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

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

一、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海波[1](2020)在《干河矿边角遗煤开采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霍宝干河矿2-126工作面原通风系统在边角煤复采期间通风困难的问题,分三个阶段对原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二进一回"通风,减少了供风距离,降低通风阻力,确保了通风系统稳定运行,为边角煤复采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

胡俊[2](2020)在《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煤层自燃火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自燃是引发矿井火灾的主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重组矿井或者周边附有小窑的矿井煤自燃现象尤其严重。由于小煤窑的越层越界乱采乱掘以及后期的不恰当维护,致使小煤窑火区错综复杂,加大了火区的治理难度。为高效治理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复杂火区的发火问题,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针对小煤窑火区的综合治理体系,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全面分析了中央水仓火区的特性,研究了火区发展与5上-103工作面开采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事故报告调查和理论分析,晋北煤业中央水仓火区具有多点火源、火源位置隐蔽、超大立体空间火区、火区空间异构的特性,且水仓原本的排水能力缺失,存在发生水害事故的风险。通过SF6示踪气体对火区漏风通道进行定性检测,对重点漏风区域定量检测,弄清了晋北煤业中央水仓火区和5上-103工作面间的关系;通过取点测压绘制出火区与5上-103工作面区域间的压能图,发现区域内回风大巷压能最低,风流均流向回风大巷,并不会向工作面汇集,5上-103工作面在均压措施下能够保证正常回采。针对晋北煤业中央水仓火区的发火特性,构建了井上与井下相结合的综合防灭火系统,制定了缩封启封的治理方案,形成了一套综合治理体系。井上防灭火系统主要通过地面灌注大流量三相泡沫达到覆盖火区熄灭隐蔽火源的目的,井下注浆系统通过在回风斜井布置的8个钻场向火区共施工140个钻孔,使注入的胶体浆液和惰性介质全方位覆盖火区,进一步治理火区。通过对火区内气样数据分析,经治理后,密闭内空气温度为38℃,与日常温度相近,氧气浓度均低于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0ppm,水温稳定在48℃,火区启封综合验证指标Tr值与RT值均小于1,表明火区已经稳定,可以启封。并提出了先启封3#密闭,然后按照A至F区段逐段启封整个火区的启封方案;制定并采取了巷道清淤、巷道修复以及壁后注浆等启封措施,最终顺利解封火区,恢复了中央水仓排水能力,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的治理思路与方案能够为类似密闭火区的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该论文有图56幅,表10个,参考文献75篇。

王瑶[3](2018)在《基于Delphi-AHP和模糊熵权法的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矿工业的发展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采掘工业发展的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矿井灾害。导致矿井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处于一个可靠的动态环境中,一个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采掘工程安全有效的进行,因此,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评价就成为当前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可以及时发现矿井通风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为了有针对性的查找矿井通风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矿井通风动力及费用情况,通风系统监测的可靠性,矿井气象环境及通风情况,矿井通风抗灾害能力四个方面对矿井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德尔菲--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分别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组合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出综合权重,根据构建出的矿井各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可分别求出所对应的隶属度,进而将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与隶属度组成的判断矩阵逐层进行加权进行模糊计算,可以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最后对辛置矿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可得到评价结果为通风良好水平,该评价为辛置矿井的可靠通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计算表明,采用德尔菲--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于矿井通风的评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广泛性。

韩彦龙[4](2017)在《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平顶山十矿目前开采深度达到1000 m以上,平顶山十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对于瓦斯的治理通常采用底板巷以及其他的治理方式对瓦斯进行局部治理,瓦斯治理的时间长,范围小未能有效的解除瓦斯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于己15-16突出煤层的瓦斯治理提出了采用下保护层开采方法,利用保护层开采使己15-16煤层卸压,而后进行卸压瓦斯抽采。