郝文文[2](2018)在《ZnO及CeO2修饰的Ag/SiO2催化剂上甘油与苯胺液固相高效合成3-甲基吲哚》文中指出3-甲基吲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及合成中间体,在工业、医药及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何简单、绿色、高效地合成3-甲基吲哚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由苯胺与生物质基甘油在铜基催化剂上绿色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途径,但其催化效率仍不理想。本文以ZnO及CeO2改性的Ag/SiO2为催化剂,首次在不锈钢高压釜内一锅法催化转化甘油和苯胺为3-甲基吲哚,系统研究了ZnO和CeO2助剂对Ag基催化剂液固相高效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作用。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ZnO修饰的Ag基催化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NH3(CO2)-程序升温脱附、热重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ZnO的作用机制。发现ZnO的加入能增强Ag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使Ag/SiO2-ZnO催化剂分子更加稳定,其结果不仅提高了Ag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而且有效抑制了反应过程中Ag颗粒的烧结。但ZnO也能使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增多,导致反应中有大量的积碳生成。通过对ZnO含量以及催化剂的活化条件、反应条件等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ZnO含量1.0 mmol/g、氢气流速30 m L/min、180℃条件下活化60 min、0.4 MPa氢气、催化剂用量0.5 g、220℃反应16 h,其3-甲基吲哚收率高达64%。该催化剂重复循环使用四次,3-甲基吲哚收率仅下降4%。向Ag/SiO2-ZnO催化剂中加入CeO2助剂,通过各种表征手段考察CeO2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CeO2能削弱Ag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使Ag2O易于被还原,但Ag纳米粒子的分散度下降。CeO2的加入能显着降低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从而抑制反应过程中积碳的形成。当CeO2含量为0.04 mmol/g、活化温度为170℃时,反应16 h,3-甲基吲哚的收率提高到70%。催化剂重复使用五次,3-甲基吲哚收率尚能达到63%。通过对银基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及甘油与苯胺合成3-甲基吲哚的催化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Ag基催化剂上甘油与苯胺液固相反应合成3-甲基吲哚的反应机理。

赵丹[3](2017)在《ZnO、CeO2及铁系助剂对甘油与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银基催化剂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甲基吲哚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及医药等各个领域。如何高效、廉价、绿色地合成3-甲基吲哚是化学家们非常关注的课题。以生物质基甘油和苯胺为反应原料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绿色、价廉,满足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原则,是目前合成3-甲基吲哚的最佳路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ZnO、CeO2以及铁系助剂(Fe2O3、Co3O4、NiO)对甘油与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银基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银基催化剂,采用常压气固相反应及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CO2-程序升温脱附、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ZnO作为结构型助剂不仅能提高Ag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Ag粒子的烧结,从而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但ZnO含量越多,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增多,导致催化剂稳定性下降。Ag/SiO2-ZnO(Ag 1.0 mmol/g,ZnO 1.5 mmol/g)催化剂,反应第一小时3-甲基吲哚的收率可达56%。CeO2助剂不利于银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但能使Ag2O易于还原,并显着减少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从而抑制积碳的生成,使催化剂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Ag/SiO2-ZnO-CeO2(CeO2 0.04 mmol/g)催化剂,反应第一小时3-甲基吲哚的收率达到66%。铁系助剂削弱了载体和活性组分间的作用力,但可以减少催化剂的酸中心数,增加其碱中心数,从而使甘油的转化率、目标产物的收率及稳定性得到提高。加入适量的Fe2O3(0.02 mmol/g)、Co3O4(0.03mmol/g)、NiO(0.05 mmol/g)助剂,反应第一小时,3-甲基吲哚的收率可分别达到70%、67%和68%。将Ag/SiO2-ZnO-CeO2-Fe2O3催化剂再生5次后,活性下降较快,3-甲基吲哚收率降至12%。

魏婷[4](2016)在《银基催化剂上由甘油和苯胺高效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文中提出3-甲基吲哚是含有C3-吲哚的衍生物,因其生物活性高,成为非常有价值的精细化工品,在工业、农业及医药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由甘油和苯胺气相制备3-甲基吲哚因符合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理念,是合成3-甲基吲哚的最有前景的方法。本文报道了在银基催化剂上由甘油和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研究,考察了 ZnO、CeO2及MgO助剂对Ag基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常压气固相反应,并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以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探究了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型助剂ZnO可以提高银在二氧化硅载体上的分散度,但同时也增加了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数。当ZnO含量为1.0 mmol/g、180℃还原3小时、240℃反应1 h,3-甲基吲哚收率为55%。向Ag/SiO2-ZnO催化剂加入CeO2或MgO助剂,产物收率提高到60%。CeO2或MgO不仅能提高3-甲基吲哚的收率,而且抑制了反应中积碳的形成,使催化剂稳定性大大增强。

