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的扩展应用

CAD的扩展应用

一、CAD的扩展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程,胡隽杉[1](2021)在《Shapefile与CAD图形属性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hapefile文件是描述空间数据的几何和属性特征的矢量数据格式文件,在地理信息管理方面具有方便灵活的优势,而CAD的图形编辑功能则非常强大。用ArcGIS可以很容易实现Shapefile与CAD图形的相互转换,但属性数据不能直接转换。利用Shapefile的dbf文件,以VBA为开发工具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将Shapefile文件与CAD文件的属性数据相互转换。

贾仁学[2](2021)在《供水管网数据智能转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GI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供水系统中使用GIS技术可以实时、高效地对供水管网数据进行管理、共享,提高了供水系统的管理水平。供水管网数据作为供水管网系统的基础,数据的获取一直是关键问题。Web GIS技术的出现使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开始由传统的单机系统向网络化发展,数据的应用也发生了变换。供水管网数据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位图数据。由于不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具有差异性,传统的转换方法存在数据信息丢失且不能独立实现转换的不足。如何实现供水管网数据数据转换及在Web GIS系统中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设计以供水单位供水项目为背景,采用具体的编程来实现供水管网数据的转换,旨在设计既能实现数据信息的无损转换又不依赖于任何资金限制的第三方的数据转换系统。通过对供水系统需求的分析,数据转换大致可分为矢量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转换以及位图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通过分析CAD数据与GIS数据的模型差异,又比较了几种常见的矢量数据转换方法的优缺点,结合项目特点制定了基于公开数据格式与语义映射相结合的转换策略。本设计采用C#具体编程结合Od GS类的一些方法实现供水管网矢量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预处理模块、输入模块、中间转换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实现矢量数据的转换,其中预处理用来检查源数据的闭合性和冗余性并规范处理、输入模块对DXF文件进行读取、中间转换模块基于产生式规则原理设计转换规则库、转换数据库和转换控制系统完成对数据信息进行转换、输出模块结合GDAL库设计生成Shape数据的输出接口。位图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研究包括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对图像进行平滑滤波、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增强、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对图像进行基于细化的矢量化,通过这几个关键步骤的研究,实现位图数据到矢量数据的转换。最后将转换得到的矢量数据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实际应用效果检验。通过测试不断完善设计,实现了预期目标。

谢悦[3](2021)在《基于试错法的复杂车身曲面偏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身零部件复杂曲面模型的建立过程充满了挑战,在模型建立完成后,几何与设计参数发生变更后的稳定性不足,则成为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代价就是浩繁的手工过程。基于二次开发的自动化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效率问题,但在能力和适用性上又显着低于手工过程。汽车行业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车身设计开发周期一再缩短,上述问题已经成为车身开发效率提升过程中的最主要障碍,亟待解决。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是车身曲面模型建立和编辑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时反映在每个具体的几何操作中,由此导致大量失败与复杂的手工过程。统计表明,无论多复杂的模型,都是由数量有限的几何操作组合而成。若能够对最脆弱的几何操作进行强化,则整个建模过程的效能将因此得到极大改善。本研究正是在这一构想下,与国内某车身企业车身开发部门合作展开。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本文选择最频繁出错的内生曲面偏置操作作为研究目标,实现和验证上述构想。研究调研发现,曲面偏置问题在学术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实践中通常由工程师根据自身经验反复试错与修正,时间代价过于巨大,效率低下。有鉴于此,本研究在既有CAD几何架构和既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一套基于试错法的“增强型”曲面偏置工具。试错法的效率明显低于直接解法,但其仅针对直接解法失败的案例,因此它是一个赋能过程,由此减少的人工干预带来更实质性的效率提升。本文将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1)算法与方法,(2)程序开发,(3)参数集成。手工建模效率是低下的,但就能力而言,确是万能的。计算机虽然是高效,但就能力而言,是无法与工程师相比较的。本文效仿入门级工程师以大量经验性方法反复试错的工作思路,形成专家库与知识工程系统,可以对计算机实现赋能,这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特色。本工作在Siemens NX平台上通过C/C++二次开发完成,综合运用了NX Open API接口与知识工程技术,实现了参数化与特征化,显着的增强了既有偏置操作的效能,在企业的实际测试证实了这一点。本文方法是一种效法工程师的、接地气的逻辑,较好的解决了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唯有解决可靠性和稳定性,无需手工干预的自动化才有可能,而唯有可靠的自动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效率问题。

