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图案的制作方法研究

云纹图案的制作方法研究

一、云纹图案创作和制作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娟[1](2021)在《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文中认为大理白族扎染文化兴盛于唐宋时期,在历史的曲折变化中得以延续发展,白族扎染图案的传承和演变是历史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缩影。流传在大理地区的扎染图案数量众多,形色各异,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试图以民国时期至今为时间段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进行系统梳理,并置于各个历时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分析其设计及演变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研究为切入点,置以大理白族扎染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详细探究,以图案为线索,探索曲折发展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首先,通过调研资料与文献分析,从白族扎染图案的自然环境背景、人文历史背景等方面对白族扎染图案展开研究,详细梳理了白族扎染图案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念。其次以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内容分类,并结合社会背景、经济改革背景将大理白族扎染发展时间分段,分析扎染产业的发展与扎染图案之间的关联,探索扎染图案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再次,通过图案的构成形式以及审美法则进行图案设计特征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背后蕴含的设计观念和审美内涵,从扎染的工艺、主题、色彩、造型等本体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分析大理白族扎染的设计思想、图案演变规律、社会经济价值,结合其发展现状,对扎染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这一研究为少数民族染织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对扎染图案的设计文化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当前进行扎染图案的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维方案。

郭立忠[2](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宋春会[3](2021)在《艺术考古视域下明代男袍考析与结构复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有关服饰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类是以传统服饰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另一类是以少数民族服饰为载体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老一辈研究学者主要聚集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体系及断代服饰文化体系的建构,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宽度。因清代历史遗存服饰较多且是距现代社会较近的一个朝代,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清代民国以来的传统服饰研究,研究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宽度。针对这种现象,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有意沿着清代往前推进,加之近年明代出土的一些墓葬及其服饰陆续面世并展出,为从艺术考古的视角进行有关明代服饰研究提供了一些实物支撑。明代服饰中男袍作为其中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目前学界少有关注和系统化的研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全面建构明代服饰文化体系,拓展明代服饰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代男袍的服饰形制与种类。以明代官方典籍、图像资料、服饰实物为基础,完成有关明代袍服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从封建等级秩序、元蒙遗风、僧道服饰的世俗化三个方面梳理出有关明代男性袍服的服饰类型、使用范围和穿着场合。研究认为明代早期统治者既已建构一套完整的封建等级体系,历经明朝不同时期不断补充完善,官方规制下明代服饰基本延续了明代早期的服饰形制,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元蒙遗风袍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袍服“曳撒”进行分析,提出了曳撒在明代的发展路径及形制变迁,认为明代实际并存断腰袍、褶子衣以及马面式曳撒三种形制,提起明代曳撒不应只知马面式而忽略另外两种形制,透过曳撒探究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交流与融合。以道袍、鹤氅、直身、直裰为代表的僧道服饰摆脱既定的穿着人群和范围,走向世俗化之路,成为人人皆可穿的服饰类型。(2)明代男袍的纹样类别与文化内涵。本内容从封建等级秩序出发,将男袍中的服饰图案分为龙纹、赐服纹样、补服纹样以及其他纹样,在图像比较、文献记载、实物分析的综合考证下,分析了明代早期至中晚期龙纹的形制特征及发展演变,并发现明代赐服纹样由早期的笼统模糊至中晚期图案和色彩更加明确,同时补证分析了男袍中补子的缝缀形式、构图结构、等级标识以及越级僭越。除封建等级外,明代男袍中的植物图案多选取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纹、云纹、杂宝纹、吉字纹等,借以表达美好的精神寄托。通过明代袍服纹样的类别及其变化研究,揭示了服饰纹样具有装饰功能的同时,是彰显身份标识和表达内在情感的外化表达。(3)明代男袍的服饰面料与典型工艺。基于有关明代服饰的基础研究,依托现已出土的服饰实物及相关研究基础,从艺术考古的视角对明代男袍的面料种类、典型工艺以及装饰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明代袍料的五大主要类型及其面料特性和主要用途,补证了罗织物由繁入简的发展趋势。