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记录系统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DHI记录系统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一、DHI记录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翌翀[1](2021)在《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利用奶牛养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收集北京地区5个牧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牛只个体信息、DHI测定记录和繁殖记录,利用SPSS25.0单因素方差Duncan模型及T检验进行显着性分析,对奶牛生产性能进行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使用一般线性多变量模型对代表性牧场2号牧场和4号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输精次数进行研究;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奶牛场智能管理系统》对DHI数据、繁殖记录进行整理;使用Excel 2016绘制折线图和柱状图。经研究获得如下结果:2020年,5个牧场年均产奶量较2019年均有所增加。2020年,1、3、5号牧场产奶量显着高于2号和4号牧场(P<0.05)。5个牧场乳蛋白水平均处于3.21-3.58%,2号牧场乳脂率显着(P<0.05)低于其他牧场,3号和5号牧场乳脂率>4.8%牛只比例较大,4号牧场乳脂率<2.5%比例较大。1、2、4、5号牧场脂蛋比<1.10比例较高,存在酸中毒风险,3号牧场脂蛋比>1.40比例较高,存在酮病风险。5个牧场各季节MUN均在10-18mg/dL之间,其中1号和2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8mg/dL比例较高,3号和4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0mg/dL比例较高。2020年3号牧场SCC显着低于其他牧场(P<0.05),1、2、5号牧场SCC显着(P<0.05)增加。2号牧场产犊间隔超过理想值。5个牧场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均超过理想水平。5号牧场始配天数最合理,3号牧场泌乳150d配准率最高,5号牧场首配妊娠率最佳。综上所述,5个牧场两年校正奶量综合排名:3号>5号>1号>2号>4号。1号牧场应加强泌乳后期管理,关注奶牛瘤胃健康,及时调整奶牛精粗饲料比、蛋白组成。2号牧场关注热应激对牛只产奶量的影响,头胎牛的瘤胃健康,经产牛酮病及能量负平衡发生,加强同期发情操作及奶牛发情鉴定工作。3号牧场应注意头胎牛冷应激,应加强营养调控,提高首配妊娠率较低,注意饲料能氮比,规避牛只能量负平衡问题。4号牧场关注温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关注奶牛乳房健康,谨防瘤胃酸中毒现象发生。5号牧场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并预防酮病、能量负平衡的发生,关注奶牛乳房健康。

宋佳璇[2](2020)在《利用DHI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牛奶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DHI)已经被奶业界公认为一项成熟而先进的技术,也叫奶牛群体改良体系,它是对奶牛乳成分和奶牛泌乳性能的测定。乳成分及体细胞数是DHI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乳脂和乳蛋白是决定原料奶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体细胞数则可以直接测量牛奶质量和奶牛乳房健康状况。因此了解影响乳成分及体细胞数的因素,对提高原料奶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季节、胎次、日产奶量和月份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尿素氮和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收集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某奶牛场2019年1月~2019年12月(12个月)23453条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日产奶量和月份对乳成分及体细胞数的影响,并对其乳成分及体细胞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效应、月份效应、胎次效应、日产奶量效应对乳脂肪率、乳蛋白率均有极显着影响(P<0.001);季节效应对尿素氮有极显着影响(P<0.001),对乳糖率、体细胞数均有显着影响(P<0.05);胎次效应、日产奶量效应对乳糖率、体细胞数均有极显着影响(P<0.001);日产奶量效应对尿素氮有极显着影响(P<0.01);胎次效应对尿素氮无显着影响(P>0.05);月份效应对体细胞数、尿素氮有极显着影响(P<0.001),对乳糖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三个性状相互之间的相关水平为正相关;乳糖率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的相关水平为负相关,体细胞数与尿素氮的相关水平为负相关。

王维[3](2019)在《闽北某规模化奶牛场DHI数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被世界奶业公认为最科学有效地牧场管理工具,是评价牧场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奶牛的生产性能,并且为奶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准确数据。本试验收集了福建省南平地区A规模化奶牛场2015年~2018年期间39个月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共计24092条奶牛记录数据信息。旨在通过探讨牛舍环境、奶牛的胎次以及泌乳阶段、季节月份等因素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奶牛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关系,从而为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日粮搭配、牛群结构以及乳房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指导奶牛场科学高效地饲养管理奶牛,推进国内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对南平地区A规模化奶牛场产奶数据的整理,探讨自然月份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该地区的暑热天气从5月份开始至9月份,长达5个月,使得6月产奶量降幅5%,7月份产奶量降幅18%,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奶牛降幅大于20kg,产奶量越高的奶牛降幅越大,降幅约为0.42kg/kg。自然月份、胎次以及泌乳时期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显着。1~3月份产奶量最高,8月份产奶量最低。1~4胎次的奶牛随着胎次的上升,产奶量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4胎次以后,产奶量呈现出直线下降趋势。泌乳前中期,产奶量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泌乳后期,产奶量表现出直线下降趋势。夏季高温是影响产奶的主因,高胎次牛的数量锐减,以3胎为转折点,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部分:体细胞数(SCC)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显着。各月份1-2胎体细胞数较低,多在国家标准之内,而3-4胎体细胞多超标,全群达标依赖于1-2胎的贡献。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乳蛋白率、乳脂率之间具有极显着正相关,与乳糖含量之间具有极显着负相关。夏季体细胞数有5月高峰意味热应激与乳腺损伤,靠加速细胞凋亡维持产奶量,冬春季节体细胞数高峰,意味乳腺更新对产奶量提高之关联。第三部分:受到自然月份和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该地区5月和9~10月乳脂肪含量最高,11~1月最低;12~2月乳蛋白含量最高,3~7月最低;11~3月乳糖含量最高,6~9月最低。产奶量高的月份乳脂肪含量低,乳糖和蛋白含量高;产奶量低的月份脂肪含量高,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低。不同胎次对乳成分含量变化影响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乳脂肪含量和乳蛋白含量在1~3胎次有较高的值,随着胎次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减少态势。随着泌乳天数上升,乳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减少趋势,而乳蛋白含量、乳脂肪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乳糖含量可以用以判定奶牛健康与生产水平。该场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均优于国家标准,奶产量与乳质为南方乳业之佼佼者。