王妍[5](2014)在《浸渍法和沉淀法对CeO2和Fe掺杂的银基催化剂一步合成吲哚的作用》文中指出吲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细化工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等行业。由苯胺和乙二醇生成吲哚因其操作便捷、经济实用并且绿色环保是目前工业生产吲哚的最佳方法。本文研究了浸渍法制备的银基催化剂Ce02助剂和Fe助剂对其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沉淀法制备的银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以及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于浸渍法制备的银基催化剂,CeO2助剂和Fe助剂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加入两种助剂且先加CeO2、后加Fe效果更好。在Ag/SiO2-ZnO-CeO2-Fe催化剂上,当CeO2含量为0.040mmol/g.铁助剂含量为0.050mmol/g时,反应第六个小时,吲哚收率高达84%。各种表征表明,CeO2助剂和Fe助剂不仅能分散活性组分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粒子的烧结,而且能增加催化剂的弱酸中心数。采用沉淀法制得的Ag/SiO2-ZnO催化剂,当SiO2与ZnO的质量比为12:1时,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很好。反应第一小时,吲哚收率为90%,第六小时,产物收率尚能达到86%。XRD和NH3-TPD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上活性组分银高度分散而且弱酸中心数很多。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Ag/SiO2-ZnO-CeO2及Ag/SiO2-ZnO-Fe活性和选择性较低,其原因是银分散度差并且中强酸酸量很多。

张晓东[6](2013)在《介孔硅材料负载纳米银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对CO的低温氧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温催化氧化去除CO涉及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CO氧化反应常被用作模型反应来研究催化材料的结构和催化行为。因此,研究CO的消除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采用的催化剂为非贵金属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其中贵金属催化剂中的银催化剂因其价格相对廉价、对氧的特殊吸附行为近来备受关注。此外,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一的且在纳米尺寸上连续可调的孔径、从一维到三维的有序或无序的孔道结构等一系列优点,介孔硅材料常被用作载体制备银催化剂。但目前介孔硅材料负载银催化剂对CO氧化的研究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低温去除CO效率低。因此,本论文以介孔硅材料为载体,通过合成方法的调控、载体的选择和改性以及预处理条件的优化,制备高分散纳米银粒子催化剂,从而提高催化剂对CO的低温(甚至常温)催化氧化活性;系统研究了纳米银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深入探讨了银催化剂结构以及粒子尺寸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预处理气氛及温度对银催化剂表面再构、粒子迁移运动模型。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调控银负载量、氧气和氢气处理温度以及助剂CeO2含量,得到了具有不同粒子尺寸以及不同银物种的Ag/SiO2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在催化氧化CO反应中的反应活性和活性物种,初步得到了粒子尺寸与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过氧气500℃、氢气200℃处理后,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T98=50℃)。XRD和TEM结果表明,氢气低温处理后,氧化银物种被还原,同时形成高分散的小粒子尺寸的金属银粒子。少量助剂CeO2(1wt%)的添加有利于形成高分散银粒子以及活性的提高。因此,在Ag/SiO2催化剂体系中,金属银粒子是CO低温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物种,并且粒子尺寸在4.5-5.5nm范围的金属银粒子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2)采用后组装法和原位掺入法制备纳米银催化剂,结合小角和宽角XRD、N2吸附-脱附曲线、ICP-AES和TEM考察了合成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银粒子的合成机理,研究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并讨论了影响活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强烈影响着载体的结构和银粒子尺寸。合成过程中,HCHO不仅是还原剂,在-定程度上还是“结构调节剂”。介孔载体的有序结构以及BET也是影响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直接合成法制备的Ag/HMS催化剂可以有效控制银粒子尺寸及其分散性。结果显示,高度分散在高比表面积且结构有序的载体上的尺寸均一且粒径较小的银粒子表现出较高的低温CO催化氧化活性(T98=20℃)(3)通过选用不同孔道结构的硅材料作为载体,考察了载体孔道结构及孔径对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以SBA-15为载体,采用“二次调节pH”法制备出具有高活性的高分散纳米银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介孔硅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孔道结构对银物种的分布以及反应分子的扩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采用“二次调节pH”法制备的Ag/SBA-15催化剂有效提高了银负载量(7.9wt%),并保持了催化剂的高度有序性,明显提高了催化剂对CO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反应稳定性。