同时结合Y型通风保证保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因此进行沿空留巷Y型通风条件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和瓦斯抽采研究对十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论文根据平顶山十矿的己15-16煤层高瓦斯、低渗透性的赋存条件,运用理论分析了保护层开采过后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和三带分布,以及采动卸压瓦斯运移规律;根据瓦斯流动气体运动状态方程、瓦斯流动方程等理论建立瓦斯流动规律的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uent模拟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和Y型通风风量配比;设计了针对己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被保护层己15-16煤层的瓦斯抽采方案,并对瓦斯抽采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得出了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的采空区三维瓦斯运移规律;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当总风量一定时,通过模拟结合现场验证己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最佳风量配比为2:1;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瓦斯抽采系统为:下进风巷穿层钻孔和预抽巷水平钻孔,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和分析得出瓦斯抽采系统抽采总量为337.64万m3,剩余瓦斯量为599.82万m3,总体瓦斯的抽采效果良好。

武文强[5](2017)在《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通风保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煤炭产量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各大矿局通过资源整合不断扩大矿井产量,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的建设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的建设主要是把庞庞塔矿与千万吨项目部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扩大现有产量形成千万吨生产规模的现代化大型矿井。为了实现整合后的千万吨矿井能够有一个可靠、稳定的通风系统去保障安全生产,本论文针对庞庞塔矿与千万吨项目部现阶段的矿井通风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庞庞塔矿与千万吨项目部通过750大巷连通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分析与方案制定,找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对各个贯通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最佳的贯通方案。在750大巷以最佳方案贯通后,对庞庞塔矿与千万吨项目部的通风系统进行全面分析,验证贯通后千万吨矿井与750巷道风流的稳定性,找出通风系统中的不足,尤其是阻力过大区域和风量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为提高整合后的千万吨矿井抗灾变能力,对庞庞塔矿与项目部采区独立通风、风机停转、全矿井的反风等进行仿真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的方法提前预测风机停转、反风后矿井通风系统的变化,从而制定应对井下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通过对以上三个主要部分的分析研究,要使庞庞塔矿与千万吨项目部顺利贯通后的千万吨大型现代化矿井有一个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为千万吨矿井以后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彬[6](2017)在《机械化矿山空气幕应用与研究》文中指出矿用空气幕作为一种新型硐室型风流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中型机械化矿山,拟解决地下通风过程中进风不足、风流短路等通风难题。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空气幕引射风流对系统解决盘区中段及多分段的风流调节问题尚有局限。基于这一观点,本论文以安徽某铜矿山和贵州某磷矿为例,采用现场实测、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阐明了影响通风系统稳定性的三大主要因素,研究得出空气幕在单巷道、盘区中段及多分段条件下风流流场特性,揭示了空气幕在复杂作业条件下的流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在单条巷道中,改变空气幕风机功率可以实现对巷道风流的增阻、引射、隔断。(2)单台空气幕作业和多台空气幕联合作业对其他未安装空气幕的巷道或分段的进风有抑制作用,并量化了空气幕对盘区中段或分段风流流场影响程度。(3)在通风困难的穿脉或分段,安装空气幕后,矿山通风效果明显改善,增幅达到20%以上。(4)揭示了空气幕位置、风机功率变化对盘区风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多巷道多台空气幕联合作业最佳布置位置和最佳风机功率组合。(5)引射型空气幕对解决盘区中段风流短路问题作用有限,即使在盘区三条巷道同时安装空气幕,短路风流风量降幅也仅有29.8%,短路风量依旧超过盘区总进风量的1/3。(6)运用Fluent软件,设计了三种调节风流的方案,对安徽某铜矿1#盘区中段风流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模拟计算结果,选出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采用引射型空气幕与增阻型空气幕联合作业后,盘区短路风流量降幅达50%,各巷道进风量对比现状增加了10%以上。

孙福玉[7](2015)在《铁新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它是由通风动力及其装置、通风井巷网络、风流监测与控制设施所组成的。通过对铁新煤矿通风系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测定了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掌握了矿井的通风阻力分布,获得了矿井主要井巷的摩擦风阻系数。通过对铁新煤矿“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北翼回风巷、+586回风平巷、回风斜井是矿井的通风阻力主要集中位置,特别是回风斜井遏制矿井通风。对矿井通风系统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建北风井、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反井钻孔三种改造方案,结合测定数据利用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对三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模拟,依据模拟结果对三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选出了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为通风系统最终改造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了现场施工,得了良好效果,说明通风系统改造优化方案可行有效。

