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ometallic矿床成矿蚀变信息的主成分分析

Chasedometallic矿床成矿蚀变信息的主成分分析

一、夏塞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信息的主分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渊[1](2020)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起工布江达县,西至昂仁县,延绵近600km(87°E以东),分布有驱龙、雄村和朱诺等多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但冈底斯成矿带西段(87°E以西)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低。近年来在冈底斯系成矿带西段新发现了鲁尔玛、拔拉扎、达若和红山等多个斑岩型铜多金属矿,证实冈底斯西段具有巨大的斑岩型铜矿找矿潜力。本论文以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对矿床特征、蚀变分带、成矿流体、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总结典型矿床成因机制、成矿规律、成矿系列;从找矿勘查的尺度,系统总结归纳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铜矿成因模式,结合物化遥综合信息,构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型;最后利用随机森林法开展研究区成矿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总结了各典型矿床的矿床特征、蚀变分带、成因类型。鲁尔玛晚三叠世斑岩型铜(金)矿点: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典型斑岩型铜矿点。发现斑岩型铜矿体一条(赋存于晚三叠世石英二长斑岩体中)、热液脉状金(铜)矿体一条(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和热液脉状铜矿体一条。以含矿斑岩为中心,具有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等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其热液脉体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脉(A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B脉)、石英-绿帘石-碳酸盐矿物脉(D脉),流体研究显示其成矿流体属高温高盐度H2O-Na Cl体系,为典型的岩浆高温热液成矿流体,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拔拉扎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拉萨地块北缘的措勤-申扎岩浆弧带中,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黑云母花岗斑岩中,少量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灰岩接触带中(矽卡岩型矿体)。以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矿化蚀变分带--钾硅酸盐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并在斑岩体与外围碳酸盐接触带发育矽卡岩化带,为斑岩型成矿作用结果。达若古新世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中,铜矿体赋存于古新世花岗斑岩和古新世典中组角砾凝灰岩中,地质特征显示,铜矿体的形成与古新世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红山-罗布真渐新世-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中。红山斑岩型铜矿床含矿斑岩为渐新世花岗斑岩,发育典型的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产于斑岩体远端次级构造裂隙中,地质特征显示,其热源、成矿物质源区均为前述红山渐新世花岗斑岩;两者空间上相距约2km,构成一个渐新世-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2.厘定典型矿床成矿时代,总结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鲁尔玛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约213 Ma),该研究成果成功将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时间提前到晚三叠世,并将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向西延伸近200km;拔拉扎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矿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约90Ma);达若矿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矿时间为古新世(约60Ma),为成矿带首例古新世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红山-罗布真矿集区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渐新世末-中新世(25~12Ma),为成矿带首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基于矿床地质背景,对应上述成矿时代将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内斑岩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期:成矿带南部,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内,晚三叠世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带北部,措勤-申扎岩浆弧带,晚白垩世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带南部,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内,古新世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铅锌成矿作用;成矿带北部,南冈底斯-下察隅火山岩浆弧带内,渐新世-中新世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伸展有关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3.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并运用综合找矿模型对冈底斯西段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定了一批具有找矿价值的成矿远景区。针对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各典型矿床分别建立矿床成矿模式图,结合各研究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构建了综合找矿模型;并运用综合找矿模型,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开展了研究区成矿预测,圈定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11个:Ⅰ级远景区2个,Ⅱ级远景区3个,Ⅲ级远景区6个,其中罗布真、打加错、达若、拔拉杂、尕尔穷和布东拉等远景区找矿潜力较大,有望发现新的矿床(点),为冈底斯成矿带找矿勘查打开了新的视野。