(4)通过调控Ag/SBA-15的预处理条件,系统研究了纳米银粒子的结构变化及其稳定性,得到了较好的反应构效关系,并提高了纳米银催化剂在低负载量下的CO常温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银负载量下,气氛对结构及活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低负载量时,氩气处理有利于形成小尺寸的银粒子,并获得高的催化活性。提高负载量到8wt%,氧气处理使银催化剂发生再构,形成大量的次表层氧,从而获得高的反应活性。研究中还发现,采用传统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低负载量银催化剂(1.42wt%)在经过氧气(900℃)-氢气(300℃)处理后,催化剂表现出优越的反应性能,CO在22℃可完全转化,并提出了蒸发-沉积-诱导过程模型。在此过程中,900℃氧吸附质能够降低催化剂的表面自由能,从而使得蒸发的银原子重新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部分银原子被诱导进入SBA-15的孔道内,形成高分散小尺寸的银粒子。(5)通过杂原子Al掺杂对载体SBA-15进行改性,研究了载体的羟基变化对银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混合法将Al2O3掺入到SBA-15中,导致大颗粒的氧化银物种的形成,不利于银表面再构及次表层氧的形成,从而导致活性下降。而采用“二次调节pH”法制备的Al-SBA-15分子筛(Si/Al200)形成了与骨架氧原子相连的六配位非骨架铝,导致了簇状密集的具有氢键的硅羟基的减少,从而形成大量的高分散小尺寸银粒子,进而增强反应活性(T98=40℃)

魏成林,吴广文,黄艳刚,朱燕,崔博[7](2011)在《Cu/SiO2-ZnO催化苯胺和乙二醇合成吲哚》文中研究说明以等体积浸渍-焙烧-原位还原法制备Cu/SiO2-ZnO催化剂,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考察反应温度、H2与H2O的通入量以及助剂ZnO含量对苯胺和乙二醇合成吲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25℃、H2流速65 mL·min-1、H2O流速42 mL·h-1和加入ZnO助剂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吲哚收率为91%,乙二醇转化率为100%。

吕文辉[8](2010)在《铁、钴、镍助剂对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Ag/SiO2和Ag/SiO2-ZnO催化剂的影响》文中认为3-甲基吲哚在香料及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吲哚衍生物和合成中间体。本论文报道了铁、钴、镍助剂对苯胺和1,2丙二醇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Ag/SiO2和Ag/SiO2-ZnO催化剂的影响。通过常压气固相反应及XRD、H2-TPR、TG等表征方法对添加了铁、钴、镍助剂的Ag/SiO2催化剂及Ag/SiO2-ZnO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铁、钴、镍添加顺序对催化剂Ag/SiO2及Ag/SiO2-ZnO的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银基催化剂。研究发现,向Ag/SiO2催化剂加入铁助剂和镍助剂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加入铁助剂能增强活性组分银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大促进银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使催化剂的初活性显着提高,其3-甲基吲哚的收率由未加助剂时的23.8%提高到33.1%。加入钴助剂和镍助剂虽然能略微减少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碳,但加剧了活性组分银在反应过程中的烧结,其结果催化剂的稳定性下降。通过对铁、钴、镍助剂添加顺序的考察得到:对于Ag/SiO2催化剂,铁助剂的最佳担载顺序为Fe2O3-Ag/SiO2,产物收率达到33.1%;钴助剂的最佳担载顺序为CoO-Ag/SiO2,产物收率达到24.2%;镍助剂的最佳担载顺序为NiO-Ag/SiO2,产物收率达到25.2%。向Ag/SiO2-ZnO催化剂添加铁、钴、镍助剂,其最佳担载顺序为:先加锌助剂、再加铁、钴或镍助剂、最后担载活性组分银。其中加入铁助剂使催化剂初活性提高较大,3-甲基吲哚的收率由43%提高到52%;加入镍助剂可使催化剂的初活性提高到49%。向Ag/SiO2-ZnO加入铁、钴、镍助剂,催化剂的稳定性均未得到改善。

郑佳聪[9](2009)在《铁系助剂及碱土助剂对Ag/SiO2-ZnO催化剂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3-甲基吲哚作为一种重要的吲哚类衍生物,在生物和医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苯胺和1,2.丙二醇为原料一步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是众多合成方法中最为经济的一种。本论文报道了一些有助于提高3-甲基吲哚合成初活性的银基催化剂的助剂,通过常压气固相反应及BEI、XRD、H2-TPR、NH3-TPD及TG等表征方法对加入助剂的催化剂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银基催化剂。考察了铁族助剂FeOx、CoO、NiO及碱土助剂MgO、CaO、BaO对Ag/SiO2-ZnO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Ox、NiO助剂及碱土助剂的添加有助于催化剂初活性的提高,但催化剂失活较快。通过XRD表征发现,铁系助剂和碱土助剂都能分散活性组分银,起到结构型助剂的作用。BET表征发现,向Ag/SiO2-ZnO催化剂加入铁系助剂和碱土助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均减小。H2-TPR表征表明,加入钴助剂和钡助剂能降低银的还原温度。NH3-TPD和TG研究表明,加入铁、钡助剂后催化剂酸性大大增强,加入镍、镁、钙助剂后催化剂酸量增加,其结果导致催化剂积碳量增大,失活加快。

刘静[10](2008)在《3-甲基吲哚的气相催化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甲基吲哚作为一种重要的吲哚类衍生物,在生物和医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苯胺和1,2-丙二醇为原料一步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是众多合成方法中最为经济的一种。与传统的合成法相比较,该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并且避免了使用传统液相法中所需的大量有毒有机溶剂。在此报道了一种简易可行的利用银基催化剂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方法,通过常压气固相反应及XRD、H2-TPR、NH3-TPD、TG及BET等表征方法对Ag/SiO2催化剂及加入ZnO助剂及稀土助剂CeO2、La2O3的催化剂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银基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考察了ZnO助剂及稀土助剂CeO2和La2O3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作为结构型助剂能够明显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CeO2助剂对Ag/SiO2催化剂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La2O3助剂可以提高3-甲基吲哚的选择率。通过对助剂添加顺序的考察得到催化剂的最佳担载顺序为Ag/SiO2-La2O3-ZnO,其产物收率可以达到44%。该结果远远高于文献报道的相同条件下以ZrO2/SiO2为催化剂的12%的最好结果。

