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一、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刘克明,刘烁,郭华,韩琦,王艳[1](2019)在《ADC直方图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分期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分期中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家兔肝纤维化不同时期的模型,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在AW工作站上后处理生成ADC图,计算基于感兴趣区(ROI)的平均ADC值,对整个肝脏进行ADC直方图分析,计算ADC值直方图的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值和峰度值。采用t检验比较S0和S1期、S2和S3期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33只不同分期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统计分析表明,S1期的偏度值高于S0期,而S3期的峰度值高于S2期(P<0.01),其他参数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值直方图参数可帮助发现早期肝纤维化并能鉴别S2和S3期纤维化,这为临床准确指导肝纤维化治疗,延缓和逆转病变发展提供了可能。

方竞,周忠洋,廖锦元[2](2019)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建立家兔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时,不同感染剂量对家兔胆管和肝细胞损伤的差异,为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提取华支睾吸虫囊蚴,分别以400、600、800个囊蚴经口灌胃15只家兔,设为低、中、高感染组,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家兔),感染90天后取动物肝脏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囊蚴灌胃的家兔均成功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后4周粪便虫卵检出率达100%,低、中、高感染组成虫回收率最高分别为20.50%、15.17%和23.38%,低、中感染组间成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低、中感染组与高感染组间成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家兔肝内胆管明显增粗,在肝内胆管和胆囊中找到大量活成虫;镜下见汇管区增大并有胶原成分积聚,肝内胆管增粗、胆管壁增厚,胆管及周围组织炎症,胆管内皮局部可见低级到高级的上皮内瘤变;Masoon染色观察,按Metavir肝纤维化评分,对照组5只均为肝纤维化F0期,实验组2只为F1期,4只为F2期,4只为F3期,低感染组与高感染组之间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模90天,600个囊蚴为家兔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最佳推荐剂量,满足胆管损伤、肝纤维化的实验造模要求。

次仁巴珍[3](2019)在《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分析及减方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在藏区应用广泛。但藏药复方中普遍含有一些重金属成分,其中朱砂、松石等矿物药存在含量超标的问题,对药物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一直受人们关注。本课题通过分析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将二十五味松石丸进行减方(减朱砂和松石),并比较减方前后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探讨原方减方后治疗肝病有效且安全的可行性。以期为藏药组方的优化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新修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典籍,概括二十五味松石丸中所含25味药的“味”、“性效”并分析二十五味松石丸的药“味”、“性效”的配伍特点,整理出21种常用治疗肝病的藏药方剂,统计二十五味松石丸的各成分药在21种常用治疗肝病藏药方剂中单味药的使用频次和药对配伍频次,并进行分析。探讨了二十五味松石丸原方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2.对二十五味松石丸进行减方即去除含重金属成分朱砂和松石,得到去除重金属的原方减朱砂组、原方减松石组、原方减朱砂和松石组。3.取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630mg/kg)、二十五味松石丸(105mg/kg)组、原方减朱砂(103mg/kg)组、原方减松石(98mg/kg)组、原方减朱砂和松石(97mg/kg)组。连续8周对各组大鼠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空白对照组除外。在造模期间,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并在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AL)的水平,通过ELISA测定大鼠透明质酸(HA)、羟脯氨酸(HYP)、层粘连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行常规HE染色并观察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1.通过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的探讨,结果表明,二十五味松石丸是以清热药配伍为主的组方,主要治疗热性肝病,其核心组合成分为西红花和牛黄。2.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减方前后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LN、HA、TGF-β1和HYP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十五味松石丸(105mg/kg)组,原方减少朱砂和松石(97mg/kg)组大鼠血清TGF-β1、HA、LN和HYP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大鼠肝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二十五味松石丸减方前后均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以二十五味松石丸组的防治作用最佳,原方减朱砂和松石组次之,原方减朱砂组和原方减松石组的防治作用均最差。

刘闪闪,徐丽红,李琼,张俐娜,刘帆,杨欣,李军[4](2019)在《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而四氯化碳(CCl4)造模法最常使用,而不同的给药途径对造模成功率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皮下注射纯CCl4,旨在探讨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给药剂量及时间间隔。目的探讨CCl4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2015年4—9月,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6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G0组10只,G1~G3组各12只。G0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0.5 ml/kg,G1~G3组分别以0.2、0.3、0.5 ml/kg的分析纯CCl4背部皮下注射,2次/周,共16周。G2组起始剂量为0.3 ml/kg,3周后增加剂量为0.4 ml/kg,5周后增加剂量为0.5 ml/kg,此后维持剂量在0.5 ml/kg。造模后第4、6、8、10、12、14周,分别从G1~G3组随机选取1只家兔,处死并取肝组织标本。第16周处死G1~G3组家兔及2只G0组家兔,造模期间死亡的家兔立即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家兔的死亡均发生在造模3周内,各组造模3周内家兔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值=7.004,P=0.048);其中,G3组家兔死亡率高于G0、G1、G2组(P<0.001)。第16周时,G1~G3组造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值=4.747,P=0.165)。结论采用CCl4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3 ml/kg并剂量递增,可成功建立死亡率低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

