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浅析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浅析

一、浅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刘舒文[1](2021)在《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威海市环翠区为山东省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典型区域,为服务山东省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项目建设,评估海防林建设效果,本研究选取七种典型林分,估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以及林木养分固持四种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物质量和价值量,运用敏感性分析探究总生态服务价值对单位面积不同生态服务价值变动的敏感程度,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筛选出对于生态服务价值重要的林分结构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为研究区海防林建设提出合理的营林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服务价值量估算:不同林分生态服务总价值量按照林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20a刺槐纯林(143203.1元/t/(hm2·a))>20a赤松纯林(93202.0元/t/(hm2·a)),5a麻栎黄栌混交林(55848.9元/t/(hm2·a))>5a黑松麻栎黄栌混交林(50375.9元/t/(hm2·a))>5a黑松麻栎混交林(50374.5元/t/(hm2·a))>5a黑松麻栎刺槐混交林(48526.4元/t/(hm2·a))>5a黑松纯林(23291.9元/t/(hm2·a))。不同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林木养分固持(144973.9元/t/(hm2·a))>涵养水源(137065.6元/t/(hm2·a))>固土保肥(111104.2元/t/(hm2·a))>固碳释氧(71679.01元/t/(hm2·a))。不同林龄中,20a林分生态服务价值优于5a林分;同一林龄中,20a刺槐纯林优于20a赤松纯林,混交林的生态服务价值高于纯林。(2)敏感性分析:当各功能生态服务价值因子分别上下变动10%和20%时,对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林木养分固持(±6.24%,±3.12%)>涵养水源(±5.9%,±2.95%)>释氧功能(±4.17%,±2.09%)>保肥功能(±2.25%,±1.13%)>固土功能(±0.83%,±0.42%)>固碳功能(±0.61%,±0.30%)。影响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最敏感因子为林木养分固持功能,敏感性最弱的因子为固碳功能。(3)林分结构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林分结构因子中,植被盖度和土层厚度是影响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因子;土层厚度和胸径是影响固碳释氧功能的主要因子;胸径是影响保育土壤和林木养分固持的主要因子。(4)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中,总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是影响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因子;土壤养分全氮、全钾含量是影响保育土壤的主要因子;土壤容重是影响固碳释氧和林木养分固持的主要因子。

胡海波,陈雪,杨兵[2](2021)在《我国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沿海防护林是在沿海地区建立的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和灌木林,在防灾减灾、护岸固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景观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复合经营模式配置、复合经营关键技术以及功能与效益等方面。文中通过总结我国既有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模式和经营技术等研究成果,对今后海防林复合经营研究进行了展望:1)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紧密结合,重视复合经营项目的规划布局;2)提升复合经营科技含量,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研发;3)开展复合经营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毕海玲[3](2021)在《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自然环境屏障,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基于此,根据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从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亓军红[4](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李亦然[5](2019)在《山东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沿海防护林有很大面积分布在山东省低山丘陵区,《山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造林区划范围主要涉及到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青岛市、潍坊市,该区域主要包括石灰岩山地和片麻岩山地2种类型,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开展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对于指导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并服务于“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山东沿海防护林工程项目‘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7年-2020年)”,在潍坊市、威海市新造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研究与示范林,在前期开展了立地分类的研究工作。选取项目及规划范围内的潍坊市(青州市、临朐县)作为石灰岩山地沿海防护林的典型造林区域(下称石灰岩山地),选取项目及规划范围内的威海市(环翠区、乳山市)作为片麻岩山地沿海防护林的典型造林区域(下称片麻岩山地),开展立地分类工作。在各地市有关部门帮助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共获取2市406块实地调查小班数据,经过筛选,以各造林小班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特征和植被特征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原理,分别确定了石灰岩山地、片麻岩山地和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结合《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的立地划分结果,重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立地分类结果,以抽样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各立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首次引入运筹学的DEA原理作为评价方法,以间接评价法作为主体思想,对石灰岩山地、片麻岩山地和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的立地类型进行评价,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要素,为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不同立地类型选择适宜的造林模型并推荐适宜树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立地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表明基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同时为下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分析确定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奠定基础。