二、ZnO对Ag/SiO_2催化剂银的分散作用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nO对Ag/SiO_2催化剂银的分散作用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分散纳米银催化剂一锅高效催化生物质基甘油和苯胺合成3-甲基吲哚(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1.2催化剂前驱体的制备
    1.3催化剂评价
    1.4催化剂表征
2结果与讨论
    2.1 Ag/Si O2-Zn 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2.2 Ag/Si O2-Zn O催化剂的结构、构造和物理化学特性
    2.3 Ag/Si O2-Zn O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2.4 Ag/Si O2-Zn O催化剂上催化反应机理
3结论

(2)ZnO及CeO2修饰的Ag/SiO2催化剂上甘油与苯胺液固相高效合成3-甲基吲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论文设想
    1.1 3-甲基吲哚的性质
    1.2 合成3-甲基吲哚的研究现状
        1.2.1 苯肼合成法
        1.2.2 吲哚类化合物合成法
        1.2.3 取代苯、取代苯胺的反应
        1.2.4 苯胺合成法
    1.3 Ag基催化剂的应用
        1.3.1 还原反应
        1.3.2 氧化反应
        1.3.3 光催化反应
        1.3.4 其他反应
    1.4 选题依据与论文设想
2 实验部分
    2.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Ag/SiO_2催化剂的制备
        2.2.2 Ag/SiO_2-ZnO催化剂的制备
        2.2.3 Ag/SiO_2-ZnO-CeO_2 的制备
    2.3 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
        2.3.1 催化反应实验方案的考察
        2.3.2 实验操作过程
    2.4 产物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2.4.1 产物的分析方法
        2.4.2 产物的定性分析
        2.4.3 产物的定量分析
        2.4.4 转化率、活性和选择性的计算
    2.5 催化剂表征
        2.5.1 X射线衍射(XRD)
        2.5.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5.3 氨气(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NH_3(CO_2)-TPD)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5.5 热重分析仪(TG-DTA)
        2.5.6 ICP测定Ag含量
    2.6 Ag基催化剂结构的理论计算
3 ZnO助剂对Ag/SiO_2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ZnO助剂的作用
        3.2.1 ZnO含量对Ag/SiO_2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3.2.2 Ag/SiO_2-ZnO催化剂稳定结构的理论计算
        3.2.3 催化剂表征
        3.2.3.1 H_2-TPR
        3.2.3.2 XRD
        3.2.3.3 TEM
        3.2.3.4 NH_3-TPD、CO_2-TPD
        3.2.3.5 TG-DTA
    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1 催化剂用量
        3.3.2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3.3.2.1 活化温度
        3.3.2.2 活化时间
        3.3.2.3 氢气流速
        3.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3.3.3.1 反应温度
        3.3.3.2 反应时间
        3.3.3.3 反应氢气压力
    3.4 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探讨
        3.4.1 催化剂可重复使用能力测试结果
        3.4.2 催化剂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4 CeO_2 助剂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及催化反应机理探讨
    4.1 CeO_2 助剂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
        4.1.1 CeO_2 含量对Ag/SiO_2-ZnO-CeO_2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4.1.2 催化剂表征
        4.1.2.1 XRD
        4.1.2.2 TEM
        4.1.2.3 H_2-TPR
        4.1.2.4 NH_3-TPD、CO_2-TPD
        4.1.2.5 TG-DTA
    4.2 Ag/SiO_2-ZnO-CeO_2 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4.2.1 活化温度
        4.2.2 反应温度
    4.3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
        4.3.1 催化剂重复使用测试
        4.3.2 催化剂的表征
    4.4 反应机理研究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ZnO、CeO2及铁系助剂对甘油与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银基催化剂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论文设想
    1.1 液相法制备 3-甲基吲哚
    1.2 气相合成法制备 3-甲基吲哚
        1.2.1 吲哚和甲醇反应
        1.2.2 1,2-丙二醇和苯胺反应
        1.2.3 苯胺和甘油反应
    1.3 ZnO和稀土金属氧化物作为助剂的应用
    1.4 铁系助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1.5 选题依据与论文设想
2 实验部分
    2.1 载体、药品及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Ag/SiO_2催化剂的制备
