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建筑腐蚀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化学建筑腐蚀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一、化工建筑物腐蚀破坏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1)在《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建模与应急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地震灾害拥有极强的破坏能力,影响范围很广。由于在化工园区内部聚集着种类多、数量大的危险物质,一旦发生地震灾害,不仅会给园区自身带来巨大的伤害,还会波及周边地区,导致严重的事故后果。本文结合地震灾害与化工园区内设备设施的特征,深入探究地震诱发的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有利于减少化工园区震害损失。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本文统计了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及分布地区,分析我国近50年来各省市地震发生频率和历史最大震级以及各行政区域地震灾害影响,了解地震致灾因子的破坏性;收集历史地震导致的化工事故案例,归纳整理化工园区地震破坏形式,描述化工园区内部承灾体的构成;在地震灾害能量转移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地震灾害作用下能量转移过程,了解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演化过程,总结常见的地震灾害化工事故及其特征。(2)以地震诱发的化工园区级联灾害事故为研究对象,结合D-S证据理论和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园区内化工设备、基础设施、化工事故、人员伤亡等的概率也不断增大。通过实例研究某化工园区在地震烈度为Ⅸ度时,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概率分别为0.252、0.123和0.107,人员伤亡在不可接受范围的概率变成0.029。对比分析“应急响应”和“人员密度”对“人员伤亡”节点的影响程度,当园区人员密度大、其余节点状态都确定时,人员伤亡在不可接受范围的概率会由于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减少0.008。(3)为了实现“情景-应对”型应急管理的目的,运用所建立的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根据预测情景的未来发展趋势设定情景条件。基于地震灾害事故特点,本文提出了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表示模型(CFSE),假设情景进行概率推理,以此确定了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划分事故现场的警戒区域,提出应急管理方法。综上所述,本论文在整理统计历史案例的基础上,根据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方法对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进行概率推理,在设定不同情景条件的情况下,系统地提出应急对策,来提高我国化工园区地震事故应急管理能力。

杨振清[2](2021)在《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腾作用较强,受内陆河流动的迁移,不仅加剧了土壤盐渍化,也促进了内陆湖向盐湖的演变。使处于该地区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在盐湖盐雾和土壤中盐类的不断侵蚀下,建筑结构中钢筋发生严重的锈蚀,建筑物及构筑物普遍存在无法达到其服役寿命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氯氧镁水泥钢筋混凝土在青海盐湖地区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1868044)资助下,设计盐雾试验,对裸露钢筋和涂层钢筋试件进行加速锈蚀,通过电化学试验测定相关参数,分析参数的变化,探究钢筋试件在盐雾环境下表现出的腐蚀性行为。并利用不同参数的增量变化关系,分别利用Wiener过程和一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建立涂层钢筋失效对比模型确定出适合建立涂层钢筋失效模型的参数和模型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选用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氯盐、硫酸盐和氯盐-硫酸盐耦合溶液,利用盐雾箱,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钢筋进行盐雾试验以达到加速锈蚀的目的,并通过电化学无损检测手段测定盐雾试验过程中不同盐种类及浓度下钢筋电化学参数的变化,来进行钢筋的腐蚀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氯盐和氯盐-硫酸盐耦合盐雾环境中,环氧树脂涂层对钢筋防护效果优于沥青涂层;在硫酸盐盐雾环境中,沥青涂层表现出比环氧树脂涂层更好的耐久性。但是考虑到沥青涂层厚度较厚且厚度难以控制,以及容易出现剥离等原因,综合来看,沥青涂层和环氧树脂涂层具备在盐类侵蚀环境中对钢筋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环氧树脂涂层工作性能更好。(2)根据电化学试验得到的腐蚀电流密度结果:氯盐侵蚀环境中钢筋锈蚀最严重,氯盐-硫酸盐侵蚀环境中钢筋锈蚀次之,硫酸盐侵蚀环境中钢筋锈蚀最轻。裸露钢筋的腐蚀电流密度随着氯盐浓度的升高其腐蚀情况也趋于严重。在氯盐溶液中掺加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进行盐雾试验发现硫酸盐可以起到缓蚀的效果,但是在单一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钢筋仍然会发生严重锈蚀,其原因是硫酸盐充当了电解质起到加速电化学腐蚀的作用。(3)通过涂层钢筋竞争失效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选择电化学腐蚀电流密度作为参数时,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无法正确表征腐蚀电流密度退化关系,且不满足检验条件,而基于Wiener过程建立的可靠度预测模型准确性低;选择钢筋质量退化量作为参数时,基于Wiener过程建立的可靠度预测模型准确性高,并能正确反映可靠度退化关系,能够用于涂层钢筋竞争失效模型对比。

王鹏辉[3](2021)在《西部盐湖环境下涂层钢筋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劣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西部盐湖、盐渍土地区土壤中含大量的氯盐、硫酸盐、碳酸盐等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的盐类,使得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在此地区不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通常在远早于设计年限发生破坏。而氯氧镁水泥混凝土(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concrete-MOCC)作为一种镁质胶凝体系混凝土,不经改性在此地区就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MOCC中钢筋极易发生锈蚀的缺点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涂层对钢筋进行防护,来防止其锈蚀。然而,西部地区昼夜温差大、风沙大、紫外线强,因此在防止钢筋锈蚀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对涂层钢筋氯氧镁水泥混凝土(Coated reinforc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concrete-CRMOCC)的服役性能影响。本文,根据西部盐湖、盐渍土地区的环境以及MOCC的特点,设计CRMOCC协同工作性能试验来研究涂层钢筋与MOCC的协同工作性能。系统开展典型环境下CRMOCC、氯氧镁水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concrete-RMOCC)长期溶液浸泡试验,研究涂层对钢筋保护过程中的长期稳定性及CRMOCC的整体耐久性。设计CRMOCC、RMOCC高低温交变试验,研究CRMOCC、RMOCC在高低温作用下的退化规律。通过CRMOCC、RMOCC恒电流通电加速试验和X-CT试验,研究钢筋锈蚀及锈胀裂缝的空间发展规律。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在传统裂缝几何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CRMOCC、RMOCC在高低温试验和恒电流通电加速试验过程中的裂缝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基于Copula函数,以相对锈蚀评价参数?1、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参数?2、相对质量评价参数?3作为退化指标,进行了两因素、三因素作用下的CRMOCC整体耐久性可靠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盐雾试验、电化学试验、拉伸试验、植筋拉拔试验,从涂层对钢筋的保护性能、外荷载作用下涂层的完整性、涂层作用下钢筋的粘结力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对CRMOCC的协同工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GH(富锌环氧树脂)涂层和沥青涂层而言,当GH涂层厚度为0.3 mm、YP沥青涂层厚度为0.4 mm时CRMOCC的协同工作性能最好。(2)对CRMOCC、RMOCC进行了长期溶液浸泡试验,以反映钢筋锈蚀的腐蚀电流密度、裂缝开展的ω2、质量损失的ω3作为耐久性评价参数,研究CRMOCC、RMOCC的整体耐久性退化过程。研究表明:在四种环境下的(涂层)钢筋锈蚀程度关系为:氯盐环境>硫酸盐环境>潮湿环境>干燥环境。氯盐环境下有损GH涂层钢筋在180 d已达到低锈蚀状态。在干燥环境下YP沥青对钢筋的保护效果要好于氯盐环境、硫酸盐环境和潮湿环境。ω2、ω3在退化过程中近似服从线性退化规律,ω2在退化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敏感。(3)为了得到CRMOCC在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可靠度退化规律,以ω1、ω2、ω3作为退化指标,在Copula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建模,结果表明:在单因素作用下S(t1)、S(t2)、S(t3)分别在20000 d、16000 d、18000 d时可靠度为零。在双因素作用下,以二元Gumbel-Copula函数作为连接函数,CRMOCC在13000 d时可靠度为零。在三因素作用下,以三元Clayton-Copula函数作为连接函数,CRMOCC在10390 d时可靠度为零。(4)通过高低温试验、恒电流通电加速试验研究CRMOCC、RMOCC在高低温变化、恒电流通电加速过程中的(涂层)钢筋锈蚀、裂缝发展、质量损失退化规律,并采用人工识别、边缘检测、阈值分割、K-means聚类算法对试件表面裂缝发展进行了捕捉。研究表明:GH涂层、YP涂层可以很好的保护钢筋锈蚀。对于同时期的ω2、ω3而言保护层厚度越大,其降低速率越小,ω2在试件的退化过程中更为敏感。