马腾月[4](2019)在《江苏省部分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综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影响中国奶牛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奶牛的良种选配工作。DHI体系作为现在全世界最科学的奶牛饲养工具,可以有效帮助育种工作者进行良种奶牛的选育工作。本研究对依托于江苏省DHI中心的部分规模化牧场奶样进行了采集与测定,从而得到奶牛的产奶量信息及牛奶中各种乳成分的含量;再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奶牛的各种生产性能指标,研究胎次、季节等因素对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进行一些相关规律的分析,从而指导和帮助牧场工作人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本研究还分析了 TMR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各种营养成分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探究改良TMR配方的途径,最终可以显着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牧场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差异是极显着的(P<0.01)。2018年进行测定的6个牧场,奶牛日均产奶量最高为32.68 kg,乳脂率均在3.70%以上,乳蛋白率在3.10%以上,体细胞数均在40万个/mL以下。2)奶牛胎次对于生产性能的影响极显着,季节因素同样极显着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P<0.01)。奶牛日产奶量在第3胎达到最高,为31.9 kg;乳脂率第2胎最高(4.14%),乳蛋白率第1胎最高(3.27%);随着奶牛胎次的升高,体细胞数也跟着增加。夏季时,由于江苏地区奶牛受到热应激影响,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比较低;而体细胞数则是最高的,且显着高于其它三个季节(P<0.05)。3)TMR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洗涤纤维的含量与奶牛的生产性能极显着相关(P<0.01)。在保证泌乳奶牛的营养需求前提下,应该合理的降低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与酸性洗涤纤维比例。通过DHI测定可以及时调整TMR配方,保证奶牛的营养与健康,减少热应激对于奶牛所造成的影响。DHI报告可以帮助牧场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增加牧场的经济收益。

张慢[5](2018)在《四季温热变化对围产期奶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现有高产奶牛在妊娠晚期至泌乳初期的围产期,为满足胎儿生长和乳腺发育的高能量和高营养需要,会受到严重的代谢压力,这阶段额外的环境应激,尤其是温热环境应激会对围产期奶牛的机体、胎儿以及之后的生产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一直以来,温热环境对泌乳奶牛的影响被广泛报道,其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却鲜有研究。而找出围产期奶牛适宜的温热环境范围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试验在春(4-5)、夏(7-9)、秋(10-11)、冬(12-1)试验期内,测定产前共335头、产后共315头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的呼吸频率、心率、直肠温度(RT),采集产前共97头、产后共101头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的血浆,测定其生化指标。探讨四季温热变化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旨在找出南方围产期奶牛适宜的温热环境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围产期奶牛四季呼吸频率差异显着(P<0.05),且夏季呼吸频率、RT显着高于其它三个季节。奶牛的呼吸频率和RT分别与温湿指数(THI)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这可作为围产期奶牛对温热环境应答的敏感指标。围产期奶牛在夏季呼吸频率低于泌乳中期奶牛,而RT高于泌乳中期奶牛。2.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生化指标的影响围产期奶牛和泌乳中期奶牛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夏、秋季节降低。高温高湿加剧了围产期奶牛和泌乳中期奶牛的氧化应激。3.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免疫指标的影响夏季围产期奶牛免疫抑制程度增加,除夏季外,泌乳中期奶牛免疫能力高于围产期奶牛。4.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内分泌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四季围产期奶牛血浆中内分泌指标的测定,发现夏、冬季节,围产期奶牛孕酮(P4)和皮质醇(Cort)分泌量均增加,且四季各分泌量差异显着(P<0.05),血浆甲状腺激素T4和催乳素(PRL)浓度在夏、秋季节较低。结果表明:夏季不利于围产期奶牛产犊和发情。5.围产期奶牛适宜温热环境范围的初步确定通过对围产期奶牛呼吸频率的回归分析,初步确立了围产期奶牛适宜温热环境限值范围,围产期奶牛温热环境上限THI在59-64之间;围产前期奶牛温热环境下限在50-52之间,围产后期在49-50之间。

秦正君[6](2018)在《陕西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20122017年间陕西关中四个地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纳入全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化牛场进行调查,以及在陕西省奶牛中心实地取样、样品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省DHI检测中心的测定数据及各养殖场群体生产管理记录,获得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体细胞、尿素氮、胎次等数据,经过对1738344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了解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日粮配比、乳房保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评估陕西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效果。研究取得以下结论:1、应用DHI技术以来,陕西省奶牛平均日产奶量达到30.09kg(特别是西安地区高达33.64kg),较2012年提高36.03%;平均乳脂率达到4.01%,较2012年提高4.70%;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9%,较2012年提高5.61%;平均乳体细胞降至22.58万/ml,较2012年降幅63.70%;平均奶尿素氮含量15.58mg/dl,处于合理区间。2、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平均日产奶量、平均乳脂率和平均蛋白率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日产奶量在101d200d达到高峰,为31.22kg,平均乳脂率和平均蛋白率在201d305d达到高峰,分别为3.88%和3.25%;平均乳体细胞数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201d305d体细胞数最少,为36.58万/ml;平均乳尿素氮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d305d含量最低,为9.42mg/ml。3、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平均日产奶量和平均乳蛋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日产奶量第2胎达到高峰,为35.13kg,3胎之后开始下降;平均乳蛋白率第5胎达到高峰,为3.34%;平均乳脂率与胎次没有相关关系;平均乳体细胞数呈现上升趋势,1胎最低,为26.7万/ml,6胎最高,为59.56万/ml;平均乳尿素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到趋势,3胎最高,为16.65mg/dl,6胎最低,为9.29mg/dl。