从织造与装饰技艺出发,发现明代妆花、缂丝工艺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织物中大量使用织金、银线、羽毛、孔雀羽等元素,并于明代中晚期创造了洒线绣、顾绣以及缂丝加绣的装饰方法,建构起有关明代男袍艺术特色的完整体系。(4)明代男袍的服饰结构分析与实物结构复原。明代男袍在中国服装史中具有典型的服饰结构,有很多典型的结构仅为明代所有,例如两侧有侧耳的袍服。通过对袍服结构进行剖析解读,发现明代袍服不管是直身袍还是断腰袍都存在扩大下摆的服饰共性,这一方面是对元蒙遗风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有不使内衣外露的礼仪功能。目前有关明代男性袍服的相关研究少有针对明代服饰的复原研究,主要是因为明代墓葬虽出土有较多明代服饰,但少有学者能近距离的观看、测量,且明代服饰距今几百余年,相关考古报告未能全面详近的进行记录,博物馆参观与实物总有一镜之隔,诸多限制条件为明代服饰复原提供难度。本文实施过程中能接触到部分明代服实物饰,可以近距离观看测量,获得明代袍服的一手资料,选择其中两件具有代表性的袍服类型进行结构复原,深感服饰复原的复杂性,提出复原应从现状出发,重在记录与传承。本课题旨在通过艺术考古的研究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设计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结合理论研究与复原实践,在完成明代男袍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就其形制、图案、面料、艺术特色、文化内涵、时代特征等进行研究,建立起有关明代袍服的理论框架和艺术体系。

宋紫姣[4](2021)在《清代铜胎珐琅香炉风格探析》文中提出铜胎珐琅香炉是清代皇室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器物,除了实用功能外,铜胎珐琅香炉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和装饰功能。在学界,对于早期香炉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对于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本文旨在对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的风格及形成原因做初步的研究。首先,本文结合古代文献与相关实物资料对香炉和珐琅工艺的历史及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定义;其次对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其它机构收藏的清代铜胎珐琅香炉实物进行梳理、归纳,将其中的典型器筛选出来进行辨别、对比,从器物造型的角度对铜胎珐琅香炉的风格做简要分析;最后从珐琅香炉上出现的纹饰及装饰图画入手,做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同时将这些纹饰与清代其它工艺的装饰纹饰进行对比分析,从纹饰的角度对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的风格和来源做出判断。文章着重梳理、分析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的造型及纹饰,探讨了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的风格特点及成因,进一步揭示了清朝社会、文化思想对清代铜胎珐琅香炉风格形成的影响。

沈晨晨[5](2021)在《横编针织品中的图案设计及其应用和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变化,纺织品的外观设计不断趋于时尚化和潮流化。图案作为纺织品设计要素之一,其设计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随着纱线的丰富和横机技术的发展,横编针织品的图案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肌理感、色彩感。本课题从图案设计出发,基于横编工艺特点,探讨和研究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下图案在横编针织中的表现效果。首先,从纺织品设计要素的角度,探讨图案的重要性,了解图案设计的点、线、面构成、表现形式以及色彩搭配;分析纺织品中一般的图案设计原则以及工艺要素对图案表现的影响;为横编图案设计与织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借鉴。其次,以横编针织工艺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和讨论,系统分析纱线、组织结构以及后整理等要素对图案表现的影响;对比不同机型的横机加工设备的花型成形能力;归纳总结图案表现效果的评价方向:图案清晰度、图案色彩以及图案肌理。再次,进行图案设计、横编织造工艺实践。以传统图案为灵感进行了云纹和水纹的图案设计,分别以点、线、面为主要图案表现形式,通过填充小图技术进行系列化设计;通过纱线的选择、组织结构调整和编织工艺的调试,织造不同组织的织片。最后,对织片进行图案表达效果的主客观评价及分析。通过主观评价,研究探讨不同图案构成的表现形式和组织结构等要素对图案的色彩和肌理等表现效果的影响;通过客观的图像色彩分析,探讨不同组织结构对色彩表现效果的影响。本论文得出下列结论:(1)图案素主要是由点、线、面构成,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点、线、面构成与图案色彩丰富性和风格之间具有显着性相关性。与色彩丰富性相关性的另一个因素是填充小图数量。(2)此外,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明确影响图案整体效果的因素,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其中色彩梯度分布协调程度、大面积色彩分布协调程度相关性程度较大。通过色彩聚类图片分析,结果表明色彩在表现时会受到相互的影响。(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结构与色彩纯度、图案精细度以及肌理丰富程度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相关性较大的是肌理丰富程度。提花组织和提花与衬纬复合组织的织片相比,在肌理丰富程度上存在差异。(4)经过图像色彩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点提花和圆筒芝麻点提花之间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存在明显色差。芝麻点与衬纬复合组织织片与圆筒芝麻点与衬纬复合组织的织片在色彩上存在非常大的色差。通过研究针织品的工艺要素对图案表现的影响,通过图案设计和优化工艺条件来实现图案与纺织品更好的结合。