李锐[4](2021)在《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CAD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其人机结合的设计方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设计效率。连接器作为电器元件间的连接件,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当企业在运用CAD技术对大量相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连接器CAD图进行重复性绘制时,绘制过程繁琐复杂、易出错以及耗时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严重地影响到了连接器CAD图的绘制效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企业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面向连接器CAD图快速设计系统开展了研究,针对CAD图自动快速生成、信息提取和检验校核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系统。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基于连接器CAD图的特点和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越性,本文利用Auto CAD的二次开发接口Object Arx,提出了一种通过读取存储有连接器数据的Excel文件,进行信息的输入,并根据“块”工具的应用,实现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的方法。(2)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索引信息的自动生成方法。基于自动生成的连接器CAD图,本文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索引图幅和索引查询界面的自动生成方法,通过获取的连接器名称、类型和所在图幅位置等信息,生成连接器目录信息,并实现连接器CAD图的自动快速定位和连接器目录信息的输出存储。(3)提出了一种连接器CAD图的文本信息自动提取校核方法。基于自动生成的连接器CAD图,以及块、多段线和窗口选择集等工具,针对图幅信息、连接器数据信息以及标题栏明细表等信息进行提取,并与原Excel文件匹配校核,以实现自动生成的连接器CAD图的准确性检验。(4)基于开发的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工具系统,进行了连接器CAD图和连接器索引信息的快速自动生成示例,以及连接器CAD图的信息自动提取和输出校核的验证示例。通过实例的快速自动生成和信息的自动提取输出校核展示了该工具系统的运用,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创建方法和具体操作。本研究的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及校验的方法和工具系统实现了连接器CAD图的快速化自动生成及校核检验,加快了连接器CAD图的绘制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绘制成本,使得设计人员专注于那些更具创造性、创新性和和发散性的高层次思维活动中而非图形绘制、重复性设计操作等,实现人才的最大化利用。

王中王[5](2021)在《二维随机裂纹扩展问题的等几何边界元法研究》文中指出工程结构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起到指导作用,而在实际工程中,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它可能由不同原因导致,如:固有的材料随机性、几何尺寸、制造偏差和动态加载。综合考虑实际随机参数对结构系统的影响,能够提高评估的可靠性。本文针对裂纹扩展问题进行随机性分析,并考察一些重要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采用等几何边界元法(IGABEM)对确定性断裂问题进行模拟。等几何边界元法的核心思想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构造几何模型的样条基函数作为用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中近似表达结构的几何场和物理场的插值形函数。IGABEM最为重要的优势是可以直接用CAD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不需要模型设计后的网格划分以及裂纹扩展模拟过程中的网格重构,同时保持几何精度,并且能够使裂纹表面和扩展路径显式参数化,是一种高自动化、高精度的数值计算方法。此外,边界元法具有边界表示、半解析等优势,能够更方便、准确地计算裂纹问题。本文建立基于等几何边界元法的热弹性力学分析方法,并利用基于等几何边界元法的裂纹扩展模拟方案对复杂工况下水力压裂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此外,构建线性弹性断裂问题的随机分析框架,对随机性断裂问题进行量化分析。该工作增强了基于等几何边界元法的裂纹扩展算法针对复杂问题的适用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将等几何边界元法应用于热弹性力学问题。由于热应力的存在,边界积分方程中出现了域积分项,这有违边界元法的边界表示性质。本文将径向积分法引入IGABEM中,将域积分转化为边界积分,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方法既保持边界元法在降维方面的优势,还可实现CAD和CAE的无缝集成。(2)采用等几何边界元法模拟研究恒压水力作用下裂缝的扩展机制。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构造裂纹曲线,可有效表征裂纹的表面和扩展路径。通过在裂纹尖端附近插入梯度节点可有效地捕捉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奇异性。采用M积分法提取应力强度因子(SIFs),并与实验和其他数值方法进行比较,以验证本文算法的正确性。此外,进一步研究围压、裂缝数量、孔隙压力、天然裂缝等因素对水力裂纹的影响,以及不同工况下多裂缝的扩展规律。(3)构建线弹性断裂问题的随机性分析框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Cs)方法解决多维不确定性问题,将正交分解法(POD)与径向基函数法(RBF)相结合,以加速MCs的计算。MCs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但代价是计算量大,POD降阶模型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与传统算法不同的是,该方案可以用径向基函数逼近设计子空间,实现了系统信息的压缩表达,有效地降低了计算成本。

夏颖慧[6](2021)在《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优化方法与工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稳步推进,制造过程中各类产品的协同设计开发与产品生命周期内各类生产资料的集成管理成为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突破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系统,因其整合了各类自动化系统(CAD、BOM、PDM、ERP等)并使它们有机结合,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质量与生产效率,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针对PLM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方法和工程研究正成为智能制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各行各业也一直在探寻最适宜自身的管理方法和实现方式。经过国内外各大制造企业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和归纳,产品数据工程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PLM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在快速实现多功能模块集成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难点和痛点。