        2.2.2 Ag/SiO_2-ZnO催化剂的制备
        2.2.3 Ag/SiO_2-ZnO-CeO_2催化剂的制备
        2.2.4 铁系助剂修饰的Ag/SiO_2-ZnO-CeO_2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再生
    2.4 催化反应
    2.5 产物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
        2.5.1 产物的分析条件
        2.5.2 活性和选择性的计算
    2.6 催化剂表征
        2.6.1 X射线衍射(XRD)
        2.6.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2.6.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2.6.4 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2.6.5 热重-差热(TG-DTA)
3 ZnO助剂对Ag/SiO_2催化剂的作用
    3.1 ZnO含量对Ag/SiO_2-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2 Ag/SiO_2-Zn O催化剂表征
        3.2.1 XRD
        3.2.2 H2-TPR
        3.2.3 NH3-TPD
        3.2.4 CO_2-TPD
        3.2.5 TG
        3.2.6 DTA
    3.3 本章小结
4 CeO_2助剂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
    4.1 CeO_2含量对Ag/SiO_2-ZnO-Ce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2 Ag/SiO_2-Zn O-CeO_2催化剂表征
        4.2.1 XRD
        4.2.2 H_2-TPR
        4.2.3 NH_3-TPD
        4.2.4 CO_2-TPD
        4.2.5 TG
        4.2.6 DTA
    4.3 本章小结
5 铁系助剂对Ag/SiO_2-Zn O-CeO_2催化剂的影响
    5.1 不同含量的铁系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2 催化剂表征
        5.2.1 XRD
        5.2.2 H2-TPR
        5.2.3 NH3-TPD
        5.2.4 CO_2-TPD
        5.2.5 TG
        5.2.6 DTA
    5.3 催化剂再生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银基催化剂上由甘油和苯胺高效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论文设想
    1.1 液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2 气相合成法制备3-甲基吲哚
        1.2.1 吲哚和甲醇反应
        1.2.2 苯胺和1,2-丙二醇反应
        1.2.3 苯胺和甘油反应
    1.3 银基催化剂的应用
    1.4 稀土及碱土金属作为助剂的应用
    1.5 选题依据与论文设想
2 实验部分
    2.1 载体、药品及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Ag/SiO_2催化剂的制备
        2.2.2 Ag/SiO_2-ZnO催化剂的制备
        2.2.3 Ag/SiO_2-ZnO-CeO_2及Ag/SiO_2-ZnO-MgO的制备
    2.3 催化反应
    2.4 产物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
        2.4.1 产物的分析条件
        2.4.2 活性和选择性的计算
    2.5 催化剂表征
3 ZnO助剂对Ag/SiO_2催化剂的作用
    3.1 ZnO含量对Ag/SiO_2-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2 催化剂的表征
        3.2.1 XRD
        3.2.2 H_2-TPR
        3.2.3 NH_3-TPD
    3.3 催化剂失活的探究
        3.3.1 TG
        3.3.2 XRD
    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3.4.1 Ag担载量对Ag/SiO_2-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4.3 还原温度对Ag/SiO_2-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4.4 反应温度对Ag/SiO_2-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CeO_2及MgO助剂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
    4.1 CeO_2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
        4.1.1 CeO_2含量对Ag/SiO_2-ZnO-CeO_2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4.1.2 催化剂表征
        4.1.3 催化剂失活的探究
    4.2 MgO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
        4.2.1 MgO含量对Ag/SiO_2-ZnO-MgO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4.2.2 催化剂表征
        4.2.3 催化剂失活的探究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浸渍法和沉淀法对CeO2和Fe掺杂的银基催化剂一步合成吲哚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吲哚的分离提纯
        1.1.1 化学分离提纯
        1.1.2 物理化学分离提纯
    1.2 吲哚的化学合成
        1.2.1 邻甲苯胺法
        1.2.2 邻硝基乙苯法
        1.2.3 N-β-羟乙基苯胺法
        1.2.4 邻氨基乙苯法
        1.2.5 苯胺与乙二醇法
    1.3 选题的依据与论文设想
2 实验部分
    2.1 载体和药品
    2.2 催化剂制备
        2.2.1 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2.2.2 共沉淀方法制备催化剂
    2.3 催化剂的评价
        2.3.1 催化反应
        2.3.2 产物分析
        2.3.3 催化剂活性的计算
    2.4 催化剂的表征
        2.4.1 X射线衍射(XRD)
        2.4.2 程序升温脱附(H_2-TPR)
        2.4.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4.4 热重(TG)
3 CeO_2及Fe助剂对Ag/SiO_2-ZnO催化剂的作用