董丽芳[2](2020)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以青海拉陵灶火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探测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时效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在地质勘探领域,有效地减少了地质找矿难度;尤其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地区,对遥感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在地质找矿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围岩蚀变常常伴随着矿体产生,提取遥感影像矿化蚀变信息作为一种找矿的有效途径,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找矿依据。传统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主要根据研究区典型矿物的波谱吸收和反射特征,通过反复比较选取波段组合来提取矿化蚀变信息。但是,通过经验模式无法全面考虑研究区矿物的波谱特征,同时,忽略了矿物之间存在的复杂共生关系。因此,本论文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矿物波谱特征全面分析基础上,研究基于遗传算法融合主成分分析选取矿化蚀变最佳特征组合与蚀变信息提取。本论文首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矿物波谱特征,建立多光谱遥感特征集合;然后,引入遗传算法,融合主成分分析定义矿化蚀变目标函数与适应度函数;其次,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选取遥感矿化蚀变最佳特征组合,实现多光谱遥感矿化蚀变信息高效提取。本论文以青海拉陵灶火地区作为研究区,Landsat-8 OLI作为数据源,通过波段运算融合原始的多光谱波段形成研究区多光谱遥感特征集合;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通过充分考虑研究区内已知矿点蚀变信息量和均衡性,来定义矿化蚀变目标函数和适应度函数;运用遗传算法的寻优策略,融合主成分分析,进行适应度函数和遗传算子操作,选取遥感矿化蚀变最佳特征组合,提取研究区铁染和羟基蚀变信息。在实验验证方面,将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结果与基于传统波段组合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将预测靶区与已知矿点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主成分分析法相比,运用本论文方法提取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与研究区的已知矿点吻合度较高。说明本论文所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的有效性,为矿产勘查及成矿分析提供了新方法与新思路。

耿国帅[3](2020)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处于青海省中部,与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地质单元,并以其丰富的金、铜、铁、多金属矿产资源,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该地区基本实现了 1:50万、1:20万或1:25万化探数据覆盖,前人基于这些数据,采用传统方法圈定大量的化探综合异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论文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为主,把成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稳健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充分挖掘地球化学数据的含量信息、空间信息与内部结构信息,综合地球化学各方面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统计各网格单元的综合信息,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根据该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结合研究区矿床类型划分,把该区的矿床类型分为以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SEDEX型、VHMS型和沉积变质型),与中酸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和热液型金矿成矿组合(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三种组合八种类型。2)提出并应用中值和几何平均值的差与变异常系数图,分析了昆北、昆中、昆南和北巴四个子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指出昆北W、Bi、Pb、Cr、As、Ag等,昆中 Hg、Au、Sb、Mo、Bi、Ag、Sn、W、As 等;昆南 Hg、Sb、Bi、Ni、Au、Cr、Mo、As、Cu、Ag;北巴Hg、Au、Sb、As、W等为该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3)采用两种方法圈定单元素异常,①利用ILR转换后造岩元素的稳健因子分析,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对元素含量进行分区标准化,从而圈定各元素异常。②提出利用改进的Aitchison距离方法来圈定单元素异常,从两种方法圈定的效果看,与矿床点的对应关系都较好,但相对而言,Aitchison距离由于考虑了与其它元素的关系,且消除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圈定的异常更好。4)利用成矿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了以基性岩成矿、与中酸性岩成矿和与金矿成矿有关的主成分异常。