尤其是PLM系统管理的范围可以跨越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工艺部门、制造部门、服务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涉及时间维度上从项目预研、立项、开发、试制、生产、交付、服务、停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保证整个PLM集成系统的数据源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是PLM必须有效解决的难点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围绕其重要数据源产品物料(Bill of Material,BOM)和产品设计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的数据结构和集成方式进行研究。分别从产品BOM的数据结构优化和BOM与PDM的数据耦合关联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BOM数据管理效率、提高BOM和PDM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升了 PLM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成果如下:(1)针对PLM数据实时更新的特性,本文首先对BOM的多种数据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综合性能较为突出的BOM数据结构为单级BOM,较好地降低数据重用带来的复杂度。(2)针对单级BOM在搜索性能上的弱势,在分析两种典型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前序遍历非递归算法对BOM的搜索性能进行优化,提高了单级BOM的搜索速度。(3)针对改进后的BOM数据结构和改进的搜索算法适配单车BOM或比较型BOM仍然存在较大的数据冗余和管理的复杂度,本文引入产品配置的概念和模型,设计了产品配置和BOM结构相结合的配置化管理BOM的方法,实现了根据产品配置定义生成产品超级BOM来提高BOM和设计数据的重用性,降低调用维护数据和数据变更的负荷。(4)尽管超级BOM数据结构扩展性强、响应快,但实际生产时常常需要单车BOM。本文针对单车BOM的业务需求,提出对超级BOM进行单一实例化解算的方法,拆解出基于零件的单车BOM清单。(5)PLM系统中的关键数据源BOM和PDM关联关系不佳,本文针对BOM和PDM完全独立运行或一体化运行时数据和流程的一致性差,完全一体化时系统运维和变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 BOM和PDM基于关联的主数据紧耦合的方式保证两个结构数据一致性和同步性。优化后的方案分别保证了 BOM和PDM结构独立。同时产品设计数据可以根据设计习惯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产品BOM结构可以遵从于产品定义的配置关系以及下游部门对物料结构的需求进行管理,两者互不干扰,数据维护的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又互不干扰的系统特性在保证了协同开发数据一致性,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敏捷性。

吴强[7](2021)在《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均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完成。当设计结果不满足性能要求时,设计人员通过设计经验和结构参数修改重复建模和仿真分析,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使得设计周期和开发成本上升。本文以产学合作平台为依托,以合作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围绕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要求,运用C++语言和APDL语言分别对Solid Works软件和ANSY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基于VS2012开发环境,使用C++语言将二者进行集成。研究了基于CAD/CAE集成的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方法,并开发FD430摩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数字化设计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通用性。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机械产品的快速建模与CAE分析,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系统能提高设计效率,以及降低对设计人员的专业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机械产品参数化建模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Solid Works软件提供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API,使用C++语言在VS2012开发环境中建立机械产品参数化三维模型,并开发了机械产品参数化建模系统。(2)设计了参数化分析框架,研究了机械产品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的方法。通过ANSYS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选择APDL语言来建立机械产品参数化FEA模型,结合ANSYS软件后台批处理功能,实现机械产品参数化CAE分析。(3)对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考虑到实用性和研发成本,设计了CAD/CAE集成方案整体框架,为其它软件集成提供了参考。(4)研究了基于CAD/CAE集成的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方法,并通过FD430型摩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谢守广[8](2021)在《标准格式CAD装配体模型检索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AD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积累了大量的CAD产品模型。CAD模型检索技术能够促进模型的重用并加快企业中产品的设计。产品模型常常以不同的格式存储,并使用标准格式在不同CAD系统间进行交换,本文研究了一种标准格式CAD装配体模型的检索方法,可同时用于标准格式和各种商用格式CAD装配体模型的检索。研究了基于零件模型参数矢量的装配体检索方法。从零件模型中直接提取一些参数,通过归一化这些参数构造零件模型参数矢量,将装配体中所有零件对应的参数矢量组合起来,构成矢量集,作为装配体模型描述符。分别利用推土机距离EMD和改进的豪斯多夫距离MHD算法进行多对多的匹配,计算装配体模型间的非相似度。检索实验证明了基于零件模型参数矢量的检索方法有效且快速。对标准格式CAD装配体模型装配信息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利用模型底层的几何信息识别基于间隙的装配关系并对其中冗余的装配关系进行过滤,通过Solid Works干涉检查的API识别基于接触的装配关系,编码了20种装配关系。考虑到齿轮在机械传动中应用较多,研究了利用齿轮的形状特征来识别齿轮的方法,进一步可以识别齿轮副。从5种常见类型的面中推导出自由度信息,对零件间的多个自由度进行缩减,得到最终的移动和转动自由度,通过自由度与运动副的映射关系获取零件间的运动副,编码了7种运动副。实验表明可有效地进行装配信息和齿轮副识别。结合零件模型参数和装配信息进行装配模型检索。利用零件模型参数矢量和装配信息构造属性图,作为装配体模型的描述符。利用MCSPLIT算法求解两个属性图的最大公共子图,从运动副、装配关系、形状等多个层面衡量装配体间的相似度。所研究的方法支持输入运动副图和具体的模型进行检索。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快速有效。