虽然边缘检测、阈值分割、K-means聚类算法都可以实现试件表面裂缝捕捉,但是精确度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5)以恒电流通电加速下的CRMOCC退化为研究对象,采用X-CT研究了其在退化过程中的钢筋锈蚀和锈胀裂缝发展的空间规律。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始于钢筋和氯氧镁水泥界面破坏处。随着钢筋的不断锈蚀,锈蚀物逐渐遍布钢筋的整个表面并向水泥浆中扩散。裂缝的开展始于钢筋的一个外表面,裂缝的发展和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有关,并按着界面过渡区的方向发展,MOCC界面过渡区形成的针状产物是导致薄弱面存在的关键原因。LG(裸钢)、YP试件表面裂缝开展宽度分别与钢筋体积损失和锈蚀物体积发展呈线性关系,LG钢筋体积损失与锈蚀物增长呈指数关系,YP钢筋体积损失与锈蚀物增长呈线性关系,LG试件表面裂缝宽度与裂缝体积增长呈指数关系,YP试件表面裂缝增长与裂缝体积呈线性关系。对于LG-A和YP-A组试件,同时期钢筋的实际锈蚀率和理论锈蚀率分别为10.72%、10.05%、13.47%、18.81%。(6)采用X-CT和GLCM图像分析方法对RMOCC在锈胀力作用下的表面、内部细观损伤进行分析。采用GLCM的四个特征值(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均质性)来反映细观损伤变化,并对四个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混凝土试件损伤的逐渐增大,对比度值呈增大趋势,而相关性、均质性、能量值呈减小趋势。对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均质性四组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均服从正态分布。对GLCM的四个特征值进行可靠度竞争失效分析得出,采用均质性特征值对混凝土在锈胀力作用下的退化规律进行评价更合适。通过对混凝土试件损伤前后的热力图进行分析,得出损伤前后,矩阵峰水平投影的带宽显着减小,且随着损伤的逐渐增加,矩阵峰沿着矩阵主对角线延伸。ROI区域大小的选择对GLCM中四个特征值的大小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改变其发展规律,含裂缝ROI区域越小,对比度越大,而其他三个特征值的变化波动不大。

胡载彬[4](2020)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以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气作为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调节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长输管道是天然气运输的重要载体,保障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但是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事故不断,教训惨痛,凸显出我国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对提高管道安全监管水平、保障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管进行了了解,初步掌握了油气管道安全监管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本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安全监管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选取回应性监管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作为本文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随后,本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发展历程、安全监管发展历史沿革以及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以西气东输一线长输天然气管道为例开展详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48名管道从业人员展开问卷调查,以及运用访谈法对政府工作人员、管道管理人员、管道沿线第三方民众共24人开展访谈,详细研究了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道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晰、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管道企业管理效能低下、管道企业安全监管技术应用不足、多元监管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并通过运用回应性监管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及协同治理理论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本文还对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在管道安全运行监管方面的优秀做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寻求经验借鉴。最后,本文提出了解决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针对监管主体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管道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明确监管主体权责划分、保障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对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则从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来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同时提出了要构建多元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和研究成果帮助提升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监管工作水平,有效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输送体系,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王佳录[5](2020)在《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和石油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这促使了长输油气管道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油气管道具有运输介质高危险性、运行状态不易监测等特点,泄漏或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管道区域存在较大威胁。管道事故的发生与其脆弱性的存在密不可分。本文以长输油气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脆弱性的概念和组成,并进行综合评价,完善了脆弱性在长输油气管道中的理论和评价方法,为油气管道线路布局和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油气管道运行安全性,保障公共安全。本文从管道本身和管道沿线两方面分析了油气管道脆弱性的形成机制,认为油气管道脆弱性有管道系统、承灾体以及响应能力三个组成部分。根据干扰影响下的系统状态变化曲线提出一种脆弱性理论模型,基于此对近年来国内外典型的油气管道事故进行分析和梳理,识别事故背后隐含的脆弱性因素,结合脆弱性构成要素和油气管道脆弱性组成进一步选取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价指标,并遵循相关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价模型,其内容包括,通过级差最大化法集成主客观赋权所得权重,为验证组合权重的合理性,采用肯达尔(Kendall)一致性检验法对其进行检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油气管道不同点位固有脆弱性;综合考虑各点位的社会应急机构对脆弱性的补偿作用,计算各点位实际脆弱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青海省境内8条主要油气管道为评价对象,了解收集相关资料数据,结合管道分布和穿越情况,选取22个采样点,通过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各采样点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各管线综合脆弱性情况,就脆弱性得分较高的采样点区域进行重点分析,就管道的线路规划分布,沿途的人员、环境,线路维护,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实例验证,证明本文提出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在油气管道的脆弱性分析中具有可行性,可为油气管道所属单位和相关安全部门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向春[6](2020)在《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污染场地土性变异及化学腐蚀作用会严重威胁地下结构物的服役性能。地下结构物往往深埋于地下水土体中,在遭受环境污染后,地层物理力学特性及结构物自身承载性能均会发生改变,揭示土体污染与结构腐蚀耦合作用下的地下结构物服役性能的演变规律,提出污染场地中地下结构长期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对地下工程建设与运维具有重要理论与工程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30641)资助下,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污染场地中地下结构物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系统总结了盐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变化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对盐污染土体工程特性、地下结构物中及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结构物腐蚀劣化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盐污染场地中地下结构物服役性能研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探讨了盐污染土的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研究了盐污染物侵入后不同污染物类型及浓度下污染黏性土工程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污染浓度的增大,黏性土颗粒间孔隙减小,颗粒间存在集聚现象;土体液限、塑性指数降低,粘聚力、内摩擦角增大,压缩系数减小,电阻率降低;建立了黏性土抗剪强度参数、压缩系数随盐污染浓度变化关系;总体而言,污染土体塑性指数、压缩系数、粘聚力、内摩擦角与电阻率参数呈较好相关关系,且电阻率参数比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盐污染反应灵敏。