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闭窖对青贮饲料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

延迟闭窖对青贮饲料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

一、调制青贮期间拖延封窖对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建萌[1](2020)在《稻秸菌酶联用黄贮工艺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稻秸适口性和品质较差,营养转化率不高,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直接饲喂效果不佳黄贮加工是提高稻秸饲料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发酵型添加剂是获得优质黄贮饲料的必要条件,市场上发酵型添加剂种类繁多,发酵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本试验从黄贮菌种、时间、水分、酶制剂等方面进行优化,拟开发一种菌酶联用的稻秸黄贮发酵工艺参数,为提高水稻秸秆黄贮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首先选用市场上销售的三种乳酸菌制剂产品(进口发酵菌制剂(A),主要成分为乳酸乳球菌(O-224)和布氏乳杆菌(LB1819),活菌总数≥1.0×109CFU/g;国产发酵菌制剂(B),主要成分为由植物性乳酸杆菌(优选特效菌种),酪酸菌,戊糖片球菌,活菌总数≥1.0X 109 CFU/g。国产发酵菌制剂(C);主要成分为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活菌数≥1.0×109 CFU/g),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含水量、玉米粉添加量等因素对稻秸黄贮的影响,筛选出较优的工艺参数。然后,选用不同发酵菌种(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酿酒酵母)和酶制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和酶制剂对稻秸黄贮的影响,筛选出较优的菌酶联合发酵工艺参数。最后,对乳酸菌发酵制剂和菌酶联合最优工艺进行比较,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探讨各自产品的优缺点,筛选出最优的稻秸黄贮工艺参数。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发酵菌制剂黄贮参数优化试验中,进口发酵菌制剂(A)黄贮水稻秸秆最佳水分含量为60%,此时黄贮pH值可以低至4.03。国产发酵菌制剂(B)和国产发酵菌制剂(C)黄贮水稻秸秆最佳水分含量为65%,此时黄贮pH值分别为4.18和4.11。进口发酵菌制剂(A)黄贮水稻秸秆玉米粉最佳添加量为5%,此时黄贮pH值可以低至3.96。国产发酵菌制剂(B)和国产发酵菌制剂(C)黄贮水稻秸秆玉米粉最佳添加量为7%,此时黄贮pH值分别为4.13和4.05。进口发酵菌制剂(A)黄贮水稻秸秆最优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为60%、玉米粉添加量为5%、发酵45d;国产发酵菌制剂(B)和国产发酵菌制剂(C)黄贮水稻秸秆最优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为65%、玉米粉添加量为7%、发酵45d。2)菌酶联合黄贮水稻秸秆,对发酵品质影响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复合酶制剂>黄贮水分>菌种比例>黄贮时间,且以复合酶制剂添加量0.15%、黄贮水分60%、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酿酒酵母=3:1:1:1和黄贮时间60d为最优水平,黄贮水稻秸秆品质良好。3)通过菌酶联合的发酵与市场上现有的发酵菌制剂黄贮稻秸比较,将各处理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的10个发酵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其中乳酸(LA)、乙酸(AA)、丁酸(BA)、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有氧稳定性(AS)为正向指标,pH值、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为负向指标。对10项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进行综合价值排序,平均值越越大,黄贮综合价值越大,反之越小,各处理的综合价值排序为T处理(0.791)>Z处理(0.523)>Y处理(0.364)>Z处理(0.326),即:进口发酵菌制剂(A)>国产发酵菌制剂(B)>国产发酵菌制剂(C)>菌酶联合工艺黄贮的发酵型添加剂。结论:进口发酵菌制剂(A)黄贮稻秸最佳工艺为:水分60%,玉米粉5%;国产发酵菌制剂(B)黄贮稻秸最佳工艺为:水分65%,玉米粉7%;国产发酵菌制剂(C)黄贮稻秸最佳工艺为:水分65%,玉米粉7%。菌酶联合发酵最优水平:复合酶制剂添加量0.15%、黄贮水分60%、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粮酒酵母=3:1:1:1和黄贮周期60d。最佳工艺参数比较为:进口发酵菌制剂(A)>国产发酵菌制剂(B)>国产发酵菌制剂(C)>菌酶联合工艺参数。