杜华[9](2021)在《面向MC的辅助建模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分析领域中,高精度蒙特卡罗(MC)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但对大多数MC粒子输运程序而言,建模是一个关键环节。随着核设施的复杂性日益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核设施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开发辅助建模技术对MC程序至关重要。cosRMC是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MC粒子输运程序,开发的初衷是应对国外MC程序的限制。然而,其“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的手动建模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新型核设施,尤其是对于聚变装置。因此,为了提高建模效率,发展面向cosRMC的辅助建模技术,不仅为cosRMC在聚变核分析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摆脱对国外MC程序的依赖,推进软件自主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调研主流MC程序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辅助建模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基于转换接口类建模技术具有高效、可靠、易于扩展等优点的结论,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随后,对转换接口类辅助建模程序的核心技术,即BREP-CSG转换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传统和新型BREP-CSG转换算法的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解的BREP-CSG转换算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算法,为智能预分割算法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基于开源引擎Open CASCADE和FreeCAD框架,开发了可视化建模平台cosVMPT(Visual Modeling Platform for Particle Transport),实现了建模、转换和辅助建模功能。重点对辅助建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算法实现,包括正向转换、空腔自动生成、转换算法优化和cosRMC反向转换算法。在此基础上,集成了分步建模思想,实现了自定义空腔算法,并通过不同规模的测试案例对程序的主要功能进行严格测试,初步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和高效性。针对传统转换算法存在“转换效率低”、“转换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基于三维模型分割技术,研究并实现了基于MeshCNN的智能预分割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组件。测试结果表明,智能预分割算法在性能和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与传统优化算法相比,转换时间减少了2到3倍,同时,得到了更为直观的分割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cos VMPT对复杂核设施的建模能力,将其应用于聚变中子学建模中,首先,使用cosRMC对CFETR-2015水冷包层进行基准测试,分别计算了氚增殖率、核热和中子壁载荷,结果表明cosRMC和MCNP计算结果的相对偏差在统计不确定度范围内,初步评估了 cosRMC应用于聚变中子学计算的可行性。随后,使用cosVMPT完成对CFETR三种辅助加热系统的详细建模,建立的模型成功应用于中子对天线的辐照损伤计算,缩短了建模周期。为了更好地评估全堆辐照剂量,使用cosVMPT建立了第一个360° CFETR全堆中子学模型,通过全堆中子通量初步分析,进一步验证了 cosVMPT的可靠性和健壮性。

郑成霖[10](2021)在《基于数值-符号计算的操作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程系统工程(Process Systems Engineering,PSE)是在系统工程、过程控制、运筹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PSE以过程系统为基础,研究过程系统分析、过程系统优化、过程系统控制和过程系统综合等问题。在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PSE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食品、能源等传统领域,也在电网、交通、供应链、物流仓储、机器人等新兴行业中飞速发展。然而,目前PSE学科仍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科学计算的发展,如何将PSE运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做进一步的演变和进化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操作弹性分析和过程系统优化设计是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核心在于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是求解数学模型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数值计算求解速度快,但不稳定性和不精确性导致计算结果容易出现误差甚至失败;符号计算能够保证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完备性,但计算复杂度高,占用内存多,表达形式庞大复杂。如何发挥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各自的优势,改善操作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目标。基于此背景,本论文针对PSE的基础理论,从操作弹性分析和过程系统优化设计两个方面出发,展开深入的拓展性研究,运用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方法,以更有效的方法策略来解决PSE领域的传统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概况如下:(1)基于空间投影的弹性指标求解方法。弹性指标是用来评价设计模型弹性大小的衡量标准。传统的弹性指标求解方法依赖于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对于求解非凸问题仍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号计算的直接推导弹性指标求解方法。将弹性指标问题看成是一个存在型量词模型,运用基于柱形代数分解的量词消去理论,将原始解空间投影到弹性指标的一维可行空间上。同时,采用两种超矩形检验规则来准确定位最终的弹性指标。此方法可以保证求得凸或非凸系统的最优弹性指标,而无需求解任何优化问题。(2)高维过程系统操作弹性显式分析方法。如何确定和描述可行弹性空间是操作弹性分析的主要目的。针对现存的基于数值计算的分析方法只能大致估计弹性空间的轮廓,而基于符号计算的分析方法受限于模型规模、计算耗时等问题,本文从模型约简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采样、代理模型、符号计算和边界验证的混合迭代方法,最终可解析地描述高维系统的弹性空间,显式地表征出处理不确定性的稳态操作策略。(3)过程系统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的解析参数化方法。