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矿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评价

长庆矿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评价

一、长清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洪,尹露生,朱裕振,王东东,周明磊,张心彬,沈立军[1](2021)在《黄河北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与煤系烃源岩发育》文中研究指明黄河北地区广泛发育各种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分析发现黄河北地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海相、陆相和过渡相环境均有发育。该地区存在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是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发现:本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烃源岩发育有意义的三个沉积演化阶段分别是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黄河北地区属鲁西地区一部分,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发育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和可燃性有机岩(煤),是重要的烃源岩;黄河北煤田含煤地层含煤14层,其中1~5层煤赋存于山西组,6~14层煤赋存于太原组,就可采煤层的层数来说,存在"东多西少"的特点;在含煤地层剖面上的分布特点是"上薄下厚",主要富煤带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泥页岩主要发育在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层厚度在横向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由北向南泥页岩层厚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南部济西矿区和长清矿区,西北部伦镇矿区、李屯矿区厚度发育较好,多在90m以上。

王怀洪,沈立军,王东东,朱裕振,李增学,王勇军,毛强[2](2021)在《山东黄河北煤田中生代岩浆侵入与古生代多矿产成因机制》文中提出地层中常见到多种矿产富集的现象,特别是有岩浆侵入的地区,更有利于多种矿产的生成和保存,大大提升了矿产资源的勘探效益与开发价值。以山东黄河北煤田为例,开展中生代岩浆侵入与古生代多矿产(煤炭、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富铁矿)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利于煤层的发育,平面上煤层分布具有东多西少、东薄西厚、北薄南厚的特征,纵向上具有下厚上薄的特征;煤层气藏具有煤层厚度中等、煤级分布广、含气量中等、吸附性好、特低欠饱和、低孔较高渗、欠压、埋深适中的特点;煤系页岩气藏具有泥页岩累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能力中等、Ⅱ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中等、低孔特低渗的特点;中生代岩浆侵入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地层中,含矿热液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和磁铁矿化,形成了接触交代型富铁矿床;中生代岩浆的侵入与岩浆热变质作用,使得研究区上覆煤系中出现了以岩浆侵入体为中心的煤类分带和局部地区煤层气与煤系页岩气的大量产生与成藏。煤层和泥页岩含气量、孔隙率/孔径、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和生烃能力与距离侵入体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且煤层距离侵入体越近,气体的吸附性能越弱,以游离态为主。综上,中生代的岩浆侵入作用控制了古生代多种矿产的形成与共存。

路长勇,王怀洪,孔凡顺,刘静,徐昌,黄鑫[3](2020)在《黄河北煤田太原组13煤煤层气主控地质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黄河北煤田构造复杂,以往地质工作表明其存在较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为了进一步查明黄河北煤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太原组主采煤层13煤为例,综合分析了煤层发育、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水文地质等地质因素,探讨各项地质因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北煤田13煤层及相关地质因素均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与保存。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导致煤层变质程度升高、煤层生气及储气能力增高,这是影响研究区内煤层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埋深条件,认为13煤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在研究区西北部优于东南部。在解吸性能及渗透性较好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开采。

黄兴龙[4](2018)在《赵官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岩浆活动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为得出丰富岩浆活动对煤层气富集作用机理的控制规律,在对赵官煤田煤层气资料、构造条件、煤层灰分、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浆活动分析之上,对赵官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组煤(7煤、10煤)煤层气含量、含气饱和度明显大于下组煤(11煤、13煤);煤层气赋存影响不明显;煤层灰分与煤层含气量呈负相关;上组煤顶底板岩性致密,完整性好,利于煤层气保存,下组煤顶板受岩浆岩侵入,完整性相对较差,利于煤层气逸散;煤层含气量与煤层埋藏深度正相关,上、下组煤含气量梯度分别为3.67、0.53 m3/(t·hm);地下水滞水区矿化度高,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岩浆岩附近煤层中煤层气逸散严重,是导致上下煤层含气量相差较大的根本原因。

许继影,戴洪宝,夏青森[5](2016)在《新庄孜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矿井涌水量预计》文中指出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正确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特征是极为关键的因素.本文在分析新庄孜煤矿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划分了矿井含(隔)水层及矿井水文地质单元,并分析了含水层动态变化,预计了八六采区的涌水量.研究成果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矿井排水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张西[6](2015)在《西华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西华井田勘探基础上,利用水质分析测试资料,采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井田勘探区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看:地表水、浅层水及深层地下水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受污染程度轻,随矿区开采进程加剧,应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管理及合理利用,避免矿井生产对水源带来污染。