卢昌文[2](2020)在《冀蒙辽甘宁规模化牧场苜蓿青贮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苜蓿青贮不仅能为奶牛提供优质的纤维和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苜蓿青贮是解决我国苜蓿干草调制困难,解决我国优质牧草短缺的关键。本试验旨在研究河北、内蒙古、辽宁、甘肃和宁夏地区规模化牧场的苜蓿青贮生产现状和整体质量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河北、内蒙古、辽宁、甘肃和宁夏地区规模化牧场,与2019年6月至12月对其进行苜蓿青贮饲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饲料样品苜蓿青贮样品125个。分别对苜蓿青贮的生产状况、各牧场的质量状况、牧场中具有代表性的青贮窖不同高度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的基本状况。(1)苜蓿青贮主要为1茬次收割,占比为53.33%。(2)收割时期集中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占比分别20.00%和53.33%。(3)切割长度集中在1.5-4 cm。(4)苜蓿青贮在TMR日料中的用量(以湿重计算),用量主要在5-10%之间,占比为73.33%。(5)所有的牧场都采用单一青贮,没有使用采用与其它作物进行混合青贮;在添加剂使用方面,全部牧场都使用了添加剂,其中有2个牧场同时使用了乳酸菌添加剂和有机酸添加剂,剩余的牧场都使用了乳酸菌添加剂,没有牧场使用酶制剂、绿汁发酵液、无机酸添加剂和糖类;在使用的添加剂来源方面,使用国产添加剂的牧场占比为47%,使用进口添加剂的牧场占比为53%。2.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质量状况:(1)苜蓿青贮质量检测指标中,变异数较大的是变异系数较大的是DM、NDFD、Ash、WSC、LA、AA、PA和BA,依次为12.75%、15.06%、19.79%、51.85%、29.11%、57.41%、45.21%、61.68%。(2)冀蒙辽甘宁五地发酵品质为优良、尚好、中等和腐败的苜蓿青贮样品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为3.4%、65.52%、31.03%和0。(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冀蒙辽甘宁五地的苜蓿青贮的质量进行了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赤峰市和沈阳市5个牧场的苜蓿青贮质量在29个牧场中排名前五,质量最好。其次是河北省的文安县,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辽宁省的沈阳市、丹东市、宽甸县和甘肃省的张掖市。(4)在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中,所有的牧场都是未检出。(5)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苜蓿青贮质量在牧场之间和牧场内每天的变异情况,牧场内每天之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1-21.4%,DM、CP、ADF、NDF、NDFD、Ash和EE的含量在牧场内每天的变异依次为14.5%,9.1%、12.8%、13.5%、14.4%、21.4%和11.5%。3.大型青贮窖不同高度苜蓿青贮的压实度和质量状况分析。苜蓿青贮随着青贮窖深度的增加,湿密度显着增加(P<0.05),干物质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在160 cm深度干物质密度达到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苜蓿青贮的感官评价的分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60 cm深度的显着高于其它深度(P<0.05);随着深度的增加,DM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40 cm以上深度显着高于80-160 cm深度(P<0.05),80-160 cm深度的又显着高于其下层(P<0.05);CP含量在各个深度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异,但总体的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C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并在接近窖底10 cm(330 cm深度)又降低;p H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显着的降低(P<0.05)。(结论):各牧场间苜蓿青贮生产状况和质量差异大,青贮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包维臣[3](2019)在《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其功能基因组研究》文中提出青贮制作历史悠久,由于青贮具有便于制作保存,利于动物消化吸收,可作为缺乏新鲜牧草季节的替代饲料,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青贮过程伴随着大量微生物的繁殖代谢,而不同微生物的繁殖代谢会对青贮品质产生影响。本文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作为苜蓿青贮发酵剂,按照实际裹包靑贮制作流程共制作50个青贮包。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青贮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快速升高,而梭菌、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等青贮有害微生物活菌数明显降低。在此过程中,苜蓿青贮中的乳酸、乙酸、苯乳酸以及丫-氨基丁酸含量增加,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抑制了蛋白质降解,提高了饲料品质和安全性。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并结合PMA技术对青贮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从青贮样品中共鉴定到278个细菌属,544个细菌种,82个真菌属和95个真菌种。通过对青贮过程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青贮7天后成为优势菌种,并协同 Weissella jogaejeotgali、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Lactobacillus pentosus、Lactobacillus brevis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等细菌种形成核心菌群,上述菌群对青 贮中的 Weissella、Parntoea、Erwinia、Pseunodmoas 和Staphylococcus 等细菌属以及 Volutella、Cryptococcus、Leucosporidium 和Fusarium等真菌属具有显着抑制效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传统青贮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种水平上阐述了乳酸菌对青贮品质的有益作用。