针对给定的过程设计模型,存在对应的弹性指标来表征设计模型的弹性大小。本文将弹性指标问题进一步提升到设计变量维度,将系统解空间投影到设计变量、弹性指标和不确定参数的多维空间。利用内接超矩形的检验准则,推导出连续设计变量和弹性指标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将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简化为给定设计的函数运算,使得设计者能够先验地知道每种过程设计对应的弹性水平。(4)工业冷却水系统设计操作优化综合方法。冷却水系统有三个主要组件:冷却水网络、泵网络和冷却塔。由于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没有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性来考虑,则会产生不必要的能量损失。本文旨在综合优化冷却水系统,提出了一种冷却水网络、泵网络和冷却塔网络的超结构网络模型,优化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成本,得到冷却水网络中冷却水的最优分配,泵网络中主泵和辅助泵的最优配置以及冷却塔的最优设计位置。针对模型中的非线性和非凸性,采用相应的线性松弛策略加速求解,最终实现冷却水系统设计操作全局最优化。(5)多项式系统鲁棒优化求解方法。构建鲁棒对偶公式是解决鲁棒优化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针对不同的不确定参数集合,使用对偶理论推导鲁棒对偶公式的难易程度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投影的多项式系统鲁棒优化求解方法。利用柱形代数分解方法进行系统解空间投影,将解空间投影到目标函数和不确定参数的二维空间,得到目标函数和不确定参数的显式表达式,刻画了目标函数的下确界。通过求解目标函数下确界的最大化问题并使用最大-最大决策准则,确定最终的鲁棒最优解。此方法可以用于线性、非线性和混合整数的鲁棒优化问题,避免了鲁棒对偶公式的推导。

二、CAD的扩展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D的扩展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Shapefile与CAD图形属性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hapefile图形的对象ID与CAD图元的Object ID对比分析
    1.1 CAD图形的属性信息及扩展数据
    1.2 读取CAD属性生成Excel表
    1.3 Shapefile文件属性表
2 CAD到Shapefile的属性转换
    2.1 将Excel连接到Shapefile属性表
    2.2 将被连接的CAD属性加入Shapefile属性表
3 Shapefile到CAD的属性转换
    3.1 Shapefile文件预处理
        3.1.1 确保Shapefile的dbf文件为ANSI编码
        3.1.2 确保导出的CAD图形为多段线
    3.2 CAD属性数据的存储模式
    3.3 Shapefile的dbf文件数据导入CAD
4 结语

(2)供水管网数据智能转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章节安排
2 数据转换技术与项目应用
    2.1 供水管网数据
    2.2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2.3 数据转换技术与供水管网系统应用
        2.3.1 矢量数据转换技术
        2.3.2 位图矢量化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供水管网矢量数据转换系统
    3.1 矢量图像的显示与读写
    3.2 矢量图像的检查与修正
    3.3 本章小结
4 矢量数据转换设计
    4.1 输入模块
        4.1.1 DXF文件结构分析
        4.1.2 输入接口程序设计
    4.2 中间转换模块
        4.2.1 CAD数据与GIS数据模型的分析
        4.2.2 转换映射规则的建立
        4.2.3 关键图元要素转换规则设计
        4.2.4 线型样式转换规则设计
        4.2.5 中间转换模块的运行机制
    4.3 输出模块
        4.3.1 Shape文件的解析
        4.3.2 输出接口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位图矢量化
    5.1 位图矢量化工具的开发
    5.2 图像灰度化
    5.3 图像增强
        5.3.1 图像平滑滤波
        5.3.2 图像均衡化
    5.4 图像二值化
    5.5 图像矢量化
    5.6 本章小结
6 矢量数据转换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6.1 数据信息处理
        6.1.1 水表信息的添加
        6.1.2 数据表编号处理
        6.1.3 坐标系的处理
    6.2 数据信息发布
    6.3 数据转换的应用与检验
        6.3.1 图形样式应用检验
        6.3.2 实体对象及属性信息应用检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试错法的复杂车身曲面偏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本文的思路与方法
        1.3.2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关键性问题
    1.4 本章小结
2 平台搭建和关键软件技术
    2.1 关键问题概述
    2.2 解决方案与开发平台
        2.2.1 工程解决方案
        2.2.2 二次开发平台的基本架构
    2.3 自动更新机制与特征实现
        2.3.1 模型的参数化实现
        2.3.2 高效的交互界面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试错法的增强型偏置方案
    3.1 方案概述
    3.2 问题曲面的判定准则
        3.2.1 小曲率曲面的判定准则
        3.2.2 小曲率半径曲面的分类
        3.2.3 具有小曲率半径过渡曲面的分类判定方法
        3.2.4 畸形曲面的判定准则
        3.2.5 非切向连续的问题区域的判定准则
        3.2.6 凸台、筋的等小特征的识别方法
    3.3 问题曲面的修复方法
        3.3.1 最小曲率半径不达标曲面的修复方法
        3.3.2 畸形曲面的修复方法
        3.3.3 非切向连续的问题区域的修复
    3.4 本章小结
4 增强型偏置模块的功能实现
    4.1 系统架构
    4.2 人机界面设计
        4.2.1 主界面设计
        4.2.2 试错规则管理界面
        4.2.3 试错规则设定界面
    4.3 算法及功能的软件实现
    4.4 自动更新机制与特征建模的实现
    4.5 功能扩展能力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方案测试与验证
    5.1 白箱测试
    5.2 黑箱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3 项目支持
    1.2 工程CAD图自动生成与提取的研究综述
        1.2.1 工程CAD图的发展及应用
        1.2.2 工程CAD图自动生成与信息提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工程CAD图自动生成与提取的不足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
    2.1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原理
    2.2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及流程