    3.1 CeO_2助剂的作用
        3.1.1 CeO_2含量对Ag/SiO_2-ZnO-Ce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2 催化剂的表征
    3.2 铁助剂的作用
        3.2.1 Fe含量对Ag/SiO_2-ZnO-Fe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2.2 催化剂的表征
    3.3 CeO_2和铁助剂共同作用对Ag/SiO_2-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3.1 催化性能
        3.3.2 催化剂的表征
    3.4 催化剂失活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沉淀法制备的银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4.1 Ag/SiO_2-Zn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4.1.1 催化剂性能
        4.1.2 催化剂的表征
    4.2 Ag/SiO_2-ZnO-CeO_2及Ag/SiO_2-ZnO-Fe的催化活性
        4.2.1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4.2.2 催化剂的表征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介孔硅材料负载纳米银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对CO的低温氧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CO低温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1.2.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2.2 负载型和复合型非贵金属催化剂
        1.2.3 铂、钯催化剂
        1.2.4 金催化剂
        1.2.5 银催化剂
    1.3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现状
        1.3.1 介孔材料概述
        1.3.2 介孔材料的分类
        1.3.3 介孔材料的化学改性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 催化剂活性评价
    2.3 催化剂表征
        2.3.1 材料比表面积(BET)和孔结构的测定
        2.3.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测定材料氧化还原性能(H_2-TPR)
        2.3.3 X-射线衍射(XRD)
        2.3.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2.3.5 透射电镜(TEM)
        2.3.6 高倍扫描电镜(HRSEM)
        2.3.7 元素分析(ICP-AES)
        2.3.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9 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法测定材料表面酸性实验
        2.3.10 ~(27)Al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谱(~(27)Al MAS NMR)
        2.3.11 ~1H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谱(~1H MAS NMR)
        2.3.12 差热分析(DTA/TG)
        2.3.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14 程序升温脱附(O_2-TPD)
3 银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活性物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催化剂制备
        3.2.1 载体的制备
        3.2.2 Ag/SiO_2催化剂的制备
        3.2.3 Ag/CeO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
    3.3 Ag/SiO_2催化剂上活性物种研究
        3.3.1 反应活性
        3.3.2 催化剂表征
    3.4 助剂CeO_2对银催化剂活性物种以及CO氧化活性的影响
        3.4.1 反应活性
        3.4.2 催化剂表征
    3.5 本章小结
4 制备方法对银催化剂结构以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
        4.2.1 HMS载体的制备
        4.2.2 Ag/HMS催化剂的制备
    4.3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4.3.1 催化剂表征
        4.3.2 银催化剂的形成机理
        4.3.3 甲醛的作用
        4.3.4 反应活性
    4.4 高分散且高有序性的Ag/HM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CO氧化性能研究
        4.4.1 催化剂表征
        4.4.2 反应活性
    4.5 本章小结
5 载体对银催化剂结构以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催化剂制备
        5.2.1 SBA-15载体的制备
        5.2.2 HMS载体的制备
        5.2.3 不同载体(SBA-15、HMS、SiO_2)负载银催化剂的制备
        5.2.4 Ag/SBA-15催化剂的制备
    5.3 Ag催化剂在不同载体上(SBA-15、HMS、SiO_2)的活性比较
    5.4 “二次pH调节”法制备的Ag/SBA-15催化剂对CO氧化性能的研究
        5.4.1 催化剂活化前表征
        5.4.2 催化剂活化后表征
        5.4.3 反应活性
    5.5 本章小结
6 预处理条件对银催化剂结构以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催化剂制备
        6.2.1 SBA-15载体的制备
        6.2.2 Ag/SBA-15催化剂的制备
    6.3 不同气氛(Ar、H_2、O_2)500℃处理后的Ag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6.3.1 催化剂表征
        6.3.2 反应活性
    6.4 氧气不同温度处理后的Ag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6.4.1 反应活性
        6.4.2 催化剂表征
    6.5 本章小结
7 载体修饰(Al)对银催化剂结构以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
    7.1 引言
    7.2 催化剂制备
        7.2.1 SBA-15载体的制备
        7.2.2 以γ-Al_2O_3为铝源制备介孔硅铝分子筛(SiO_2-Al_2O_3)