(3)采用盐污染溶液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盐腐蚀环境中结构裂缝宽度、深度及腐蚀时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及钢筋锈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带裂缝混凝土硫酸盐腐蚀时变损伤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会改变结构受压破坏模式,降低试件抗压强度,本文试验工况下试件抗压强度降低接近10%,竖向裂缝比水平向裂缝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大;硫酸盐侵蚀后的试块受压破坏时更易破碎,裂缝的存在加速了硫酸盐侵蚀,本文试验工况1mm、3mm裂缝宽度下试件15个月浸泡腐蚀后强度降低约13%;裂缝宽度、深度的增大会不同程度加速钢筋的锈蚀,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对钢筋锈蚀的加速作用不明显。(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污染物在裂损混凝土及盾构隧道周边地层中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裂缝宽度、静水压力对地下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时变影响规律,明确了裂缝渗漏速率、污染物位置对结构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场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0.1mm以上宽度裂缝及静水压力可以加速氯离子在混凝土孔隙中的迁移,裂缝处氯离子迁移锋面更深;地下圆形隧道周边地层中地下水流场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可压缩流体绕圆柱的定常无旋流动求解。隧道朝向污染物来源一侧更易积聚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更高;污染物泄漏点距隧道的水平距离、竖向距离对隧道周边地层中污染物浓度场影响较大。当衬砌单个裂缝/接头渗漏水速率大于5L/d时对衬砌周边污染物浓度分布出现明显影响。总结给出了基于含水层中污染羽与隧道位置关系的隧道周边地层污染物分布模式。(5)构建了不同污染工况下盾构隧道-地层相互作用有限差分模型,阐明了土体污染变异与衬砌结构力学性能劣化耦合作用对隧道衬砌结构内力与隧道沉降、变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衬砌结构内力随土体污染变异、衬砌结构性能劣化而变化,且轴力受影响程度最大;隧道纵向沉降/隆起、不均匀沉降/隆起及衬砌断面收敛变形随土体污染程度及衬砌结构性能劣化程度增大而增大;随污染侵蚀时间的增长,结构内力、沉降及断面收敛的变化程度均增大。衬砌周边地层中污染物不均匀分布,对衬砌结构内力及衬砌断面收敛变形产生影响。在衬砌结构内力响应方面,衬砌拱腰以上部分污染物浓度较高时该部分弯矩小于均匀污染工况;正弯矩的拱顶及拱底处衬砌结构轴力呈现出污染物高浓度一侧轴力增大,低浓度一侧减小的趋势,负弯矩的两侧拱腰处衬砌结构轴力变化规律与此相反;拱肩与拱腰下部剪力受影响程度较其他部位更大;污染物的不均匀分布对衬砌断面竖向收敛变形和横向收敛变形有一定影响,污染物浓度高处呈现出更大的收敛变形,使得衬砌变形由水平椭圆形变为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的斜向椭圆形状。(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靠度方法建立了盐污染环境下隧道结构服役性能评价方法。以南昌红谷隧道为例,设计构建了内河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系统,提出了结构材质劣化的监测、检测方法。针对隧道潜在的环境侵蚀因素,综合考虑回於层厚度、污染侵蚀物浓度、钢筋截面损失率、混凝土强度和管段厚度的影响,建立了污染侵蚀环境下内河沉管隧道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指标评价标准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污染侵蚀环境地下隧道长期服役性能衰退过程中衬砌断面可靠度计算,将拼装式盾构隧道衬砌承载能力失效模式分为主截面失效和接头截面失效,构建了衬砌结构承载能力功能函数并给出了条件概率工况下截面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基于衬砌材料腐蚀劣化及地层污染变异后结构受力特性变化的考虑,采用Monte Carlo抽样模拟计算衬砌截面全截面受压和部分截面受压的概率以及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以此作为截面荷载效应计算的基础;将衬砌接头等效为非均质连续梁结构,推导出双层螺栓接头结构混凝土应力与螺栓拉力计算模型;结合上海打浦路隧道对所提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适用性。

熊威[7](2020)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文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管道供气已基本覆盖全国城镇,随着管道运行时间的推移,燃气管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现在管道风险研究主要着重于寻找管道事故的原因,采取事后处理手段,无法做到事前定量的检测预警机制。本文以N市燃气管道现状为基础,建立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模型,并提出预测预警系统,着重风险的事前控制。建立燃气管道风险预警系统,首先需要确定关键指标。在N市燃气管道运行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搭建了基于事故诱因和事故诱因后果的指标体系,识别出燃气管道风险评价的14个指标。构建了以14个关键指标为输入值,燃气管道风险的概率和综合风险值2个指标作为输出值,隐含层具有10个神经元的典型三层BP神经网络。运用Python中的sk-learn模块,建立训练—验证—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参数训练BP神经网络,经过验证,表明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验证该模型预测功能的准确性,本文选用N市两条典型的燃气管道进行实例证明,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得到的风险概率值及综合风险系数值均与实际相符,进一步说明本文所建立的燃气管道风险评价预测系统真实可靠。根据BP神经网络计算出的综合风险系数,得出燃气管道的5个风险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本文使用的指标采用管道特性及固定参数,没有给出指标的权重,能体现出BP神经网络自身找指标间权重关系的特性,能根据建立好的模型预测管道的风险系数指标,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陈雪锋[8](2020)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在油气管道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风险识别、事故概率计算、事故后果评价、风险量化和风险评价五个步骤。事故概率计算、事故后果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是定量风险评价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决定了定量风险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然而,现有评价方法存在事故概率计算与实际情况结合不够、事故后果评价没有考虑无形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没有纳入声誉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等诸多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等方法,开展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典型管道失效数据库,分析天然气长输管道基础失效概率数据统计特征;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失效概率修正模型;在考虑点火源类型和点火概率的基础上,建立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概率计算模型。其次,分析管道事故案例,将事故损失分为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后果评价程序:选取代表性计算物质、选择典型孔径、确定泄漏类型、计算泄漏速率和估算泄漏物质总量、识别事故后果、利用后果计算模型,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和计算管道事故损失。再次,研究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风险内涵,事故包括人的安全与健康损失风险、经济损失风险、环境损失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从事故概率计算、事故后果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三个方面,构建定量风险评价模型;根据ALARP原则,分别确定人的安全与健康损失风险、经济损失风险、环境损失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而提出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可接受标准。最后,通过具体工程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模型,验证其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根据天然气长输管道历史失效数据和实际情况,提出事故概率计算的修正方法;(2)事故后果计算中考虑了事故引起的多类损失,事故后果评价更具真实性;(3)管道风险可接受标准包括人的安全与健康损失风险、经济损失风险、环境损失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使得风险量化更全面。本文改进了现有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能够为管道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参考和决策依据。