        2.2.1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2.2.2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流程
    2.3 连接器CAD图中块的创建生成
        2.3.1 连接器CAD图中块的创建方法
        2.3.2 连接器CAD图中块的插入方法
    2.4 连接器CAD图幅自动生成方法及流程
    2.5 连接器CAD图的Excel文件读取
    2.6 本章小结
3 连接器CAD图索引信息的自动生成
    3.1 连接器CAD图索引信息的自动生成原理
    3.2 索引图幅的生成方法及流程
    3.3 索引查询界面的生成方法及流程
        3.3.1 索引查询界面中连接器目录信息的生成
        3.3.2 索引查询界面中连接器CAD图的自动定位
        3.3.3 索引查询界面中连接器目录信息的导出
    3.4 本章小结
4 连接器CAD图的信息自动提取及输出校核
    4.1 连接器CAD图的信息自动提取和输出校核原理
    4.2 图幅信息的提取方法及流程
    4.3 连接器CAD图中文本信息的提取方法及流程
        4.3.1 面向多CAD图纸的文本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4.3.2 多CAD图幅文本信息自动提取流程
    4.4 连接器CAD图中明细表和标题栏的提取方法和流程
        4.4.1 标题栏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及流程
        4.4.2 明细表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及流程
    4.5 连接器CAD图提取信息的输出及校核
    4.6 本章小结
5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与校验系统
    5.1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与检验系统关系模型
    5.2 连接器CAD图启动模块
        5.2.1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菜单
        5.2.2 连接器CAD图信息提取校核菜单
    5.3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模块
    5.4 连接器CAD图索引生成模块
    5.5 连接器CAD图信息提取模块
    5.6 连接器CAD图提取信息的输出及校核模块
        5.6.1 提取信息的输出模块
        5.6.2 提取信息的校核模块
    5.7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与检验系统的实现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参与项目与研究成果
致谢

(5)二维随机裂纹扩展问题的等几何边界元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等几何边界元算法
        1.2.2 热弹性力学分析
        1.2.3 裂纹扩展和水力压裂模拟
        1.2.4 随机性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安排
第2章 二维热弹性力学等几何边界元法
    2.1 引言
    2.2 B样条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
        2.2.1 B样条
        2.2.2 非均匀有理B样条
    2.3 二维热弹性力学等几何边界元法
        2.3.1 热弹性力学边界积分方程
        2.3.2 等几何边界离散积分方程
    2.4 数值算例分析
        2.4.1 承受内外温差的厚壁圆筒
        2.4.2 八叶板模型
        2.4.3 扳手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等几何边界元法的受压裂纹扩展模拟
    3.1 引言
    3.2 利用IGABEM进行加压裂缝建模
        3.2.1 断裂力学中的边界积分方程
        3.2.2 IGABEM形式离散
    3.3 应力强度因子的提取
    3.4 NURBS裂纹扩展
    3.5 数值算例
        3.5.1 单一表面受压裂纹
        3.5.2 多平行裂纹的扩展
        3.5.3 带有孔隙压力裂纹结构
        3.5.4 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正交分解和径向基函数的等几何边界元方法的断裂力学随机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随机分析
    4.3 奇异值分解(SVD)与径向基函数(RBF)
    4.4 数值算例
        4.4.1 中心倾斜裂纹问题
        4.4.2 铆钉孔板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优化方法与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2.1 BOM的概念
    2.2 整车BOM的特点与要求
        2.2.1 整车BOM的特点
        2.2.2 BOM建模的要求
    2.3 几类常见的BOM结构
        2.3.1 单级BOM
        2.3.2 多级BOM
        2.3.3 复合型BOM
        2.3.4 二叉树型BOM
    2.4 数据库中的BOM结构
    2.5 BOM遍历算法优化
        2.5.1 递归遍历
        2.5.2 层次遍历
        2.5.3 改进的递归算法
    2.6 PDM系统与BOM的集成需求
    2.7 BOM和PDM数据版本管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优化方法的研究
    3.1 数据管理优化的方法总述
    3.2 超级BOM生成
        3.2.1 超级BOM的概述
        3.2.2 生成超级BOM的基础要素
        3.2.3 超级BOM的生成方法
    3.3 超级BOM解算
        3.3.1 超级BOM解算的概述
        3.3.2 超级BOM的解算目标
        3.3.3 超级BOM的解算过程和算法研究
    3.4 PDM与BOM的集成优化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构建
    4.1 H企业PLM需求
        4.1.1 H企业PLM的背景
        4.1.2 H企业业务流梳理
        4.1.3 PLM系统需求分析
        4.1.4 PLM系统功能要求
    4.2 H企业的产品管理方案
        4.2.1 PLM管理方案选型
        4.2.2 系统的功能区块
    4.3 PLM系统功能设计需求
        4.3.1 零部件管理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
        4.3.2 BOM结构管理功能方案设计
        4.3.3 CAD关联模块功能方案设计
    4.4 PLM系统建模
        4.4.1 UML静态类图
        4.4.2 数据库表搭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H公司PLM系统的开发搭建实例
    5.1 系统环境搭建
        5.1.1 技术选型
        5.1.2 开发架构
        5.1.3 系统开发文档介绍
    5.2 零部件单件管理模块
        5.2.1 零部件创建功能
        5.2.2 零部件属性维护功能
    5.3 EBOM结构管理模块功能
        5.3.1 超级EBOM结构的生成