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矿床特征元素,选择Cu、Co、Cr、Ni、V、Zn;Ag、Cd、Pb、Mo、Sn;Au、As、Sb 和 Au、Bi、W四种元素组合,进行稳健马氏距离计算,并圈定马氏距离异常。5)综合分析了 Au、Cu、Co、Pb等元素含量在E、SE、S、SW四个方位的空间变化情况,总体上,元素NS向的空间变化率好于EW向的空间变化率,与区内矿床点的走向一致。对比Au、Cu两元素含量变化等值线图和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认为元素的含量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比含量等值线图更具找矿意义。6)综合各类地球化学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计算各网格单元的成矿信息量,根据信息量,圈定了三类靶区共32处,其中与基性岩成矿有关找矿靶区10处;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0处;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2处。在此基础上,圈定10处成矿远景区。在靶区验证中,热液型金矿找矿靶区内发现金、锑矿脉,在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内发现了钨的矿化线索。

鲁立辉[4](2019)在《青海省绿梁山-双口山地区遥感信息提取及找矿方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区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西部,区内产出有鱼卡石棉矿、鱼卡金红石矿床、鱼卡金矿床、绿梁山铜金矿床、双口山银铅锌矿床等多个矿床,是青海省内的重要矿集区。研究区内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局部地段的基岩被第四系风沙沉积物所覆盖,基岩裸露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属半荒漠化地貌景观,加上高海拔,地形陡峭的地势条件,将不利于地质工作人员对区内地质体和构造信息的认识;但是区内气候干旱,整体植被覆盖率较低,却为使用遥感影像数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能够快速获取研究区内的蚀变信息和地层岩性构造信息,从而提高了目标地质体和蚀变信息的认识程度。为了辅助研究区内工作人员的地质勘查工作,丰富研究区内的地质信息,本文以OLI和ASTER两类多光谱数据和SPOT6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为载体,借助ENVI5.3软件平台,采用波段组合法与目视解译法对研究区内的地层岩性构造进行解译;基于两类多光谱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研究区进行蚀变信息提取,并将蚀变信息提取结果与研究区内已有地质地化资料进行了相互叠加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完成了区内主要地质体基性-酸性程度的近似判别。本文基于ASTER热红外光谱数据,使用前人研究的SiO2反演公式对研究区内的岩体进行了SiO2含量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划分的SiO2含量分级图和岩性分类图,与研究区内已知地质体岩性基性-酸性程度基本对应,证实了ASTER热红外数据的应用合理性。(2)快速提取了研究区内的榴辉岩特殊地质体和构造信息。将SPOT6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与ASTER多光谱数据相融合,获得了同时具备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分辨率的新型遥感影像,将该新型数据进行波段组合所得的假彩色图像大大提高了原始SPOT6影像关于岩性构造的解译能力。本次研究分析对比了榴辉岩在野外和SPOT6真彩色影像上的特征,最终将基性灰黑色长条形、透镜状的榴辉岩从浅灰白色的长英质鱼卡河岩群中区别开来,并圈定了两处榴辉岩找矿靶区。(3)提取了区内多种类蚀变信息并圈定多个找矿靶区。基于OLI与ASTER两种多光谱数据对整个研究区提取了铁染蚀变、羟基蚀变、碳酸盐蚀变、硅化等4种蚀变信息,其中碳酸盐蚀变与硅化蚀变信息主要基于ASTER数据获取。将各类蚀变信息与地质地化信息进行叠加综合分析后,发现所提取的蚀变信息与研究区内已知矿床的地层岩性、地球化学信息局有很好的关联性,且按照相似对比方法新圈定两处热液型矿床找矿靶区,表明基于多光谱数据所提取的蚀变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性。

吴龙,方臣,陈曦[5](2019)在《湖北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文中指出利用ETM图像数据作为信息源以及光谱波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单波段图像分类彩色合成图像法,增强和突出与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有关的控矿构造、热液蚀变带和源矿层的遥感影像的标志性特征。提取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蚀变信息,综合圈定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异常范围,并进行遥感找矿应用,经过野外实地考查验证,发现麓池塘等铜铅锌多金属矿蚀变带,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余海军[6](2018)在《格咱斑岩带复合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文中提出格咱斑岩带是三江特提斯多阶段演化的产物,纵跨中咱地块、格咱岛弧(义敦岛弧南延部分)、甘孜-理塘结合带和扬子陆块西缘四个构造单元。该区经历了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完整演化,构造-岩浆事件复杂,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多类型、多矿种等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该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以往学者对该带的单个矿床或者矿床中的矿物学、岩石学或者包裹体等开展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工作,尽管如此,整个带的复合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方面探究比较少,本内容的研究有助于本区找矿勘查工作的部署。本次对格咱斑岩带红山-红牛大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休瓦促大型钼钨矿床、铜厂沟超大型钼矿床、东炉房钼铜多金属矿点、普朗超大型铜矿床和松诺铜矿点6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同位素示踪、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确定红山-红牛Cu-Mo多金属矿床和休瓦促Mo多金属矿床中的Cu和Mo成矿时间相差1.3亿多年,属不同构造-岩浆事件产物,在同一个矿床内叠加复合,形成典型穿时性复合成因矿床。