陈英[5](2018)在《MRE定量评价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实验及胆管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不同频率MRE定量分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目的:1.探讨MRE弹性值诊断F0-F4不同级别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能力,确定最佳阈值,评价其诊断效能,并明确弹性值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的相关性;2.初步确定MRE定量评价家兔肝脏硬度的最佳频率。方法:1.采用胆总管部分结扎法构建家兔F0-F4不同级别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并分别采用60Hz、80Hz及1)0Hz不同频率下侧卧位扫描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肝脏MRE成像。2.家兔肝脏的弹性值测量:由两名观察者分别盲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肝脏进行弹性值测量,每只家兔肝脏取三层,每层画3个ROI,避开肝脏边缘、伪影和大血管,取平均值,两名观察者每只家兔共测量得到6个弹性值。3.统计分析: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F0-F4不同肝纤维化级别所测得的家兔肝脏弹性值先进行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如符合正态分布,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不同级别间弹性值的统计学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用Pearson法统计肝脏纤维化级别与肝脏弹性值的相关性,并计算出相关系数R,同时画出散点图,求得R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计算出F0-F4期肝纤维化的诊断阈值,并分别评价≥F1,≥F2,≥F3,F4的诊断阈值的诊断效能;利用ROC曲线分别计算不同频率下≥F1,≥F2,≥F3,F4的曲线下面积(AUC),初步确定最佳频率。结果:1.不同纤维化级别间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不同级别间弹性值除 60Hz F0 与 F1,60Hz、80Hz 及 100Hz F2 与 F3,80Hz 及 100HzF3 与F4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P均<0.05或<0.01,有统计学差异。2.相关性分析及诊断效能评价:60Hz、80Hz及100Hz不同频率下不同纤维化级别与肝脏弹性值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75,0.732,0.745,P均<0.001);AUC除60Hz≥F2为0.89外,其余均在0.91以上,尤其80Hz频率,AUC均在0.95以上。60Hz的诊断阈值分别为:≥F1:2.65kPa,≥F2:2.88kPa,≥F3:3.07kPa,F4:3.33kPa;80Hz 的诊断阈值分别为:≥F1:3.34kPa,≥F2:3.81kPa,≥F3:3.96kPa,F4:4.11kPa;100Hz 的诊断阈值分别为:≥F1:4.69kPa,≥F2:4.99kPa,≥F3:5.31kPa,F4:5.55kPa。结论:1.MRE具有良好的诊断不同级别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能力,不同频率下不同级别的AUC均在0.9左右或以上,不同级别的诊断阈值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弹性值与不同级别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2.初步确定MRE定量评价家兔肝脏硬度的最佳频率为80Hz。第二部分MRE定量评价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对照研究目的:探讨MRE定量评价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确定两者的最佳诊断阈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经多期增强(CEMP)CT、MRI及MRE扫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共60例患者的CEMPCT、MRI表现、CA199值和MRE弹性值。最终入组44例,其中,肝内胆管周围良性病变(包括结石、炎症和/或纤维化)16例(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4.86岁);肝内胆管周围恶性病变(胆管细胞癌)28例(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7.18岁)。对照分析研究两组的CEMPCT、MRI表现、肝脏弹性值及CA199值情况。肝脏弹性值的比较,包括胆管周围良性病变与相对正常肝实质区1的弹性值比较、胆管周围恶性病变与相对正常肝实质区2的弹性值比较,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弹性值比较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1与相对正常肝实质区2的弹性值的比较。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配对设计连续变量采用配对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用Pearson法统计肝内胆管周围恶性病变的弹性值与相对正常区背景肝实质的弹性值相关性,并计算出相关系数R。利用ROC曲线分别计算出鉴别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弹性值及CA199的诊断阈值,并画出CEMPCT/MRI及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比较四者的诊断效能及 AUC。结果:研究显示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与相对正常区1与2的弹性值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及0.006。胆管周围恶性病变的弹性值明显高于肝内胆管周围良性病变的弹性值(8.32 kPavs 5.15 kPa,P<0.001)。胆管周围恶性病变与相对正常区背景肝实质的弹性值不存在相关性(R = 0.166,P=0.399)。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患者的CEMP CT/MRI表现(P<0.001)、CA199值(P= 0.008)及三者联合诊断(P<0.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根据ROC曲线,计算出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弹性值诊断阈值为6.42kPa,AUC为0.934,该诊断阈值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82.1%,准确度为88.1%。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CA199诊断阈值为140.6 U/ml,AUC为0.783,该诊断阈值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78.6%。CEMPCT/MRI诊断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799,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81.2%,准确度为79.5%。三者联合诊断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768,敏感度为53.6%,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0.5%。结论:MRE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能力,诊断阈值为6.42 kPa时诊断效能最佳,其诊断准确度高于CA199及CEMP CT/MRI。第三部分 MRE定量及多期增强影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目的:1.探讨MRE定量评价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确定两者的最佳诊断阈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2.对照分析肝硬化背景下IMCC和HCC的CEMP CT、MRI表现,并探讨有助于诊断IMCC的特征性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硬化背景下50例IMCC和50例HCC的资料,其中28例IMCC和28例HCC经肝脏MRE扫描,其余22例IMCC和22例HCC经CEMP CT、MRI扫描。观察指标包括肝脏MRE扫描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及非肿瘤肝实质区的弹性值,同时分析此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A199、AFP及CEA);CEMP CT和MRI扫描的两组患者的肿瘤动态增强各期信号/密度、强化方式及伴随征象。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来计算出鉴别肝硬化背景下IMCC与HCC的弹性值、AFP及CA199的诊断阈值,并比较三者诊断阈值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及AUC。结果:1.28例肝硬化背景下IMCC与非肿瘤肝实质区1,28例肝硬化背景下HCC与非肿瘤肝实质区2及肝硬化背景下28例HCC与28例IMCC的弹性值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1及0.003。肝硬化背景下IMCC与HCC患者的CA199(P=0.022)及AFP(P=0.013)也存在统计学差异。根据ROC曲线,计算出肝硬化背景下IMCC与HCC的弹性值诊断阈值为7.24Kpa,AUC为0.702,该诊断阈值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7.9%,准确度为69.6%。肝硬化背景下IMCC与HCC的CA199诊断阈值为19.3 U/ml,AUC为0.703,该诊断阈值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8.2%,准确度为68.2%。肝硬化背景下HCC与IMCC的AFP诊断阈值为37.45 ng/ml,AUC为0.722,该诊断阈值的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71.4%,准确度为70.5%。MRE与CA199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73.2%。MRE与AFP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28.6%,特异度为96.4%,准确度为62.5%。2.肝硬化背景下22例IMCC和22例HCC肿瘤的强化方式、MRI延迟期信号(P<0.001)以及伴随征象如肿瘤最大径(P=0.010)、包膜凹陷(P=0.001)、门静脉侵犯(P=0.002)、肝内胆管扩张(P=0.007)及腹腔淋巴结肿大(P<0.001)等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IMCC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渐进性强化(CT P=0.001,MRIP<0.001)及环状强化(CT,P=0.021),HCC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快进快出(CT、MRI,P均<0.001)。12/15(80%)例IMCC表现为延迟期高信号,而只有2/21(9.5%)例HCC表现为延迟期高信号(P<0.001)。结论:1.MRE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肝硬化背景下IMCC与HCC的能力,诊断阈值为7.24 kPa时诊断效能最佳,其诊断准确度与CA199及AFP相当;当联合MRE与CA199诊断时,其诊断准确度最高。2.肝硬化背景下出现CEMPCT/MRI渐进性强化或外周环状强化、MRI延迟期相对等高信号伴随包膜凹陷、门静脉侵犯、肝内胆管扩张、腹腔淋巴结肿大、CA199升高则有助于IMCC的诊断。