王琪[8](2014)在《李雅庄矿自燃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矿井产量及采深的逐步增加,煤层瓦斯涌出量亦不断增大,不少工作面出现了上隅角瓦斯积聚超限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矿井的瓦斯防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抽采瓦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而对于回采工作面来说,瓦斯抽采和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的防治是一对矛盾体。如何既能使得采空区瓦斯影响下的上隅角瓦斯含量不超过限制,又能使得采空区落煤和遗煤不发生自燃现象,这就要求对具体情况下的自燃煤层回采工作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为矿井正常安全生产进行有效保证。本文从李雅庄煤矿2-226工作面入手,研究探讨如何治理自然发火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在治理上隅角瓦斯抽采的同时,兼顾工作面采空区内的遗煤自燃。该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U型通风虽然上隅角瓦斯积聚是必然的,但是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也是可实现的。如何既能使得采空区瓦斯影响下的上隅角瓦斯含量不超限,又能使得采空区落煤和遗煤不发生自燃现象,这就要求对自燃三带尤其是抽采条件下采空区的自燃三带进行划分研究,随后进行抽采孔的科学设计,对其位置、数量及埋管抽放的范围和抽放负压经行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在取得较好瓦斯抽采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抽采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影响。李雅庄矿2-226工作面2#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属Ⅱ类自燃煤层。2-22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较大,属于高瓦斯矿井。其中,采空区瓦斯涌出为上隅角瓦斯涌出的主要来源,因此,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的重点是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研究。上隅角瓦斯积聚一直是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难点,本文在对李雅庄煤矿的回采工作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计算、现场试验等手段详细地分析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及构成、采动裂隙场分布特征、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原因及规律,在对采场风流及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自然发火煤层U型通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提出以高位钻场和采空区交错埋管抽采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开展了工作面负压考察,合理设计了抽采工艺参数,并对工作面抽采效果及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效果进行了相应的考察,制定了自然发火判定依据及相应的防灭火措施,最终得出适合李雅庄矿类似条件工作面的抽采参数。研究确定了以高位钻场和采空区交错埋管抽采相结合的方式,是适合李雅庄煤矿2-226回采工作面进行上隅角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经过研究发现,针对高瓦斯矿井采空区瓦斯抽采条件下煤的自燃发火研究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在瓦斯抽采过程中,如何得到采空区内的漏风规律、氧气浓度分布及瓦斯分布规律,对于瓦斯抽采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瓦斯抽采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影响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李雅庄煤矿2-226工作面入手,研究探讨如何治理自然发火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在治理上隅角瓦斯抽采的同时,兼顾工作面采空区内的自燃。本论文形成一套通过研究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和分析采场风流和瓦斯分布规律开展上隅角治理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以高位钻场和交错埋管布置相结合来治理上隅角瓦斯的这项技术克服了单一高位钻场和埋管法的弊端,汲取二者的优点,相互配合,工业性试验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通过定量控制抽采负压进行抽采优化实现兼顾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和防治采空区煤层自燃的目的,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

杨威[9](2013)在《煤层采场力学行为演化特征及瓦斯治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源,开采保护层是高瓦斯突出煤层群区域瓦斯治理最有效的技术,但保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力学行为演化特征及其对瓦斯三维流动影响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其是薄上保护层采高小、通风排放瓦斯能力差、卸压范围小,区域瓦斯治理盲目性大。该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三向应力对瓦斯三维流动及突出危险性的影响机制为基础,以薄上保护层为研究对象,以采场三向应力场时空演化规律为主线,建立了采场空间分布模型,构建了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模式,破解了近距离煤层群卸压瓦斯治理难和远距离煤层群卸压难等技术难题。主要创新成果如下:统计分析了原岩应力分布特征,指出最大和最小应力倾向于沿水平方向,中间应力倾向于沿纵向,且最大应力为最小应力2倍以上;发现了最大应力方向是控制煤层巷道掘进突出危险性的关键因素,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念推至新的高度。研究发现:在同一应力场下,当巷道沿垂直于最大应力方向掘进时,掘进头前方产生显着的应力集中,突出危险性较大;而当巷道沿最大应力方向掘进时,掘进头前方无应力集中,突出危险性较小。同时发现,煤层强度差异是导致局部应力集中的关键因素,当巷道从一种强度的煤体掘向另一种强度的煤体时,不论巷道沿何种方向掘进,突出危险性都较大。