这不仅能够丰富纺织品的多样性,还可以为针织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赵永茹[6](2021)在《基于形状文法的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社会洪流冲刷下,传统民居文化种群身陷衰退和老化的窘境,作为民居“附属品”的建筑装饰纹样更是处于边缘化和失语化的境地。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不仅是民间装饰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获取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的一手资料,对重点装饰部位的纹样照片进行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及信息记录,构筑了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数据库。形状文法是一种通过固定的规则语言根据原始图案生成新图案的理论方法,具有高效实用、且不失创新精神的特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正在丧失其“鲜活性”,仅作为无法与现代社会互动的静态物质文化遗产而存在。本文基于形状文法,积极探索传统装饰纹样的解读方式,为保护古厝装饰纹样提供新的途径,并试图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生活,以此激活装饰纹样生命力。研究包含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闽南红砖厝概述,对重点装饰部位进行综合分析与介绍,形成红砖厝墙体文化和纹样特征的初步认知,初步建构出闽南红砖厝墙体传统纹样图库;第三部分为形状文法及形状文法下的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解读;第四部分为红砖厝墙体拼砖几何纹样的专项研究,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部分使用形状文法理清拼砖几何纹样的创作思路;第五部分为红砖厝墙体适图纹样的专项研究,结合图案的层次模型及本体模型从构成元素的轮廓特征、位置、朝向以及面积等方面展开研究;第六部位基于形状文法对适图纹样展开修复和应用,是本文现实价值的体现;第七部分为结论和展望。

杨夏薇[7](2021)在《宋代铜镜纹饰研究》文中认为铜镜是古代日用品,在中国古代既用于鉴容,也用于辟邪等场合,因流传两千多年以上,在物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铜镜的形式相对简单,平板状,多为圆形,偶有方形,间有菱花形、椭圆等形状者,极个别有柄。其正面平或微凸,是实现其基本功能面,其背面有多种多样的纹饰和装饰,成为古代艺术的主要载体。因铜镜的基本功能是鉴容,所以镜面需要光亮、致密,中国古代铸工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高锡青铜可达此效果,其材质的锡含量往往在20%以上,甚至有30%者,但高锡青铜镜坚硬质脆,坠落即碎。而镜背面的纹饰或装饰,应当本源于商周青铜礼乐器,并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工艺也如青铜礼乐器一样多种多样,所以,铸工铜镜的制作,同样沿袭青铜礼乐器生产的路径,早期都是以泥范块范法成形的。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多移借自青铜容器,包括镶嵌、错、鎏、镀、绘和包金银等,其中镀锡工艺在装饰镜背的基础上,铸工逐步认识到也是处理镜面、使之白亮的加工工艺。随着这种工艺的普及,铜镜合金的锡含量可以不必很高,使其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中国铜镜可上溯到河西走廊的齐家文化,中原出现最早的是商代,西周只是零星发现,这些具有铜镜形象的器物,究竟是否全部用于鉴容,还不能肯定,至少其中某些是用于装饰。真正作为日用鉴容的铜镜,大概从春秋晚期才开始逐步增多,侯马铸铜做法发现有铸镜模范,反映出铸镜和其他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甚至装饰纹样一致。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一些特种工艺镜颇为突出,如漆背镜、彩绘镜、双背镜等,表现出高度的工艺技巧。秦汉是青铜镜大大发展阶段,王室和戈地方都会都是青铜镜的重要产地,商品性强故纹样类型多。汉之后的连年动乱对青铜镜生产打击较大,但随着佛教东传和道教的兴起,宗教题材成为铜镜纹样的主要内容。隋唐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多种精美形式、装饰手法多样、纹饰题材丰富的青铜器,表明铜镜生产臻至高峰。唐宋社会的巨变在史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艺术史也有涉及。通观两个时代的青铜镜,差别突出。宋代青铜镜因普通和寻常,往往被忽视,页成为研究较少、留下诸多空白的流域。本文即是针对这一空白而设计的研究,宋代手工业商品化有关,大批量的铜镜以工业化模式生产出来,其纹饰装饰性更强。如表现宋代女性文化的花卉纹镜和凤鸟纹镜,也有人物故事纹镜中展现宋代士人隐逸之情的许由巢父镜、王质观弈镜,还有展现宋代铜镜商品化的商标牌记镜,再有反映与道教、佛教有关的铜镜。宋代铜镜纹饰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化、世俗化表现内容。纹饰的世俗化表现与佛、道教世俗化有关,佛道教义逐渐世俗化,广纳信众,与社会风俗相结合,形成特殊的民间风俗礼仪。铜镜参与了宋人的生活,照容或是民间信仰中用镜祭祀、婚丧喜庆事中都见有铜镜的使用,铜镜纹饰就是反应这些风俗的图像。本文采用图像与空间的讨论方法,将宋代铜镜中的部分纹饰作为单一图像来看,与周围的墓葬壁画、器物形成一个研究场域,应属于墓葬器物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铜镜的功能与图像产生的交互关系,更好的理解宋代铸镜工匠在铜镜装饰上对于纹饰内容、题材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探究宋人在物质文化上对铜镜的设计与构思,并探讨纹饰除装饰意义以外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展现宋人的造物与装饰思想。