        5.3.2 单车BOM解算结果输出
    5.4 EBOM零件与PDM CAD关联集成实现
        5.4.1 零部件单件的关联实现
        5.4.2 BOM层级结构关联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专用术语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械产品参数化CAD技术研究现状
        §1.2.2 机械产品参数化CAE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节
第二章 机械产品结构参数化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CAD软件二次开发环境及方法介绍
        §2.2.1 参数化CAD技术原理
        §2.2.2 CAD软件介绍及API开发接口
        §2.2.3 VS2012开发环境
    §2.3 机械产品结构参数化建模框架及程序实现
        §2.3.1 参数化CAD框架设计
        §2.3.2 机械产品几何参数分析
        §2.3.3 机械产品几何尺寸约束关系分析
        §2.3.4 CAD软件二次开发
    §2.4 摩擦离合器从动片内环参数化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产品性能参数化CAE分析
    §3.1 引言
    §3.2 CAE软件及二次开发
        §3.2.1 CAE软件介绍
        §3.2.2 CAE二次开发工具
    §3.3 参数化CAE分析框架设计及模型建立
        §3.3.1 参数化CAE分析框架设计
        §3.3.2 APDL命令流编写规则与调用
        §3.3.3 命令流程序编写及模型建立
    §3.4 摩擦离合器从动片内环参数化CAE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AD/CAE集成的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
    §4.1 引言
    §4.2 CAD/CAE集成方法
        §4.2.1 CAD/CAE集成方案设计
        §4.2.2 基于Txt文档的CAD/CAE数据共享
    §4.3 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系统开发
        §4.3.1 基于C++与APDL的ANSYS二次开发
        §4.3.2 程序编写及GUI交互界面
    §4.4 摩擦离合器从动片内环性能参数自动校核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性能校核系统开发及验证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
    §5.3 应用验证
        §5.3.1 FD430摩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参数字化设计系统
        §5.3.2 摩擦离合器从动片内环性能自动校核多功能子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标准格式CAD装配体模型检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维装配体模型检索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零件形状信息的检索
        1.2.2 基于零件间拓扑信息的检索
        1.2.3 结合形状和拓扑信息的检索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零件模型参数的装配体检索
    2.1 获取零件模型参数
    2.2 生成零件模型参数矢量集
    2.3 利用推土机距离计算非相似度
    2.4 利用改进的豪斯多夫距离计算非相似度
    2.5 装配体模型检索实验
        2.5.1 全局检索
        2.5.2 部分检索
        2.5.3 检索效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识别标准格式CAD模型的装配信息
    3.1 装配关系的识别
        3.1.1 基于间隙的装配关系识别
        3.1.2 基于接触的装配关系识别
        3.1.3 装配关系类别和编码
    3.2 齿轮副的识别
        3.2.1 齿轮的识别
        3.2.2 齿轮副的识别
    3.3 自由度信息的推导和运动副识别
        3.3.1 根据装配关系推导自由度
        3.3.2 自由度缩减
        3.3.3 运动副识别与编码
    3.4 实验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合零件模型参数和装配信息的三维装配体模型检索
    4.1 基于MCSPLIT算法的装配体模型相似度计算
        4.1.1 MCSPLIT算法
        4.1.2 装配体模型相似度计算
    4.2 检索实验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面向MC的辅助建模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MC辅助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关键技术比较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论文结构
第2章 MC辅助建模基础与理论
    2.1 三维实体的表示方法
        2.1.1 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
        2.1.2 边界表示法
        2.1.3 分解表示法
        2.1.4 扫描表示法
    2.2 MC几何模型
        2.2.1 MC粒子输运过程与几何分析
        2.2.2 MC几何建模方法
    2.3 BREP-CSG转换理论
        2.3.1 基于分解的BREP-CSG转换算法
        2.3.2 BREP-CSG转换算法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osVMPT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开发环境
        3.1.1 Open CASASDE
        3.1.2 FreeCAD
    3.2 cosVMPT系统设计
        3.2.1 设计目标
        3.2.2 体系结构
        3.2.3 主要功能
    3.3 辅助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3.3.1 BREP-CSG正向转换算法实现
        3.3.2 转换算法优化
        3.3.3 空腔生成算法实现
        3.3.4 CSG-BREP反向转换算法实现
    3.4 程序测试
        3.4.1 功能测试
        3.4.2 综合测试
        3.4.3 对比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eshCNN的智能分割算法研究
    4.1 三维形状分割算法研究进展
        4.1.1 基于体素(多视图)三维形状分割算法
        4.1.2 基于点云三维形状分割算法
        4.1.3 基于面片三维形状分割算法
    4.2 聚变堆常用模型库设计
        4.2.1 模型标记
        4.2.2 模型库设计
    4.3 智能分割算法实现
        4.3.1 MeshCNN
        4.3.2 分割算法实现
    4.4 智能分割算法验证
        4.4.1 智能分割算法测试