对于石灰岩山地,共选取8项立地因子指标,经过分析,土壤质地与土层厚度、坡度、林下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呈极显着关系,土层厚度与坡度、林下植被高度、植被高度呈极显着关系,而土层厚度与坡位之间呈显着关系,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并不显着;对于片麻岩山地,共选取7项立地因子指标,经过分析,土层厚度与坡位、土层厚度与植被高度、坡位与林下植被高度,均呈现极显着关系,坡位与植被盖度则呈显着关系,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着。(2)立地分类主导因子方面,对于石灰岩山地,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海拔>坡向;对于片麻岩山地,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对于低山丘陵区,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3)依据全国森林立地分类区划原则,结合各区域确定的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将石灰岩山地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18个立地类型;将片麻岩山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2个立地类型;将低山丘陵区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8个立地类型。(4)立地评价方面,石灰岩山地中,Ⅰ5沙质土厚土层丘陵阳坡立地类型、Ⅱ5重壤土厚土层丘陵阳坡立地类型和Ⅱ6重壤土厚土层丘陵阴坡立地类型表现最优;片麻岩山地中,Ⅰ2缓坡阴坡厚土层立地类型、Ⅰ4缓坡阳坡厚土层立地类型、Ⅱ2较陡坡阴坡厚土层立地类型和Ⅱ4较陡坡阳坡厚土层立地类型表现最优;低山丘陵区中,Ⅱ3棕壤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表现最优。(5)根据立地评价结果,考虑可操作性和简易性原则,为低山丘陵区各立地类型选择适宜造林模型并推荐适宜树种。结果表明,Ⅰ3褐土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Ⅱ3棕壤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经济型防护林或用材型防护林,Ⅰ4褐土厚土层阴坡立地类型、Ⅱ4棕壤厚土层阴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生态型防护林和以耐阴树种为核心的经济型防护林,Ⅰ1褐土薄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Ⅰ2褐土薄土层阴坡立地类型、Ⅱ1棕壤薄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Ⅱ2棕壤薄土层阴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生态型防护林。相关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尺度为林业小班尺度,且可满足项目实施地区植被结构优化和造林技术集成的需要,为实现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精准化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后续相关的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以期为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王金荣,唐扬龙[6](2014)在《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营造林综合核查,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进行了调研,简要回顾了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发展,介绍了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客观评价工程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沿海防护林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做好工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周丽红[7](2011)在《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岸线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同时也给沿海地区带来台风、海啸、风沙等自然灾害。沿海防护林作为沿海地区的“绿色屏障”,其建设对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沿海地区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防护林建设过程中,仍然存诸多问题:体系结构不完善,滨海湿地削减,防护效能低下等等。人为因素是山东沿海防护林的大部分问题之所在,在法治社会的现在,完备的法制对山东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有关沿海防护林的法律制度的分析,以及对美国和日本沿海防护林相关制度的考察,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法律保护的不足之处予以探讨。现代沿海防护林健康发展要求完备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行政执法,加上再近年来公民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行政执法完善与执法监督的加强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建构全省范围的统一法律制度,构建沿海防护林集中性执法,完善社会团体和公民对沿海防护林的监督机制,将防护林建设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管护提出了完善建议。

李琪,孙瑛,李望[8](2009)在《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及其实施途径的研究——以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为例》文中提出沿海防护林是重要的森林经营类型之一。实现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是改善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利用率,逐步加大集约经营程度,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护林的多种需要,建立一个地域布局合理,防护效益大,生产力高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文章以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为例,在综合分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培育过程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目标,提出的可持续经营实施途径主要有:①制定经营规划,调整结构布局,建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②调整林种结构,实施分类经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③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为可持续经营提供物质保证;④加强资源培育,提高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功能;⑤防止生境破坏或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⑥开展攻关研究,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加快成果转化。

侯正阳[9](2008)在《基于TM影像的山东省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沿海防护林的发展水平则直接关系着沿海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约着当地的发展潜力。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为我国敲响了警钟,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关心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逾加大力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本研究以山东省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及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搜集地面调查资料,利用3S技术,研究了沙质海岸不同县市的海防林发展水平。首先,对各县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其次,根据分类结果生成县域统计表和林分统计图表;最后,根据分类影像、统计数据、辅助数据和外业调查,分析不同县域的海防林体系建设水平及尚存问题,进而结合《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提出改善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省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总面积为54.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5.4%。从海防林拥有面积上来看,最多的是牟平,达5.42万公顷,最少为胶州,仅1.15万公顷;从森林覆盖率水平来看,最高为龙口,达51.5%,最低为即墨,仅10.3%。问题主要体现为:海防林数量较少,地区发展不平衡,树种单一结构简单,资金不足等方面。建议应落实建设、依法治林、加大投资、科技攻关的发展方针。

