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分析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分析

一、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水镜[1](2021)在《中泰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对泰汉语教学发展迅速。我国每年派往泰国大量志愿者和教师进行汉语教学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学或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由于文化的差异产生负迁移,从而对汉语教学产生影响。如何克服这种负面影响,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中泰文化差异与教学相联系,结合本人在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安邦小学的汉语教学实践经历,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文章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次,运用对比法,对比分析中泰语言文化差异、课堂文化差异和民俗文化差异。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泰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四个方面。课堂文化差异则表现在教育目标和理念、课堂管理制度、教师管理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而民俗文化作为地方生活的缩影,差异主要体现在物质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两个方面,如饮食、服饰、礼仪习俗、宗教信仰等。再次,笔者运用教学实践法和观察法,发现记录了实际教学中文化差异给泰国小学汉语教学带来的负迁移作用。比如,在语音学习时,受到泰语语音发音的影响,学生把母语的发音规则不恰当的运用到汉语中,造成发音的各种偏误。或者在师生交往中,双方因为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借助本民族文化习惯与思维模式,产生交际障碍或误会。最后,根据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偏误以及对汉语学习动力不足等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反思总结,提出理解尊重和适度文化迁移的应对态度,并给出如教师应提前了解赴任国文化、在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分析、在校园中营造跨文化交际学习氛围等解决策略,期望给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陶逸[2](2021)在《商务汉英口译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文中认为

张伶俐[3](2020)在《国内三所高校MTI口译毕业论文调研报告(2009-2019)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图谱可视化分析》文中认为自2007年起,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内的15所高校率先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历经12年,翻译硕士教育蓬勃发展,口译硕士数量亦逐年递增。关于翻译学,翻译硕士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亦是不断深入。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口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更鲜有学者从口译硕士自身视角对这一主题进行探索。本文拟借助文献图谱软件CiteSpace,选取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MTI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知网于2009-2019年区间内所收录的上述三所院校893篇口译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本调研拟探讨下列问题:从论文研究热点和趋势等方面,探讨2009-2019年期间,北外、上外、广外的MTI口译方硕士论文的发展及趋势。研究发现,2009-2019年间,北外、上外以及广外的英语口译毕业生,进行论文写作时主要采取实践报告的模式,结合相应理论,对自身在交传或同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与讨论。引用频率最高的理论为精力分配模型,释义理论,目的论以及关联理论;而探讨的最多的话题是应对策略。但是三所高校的学生又有各自研究偏好。例如,北外学生更多进行文学译本的对比分析,上外学生更多对交传或同传实践进行分析,而广外学生则更侧重于多元化语言服务的场景下的实践分析。此外,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对新出现的,如语音识别,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听辨障碍,译员角色与主体意识等话题讨论。作者在论文中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以期丰富MTI口译方向学生对毕业论文发展现状的理解,并为其今后口译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裴红幸[4](2020)在《汉越俚语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俚语(Slang)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化的词语,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长期以来,汉、越俚语对比并未得到语言学者的应有关注,关于汉、越俚语研究的书籍、资料目前仍然比较稀缺。正因为如此,本人以“汉、越俚语比较研究”为题开展分析和研究。汉、越俚语的共同点有:首先,从语音来看,汉、越俚语的音节结构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汉、越俚语的音节结构都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等几种主要形式;其次,从分类来看,汉、越俚语的分类都有音节构成分类和内容分类;最后,在表达方面,越南俚语借鉴了大量汉语因素,融合到自身的文化血脉与基因当中,使之发展出全新的自我特色。汉、越俚语的不同点有:首先,在语法结构方面,汉语俚语里很多不好的事物都可以变成骂人的载体,如:书呆子、垃圾、贼等。但是越南语俚语的结构是“??+X”(东西+X)(其中X指被骂者的缺点);其次,在分类方面,汉、越俚语的分类大致一样,但是小类里面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再次,在构成方面,汉语俚语中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方言和社会流行语,而越南语俚语中的大部分来源于原有词语的词义改变;最后,在语义表达方面,汉语俚语的语义表达主要有字义与实义、本义与喻义、并义与偏义的特点,而越南语俚语的语义表达的主要特点是多义性和转义性。汉、越俚语之间之所以有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俚语产生于现实的生活,是人类思维的表现。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在历史上有过频繁的人类活动交往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另一方面,俚语是各自国家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真实反映,有各自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从而产生了各自的特色。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汉越俚语的比较研究,一方面为相关学者和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线索和思路,以便揭示中国和越南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进一步了解汉语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使用俚语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减少文化冲突,使他们能够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并自如地运用汉语俚语。

