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冠心病如何治疗

多年的冠心病如何治疗

一、多年冠心病如何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畅[1](2021)在《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上承病因病机,下统方药,在理、法、方、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独特体现。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对治法的研究。采用医史文献学、考据学、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暖肝治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暖肝治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厘清其学术发展源流,系统归纳了其功效,总结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肝”相关的理论问题。具体包括(1)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概括成命名时期、功能概括时期、丰富发展时期、中西医交流互鉴四个时期。(2)“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3)中医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4)关于“肝无补法”的提法有失偏颇。(5)肝为“刚脏”,是对肝脏不易见阳虚病机而易见阴虚病机的病机易趋性和病证表现的概括。(6)梳理了历代对“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认识过程。(7)对“肝藏血”生理功能的进行了阐释。(8)肝与小便的调控及生殖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9)肝之所以称为“将军之官”,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10)“罢极之本”一词主要有“耐受疲劳”和“遣散气血到周身”两种含义。(11)“肝生于左”并非指的是肝的实际解剖部位,而是对其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第二部分提出了“暖肝”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认为暖肝法适用于治疗肝阳不足或寒凝肝脉所引起的寒性病证。暖肝法的适用范围是肝寒证,包括肝阳虚证、肝气虚证、肝血虚证、寒凝肝脉证、肝郁气滞证等诸证中有寒象者。比较了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脾与补肾这几组治法,阐释了其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梳理了散落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肝寒”和“暖肝”的内容,将暖肝治法学术源流划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其理论特点分别概括为理论奠基、深化病机、创制新方、崇尚温补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归纳了暖肝治法的功效与临床运用,暖肝治法下又可以再分为八个证治原则,分别是(1)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法;(2)暖肝温阳,舒筋通脉法;(3)暖肝行血,补虚养血法;(4)暖肝通阳,行气解郁法;(5)温敛肝气,缩尿起痿法;(6)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法;(7)暖肝通阳,化气行水法;(8)暖肝补虚,调摄冲任法。第五部分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暖肝法的运用进行数据发掘,数据挖掘结果与文献分析结果相互应证。

章晓颖[2](2019)在《电针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I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电针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型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7只)、造模组(19只)、电针预处理组(6只)。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加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随机选取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各一只,采用HE染色法,从病理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大耳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变,以此判断模型是否成功,模型组再随机分为三组,即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电针组,每组6只大耳兔。造模组经8周造模成功后,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电针预处理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电针预处理,针刺双侧的内关穴、足三里穴以及关元穴,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连接电针仪20min,采用疏密波(4 Hz/20 Hz,1 m A),每日1次,针刺6日,休息1日,针刺三周后,再经8周造模,造模成功后,再给与电针组相同的干预治疗。采用HE染色观测各组实验兔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每组实验兔血清中的血脂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实验兔腹腔内巨噬细胞受体CD36和SR-A1的相对蛋白表达情况;运用RT-PCR法检测每组实验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和SR-A1的基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染色切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的切片染色情况比较:模型对照组颈总动脉内膜损伤严重,内膜下粥样斑块清晰可见,同时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出现大量泡沫细胞;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颈总动脉内膜部分增厚且不光滑不完整,且斑块明显缩小,在光镜下观察电针组与阳性药物组,两者差异不明显;与电针组、阳性药物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血管厚度增厚较轻,斑块较小。2.