张忠东[10](2007)在《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自然灾害防御、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入手,根据山东省沿海地区自然灾害情况、自然条件、沿海防护林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效,综合评价了沿海防护林的营造对环境的影响,揭示了海防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海防林研究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成果,研究提出了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与布局,突出了八大重点建设内容、五个建设模式和六项对策研究。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前期(2006年到2010年)建设目标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4%以上,基干林带达标率75.3%,基本构筑成沿海综合防护林体系。后期(2011年到2015年)建设目标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0%以上,基干林带达标率100%,建成层次多样、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八大重点建设内容:沿海基干林带建设、近海防护林建设、滨海滩涂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城乡绿化美化、低效林改造、森林经营、科技支撑及科技试验示范区建设(荣成市沿海基干防护林带示范区、寿光市沿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区、日照市沿海防护林体系森林经营示范区)等。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基干林带建设模式:泥质海岸基干林带人工造林模式、沙质海岸基干林带人工造林模式、岩质海岸基干林带人工造林模式、基干林带封山(滩)育林模式。防护林建设模式:山地丘陵防护林封山育林模式、盐碱涝洼地土壤改良林造林模式、滨海沙滩防风固沙林造林模式、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造林模式。农田林网建设模式:盐碱地区农田林网建设模式、风沙地区农田林网建设模式、前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模式。低效林改造模式;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模式。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配置方式: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林种和树种,形成带状(块状)或不规则配置的水平结构和乔灌草、乔灌或灌草等多层次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应以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为主,对保护果树、经济林等种植园为主的防护林带,采用紧密结构。根据立地条件和防护功能需求,选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混交,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等类型。也可保留天然更新树种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形成混交林。通过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研究,勾绘出未来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蓝图,加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一定能把山东沿海地区筑起绿色生态屏障,建成以基干林带为骨干,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实现生态省的目标做出贡献。

二、浅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样地设置与林分概况调查
        2.2.2 效益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2.3 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2.2.4 敏感性分析
    2.3 研究内容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Person相关性分析
        2.4.2 逐步回归分析
        2.4.3 通径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3.1.1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估算
        3.1.2 保育土壤功能价值估算
        3.1.3 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估算
        3.1.4 林木养分固持功能价值估算
    3.2 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3.2.1 敏感性分析
        3.2.2 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
    3.3 生态服务价值与林分结构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分析
        3.3.1 涵养水源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3.3.2 保育土壤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3.3.3 固碳释氧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3.3.4 林木养分固持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4 讨论
    4.1 生态服务价值与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敏感因子探讨
    4.2 林分结构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关系探讨
    4.3 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关系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
    1.1 林区多角度防治原则
    1.2 林区种类多元化原则
    1.3 林区划分多层次原则
2 山东沿省海防护林建设现状
    2.1 防护体系结构不完善
    2.2 林区防护模式相对单一
3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策略
    3.1 科学规划林区结构
    3.2 合理规划树种结构
4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4.1 提升病虫害防护意识
    4.2 增加治理人才投入
5 结语

(4)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5)山东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沿海防护林研究进展
        1.3.2 立地类型划分研究进展
        1.3.3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3.4 DEA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类型及分布
        2.1.4 气候条件
        2.1.5 植被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因子分析
        2.2.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