周立绥,杜勇,彭涛,宋丽华,段玉梅,吕赛群,牛翔科,权光南[6](2017)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家兔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构建家兔肝纤维化不同时期的模型,进行多b值(分别为0、50、100、200、300、800、1000、1200 s/mm2)IVIM成像,并最终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相应将实验家兔分为S1S4 4组,测量不同时期纤维化肝脏IVIM双指数模型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比较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与S1组、S2组与S3组的参数。结果对照组家兔D值高于S1组家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级别的增加,D、D*及f值也逐渐减低。其中,S2组与S3组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值有助于鉴别正常肝脏及肝纤维化S1期,D*值有助于鉴别S2及S3期的肝纤维化,而f值则不能发现早期肝纤维化,也不能帮助进行肝纤维化分期。IVIM成像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肝纤维化早期及准确分期的方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赵广强,翁苓苓,陈义磊,费强,王凤鸣,诸毓文,张闽光[7](2016)在《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兔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对照组家兔麻醉后进行MR-DWI及MR-DTI检测。分别在DWI(b=500s/mm2)图像上测量SI值,在ADC图上测量ADC值,在重建ADC图上测量C-ADC值,在FA图上测量FA值。检测完成后麻醉状态下放血处死,取肝脏标本固定后做病理检测,以HE染色及VG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病变,并对其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重度纤维化组(S3、S4)。结果无纤维化组的SI值为46.6±3.6,显着小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58.9±9.4(t=-2.968,P=0.014)及重度纤维化组的86.8±17.6(t=-6.250,P=0.000);轻中度纤维化组的SI值58.9±9.4显着小于重度纤维化组的86.8±17.6(t=-3.607,P=0.003)。无纤维化组的ADC值1.767±0.05,显着大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1.451±0.20(t=3.934,P=0.006)及重度纤维化组的1.114±0.08(t=18.338,P=0.000);轻中度纤维化组的ADC值为1.451±0.20显着大于重度纤维化组的1.114±0.08(t=4.113,P=0.004)。无纤维化组的C-ADC值为1.736±0.03,显着大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1.438±0.21(t=3.639,P=0.01)及重度纤维化组的1.051±0.17,(t=11.470,P=0.000);轻中度纤维化组的CADC值1.438±0.21显着大于重度纤维化组的1.051±0.17(t=3.928,P=0.002)。无纤维化组的FA值237.6±11.3小于轻中度纤维化组的242.6±15.1(t=-0.494,P=0.632)及重度纤维化组的256.9±39.4(t=-1.050,P=0.316);轻中度纤维化组的FA值242.6±15.1小于重度纤维化组的256.9±39.4(t=-0.963,P=0.353);4MR图像测量数据的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无纤维化组与纤维化组的SI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33,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1,C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73,FA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360。轻中度肝纤维化组与重度肝纤维化组的SI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089,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64,C-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FA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384。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能够对肝纤维化模型的肝纤维化程度较好的区分;弥散加权成像的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性高于弥散张量成像。