通过分析采场围岩破坏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峰前阶段的“应力-裂隙-渗透率”本构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验证的方法,研究了采场三向应力分布及其对瓦斯三维流动的控制作用,同时研究得出了超前支撑压力、卸压角、“O”形圈等随煤层开采的时空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覆围岩“三带五区”划分和采场“四层空间”分布模型,最终首次从力学角度进行远近距离煤层群划分。现场测试了近距离煤层群薄上保护层采场瓦斯流动富集规律,验证了采场划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针对其特点发明了采动区强扰动瓦斯抽采钻孔护孔技术和“三位立体”分源瓦斯治理技术,提高了钻孔抗采动破坏能力,实现了区域瓦斯分源协同抽采,防治瓦斯超限。开创了基于最大应力方向的区域防突设计新方法,并得到现场试验的验证。根据最大应力方向对煤巷突出危险性的控制机理,通过将突出煤巷沿平行于最大应力方向布置,避免掘进头应力集中,降低突出危险性,该技术为除开采保护层和区域瓦斯预抽之外的另一种新的区域瓦斯治理技术。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ISTP收录1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体内容获得陕西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研究结果为高瓦斯煤层群保护层开采区域瓦斯治理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对今后矿井瓦斯治理和防突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皮子坤[10](2013)在《矿井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支护方式的聚类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值,在矿井通风设计和矿井通风技术改造方案制定的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为了准确地获取矿井巷道不同支护方式下的摩擦阻力系数,在通过对大量矿井进行通风阻力测试的基础上,统计归纳不同支护方式下的矿井巷道的摩擦阻力系数。从统计学的角度,运用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结果,运用SPSS软件,采用Bootstrap重样方法统计分析,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异常值的箱线图分析、Kolmogorov-Smirnova检验和Shapiro-Wilk检验。发现在所获得的实测数据中,在剔除实测数据中存在的极端值和异常值之后,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得出摩擦阻力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并采用Bootstrap重样抽样方法,对其进行统计计算,得出了摩擦阻力系数在置信区间为95%的取值范围。将该摩擦阻力系数的统计结果应用于另外一个煤矿,通过实测与应用算出的百米摩擦风阻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是高度显着的,验证了其正确性,从而提高了矿井不同支护方式下粗测巷道摩擦阻力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矿山的通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干河矿边角遗煤开采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通风系统现状
3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及效果
    3.1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3.2 优化效果评价
4 结语

(2)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煤层自燃火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特性
    2.1 矿井火区概况
    2.2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3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特点
    2.4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范围划分
    2.5 本章小结
3 5_上-103工作面风险性分析
    3.1 工作面概况
    3.2 漏风通道及漏风量测试分析
    3.3 矿井局部压能分布及分析
    3.4 5_上-103工作面均压措施
    3.5 本章小结
4 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综合治理
    4.1 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综合治理整体思路
    4.2 综合防灭火系统构建
    4.3 综合防灭火系统的应用
    4.4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治理效果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启封技术研究
    5.1 火区启封可行性验证
    5.2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启封方案
    5.3 启封前准备措施
    5.4 启封技术措施
    5.5 启封危险因素分析及防复燃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Delphi-AHP和模糊熵权法的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方法概述
    2.1 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理论
    2.2 层次分析法概况
    2.3 熵权法概况
3 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体系的隶属函数
    3.1 评价指标体系
    3.2 建立矿井通风系统指标体系的隶属函数
4 辛置煤矿通风系统评价
    4.1 辛置煤矿概况
    4.2 辛置煤矿通风能力核定
    4.3 辛置煤矿通风系统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计算
    4.5 评价指标参数计算
    4.6 辛置煤矿通风系统评价结果及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Y型通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2 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保护层开采覆岩运动与卸压瓦斯赋存运移规律
    2.1 保护层开采覆岩“三带”形成及其碎胀系数研究
        2.1.1 保护层开采覆岩“三带”的形成与特征
        2.1.2 采后覆岩“三带”三维立体碎胀系数的研究
        2.1.3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覆岩理论三带计算
