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万欣月[1](2021)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经济与社会》模块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郑婷婷[2](2021)在《周予同语文教育观研究》文中提出

周瑜[3](2021)在《取舍之间: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新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漫作品是一种新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动漫作品,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动漫和动漫作品、呈现了历史与动漫作品结合的现有资源以及搜集动漫作品的途径。其次对目前所存在的对于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取舍诉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新课改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动漫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念和技术支持,但是在动漫作品的运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结合二者的观点,总结出因地、因材、适量适度使用便可兼顾中学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结论。最后分别从课堂教学环节、中学各个学段、内容要求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动漫作品进行取舍。全文以理论作为支撑,辅之以案例充实,阐明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通过探究动漫作品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取舍”策略,为开发和丰富教学资源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中学历史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冷慧[4](2021)在《基于项目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学生在解决驱动性问题并创建高质量产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获得高阶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基于项目学习作为“舶来品”,自20世纪被引入我国教育界。当前我国教育界对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较少,对建设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依据、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形态、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设计思路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特征、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实践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将围绕“基于项目学习的本土实践现状如何?”、“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有何特征?”以及“当前我国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实践现状和改进建议?”三个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研究缘起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说明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本土实践的背景、本土开发的主体和本土课程的样态这三方面论述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本土实践现状。第三章从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的建设依据、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形态和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这三方面介绍了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特征。第四章从两种形态和三个学段的角度,呈现并分析相关案例,从而论述当前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实践现状。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一,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形态有两种,分别是语文学科内的基于项目学习和跨语文学科的基于项目学习。二,教师在设计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时,需要兼顾语文学科属性和学生所处学段的特征。教师要依照部编语文教科书的设计思路,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合理运用两种语文知识教学方式。教师还需依循各学段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形态。三,基于项目的综合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整本书阅读是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的具体实践。教师在设计基于项目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时,应构建合理的活动序列目标,突出学习活动的语文性特征。教师在设计基于项目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时,应从阅读作品本身、学情和语文课程标准出发,借助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构建多元化的阅读共同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于项目的整本书阅读中去。

王璐[5](2021)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语文教学从理念到具体实施环节和过程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统编版高中语教材依据新理念编制,从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体例都突出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和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文言文词义历来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词义不通影响学生文言阅读效率和质量。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文言文词义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要全面普及之际,就文言文词义教学这个重点问题,以新的教学理念为风向标,依托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规律,提高文言文词义教学质量的过程和方法,试图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词义教学,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理念。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仔细研读,从词义教学内容、词义教学课型、词义教学方法、词义教学资源、词义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分述了文言文词义教学的一些明显转变。第二部分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基于对教学理念的提炼,提出了自主性、实践性、系统性三条原则。每条原则之下针对文言文词义教学具体分列了一些细致的要求。第三部分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词义教学方法。根据古汉语词义的内部规律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要求,结合文字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提出了几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分别为:字形分析法、部首推断法、因声求义法、成语断义法和文化阐发法,每种方法举了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第四部分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案设计,首先对教学方案实施的背景进行了阐释,说明了统编教材使用下,“方案式”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其次,对文言文词义教学实施的学段和课时分别进行了选择和说明;接着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说明;最后基于上述的理念、原则与方法,笔者尝试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简要的评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全面普及,在此之际,笔者对使用新教材进行文言文词义教学的理念、原则、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能在新教材使用下,提升学生的词义学习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为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赵勇[6](2021)在《教育评价的几大问题及发展方向》文中认为本文探讨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几大问题,包括教育目标的多重性、教育评价的完整性、教育目标的非兼容性及矛盾性,以及教育目标的个性化等。这些问题是教育评价中不可避免但又必须恰当处理的。