赵博[8](2021)在《论赫哲族图案艺术的秩序感》文中认为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在经历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得极为发达,在赫哲族的日常用具和服饰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在国内国外针对赫哲族有关图案艺术的研究课题相对丰富,而且随着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性和实践价值也会逐渐增加。虽然其研究方向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对其赫哲族的相关研究更多偏向其宗教方面,当然对于赫哲族的图案艺术秩序感的研究也要牢牢地把握信仰这一个重要的研究要素,因此在论文中也要结合其他要素方面综合研究它的图案艺术。而且在赫哲族的图案艺术中呈现出极强的规律性,而这种对于规律和秩序的追求与其表现则被认为是一个人类普遍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种心理要求。在西方对于图案相关的艺术研究中,已经逐渐取得了一些比较完善和成熟的系统理论。通过对赫哲族的图案文化发展状态分析,结合其极强的民族性特点,将国外对于其装饰艺术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其研究方法充分地运用到赫哲族装饰艺术图案的研究当中去,使得对于赫哲族装饰图案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此篇论文中是根据其英国非常着名的美术历史学家及其思想家贡布里希所写的《秩序感》,尤其是借用在他的信息论、装饰论以及其知觉分析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方法,来全面的理解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赫哲族装饰图案。论文主要通过对贡布里希理论对图案分析的方法进行运用,另外采用了图像分析和其他的研究方法,以现代艺术研究的理论方法来深入地探讨赫哲族中传统装饰图案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播的重要性。从视觉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章从"造型、色彩、形式美"等方面研究其中赫哲族装饰图案艺术中的秩序感。文章首先简要阐述秩序感的架构以及其社会发展状况与赫哲族图案艺术历史发展背景,如实记录了赫哲族图案作品艺术特征和对它的文化特点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进一步利用现代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的价值。在本篇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从对秩序的认识、创造及信息的传递角度出发,深入地研究了赫哲族民族装饰图案中的纹样与结构、装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探究其赫哲族民族装饰图案的秩序感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分析且总结赫哲族装饰其图案艺术的秩序规律,对其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结合秩序感的思路提供路径。

孙津[9](2021)在《明代苏、晋地区漆器艺术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漆器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有着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内蓄、六朝至元的外拓,直至明代发展至全盛。江苏和山西两地隶属于我国四大漆器产区,在明代都发展出各自的艺术特色。作为南方漆器代表的江苏漆器和作为北方漆器代表的山西漆器在材料、器形、纹样和工艺方面都存在联系与差异。分析两地漆器的艺术特色,理清影响艺术特色形成的多维原因,对两地现代漆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第一章通过梳理我国漆器艺术发展情况,并就江苏和山西两地漆器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详细论述。通过对明代江苏和山西漆器艺术发展的梳理,为对比两地漆器艺术的特点做铺垫。第二章详细对比明代江苏和山西两地漆器艺术的特点,从材料、器形和纹样方面分析同类漆器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总结两地漆器的艺术特色。第三章重点分析江苏和山西两地具有相似特质的三类工艺的特点,对比金漆、雕漆、镶嵌类漆器在两地呈现的不同特点。第四章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方面分析影响两地漆器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总结两地漆器艺术的风格特点。第五章立足现代,探讨江苏和山西两地漆器的传承与保护,为现代漆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明代江苏和山西两地漆器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千文万华的繁盛局面,但现今两地漆器艺术的发展并不理想,传承与创新逐渐式微。分析明代两地漆器的艺术特色,总结繁盛时期漆器艺术的风格特点,可以为现代漆器艺术的发展提供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传统漆器艺术。

李博文[10](2021)在《戗金技法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戗金作为漆器装饰的重要技法之一,其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本文以戗金技法的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籍文献、出土及传世的戗金器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分析不同时代戗金技法的特点,梳理出戗金技法从无到有、从滥觞到兴盛、从稚拙到成熟的发展脉络,把握戗金技法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探究了戗金的前身,接着探究了戗金技法出现的时间。随着戗金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到了宋元戗金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无论是作为皇宫贵族用器还是民间工艺,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大量戗金漆器在此时东传,这不仅是一门漆器技艺的外传,更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接着到了明清,戗金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时代,技法上更为成熟,风格从简练至繁缛,还出现了一本漆艺经典《髹饰录》,在单独髹饰的基础上与多种技法综合运用,使戗金技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不仅可作为主纹髹饰,还可作为地纹装饰于器表。最后考察和搜集了北京、扬州、福州、琉球地区和日本以及近现代漆画家们对戗金技法的运用情况和相关资料,更加全面地探究戗金技法从头到尾、从中国到世界、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二、云纹图案创作和制作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纹图案创作和制作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工艺美术研究现状