武永青[7](2013)在《甘肃邵寨南井田煤层地质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利用当地矿产资源,灵台县政府把开发邵寨煤炭资源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同意后,邵寨煤炭资源的开发工作随即展开。本论文以邵寨南井田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工程测量、钻探、地球物理测井、专门抽水试验、试样的室内测试分析等手段,对该区煤层及围岩的工程特性、地质环境等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区域地质与井田地质,煤层特征及对比,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井田煤层工程特性及其他工程开采条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论证。通过研究,基本查明研究区内煤层及围岩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矿井相关的工程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煤层开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和探讨。该研究成果将为本区煤炭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本次研究已查明井田内的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为陆相河沼相沉积。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的分析,对区内含煤地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划分延安组各段,并对各段的岩性、岩相进行了分析,对煤层的特征做了分析总结,对煤层的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等做了分析总结,绘制了相关图件和表格。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煤8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煤层厚度1.30--16.10m,煤层较稳定,全井田可采。煤2层、煤5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其中煤2层厚度0.83-2.95m,较稳定煤层,全井田可采,煤5层厚度1.10-3.10m,较稳定煤层,可采面积为全区的63%。延安组地层含煤系数为23.5%。本论文对井田煤层地质环境评价如下: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工程地质勘查复杂程度为中等型。

朱明[8](2012)在《新疆库车坑口电厂2×660MW机组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自2003年起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需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及数据均由先行开展的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将直接决定着评价工作的可靠性。新疆库车坑口电厂2×660MW机组工程所在地区前人涉及的相关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均是1:20万小比例尺的区域性调查工作,环境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需开展专门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该项工作通过室内外多种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手段方法的综合运用,查明研究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获取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达到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之目的;同时为新疆地区其它火电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并进一步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提供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实例。

赵桂兰[9](2012)在《长清地区岩溶水系统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岩溶水作为一种基础资源,具有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三大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岩溶水的开采利用程度不断增加,由此引起了岩溶水水量和水质的重大变化,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岩溶水的三大功能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以长清地区为例,收集大量资料,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内岩溶水资源的赋存、运移和转化规律,探讨了岩溶水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和地质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根据地下水功能评价有关理论以及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建立了长清地区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体系,分析了研究区岩溶水系统的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状况,为实现研究区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的结论及创新点有:1.根究研究区实际条件,分析了研究区岩溶水系统功能现状,认为研究区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功能在逐渐弱化,但是地质环境功能仍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2.通过分析岩溶水系统功能的影响因素和表征因子,并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建立了目标层、功能层、属性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的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体系。遴选了9个属性指标和20个基础指标支撑岩溶水系统的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其中,资源功能通过资源占有性、资源再生性、资源调节和资源可用性来描述;生态环境功能通过景观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维持性和土地关联性四个属性指标来描述;地质环境功能则通过岩溶水系统衰变性来描述,而每个属性指标又通过一个或几个基础指标来反映。3.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对研究区进行剖分,并概化为12个评价分区,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岩溶水系统的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及地质环境功能的指标数据和约束水位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和归一化处理,或者通过专家打分法,最终得出岩溶水系统各功能的具体指标值。4.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岩溶水系统的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岩溶水系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岩溶水资源相对丰富,资源功能较强,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不突出。岩溶水系统与生态环境、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根据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三大功能评价结果得到研究区岩溶水系统综合功能一般即可持续性一般。

师晓文,罗菁,沈烈骏,夏瑜[10](2011)在《茨竹沟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在茨竹沟井田勘查基础上,利用水质分析测试资料,采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井田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水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二、长清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清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北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与煤系烃源岩发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岩相古地理
    2.1 沉积相识别与划分
    2.2 沉积体系特征
        2.2.1 大型潮坪沉积体系
        2.2.2 障壁-泻湖沉积体系
        2.2.3 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2.2.4 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
    2.3 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
        2.3.1 本溪期
        2.3.2 太原期
        2.3.3 山西期
        2.3.4 石盒子期
3 煤系烃源岩发育与分布
    3.1 烃源岩类型及分布特征
    3.2 煤层发育与分布
    3.3 泥页岩发育与分布
4 结论