    2.2 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流动理论与规律
        2.2.1 煤层瓦斯赋存状态
        2.2.2 卸压瓦斯流动理论
        2.2.3 卸压瓦斯涌出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矿井概况及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试
    3.1 平顶山十矿基本概况
        3.1.1 矿井地理位置和范围
        3.1.2 矿井开拓方式及主采煤层基本情况
        3.1.3 矿井通风系统及瓦斯抽采系统
    3.2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概况及瓦斯涌出来源分析
        3.2.1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概况
        3.2.2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风量确定和通风路线
        3.2.3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来源及涌出规律预测
    3.3 煤层瓦斯初始基础参数的测定
        3.3.1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
        3.3.2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Y型通风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4.1 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流场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4.1.1 Fluent软件简介与模拟目的
        4.1.2 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相关物理量的数学模型
        4.1.3 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物理模型的建立
    4.2 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流场和瓦斯分布数值模拟
        4.2.1 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
        4.2.2 Y型通风采空区风流流场及压力规律
        4.2.3 不同通风情况下的瓦斯浓度对比分析
        4.2.4 不同通风情况下的上下隅角的通风流线对比分析
        4.2.5 不同通风情况下工作面和采空区漏风对比
    4.3 实测对比不同通风情况下的瓦斯及漏风情况
        4.3.1 不同通风条件下的瓦斯涌出情况
        4.3.2 不同通风条件下的漏风情况
    4.4 本章小结
5 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5.1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而抽采系统的设计布置
        5.1.1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抽采方案设计依据
        5.1.2 己_(18)-24130岩石保护层工作面的瓦斯抽采设计
    5.2 瓦斯抽采治理效果考察
        5.2.1 下进风巷瓦斯抽采系统
        5.2.2 预抽巷瓦斯抽采系统
        5.2.3 瓦斯抽采与工作面回采距离的关系
        5.2.4 保护层工作面开采瓦斯抽采治理效果考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通风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矿井通风国内发展研究历史及现状
    1.4 矿井通风国外发展研究历史及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庞庞塔矿与千万吨项目部贯通模拟方案分析
    2.1 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2 庞庞塔煤矿、千万吨项目部与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简介
    2.3 通风系统概况
    2.4 方案一:千万吨项目部与庞庞塔煤矿直接贯通
    2.5 方案二:庞庞塔煤矿与千万吨项目部贯通后调节750回风系统
    2.6 方案三:增加回风配巷,贯通750检修大巷和750胶带巷
    2.7 方案四:调节西区轨道暗斜井与750检修大巷联络巷
    2.8 方案五:调整风机,增加系统回风量
    2.9 方案结果分析总结
    2.10 本章小结
3 千万吨矿井通风系统分析
    3.1 阻力测定系统误差分析
    3.2 吉家庄回风井最大阻力路线
    3.3 程家塔回风井最大阻力路线
    3.4 庞庞塔矿与项目部有效风量分析
    3.5 750 巷道贯通后风流状况分析
        3.5.1“H”型通风系统分析
        3.5.2“H”型通风系统相关参数计算
        3.5.3“H”型通风系统750巷道风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千万吨矿井通风保障技术研究
    4.1 采区独立通风
    4.2 风机故障停机通风系统分析
        4.2.1 吉家庄回风井风机停转
        4.2.2 程家塔回风井风机停转
    4.3 风机反风通风系统分析
        4.3.1 吉家庄回风井单独反风分析
        4.3.2 程家塔回风井单独反风分析
        4.3.3 吉家庄、程家塔回风井联合反风分析
        4.3.4 反风方案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机械化矿山空气幕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矿用空气幕研究现状
        1.2.1 国外矿用空气幕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矿用空气幕的研究现状
    1.3 基于数值模拟的空气幕研究现状
        1.3.1 数值模拟在非矿用空气幕研究中应用现状
        1.3.2 数值模拟在矿用空气幕研究中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矿用空气幕对通风系统影响研究
    2.1 矿用空气幕工作原理及应用
        2.1.1 矿用空气幕工作原理及其设置方式
        2.1.2 建立硐室型风机机站
    2.2 通风网络分类
    2.3 复杂通风系统的特点
    2.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5 矿用空气幕对风流稳定性影响分析
        2.5.1 巷道通风阻力对风流的影响分析
        2.5.2 空气幕对风流稳定性影响
    2.6 小结
3 矿用空气幕在巷道中模拟研究
    3.1 软件概况
        3.1.1 控制方程
        3.1.2 湍流模型
    3.2 计算域的创建与网格划分
        3.2.1 计算域的创建