        1.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扎染的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情况
        2.研究动态
        3.研究内容分类
        4.研究现状的不足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成环境
    (一)大理白族的人文生态环境
        1.白族生活的基本单位“坝子”
        2.“坝子”对白族居住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白族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4.文化交流条件影响白族扎染的发展
    (二)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1.民族源起
        2.信仰体系
        3.多元文化
    (三)本章小结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类型
        1.植物花草类
        2.动物类
        3.自然景观类
        4.人物造型类
        5.几何图形类
        6.字体诗赋类
        7.体育类
        8.宗教类
    (二)本章小结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及图案变化
    (一)大理扎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图案变化
        1.民国时期-20 世纪80 年代
        2.20世纪80 年代-21 世纪初
        3.21世纪至今
    (二)大理扎染产业经营模式对图案的影响
        1.家庭作坊式
        2.个体生产式
        3.服务设计式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经营现状调研
    (四)本章小结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形式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构成形式
        1.单独图案
        2.角隅纹样
        3.连续纹样
        4.边缘图案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式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条理和反复
        3.节奏与韵律
    (三)小结
五、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审美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工艺美
        1.“扎花”工艺的分类
        2.“染色”工艺的自然美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主题美
        1.祈福喻吉的精神追求
        2.去灾辟邪的寓意表达
        3.幸福美满的生活追求
    (三)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色彩美
        1.大理白族扎染的“朴素”
        2.大理白族扎染的“五彩”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造型美
        1.“满”“全”的整合之美
        2.“共生”“独存”的融合之美
    (五)小结
六、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及其产业创新发展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
        1.材料的自然性与致用利人的健康理念
        2.图案生成的偶发性与手工艺者的主观能动性
        3.指尖穿梭中的女红艺术观念
        4.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设计思想的嬗变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传承
        2.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的瓶颈
        3.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情况汇总
附录二 、扎染文化相关梳理
附录三 、图案梳理一览表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比赛获奖表
附录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实践及展演表

(2)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3)艺术考古视域下明代男袍考析与结构复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艺术考古学的概念界定
        1.5.2 男袍的概念界定
        1.5.3 复制与复原的概念界定
    1.6 明代男袍发展的时代特征
        1.6.1 中央集权的政治衰退
        1.6.2 社会经济的深度发展
        1.6.3 民间思想的自由活跃
第二章 明代男袍的形制与种类
    2.1 服饰规章袍服
        2.1.1 帝王至郡王冠服
        2.1.2 长子至奉国中尉冠服
        2.1.3 文武官冠服
        2.1.4 儒士人员冠服
        2.1.5 士庶阶层冠服
    2.2 元蒙遗风袍服
        2.2.1 辫线袍与贴里
        2.2.2 曳撒
    2.3 僧道世俗袍服
        2.3.1 鹤氅
        2.3.2 道袍
        2.3.3 直身
        2.3.4 直裰
    2.4 内外穿着袍服
        2.4.1 外袍的服饰特征
        2.4.2 内袍的服饰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代男袍的服饰纹样类别与文化内涵
    3.1 身份标识的直观符号图案
        3.1.1 龙纹
        3.1.2 赐服动物纹样
        3.1.3 补服动物纹样
        3.1.4 其他动物纹样
    3.2 吉祥寓意的情怀表达图案
        3.2.1 植物花卉图案
        3.2.2 云纹
        3.2.3 杂宝纹
        3.2.4 吉字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代男袍的服饰面料与典型工艺