血脂水平检测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血脂LDL、TG及TC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HDL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血脂LDL、TG及TC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HDL表达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电针组、阳性药物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血脂LDL、TG及TC含量表达显着下降,HDL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动物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阳性药物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电针组、阳性药物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电针预处理能够保护动脉粥样硬化兔颈动脉组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2.电针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及LDL的表达,明显升高HDL的表达,对血脂异常水平有保护作用。3.电针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来完成的。说明调节CD36及SR-A1的表达可能是针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机制之一。

刘佳倩[3](2019)在《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传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中医药知识显性化与智能处理系统对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结合面对面访谈,总结梳理司徒仪教授辨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有利于名医经验的传承与发扬。方法筛选和收集2007年-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门诊病历,共543份病历资料,运用由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团队研发的中医药知识显性化与智能处理系统,对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以司徒仪教授的个人意见为主要参考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面对面访谈,总结归纳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结果1.通过统计分析543份病历资料得出,症状以“痛经、经色暗红夹血块、肛门坠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为主。证型主要以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为主。此次统计共16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数≥200的中药有9味,根据中药使用频数从高至低依次排列为:白芍、桑寄生、赤芍、丹参、枳壳、莪术、三棱、茯苓、郁金;中药四气多为温、平、微寒性;中药五味多为苦、甘、辛味;中药归经主要以肝、脾、肾经为主;中药功效主要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阳药、理气药、补气药为主。结合中药知识地图、网络聚类、频数分析、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的统计结果,以及司徒仪教授的临床经验等综合考虑,可得出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常用的药物10味,常用药对16对,核心方1个。2.结合数据挖掘结果和面对面访谈梳理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分别为司徒仪教授的学术渊源、司徒仪教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学术思想。司徒仪教授认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主要病因病机为血瘀,多种因素均可致瘀,需综合考虑分析;其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治病求本,治瘀为要”、“辨清虚实,调周论治”、“衷中参西,个体治疗”、“内外调治,协同增效”等4方面。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与访谈梳理总结出符合司徒仪教授临床实践的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理论,有助于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扬。2.数据挖掘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谭政[4](2018)在《蓝肇熙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以及方药应用规律传承研究》文中指出蓝肇熙教授系成都中医学院1988级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授予“四川省名中医”称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传承于成都中医学院院长李明富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教授、李克光教授以及文、史、书法、风水家蓝锡纯先生,继承三代家学医术以及硕、博士导师医学之大成。笔者作为蓝肇熙教授之硕士研究生,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蓝肇熙教授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及其方药规律的应用特点,即:第一部分:蓝肇熙教授中医学术思想。笔者分别从蓝肇熙教授家族五代祖传中医的学术思想以及其40余年形成的中医学术思想论述恩师的中医思想。其中,重点论述了蓝肇熙教授的中医新思想——脏腑的象思维、寒温统一派的倡导、中西医研究的融合思想以及中医工程的科学研究。最后,讲述了恩师主编的医学着作,以将其思想简要、全面的论述清楚。第二部分:蓝肇熙教授中医辨证论治临证经验。本部分分别从恩师的中医诊断理论与方法、临证用药特点以及先生方药应用规律的数据研究主要论述其临证特色。最后,笔者记述了蓝肇熙先生40余载的临证经验方和临证膏方,以期大家学习与应用。第三部分:蓝肇熙教授40载临证医案。笔者记录了第一次跟诊蓝肇熙教授的详细医案40则,以及笔者第一次从业诊治疾病时先生教授的疑难病诊治医案10则,共50则,希冀“50”岁之年,能够在中医上如恩师一样,通悟而不惑,辨证不浮浅,悟道而不愚。第四部分:蓝肇熙教授40载科研论文着作。本部分主要详细的记录了恩师40余年的中医学术论文、中医科研研究指导的记录以及其主编的所有书籍。按照时间先后、作者主次的顺序记述蓝肇熙教授的中医之路。附件部分:分别用原始图片展示了蓝肇熙教授的文学诗词墨宝以及对其人生所遇老师的记述,又以原图处方的形式介绍了蓝锡纯先生的处方墨宝,并在文末介绍了蓝肇熙教授的《中医赞》原稿。用图片记述的方法,展示了恩师60载丰富的中医人生。

李国安[5](2016)在《专家坐诊》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伴有心律不齐是何因李医生:我老伴患有高血压,无冠心病,但是最近发现心律不齐,这是什么原因呢?甘肃符媛媛符媛媛读者: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是各类异位搏动,包括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及室内传导阻滞等。以往认为,高