        3.2.2 网格的划分
        3.2.3 边界条件设置
    3.3 矿用空气幕在巷道中模拟研究
        3.3.1 单机空气幕模拟研究
        3.3.2 多机空气幕模拟研究
    3.4 小结
4 矿用空气幕对风流影响研究
    4.1 矿用空气幕对盘区风流流场模拟研究
        4.1.1 单台空气幕对盘区风流流场模拟研究
        4.1.2 空气幕联合作业对盘区风流流场模拟研究
        4.1.3 试验验证
    4.2 矿用空气幕对多分段风流流场模拟研究
        4.2.1 单台空气幕对其他分段风流流场模拟研究
        4.2.2 多分段空气幕联合作业对各分段风流流场模拟研究
        4.2.3 试验验证
    4.3 小结
5 矿用空气幕作业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
    5.1 安装位置变化对盘区风流流场的影响
        5.1.1 同一巷道中空气幕的位置对盘区风流的影响
        5.1.2 空气幕在各分支巷道相对位置对盘区风流的影响
    5.2 风机功率变化对盘区风流流场影响
        5.2.1 不同风机功率的单机空气幕对盘区风流流场影响
        5.2.2 不同风机功率的空气幕联合作业对盘区风流流场影响
    5.3 盘区空气幕联合作业优化研究
        5.3.1 通风问题分析
        5.3.2 通风优化方案对比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安徽某铜矿 1#盘区中段平面图
附录B 贵州某磷矿通风示意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铁新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通风现状调查和测定
        1.2.2 矿井通风系统最优方案设计
        1.2.3 矿井通风系统数值模拟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矿井通风系统概况及通风阻力测试
    2.1 铁新煤矿概况
        2.1.1 矿井位置与交通
        2.1.2 井田地质特征
        2.1.3 通风系统现状
    2.2 矿井通风阻力测试
        2.2.1 测定目的及测定方法
        2.2.2 测定仪器
        2.2.3 通风阻力测定的准备工作
        2.2.4 数据处理
        2.2.5 测定精度检验
    2.3 本章小结
3 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分析
    3.1 “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
        3.1.1 2煤“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
        3.1.2 9煤“三区”阻力分布与通路阻力、功耗分布
    3.2 各采区通风阻力均衡性研究
    3.3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通风系统可行性方案改造
    4.1 优化方案提出
    4.2 新建北回风井方案
        4.2.1 方案概述
        4.2.2 通风构筑物调整
        4.2.3 需风量核定
    4.3 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方案
        4.3.1 方案概述
        4.3.2 通风构筑物调整
        4.3.3 需风量核定
    4.4 增补煤层辅助回风巷与反井钻孔方案
        4.4.1 方案概述
        4.4.2 通风构筑物调整
        4.4.3 需风量核定
    4.5 三种方案的经济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通风改造方案数值计算分析及实施效果
    5.1 优化软件简介
    5.2 新建北回风井方案模拟
        5.2.1 模拟结果及分析
        5.2.2 方案分析结果
    5.3 增补辅助回风巷与回风斜井方案模拟
        5.3.1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2 方案分析结果
    5.4 增补煤层辅助回风巷与反井钻孔方案模拟
        5.4.1 模拟结果及分析
        5.4.2 方案分析结果
    5.5 三种模拟方案结果对比分析
    5.6 最优方案实施情况
        5.6.1 巷道的施工情况
        5.6.2 通风系统改造后的效果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李雅庄矿自燃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上隅角瓦斯积聚机理
        1.2.2 国内外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现状
        1.2.3 瓦斯抽采对采空区自燃影响研究现状
        1.2.4 现有自然发火煤层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不足之处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研究路线
第二章 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分析
    2.1 矿井概况
        2.1.1 井田概况
        2.1.2 地质构造与煤层赋存
        2.1.3 矿井水文特征
        2.1.4 矿井开拓与开采情况
        2.1.5 矿井通风情况
        2.1.6 矿井瓦斯、煤层自燃情况
    2.2 2-226工作面概况
    2.3 2-226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
        2.3.1 瓦斯涌出来源及构成
        2.3.2 工作面瓦斯涌出考察
        2.3.3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与产量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隅角瓦斯积聚规律研究及风障法治理模拟
    3.1 上隅角瓦斯积聚规律研究
        3.1.1 采场风流与瓦斯分布模型建立
        3.1.2 工作面采场风流流动规律
        3.1.3 综采工作面采场瓦斯分布规律
    3.2 风障法治理上隅角瓦斯研究
        3.2.1 风障法治理上隅角瓦斯数值模拟
        3.2.2 工作面风障设置方式改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作面瓦斯抽采系统建立
    4.1 抽采规模确定
    4.2 抽采设备选型
        4.2.1 瓦斯抽采管管径的计算
        4.2.2 埋管抽采管路损失计算
        4.2.3 移动瓦斯抽采泵选型
    4.3 瓦斯抽采方法选择
        4.3.1 高位钻场布置参数设计
        4.3.2 采空区埋管抽采工艺参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埋管抽采与防止煤层自燃协调关系研究
    5.1 煤炭自燃的条件
    5.2 采空区三带的划分和测定
        5.2.1 采空区三带的划分
        5.2.2 采空区三带的测定