胡晓峰,吕维富,赵宗豪,孙一兵,彭燕[8](2015)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法建立家免肝纤维化模型每次实验抽取模型组家免7□8只和对照组家免2□3只进行DWI检查,共对30只肝纤维化成模组和10只对照组家免进行了DWI检查测算不同b值(分别为300、500和1000s/mm2)时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DWI后12h内处死家免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期动物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DC值变化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ADC值预测S2及以上肝纤维化和S3及以上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ADC值与纤维化分期之间呈负相关性取b值=500 s/mm2时相关性最高(r=0.795,P=0.000);在不同b值情况下肝纤维化≤S1与≥S2之间、纤维化≤S2与≥S3之间肝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b值=500 s/mm2时,ADC值诊断≥S2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以ADC值=1.58×10-3mm2/s为截断点,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75.0%;ADC值诊断≥S3肝纤维化的AUC为0.920,以ADC值=1.43×10-3mm2/s为截断点,其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0.0%。结论ADC值可以用于诊断肝纤维化分期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广强,张闽光[9](2015)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MRI检测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备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主要有四氯化碳(CCl4)法和硫代乙酰胺(TAA)法,该方法造模简单、成模率高,物理方法中主要为胆管结扎法,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模率较低,但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在磁共振检测的研究中,弥散加权、灌注成像及波谱成像能够对中重度肝硬化作出分期,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分期尚有明显不足,而弥散张量成像在轻中度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较大优势。现就制备动物肝纤维化模型的常用方法及该模型MRI检测的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张晓媛,马苏美,王蕊,姚亚宁,杨东红,冯菲[10](2014)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与生化S指数评定兔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与血清生化指标S指数在兔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2只家兔皮下注射5%硫代乙酰胺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8只家兔于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于造模第4、8、12周末行ARFI和血清实验室检查,获取肝脏剪切波速度(SWV),计算S指数,取肝脏制作标本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比较SWV与S指数在兔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中29只家兔造模成功,肝纤维化分期S1、S2、S3、S4期分别为10只、8只、7只、4只;另3只家兔肝脏严重炎症坏死而无纤维化。SWV与S指数均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V较S指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具有更显着的相关性(r=0.724、0.472,P﹤0.05);应用SWV和S指数诊断肝纤维化程度≥S1、≥S2、≥S3、S4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7、0.82、0.89和0.76、0.75、0.71、0.74。结论 ARFI较生化S指数能更准确地诊断兔肝纤维化程度。