杨奕[7](2018)在《牛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牛白血病病毒(bovineleukemiavirus,B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丁型反转录病毒属(Deltaretrovims),在分类学上与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uman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HTLV-1)最为接近。病毒基因组全长8,714 bp,包含gag、pro、pol、env、G3、G4、TAX、RE 等基因以及两侧相同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minal repeats,LTRs)。该病毒的感染会引起牛淋巴细胞持续性增生(persistentlymphocytosis,PL),从而导致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nzooticbovine leukosis,EBL)。此外,该病毒也可以感染瘤牛、水牛、绵羊、水豚等,甚至有报道称在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中发现了 BLV的核酸片段。有关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奶牛业者对此还未有定论。一些基于奶牛群体水平的研究发现BLV的感染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然而,一些基于小样本、个体奶牛水平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BLV分子检测方法,并开展了加勒比地区、中国BLV流行情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BLV基因型的分析;此外,本研究基于回顾性队列和动物感染实验挖掘BLV的致病性及其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1.检测BLV的FRET-q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传统的诊断方法为病理组织学检测,需要将疑似牛进行解剖,采取淋巴结等病变部位进行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血液学检测以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基础,如果淋巴细胞计数显着升高,且淋巴细胞比例大于60%,则有罹患该病的可能。血清学方法主要针对患病动物血清中抗gp51和p24抗体,分为间接法ELISA和阻断法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以BLV的前病毒DNA为目标,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能在全病程检测该病毒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所有(截至2015年5月)BLV全基因核酸序列,在其pol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和一对特异性的探针,建立了一种能够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检测到单拷贝病毒核酸的BLV FRET-qPCR方法。该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高(单拷贝BLV基因/每个反应体系),而且特异性好,不扩增牛疱疹病毒 1 型(bovine herpesvirus 1,BHV-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牛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牛布鲁氏杆菌(Brucella abortus)、巴贝斯虫(Babesia spp.)、泰勒虫(Theileriaspp.)、无形体(Anaplasma spp.)等其它常见牛源病原体的核酸。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在某BLV阳性牧场随机采取105头奶牛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牛奶和粪便,用上述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LV在血液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阴道分泌物、牛奶和粪便。血液中BLV的拷贝数显着高于阴道分泌物、牛奶和粪便中病毒的拷贝数。基于该方法研制的BLV FRET-qPCR检测试剂盒已经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410597176.X)。2.加勒比海3个岛国BL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分型加勒比地区位于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由众多岛屿组成。截至目前,还没有确认BLV核酸在该地区的存在。为了解BLV在加勒比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从Dominica,Montserrat,Nevis和St.Kitts等4个岛屿采集了 325份当地牛全血样品。首先,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HBMS核酸质量控制系统对核酸样品进行检测,判断核酸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的降解情况。然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BLV FRET-qPCR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Dominica(5.2%;4/77)和 St.Kitts(19.2%;37/193)为 BLV 阳性岛屿,而 Montserrat(n=12)和Nevis(n=43)未发现阳性样品。为了进一步探究加勒比地区BLV毒株的基因型,我们设计引物对其env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拼接,并构建了基于env基因全长(1,548 bp)和env gp51基因(807bp)的系统进化树(neighbor-joining)。聚类结果表明,加勒比地区的BLV毒株属于genotype 1(相似度99.4%),这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为广泛的BLV基因型。我们的研究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了 BLV在加勒比地区的存在,并发现该地区的BLV流行株属于genotype 1。3.我国BL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该病毒的基因分型BLV的感染由于其病程长、大部分感染病牛不表现典型临床症状,因而并没有得到我国和多数其它国家的兽医主管部门和畜主的重视。然而,少数西欧发达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20世纪后半叶就开始对该病毒实施净化,并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效。近年来,美国农业部组织开展了数次全国范围内BLV流行情况的调查,发现该病毒在美国的奶牛和肉牛中广泛流行。我们认为,摸清该病毒在中国范围内的流行状况也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在中国19个省采集了 1,963份奶牛和1,390份肉牛的全血样品,运用本研究建立的BLVFRET-qPCR检测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并利用商业化的BL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LV在我国广泛流行,其中奶牛的感染率(49.1%,964/1,963)显着高于肉牛的感染率(1.6%,22/1,390),BLV在奶牛(103.57±1.55/mL)血液中的拷贝数显着高于其在肉牛(101.42±1.32/nmL)血液中的拷贝数(P<0.0001),分子学检测方法与血清学诊断方法整体一致率为86.3%。