        4.4.2 智能分割算法鲁棒性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osVMPT在聚变中子学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5.1 22.5°CFETR包层中子学分析
        5.1.1 22.5°包层模型
        5.1.2 cosRMC计算结果
    5.2 CFETR辅助加热系统建模
        5.2.1 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系统
        5.2.2 电子回旋加热天线系统
        5.2.3 低杂波加热天线系统
    5.3 360°CFETR中子学模型
        5.3.1 全堆中子学模型
        5.3.2 全堆通量场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论文内容总结
        6.1.2 论文创新之处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10)基于数值-符号计算的操作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过程系统分析
    1.3 过程系统综合
    1.4 过程系统优化
        1.4.1 序贯模块法与联立方程法
        1.4.2 全局优化
        1.4.3 不确定性优化
    1.5 过程模型的求解方法
        1.5.1 数值计算
        1.5.2 符号计算
    1.6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基于空间投影的弹性指标求解方法
    2.1 弹性指标求解问题
    2.2 弹性指标空间投影求解方法
        2.2.1 δ-空间投影
        2.2.2 δ-几何解释
        2.2.3 基于传统CAD方法的δ-检验规则
        2.2.4 基于改进CAD方法的δ-检验规则
    2.3 计算复杂度分析
    2.4 案例分析
        2.4.1 换热网络模型弹性指标求解
        2.4.2 化学络合物模型弹性指标求解
        2.4.3 双管-泵网络模型弹性指标求解
        2.4.4 三管-泵网络模型弹性指标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维过程系统操作弹性显式分析方法
    3.1 基于代理模型的操作弹性空间解析化
    3.2 基于代理模型的操作弹性空间精细化
        3.2.1 操作弹性空间边界检验
        3.2.2 代理模型和CAD解析结果更新
        3.2.3 操作弹性空间保守性检验
    3.3 案例分析
        3.3.1 换热网络模型操作弹性分析
        3.3.2 内部不可行模型操作弹性分析
        3.3.3 四自由度双管-泵网络模型操作弹性分析
        3.3.4 真空精馏模型操作弹性分析-凸弹性空间
        3.3.5 真空精馏模型操作弹性分析-非凸弹性空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程系统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的解析参数化方法
    4.1 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
    4.2 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解析参数化方法
        4.2.1 解空间投影
        4.2.2 内接超矩形检验规则
        4.2.3 基于目标弹性指标的优化设计
    4.3 案例分析
        4.3.1 线性代数模型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
        4.3.2 化学络合物模型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
        4.3.3 单管-泵网络模型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
        4.3.4 换热网络模型弹性指标和设计问题
    4.4 体积弹性指标
        4.4.1 可行空间投影和多重积分
        4.4.2 可行空间体积的优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冷却水系统设计操作优化综合方法
    5.1 冷却水系统设计操作优化问题描述
    5.2 冷却水系统数学模型构建
        5.2.1 冷却水网络
        5.2.2 泵网络
        5.2.3 冷却塔网络
        5.2.4 目标函数
        5.2.5 线性松弛策略
    5.3 案例分析
        5.3.1 空间对称单源冷却水系统
        5.3.2 空间不对称单源冷却水系统
        5.3.3 多源冷却水系统
        5.3.4 多匹配模式的多源冷却水系统
    5.4 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项式系统鲁棒优化求解方法
    6.1 鲁棒对偶优化
    6.2 空间投影鲁棒优化求解
    6.3 案例分析
        6.3.1 非线性鲁棒优化问题
        6.3.2 混合整数线性鲁棒优化问题
        6.3.3 混合整数非线性鲁棒优化问题
        6.3.4 非凸不确定集合的非线性鲁棒优化问题
        6.3.5 换热网络鲁棒优化设计问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CAD的扩展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Shapefile与CAD图形属性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J]. 刘凯程,胡隽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15)
  • [2]供水管网数据智能转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贾仁学.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试错法的复杂车身曲面偏置问题研究[D]. 谢悦.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研究与系统实现[D]. 李锐. 四川大学, 2021(02)
  • [5]二维随机裂纹扩展问题的等几何边界元法研究[D]. 王中王.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6]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优化方法与工程研究[D]. 夏颖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机械产品性能参数自动校核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D]. 吴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8]标准格式CAD装配体模型检索方法研究[D]. 谢守广.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面向MC的辅助建模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D]. 杜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 [10]基于数值-符号计算的操作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郑成霖. 浙江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CAD的扩展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