陶倩倩[5](2020)在《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汉俄词汇空缺现象及其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也日趋显着。汉语中有些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另一国家或民族的语言中却无法对等体现,从而产生词汇空缺,而正是这种词汇空缺现象往往会造成交流障碍,影响外国留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笔者在研读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带着怎样认识空缺、消除空缺这一问题,探讨汉俄词汇空缺现象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首先,本文归纳总结了前人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词汇空缺现象的界定和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表现加以概述,并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立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将汉俄词汇空缺分为全空缺、半空缺、冲突空缺三类,并论述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笔者针对俄语背景的留学生设计空缺词语习得的调查问卷,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习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查阅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留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空缺词语偏误语料,分析出现的偏误类型;最后,为词汇空缺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教学对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俄语背景的留学生空缺词语的习得总体情况不理想,全空缺词语的偏误率最低,半空缺和冲突空缺词语这两类的偏误率较高,偏误原因主要表现在从字面上理解、俄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掌握不足这三方面。从搜集的语料中可以看出空缺词语的典型偏误类型表现在结构、语义、语用三方面。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分别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孙晓晨[6](2020)在《《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节选)英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本翻译实践选取了泉州市建筑设计院研究室主任、高级建筑师陈凯峰的专着《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的第三章和第八章作为翻译语料,这两章分别阐述了宗教对泉州建筑的影响,以及对泉州建筑文化的总体概论,呈现出泉州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在宣传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方面增砖添瓦。本次翻译实践遇到的核心问题是词汇层次的翻译问题。本文将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归纳为四类:英汉搭配不对等的翻译问题、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翻译问题、语义累赘与语义残缺词汇的翻译问题、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问题。针对上述的不同翻译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分别是变具象为抽象和变抽象为具象;语言语境顺应法和文化情境顺应法;省译累赘成分和增译残缺成分;音译加注法、意译转换法和上下义词替代法,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为今后翻译此类文本提供经验借鉴。

尤丽娅(Murodova Yuliya)[7](2019)在《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大陆的合作实践,塔中两国之间的经贸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在此过程中,语言作为先行者,意义不凡。深刻把握塔吉克斯坦的汉语教学和使用状况,并针对地区开展研究分析,促进双方的语言交流,形成文化共识,提升合作档次成为必要。目前,中国和国外围绕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教材教法、语言政策等开展了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针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拟在语言理论及汉语教学理论框架下,选择时间域为切入点,在系统分析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政策变迁基础上,考察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影响因子、“三教”问题和“学习动机”,从而为塔吉克斯坦未来的汉语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回顾和分析了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及汉语传播特点,探讨了塔吉克斯坦同中亚其他国家汉语教学与传播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塔吉克斯坦自身的汉语教学与传播特点,即由主权忧虑导致汉语传播反距离性的地域特点和“孤独的守望者”模式的传播方式特点。随后,探讨了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一方面受制于苏联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沿袭和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严重不足,缺乏教材及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汉语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长期面临俄语、英语等语言的文化附带和负面迁移,在汉语教学中,对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商榷。本研究主要采用概率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研究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和塔吉克斯坦的国家网站。通过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多维度分析,本文找到了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发现:(1)经济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塔吉克斯坦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动机。通过研究发现,塔吉克斯坦汉语学习者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在将来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获得高的报酬,选择了学习汉语。这也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语言政策变迁及中塔商贸往来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有双面影响,但积极因素是主流。塔吉克斯坦的语言政策带给汉语教学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促使本土汉语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引导汉语教学规范化的同时也将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此外,中塔商贸往来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商贸竞争和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即脱胎于塔吉克语文化的塔吉克斯坦民众对于目的语汉语文化的“陌生化”,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等的文化负迁移现象。(3)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面临多维度问题,需要多重发展措施。总结起来,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面临九大问题。包括:本土汉语教师不足;本土化汉语教材稀少;教法单一;考试系统单一;缺乏汉语学习的外部语言环境;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教师专门评价系统;没有实习基地;汉语教学存在地域不均衡等。对此,需要把握历史机遇,加大汉语传播力度,同时健全汉语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深化与中国有关机构的汉语教学合作,通过适度文化移情来解决上述问题。