因此,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关注长期的教育性目标,减少对短期的教学性目标评价的依赖;更加注重个性化评价,找出个体学生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张明哲[7](2020)在《基于汉字诗的汉字教学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王汉卫教授的“汉字诗”教学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本一一班学生汉字课的成绩、问卷、访谈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汉字课学习相关情况、学生对汉字、汉字课的情感态度、华人及非华人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影响学生汉字课成绩等方面数据对汉字课的设置提出具体建议。此外笔者将结合学生调查问卷、访谈、成绩中的相关数据,为“汉字诗”教学的可行性提供数据支持。笔者调查发现,学生的汉字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汉语学习初期学生掌握汉字字义的能力最强,字音掌握能力次之,汉字书写能力最差。虽然学生汉字字音掌握情况整体较好,但在学生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字音的巩固及复习仍不可忽视。汉语中存在的大量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仍是学生汉字学习的难点。在学生的汉字书写中,由同音字及声母混淆导致的别字偏误较为严重。此外学生对汉字的喜爱程度、对认汉字的情感态度、对汉字难度的认识、及课下复习时长会对其汉字课成绩产生较大影响。笔者对学生摸底及期末考试试卷、前测及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发现:“汉字诗”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字义的掌握能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还会提升学生对认汉字、写汉字的兴趣。“汉字诗”教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改变对汉字学习难度的认识,克服汉字学习的畏难心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汉字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发现,班级华人学生成绩明显高于非华人学生成绩。尤其在字音的掌握上,华人学生相比非华人学生具有显着优势,而华人学生对其华人身份的文化认同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汉语、汉字能力的提升。综上,笔者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尝试提出了相关的汉字教学建议:学校在进一步完善分班制度、注重汉字课设置科学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内外汉语学习氛围的同时,还应注重华人学生身份认同的深化;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汉字学习观,完善科学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并注重多种形式课堂活动对调动学生汉字学习积极性的意义;学生应在建立正确汉字学习观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汉字学习、复习策略,注重巩固复习,克服自己的汉字学习畏难情绪,进而提升自己的汉字成绩。

董晓丽[8](2020)在《中学语文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是提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论述类文本一直以来都是中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难点,学界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写作的研究也数量众多。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论述类文本”取代“议论文”成为了教育部公开承认地对以表达观点、阐述道理为主要目的的这一类文本的官方表述。与文本名称转变相伴随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写作学习的要点的转变。虽然最新版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着重考察“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要求,但实际上,学界对观点和材料知识本身的研究是匮乏的。笔者广泛翻阅文献,尚未发现系统的针对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首先在理清“论述类文本”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广泛翻阅文献,从学界关于论述类文本的知识要点的历史沿革入手,梳理学界关于论述类文本的名称、要素以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研究发展,为探明课程标准中将“议论文”转换为“论述类文本”,将分析“议论文三要素”转换为理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原因打下学理基础。然后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论述类文本为例,概括出论述类文本中的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构成和内涵,具体分析出5类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并细分为14点。最后,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论述类文本教学课例,分析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观点和材料关系的分析和处理,进行课例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本研究能切实有效地为中学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以及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刘锦蓉[9](2020)在《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追求答案的准确一致、思维的整体统一,已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痼疾,长此以往将对学生思维素养培养及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理念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思辨思维”以其独特价值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真正发挥语文教育教学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理性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鉴于目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多来自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本论文对进一步推进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及理论价值。本文在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中思辨思维、思维能力与品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前提下,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两大内容和两组实施路径入手,选择“思辨性阅读”与“古代经典论说”为切入口,明晰探究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本文论证和解决的问题是:其一,如何挖掘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思辨性价值,为发展学生思辨思维能力提供思辨性的教学内容;其二,如何通过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质疑批判、分析推理、实证评析”等思辨思维能力,并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根据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等概念澄清,确保以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指导。梳理解读教材古代论说文的思辨价值,围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要点,以逻辑知识、思维工具引导,从文本对话的质疑发问、深入解读的推理论证到迁移运用的综合评估,合理整合《古文观止》论说资源,为教学策略的探究提供可行性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理性精神世界与人格的塑造,发掘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素养,促进思维品质趋向成熟。

冀鑫[10](2020)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围绕议题展开,通过组合多篇文本,衔接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它以多文本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阅读情境,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目前,以树人研究院为代表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推动。尽管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正逐渐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但高中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仍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本文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相关语文教学理论为支撑,针对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和实施建议。