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及功能基因组研究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maru与产乳酸、苯乳酸和乙酸等代谢物的相关功能基因呈正相关,与产丁酸的相关功能基因呈负相关。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Lactobacillus brevis与产γ-氨基丁酸相关功能基因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影响整个功能基因代谢网络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基因水平上,青贮发酵过程中COG功能大类中的E(氨基酸运输和代谢)、L(复制、重组和修复)、G(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J(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H(辅酶运输和代谢)、P(无机粒子运输和代谢)、T(信号转导机制)、F(核苷酸转运和代谢)、M(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合成)等相对含量较高。发酵后碳水化合物酶多样性明显增加,糖苷水解酶和多糖裂解酶含量显着升高。基于KEGG数据库对不同阶段代谢通路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青贮7天的发酵过程中谷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糖酵解以及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和死亡)等通路活跃,表明微生物存在相互竞争抑制现象;对发酵7至14天的代谢通路比较发现,发酵14天时代谢通路中的功能基因活跃;对发酵14至28天的代谢通路比较发现,所有的代谢通路功能基因在发酵14天时活跃,至28天时已经进入稳定期,微生物代谢减缓。总之,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和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的宏基因组测序,可以更准确了解青贮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及其功能基因的变化情况,为青贮发酵剂的研究开发提供新思路。

欧翔[4](2019)在《山西省玉米青贮产业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国以来,我国青贮玉米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山西省作为全国青贮玉米主产区,目前已陆续形成从品种培育到种植、加工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山西省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对青贮玉米种植与加工的重视,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既是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改革方向,又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支撑产业。尽管发展优势明显,但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发展仍不成熟,规模小、效益低、地区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因此,分析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现状对认清形势,制定产业政策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种植、加工、市场、消费四个方面对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方面,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种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年来处于稳步提升阶段,但与内蒙古、新疆等种植大省相比仍有差距;通过种植试验以及调研分析得出,种植青贮玉米每亩成本在556元左右,纯收入在483元左右,经济效益较高,而在种植环节中,通过生产函数分析得出田间管理环节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大。加工方面,山西省不同的青贮加工方式主要有窖贮和裹包两种加工方式,其中窖贮青贮窖质量要求较高,高质量青贮窖其青贮饲料质量高于低质量青贮窖,而相对的裹包对加工方式的要求较低;两种植加工方式的饲料品质差异不大,但裹包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窖贮;青贮玉米加工企业与饲草(苜蓿、燕麦、小黑麦)加工企业相比在成本和质量竞争力上有优势,但营销竞争力不强;市场方面,青贮玉米市场目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流通渠道和推广方式也较为全面;从市场结构上看,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属于高集中度行业,产业差异化程度和进出壁垒均较高;从最终消费上看,尽管山西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但依旧不能满足畜牧业市场缺口。最后,针对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技术体系、完善市场体系、政府扶持引导、加大推广营销四个方面的建议。