戴沅芳[8](2019)在《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是语用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论题,然而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鲜有人探究。先行研究表明,当前语用能力研究存在一定的缺欠,具体表现为缺乏对非母语环境下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研究,并且对其与语用迁移之间的关系解释力不足。因此,本研究依据双语理论(Dual Language Theory),采用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收集语料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时出现何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具体来说,在语义程式的使用上和语篇表达内容上如何体现?(2)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语表达时出现何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具体来说,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如何体现?(3)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解释?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研究的文献梳理,本研究以双语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了本论文的分析框架,用以阐释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内涵及其与语用迁移的关系。根据自建小型语料库中的语料数据,本论文分别呈现了数据分析结果,包括英语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汉语本族语者分别在口语语料中的语义程式使用频率上和语篇表达内容上,以及在书面语语料中的各类词汇选择、句式使用、论点论据和布局谋篇手段的使用频率的统计;汉、英本族语者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中的差异度;不同口语语用能力和书面语语用能力的学习者与汉、英本族语者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上的差异度。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分别从不同口语语用能力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义程式和语篇表达内容上的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不同书面语语用能力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上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分别围绕外语学习者语用知识体系中的共同语用知识、协同语用知识和特定语用知识与语用迁移的关系,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路径及各阶段语用表现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本研究发现如下:(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时,在语义程式使用方面出现了语用迁移。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语用迁移过度和语用迁移凹陷四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均有发生。其中,发生非明显语用迁移的语义程式数量最多,发生语用迁移过度的语义程式数量最少。在语篇表达内容方面,除语用迁移过度外,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和语用迁移凹陷均有发生,其中非明显语用迁移的发生频率最高。在不同“拒绝”言语行为诱发因素下,学习者发生语用迁移的类型和数量不同。其中在“邀请”和“建议”诱发因素下发生语用迁移的数量较多,“请求”和“提供”诱发因素次之。总体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发生迁移的程度差异不大,已逐渐接近英语本族语者。(2)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英语书面语表达时,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语用迁移凹陷和语用迁移过度均有出现。具体而言,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仅出现明显语用迁移、非明显语用迁移和语用迁移过度,而四种类型的语用迁移全部出现在语篇层面。在词汇层面,发生非明显语用迁移的数量最多,明显语用迁移次之;在句法层面,发生语用迁移凹陷的数量最多,明显语用迁移次之;在语篇层面,发生语用迁移过度的数量最多,非明显语用迁移次之,而明显语用迁移最少。与口语语篇表达的结果不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篇中语用迁移过度的大量出现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在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表达时具有深刻影响,即使已具备较高的语用能力水平,母语特有的文化烙印也会难以抹去。(3)无论在英语口语语篇表达还是书面语语篇表达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都呈倒U型。即从语用能力弱的到中等的学习者,随着语用能力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变大;从语用能力中等的到强的学习者,随着语用能力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变小。两者之间关系的动态呈现与外语学习者所具备的语用知识结构密切相关。本研究结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时存在显着差异,且与汉语本族语者极为相似,体现出语用迁移普遍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中,汉、英两种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语用迁移发生的两大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外语教学有三点启示:一是应针对不同外语语用能力的学习者开展语用教学;二是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使用的基础性训练,注重语用语言知识应用的适切性训练,加强学习者的语言意识的培养;三是教学中应注重社会语用知识的渗透,使学习者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加强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减少语用负迁移的影响,甚至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本研究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了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的研究,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一般性特征及路径,并从外语学习者的语用知识结构出发,深入分析了发生语用迁移的深层原因,对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有重要启示作用。最后应该指出,本研究仍存在某些局限,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克服和不断完善。