论文正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高中语文教师发放问卷,主要从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知、实践情况以及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群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阶段的开展现状,总结出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二章,针对第一章总结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两方面提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其一是强化教师群文阅读专业素养,主要从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和提升教师阅读量两方面展开论述;其二是提高教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能力,分别从如何生成议题、如何组合群文以及师生集体建构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第三章,选取了两个群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从案例背景、案例呈现、案例分析以及不足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要点进行总结,明确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期待可以丰富群文阅读教学在高中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改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之后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3)取舍之间: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关于动漫作品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二)关于漫画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三)关于动画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动漫作品及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漫作品的类型
    第一节 动漫作品相关概念界定
        一、动漫
        二、动漫作品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漫作品的类型及其获取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作品的类型及其获取方法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动画作品的类型及其获取方法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布偶和公仔及其获取方法
第二章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取舍之辩
    第一节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之因和善用之求
        一、动漫作品使用之“因”
        二、动漫作品善用之“求”
    第二节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用之理和慎用之由
        一、动漫作品不用之“理”
        二、动漫作品慎用之“由”
    第三节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使用之策
        一、动漫作品运用之“因地制宜”
        二、动漫作品运用之“因材施教”
        三、动漫作品运用之“适量有度”
第三章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取舍之道
    第一节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时空”运用之取舍
        一、找准“取”的时机
        二、保留“舍”的空间
    第二节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段”运用之取舍
        一、动漫作品运用于初中各学段的取舍要求
        二、动漫作品运用于高中各学段的取舍要求
    第三节 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内容”运用之取舍
        一、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之“取”的内容
        二、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之“舍”的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项目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二)基于项目学习的本土实践逐渐兴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四、核心概念
        (一)项目
        (二)基于项目学习
        (三)语文教学
        (四)语文学科内的基于项目学习
        (五)跨语文学科的基于项目学习
    五、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四)情境学习理论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项目学习的本土实践
    一、本土实践的背景
        (一)基于授受关系的学科教学
        (二)呼吁模式创新的政策文件
        (三)围绕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
        (四)启示与反思
    二、本土开发的主体
        (一)主体一:“区域化”课程开发者
        (二)主体二:“标准化”课程开发者
        (三)主体三:“草根化”课程开发者
        (四)启示与反思
    三、本土课程的样态
        (一)样态一:活动学习
        (二)样态二:学科学习
        (三)样态三:跨学科学习
        (四)启示与反思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特征
    一、建设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的依据
        (一)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
        (二)学科建设的现实依据
    二、两种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学科形态
        (一)语文学科内的基于项目学习
        (二)跨语文学科的基于项目学习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一)把握语文学科属性
        (二)遵循不同学段特征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课程实践
    一、两种形态的实施案例
        (一)形态一的实施案例:《遨游汉字王国》
        (二)形态二的实施案例:《制作蔬菜小绘本》
        (三)总结与反思
    二、三个学段的实施案例
        (一)小学阶段的实施案例:《爱上红楼巧设腰封》
        (四)总结与反思
    三、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 B 语文教学情况调查(教师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双基”时期的文言文词义教学
        2.三维目标时期的文言文词义教学
        3.语文核心素养时期的文言文词义教学
    (四)研究方法
        1.课例分析法
        2.文本分析法
        3.古汉语词汇学研究方法
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理念
    (一)文言文词义教学内容更加整合
    (二)文言文词义教学课型更加多样
    (三)文言文词义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四)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五)文言文词义教学效果要求更高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词义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1.注重语文实践过程所得
        2.关注学生的反馈
        3.强调词义学习经验的总结
    (二)自主性原则
        1.重视文言文词义教学情境的创设
        2.讲究自主学习的指导
        3.进行科学的自主学习评价
    (三)系统性原则
        1.帮助学生建立词义联系观念
        2.设计结构化的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将词义的理性认识与感性积累相结合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法
    (一)字形分析法
    (二)部首推断法
    (三)因声求义法
    (四)成语断义法
    (五)文化阐发法
四、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方案设计背景
    (二)教学方案学段选择与课时安排
    (三)教学方案目标设定
    (四)教学方案设计
    (五)教学方案评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教育评价的几大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目标的多重性
二、教育评价的完整性
三、教育目标的非兼容性
    (一)学科之间的矛盾
    (二)学科成绩与情感发展的冲突
    (三)短期与长期教育目标的矛盾
    (四)创造力与短期学习目标的冲突
    (五)认知与非认知的矛盾
四、多重教育目标的个性化
    (一)先天和后天的交互作用
    (二)个性化与教育评价
    (三)学习与教育评价
五、未来教育评价的方向
    (一)选拔
    (二)促进学习
六、总结

(7)基于汉字诗的汉字教学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分析法
        1.3.2 访谈分析法
        1.3.3 文献检索法
    1.4 研究综述
        1.4.1 “本位”概念及相关研究
        1.4.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与“集中识字”相关研究
        1.4.3 字理识字相关研究
2 教学设计与实施
    2.1 教学设计
        2.1.1 教学对象
        2.1.2 课程设置
        2.1.3 教学目标
        2.1.4 教学内容
    2.2 教材编写
        2.2.1 编写原则
        2.2.2 教材体例
        2.2.3 生字分析
        2.2.4 课文分析
        2.2.5 文化分析
        2.2.6 练习分析
    2.3 教学实施
        2.3.1 教学案例
        2.3.2 教学方法总结
3 学生成绩及问卷分析
    3.1 学生成绩分析
        3.1.1 试卷设计
        3.1.2 试卷实施流程
        3.1.3 摸底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3.1.4 学生汉字能力分析
        3.1.5 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3.2 学生问卷分析
        3.2.1 学生问卷情况
        3.2.2 学生问卷内容
