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思想史读书报告

印度佛教思想史读书报告

问:大二国学 印度佛教的基本思想
  1. 答:释迦牟尼传法之初,就提出最基本的“三法印”思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其中的“无我”论是枢纽性的环节。印度佛教所说的无我或我空,不承认人的某种绝对的、“单子”式的自性的存在,但我的“空性”也非指完全寂然虚无,而是指现象之“我”的缘起产生、无常、无自性。佛教认为,人类的无明烦恼、争斗与恶业,都是缘于把本来无常的“我”看成某种孤立僵持的实体,甚至把我的相对的、有限的存在抬高为众生与万物的中心。纤卜毕佛教对“我执”的彻底怀疑与消解,表明了孤立自限的狭隘自我的虚妄,从而打破了人的未经慎思与明证的优越感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趋向,也就是反对(价值说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它认为各式各样的个人主义及其变种(包括人类中心主义、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态,已成为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既导致社会争斗,也引起环境恶化。为此,至少生态学的主流不把人看作最终的实体性的存在,而是关系性的存在。“根据内在联系的观点,人一旦离开了他周围的环境,就不再是同样一个人。”“人类就其本质来说优于其他物种的观念是无根基的,这不过是人类出于自身私利的一种偏见。”人类中心意识的无度膨胀和人的私欲的恶性泛滥,已经导致了人类和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秩序的严重毁芹破坏。生态学根据其对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认识,倡导一种超越狭隘、利弊汪己的个人主义立场的全球伦理。在这一关系到环境状况的人的最根本的伦理立场上,印度佛教的古老智慧与当代生态学的认识遥相呼应。
  2. 答:印度早已经没有佛教,印度人信神不信佛。佛教谨升差不多专属中国了。佛教基本思想:物祥春老质是虚幻的,生命是轮回的,人的一生受因果法则支配。以上正确,至于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迷森兄信。
问:《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第二十四章:佛教的兴起和传布
  1. 答: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五百年之间的的这段时间,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出生。他出生于部落统治者氏族,在29岁之前过着普通的贵族生活。
    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感觉心灵无法得到满足。当他有这种想法后,他见到的四件事情对他产生了启示,他们分别是虚弱的老人;身患恶疾、万分痛苦的人;一具没有掩埋的尸体及一个四处游荡的苦行僧。通过他们他认识到生活是神秘的、苦恼的,而他则想去寻找生命的奥义。
    乔达摩开悟后,和他的五个弟子一起开始依靠口述讲道。他认为人生的所有苦难和不满都来自私欲和贪婪,人的李做私欲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个人的欲望、俗欲。只有克服这些私渗扰银欲,才能拥有较高的智慧,获得涅槃。
    阿育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佛教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他的支持和传布。他大力支持佛教的传教团体,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佛学文献,并在全国各地树立阐述乔达摩教义的铭刻,还派遣传教士去克什米尔、锡兰、塞琉古王朝、托勒密王朝等去传教。
    佛教经过阿富汗、突厥进入中亚细亚传入中国 。当佛教传入中国时,道教已经是一种广泛传播的宗教。除了道教之外,佛教还遇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神学特征非常少,主要教个人的行为准则,道家则侧重于生活的哲学规则,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中国人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并称三教,这三教为以后中国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佛教的衰败是因为缺少丛宴进步,而犹太教因为目标明确有上帝的诺言而像一盏指路明灯,为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而在印度,佛教与婆罗门教一起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婆罗门教越来越强大并将佛教驱逐出印度。
问:想了解圣严法师的印度佛教史一书
  1. 答:圣严师父《印度佛教史》[5]  、《西藏佛教史》、《日韩佛教史略》等三册大作,原本为一合订精装钜着,书名《世界佛教通史》(上),由法鼓文化的前身,东初出版社於一九六九年发行问世。由於师父精严的学术背景,厚实的修证工夫,广博的教育理念,与深切的菩提悲愿,成就了本书的涵盖面与独特性。其内容深入浅出,史料完整丰富,考证精确详实,文笔优美流畅,普遍受到教内外大众的喜欢,并且也深获学术界的重视好评,在同类着作中,诚为相当稀有难得。因之本书也多次再版,并於一九九三年收录於《法鼓全集》当中。《通贺毁散史》原书严谨有序,条理井然,即使分章阅读,也可视为三本结构完整的着作。法鼓文化一方面因应众多读者的热烈回响,另一方面也鉴於时代的变迁以及阅读的方便,於是将之重新整理禅氏编订,依地区分为三册,以平装本的面貌与大众见面,务求满足读者阅读上的多元需求。圣严师父曾说,要想对这个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宗教做宏观性的了解,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是最好不过了。佛教发源於两千多年前的印度,在因缘的变化流转中,有部派佛教的分裂、大乘佛教的开展,有与各个余者不同民族文化结合后所呈现出的特色。这不仅只是一个宗教的发展过程,它真正的意义在於这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从丰富的客观史料着手,加上师父独特的文笔见地,这是一套结合了历史、哲学、宗教与文学的好书。全书以社会环境与时代变迁为背景,以教团活动及教理思想做经纬,不但有佛教徒必须具备的智识,也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研究阅读,不论是任何背景的读者,相信都将有满意会心的收获。
印度佛教思想史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