为进一步确认我国所流行BLV的基因型,我们对其env gp51基因进行扩增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neighbor-joining)。聚类结果显示,我国的BLV毒株与genotype 6最为接近(相似度97.9%)。对env gp51基因核酸、氨基酸突变位点的分析表明,盐城株、上海株、蚌埠株相似度较高,扬州株、天津株相似度较高。该研究首次在国际期刊上报道了我国BLV的流行情况。4.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回顾性队列的研究以上研究表明,BLV在我国的奶牛中广泛流行,且病毒在奶牛血液中有着较高的拷贝数。同时,BLV潜伏期长、发病晚,这又与奶牛饲养周期长的特点相吻合。因此,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为了探索BLV感染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量的影响,我们选择上海某BLV阳性牧场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先后两次采集该牛场荷斯坦奶牛全血样品,两次采样的间隔时间为一年。通过本研究建立的BLV FRET-qPCR方法以及本实验室先前建立的分子学检测方法,筛选出这两个采样时间点BLV感染状态一致,且未感染泰勒虫病(theileriosis)、无形体病(anaplasmosis)和埃立克体病(ehrlichiosis)的655头奶牛,其中81.7%为BLV阳性牛(n=535),18.3%为BLV阴性牛(n=120)。分别根据胎次(1胎:n=239,2胎:n=166,3胎:n=94,4胎及以上:n=156)和泌乳期(泌乳前期:n=290,泌乳中期:n=254,泌乳后期:n=111)对这些奶牛进行分组,分析BLV感染对不同胎次或泌乳期奶牛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4胎及以上的奶牛中,BLV的感染对导致其泌乳前期、泌乳中期产奶量的显着降低(前期:26.8vs.30.9kg,下降13.2%,P=0.0002中期:22.2vs.26.1kg,下降14.9%,P=0.0002)和体细胞评分的显着升高(前期:5.2vs.4.3,P<0.0001;中期:4.9vs.3.9,P=0.0002)。其它胎次的奶牛中,BLV的感染对各泌乳期的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无显着影响。5.BLV的致病性及其感染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奶牛感染模型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明BLV感染对奶牛产奶量、牛奶体细胞评分、奶牛血常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转录组的影响,以及病毒在奶牛各种脏器和分泌物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建立了 BLV奶牛感染模型。在某BLV阴性奶牛场挑选遗传背景相似、胎次相同(1胎)、生产性能接近的30头奶牛,随机分成BLV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头奶牛。感染前,检测所有实验牛的血常规指标(18项),测定10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b、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13),收集所有实验牛第一胎产奶量、DHI(乳脂率、乳糖率、蛋白率、体细胞数)。统计分析表明,以上所有检测指标在两组奶牛之间无显着差异。感染后,将两组奶牛隔离饲养,所有饲养条件均相同。分子学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Od(感染后2h),感染组6头奶牛的外周血液被检测到BLV核酸;感染后5 d,感染组6头奶牛的外周血液被检测到BLV核酸,其中5头阳性奶牛和感染后Od检测结果一致;感染后15 d,感染组所有奶牛的外周血液都被检测到BLV核酸。感染后45 d、75 d、105 d、135 d、165 d的检测结果与感染后15 d的检测结果一致。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直到感染后45 d,才能在感染组奶牛血清中检测到BLVgp51蛋白抗体。对两组奶牛BLV感染后8个月内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奶牛日平均产奶量(33.00±8.42 vs.32.45±8.18,kg,升高 1.67%,P=0.03)和乳脂率显着提高(4.45±1.40vs.3.88±1.04,%,P=0.02),其它DHI指标无显着性差异。感染后,感染组奶牛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且炎症反应主要集中在感染后15-45 d,从以下两方面可以体现:1、血常规。感染后,多项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5)。值得注意的是,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都在感染后5 d下降,感染后15 d、45 d升高,此后趋于平稳。2、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感染后15d,在该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奶牛IFN-γ(75,794.73±42,529.12vs.41,065.30±25,216.67,pg/mL,P=0.01)、IL-10(108,555.82±50,554.92 vs.69,994.84±39,582.16,pg/mL,P=0.03)、IL-12p70(4,304.16±2,483.99 vs.2,306.02±779.66,pg/mL,P=0.008)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感染后165d,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奶牛 IL-12p70(3,791.58± 1,200.86vs.2,926.13±711.69,pg/mL,P=0.05)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转录组WGCNA分析发现,经过相关性模块筛选,我们得到感染组奶牛在感染后15 d显着上调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个基因(RECQL4、KIFC1、CDC20、DTYMK、NCAPH、UBE2C、MKI67)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显着相关。这些基因在BLV感染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为了解病毒在奶牛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对部分实验牛进行了剖解,利用本研究所建立的BLVFRET-qPCR检测方法,对感染牛血液、肌肉、关节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瘤胃、空肠、乳腺、卵巢以及各类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小肠和卵巢,BLV在其它组织脏器中均有分布。其中,病毒在血液和脾脏中的拷贝数显着高于在其它组织脏器中的拷贝数。本研究建立了 BLV FRET-q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加勒比地区和中国的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型分型,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感染模型探索了 BLV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常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转录组的影响,并对病毒在奶牛体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为BLV的检测、溯源、致病性以及净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林波,李玲,唐艳,农皓如,曾庆坤[8](2014)在《中国奶水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推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水牛乳产业发展遇到高产群体小、优质种源不足的瓶颈,有必要适时开展奶水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以提高奶水牛群体生产性能。作者综述了中国奶水牛DHI开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提出了奶水牛开展DHI的意见和建议。