(2)山东黄河北煤田中生代岩浆侵入与古生代多矿产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1.1 构造区划
    1.2 地层
    1.3 岩浆岩
2 古生代多矿产发育特征
    2.1 煤炭
    2.2 煤层气
    2.3 页岩气
    2.4 富铁矿
3 岩浆侵入与古生代煤系矿产、富铁矿成因联系
    3.1 岩浆侵入与煤变质作用
    3.2 岩浆侵入与煤层气发育
    3.3 岩浆侵入与煤系页岩气发育
    3.4 岩浆侵入与富铁矿形成
    3.5 岩浆侵入与多矿产成因模式
4 结论

(3)黄河北煤田太原组13煤煤层气主控地质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地质因素
    2.1 煤层
        2.1.1 埋深
        2.1.2 厚度
        2.1.3 变质程度
    2.2 煤质
    2.3 煤岩
    2.4 煤储层
        2.4.1 煤层气含量
        2.4.2 煤的吸附解吸性
        2.4.3 孔隙-裂隙结构特征
        2.4.4 渗透性特征
3 其他地质因素分析
    3.1 地质构造
    3.2 顶底板盖层
    3.3 水文地质条件
    3.4 岩浆活动
4 结论

(4)赵官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区地质概况
2 煤层气赋存特征
3 影响煤层气赋存的控制因素
    3.1 地质构造
    3.2 煤层灰分
    3.3 煤层顶底板特征
    3.4 煤层埋深
    3.5 水文地质条件
    3.6 岩浆岩
4 结语

(5)新庄孜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矿井涌水量预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文地质特征
    1.1 含、隔水层划分
        1.1.1 含水层
        1.1.2 隔水层
    1.2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1.2.1 强富水区 (I1)
        1.2.2 较强富水区 (I2)
        1.2.3 较弱富水区 (Ⅱ1)
        1.2.4 弱富水区 (Ⅱ2)
    1.3 含水层的动态
2 涌水量预计
    2.1 煤系砂岩裂隙水涌水量
        2.1.1 比拟条件
        2.1.2 比拟参数的选择
        2.1.3 比拟法估算结果
    2.2 底板灰岩水涌水量预计
3 结论

(6)西华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概述
    1.1 自然地理概况
    1.2 地质概况
    1.3 地下水的含水层
        1.3.1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
        1.3.2 砂泥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
        1.3.3 岩溶裂隙水含水层
        1.3.4 砂泥岩层间裂隙水含水层
    1.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1.5 水化学特征
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1 评价方法选择
    2.2 评价标准
    2.3 评定因子的选择
    2.4 水环境质量分级及计算果
    2.5 现状评价结果
        2.5.1 地表水及浅层水
        2.5.2 深层地下水
3 矿区开发对水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3.1 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3.2 地下水质的变化
    3.3 水量的变化
4 结语