    4.1 袍服面料的种类
        4.1.1 纻丝
        4.1.2 纱
        4.1.3 罗
        4.1.4 绢
        4.1.5 绫
    4.2 织造技艺
        4.2.1 妆花工艺
        4.2.2 缂丝工艺
        4.2.3 织成袍料
    4.3 装饰工艺
        4.3.1 刺绣
        4.3.2 镶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明代男袍的服饰结构分析与样本结构复原
    5.1 明代男袍的服饰结构分析
        5.1.1 直身袍的下摆形式与结构处理
        5.1.2 断腰袍的下摆形式与结构处理
        5.1.3 明代男袍下摆演变的原因分析
    5.2 明代男袍中的褶裥和分割线
        5.2.1 褶裥
        5.2.2 分割线
    5.3 明代男袍的实物标本分析
        5.3.1 明四合如意云纹圆领宽袖直身袍样本分析与结构复原
        5.3.2 明四合如意云纹圆领窄袖直身袍样本分析
        5.3.3 明净面交领宽袖断腰袍样本分析与结构复原
        5.3.4 明四合如意云纹交领宽袖直身袍样本分析
    5.4 明代男袍结构复原分析与思考
        5.4.1 节物尚用的节俭理念
        5.4.2 平面结构中的立体空间
        5.4.3 服饰复原的记录传承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明代男袍实物汇总表
附录C:《天水冰山录》藏圆领袍及服饰面料数量汇总
附录D:明代赐服汇总
附录E:定陵藏罗绢织物袍服汇总表

(4)清代铜胎珐琅香炉风格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以香炉为侧重点的相关研究
        二、以铜胎珐琅为侧重点的相关研究
        三、以珐琅香炉为侧重点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铜胎珐琅香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香炉的相关定义
        二、铜胎珐琅
第一章 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的功用及生产背景
    第一节 珐琅香炉的功用
        一、生活用具
        二、文化用具
        三、宗教、祭祀用具
    第二节 生产背景
        一、制作机构
        二、帝王尚好及要求
    小结
第二章 铜胎珐琅香炉器形风格探析
    第一节 仿古
    第二节 仿生
    第三节 其它造型
    小结
第三章 铜胎珐琅香炉纹饰风格探析
    第一节 主体纹饰
        一、花卉纹饰
        二、动物纹饰
        三、自然纹饰
        四、吉祥纹饰
        五、文字纹饰
    第二节 辅助纹饰
        一、辅助纹饰
        二、锦地纹
    第三节 铜胎珐琅香炉的纹饰来源
        一、与瓷器间的关系
        二、与纺织品间的关系
        三、与绘画间的关系
        四、与西方艺术间的关系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横编针织品中的图案设计及其应用和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创新点
    1.6 论文章节安排
2 纺织品的图案设计与表现
    2.1 纺织品设计要素及图案的重要性
    2.2 纺织品图案的设计
        2.2.1 图案的点线面构成
        2.2.2 图案的表现形式
        2.2.3 图案的色彩
    2.3 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原则
        2.3.1 装饰性
        2.3.2 整体性
        2.3.3 实用性
    2.4 纺织品中图案实现的工艺要素
        2.4.1 材质要素
        2.4.2 规格尺寸要素
        2.4.3 生产工艺要素
        2.4.4 用途要素
    2.5 纺织品图案的应用及其特点
        2.5.1 整体布局
        2.5.2 局部布局
    2.6 本章小结
3 横编针织品工艺要素对图案表现的影响
    3.1 影响织物图案表现的工艺要素
        3.1.1 纱线
        3.1.2 组织结构
        3.1.3 后整理工艺
    3.2 横编针织加工设备
    3.3 图案表现效果的评价指标
        3.3.1 图案的清晰度
        3.3.2 图案的色彩
        3.3.3 图案的肌理
    3.4 本章小结
4 图案设计实践及针织物图案评价研究
    4.1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4.2 图案设计
        4.2.1 实验方案
        4.2.2 主题板和色彩板的设计
        4.2.3 传统吉祥图案调研与分析
        4.2.4 图案效果图设计
    4.3 织片的织造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3.3 提花组织结构
        4.3.4 提花与衬纬复合组织结构
    4.4 织片图案外观主观评价
        4.4.1 实验方案
        4.4.2 实验材料
        4.4.3 主观评价问题
    4.5 织片图案色彩提取与色差分析
        4.5.1 实验方案
        4.5.2 实验面料
        4.5.3 织片拍摄
        4.5.4 多项式回归法校正颜色
        4.5.5 颜色信息提取
        4.5.6 色差计算
    4.6 本章小结
5 织物图案表现效果影响分析
    5.1 织物图案外观评价分析
        5.1.1 均值分析
        5.1.2 相关性分析
        5.1.3 小结
    5.2 织物图案色差分析
        5.2.1 提花组织色差分析
        5.2.2 提花与衬纬复合组织色差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基于形状文法的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的相关释义与界定
        1.3.1 形状文法
        1.3.2 闽南红砖厝
        1.3.3 墙体范围界定
        1.3.4 装饰纹样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形状文法相关文献综述
        1.4.2 闽南红砖厝相关文献综述
        1.4.3 装饰纹样相关文献综述
        1.4.4 综述小结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与现状研究
    2.1 闽南红砖厝概述