二、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ADC直方图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分期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家兔肝纤维化模型构建
    1.2 检查方法
    1.3 组织病理学检查
    1.4 图像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建模结果及影像表现
    2.2 ADC参数分析值
3 讨论

(2)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材料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2.1 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采集
        1.2.2动物分组和灌胃
    1.3 检查方法
        1.3.1 粪便检查
        1.3.2 病理检查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造模情况
    2.2 病理检查结果
3 讨论

(3)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分析及减方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1.1 化学性肝纤维化模型
    1.2 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
    1.3 高脂肪饮食建立非酒精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
    1.4 实验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
    1.5 刀豆蛋白A(ConA)法建立的肝纤维化模型
    1.6 其他方法建立的肝纤维化模型
    1.7 小结
第2章 探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
    2.1 材料与方法
    2.2 藏医药配伍理论
    2.3 结果
        2.3.1 二十五味松石丸“药味”配伍分析
        2.3.2 二十五味松石丸“性效”配伍分析
        2.3.3 二十五味松石丸“化味”配伍分析
        2.3.4 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减方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
    3.1 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实验动物
    3.2 方法
        3.2.1 大鼠分组方法
        3.2.2 造模及给药方法
        3.2.3 生化指标检测
        3.2.4 ELISA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
        3.2.5 病理形态学观察及评分标准
        3.2.6 Masson染色
        3.2.7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大鼠一般情况
        3.3.2 大鼠成模判定
        3.3.3 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3.3.5 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3.3.6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3.4 小结
讨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实验试剂
        1.2.2 模型制作
        1.2.3 病理学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造模期间家兔一般情况
    2.2 造模3周内家兔死亡情况
    2.3 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5)MRE定量评价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实验及胆管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频率MRE定量分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E定量评价肝内胆管周围良恶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RE定量及多期增强影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家兔肝纤维化模型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构建
    1.2 仪器与方法
    1.3 病理组织学检查
    1.4 图像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学表现
    2.2 MRI表现
    2.3 D、D*和f值比较
3 讨论

(7)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兔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1.1.1实验动物及饲养
        1.1.2试剂与设备
        1.1.3造模方法
        1.1.4分组及处理
    1. 2 MRI及病理检测方法
        1.2.1 MRI检测方法
        1.2.2病理学检测方法
    1. 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动物及病理结果
        2.1.1动物情况
        2.1.2肝脏大体病理
        2.1.3镜下及病理结果
    2. 2 MRI检测结果
        2.2.1图像结果
        2.2.2 FSE-T2W脂肪抑制图像
        2.2.3 DWI及DTI检查结果
3 讨论

(8)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MRI检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常用方法
    1.1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
    1.2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硬化模型
    1.3胆汁型肝纤维化模型
    1.4其他
2肝纤维化模型MRI研究常用方法
    2.1扩散加权成像
    2.2弥散张量成像
    2.3磁共振波谱成像
    2.4灌注加权成像

(10)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与生化S指数评定兔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仪器与方法
        1. 仪器:
        2. 超声检查:
        3. 生化S指数计算:
        4. 病理检查: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动物模型建立情况
    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WV与S指数测值结果
    三、SWV、S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
    四、SWV和S指数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ROC曲线
讨论

四、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ADC直方图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分期中的可行性研究[J]. 刘克明,刘烁,郭华,韩琦,王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9)
  • [2]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方竞,周忠洋,廖锦元.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02)
  • [3]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分析及减方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D]. 次仁巴珍.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4]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研究[J]. 刘闪闪,徐丽红,李琼,张俐娜,刘帆,杨欣,李军. 中国全科医学, 2019(05)
  • [5]MRE定量评价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实验及胆管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D]. 陈英. 浙江大学, 2018(08)
  • [6]家兔肝纤维化模型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动成像研究[J]. 周立绥,杜勇,彭涛,宋丽华,段玉梅,吕赛群,牛翔科,权光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06)
  • [7]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赵广强,翁苓苓,陈义磊,费强,王凤鸣,诸毓文,张闽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01)
  • [8]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的价值分析[J]. 胡晓峰,吕维富,赵宗豪,孙一兵,彭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06)
  • [9]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MRI检测的研究进展[J]. 赵广强,张闽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3)
  • [10]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与生化S指数评定兔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张晓媛,马苏美,王蕊,姚亚宁,杨东红,冯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07)

标签:;  ;  ;  ;  ;  

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