陈若静[9](2019)在《语言迁移理论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及对策》文中认为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过程的必然因素,对学生的汉英翻译实践有着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实际案例,从语言、思维和文化方面分析母语在汉英翻译中的负迁移现象,并从课堂和课下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促进母语的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佘航宇[10](2019)在《文化负迁移影响下的汉语文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全球化和地球村观念深入人心,跨文化交际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稳速发展,关于文化教学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学界已出现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也还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尤其是结合具体的汉语国际推广平台或机构作案例收集与分析的研究未见正式刊出成果。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首先查阅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再根据访谈和教学实践经历,整理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归类分析,最后根据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案例归类及分析对教学和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提出粗浅的建议。由于论文以笔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经历为主,因此研究对象为美国人或美国人为主的国际生课堂,研究内容和结论针对中外文化差异。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括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文化负迁移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归纳,概述文化负迁移与汉语教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以笔者记录或访谈得来的文化教学案例为基础,分析汉语文化教学中文化负迁移成因。第三部分从课堂主体和课堂要素两方面分析了文化负迁移对汉语文化教学的影响。第四部分简述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基本情况,总结文化教学上的不足。第五部分从教师、学习者、教育部门三方面提出关于克服汉语文化教学中文化负迁移的建议,为优化科州孔院汉语言文化教学抛砖引玉。

二、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泰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文化差异
        1.3.2 对泰汉语教学
        1.3.3 跨文化交际
        1.3.4 文化负迁移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语言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
    2.1 汉泰语音文化负迁移
        2.1.1 平舌音与翘舌音的混读
        2.1.2 清浊对立音的混读
        2.1.3 卷舌不到位或不会卷舌
        2.1.4 圆唇不充分或舌位后移
        2.1.5 声调的误读
        2.1.6 语流音变
    2.2 汉泰词汇文化负迁移
        2.2.1 理性义不同导致的词语使用不当
        2.2.2 色彩义不同导致的词语使用不当
        2.2.3 名词和动词的误用
    2.3 汉泰语法文化负迁移
        2.3.1 汉泰构词差异造成的偏正式词汇偏误
        2.3.2 误将泰语语序规则套用到汉语中
    2.4 汉泰字形文化负迁移
        2.4.1 将泰文书写方式用于汉字书写中
        2.4.2 对汉字结构掌握不清
        2.4.3 混淆汉字笔画间的关系
第三章 课堂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
    3.1 中泰教育理念差异及其负迁移作用
        3.1.1 基础教育目标差异
        3.1.2 社会教育观念差异
    3.2 课堂管理文化差异及其负迁移作用
        3.2.1 学校不同的管理制度
        3.2.2 教师不同的管理方式
    3.3 教学内容和评价手段差异及其负迁移作用
        3.3.1 统一规范和自主发展的教学内容
        3.3.2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第四章 民俗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
    4.1 物质民俗文化负迁移
        4.1.1 饮食文化差异引起课堂问题
        4.1.2 酒文化差异影响教学活动
        4.1.3 服饰文化差异引起汉语教师的不适应
    4.2 精神民俗文化负迁移
        4.2.1 礼仪传统差异导致师生双方的不习惯
        4.2.2 节日民俗差异导致学校活动繁多,影响教学
        4.2.3 民俗禁忌差异导致师生误会
        4.2.4 宗教信仰差异引发教学问题
        4.2.5 时间观念差异导致学生迟到现象普遍
第五章 应对文化负迁移的态度和策略
    5.1 应对态度
        5.1.1 理解尊重
        5.1.2 适度文化移情
    5.2 解决策略
        5.2.1 了解赴任国文化
        5.2.2 在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讲解
        5.2.3 进行文化对比分析
        5.2.4 在校园中营造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氛围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国内三所高校MTI口译毕业论文调研报告(2009-2019)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图谱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Ⅰ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1.1 Rationale
        1.1.2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I Thesis
        1.1.3 Application of CiteSpace
        1.1.4 Conclusion
    1.2 Outline of this Report
CHAPTERⅡ RESEARCH METHODOLOGY
    2.1 Data Sources
    2.2 Research Design
        2.2.1 Tool Used in the Research
        2.2.2 Research Thoughts and Methods
CHAPTERⅢ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3.1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Description
    3.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3.2.1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BFSU,SISU and GDUFS
        3.2.1.1 Similaritie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Highly-cited Theories
        3.2.1.2 Difference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Highly-cited Theories
        3.2.2 Research Trend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3.2.2.1 Trajectory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3.2.2.2 Trend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CHAPTERⅣ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Suggestions for MTI Interpreting Students
    4.3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APPENDIX A:MTI interpreting theses topics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PPENDIX B:MTI interpreting theses topics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PPENDIX C:MTI interpreting theses topics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4)汉越俚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内容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中国俚语研究现状
        二、越南俚语研究现状