于洪远[9](2014)在《大庆地区奶牛场DHI体系应用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大庆地理分布和奶牛场管理状况,从参加DHI测定的奶牛场中,选择五个奶牛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3年的19068条DHI数据,剔除缺失和相关指标异常的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应用DHI对产奶指标、乳主要成分和乳体细胞数的水平和奶牛个体分布的影响。确定个体及环境因素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SCS的关系。为大庆奶牛饲养者提出管理和饲养方面的指导性建议,使整个生产奶牛群体达到最优化的生产和控制状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1.应用DHI使奶牛个体平均日产奶量和305天预期产奶量均逐年增加。平均日产奶量增长率为24.75%。305天预期产奶量从6329.78kg提高到6951.50kg。48.63%奶牛个体日均产奶量在20kg以上。其中1号和5号牛场各项指标显着高于其它各牛场(p<0.05)。2.应用DHI5号牛场奶牛个体平均产奶高峰日从2010年的73天缩短到2013年的51天。高峰日产奶量由2010年的26.87kg提高到2013年的33.12kg(p<0.05)。3.奶牛个体乳脂率平均为3.56%,有18.24%的奶牛个体乳脂率低于3.0%。平均乳蛋白率为3.24%。低于2.95%的奶牛个体占25.34%。4.DHI应用使奶牛个体SCC各年度平均为23.1万/mL,乳房炎发病率35.0%左右,并逐年降低。2号牛场乳房炎发病率减少了31.9%。5.应用DHI每头奶牛产奶损失量逐年减少,2号牛场减少了38.38%。每头奶牛由于体细胞数增加的经济损失2010年为1730元,2013年为844元,收入增加51.2%。6.胎次、泌乳阶段及泌乳月份对奶牛个体乳脂率、乳蛋白率、乳SCC有不同程度影响。4-8月份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较低,2月份SCC最高,第3胎泌乳后90天SCC开始增高。

杨晶,孙珊珊,王铁滨,初秀娟[10](2013)在《DHI在牛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为实现我国养殖奶牛事业管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提高牛群整体的经济效益,引入智能的牛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DHI在牛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DHI工作程序,并说明了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DHI记录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HI记录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部分
    引言
    1 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1 国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2 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2 奶牛生产性能主要指标
        2.1 泌乳天数
        2.2 日产奶量
        2.3 乳脂率和蛋白率
        2.4 脂蛋比
        2.5 尿素氮
        2.6 体细胞数
        2.7 泌乳高峰日和高峰日产奶量
        2.8 泌乳持续力
        2.9 群内级别指数
    3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3.1 遗传因素
        3.2 生理因素
        3.3 环境因素
        3.4 饲料因素
    4 奶牛繁殖性能主要指标
        4.1 繁殖率
        4.2 产犊间隔
        4.3 空怀天数
        4.4 第一次产犊日龄
        4.5 输精次数
    5 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5.1 遗传因素
        5.2 生理因素
        5.3 营养因素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牧场产奶性能整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季节生产性状统计
        2.2 不同年份群内级别指数
        2.3 不同胎次、泌乳天数的生产性状统计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品质
    4 小结
第三章 牧场产奶性能详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产奶量
        2.2 乳品质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
        3.3 尿素氮
        3.4 体细胞数
    4 小结
第四章 牧场繁殖指标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输精次数、产后第一次发情、产后第一次输精
        2.2 始配天数
        2.3 配准天数
        2.4 首配妊娠率
        2.5 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配种次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初产月龄
        3.2 产犊间隔
        3.3 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和平均空怀天数
        3.4 怀孕所需要配种次数
        3.5 始配天数
        3.6 配准天数
        3.7 首配妊娠率
    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1 牧场1的综合分析
    2 牧场2的综合分析
    3 牧场3的综合分析
    4 牧场4的综合分析
    5 牧场5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2)利用DHI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牛奶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方法的发展
        1.1.1 黄油测定
        1.1.2 高级登记
        1.1.3 奶牛群改良项目DHI
    1.2 DHI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1.2.1 季节的影响
        1.2.2 胎次的影响
        1.2.3 年度的影响
    1.3 DHI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1.3.1 DHI推进牛群遗传改良
        1.3.2 DHI改进奶牛场的饲养管理
        1.3.3 DHI提高原料奶质量
        1.3.4 DHI指导牛场兽医防治
    1.4 DHI开展过程
        1.4.1 取样
        1.4.2 DHI报表内容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剂准备
    2.2 方法
        2.2.1 采样
        2.2.2 DHI测定
        2.2.3 数据整理
        2.2.4 效应划分
        2.2.5 数据分析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乳成分和体细胞数描述性统计结果
    3.2 影响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因素分析
    3.3 不同月份的乳成分和体细胞数
    3.4 不同胎次的乳成分和体细胞数
    3.5 不同季节的乳成分和体细胞数
    3.6 不同日产奶量的乳成分和体细胞数
    3.7 奶牛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月份对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4.2 胎次对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4.3 季节对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4.4 日产奶量对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4.5 奶牛乳成分及体细胞数间的相关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闽北某规模化奶牛场DHI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绪论