曹建[9](2020)在《危化品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情景构建、演化模拟与安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危险化学品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频发、危险性高,有效防控危化品运输事故对保障我国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迫切性。由于事故及造成后果的特殊性,不可能用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代价模拟可能发生的事故,研究情景构建基础上的事故模拟理论和方法是事故防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3—2018年全国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和情景构建理论,围绕事故情景筛选、区域情景构建、事故情景演化模拟与后果应对等方面并借助FLACS软件进行分析和研究,预测不同情况下的事故影响范围及危害严重程度,此研究对企业相关设计与规划、事故应急处置、民众自我救护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为:1.筛选出可信最坏事故情景。对我国2013—2018年间使用罐车进行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引发的事故从人员伤亡情况、发生时间、区域、类别、原因和应急救援耗时等方面探索罐车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特点及规律,研究我国应急救援耗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确定地点为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某一十字路口,事故缘由为LPG槽罐车因翻车致使150mm的罐车顶部安全阀完全松动而引发泄漏;梳理了4个国内外LPG槽罐车事故的发生经过、事故后果和事故原因,筛选出LPG槽罐车“泄漏→气云扩散→气云爆炸”的生产安全事故动态演化情景。2.泄漏及气云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后果分析。泄漏扩散过程数值模拟共设定5个工况,泄漏时间均为130s。结果表明:气云扩散呈现重力沉降特性,受风流、建构筑物及其尖角和拐角的影响产生加速、减缓或者分离扩散等现象。根据泄漏扩散结果可确定中毒、窒息和可爆炸区域。3.爆炸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后果分析。泄漏扩散过程数值模拟采用等效气云方式对质量流量为29.1kg/s的泄漏扩散过程进行转换,依据《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3046)对主要目标受超压影响的后果进行量化,得出该工况下对人体和建构筑物产生了广泛伤害,对建构筑物约110m2对范围产生集中伤害,根据模拟结果可得出爆炸事故产生的最大灾害距离;其次,拥塞程度对爆炸超压形成有激励作用。4.防范和应对措施。首先,根据LPG泄漏扩散规律从气云浓度监测、消除火源、人员防护、减弱LPG挥发、人群疏散、收集或转输方面提出措施及建议。其次,根据爆炸数值模拟结果,从划分疏散区域、撤离路线和路径、规避爆炸超压较大区域、建构筑物内人员自我防护方面提出措施及建议。

张颜[10](2020)在《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其规模宏大,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受到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中线工程一旦遭遇致功能丧失类重大风险,对整个华北平原居民的用水将造成巨大影响。中线工程各工程段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不同工程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不相同。因此,在充分重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同时,对中线各工程段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更应该加强重视。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基于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充分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中线工程运行五年以来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从风险事件的角度出发,使用因果分析方法,对每一个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子进行追溯,对梳理出的风险因子进行合并和分类,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指标体系。(2)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客观权重进行确定,最后根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风险因子的主、客观权重进行集成,得到最接近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以此作为关键风险源诊断的重要依据。(3)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FMEA)的缺陷,使用模糊证据推理理论、评价要素赋权法、TOPSIS分析法对传统FMEA方法进行改进,对风险因子进行相对贴近度的计算,并将贴近度计算结果与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进行集成,以此作为改进风险顺序数(IRPN)的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重要度排序,识别关键风险源。以南水北调中线某工程段为计算实例,对该段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进行诊断,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证明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在风险预防方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二、化工建筑物腐蚀破坏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工建筑物腐蚀破坏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建模与应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情景-应对”模式研究现状
        1.2.2 情景演化研究现状
        1.2.3 化工园区防震减灾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地震灾害对化工园区的影响分析
    2.1 我国化工园区分布及地震影响
        2.1.1 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及分布
        2.1.2 我国化工园区地震影响分析
    2.2 化工园区地震破坏形式分析
    2.3 化工园区承灾体的构成
    2.4 地震灾害作用下化工园区事故分析
        2.4.1 地震灾害作用下能量转移过程
        2.4.2 常见的地震灾害化工事故
    2.5 本章小结
3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模型构建
    3.1 贝叶斯网络概述
    3.2 贝叶斯网络情景模型的构建
        3.2.1 网络节点变量及值域的确定
        3.2.2 级联灾害网络时刻划分
        3.2.3 网络结构的确定
        3.2.4 网络节点的条件概率
    3.3 模型验证
    3.4 情景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4.1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4.2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的不确定性分析
    4.3 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4.3.1 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情景演化网络模型表示
        4.3.2 化工园区地震灾害事故情景设计
    4.4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分析
        4.4.1 化工园区地震爆炸事故管控情景分析
        4.4.2 化工园区地震火灾事故管控情景分析
        4.4.3 化工园区地震中毒事故管控情景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应急对策
    5.1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5.2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现场警戒
        5.2.1 事故现场警戒区域设置目的
        5.2.2 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的设置
    5.3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方法
        5.3.1 应急管理原则
        5.3.2 应急资源
        5.3.3 应急抢险
        5.3.4 应急疏散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事故情景分析节点条件概率数据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2)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盐雾试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雾试验技术
        1.2.2 中性盐雾试验技术要求
        1.2.3 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技术要求
        1.2.4 乙酸盐雾试验技术要求
    1.3 钢筋耐蚀性研究现状
        1.3.1 钢筋锈蚀研究现状
        1.3.2 钢筋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1.3.3 钢筋锈蚀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案设计
    2.1 试验主要原材料
    2.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件制备
        2.3.1 钢筋处理
        2.3.2 制备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2.3.3 制备沥青涂层钢筋
    2.4 试验方案设计
        2.4.1 盐雾试验
        2.4.2 电化学试验
        2.4.3 测定质量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氯盐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
    3.1 1.5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3.1.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1.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1.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2 1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3.2.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2.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2.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3 0.5mol/L 氯盐溶液盐雾