(7)甘肃邵寨南井田煤层地质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提纲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1.4.1 研究方法及工程布置
        1.4.2 测量工作
        1.4.3 地质填图
        1.4.4 钻探工程
        1.4.5 测井工作
        1.4.6 水文地质工作
        1.4.7 采样与化验测试
        1.4.8 地质编录和资料综合整理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区域地质、井田地质
    2.1 研究区概况
        2.1.1 位置与交通
        2.1.2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3 井田地层及煤系地层
        2.3.1 井田地层
        2.3.2 煤系地层
    2.4 井田构造
第三章 研究区煤层特征
    3.1 含煤性
    3.2 可采煤层
        3.2.1 可采煤层特征
        3.2.2 煤层间距
        3.2.3 地球物理测井对煤层的解释
        3.2.4 煤层沉积与分布规律分析
    3.3 煤层对比
        3.3.1 对比依据
        3.3.2 对比方法
        3.3.3 对比步骤
        3.3.4 煤层对比可靠程度
第四章 井田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4.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4.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4.3 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4.4 矿井涌水量
    4.5 供水水源
第五章 井田煤层环境地质、工程特性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5.1 井田煤层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5.1.1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
        5.1.2 地质灾害
        5.1.3 矿区水环境
        5.1.4 矿区有害物质
    5.2 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5.2.1 松散覆盖层
        5.2.2 基岩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地质特征
        5.2.3 煤层顶底板及围岩工程地质条件
        5.2.4 工程地质勘查类型
    5.3 瓦斯
    5.4 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地温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6.2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疆库车坑口电厂2×660MW机组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1.2.2 地下水环境脆弱性
        1.2.3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1.2.4 地下水的模拟试验研究
        1.2.5 环境水文地质评价
        1.2.6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自然地理
        2.2.1 地理位置
        2.2.2 气象
        2.2.3 水文
    2.3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含水岩组及其特征
        2.4.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2.4.3 地下水动态特征
第3章 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方法
    3.1 概述
    3.2 地下水环境现场调查
    3.3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3.4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3.4.1 水文钻探
        3.4.2 水文地质物探
        3.4.3 水土化学分析
        3.4.4 水文地质试验
第4章 环境水文地质勘查
    4.1 地下水环境现场调查
        4.1.1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4.1.2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4.1.3 周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4.2.1 监测点的布设
        4.2.2 监测结果
    4.3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
        4.3.1 水文钻探
        4.3.2 水文地质物探
    4.4 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4.5 水文地质试验
        4.5.1 抽水试验
        4.5.2 试坑渗水试验
        4.5.3 废渣浸溶试验
        4.5.4 土柱淋滤试验
第5章 地下水环境评价
    5.1 地下水化学类型
    5.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长清地区岩溶水系统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1.3.1 岩溶水系统功能研究
        1.3.2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1.3.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地貌特征
        2.3.1 地形
        2.3.2 地貌
    2.4 地质概况
        2.4.1 地层
        2.4.2 构造
    2.5 水文地质条件
        2.5.1 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5.2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2.5.3 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5.4 岩溶水的水化学特征
第三章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岩溶水系统功能现状
        3.1.1 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现状
        3.1.2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功能现状
        3.1.3 岩溶水系统地质环境功能现状
    3.2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和原则
        3.2.1 岩溶水系统功能影响因素
        3.2.2 岩溶水系统功能表征因子
        3.2.3 指标选取原则
    3.3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资源功能评价指标(B1)
        3.3.2 生态环境功能评价指标(B2)
        3.3.3 地质环境功能评价指标(B3)
第四章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单元划分及基础指标计算
    4.1 评价单元划分
    4.2 基于 Visual Modflow 的岩溶水系统功能指标数据提取
        4.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2.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3 模型的识别与检验
        4.2.4 模型检验期水均衡计算
        4.2.5 开采条件下的水位预测
        4.2.6 岩溶水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约束水位
    4.3 岩溶水系统功能基础指标计算及归一化处理
        4.3.1 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基础指标
        4.3.2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功能基础指标
        4.3.3 岩溶水系统地质环境功能基础指标
第五章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
    5.1 岩溶水系统功能评价方法
    5.2 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评价
        5.2.1 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权重确定
        5.2.2 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指标值计算
        5.2.3 岩溶水系统资源功能评价结果及分析
    5.3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功能评价
        5.3.1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功能权重确定
        5.3.2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功能指标值计算
        5.3.3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功能评价结果及分析
    5.4 岩溶水系统地质环境功能评价
        5.4.1 岩溶水系统地质环境功能指标值计算
        5.4.2 岩溶水系统地质环境功能评价结果及分析
    5.5 岩溶水系统综合功能评价
        5.5.1 岩溶水系统综合功能权重和指标值计算
        5.5.2 岩溶水系统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茨竹沟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1.1 自然地理概况
    1.2 主要含水层
    1.3 水化学特征
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1 评价方法
    2.2 结果评述
3 水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3.1 水质的影响
    3.2 水量的变化

四、长清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北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与煤系烃源岩发育[J]. 王怀洪,尹露生,朱裕振,王东东,周明磊,张心彬,沈立军. 中国煤炭地质, 2021(01)
  • [2]山东黄河北煤田中生代岩浆侵入与古生代多矿产成因机制[J]. 王怀洪,沈立军,王东东,朱裕振,李增学,王勇军,毛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1(02)
  • [3]黄河北煤田太原组13煤煤层气主控地质因素分析[J]. 路长勇,王怀洪,孔凡顺,刘静,徐昌,黄鑫. 中国煤炭地质, 2020(12)
  • [4]赵官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J]. 黄兴龙.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4)
  • [5]新庄孜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矿井涌水量预计[J]. 许继影,戴洪宝,夏青森.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6(04)
  • [6]西华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J]. 张西. 地下水, 2015(02)
  • [7]甘肃邵寨南井田煤层地质环境研究[D]. 武永青. 兰州大学, 2013(12)
  • [8]新疆库车坑口电厂2×660MW机组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D]. 朱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1)
  • [9]长清地区岩溶水系统功能研究[D]. 赵桂兰. 济南大学, 2012(04)
  • [10]茨竹沟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评价[J]. 师晓文,罗菁,沈烈骏,夏瑜. 北方环境, 2011(11)

标签:;  ;  ;  ;  ;  

长庆矿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