        2.2.3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2.3 研究方法
        2.3.1 立地因子调查、获取与分级
        2.3.2 主导因子的确定
        2.3.3 DEA评价模型原理
        2.3.4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因子的选择与分析
        3.1.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因子分析
        3.1.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主导因子确定
    3.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的划分
        3.2.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3.2.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分类结果
    3.3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1 石灰岩山地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2 片麻岩山地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3 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4 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不同立地类型适宜造林模型选择
4 讨论
    4.1 立地类型划分的样本数量
    4.2 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4.3 立地类型评价的方法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1.1 起步阶段 (1949-l965年)
    1.2 停滞阶段 (1966-l977年)
    1.3 恢复发展阶段 (1978-1988年)
    1.4 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1989-2004年)
    1.5 体系发展阶段 (2005年至今)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基干林带建设技术
        2.1.1 泥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技术
        2.1.2 沙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技术
        2.1.3 岩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技术
        2.1.4 基干林带封山 (滩) 育林技术
    2.2 纵深防护林建设技术
        2.2.1 山地丘陵防护林封山育林技术
        2.2.2 盐碱涝洼地土壤改良林营造技术
        2.2.3 滨海沙滩防风固沙林营造技术
        2.2.4 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
    2.3 农田林网建设技术
        2.3.1 盐碱地区农田林网建设技术
        2.3.2 风沙地区农田林网建设技术
        2.3.3 山前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技术
    2.4 低效林改造技术
    2.5 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技术
3 取得主要成效
    3.1 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
    3.2 经济效益显着增加
    3.3 社会效益显着提高
    3.4 防灾减灾作用巨大
4 存在主要问题
    4.1 建设目标定位不高, 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4.2 建设的理论观念滞后, 难以支持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需要
    4.3 缺乏宏观等级结构性, 难以维持高等级防护林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5 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6 对策与建议
    6.1 提高认识, 强化领导
    6.2 编制和完善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
    6.3 进一步增加工程投入
    6.4 坚持科技兴林
    6.5 坚持依法治林, 加强管护

(7)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选题立意与研究方法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论文创新与难点
1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分析
    1.1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
    1.2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防护林体系结构不完善
        1.2.2 滨海湿地不断被削减
        1.2.3 树种老化,结构简单,防护功能低
2 沿海防护林的国内外法律保护的考察
    2.1 沿海防护林的国内法律保护的考察
        2.1.1 对《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的考察
        2.1.2 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的考察
        2.1.3 对《海南省沿海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的考察
    2.2 沿海防护林的国外法律保护的考察
        2.2.1 美国沿海防护林相关法律与制度的考察
        2.2.2 日本沿海防护林相关法律与制度的考察
3 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法律依据的不足
        3.1.1 立法滞后
        3.1.2 沿海防护林体系管理保护基本制度缺失
    3.2 行政执法的缺失
        3.2.1 防护林与林区生态系统保护不协调
        3.2.2 海域湿地保护不足
    3.3 内外监督不到位
        3.3.1 内部监管不力
        3.3.2 外部监督不足
4 完善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的对策研究
    4.1 专门性法律依据与非专门性法律依据的协调适用
        4.1.1 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的技术性依据的制定
        4.1.2 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与管理机制
    4.2 集中型执法与综合性执法的统一
        4.2.1 建立沿海防护林管护执法体系
        4.2.2 加强沿海防护林执法管理
    4.3 内部强化与外部监督的相互促进
    4.4 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密切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基于TM影像的山东省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言
    1.1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
    1.2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结构
    1.3 沿海防护林体系发展趋势
    1.4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4.1 印度洋海啸的启示
        1.4.2 我国的政策
        1.4.3 完善体系建设的作用
    1.5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
        1.5.1 规划依据
        1.5.2 工程简述
    1.6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地位
    1.7 研究背景
    1.8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目的
        1.8.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防护林研究的发展进程和沿海防护林研究概况
    2.1 发展进程
        2.1.1 国外
        2.1.2 国内
        2.1.2.1 防护林体系
        2.1.2.2 沿海防护林体系
    2.2 沿海防护林研究概况
        2.2.1 立地类型划分