厘定格咱斑岩带存在至少两套斑岩成矿系统,即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系统叠加于印支期斑岩Cu多金属成矿系统之上,形成典型复合成矿系统。揭示其具有“五不同一继承”的复合成矿机制特征,即两套成矿系统成矿时代不同、成矿岩浆性质和源区不同、成矿物源不同、成矿流体不同、成矿动力学背景不同、成矿构造具有继承性。印支期Cu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210Ma-220Ma之间,而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75Ma-85Ma之间。成矿岩体全岩Sr-Nd-Pb、锆石Hf-O和硫化物S-Pb等同位素和Re含量研究显示,印支期斑岩体起源于壳幔相互作用的富集地幔,有少量陆壳物质混染,典型的洋壳俯冲作用形成的陆缘弧I型花岗岩。而燕山期岩体形成于陆内后碰撞伸展构造转换环境下并起源于中-基性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高分异I型花岗质岩浆,且具壳源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印支期Cu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于陆缘弧I型花岗质岩浆,而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后碰撞I型花岗质岩浆。印支晚期岩浆活动发育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成矿热液,而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早阶段发育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成矿热液,晚阶段演变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成矿热液。印支期构造-岩浆-成矿系统发生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消减阶段,伴随Cu多金属成矿作用。而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系统发生于陆内后碰撞伸展阶段,由压性转变为相对张性环境,在这一应力场转变的过程中强烈的板内伸展-断裂作用导致了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属陆内构造转换成矿。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代表了在同一个地区增生造山和碰撞造山两大构造事件叠加复合成矿的印迹。燕山期酸性岩浆沿早期形成的深大断裂或印支期俯冲作用等形成的构造薄弱地带侵入,叠加在印支期斑岩体之上,后期次级断裂活动再次活化富集Cu、Mo等成矿元素,形成富集厚大的矿体,成矿构造具有继承性。在典型矿床和复合成矿系统机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探讨了该带Cu、Mo多金属成矿规律,综合物、化、遥、重砂等多元信息提取致矿异常,确定成矿要素,建立了格咱斑岩带找矿模型;提出了松诺和东炉房矿点分别是印支期斑岩型Cu矿和燕山期斑岩型Mo矿最具潜力的找矿远景区。并且,本研究相关的格咱斑岩带复合成矿系统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已指导东炉房矿点找矿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新进展。

宋晚郊[7](2013)在《基于ASTER与HYPERION数据的驱龙甲玛矿集区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研究》文中提出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围岩蚀变信息并进行勘探靶区圈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地质填图和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TERRA卫星上所携带的高级星载热发射反射辐射计(ASTER)其6个短波红外波段数据能很好地区分粘土矿物蚀变信息;波段设置更为精细的Hyperion高光谱数据在地质填图及岩石鉴别领域取得较好效果,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矿物蚀变信息提取亦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将二者结合应用于大型矿区蚀变信息提取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文以西藏驱龙斑岩型铜矿及甲玛矽卡岩型多金属矿集区为研究区,利用ASTER和Hyperion数据进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并将二者蚀变信息进行叠合,进行成矿远景区的划分,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在驱龙矿区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ASTER数据进行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PCA(1,4,6,7)提取高岭石、绢云母蚀变信息,PCA(1,3,4,5)及PCA(2,6,7,8,9)提取方解石蚀变信息,PCA(1,2,3,4)提取黄钾铁矾蚀变信息;在甲玛矿区,PCA(1,3,4,(8+9)/2)提取钙质榴石和透辉石蚀变信息,PCA(1,2,3,4,8,9)提取绿泥石蚀变信息,PCA(1,3,4,(5+8)/2)提取方解石蚀变信息,最终得到两个矿区的蚀变矿物分布图。(2)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对驱龙矿区进行蚀变矿物信息提取,使用最小噪声去除、纯净像元提取、光谱匹配技术及光谱角分类填图提取出感兴趣区,用美国USGS光谱库标准曲线、野外实测光谱曲线及图像光谱特征拟合后得到研究区的蚀变信息分布图,主要提取出钙质榴石、高岭石、绢云母、孔雀石、黄钾铁矾、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矿物的蚀变信息。(3)对以上蚀变矿物信息进行野外验证,发现提取的蚀变矿物与矿化基本吻合,将蚀变矿物信息进行叠合分析,得到蚀变矿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矿远景区划分,共划分出A、B、C、D四个有利成矿区。研究表明,ASTER及Hyperion数据结合使用能够全面提取矿区存在的蚀变,对提取的蚀变进行叠合并圈定成矿远景区对勘探工作能够提供有力支撑。

江山,张渝金,汪岩,张超,李伟,郭建刚[8](2018)在《基于Landsat8 OLI数据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应用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中,应用"去干扰-主分量分析-异常筛选"方法体系,根据研究区成矿条件和Landsat8卫星OLI传感器数据特点,进行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在对提取结果进行野外验证时,发现多处矿化点,有力支持了地质找矿工作.