杨祎[6](2016)在《血脉病理论体系初步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杨关林教授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冠心病患者普遍同时具有痰浊和瘀血证型特征,并且其合并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较其他患者更为常见,遂在2007年创新提出了血脉病概念,将中医理论与后期大规模临床试验结论相结合,提出血脉病的理论框架:病因病机、病理因素、证治方法等,在血脉病理论的指导下,对心脑合病的患者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确立血脉病心脑合病理论,发明2个专利药物(和血通脉颗粒、化痰祛淤方),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与疗效机制,随后又引入“从脾论治”的概念,探索脾藏象与血脉病的关系,意欲拓展和完善血脉病理论,多年的研究成果渐渐汇集成当下的血脉病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血脉病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全面展示了血脉病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房立文[7](2012)在《益心清热法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应用益心清热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欣康)常规治疗加益心清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欣康)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ieukin-1,IL-l)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hs-CRP等生化免疫指标及患者的症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病率,能明显降低IL-1,IL-6,TNF,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心清热法具有调节炎性细胞分泌炎性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能够显着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赵坤[8](2011)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瘀征象、cIMT及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瘀征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清炎性标记物OX40L(OX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中医辨证血瘀型CH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50)和西药组(n=50)。西药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两组均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瘀征象计算有效率、测量cIMT并检测血清OX40L、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血瘀征象均较前改善,中药组与西药组有效率分别为76.2%,46.3%(P<0.01);治疗后两组OX40L及hs-CRP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OX40L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水平则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梗之间OX40L、hs-CRP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OX40L、hs-CRP之间的有明显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779,P<0.01);治疗后两组cIMT较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未见增长趋势。结论参以新血府逐瘀软胶囊较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瘀征象及降低外周血炎性标记物OX40L及hs-CRP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郭明娥[9](2010)在《补肾宣痹饮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冠心病心绞痛肾虚血瘀型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确立了补肾活血、宣痹止痛的治疗方法,并以此拟方补肾宣痹饮,旨在观察补肾活血、宣痹止痛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将10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以西医常规治疗加补肾宣痹饮的治疗组52例,以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3例,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对血脂、血压、血清CRP的影响。动物实验:动物实验采用家兔32只,复制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补肾宣痹饮对其ET、NO、TXB2、Hcy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脂、降压、降低血液粘稠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肾宣痹饮可明显降低模型家兔的ET水平、升高NO水平,调节二者的平衡;能够降低TXB2、Hcy水平。结论:补肾宣痹饮通过减少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多途径、多靶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

郭文[10](2009)在《益肾活血汤防治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旨在探讨益肾活血汤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及临床作用。方法:临床观察:将60例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症状、复发心绞痛情况、心功能及对血脂、血压、血糖、血清CRP的影响。动物实验:取家兔28只并建立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观察益肾活血汤对家兔ET、NO、sCD40L、Hcy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益肾活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复发率;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及CRP。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益肾活血汤能降低模型家兔的ET水平、升高NO水平,调节二者的平衡;能够降低sCD40L、Hcy水平。结论:益肾活血汤通过减少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多途径、多靶点防治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