文献综述
    1 DHI体系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1 DHI体系概述
        1.2 我国DHI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
        1.3 国外DHI研究进展
    2 DHI测定指标
        2.1 产奶量
        2.2 体细胞数(SCC)
        2.3 体细胞评分(SCS)
        2.4 乳糖
        2.5 牛奶中的乳蛋白和乳脂
        2.6 乳脂肪蛋白比
        2.7 尿素氮
    3 DHI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
        3.1 提高牛奶质量并指导乳房的健康管理
        3.2 DHI技术指导奶牛育种工作
        3.3 指导奶牛场的疾病防治
        3.4 指导奶牛的生产管理工作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奶牛生产的季节特点及其影响产奶量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牛舍和饲养方式
        1.2 生产管理
        1.3 产奶量的测定
        1.4 数据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月份产犊牛比例
        2.2 各月份不同群组的日产奶量
        2.3 产奶量的降低比率
        2.4 六月份产奶量与七月份降幅
        2.5 泌乳时期以及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月份分娩、开产奶牛产奶量的比较
        3.2 短期、持续高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3 泌乳时期以及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乳中体细胞数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的来源
        1.2 数据处理
        1.3 试验分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月份与奶牛胎次对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2.2 泌乳前期(1~100d)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3 泌乳中期(101~200d)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4 泌乳后期(201~305d)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5 泌乳天数超过305天体细胞数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2.6 体细胞数对乳成分的影响研究
    3 讨论
        3.1 体细胞数(SCC)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2 奶牛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3 体细胞数对乳成分的影响
        3.4 自然月份对体细胞数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月份、胎次以及泌乳天数对乳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试验方法
        1.3 不同自然月份、胎次、泌乳天数数据分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自然月份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2 不同胎次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3 不同泌乳天数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4 牛舍改造对乳成分的影响
        2.5 产奶量对乳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自然月份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2 不同胎次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3 不同泌乳天数对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4 牛舍改造对乳成分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江苏省部分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奶牛产业发展形势
        1.1国际奶牛产业发展形势
        1.2 国内奶牛产业发展形势
    2 奶牛群体改良(DHI)体系
        2.1 DHI体系的研究概况
        2.2 DHI的测定指标
        2.3 DHI体系在奶牛产业的优势
    3 奶牛TMR饲喂技术的研究推广
        3.1 TMR饲喂技术的发展
        3.2 TMR饲喂技术的特点
        3.3 TMR饲喂技术在奶牛产业中的优势
    4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4.1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奶牛场进行DHI测定的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检测牛群
        1.2 奶样采集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奶样检测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测奶牛场不同日产奶量的奶牛分布
        2.2 参测奶牛场奶牛产奶量的变化
        2.3 参测奶牛场乳脂率、乳蛋白率与乳糖率的变化
        2.4 参测奶牛场体细胞数的变化
        2.5 参测奶牛场检测指标的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牧场间奶牛产奶量的比较
        3.2 不同牧场间乳成分的比较
    4 小结
第三章 奶牛胎次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数据
        1.2 数据筛选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胎次与产奶量的关联分析
        2.2 奶牛胎次与乳脂率的关联分析
        2.3 奶牛胎次与乳蛋白率的关联分析
        2.4 奶牛胎次与体细胞数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奶牛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3.2 奶牛胎次对乳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牛群
        1.2 奶样检测
        1.3 数据筛选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季节与奶牛产奶量的关联分析
        2.2 季节与乳脂率的关联分析
        2.3 季节与乳蛋白率的关联分析
        2.4 季节与体细胞数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季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2 季节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TMR营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日粮养分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营养成分分析
        2.2 日粮中养分含量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日粮养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改善TMR配方的措施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四季温热变化对围产期奶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牛舍小气候
        1.2.2 温热环境对奶牛的影响