赵雪娇[5](2019)在《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及制作关键点分析》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调研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全株青贮玉米品种、收割和加工等信息,并于开窖后采集青贮样品,通过感官评定、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分析对青贮样品进行品质评定,随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各指标在评价青贮品质中的权重,同时确定青贮制作关键控制点,进而分析生产中各关键控制点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为生产更加优质和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2016至2017年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本试验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调研黑龙江地区农垦及地方规模化牧场全株青贮玉米品种、收割和加工等信息,并于开窖后采集青贮样品(两年度样本量分别为27、24),采集地点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安达市、绥化市、尚志市、黑河市、密山市等地牧场,通过感官评定、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分析对样品进行品质评定;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指标评价青贮品质的权重,进而判断青贮制作关键控制点。结果显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青贮感官评定和籽粒破碎度更优,干物质(DM)含量显着下降(P<0.05),但淀粉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干物质降解率(DMD)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显着升高(P<0.05);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结果显示DM、NDF和淀粉在评价青贮品质时权重系数较高。结果表明,相比于2016年,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2017年生产的全株玉米青贮综合评定品质更优,玉米品种、留茬高度、切割长度、水分和压实度青贮生产关键控制点。试验二: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黑龙江地区广泛种植的高淀粉青贮玉米品种阳光1号、高蛋白品种中原单32和高产量品种龙福208三种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19、49 cm两个留茬高度,测定6个不同处理发酵前后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结果显示,随着留茬高度增加,发酵前后DM、CP和淀粉含量显着增加(P<0.05),同时降低了NDF、ADF及氨态氮占总氮(VBN/TN)含量(P<0.05);对于瘤胃降解率,高蛋白品种中原单32和高产量品种龙福208随着留茬高度增加,DMD和CPD显着增加(P<0.05),但高淀粉品质阳光1号和高蛋白品质中原单NDFD显着降低(P<0.05)。结果表明,增加留茬高度可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DM、CP、淀粉含量,但会减小发酵过程的缓冲性,对发酵指标影响较小,但会降低高淀粉、高蛋白类青贮品种NDFD,因而对于高淀粉低纤维类青贮玉米品种如阳光1号,可适当降低留茬高度,而高蛋白或高产量玉米品种如中原单32、龙福208,可适当提高留茬高度,以获得青贮品质和产量最大化。试验三:切割长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采集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区规模化牧生产的切割长度分别为1、1.5和2.5 cm全株玉米青贮样品(n=3),测定各样品的籽粒破碎程度、物理有效因子、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以及瘤胃降解率。结果显示,随着切割长度的增加,物理有效因子和完整籽粒个数显着增加(P<0.05)、乳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切割长度为1 cm时,青贮DM含量显着下降(P<0.05);而切割长度为2.5 cm时,DMD和淀粉降解率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生产时切割长度为1.5 cm的青贮品质最优,切割过短会增加可溶性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降低物理有效因子,切割过长会造成籽粒破碎程度差,并且使青贮DMD和淀粉的降解率降低。试验四:水分和压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在规模化牧场青贮生产填料和压窖过程中,较难对水分和压实度进行量化,因而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不同深度青贮品质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不同水分和压实度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九点采样法采集规模化牧场(n=6)青贮窖上、中、下层样品,测定样品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以及瘤胃降解率,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深度的增加,窖内水分及压实度增加,此时青贮DM含量呈下降趋势,下层显着低于上层(P<0.05);对于瘤胃降解率,中层和下层青贮DMD、NDFD均显着高于上层(P<0.05),但中层和下层间差异不显着(P>0.05);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青贮窖中层青贮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下层其次。