二、多年冠心病如何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年冠心病如何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医“肝”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
    第二节 “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三节 “肝阳虚”源流及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探讨
    第四节 “肝无补法”之说的探讨
    第五节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考释
    第六节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再认识
    第七节 “肝藏血”生理功能阐释
    第八节 肝与小便及生殖功能的关系
    第九节 肝为“将军之官”的理论内涵
    第十节 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
    第十一节 关于“肝生于左”的考释
第二章 暖肝治法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暖肝治法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相关概念解析
    第三节 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肾、补脾的区别与联系
        1. 暖肝与疏肝
        2. 暖肝与泻肝
        3. 暖肝与补肾
        4. 暖肝与补脾
第三章 暖肝治法的学术源流
    第一节 先秦两汉——理论奠基
    第二节 晋唐时期——深化病机
    第三节 宋元时期——创制新方
    第四节 明清时期——重视温补
第四章 暖肝治法的功效与运用
    第一节 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二节 暖肝温阳,舒筋通脉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三节 暖肝行血,补虚养血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四节 暖肝通阳,行气解郁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节 温敛肝气,缩尿起痿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六节 暖肝和胃,降逆止呕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七节 暖肝温阳,化气行水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八节 暖肝补虚,调补冲任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章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暖肝法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暖肝治法相关医案的频数统计
    第二节 暖肝治法相关药物的频数统计
    第三节 暖肝药物关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药物整理
    第三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方剂整理
    第四节 小茴香历代本草文献整理
    第五节 缩泉丸用茴香考
        1《魏氏家藏方》中有关“缩泉丸”的原始记载
        2 后世传抄过程中将两首“缩泉丸”混淆
        3 现代《方剂学》教材因袭讹误
        4 缩泉丸配伍茴香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2)电针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I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1.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述
        1.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1.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治疗
    1.2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1.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论述
        1.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
        1.2.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
    1.3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研究现状
        1.3.1 数据挖掘的研究概况
        1.3.2 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 司徒仪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用药规律的研究
    2.1 司徒仪教授简介
    2.2 数据挖掘
        2.2.1 研究资料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2.4 分析与讨论
    2.3 名医访谈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技术路线
    2.4 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总结
        2.4.1 司徒仪教授学术渊源
        2.4.2 司徒仪教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2.4.3 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学术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蓝肇熙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以及方药应用规律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述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
    2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意义
第一部分 蓝肇熙教授中医学术思想
    1 蓝肇熙教授家族五世学术思想
        1.1 治病首重医患沟通
        1.2 治病从心
        1.3 健康最重心脾关系协调
        1.4 肝病治胆,胆病治肝
        1.5 脾虚湿胜是肝病最关键的发病机制
        1.6 脾胃失调是糖尿病最关键的发病机制
        1.7 肺气虚是高血压最关键的发病机制
    2 蓝肇熙教授个人学术思想
        2.1 蓝肇熙教授之中医象思想