    5.3 瓦斯抽采与防灭火的协调关系
        5.3.1 瓦斯抽采对采空区煤层自燃的影响
        5.3.2 埋管布置方案改进
        5.3.3 埋管抽采的合理负压确定
        5.3.4 埋管抽采工艺参数考察
    5.4 防灭火措施
        5.4.1 喷洒阻化剂
        5.4.2 其他时期的防灭火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场效果考察和技术经济分析
    6.1 2-226工作面抽采效果考察
    6.2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效果的考察
    6.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煤层采场力学行为演化特征及瓦斯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主要进展
2 原岩应力分布特征及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2.1 原岩应力简介
    2.2 原岩应力分布特征
    2.3 应力-渗透率关系
    2.4 应力方向对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影响的研究方法
    2.5 最大应力方向与巷道围岩破坏区的关系
    2.6 最大应力方向对巷道掘进头的超前影响
    2.7 三向应力和循环进尺长度对巷道突出危险性的影响
    2.8 煤层强度突变对煤巷突出危险性的影响
    2.9 三向应力分布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2.10 小结
3 煤层采动卸压增透时空演化规律
    3.1 研究方法
    3.2 采高对卸压范围的影响
    3.3 采场时空演化规律
    3.4 采场应力空间分布规律
    3.5 采场空间划分及在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3.6 远近距离煤层群划分及主要问题
    3.7 小结
4 近距离上保护层瓦斯流动富集规律及治理
    4.1 试验地点概况
    4.2 卸压效果测试及存在的问题
    4.3 初采期间层间距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4.4 卸压瓦斯流动富集规律
    4.5 卸压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4.6 强扰动大剪切条件下钻孔护孔技术
    4.7 小结
5 基于最大应力方向分布特征的区域防突技术
    5.1 工作面地质及动力现象概述
    5.2 工作面最大应力方向判断
    5.3 现场试验方案
    5.4 突出危险性现场预测结果
    5.5 保护层间距对卸压防突影响
    5.6 基于原岩应力特征的区域防突设计
    5.7 高瓦斯煤层群区域卸压及瓦斯治理模式
    5.8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矿井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支护方式的聚类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摩擦阻力系数研究的相关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选题意义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SPSS 软件及其应用介绍
    2.1 SPSS 软件简介
    2.2 SPSS 软件的特点
    2.3 SPSS 软件与其他常用统计软件比较
    2.4 SPSS 软件操作的三个主要部分
    2.5 SPSS 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简介
    2.6 SPSS 18.0 简介
    2.7 本章小结
3 统计分析机理和计算模型介绍
    3.1 聚类分析计算机理
        3.1.1 两步聚类法基本原理
    3.2 相关分析
        3.2.1 相关分析简介
        3.2.2 两变量相关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锚喷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分析
    4.1 锚喷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统计
    4.2 锚喷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分析
        4.2.1 锚喷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聚类分析
        4.2.2 锚喷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异常值的箱线图分析
    4.3 锚喷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正态性检验
    4.4 锚喷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 Bootstrap 重新抽样计算
    4.5 屯兰煤矿实测数据检验分析
        4.5.1 屯兰煤矿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描述性分析
        4.5.2 屯兰煤矿摩擦阻力系数实测数据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工字钢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分析
    5.1 工字钢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统计
    5.2 工字钢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分析
        5.2.1 工字钢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聚类分析
        5.2.2 工字钢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异常值的箱线图分析
    5.3 工字钢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正态性检验
    5.4 工字钢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 Bootstrap 重新抽样计算
    5.5 官地煤矿实测数据检验分析
        5.5.1 官地煤矿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描述性分析
        5.5.2 官地煤矿摩擦阻力系数实测数据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矿井砌碹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分析
    6.1 砌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统计
    6.2 砌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分析
        6.2.1 砌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聚类分析