        三、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俚语比较研究现状
        四、汉、越俚语比较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四节 俚语的界定、研究范围及目标
        一、俚语的界定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目标
    第五节 选题理由、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俚语的概况、形成机理及其与其他词语的联系
    第一节 俚语的性质和特点
        一、俚语的性质
        二、俚语的特点
        三、俚语的特殊性
        四、与汉语俚语对应的越南语俚语
    第二节 俚语在词语中的功能
        一、文化认同功能
        二、交际改善功能
        三、情感宣泄功能
        四、禁忌回避功能
        五、时尚展现功能
        六、其他功能
    第三节 俚语的分类及传播方式
        一、俚语的分类
        二、俚语传播与扩散的方式
    第四节 汉越俚语的产生与形成机理
        一、俚语的缘起
        二、俚语的形成机制
        三、汉越俚语形成机理的对比
    第五节 俚语与俗语、行话、黑话、詈词及流行语的联系
        一、俚语与俗语的异同
        二、俚语与行话、黑话、詈词与流行语的不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越俚语的结构对比
    第一节 汉越俚语构成方式比较
        一、汉越俚语的结构对比分析
        二、汉越俚语的句法功能对比分析
    第二节 汉越俚语的语音结构对比
        一、单音节词
        二、同音词比重差异
        三、声调差异
        四、叠词
        五、语素重组带来的音节差异
    第三节 汉越俚语构造形式的异同
        一、汉语俚语构造形式
        二、越南语俚语构造形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越俚语的修辞方式对比
    第一节 俚语中的修辞方式
        一、汉语俚语的修辞方式
        二、越南语俚语的修辞方式
        三、汉越俚语修辞方式的对比
    第二节 俚语修辞的来源分析
        一、来源一——颜色
        二、来源二——动物
        三、来源三——植物
    第三节 俚语修辞方式在口语表达中的效果
        一、适配环境
        二、结合对象
        三、注重内容
    第四节 俚语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的举例说明
        一、汉语俚语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二、越南俚语在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越俚语文化内涵对比
    第一节 汉越俚语的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
        二、意象思维
    第二节 汉越俚语展现的人民思想意识对比
        一、汉、越俚语所反映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
        二、汉、越俚语所反映的价值观
    第三节 俚语中的生活哲理
        一、社会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二、经济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三、政治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四、文化生活类俚语中的哲理
    第四节 汉越俚语中的民族风俗
        一、风俗介绍
        二、例子说明
    第五节 汉越俚语中的农业民俗
        一、俚语中表达相似的农业意象
        二、俚语中含有不同的农业意象
    第六节 汉越俚语中的数字文化
        一、文化内涵相同的表达
        二、文化内涵不同的表达
        三、文化内涵相近或相近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统计的汉越俚语对应的表达形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5)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汉俄词汇空缺现象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 词汇空缺的相关研究
        1.4.1 词汇空缺的界定
        1.4.2 词汇空缺在对外汉语中的研究
        1.4.3 词汇空缺在其它方面的研究
第2章 汉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类型与原因
    2.1 汉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类型
        2.1.1 全空缺词语
        2.1.2 半空缺词语
        2.1.3 冲突空缺词语
    2.2 汉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2.2.1 语言因素方面
        2.2.2 文化因素方面
        2.2.3 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3章 对俄语背景的留学生空缺词语习得的调查与分析
    3.1 对俄语背景的留学生空缺词汇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3.1.1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3.1.2 问卷题型和问卷语料来源
        3.1.3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语料库和留学生作业中空缺词语的偏误例句分析
        3.2.1 结构上的偏误
        3.2.2 语义上的偏误
        3.2.3 语用上的偏误
第4章 词汇空缺现象的教学建议
    4.1 教师方面
        4.1.1 预测空缺的存在,进行国别化教学
        4.1.2 掌握不同类型空缺词语的教学技巧
        4.1.3 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
        4.1.4 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文化串联教授空缺词语
    4.2 学生方面
        4.2.1 树立良好的心态,摆脱刻板印象的干扰
        4.2.2 善于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词汇表中的空缺词语
附录 B 外国留学生汉语空缺词语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节选)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翻译任务描述
    2.1 任务来源
    2.2 任务背景
    2.3 任务意义
    2.4 任务描述
三、翻译任务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作者及作品简介
        3.1.2 文本分析
        3.1.2.1 词汇特点
        3.1.2.2 句式特点
        3.1.2.3 语篇特点
        3.1.3 翻译工具及相关书籍
        3.1.4 术语表的制定
    3.2 翻译过程
        3.2.1 初译阶段
        3.2.2 改译阶段
        3.2.3 审校阶段
        3.2.4 翻译问题界定
四、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翻译问题
        4.1.1 英汉搭配不对等的翻译问题
        4.1.1.1 主谓搭配的翻译问题
        4.1.1.2 主表搭配的翻译问题
        4.1.1.3 介宾搭配的翻译问题
        4.1.2 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翻译问题
        4.1.2.1 母语词汇负迁移导致的翻译问题
        4.1.2.2 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翻译问题
        4.1.3 语义累赘与残缺词汇的翻译问题
        4.1.3.1 语义累赘词汇的翻译问题
        4.1.3.2 语义残缺词汇的翻译问题
        4.1.4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
        4.1.4.1 泉州宗教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4.1.4.2 泉州历史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4.1.4.3 泉州传统建筑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4.2 解决方案