        2.1.1 首创中医象思维
        2.1.2 五脏虚实观
        2.1.2.1 虚实各异,治法各不同
        2.1.2.2 每个脏腑均有虚实,首推张锡纯
        2.1.2.3 虚实合病,如何治之
        2.1.2.4 七点感悟
        2.1.3 六腑象思维
        2.1.4 心的藏象观
        2.1.4.1 关于国家对中医药文件的认识
        2.1.4.2“神”的四种层次的心悟
        2.1.4.3 《伤寒杂病论》关于失眠的诊治
        2.1.4.4 心神失调的致病因素
        2.1.4.5 经典名方分析
        2.1.4.6 关于火神派的认识
        2.1.4.7 心布于表的理论分析
        2.1.5 肝的藏象观
        2.1.5.1 《内经》的肝认识
        2.1.5.2 肝的自然属性
        2.1.5.3 肝生于左
        2.1.5.4 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
        2.1.6 胆的藏象观
        2.1.6.1 关于胆的两种认识
        2.1.6.2 关于肝胆之间的认识
        2.1.6.3 关于肝胆的生理特性
        2.1.6.4 关于胆与相火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2.1.6.5 关于胆位及其临床应用
        2.1.6.6 关于胆与肝脾的关系
        2.1.6.7 总结
        2.1.7 脾的藏象观
        2.1.7.1 仓廪之官
        2.1.7.2 脾藏营,脾为之使
        2.1.7.3 脾主升清
        2.1.7.4 脾不主时
        2.1.7.5 胃为之市
        2.1.7.6 总结
        2.1.8 肺的藏象观
        2.1.8.1 藏象属相
        2.1.8.2 肺藏于右
        2.1.8.3 肺主治节
        2.1.8.4 总结
        2.1.9 肾的脏象观
        2.1.9.1 肾的属性
        2.1.9.2 方的分析
        2.1.9.3 临床病案分析
        2.1.9.4 肾主水
        2.1.9.5 肾治于里
        2.2 蓝肇熙教授之寒温统一派
        2.2.1 寒温统一论之现代研究
        2.2.2 寒温统一论之构建
        2.2.2.1 本课题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2.2.2.2 寒温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2.3 寒温统一的基础
        2.2.2.4 寒温结合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沦治纲领的初步方案
        2.3 蓝肇熙教授之中西医融合
        2.4 蓝肇熙教授之医学着作
        2.4.1 系统总结郑怀贤先生的学术与经验
        2.4.2 主编中国第一部通俗故事版经典
        2.4.3 主编中国第一部伤科损伤血瘀证临床着作
        2.4.4 主编中国第一部运动性疾病中医学临证着作
        2.4.5 主编中国第一部《黄帝内经》实验教程
第三部分 蓝肇熙教授中医辨证论治临证经验
    1 蓝肇熙教授之中医诊断
        1.1 最重舌诊,首创“郁点”理论
        1.1.1 郁点理论
        1.1.1.1 郁点分布的意义
        1.1.1.2 郁点的临证意义
        1.1.2 舌质、舌苔与临床意义
        1.1.3 舌形与临床意义
        1.2 重视望诊
        1.3 重视脉诊
        1.4 重视腿诊
        1.5 验证闻诊
    2 蓝肇熙教授之临证用药
        2.1 疏肝药乃第一法药
        2.2 脾胃药乃活命之根本
        2.3 临证用药乃简繁搭配
        2.4 儿科方药应用特点
    3 蓝肇熙教授之临证方药应用规律的数据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资料
        3.1.2 处方的选择
        3.1.2.1 纳入标准
        3.1.2.2 排除标准
        3.1.2.3 研究方法
        3.1.2.4 数据分析软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时间人数统计
        3.2.2 方药物应用统计
        3.2.3 单味药味应用统计
        3.2.4 单方药量总和统计
        3.2.5 单方药味应用统计
        3.3 结论与意义
    4 蓝肇熙教授之临证经验方
        4.1 蓝氏救急方
        4.2 蓝氏术后方(蓝氏化疗方)
        4.3 蓝氏三联疗法
        4.4 蓝氏消渴方
        4.5 蓝氏保和方
        4.6 蓝氏疏肝散
        4.7 蓝氏营卫双解散
        4.8 蓝氏外洗方
        4.9 蓝氏足疗方
    5 蓝肇熙教授之临证膏方
        5.1 蓝氏洗发液
        5.2 蓝氏秋梨膏
        5.3 蓝氏芪柠膏
        5.4 蓝氏三仙膏
        5.5 蓝氏补肾固元膏
        5.6 蓝氏五佛膏
第四部分 蓝肇熙教授50则临证医案
    1 因缘而聚,学诊于蓝肇熙教授
        【医案 01】 消渴(中阳不足证)
        【医案 02】 郁证(肝气郁结证)
        【医案 03】 月经量少(中阳不足证)
        【医案 04】 黄褐斑(气虚夹湿证)
        【医案 05】 眼睑下垂(气虚夹湿证)
        【医案 06】 头痛(阳虚夹痰瘀证)
        【医案 07】 痛经(阳虚血瘀证)
        【医案 08】 症积(肝郁脾虚证)
        【医案 09】 心悸(肝郁痰瘀证)
        【医案 10】 胸痹(气阴两虚兼痰瘀证)
        【医案 11】 腰痛(脾肾两虚证)
        【医案 12】 郁证(肝郁气滞证)
        【医案 13】 痞证(上热下寒证)
        【医案 14】 哺乳期调理(血虚生风证)
        【医案 15】 痰证(肝胆湿热证)
        【医案 16】 胸痹(痰瘀互结证)
        【医案 17】 孕前呕吐(中阳不足证)
        【医案 18】 腹胀(脾胃不和证)
        【医案 19】 症瘕(脾肾阳虚证)
        【医案 20】 痰证(上焦痰饮证)
        【医案 21】 预激综合征(气阴两虚证)
        【医案 22】 胸痹(痰瘀互结证)
        【医案 23】 丘疹性荨麻疹(肺卫风热证)
        【医案 24】 腹痛(肝胃不和证)
        【医案 25】 不寐(气阴两虚,心肾不交证)
        【医案 26】 症积(肝郁脾虚证)
        【医案 27】 胆病(肝郁血瘀证)
        【医案 28】 郁证(肝郁脾虚证)
        【医案 29】 不寐(心虚火旺证)
        【医案 30】 郁证(脾阳不足证)
        【医案 31】 小儿鼻炎(肺热脾虚证)
        【医案 32】 郁证(肝胆湿热证)
        【医案 33】 痹症(内湿外寒证)
        【医案 34】 梅核气(肝郁痰湿证)
        【医案 35】 小儿鼻炎(风热犯肺证)
        【医案 36】 不寐(湿热蕴肺证)
        【医案 37】 肋痛(肝郁化火证)
        【医案 38】 腹胀(肝胆湿热证)
        【医案 39】 胸痹(痰瘀郁结证)
        【医案 40】 不寐(肝郁肾虚证)
        【医案 41】 腹痛(肝脾不调证)