        1.2.3 围产期奶牛特征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牛场简介
        2.1.2 饲养管理方式
        2.1.3 试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温湿度指数、风速等的测定,样品采集与处理
        2.2.2 奶牛生理指标的测定
        2.2.3 奶牛血浆指标的测定
        2.2.4 奶牛血常规的测定
        2.2.5 影响因素的确定
        2.2.6 效应水平的划分
        2.2.7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3.2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免疫指标的影响
    3.4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3.5 围产期奶牛呼吸频率与THI的关系
        3.5.1 产前奶牛呼吸频率与THI关系
        3.5.2 产后奶牛呼吸频率与THI关系
4 讨论
    4.1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4.2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免疫指标的影响
    4.4 温热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4.5 围产期奶牛呼吸频率与THI的关系
5 小结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1.1 围产牛舍每月风速测定结果
        1.2 牛舍CO2、NH3、H2S浓度测定
        1.2.1 二氧化碳测定步骤及结果
        1.2.2 硫化氢含量测定步骤及结果
        1.2.3 氨气测定
        1.2.4 小结
        1.3 各指标与THI的回归拟合图
    附件2 湖北地区 2016 年奶牛泌乳性能数据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方式
        1.3 数据整理
        1.3.1 数据筛选
        1.3.2 影响因素的确定
        1.3.3 效应水平的划分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荷斯坦奶牛日产奶量与乳成分影响因素分析
        2.2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
        2.3 荷斯坦奶牛乳脂率影响因素分析
        2.4 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率影响因素分析
        2.5 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影响因素分析
        2.6 荷斯坦奶牛尿素氮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胎次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2 泌乳阶段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3 产犊季节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4 采样季节和采样月份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5 牧场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陕西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DHI技术的简介
        1.1.1 DHI技术的发展
    1.2 DHI技术的优势
        1.2.1 DHI推进奶牛遗传改良
        1.2.2 DHI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1.2.3 DHI优化饲料配方
        1.2.4 DHI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
        1.2.5 DHI对疫病防治的指导
    1.3 DHI的应用现状
    1.4 DHI工作的对策
        1.4.1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
        1.4.2 改变DHI的推广策略
        1.4.3 持续开展奶牛的遗传改良工作
        1.4.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5.1 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测定内容
        1.5.4 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奶牛的选取
        2.1.2 采样
        2.1.3 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2.1.4 测定设备、原理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
        2.1.6 试验设计
    2.2 试验结果
        2.2.1 DHI技术对奶牛日产奶量的影响
        2.2.2 DHI技术对奶牛乳脂含量的影响
        2.2.3 DHI技术对奶牛乳蛋白含量的影响
        2.2.4 DHI技术对奶牛乳体细胞数的影响
        2.2.5 DHI技术对奶牛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3.1 DHI技术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分析
    3.2 泌乳天数、胎次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分析
    3.3 泌乳天数、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分析
    3.4 泌乳天数、胎次对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分析
    3.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牛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致病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BLV的流行、传播及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 BLV的流行现状
        1.1 BLV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现状
        1.2 BLV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1.3 BLV的基因型
        2 BLV的传播途径
        2.1 BLV的水平传播
        2.2 BLV的垂直传播
        3 BLV的致病性
        3.1 BLV感染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2 BLV感染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3.3 BLV感染对奶牛淘汰率的影响
        4 BLV宿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检测BLV前病毒的FRET-q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研究背景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2 方法
        2.1 FRET-qPCR方法的建立
        2.2 FRET-qPCR方法的应用
        3 结果
        3.1 BLV FRET-qPCR方法的敏感性
        3.2 BLV FRET-qPCR方法的特异性
        3.3 冻融对BLV FRET-qPCR扩增体系的影响
        3.4 BLV FRET-qPCR方法的应用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加勒比海3个岛国BL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分型
        研究背景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
        2.2 基于HMBS的核酸质量监控
        2.3 FRET-qPCR检测BLV前病毒
        2.4 常规PCR扩增及测序
        2.5 系统进化分析