        3.3.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3.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3.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盐及硫酸盐耦合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
    4.1 0.5mol/L硫酸盐溶液和1.5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4.1.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1.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1.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2 0.5mol/L硫酸盐溶液和1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4.2.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2.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2.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3 0.5mol/L硫酸盐溶液和0.5mol/L氯盐溶液盐雾环境
        4.3.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3.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3.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硫酸盐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
    5.1 1.5mol/L硫酸盐溶液盐雾环境
        5.1.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1.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1.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2 1mol/L硫酸盐溶液盐雾环境
        5.2.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2.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2.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3 0.5mol/L硫酸盐溶液盐雾环境
        5.3.1 裸露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3.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3.3 沥青涂层钢筋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涂层钢筋竞争失效模型对比
    6.1 氯盐盐雾环境涂层钢筋可靠度预测及模型竞争失效分析
        6.1.1 线性回归模型
        6.1.2 基于腐蚀电流密度Wiener过程建模
        6.1.3 基于质量退化Wiener过程建模
        6.1.4 SEM形貌分析
    6.2 氯盐-硫酸盐耦合溶液盐雾环境涂层钢筋可靠度预测
        6.2.1 Wiener过程增量检验
        6.2.2 Wiener过程参数估计
        6.2.3 基于质量退化量建立可靠度
    6.3 硫酸盐盐雾环境涂层钢筋可靠度预测
        6.3.1 Wiener过程增量检验
        6.3.2 Wiener过程参数估计
        6.3.3 基于质量退化量建立可靠度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西部盐湖环境下涂层钢筋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劣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OC制品研究现状
        1.2.2 钢筋锈蚀对粘结力的影响研究现状
        1.2.3 RMOCC加速退化研究现状
        1.2.4 钢筋混凝土退化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5 CRMOCC耐久性可靠度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西部地区盐湖环境CRMOCC耐久性试验方案设计
    2.1 西部盐湖地区环境调研
        2.1.1 我国盐湖分布
        2.1.2 西部盐湖物理化学特征
        2.1.3 西部盐湖大气含盐量
        2.1.4 西部气候特征
    2.2 原材料
        2.2.1 氧化镁
        2.2.2 氯化镁
        2.2.3 Ⅰ级粉煤灰
        2.2.4 细集料
        2.2.5 粗集料
        2.2.6 耐水剂
        2.2.7 减水剂
        2.2.8 水
        2.2.9 钢筋
        2.2.10 GH涂层
        2.2.11 沥青涂层
        2.2.12 MOCC配合比
    2.3 试件制备
        2.3.1 涂层钢筋制备
        2.3.2 沥青试件制备
        2.3.3 SEM试件制备
        2.3.4 XRD试件制备
        2.3.5 CRMOCC、RMOCC试件制备
    2.4 试验方案设计
        2.4.1 CRMOCC协同工作性能研究
        2.4.2 溶液浸泡试验方案设计
        2.4.3 高低温交变下耐久性试验方案设计
        2.4.4 恒电流通电加速试验方案设计
        2.4.5 微观试验方案
    2.5 试验方法
        2.5.1 电化学试验方法
        2.5.2 超声波测试方法
        2.5.3 X-CT试验方法
        2.5.4 微观试验方法
    2.6 西部地区盐湖环境下CRMOCC、RMOCC退化指标设定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部地区盐湖环境CRMOCC协同工作性能研究
    3.1 涂层类型及厚度对钢筋防护效果研究
        3.1.1 极化曲线试验结果分析
        3.1.2 EIS试验结果分析
    3.2 外荷载作用下涂层完整性研究
    3.3 涂层钢筋粘结性能研究
        3.3.1 粘结力计算公式
        3.3.2 试件破坏形式
        3.3.3 植筋拉拔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溶液浸泡环境下CRMOCC和 RMOCC长期耐久性研究及可靠度分析
    4.1 极化曲线结果分析
    4.2 EIS结果分析
    4.3 超声波和质量变化结果分析
    4.4 MOCC和沥青的微观分析
        4.4.1 MOCC微观分析
        4.4.2 YP沥青微观形貌分析
    4.5 基于Copula函数的CRMOCC长期耐久性可靠度分析
        4.5.1 Copula函数理论基础
        4.5.2 常见的几种Copula函数
        4.5.3 Copula函数的相关系数
        4.5.4 基于Copula函数的建模步骤
        4.5.5 基于Copula函数的可靠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低温作用下CRMOCC和 RMOCC耐久性研究及退化规律分析
    5.1 电化学试验结果分析
        5.1.1 极化曲线试验结果分析
        5.1.2 EIS试验结果分析
    5.2 超声波和质量变化结果分析
    5.3 图像分割相关理论
    5.4 高低温作用下RMOCC裂缝识别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恒电流通电加速下CRMOCC和 RMOCC耐久性研究及退化规律分析
    6.1 电化学试验结果分析
        6.1.1 极化曲线试验结果分析
        6.1.2 EIS试验结果分析
    6.2 超声波和质量变化结果分析
    6.3 恒电流通电加速下RMOCC裂缝识别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恒电流通电加速下CRMOCC和 RMOCC钢筋锈蚀及锈胀裂缝空间特征研究
    7.1 X-CT相关理论
    7.2 X-CT图像分析方法
    7.3 CRMOCC、RMOCC锈胀裂缝和钢筋锈蚀物的定量研究
        7.3.1 裂缝量化结果分析
        7.3.2 钢筋锈蚀物的量化分析
    7.4 锈蚀物与锈胀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7.5 裂缝分布的非均匀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GLCM理论的MOCC锈胀裂缝劣化规律研究
    8.1 GLCM相关理论
    8.2 表面裂缝图像、CT切片的GLCM统计分析
        8.2.1 特征值选取验证
        8.2.2 特征值计算
        8.2.3 分区对特征值的影响规律研究
        8.2.4 混凝土GLCM损伤特征值分析
    8.3 混凝土GLCM特征值可靠性退化分析
    8.4 MOCC细观损伤的GLCM热力图分析
        8.4.1 MOCC表面裂缝细观分析
        8.4.2 MOCC内部裂缝细观分析
    8.5 结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图表
    A论文附图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B.1 发表学术论文
    B.2 专利申请
    B.3 获奖情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以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天然气长输管道
        (二)安全运行
        (三)安全监管
    二、基本理论
        (一)回应性监管理论
        (二)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的发展及现状
    一、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发展沿革
        (一)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发展现状及安全风险
        (二)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现状
        (一)发改委监管职责
        (二)应急管理部监管职责
        (三)其他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机构
第四章 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一、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基本状况
        (一)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概述
        (二)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管理运营情况
    二、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监管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三)调查结果总结