        6.2.2 砌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异常值的箱线图分析
    6.3 砌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正态性检验
    6.4 砌碹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 Bootstrap 重新抽样计算
    6.5 吕家坨煤矿实测数据检验分析
        6.5.1 吕家坨矿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描述性分析
        6.5.2 吕家坨煤矿摩擦阻力系数实测数据比较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矿井喷浆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分析
    7.1 喷浆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统计
    7.2 喷浆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分析
        7.2.1 喷浆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聚类分析
        7.2.2 喷浆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异常值的箱线图分析
    7.3 喷浆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正态性检验
    7.4 喷浆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 Bootstrap 重新抽样计算
    7.5 金川二矿实测数据检验分析
        7.5.1 金川二矿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描述性分析
        7.5.2 金川二矿摩擦阻力系数实测数据比较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矿井锚网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分析
    8.1 锚网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统计
    8.2 锚网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分析
        8.2.1 锚网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聚类分析
        8.2.2 锚网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异常值的箱线图分析
    8.3 锚网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正态性检验
    8.4 锚网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 Bootstrap 重新抽样计算
    8.5 大明煤矿实测数据检验分析
        8.5.1 大明煤矿摩擦阻力系数数据描述性分析
        8.5.2 大明煤矿摩擦阻力系数实测数据比较分析
    8.6 本章小结
9 李雅庄煤矿实例对比分析
    9.1 李雅庄煤矿矿井巷道参数数据统计
    9.2 李雅庄煤矿通风阻力对比分析
        9.2.1 李雅庄煤矿简介
        9.2.2 李雅庄煤矿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2.3 利用统计分析结果计算李雅庄煤矿矿井通风阻力
    9.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锚喷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2 屯兰煤矿锚喷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3 工字钢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4 官地煤矿工字钢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5 砌碹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6 吕家坨煤矿砌碹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7 喷浆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8 金川二矿喷浆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9 锚网巷道基础数据表
附表10 大明煤矿锚网巷道基础数据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河矿边角遗煤开采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J]. 任海波. 江西煤炭科技, 2020(04)
  • [2]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煤层自燃火区治理研究[D]. 胡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Delphi-AHP和模糊熵权法的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 王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4]保护层沿空留巷Y型通风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 韩彦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5]吕临能化千万吨矿井通风保障技术研究[D]. 武文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6]机械化矿山空气幕应用与研究[D]. 解彬.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1)
  • [7]铁新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与改造[D]. 孙福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3)
  • [8]李雅庄矿自燃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D]. 王琪.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3)
  • [9]煤层采场力学行为演化特征及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 杨威.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7)
  • [10]矿井巷道的风阻特性与支护方式的聚类分析研究[D]. 皮子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二进一回通风系统在霍州矿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