        3.2.3 问卷信度分析
        3.2.4 学生情感态度变化分析
    3.3 影响学生汉字课成绩因素的分析
        3.3.1 学生汉字情感态度对汉字课成绩的影响
        3.3.2 课下复习时长对学生课成绩的影响
        3.3.3 学生情感态度对学生单项汉字能力的影响
    3.4 华人及非华人学生差异比较
        3.4.1 华人及非华人学生相关数据获得
        3.4.2 华人及非华人学生汉字成绩差异比较
        3.4.3 华人及非华人学生情感态度差异分析
        3.4.4 影响华人学生汉字课成绩的因素分析
    3.5 学生成绩及问卷分析结论
4 本一一班学生个案访谈
    4.1 访谈设计及实施
        4.1.1 访谈设计
        4.1.2 研究过程
        4.1.3 被访学生基本信息
    4.2 访谈分析
        4.2.1 华人身份对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
        4.2.2 汉字“难学”的原因
        4.2.3 学生汉字学习基本情况
        4.2.4 学生对汉字课的情感态度
    4.3 访谈结论
5 留学生汉字学习相关建议
    5.1 学校层面
        5.1.1 科学合理化分班、注重汉字课设置的科学性
        5.1.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内、课外语言环境
        5.1.3 增强华人学生身份认同的意识
    5.2 教师层面
        5.2.1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汉字观
        5.2.2 教给学生科学的汉字学习法
        5.2.3 注重汉字知识性教学与多种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
    5.3 学生层面
        5.3.1 树立正确的汉字学习观
        5.3.2 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5.3.3 重视课下复习对提升汉字成绩的积极意义
6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8)中学语文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1.古代论体研究
        2.论述类文本的独立和发展
        3.论述类文本要素的提出和发展
        4.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研究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
        2.课例研究法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六)概念界定
        1.论述类文本
        2.观点
        3.材料
一、论述类文本课程知识要点研究沿革
    (一)论述类文本名称的确立
        1.“议论文”文体名称的确立
        2.“论述类文本”文本名称的提出
        3.“论述类文本”名称的合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要素的确定和反思
        1.议论文三要素的确定
        2.对议论文三要素理论的反思
        3.关于议论文内部要素的论争
    (三)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框架的提出
二、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构成和内涵
    (一)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1.材料是触发观点的条件
        2.材料是表达观点的基础
        3.材料与观点相辅相成
    (二)材料是表达观点的支柱
        1.材料正向支撑观点
        2.材料逆向支撑观点
        3.材料侧面衬托观点
    (三)材料是检验观点的标尺
        1.材料检验观点是否成立
        2.材料检验观点是否全面
        3.外部材料对观点的检验
    (四)材料是强化观点的辅助
        1.熟悉的经验
        2.公认的权威
        3.适当的描写
    (五)材料和观点相互制约
        1.材料制约观点
        2.观点决定材料
三、论述类文本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一)郑桂华《说“木叶”》课例研究
        1.课例概况
        2.课例中对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的分析
    (二)陈海滨《说“木叶”》课例研究
        1.课例概况
        2.课例中对观点和材料关系的分析
    (三)课例对比
        1.教学目标不同
        2.讲解顺序不同
    (四)课例研究结论
        1.分析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关系的必然性
        2.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框架的合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空间及展望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关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相关概述
        二、思辨能力与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林崇德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三、余党绪“思辨性阅读”理念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可行性
    第一节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的迫切需求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模式及教材安排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选文整理及分析
        一、中国古代论说文界定及教材选文整理
        二、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特色及思辨性价值
    第三节 中国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及价值
        一、构建师生、文本间的思辨性对话,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二、改善文言文阅读教学,适应语文教学思辨性改革新动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应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开展对话与质疑提问
        一、与文本充分对话,把握文本核心价值
        二、引导理性质疑激思,着重突出思辨问题
    第二节 应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综合性论证评析
        一、融入必要的逻辑知识,搭建推理评析的支架
        二、发挥批判性思维特质,注重情理的论证评析
    第三节 整合“论说经典”内容,设计实施思辨性阅读
        一、整合《古文观止》资源,甄选思辨性阅读内容
        二、组合同一特性的论说文,互文参照比较阅读
    第四节 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以《六国论》为例
        一、《六国论》文本整合与分析
        二、《六国论》教学设计与思考
第四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拓展应用
    第一节 思辨能力在“表达交流”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一、思辨性写作指导,改善议论文写作困境
        二、开展辩论活动,学会理性表达与辩驳
    第二节 思辨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一、遵循思辨性阅读路径,拓展阅读其他类文本
        二、开展时文阅读活动,理性评论公共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章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1.1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调查及分析
    1.2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强化教师群文阅读教学专业素养
    2.2 提高教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章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总结
    3.1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3.2 “古代文人的归隐人生”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3.3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要点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经济与社会》模块中的运用研究[D]. 万欣月. 河北北方学院, 2021
  • [2]周予同语文教育观研究[D]. 郑婷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3]取舍之间:动漫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新探[D]. 周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项目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 冷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词义教学研究[D]. 王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教育评价的几大问题及发展方向[J]. 赵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4)
  • [7]基于汉字诗的汉字教学个案研究[D]. 张明哲. 暨南大学, 2020(04)
  • [8]中学语文论述类文本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研究[D]. 董晓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刘锦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冀鑫.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反证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