        7.2.3 以异丙醇铝为铝源制备介孔硅铝分子筛(Al-SBA-15)
        7.2.4 Ag/SiO_2-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7.2.5 Ag/Al-SBA-15催化剂的制备
    7.3 γ-Al_2O_3的添加对银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7.3.1 催化剂表征
        7.3.2 反应活性
    7.4 异丙醇铝的添加对银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7.4.1 反应活性
        7.4.2 催化剂表征
        7.4.3 铝对载体物化结构的影响
        7.4.4 铝对银催化剂粒子尺寸、物种及催化活性的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性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8)铁、钴、镍助剂对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Ag/SiO2和Ag/SiO2-ZnO催化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论文设想
    1.1 液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1.1 利用苯肼合成3-甲基吲哚
        1.1.2 脱去官能团合成3-甲基吲哚
        1.1.3 分子间成环合成3-甲基吲哚
        1.1.4 分子内成环合成3-甲基吲哚
    1.2 气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2.1 以吲哚与甲醇为原料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1.2.2 以苯胺和1,2-丙二醇为原料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1.3 铁族元素作为助剂的应用
        1.3.1 铁作为助剂的应用
        1.3.2 钴作为助剂的应用
        1.3.3 镍作为助剂的应用
    1.4 论文设想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Ag/SiO_2 催化剂的制备
        2.2.2 Ag/SiO_2-Fe_2O_3、Ag/SiO_2-CoO 及Ag/SiO_2-NiO 催化剂的制备
        2.2.3 Ag/SiO_2-ZnO 催化剂的制备
        2.2.4 Ag/SiO_2-ZnO-Fe_2O_3、Ag/SiO_2-ZnO-CoO及Ag/SiO_2-ZnO-NiO催化剂的制备
        2.2.5 改变担载顺序的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反应
    2.4 产物的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
        2.4.1 产物的分析条件
        2.4.2 活性和选择性的计算
    2.5 催化剂的表征
        2.5.1 X 射线衍射(XRD)
        2.5.2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5.3 热重(TG)
第三章 铁、钴、镍助剂对Ag/SiO_2催化剂的影响
    3.1 铁、钴、镍助剂的影响
        3.1.1 铁助剂的影响
        3.1.2 钴助剂的影响
        3.1.3 镍助剂的影响
        3.1.4 铁、钴、镍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3.2 铁、钴、镍助剂添加顺序对Ag/SiO_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1 铁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2 钴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3 镍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钴、镍助剂对Ag/SiO_2-ZnO 催化剂的影响
    4.1 铁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 钴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3 镍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铁系助剂及碱土助剂对Ag/SiO2-ZnO催化剂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论文设想
    1.0 前言
    1.1 3-甲基吲哚的制备
        1.1.1 液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1.1.1 利用苯肼合成3-甲基吲哚
        1.1.1.1.1 传统费歇尔法合成3-甲基吲哚
        1.1.1.1.2 利用苯肼和硝基丙烷合成3-甲基吲哚
        1.1.1.2 脱去官能团合成3-甲基吲哚
        1.1.1.3 分子内成环合成3-甲基吲哚
        1.1.1.4 分子间成环合成3-甲基吲哚
        1.1.2 气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1.2.1 以吲哚与甲醇为原料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1.1.2.2 以苯胺和1,2-丙二醇为原料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1.2 铁系元素作为助剂的应用
        1.2.1 铁助剂的应用
        1.2.2 钴助剂的应用
        1.2.3 镍助剂的应用
    1.3 碱土作为助剂的应用
        1.3.1 镁助剂的应用
        1.3.2 钙助剂的应用
        1.3.3 钡助剂的应用
    1.4 论文设想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组成及试剂出处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Ag/SiO_2催化剂的制备
        2.2.2 Ag/SiO_2-ZnO 催化剂的制备
        2.2.3 Ag/SiO_2-ZnO-MO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反应
    2.4 产物的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
        2.4.1 产物的分析条件
        2.4.2 活性和选择性的计算
    2.5 催化剂的表征
        2.5.1 x 射线衍射(xRD)
        2.5.2 程序升温还原(H-TPR)
        2.5.3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2.5.4 比表面(BET)
        2.5.5 热重(TG)
第三章 铁、钴、镍助剂对 Ag/SiO_2-ZnO 催化剂的影响