        4.2.1 英汉搭配不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1 变具象为抽象
        4.2.1.2 变抽象为具象
        4.2.2 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问题的解决方案
        4.2.2.1 语言语境顺应法
        4.2.2.2 文化情境顺应法
        4.2.3 语义累赘与语义残缺词汇问题的解决方案
        4.2.3.1 省译累赘成分
        4.2.3.2 增译残缺成分
        4.2.4 文化负载词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4.2.4.1 音译加注法
        4.2.4.2 意译转换法
        4.2.4.3 上下义词替代法
五、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经验
        5.1.1 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5.1.2 上下义词转换法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帮助
        5.1.3 制定术语表的必要性
    5.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原文
    附录2:译文
    附录3:术语表
致谢

(7)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动态
        (一) 中国国内研究动态
        (二) 塔吉克斯坦研究动态
        (三) 其他国家研究动态
    六、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目的
第一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及汉语传播特点分析
    第一节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概况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特点
        一、塔吉克斯坦与中亚其他国家汉语传播的比较研究
        二、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特点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
    第一节 汉语教学现状
        一、公立教育机构
        二、私立语言培训中心
    第二节 “三教”相关问题研究
        一、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教师问题
        二、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
        三、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问题
    第三节 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一、塔吉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概述
        二、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研究
        三、塔吉克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
        四、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语言政策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塔吉克斯坦苏联时期的语言政策
        二、苏联解体、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语言政策
        三、塔吉克斯坦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塔商贸及文化交流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大众市场的汉语需求是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的现实土壤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对策探析
    第一节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解决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论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斯拉夫大学汉语专业课程表(一年级到四年级)俄语版本
    附录2 斯拉夫大学课程表(一年级到四年级)中文版
    附录3 首都师范大学汉语专业课程表(一年级到四年级)
    附录4 斯拉夫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期末考试题(俄汉混合版原本)
    附录5 考试卷正确答案
    附录6 试卷载图
    附录7 图片
    附录8 塔吉克斯坦汉语传播地图
    附录9 塔吉克斯坦汉语传播机构图
    附录10 塔吉克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研究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11 塔吉克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研究调查问卷(俄文版)
    附录12 关于塔吉克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访谈提纲(中文版)
    附录13 关于塔吉克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访谈提纲(俄文版)
    附录14
    附录15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用能力概念的界定
        2.1.1 语用能力的语言观
        2.1.2 语用能力的交际观
        2.1.3 语用能力的语用观
        2.1.4 语用能力的认知观
    2.2 外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研究
        2.2.1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语用能力
        2.2.2 中介语研究中的语用能力
        2.2.3 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与评估
    2.3 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研究
        2.3.1 语用迁移的理论研究
        2.3.2 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
    2.4 先行语用能力及语用迁移研究的缺欠
        2.4.1 西方本族语者语用能力概念界定的局限性
        2.4.2 外语学习环境下语用能力研究的不足
        2.4.3 先行语用迁移研究的缺欠
        2.4.4 外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
    3.1 双语理论视域下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3.1.1 双语理论中的中介语语言能力
        3.1.2 双语语言概念系统
        3.1.3 双语者语用能力的概念社会化过程
    3.2 双语理论视域下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
    3.3 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分析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语料收集
        4.1.1 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
        4.1.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4.1.3 汉语本族语者语料库
    4.2 研究过程
    4.3 数据描述
        4.3.1 英语本族语者语料数据描述
        4.3.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数据描述
        4.3.3 汉语本族语者语料数据描述
        4.3.4 口语语料库的数据合并描述
        4.3.5 书面语语料库的数据合并描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分析
    5.1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语篇表达中的语用迁移