沈清杰,贾鑫[9](2017)在《北祁连西段肃南县卡瓦—香台子地区找矿预测》文中提出本文提供了一个区域找矿预测的实例。本次找矿预测通过收集研究区内已有的地、矿、物、化、遥和科研成果资料,采取将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遥感及科研成果信息的研究与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互相补充和验证,重点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落实到成矿规律的总结研究上。根据总结研究提取成矿信息,建立矿床综合找矿模型;采用数学地质方法构置变量,建立各预测区的特征分析定量预测模型;结合矿床规模对各预测区进行分级,并从18个预测区中优选出9个找矿靶区。

陈富强[10](2017)在《陕西省商州区—洛南县蟒西地区遥感地质分析及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区位于秦岭东端南侧的蟒岭山脉,地处蟒岭岩体以西区域,为中山山地地貌,地势险峻、切割较深,区内植被发育,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研究区位于陕豫钼、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区域周边已发现多处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点,成矿潜力较好。研究区卫星影像中,与矿产分布关系密切的小型环形构造及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前者部分与已知岩体对应,反映底部岩浆侵入特征;后者延伸方向杂乱,反映区域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为了能在研究区更加有效地开展找矿勘查工作,获得遥感找矿信息指示,笔者对研究区开展了遥感地质综合分析研究,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化蚀变信息等进行解译提取,分析研究后圈定了遥感找矿有利预测区,为在该地区开展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据及参考资料。本文以KOMPSAT-2、ASTER及ETM等多源卫星数据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已有的地质、矿产、物化探等资料信息,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及侵入岩进行了详细解译,分析了区内典型的线形构造、环形构造、块体构造的组合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并利用ASTER数据,针对研究区矿化蚀变类型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了铁染、铝羟基、镁羟基三种异常蚀变信息,分析总结了各类异常信息的分布特征、规模大小、可能形成原因及其与矿产的关系;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总结了该地区的遥感找矿信息标志,对比优选后,圈定了三处找矿有利预测区:YC-1龙王庙-南台预测区、YC-2桃官坪-畸头山预测区、YC-3西河北预测区。经过后期工程验证,显示YC-1、YC-3预测区找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靶区。本次通过对研究区开展较为详细的遥感地质分析研究,圈定的找矿有利预测区,对后期的地质找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于在秦岭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及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夏塞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信息的主分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夏塞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信息的主分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1.3.2 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1.3.3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及关键技术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4.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典型矿床分析
    3.1 鲁尔玛晚三叠世斑岩型铜(金)矿点
        3.1.1 矿床地质特征
        3.1.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3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3.1.4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1.5 矿床成因
        3.1.6 找矿潜力与下一步勘查方向
    3.2 拔拉扎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2.3 矿床成因
    3.3 达若古新世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点
        3.3.1 矿床地质特征
        3.3.2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3.3.3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3.4 矿床成因
    3.4 红山-罗布真渐新世-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3.4.1 矿床地质特征
        3.4.2 物化遥特征
        3.4.3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4.4 矿床成因分析
    3.5 朱诺中新世斑岩型铜金矿床
        3.5.1 矿床地质特征
        3.5.2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3.5.3 矿床成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矿作用及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4.1 主要矿床类型
    4.2 区域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
    4.3 区域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4.3.1 控制因素
        4.3.2 找矿标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综合找矿信息分析
    5.1 地质-地球物理找矿信息
        5.1.1 多尺度重力异常特征与矿床预测分析
        5.1.2 区域重力异常的多阶小波分析
        5.1.3 区域航磁异常的多阶小波分析
        5.1.4 重磁综合异常特征与区域矿床预测
    5.2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5.2.1 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
        5.2.2 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5.3 地质-遥感异常找矿信息
        5.3.1 遥感线环构造的地质分析
        5.3.2 斑岩铜矿带蚀变遥感异常分析
        5.3.3 斑岩铜矿与地貌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找矿预测与远景区优选
    6.1 欠采样随机森林模型
        6.1.1 随机森林
        6.1.2 欠采样
        6.1.3 欠采样随机森林模型
        6.1.4 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
    6.2 找矿预测结果与评价
        6.2.1 预测数据集
        6.2.2 模型预测