        2.2.2 造林树种选育
        2.2.3 造林、营林技术
        2.2.4 群落结构模式
        2.2.5 生物量和生产力
        2.2.6 更新改造技术
        2.2.7 功能与环境效应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类型及分布
    3.3 自然条件
        3.3.1 气候特点
        3.3.2 土壤特点
        3.3.3 植被特点
    3.4 社会经济条件
4 遥感影像解译
    4.1 数据源
        4.1.1 遥感数据
        4.1.2 辅助数据
    4.2 遥感影像预处理
        4.2.1 几何精校正和图像配准
        4.2.2 影像辐射校正
        4.2.3 图像裁剪、拼接
        4.2.4 图像增强
    4.3 影像分类
        4.3.1 分类方法
        4.3.2 分类影像波段组合
        4.3.3 分类方案
        4.3.4 建立解译标志
        4.3.5 分类结果
    4.4 统计数据
        4.4.1 按县域统计
        4.4.2 按林分统计
        4.4.3 精度评价
    4.5 小结
5 山东省沙质海岸海防林体系建设现状及措施
    5.1 海防林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典型县市个案分析
        5.2.1 莱州
        5.2.2 烟台
        5.2.3 日照
    5.3 体系建设构想
    5.4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5.4.1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建设任务
        5.4.2 加强森林法的宣传,实行依法治林
        5.4.3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资力度
        5.4.4 开展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6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10)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泥质海岸沿海防护林的研究
    1.2 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的研究
    1.3 岩质海岸沿海防护林的研究
2 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基本理论
    2.1 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2.2 适地适树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3 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4 农林复合经营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3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
    3.1 工程区范围
    3.2 自然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质土壤
        3.2.3 气候
        3.2.4 植被
    3.3 社会经济情况
    3.4 林业建设情况
        3.4.1 森林资源
        3.4.2 湿地资源
        3.4.3 自然保护区
        3.4.4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3.5 自然灾害情况
    3.6 工程建设成效
    3.7 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3.8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4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布局
    4.1 指导思想
    4.2 基本原则
    4.3 建设目标
    4.4 总体布局
5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内容及规模
    5.1 基干林带建设
    5.2 山丘及滩地防护林建设
    5.3 农田林网建设
    5.4 湿地保护与恢复
    5.5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
    5.6 低效林改造
    5.7 森林抚育
    5.8 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
    5.9 科技支撑以及示范点建设
        5.9.1 科技支撑建设
        5.9.2 示范区建设
6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和主要技术
    6.1 建设模式
        6.1.1 基干林带建设模式
        6.1.2 山丘及滩地防护林建设模式
        6.1.3 农田林网建设模式
        6.1.4 低效林改造模式
        6.1.5 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模式
    6.2 主要造林技术
        6.2.1 造林树种选择
        6.2.2 整地方式
        6.2.3 造林方法
        6.2.4 造林密度
        6.2.5 配置方式
        6.2.6 抚育管理
        6.2.7 低效防护林改造
        6.2.8 更新方式
        6.2.9 防护林管护
        6.2.10 有害生物防治
7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对策
    7.1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7.2 突出建设重点,促进体系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7.3 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
    7.4 加快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林
    7.5 完善法规政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管护体系
    7.6 坚持依法治林,强化保护管理,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8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效益
    8.1 工程建设总体评价
    8.2 效益分析
9 结论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浅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D]. 刘舒文.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我国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进展[J]. 胡海波,陈雪,杨兵. 世界林业研究, 2021(04)
  • [3]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 毕海玲. 南方农业, 2021(03)
  • [4]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山东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D]. 李亦然. 山东农业大学, 2019(12)
  • [6]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王金荣,唐扬龙. 华东森林经理, 2014(03)
  • [7]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周丽红.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8]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及其实施途径的研究——以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为例[A]. 李琪,孙瑛,李望. 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 2009
  • [9]基于TM影像的山东省沙质海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研究[D]. 侯正阳.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1)
  • [10]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的研究[D]. 张忠东.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