    3.1 铁、钴、镍助剂对Ag/SiO_2-ZnO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2 加入铁、钴、镍助剂后催化剂的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土助剂对Ag/SiO_2-ZnO 催化剂的影响
    4.1 不同含量助剂的影响
    4.2 加入碱土助剂的催化剂的表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3-甲基吲哚的气相催化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论文设想
    1.0 前言
    1.1 液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1.1 利用苯肼合成3-甲基吲哚
        1.1.1.1 传统费歇尔法合成3-甲基吲哚
        1.1.1.2 利用苯肼和硝基丙烷合成3-甲基吲哚
        1.1.2 脱去官能团合成3-甲基吲哚
        1.1.3 分子内成环合成3-甲基吲哚
        1.1.4 分子间成环合成3-甲基吲哚
    1.2 气相法制备3-甲基吲哚
        1.2.1 以吲哚与甲醇为原料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1.2.2 以苯胺和1,2-丙二醇为原料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
    1.3 论文设想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组成及试剂出处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Ag/SiO_2 催化剂的制备
        2.2.2 Ag/SiO_2-ZnO、Ag/SiO_2-CeO_2 及 Ag/SiO_2-La_2O_3催化剂的制备
        2.2.3 Ag/SiO_2-ZnO-CeO_2 及 Ag/SiO_2-ZnO-La_2O_3 催化剂的制备
        2.2.4 改变担载顺序的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反应
    2.4 产物的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
        2.4.1 产物的分析条件
        2.4.2 活性和选择性的计算
    2.5 催化剂的表征
        2.5.1 X 射线衍射(XRD)
        2.5.2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5.3 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5.4 比表面(BET)
        2.5.5 热重(TG)
第三章 Ag/SiO_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3.1 催化剂的筛选
        3.1.1 不同载体担载的不同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3.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2 反应中气体比例的影响
        3.2.2.1 氢气含量的影响
        3.2.2.2 水蒸气含量的影响
    3.3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影响
        3.3.1 焙烧条件的影响
        3.3.1.1 焙烧方法的影响
        3.3.1.2 焙烧温度的影响
        3.3.1.3 焙烧时间的影响
        3.3.2 原位还原对Ag/SiO_2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3.3.2.1 还原温度的影响
        3.3.2.2 还原混合气中氢气含量的影响
        3.3.2.3 还原时间的影响
    3.4 银担载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的作用
    4.1 ZnO 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的影响
    4.2 CeO_2 助剂和La_2O_3 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1 CeO_2 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2 La_2O_3 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3 CeO_2 助剂和La_2O_3 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4.3 混合助剂对Ag/SiO_2 催化剂的影响
        4.3.1 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3.2 助剂添加顺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ZnO对Ag/SiO_2催化剂银的分散作用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分散纳米银催化剂一锅高效催化生物质基甘油和苯胺合成3-甲基吲哚[J]. 郝文文,赵丹,李延春,楚文玲,吕成伟,石雷. 应用化学, 2019(04)
  • [2]ZnO及CeO2修饰的Ag/SiO2催化剂上甘油与苯胺液固相高效合成3-甲基吲哚[D]. 郝文文. 辽宁师范大学, 2018(06)
  • [3]ZnO、CeO2及铁系助剂对甘油与苯胺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的银基催化剂的作用[D]. 赵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4]银基催化剂上由甘油和苯胺高效气相合成3-甲基吲哚[D]. 魏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5]浸渍法和沉淀法对CeO2和Fe掺杂的银基催化剂一步合成吲哚的作用[D]. 王妍.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9)
  • [6]介孔硅材料负载纳米银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对CO的低温氧化性能研究[D]. 张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7]Cu/SiO2-ZnO催化苯胺和乙二醇合成吲哚[J]. 魏成林,吴广文,黄艳刚,朱燕,崔博. 工业催化, 2011(03)
  • [8]铁、钴、镍助剂对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Ag/SiO2和Ag/SiO2-ZnO催化剂的影响[D]. 吕文辉. 辽宁师范大学, 2010(04)
  • [9]铁系助剂及碱土助剂对Ag/SiO2-ZnO催化剂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影响[D]. 郑佳聪.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2)
  • [10]3-甲基吲哚的气相催化合成[D]. 刘静. 辽宁师范大学, 2008(09)

标签:;  ;  ;  ;  

ZnO在Ag/SiO_2催化剂银上的分散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