        3 结果
        3.1 加勒比地区地方牛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2 加勒比地区BLV病毒株基因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我国BL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该病毒的基因分型
        研究背景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2 方法
        2.1 全血样品的采集
        2.2 核酸的提取
        2.3 FRET-qPCR检测BLV前病毒
        2.4 常规PCR扩增及测序
        2.5 系统进化分析
        3 结果
        3.1 中国荷斯坦奶牛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2 中国地方品种肉牛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3 中国BLV流行株基因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回顾性队列的研究
        研究背景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2 方法
        2.2 牛群的饲养管理
        2.2 实验牛的筛选
        2.3 DHI数据的收集
        2.4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牛的筛选
        3.2 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BLV在不同胎次奶牛血液中的分布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BLV的致病性:基于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
        研究背景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动物
        1.4 接种的病毒
        2 方法
        2.1 病毒的接种
        2.2 实验牛产奶量、DHI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2.3 实验牛血液样品采集
        2.4 血常规的定期检测
        2.5 感染状况的定期监测
        2.6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测定
        2.7 转录组分析
        2.8 实验动物的剖检
        3 结果
        3.1 感染后的病毒含量检测
        3.2 BLV感染对1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感染后血常规(CBC)指标变化
        3.4 细胞因子
        3.5 转录组分析
        3.6 实验牛组织脏器中BLV的分布情况
        3.7 组织器官病理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中国奶水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推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奶水牛DHI发展状况
    1.1 实施现状
    1.2 奶水牛DHI数据解析
    1.3 组织实施计划
2 中国奶水牛DHI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2.1 奶水牛规模化养殖水平低, 系谱复杂
    2.2 缺乏统一标准与协作
    2.3 缺乏行政引导与企业资金支持
3 中国奶水牛DHI发展和实施对策
    3.1 借鉴意大利奶水牛改良模式
    3.2 开展基础性工作建立奶水牛DHI操作标准
    3.3 全国协调共建奶水牛DHI协作平台
    3.4 加大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4 小结

(9)大庆地区奶牛场DHI体系应用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DHI 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
    1.4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数据
    2.2 方法
第三章 调查分析结果
    3.1 应用 DHI 对奶牛个体产奶量的影响
    3.2 应用 DHI 对高峰日及高峰奶量的影响
    3.3 应用 DHI 对奶牛个体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
    3.4 影响奶牛个体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因素
    3.5 应用 DHI 对奶牛个体乳 SCS 和 SCC 的影响
    3.6 影响奶牛个体乳 SCS 和 SCC 变化的因素
    3.7 五个牛场奶牛乳房炎变化
    3.8 SCC 对奶牛个体奶损失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应用 DHI 对奶牛产奶量的效果
    4.2 应用 DHI 对高峰日和高峰奶量的效果
    4.3 应用 DHI 对奶牛个体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效果
    4.4 胎次、泌乳阶段和泌乳月份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影响
    4.5 应用 DHI 对乳 SCC 和 SCS 的效果
    4.6 胎次、泌乳阶段和泌乳月份对 SCC 和 SCS 的影响
    4.7 应用 DHI 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
第五章 结论
创新点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DHI在牛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DHI简介
    1.1 DHI的含义
    1.2 DHI测试目的
2 DHI的工作程序
    2.1 样本采集
    2.2 样本测定
    2.3 形成测定报告
    2.4 信息反馈
3 DHI系统体系结构
4 引入DHI的意义

四、DHI记录体系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D]. 王翌翀.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2]利用DHI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牛奶质量的影响[D]. 宋佳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闽北某规模化奶牛场DHI数据分析[D]. 王维.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江苏省部分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综合分析[D]. 马腾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四季温热变化对围产期奶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 张慢.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2)
  • [6]陕西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研究[D]. 秦正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7]牛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致病性的研究[D]. 杨奕. 扬州大学, 2018(12)
  • [8]中国奶水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推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林波,李玲,唐艳,农皓如,曾庆坤. 中国畜牧兽医, 2014(11)
  • [9]大庆地区奶牛场DHI体系应用的调查研究[D]. 于洪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08)
  • [10]DHI在牛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杨晶,孙珊珊,王铁滨,初秀娟. 电子测试, 2013(11)

标签:;  ;  ;  ;  ;  

DHI记录系统及其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