    三、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安全运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晰
        (三)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四)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安全管理效能低下
        (五)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安全监管技术应用不足
        (六)第三方管道监管力量作用发挥有限
    四、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安全运行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因素影响法制进程完善
        (二)政府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和资源保障有限
        (四)天然气长输管道垄断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五)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安全监管技术资源投入不足
        (六)第三方监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第五章 国外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一)美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现状
        (二)美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经验借鉴
    二、俄罗斯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一)俄罗斯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现状
        (二)俄罗斯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经验借鉴
    三、欧盟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一)欧盟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现状
        (二)欧盟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经验借鉴
第六章 完善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管道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一)修订国家层面管道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二)制定地方省市管道安全监管条例和实施细则
        (三)统一管道技术标准规范
        (四)改革管道征地及管输税收法律体系
    二、明确管道安全监管主体权责划分
        (一)加强管道安全监管工作领导
        (二)建立完备的管道安全监管体系
        (三)成立管道安全监管协同治理机构
    三、保障管道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一)建立管道安全监管执法队伍
        (二)配强管道安全监管专业人员
        (三)畅通管道安全监管联络机制
        (四)统筹管道建设规划
    四、提升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管理效能
        (一)创新管道企业管理模式
        (二)加强管道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三)严控管道沿线高后果区管理
        (四)加强管道建设工程监管
        (五)加强管道保护安全宣传
    五、加强天然气长输管道企业技术保障
        (一)确保管道本体安全
        (二)增强管道安全监管技术
        (三)开展智慧管道建设
    六、构建管道安全多元监管模式
        (一)培育多元监管新生态
        (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道安全监管
        (三)调动第三方民众参与管道监管积极性
        (四)搭建第三方管道安全监管技术平台
结论
附录一 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三 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访谈纪要(节选)
参考文献
致谢

(5)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脆弱性概念和发展
        1.2.2 脆弱性组成要素
        1.2.3 不同领域对脆弱性的研究
        1.2.4 脆弱性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1.2.5 脆弱性分析的方法论述
    1.3 油气管道脆弱性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理论分析
    2.1 长输油气管道的特点
    2.2 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理论
        2.2.1 油气管道的脆弱性定义和组成
        2.2.3 油气管道脆弱性产生机理
    2.3 油气管道脆弱性理论模型
    2.4 油气管道脆弱性识别
        2.4.1 事故原因统计
        2.4.2 事故分析法
        2.4.3 相关标准规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脆弱性指标体系概述
        3.1.1 评估指标的特点
        3.1.2 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评估指标的选取
    3.3 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4 脆弱性评判分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估模型
    4.1 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价方法选择
    4.2 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
    4.3 评价指标权重及其确定方法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熵权法
        4.3.3 级差最大化组合法
        4.3.4 肯达尔(Kendall)一致性系数检验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4.5 脆弱性补偿机制
    4.6 Matlab-Excel工具的使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估模型的应用
    5.1 脆弱性评估流程
    5.2 研究对象概况
        5.2.1 自然地理情况
        5.2.2 社会人口情况
        5.2.3 青海省内油气管道概况
        5.2.4 穿越点情况
        5.2.5 部分应急资源统计
    5.3 长输管道采样点确定
    5.4 脆弱性指标数据采集
    5.5 脆弱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5.5.1 脆弱性评价指标
        5.5.2 确定指标权重
        5.5.3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油气管道脆弱性
        5.5.4 脆弱性补偿
    5.6 评估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1. 问卷说明
    2. 油气管道脆弱性指标体系
    3. 问卷部分
附件2 Matlab-excel计算程序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污染土工程特性
        1.2.2 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及电化学特性影响
        1.2.3 盾构隧道衬砌及地层中盐离子迁移规律
        1.2.4 腐蚀环境下隧道结构服役性能评价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污染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样制备
    2.2 盐污染土扫描电镜试验
    2.3 基本物理特性
    2.4 抗剪强度
        2.4.1 抗剪强度
        2.4.2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5 压缩特性
    2.6 电学特性
        2.6.1 测试方法
        2.6.2 结果分析
        2.6.3 物理力学指标与电学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染物对钢筋混凝土腐蚀影响试验研究
    3.1 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配合比及试件制作
        3.1.3 试验方法
    3.2 硫酸盐腐蚀劣化对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3.2.1 裂损与腐蚀混凝土试件受压破坏形态
        3.2.2 裂损与腐蚀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
    3.3 氯盐腐蚀对混凝土中钢筋性能的影响研究
        3.3.1 裂缝宽度影响
        3.3.2 裂缝深度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结构物及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4.1 劣损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规律
        4.1.1 数值模型建立
        4.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 水压作用下劣损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
        4.2.1 数值模型建立
        4.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大型地下结构物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规律
        4.3.1 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机制
        4.3.2 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方程及其求解
        4.3.3 含水层中大型地下结构物周边地下水流速场
        4.3.4 水平向地下结构物(隧道)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染侵蚀环境地下隧道结构受力与变形性能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型构建