    2.2 闽南红砖厝墙体部位构成
    2.3 重点墙体装饰部位概述
    2.4 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分类
        2.4.1 拼砖几何纹样
        2.4.2 适图纹样
        2.4.3 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图库
    2.5 闽南红砖厝墙体纹样保存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形状文法下的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解读
    3.1 形状文法的概念
    3.2 形状文法的规则
    3.3 形状文法的分类
        3.2.1 分析型形状文法
        3.2.2 创造型形状文法
    3.4 形状文法下的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的解读
        3.4.1 形状文法对拼砖几何纹样的解读
        3.4.2 形状文法对适图纹样的解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墙体拼砖几何纹样的形状文法解读
    4.1 拼砖纹样类型
        4.1.1 万字纹
        4.1.2 方转纹
        4.1.3 古钱纹
        4.1.4 龟背纹
        4.1.5 八达纹
        4.1.6 花朵纹
        4.1.7 圆形纹
    4.2 初始形状
    4.3 推演规则的执行规律
        4.3.1 四角复制式
        4.3.2 四角镜像式
        4.3.3 相离复制式
        4.3.4 斜向复制式
    4.4 拼砖几何纹样审美分析
        4.4.1 对称与均衡
        4.4.2 变化与统一
        4.4.3 节奏与韵律
        4.4.4 比例与权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墙体适图纹样的形状文法解读
    5.1 构成元素形状特征研究
        5.1.1 个体特征研究
        5.1.2 总体造型特点
    5.2 位置研究
        5.2.1 研究方法
        5.2.2 分析讨论
        5.2.3 研究结论
    5.3 朝向研究
        5.3.1 研究方法
        5.3.2 分析讨论
        5.3.3 研究结论
    5.4 面积研究
        5.4.1 研究方法
        5.4.2 分析讨论
        5.4.3 研究结论
    5.5 形状文法分析模型驱动下的适图纹样造型建构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形状文法在闽南红砖厝墙体纹样上的应用
    6.1 纹样修复
        6.1.1 修复思路
        6.1.2 基于形状文法的修复策略
        6.1.3 初始形状的选择
        6.1.4 修复案例
    6.2 活化应用
        6.2.1 应用思路
        6.2.2 初始形状的选择原则
        6.2.3 推演规则的使用原则
        6.2.4 设计案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图集
附录2 闽南红砖厝调研地点
附录3 典型闽南红砖厝建筑外貌
附录4 闽南红砖厝适图纹样位置研究
附录5 闽南红砖厝适图纹样朝向研究

(7)宋代铜镜纹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宋代铜镜纹饰考古学分期与特征
        一、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纹饰的分期
        二、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形制的分期
    第二节 宋代铜镜纹饰的特征
        一、宋代铜镜纹饰的题材特征
        二、宋代铜镜纹饰的构图特征
        三、宋代铜镜纹饰的装饰特征
第二章 花卉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花卉纹
        一、牡丹纹
        二、莲花纹
        三、梅花纹
    第二节 花卉纹的图式结构
        一、缠枝花式结构
        二、折枝花式结构
        三、“小品”式结构
    第三节 花卉纹对宋代花鸟画的模仿
第三章 凤鸟纹与龙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凤鸟纹
        一、凤鸟纹
        二、凤鸟纹的图式结构
    第二节 龙纹
        一、龙纹的图像形式
        二、龙纹的图像内容
第四章 人物故事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仙人故事纹
        一、龟鹤仙人纹
        二、仙人斩蛟龙纹
        三、达摩渡江纹
    第二节 历史人物故事纹
        一、许由巢父纹
        二、王质观弈纹
        三、唐明皇游月宫纹
    第三节 民间故事纹
        一、柳毅传书纹
        二、牛郎织女纹
    第四节 世俗生活类纹饰
        一、海舶纹
        二、婴戏纹
第五章 其他类型纹饰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几何纹
        一、球路纹与龟背纹的发展演变
        二、球路纹、龟背纹的仿藻井式结构
        三、球路纹、龟背纹镜与建筑纹饰的关系
    第二节 八卦纹
        一、八卦纹的图像形式
        二、八卦纹的符号化演变
    第三节 牌记铭文镜
        一、宋镜“牌记”的发展与形式
        二、牌记铭文的内容
        三、牌记中铸镜城镇的分布情况
第六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第一节 墓葬中铜镜“使用空间”的界定
        一、宋代墓葬中铜镜的使用特殊性
        二、宋代铜镜的“使用空间”界定
    第二节 墓顶挂镜的纹饰功能与意义
        一、墓顶挂镜的基本情况与地域分布
        二、墓顶铜镜纹饰的特殊性
        三、铜镜纹饰与“访仙”隐喻
    第三节 生活空间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一、墓葬中的生活用镜
        二、铜镜与日常生活
        三、铜镜与镜像
    第四节 宗教仪式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一、铜镜纹饰与道教
        二、铜镜纹饰与佛教
    第五节 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一、装饰性