        【医案 42】 痹证(脾胃郁热证)
        【医案 43】 心悸(肝肺不调证)
        【医案 44】 便秘(气虚痰湿证)
        【医案 45】 风疹(气湿营热证)
        【医案 46】 咳嗽(肝郁痰湿证)
        【医案 47】 不孕(肝郁脾虚证)
        【医案 48】 月经不调(肝郁脾虚证)
        【医案 49】 肝积(肝脾不和证)
        【医案 50】 瘰疬(气虚痰湿证)
第五部分 蓝肇熙教授40载科研论文着作
    1 蓝肇熙教授之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2 蓝肇熙教授之第二作者发表论文
    3 蓝肇熙教授之其他作者排序发表论文
    4 蓝肇熙作为硕博士论文指导(2011 年始)
    5 蓝肇熙教授之医学着作
    6 蓝肇熙教授之中医装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
    1 蓝肇熙教授文学诗词墨宝
    2 蓝肇熙教授对其人生老师的记述
    3 蓝肇熙教授及其父亲处方墨宝
    4 蓝肇熙教授《中医赞》原稿与墨宝
    5 蓝肇熙教授学术中医学术传承谱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血脉病理论体系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理论创建的背景
2.血脉病理论体系的初步创建
3 学说研究进展
4.开拓血脉病论治新观点—调脾胃,和五脏,从脾脏象论治血脉病
5.研究方法或者哪些方面是否有创新
小结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益心清热法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二) 实验病例标准
        (三) 研究对象
        (四) 治疗及观察方法
        (五) 观测项目和指标
        (六) 疗效评定标准
        (七) 统计分析方法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一) 心绞痛疗效统计
        (二)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总症候改善疗效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
        (六)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谱分析
        (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分析
        (八)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阈
        (九) 安全性检测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二)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辨证论治
    二、 本课题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认识
        (二) 治法方药认识
    三、 临床疗效分析
        (一)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二) 血脂分析
        (三) 炎性抑制疗效分析
        (四) 24h 动态心电图疗效
        (五) 安全性分析
    四、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瘀征象、cIMT及炎性标记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试验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药物及试剂
        1.4 仪器
    2 试验方法
    3 观测指标
    4 疗效评定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1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1.2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学说
    2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3 对血瘀证的认识
        3.1 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3.2 血瘀证与炎症
    4 对血府逐瘀汤的认识
        4.1 血府逐瘀汤概述
        4.2 血府逐瘀汤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
    5 新血府逐瘀胶囊
        5.1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2 方义解析
        5.3 前期临床研究
        5.4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一中医血瘀证评分表
    2 附录二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3 附录三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病例调查信息采集表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9)补肾宣痹饮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治疗范围
        (三) 病例标准
        (四) 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中医单项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
        (二) 单项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三) 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体疗效的比较
        (四) 心电图疗效
        (五) 对LVEF的影响
        (六) 对血脂的影响
        (七) 对血压的影响
        (八) 对CRP的影响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药物
        (三) 主要试剂
        (四) 主要仪器
        (五) 实验方法
        (六) 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
        (一) 心电图
        (二) 补肾宣痹饮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ET、NO的影响
        (三) 补肾宣痹饮对家兔血浆HCY、TXB_2水平的影响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
        (一) NO、ET与冠心病心绞痛
        (二) HS-CRP与冠心病
        (三) HCY、TXB_2与冠心病心绞痛
    二、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 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机
        (二) 从心与肾的关系探讨冠心病心绞痛