        5.1.1 模型基本设置
        5.1.2 侵蚀环境中土体与结构参数劣化规则
        5.1.3 考虑污染物不均匀分布的结构参数分区规则
        5.1.4 监测点布置
    5.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1 衬砌截面内力
        5.2.2 不均匀沉降及衬砌断面收敛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污染侵蚀环境中既有隧道服役状态评价方法研究
    6.1 污染侵蚀环境中沉管隧道服役性能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6.1.1 污染环境下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6.1.2 评语等级划分与指标权重
        6.1.3 模糊关系隶属矩阵与模糊算子
        6.1.4 含潜在污染腐蚀风险的水下隧道健康评价案例分析
    6.2 污染侵蚀环境中盾构隧道服役性能可靠度评价法
        6.2.1 可靠度计算的JC法
        6.2.2 劣化隧道结构承载能力功能函数
        6.2.3 多失效模式下可靠度分析
        6.2.4 污染侵蚀环境下结构抗力及荷载效应
        6.2.5 地下隧道结构长期劣化性能评价案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N市燃气管道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N市燃气管道目前现状分析
        3.1.1 N市燃气管道布局和特点
        3.1.2 N市燃气管道管理组织现状
    3.2 N市燃气管道运行存在问题分析
        3.2.1 信息技术问题
        3.2.2 运行管理问题
        3.2.3 资源投入问题
        3.2.4 事故发现问题
    3.3 N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传统方法的障碍分析
        3.3.1 指标评分不科学
        3.3.2 评价精度不高
        3.3.3 人为干扰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分类和识别
    4.1 N市燃气管道风险特点和分类
        4.1.1 N市燃气管道风险的特点
        4.1.2 N市燃气管道风险分类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燃气管道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4.2.1 BP神经网络方法的优点
        4.2.2 BP神经网络方法的适用条件
        4.2.3 BP神经网络法对燃气管道风险评价作用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燃气管道风险识别过程
        4.3.1 燃气管道风险识别的前期准备
        4.3.2 燃气管道风险识别指标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
    5.1 燃气管道综合风险评价原则和框架
    5.2 燃气管道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5.2.1 风险评价的流程
        5.2.2 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量化标准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训练
        5.3.1 评价模型训练过程
        5.3.2 训练结果
        5.3.3 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系数等级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预测及管控策略
    6.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预测
        6.1.1 N市燃气管道数据实例
        6.1.2 对管道风险实例的评价
    6.2 N市燃气管道风险的管控策略
        6.2.1 N市燃气管道高等级风险的管控策略
        6.2.2 N市燃气管道中等级风险的管控策略
        6.2.3 N市燃气管道低等级风险的管控策略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8)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1.1 管道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1.2 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1.3 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2 管道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2.3 管道事故后果评价研究现状
        2.3.1 管道事故特点
        2.3.2 管道失效模式
        2.3.3 管道事故影响范围研究现状
        2.3.4 管道事故损失研究现状
    2.4 风险可接受准则研究现状
    2.5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2.6 本章小结
3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3.1 天然气长输管道失效概率分析
        3.1.1 欧洲EGIG失效概率分析
        3.1.2 美国PHMSA失效概率分析
        3.1.3 加拿大NEB失效概率分析
        3.1.4 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失效概率分析
        3.1.5 失效概率数据统计特征
    3.2 基于修正系数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失效概率计算模型
        3.2.1 管道失效概率修正方法
        3.2.2 修正系数与修正失效概率计算
    3.3 天然气长输管道点火概率计算
        3.3.1 立即点火概率计算
        3.3.2 延迟点火概率计算
    3.4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概率计算程序
    3.5 本章小结
4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后果评价方法研究
    4.1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后果评价程序
        4.1.1 典型管道事故案例
        4.1.2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后果类型
        4.1.3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损失分类
        4.1.4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后果评价流程
    4.2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影响范围计算模型
        4.2.1 天然气扩散模型
        4.2.2 事故物理效应计算模型
        4.2.3 事故伤害准则
        4.2.4 事故影响范围计算
    4.3 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损失计算方法
        4.3.1 有形损失计算
        4.3.2 无形损失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可接受标准研究
    5.1 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内涵
        5.1.1 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定义
        5.1.2 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计算框架
    5.2 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5.2.1 定量风险评价程序
        5.2.2 定量风险评价模型
    5.3 天然气长输管道各类风险可接受标准
        5.3.1 人的安全与健康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
        5.3.2 经济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
        5.3.3 环境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
        5.3.4 声誉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
        5.3.5 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可接受标准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基本概况
        6.1.1 地形地貌
        6.1.2 土壤植被
        6.1.3 气候气象
    6.2 事故概率计算
        6.2.1 第三方修正失效概率计算
        6.2.2 腐蚀修正失效概率计算
        6.2.3 设计缺陷修正失效概率计算
        6.2.4 误操作修正失效概率计算
        6.2.5 自然灾害修正失效概率计算
        6.2.6 管道事故概率确定
    6.3 事故后果评价
        6.3.1 事故影响范围确定
        6.3.2 事故损失计算
    6.4 定量风险评价
        6.4.1 人的安全与健康损失风险可接受评价
        6.4.2 经济损失风险可接受评价
        6.4.3 环境损失风险可接受评价
        6.4.4 声誉损失风险可接受评价
        6.4.5 管道风险可接受评价
    6.5 对比分析
        6.5.1 基于肯特法的天然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
        6.5.2 风险评价结果比较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声誉指标权重排序及损失量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危化品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情景构建、演化模拟与安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研究现状
        1.2.2 情景及情景构建理论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危化品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与情景筛选
    2.1 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定义
    2.2 我国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特征分析