        5.1.1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义程式使用上的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5.1.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篇表达内容上的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5.2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书面语语篇表达中的语用迁移
        5.2.1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层面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5.2.2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句法层面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5.2.3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篇层面语用迁移类型及特点
    5.3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
        5.3.1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义程式使用上语用迁移的关系
        5.3.2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用能力与语篇表达内容上语用迁移的关系
        5.3.3 小结
    5.4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的关系
        5.4.1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词汇层面语用迁移的关系
        5.4.2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句法层面语用迁移的关系
        5.4.3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用能力与语篇层面语用迁移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知识结构与语用迁移
        6.1.1 共同语用知识与语用正迁移
        6.1.2 协同语用知识与语用正、负迁移
        6.1.3 特定语用知识与语用负迁移
    6.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路径及原因
        6.2.1 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同语用能力发展阶段语用迁移的表现
        6.2.2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的成因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2 研究启示
    7.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语言迁移理论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关于迁移和语言迁移的相关概述
3 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3.1 语言方面的负迁移
    3.2 思维方面的负迁移
    3.3 文化方面的负迁移
4 应对措施
    4.1 强化词汇和语法的正确运用
    4.2 传授基础翻译理论与技巧
    4.3 大量输入原版语言
    4.4 及时了解汉英文化差异
5 结语

(10)文化负迁移影响下的汉语文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化负迁移”研究现状
        1.2.2 国内“文化负迁移”研究现状
        1.2.3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负迁移”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文化负迁移案例分析
    2.1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现状
        2.1.1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特点
        2.1.2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教学现状
    2.2 科罗拉多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负迁移案例分类
        2.2.1 语用错误
        2.2.2 引起误解
        2.2.3 价值观冲突
    2.3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负迁移案例归因
        2.3.1 语言相似度低
        2.3.2 跨文化意识薄弱
        2.3.3 体态语差异
        2.3.4 价值观差异
第3章 文化负迁移对汉语文化教学的影响
    3.1 对课堂主体的影响
        3.1.1 教师回避文化教学内容
        3.1.2 挫伤学生文化学习积极性
        3.1.3 学习者文化意识过剩
        3.1.4 造成师生误解
    3.2 对课堂要素的影响
        3.2.1 占用目标文化教学时间
第4章 关于克服文化教学中文化负迁移的建议
    4.1 教师方面
        4.1.1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1.2 建构汉语文化体系
        4.1.3 加强教学与教研能力
    4.2 学习者方面
        4.2.1 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4.2.2 遴选运用学习策略
    4.3 教育部门方面
        4.3.1 建立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
        4.3.2 重视教材中的“文化意识”
        4.3.3 建立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
    4.4 关于进一步优化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文化教学的思考
        4.4.1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4.4.2 灵活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4.4.3 完善教学评估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泰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D]. 胡水镜.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2]商务汉英口译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D]. 陶逸.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3]国内三所高校MTI口译毕业论文调研报告(2009-2019)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图谱可视化分析[D]. 张伶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4]汉越俚语比较研究[D]. 裴红幸.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8)
  • [5]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汉俄词汇空缺现象及其教学研究[D]. 陶倩倩. 新疆大学, 2020(07)
  • [6]《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 孙晓晨.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7]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D]. 尤丽娅(Murodova Yuliya). 中央民族大学, 2019(04)
  • [8]双语理论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用迁移关系研究[D]. 戴沅芳.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语言迁移理论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及对策[J]. 陈若静. 海外英语, 2019(13)
  • [10]文化负迁移影响下的汉语文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佘航宇.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