        6.2.3 后验概率
    6.3 远景区圈定与优选
        6.3.1 后验概率分级
        6.3.2 远景区圈定与优选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认识
    7.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以青海拉陵灶火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活动
        2.2.4 矿产情况
    2.3 遥感数据介绍与预处理
        2.3.1 遥感数据源
        2.3.2 研究区遥感数据获取
        2.3.3 遥感数据预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
    3.1 研究原理与方法
        3.1.1 岩矿蚀变波谱特征
        3.1.2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原理
        3.1.3 遗传算法
    3.2 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3.2.1 多光谱遥感特征集合建立
        3.2.2 矿化蚀变目标函数与适应度函数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光谱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4.1 传统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4.1.1 主成分分析法铁染蚀变信息提取
        4.1.2 主成分分析法羟基蚀变信息提取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4.2.1 基于遗传算法的铁染蚀变信息提取
        4.2.2 基于遗传算法的羟基蚀变信息提取
    4.3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对比分析
        4.3.1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与信息量
        4.3.2 矿化蚀变信息与已知矿点吻合度
        4.3.3 预测靶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地理概况
    1.3 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1.4 化探信息提取
        1.4.1 背景和异常的概念
        1.4.2 背景和异常确定方法的分类
        1.4.3 异常下限的确定
    1.5 化探数据处理的两个进展
        1.5.1 稳健分析
        1.5.2 成分数据
    1.6 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6.1 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6.2 存在问题
    1.7 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7.1 科学问题
        1.7.2 研究思路
        1.7.3 研究内容
        1.7.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8 两点说明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研究区主要构造及构造单元划分
        2.1.4 岩浆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磁场特征
    2.3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2.3.1 区域矿产特征
        2.3.2 成矿区带划分及各带成矿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1 区域地球化学总体特征
        3.1.1 元素分布特征
        3.1.2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3.1.3 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
    3.2 元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3.2.1 元素的时间分布规律
        3.2.2 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3.3 元素在各地质子区中的具体特征
        3.3.1 昆北子区元素特征
        3.3.2 昆中子区元素特征
        3.3.3 昆南子区元素特征
        3.3.4 北巴子区元素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及异常识别
    4.1 数据处理和异常识别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4.1.1 影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因素
    4.2 单元素数据处理及异常圈定
        4.2.1 ILR变换后数据因子分区标准化方法
        4.2.2 Aitchison距离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
    4.3 多元异常圈定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马氏距离法
    4.4 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率
        4.4.1 具体做法
        4.4.2 主要成矿元素的空间变化率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的靶区圈定
    5.1 思路
    5.2. 具体做法
        5.2.1 选择地球化学参数
        5.2.2 确定各地球化学参数的权重系数
        5.2.3 各地球化学参数赋值及单元格划分
    5.3 3种类型的找矿信息量及靶区圈定
        5.3.1 与基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2 与中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3 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4 典型成矿远景区评述
        5.4.1 小干沟-西藏大沟成矿远景区(Y_1)
        5.4.2 五龙沟一带成矿远景区(Y_3)
        5.4.3 诺木洪郭勒一波洛斯太一带成矿远景区(Y_5)
        5.4.4 大厂一扎陵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7)
        5.4.5 东山根一沟里一带成矿远景区(Y_8)
        5.4.6 孟可特一冬给措纳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10))
        5.4.7 Y_1、Y_5、Y_7、Y_8四个远景区内金矿的找矿潜力分析
    5.5 远景区找矿发现
    5.6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青海省绿梁山-双口山地区遥感信息提取及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遥感数据发展历史
        1.3.2 遥感数据应用进展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矿产
第三章 遥感影像特征及预处理
    3.1 遥感数据源
        3.1.1 多光谱影像
        3.1.2 高空间分辨率影像
    3.2 图像预处理
        3.2.1 多光谱影像预处理
        3.2.2 高空间分辨率影像预处理
第四章 遥感地质解译
    4.1 遥感地质解译内容及思路
    4.2 最佳波段组合确定
    4.3 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4.3.1 线性构造解译标志
        4.3.2 环形构造解译标志
        4.3.3 岩性解译标志
    4.4 遥感地质解译结果