        (三) 肾虚与血瘀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三、补肾宣痹饮的药物组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 怀牛膝
        (二) 黄芪
        (三) 山茱萸
        (四) 桑寄生
        (五) 麦冬
        (六) 五味子
        (七) 当归
        (八) 川芎
        (九) 郁金
        (十) 水蛭
        (十一) 海风藤
        (十二) 羌活
    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一) 改善单项临床症状
        (二) 对总体疗效的影响
        (三) 改善心电图、心功能
        (四) 对血脂、血压的影响
        (五) 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五、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一) 补肾宣痹饮对ET、NO的影响
        (二) 对HCY、TXB_2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10)益肾活血汤防治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标准
        (二) 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中医单项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
        (二) 单项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三) 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体疗效的比较
        (四) 复发心绞痛比较
        (五) 对复发心绞痛患者复查冠脉造影情况
        (六) 对LVEF 的影响
        (七) 对血脂的影响
        (八) 对血压的影响
        (九) 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十) 对CRP 的影响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益肾活血汤对家兔血浆ET、血清NO 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药物
        (三) 主要试剂
        (四) 主要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二) 具体造模方法
        (三) 实验室检查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一) 各组ET 比较分析
        (二) 各组NO 比较分析
    实验二 益肾活血汤对家兔血清中 sCD40L 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药物
        (三) 主要试剂
        (四) 主要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血清标本采集与处理
        (二) 血清中 sCD40L 的测定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三 益肾活血汤对家兔血浆 Hcy 水平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药物
        (三) 主要试剂
        (四) 主要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血浆标本采集与处理
        (二) 血浆 Hcy 测定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PCI 术后RS 的研究
        (一) NO、ET 与RS
        (二) sCD40L 与 RS
        (三) CRP 与RS
        (四) Hcy 与 RS
    二、中医学对PCI 术后RS 的认识
        (一) 血瘀是RS 的重要病机
        (二) 从心与肾的关系探讨PCI 术后RS
        (三) 肾虚与血瘀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三、益肾活血方的药物组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 黄精
        (二) 黄芪
        (三) 山茱萸
        (四) 桑寄生
        (五) 桃仁
        (六) 当归
        (七) 川芎
        (八) 郁金
        (九) 水蛭
    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一) 改善临床症状
        (二) 对复发心绞痛的影响
        (三) 复查冠脉造影情况
        (四) 改善心功能
        (五) 对血脂、血糖、血压的影响
        (六) 对血清C 反应蛋白的影响
    五、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一) 益肾活血汤对ET、NO 的影响
        (二) 对 sCD40L 的影响
        (三) 对 Hcy 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多年冠心病如何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D]. 王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电针预处理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I表达的影响[D]. 章晓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传承[D]. 刘佳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蓝肇熙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以及方药应用规律传承研究[D]. 谭政. 成都体育学院, 2018(12)
  • [5]专家坐诊[J]. 李国安. 金秋, 2016(14)
  • [6]血脉病理论体系初步构建[D]. 杨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益心清热法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房立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8]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瘀征象、cIMT及炎性标记物的影响[D]. 赵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补肾宣痹饮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郭明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益肾活血汤防治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D]. 郭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多年的冠心病如何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