        二、隐喻性
结语
附录1 宋代铜镜图录
附录2 宋代纪年墓出土铜镜表
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现代文献
    三、图录
    四、考古发掘报告
    五、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8)论赫哲族图案艺术的秩序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赫哲族图案艺术中秩序感的呈现
    一、贡布里希关于秩序感的理论研究
    二、赫哲族图案艺术秩序感形成的基本因素
        (一)自然方面因素
        (二)心理方面因素
        (三)社会方面因素
    三、赫哲族图案艺术的产生与演变
        (一)赫哲族图案艺术的产生
        (二)赫哲族图案艺术的演变
第三章 赫哲族图案艺术秩序感的创作与路径
    一、以赫哲族的信仰为艺术创作主题
    二、提取生产生活作为艺术创作表现内容
    三、图案艺术秩序化方法作为创作路径
第四章 赫哲族图案艺术秩序感的秩序化方法
    一、赫哲族图案的造型
        (一)动植物图案造型
        (二)几何图案造型
        (三)象征意义图案造型
    二、赫哲族图案的秩序性
        (一)色彩的秩序性
        (二)形式美的秩序性
    三、赫哲族图案秩序化方法
        (一)工艺规范对赫哲族图案秩序化的作用
        (二)几何学对赫哲族图案秩序化的影响
第五章 赫哲族图案艺术秩序感承载的信息
    一、赫哲族图案的符号性
        (一)符号性的概念
        (二)赫哲族装饰图案符号的特征
    二、赫哲族图案的信息传递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明代苏、晋地区漆器艺术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苏、晋地区漆器艺术历史溯源
    第一节 我国漆器艺术发展沿革
    第二节 江苏与山西漆器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明代江苏与山西的漆器艺术
第二章 苏、晋地区漆器艺术特色比较
    第一节 江苏与山西漆器材料比较
    第二节 江苏与山西漆器器形比较
    第三节 江苏与山西漆器纹样比较
第三章 苏、晋地区漆器艺术工艺比较
    第一节 江苏与山西金漆漆器工艺比较
    第二节 江苏与山西雕漆漆器工艺比较
    第三节 江苏与山西镶嵌漆器工艺比较
第四章 苏、晋地区漆器艺术背景比较
    第一节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漆器艺术
    第二节 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漆器艺术
    第三节 社会文化影响下的漆器艺术
第五章 苏、晋地区漆器艺术现代发展
    第一节 江苏与山西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江苏与山西漆器的保护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戗金技法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戗金”的概念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课题研究方法
2 戗金探源
    2.1 戗金的前身
        2.1.1 锥画漆器
        2.1.1.1 .出现时间
        2.1.1.2 名称之异
    2.2 戗金的出现
        2.2.1 西汉戗金二卮——最早戗金实物
3 戗金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3.1 三国戗金黑漆盒盖——展现戗金特点
    3.2 隋唐五代时期
        3.2.1 戗金与“飞金”的关系
4 宋元戗金工艺呈现全新面貌
    4.1 宋代戗金漆器——戗金史上重要一页
        4.1.1 金胎雕漆与戗金
        4.1.2 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器
        4.1.2.1 江苏江阴夏港河工地宋墓
        4.1.2.2 江苏常州武进县村前乡南宋墓
        4.1.3 戗金漆器在杭州、温州的繁盛景象
    4.2 流往日本的元代戗金漆器
5 千文万华的明清戗金漆器
    5.1 从简练到繁缛的明代戗金
        5.1.1 明墓出土的戗金漆器
        5.1.1.1 朱檀墓
        5.1.1.2 朱悦燫墓
        5.1.1.3 江苏无锡北乡长安桥明墓
        5.1.1.4 江苏江阴长泾乡明墓
        5.1.2 明代各时期戗金特点
        5.1.2.1 明早期(洪武、永乐、宣德)
        5.1.2.2 明中期(正统-正德)
        5.1.2.3 明晚期(嘉靖之后)
        5.1.2.4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代戗金漆器
        5.1.3 《髹饰录》中记载的戗金技法
    5.2 与多种技法相结合的清代戗金
        5.2.1 单纯的戗金漆器
        5.2.2 与各技法相结合的戗金漆器
6 近现代各地戗金技法的运用
    6.1 北京
    6.2 扬州
    6.3 福州
    6.4 琉球地区和日本
    6.5 各地漆画家
结论
附表:出土戗金文物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云纹图案创作和制作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D]. 刘丽娟. 云南艺术学院, 2021(02)
  • [2]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
  • [3]艺术考古视域下明代男袍考析与结构复原研究[D]. 宋春会. 江南大学, 2021(01)
  • [4]清代铜胎珐琅香炉风格探析[D]. 宋紫姣.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横编针织品中的图案设计及其应用和表现[D]. 沈晨晨. 东华大学, 2021(01)
  • [6]基于形状文法的闽南红砖厝墙体装饰纹样研究[D]. 赵永茹. 华东理工大学, 2021
  • [7]宋代铜镜纹饰研究[D]. 杨夏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8]论赫哲族图案艺术的秩序感[D]. 赵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明代苏、晋地区漆器艺术比较研究[D]. 孙津. 扬州大学, 2021(09)
  • [10]戗金技法发展研究[D]. 李博文. 湖北美术学院, 2021(09)

标签:;  ;  ;  ;  ;  

云纹图案的制作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