        2.2.1 事故数据简介
        2.2.2 事故总体特征
        2.2.3 事故原因
        2.2.4 罐车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时间分析
    2.3 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主要致因
    2.4 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
    2.5 LPG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情景筛选
        2.5.1 数据统计分析概要
        2.5.2 我国LPG公路运输概况
        2.5.3 情景泄漏和爆炸位置
        2.5.4 事故情景点周边人口及建筑物分布
    2.6 LPG罐车公路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2.6.1 湖南怀化LPG罐车爆炸事故案例
        2.6.2 甘肃兰州某液化石油气运输车爆炸事故案例
        2.6.3 山东省临沂市“6·5”爆炸案例
        2.6.4 墨西哥LPG罐车火灾事故案例
        2.6.5 LPG槽罐车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共性分析
    2.7 LPG槽罐车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过程筛选及情景拟定
        2.7.1 事故发展过程筛选
        2.7.2 情景拟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危化品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区域场景建模
    3.1 场景构建概要
        3.1.1 场景构建简介
        3.1.2 区域场景障碍物分类
        3.1.3 场景构建工具简介
        3.1.4 场景建模数据来源介绍
    3.2 区域场景构建过程
        3.2.1 地形数据导入
        3.2.2 Auto CAD与 Micro Station建模
        3.2.3 CASD建模
    3.3 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区域周边场景
        3.3.1 罐式车辆公路运输危化品事故区域场景
        3.3.2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罐车公路运输LPG泄漏和气云扩散过程数值模拟及后果应对分析
    4.1 LPG泄漏扩散概述
        4.1.1 LPG扩散与蒸发
        4.1.2 气云扩散
    4.2 LPG泄漏扩散事故数学模型
        4.2.1 LPG泄漏速率数学模型
        4.2.2 LPG泄漏扩散数学模型
    4.3 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4.3.1 LPG泄漏扩散数值模拟基本假设
        4.3.2 计算模型选择
        4.3.3 初始条件设置
        4.3.4 边界条件设置
        4.3.5 泄漏参数设置
        4.3.6 网格划分
    4.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4.4.1 LPG重气效应及扩散规律
        4.4.2 有风工况下质量流量对泄漏扩散的影响
    4.5 主要防护目标及后果分析
        4.5.1 泄漏34s时的危险性分析
        4.5.2 泄漏64s时的危险性分析
        4.5.3 泄漏94s时的危险性分析
        4.5.4 泄漏130s时的危险性分析
        4.5.5 后果及防范与应对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PG罐车爆炸事故过程数值模拟及后果应对分析
    5.1 LPG爆炸事故
        5.1.1 蒸气云燃烧
        5.1.2 蒸气云爆炸
        5.1.3 爆燃转变至爆轰
    5.2 LPG爆炸事故模型
        5.2.1 LPG爆炸事故数学模型
        5.2.2 LPG爆炸事故等效气云模型
    5.3 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5.3.1 计算模型选择
        5.3.2 初始条件设置
        5.3.3 边界条件设置
        5.3.4 网格划分
    5.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5.5 主要防护目标分析
        5.5.1 主要防护目标及其伤害阈值
        5.5.2 LPG蒸气云爆炸事故广泛伤害分析
        5.5.3 LPG蒸气云爆炸事故集中伤害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LPG气云扩散过程
        6.1.2 LPG气云爆炸过程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A:柴油、汽油和LPG对比
附录 B:2015年-2019年各省份汽油及LPG等产品产量
附录 C: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明细
致谢

(10)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大型调水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研究现状
        1.3.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研究现状
        1.3.3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确定
    2.1 风险辨识
        2.1.1 风险辨识的基本程序
        2.1.2 风险辨识的方法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 南水北调中线建筑物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1 代表性渠系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2 代表性左岸排水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3 典型跨渠桥梁风险因子识别
    2.4 南水北调中线渠(管)道风险因子识别
        2.4.1 不良地质及深挖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2 高填方和重点填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3 PCCP管道与压力箱涵风险因子识别
    2.5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风险因子识别
    2.6 防洪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6.1 总干渠及穿跨河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6.2 穿跨渠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7 调度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1 调度运行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2 水质风险因子识别
    2.8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因子识别
    2.9 本章小结
3 风险因子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研究基础
    3.2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主观权重
    3.3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客观权重
    3.4 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确定风险因子组合权重
    3.5 本章小结
4 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
    4.1 传统FMEA方法的缺陷
    4.2 模糊证据推理理论
        4.2.1 模糊置信结构
        4.2.2 明确置信矩阵
    4.3 评价要素权重
        4.3.1 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价要素主观权重
        4.3.2 熵权法确定评价要素客观权重
        4.3.3 乘法合成法确定评价要素综合权重
    4.4 基于TOPSIS分析方法的关键风险源诊断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构建明确置信矩阵
    5.2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因子主观权重计算
        5.2.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风险因子客观权重计算
        5.2.3 基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计算
    5.3 评价要素综合权重的计算
    5.4 TOPSIS风险因子排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化工建筑物腐蚀破坏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园区地震级联灾害情景建模与应急对策研究[D]. 王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盐雾环境中涂层钢筋腐蚀性行为研究[D]. 杨振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西部盐湖环境下涂层钢筋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劣化规律研究[D]. 王鹏辉.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监管研究 ——以西气东输一线长输管道项目为例[D]. 胡载彬.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5]长输油气管道脆弱性分析[D]. 王佳录.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D]. 徐向春. 东南大学, 2020(02)
  • [7]基于BP神经网络的N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D]. 熊威. 南昌大学, 2020(01)
  • [8]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陈雪锋.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9]危化品槽罐车公路运输事故情景构建、演化模拟与安全控制研究[D]. 曹建. 湖南科技大学, 2020
  • [10]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D]. 张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化学建筑腐蚀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