        4.4.1 ASTER影像解译结果
        4.4.2 SPOT6 影像解译结果
第五章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5.1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理论基础
        5.1.1 主要蚀变矿物波谱特征
        5.1.2 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5.2 蚀变信息提取结果
        5.2.1 铁染类蚀变信息
        5.2.2 羟基类蚀变信息
        5.2.3 碳酸盐类蚀变信息
        5.2.4 硅化蚀变信息
    5.3 OLI和 ASTER数据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分析对比
第六章 基于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的找矿靶区圈定及指示意义
    6.1 遥感蚀变异常特征
        6.1.1 铁染蚀变异常
        6.1.2 羟基蚀变异常
        6.1.3 碳酸盐蚀变异常
        6.1.4 硅化蚀变异常
        6.1.5 综合蚀变异常
    6.2 基于遥感信息的找矿靶区圈定及评价
        6.2.1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找矿靶区
        6.2.2 热液型矿床找矿靶区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5)湖北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概述
    1.1 研究区地层
    1.2 主要控矿构造
2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
    2.1 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原理
    2.2 方法选择
3 野外验证及分析讨论

(6)格咱斑岩带复合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1.2.1 复合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1.2.2 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现状
        1.2.3 格咱斑岩带斑岩铜钼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
        1.2.4 拟解决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演化
        2.1.1 构造格架
        2.1.2 构造演化
    2.2 成矿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分布
第三章 典型矿床
    3.1 红山-红牛大型铜钼多金属复合成因矿床
        3.1.1 矿床地质特征
        3.1.2 样品采集
        3.1.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1.4 岩石化学
        3.1.5 同位素
        3.1.6 小结
    3.2 休瓦促大型钼钨多金属复合成因矿床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样品采集
        3.2.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2.4 岩石化学
        3.2.5 同位素
        3.2.6 流体包裹体
        3.2.7 小结
    3.3 铜厂沟超大型钼多金属矿床
        3.3.1 矿床地质特征
        3.3.2 样品采集
        3.3.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3.4 岩石化学
        3.3.5 同位素
        3.3.6 流体包裹体
        3.3.7 小结
    3.4 东炉房钼铜多金属矿点
        3.4.1 矿床地质特征
        3.4.2 样品采集
        3.4.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4.4 岩石化学
        3.4.5 同位素
        3.4.6 小结
    3.5 普朗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
        3.5.1 矿床地质特征
        3.5.2 样品采集
        3.5.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5.4 岩石化学
        3.5.5 小结
    3.6 松诺铜矿点
        3.6.1 矿床地质特征
        3.6.2 样品采集
        3.6.3 成岩成矿年代学
        3.6.4 岩石化学
        3.6.5 同位素
        3.6.6 小结
第四章 复合成矿系统
    4.1 印支期斑岩CU多金属成矿系统
        4.1.1 成矿时限
        4.1.2 成矿岩浆性质及源区
        4.1.3 成矿物质来源
        4.1.4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4.1.5 构造-岩浆-流体-成矿
    4.2 燕山期斑岩MO多金属成矿系统
        4.2.1 成矿时限
        4.2.2 成矿岩浆性质及源区
        4.2.3 成矿物质来源
        4.2.4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4.2.5 构造-岩浆-流体-成矿
    4.3 复合成矿系统模型
        4.3.1 复合成矿机制
        4.3.2 复合成矿模式
第五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5.1 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1.1 时间分布规律
        5.1.2 空间分布规律
        5.1.3 矿床共生组合
    5.2 矿化信息研究
        5.2.1 矿化地质信息研究
        5.2.2 物探异常信息研究
        5.2.3 化探异常信息研究
        5.2.4 遥感地质信息研究
        5.2.5 重砂异常信息研究
    5.3 找矿模型建立
    5.4 找矿方向及工作建议
        5.4.1 找矿方向
        5.4.2 找矿勘查工作建议
第六章 主要认识及存在问题
    6.1 主要认识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ASTER与HYPERION数据的驱龙甲玛矿集区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STER多光谱遥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高光谱遥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矿区地质概况
    2.1 甲玛矿区地质概况
        2.1.1 矿床简介
        2.1.2 矿区地质背景
        2.1.2.1 地层概况
        2.1.2.2 构造特征
        2.1.2.3 岩浆岩特征
        2.1.2.4 围岩蚀变
    2.2 驱龙矿区地质概况
        2.2.1 矿床简介
        2.2.2 矿区地质背景
        2.2.2.1 地层概况
        2.2.2.2 构造特征
        2.2.2.3 岩浆岩特征
        2.2.2.4 围岩蚀变
第3章 数据源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3.1 Hyperion数据及预处理
        3.1.1 波段设置及含水汽波段去除
        3.1.2 绝对辐射值转换
        3.1.3 坏线及噪声条带的修复
        3.1.3.1 坏线修复
        3.1.3.2 条纹修复
        3.1.4 反射率定标
        3.1.5 FLAASH大气校正
    3.2 ASTER数据及预处理
        3.2.1 重采样与辐射定标
        3.2.1.1 重采样