结果表明,随着青贮窖内深度的增加,DM及淀粉等养分损失率增加,但pH、有机酸等发酵效果更好,并增加了瘤胃降解率,然而达到一定深度后,发酵品质趋于稳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层青贮品质最佳。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2017年窖贮全株玉米青贮综合品质优于2016年;影响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主要因素有玉米品种、留茬高度、切割长度、水分和压实度;(2)在黑龙江地区广泛种植的不同特性玉米品种中,高淀粉低纤维类品种阳光1号青贮品质最好;全株玉米青贮适宜留茬高度为19 cm,对于高淀粉低纤维类品种可适当降低留茬高度,高蛋白或高产量品种可适当增加留茬高度,以获得品质、产量最大化;(3)全株玉米青贮切割长度为1.5 cm时,品质最优;青贮窖物料达一定深度后,发酵品质趋于稳定,因而,在青贮制作过程中,应注重逐层压窖和顶层密封性。

肖银宝[6](2018)在《玉米和饲用高粱青贮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食家畜养殖是节粮型畜牧业的代表,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养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以玉米和饲用高粱等粗饲料为代表的粗饲料资源是实现草食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青贮是提高粗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研究玉米和饲用高粱种植及青贮品质优化的途径是实现高效草食畜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就玉米和饲用高粱的种植模式、产量以及影响青贮质量的乳酸菌制剂、装填时间等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品种、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先玉335,豫青贮23号,北农208 3个玉米品种,4500株·666.7m-2(低种植密度)和6000株·666.7m-2(高种植密度)2个种植密度水平;共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采用室温发酵60 d后开桶进行感官评价和实验室检测。从田间产量分析,3个玉米品种在6000株·666.7m-2的种植密度下DM产量均低于4500株·666.7m-2的种植密度,其中北农208在4500株·666.7m-2的种植密度下,干物质产量最高。从感官总体评价来看:3个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株·666.7m-2时的青贮综合评分高于6000株·666.7m-2。青贮发酵结果表明:各处理的pH值均低于4.0,发酵良好;北农208在发酵前后的NDF含量都高于先玉335,但ADF含量均低于先玉335和豫青贮23号;北农208在种植密度为4500株·666.7m-2时L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与先玉335和豫青贮23号差异显着(P<0.05)。2、Sila-Max、降雨及装填时间对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利用自制青贮发酵桶(20 L)研究添加剂(Sila-Max),2种装填时间(1次装填和3次装填)和每天10 mm降雨对带穗和去穗玉米秸秆青贮(共12个处理组)发酵参数、营养成分、干物质损失率及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3次装填使带穗玉米秸秆青贮发酵产物的DM含量比1次装填提高4.34%,干物质损失率增加17.32%;去穗玉米秸秆青贮发酵产物的DM含量比1次装填降低10.3%,干物质损失率增加45.24%,差异显着(P<0.05);延迟3次装填未对带穗和去穗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参数、营养成分及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产生显着影响。但延迟3次装填+每天10mm降雨会使带穗和去穗玉米秸秆青贮的CP和LA含量比1次装填和仅延迟3次装填的显着降低(P<0.05),pH值,NDF,ADF含量以及干物质损失率均显着高于1次和仅延迟3次装填(P<0.05);添加剂Sila-Max对降低带穗和去穗玉米秸秆1次装填青贮干物质损失率效果最好,DM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68%和3.18%,干物质损失率比对照组分别减少48.77%和45.91%;3次装填,添加Sila-Max组相比未添加组,使带穗和去穗玉米秸秆的AA含量分别提高7.32%和33.8%,差异显着(P<0.05)。3、Sila-Max及装填时间对不同饲用高粱品种青贮品质的影响通过利用自制青贮发酵桶(20 L)研究添加剂(Sila-Max)和2种装填时间(1次装填和3次装填)对4个品种饲用高粱秸秆青贮(共16个处理组)发酵参数、营养成分、发酵后干物质含量、干物质损失率及48 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酵前的营养参数差异显着,发酵后DM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CP含量均升高。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Sila-Max可以显着降低各品种饲用高粱青贮的干物质损失率(P<0.05),其中对雅津YF1 1次装填和3次装填干物质损失率降低最多,分别达35.2%和16.1%。不同品种饲用高粱,不论1次装填还是3次装填,添加Sila-Max组LA和AA含量均高于未添加组。3次延迟装填未对饲用高粱青贮发酵品质产生明显影响,但干物质损失率显着升高(P<0.05)。综合而言,1、不同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株·666.7m-2的DM产量和青贮营养价值高于6000株·666.7m-2。北农208比先玉335和豫青贮23在青贮饲用物质产量和饲用营养价值方面表现更加优良。2、延迟3次装填显着增加了玉米和饲用高粱青贮的干物质损失率,但未对玉米和饲用高粱的青贮品质产生显着影响。3、添加Sila-Max可以改善玉米和饲用高粱青贮的发酵品质,降低发酵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率,在克服降雨对玉米秸秆青贮产生的不良影响方面作用显着。