        3.2.1.2 辐射定标
        3.2.2 大气校正
        3.2.3 干扰去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蚀变矿物的光谱特征分析
    4.1 野外光谱数据采集
    4.2 蚀变矿物光谱特征分析
        4.2.1 碳酸根
        4.2.2 铁离子
        4.2.3 铝离子
        4.2.4 附加的蚀变矿物
    4.3 研究区与蚀变矿物光谱曲线对比分析
        4.3.1 驱龙矿区蚀变矿物光谱特征
        4.3.2 甲玛矿区蚀变矿物光谱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源数据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1 Hyperion数据蚀变信息提取
        5.1.1 最小噪声分离变换
        5.1.2 像元纯净指数
        5.1.3 光谱匹配技术
        5.1.4 光谱角分类填图
        5.1.5 分类结果评价
    5.2 ASTER数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2.1 ASTER数据在驱龙矿区蚀变信息提取的应用
        5.2.2 ASTER数据在甲玛矿区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2.2.1 矽卡岩化蚀变提取
        5.2.2.2 绿泥石化蚀变提取
        5.2.2.3 碳酸盐化蚀变提取
    5.3 成矿远景区预测及野外验证
        5.3.1 甲玛矿区
        5.3.2 驱龙矿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Landsat8 OLI数据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应用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遥感数据来源
3 蚀变异常提取
    3.1 理论依据
    3.2 蚀变异常提取流程
4 野外验证结果
5 结语

(9)北祁连西段肃南县卡瓦—香台子地区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2预测区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2.1矿化类型
    2.2矿化时间及演化规律
    2.3区域矿产分布规律
3综合模型建立
    3.1典型矿床综合模型
        3.1.1矿床地质特征
        3.1.2遥感影像特征
        3.1.3地球物理特征
        3.1.4地球化学特征
    3.2卡瓦—香台子预测区矿床综合模型
        3.2.1地质标志
        3.2.2地球物理标志
    3.3地球化学和重砂找矿标志
    3.4遥感影像标志
4定量预测
    4.1预测区的划分
    4.2变量的设置与赋值
    4.3特征分析定量化模型的建立
5预测结果
    5.1预测区定量分级
    5.2找矿靶区优选
6结论

(10)陕西省商州区—洛南县蟒西地区遥感地质分析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未来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2.1.1 位置交通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经济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区域变质岩
    2.3 区域矿产特征
        2.3.1 区域矿产类型
        2.3.2 区域矿产分布规律
        2.3.3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第三章 遥感数据及处理
    3.1 遥感数据源
        3.1.1 KOMPSAT-2 数据
        3.1.2 ETM数据
        3.1.3 ASTER数据
    3.2 遥感数据处理
        3.2.1 彩色合成
        3.2.2 图像增强
        3.2.3 数据融合
        3.2.4 影像校正
    3.3 遥感影像质量评述
        3.3.1 影像质量评价
        3.3.2 宏观地质影像特征及可解译程度
第四章 遥感地质解译
    4.1 遥感岩石地层单元
        4.1.1 遥感解译标志
        4.1.2 遥感岩石地层展布特征
    4.2 遥感构造特征
        4.2.1 遥感断裂构造
        4.2.2 遥感褶皱构造
        4.2.3 遥感环形构造
第五章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5.1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原理
        5.1.1 蚀变异常提取的地质依据
        5.1.2 蚀变异常提取的波谱前提
        5.1.3 蚀变异常提取的数据依据
        5.1.4 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方法
    5.2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步骤
        5.2.1 预处理
        5.2.2 异常信息提取
    5.3 遥感异常分布地质特征
        5.3.1 铁染异常信息
        5.3.2 铝羟基异常信息
        5.3.3 镁羟基异常信息
第六章 综合分析评价
    6.1 成矿地质背景
    6.2 遥感找矿信息
    6.3 遥感找矿预测
        6.3.1 找矿预测区圈定
        6.3.2 找矿预测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夏塞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信息的主分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 欧阳渊.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2]基于遗传算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以青海拉陵灶火地区为例[D]. 董丽芳. 吉林大学, 2020(08)
  • [3]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D]. 耿国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4]青海省绿梁山-双口山地区遥感信息提取及找矿方向研究[D]. 鲁立辉.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5]湖北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J]. 吴龙,方臣,陈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01)
  • [6]格咱斑岩带复合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D]. 余海军.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6)
  • [7]基于ASTER与HYPERION数据的驱龙甲玛矿集区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研究[D]. 宋晚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3)
  • [8]基于Landsat8 OLI数据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应用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为例[J]. 江山,张渝金,汪岩,张超,李伟,郭建刚. 地质与资源, 2018(01)
  • [9]北祁连西段肃南县卡瓦—香台子地区找矿预测[J]. 沈清杰,贾鑫. 甘肃地质, 2017(04)
  • [10]陕西省商州区—洛南县蟒西地区遥感地质分析及找矿预测[D]. 陈富强. 长安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Chasedometallic矿床成矿蚀变信息的主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