李平[7](2016)在《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川西北高寒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气温低、冻期长、雨水多,传统上全年近2/3时间缺乏优质饲草料。调制和储备青贮饲料是解决川西北高寒牧区冬春季优质饲草料短缺的重要途径。但该地区调制青贮饲料存在诸多困难,青贮饲料至今难以推广。为解决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青贮难题,以人工草地主推草种老芒麦(Elymus sibricus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从促进青贮饲料发酵、缩短完成青贮时间及分离、筛选、应用低温乳酸菌两方面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萎蔫、糖分和温度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控制青贮原料含水量是促进青贮发酵的技术之一。本试验以抽穗期老芒麦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自然晾晒条件下设置0 h(W0)、4 h(W4)、8 h(W8)等三个萎蔫时间,调节水分(W0,75~80%;W4,70~75%;W8,60~70%),实验室袋装青贮,评价了萎蔫处理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W0或W8,W4处理的青贮饲料pH值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显着降低(P<0.05),而乳酸、总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改善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萎蔫过程中,较强紫外线辐射致使原料附着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萎蔫处理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青贮发酵。因此,青贮原料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70~75%。糖分是青贮饲料的重要发酵底物。在确定了萎蔫时间的基础上,为促进乳酸发酵,以蜡熟期老芒麦和乳熟期燕麦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CK,3 mL/kg FM蒸馏水)、纤维素酶处理(C,0.02%FM)、果糖处理(F,2%FM)、葡萄糖处理(G1,2%FM;G2,4%FM)和蔗糖处理(S,2%FM),实验室袋装青贮,分析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相对于CK,添加糖和纤维素酶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丁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青贮饲料贮存30 d后品质趋于稳定。其中,蔗糖处理青贮效果最佳。饲草生长后期,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持续降低,可通过增加原料中的糖分促进乳酸发酵,缩短青贮时间。贮存温度影响青贮饲料中乳酸菌活性和发酵产物组成。在添加糖分的基础上,为缩短完成发酵时间,以蜡熟期老芒麦和燕麦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贮存温度10℃(T1)、15℃(T2)和25℃(T3),并且以天然贮存温度(CK,2~20℃)为对照,实验室袋装青贮,分析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相对于CK,T1处理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含量(P<0.05);T2和T3处理缩短了完成乳酸发酵时间(≤15d),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氨态氮/总氮比值和丁酸含量(P<0.05),增加了乳酸和粗蛋白含量(P<0.05)。川西北高寒牧区常年月平均温度≤15℃,昼夜温差较大(2~20℃),抑制了乳酸菌活性,从而影响发酵进程。因此,在青贮发酵前期(≥15 d)应采取保温措施促进青贮饲料发酵进程和改善发酵品质。2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筛选和应用在15℃以下低温条件能持续发酵的乳酸菌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完成正常青贮发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86份天然青贮样品中分离出127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发酵产物组成、抑菌特性等筛选出10株低温乳酸菌。这些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酸多、抑菌谱广等特征。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10株乳酸菌分别属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粪链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和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评价筛选获得的低温乳酸菌青贮应用潜力,以玉米和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10株低温乳酸菌(105cfu/gFM),并以无添加为阴性对照(CK,3mL/kgFM蒸馏水),添加蔗糖(S,2%FM)、柠檬酸钾(PC,6.7g/kgFM)、甲酸(FA,5mL/kgFM)和商业乳酸菌青宝Ⅱ号(FS,3 g/tFM)为阳性对照,实验室袋装低温(15℃)青贮120 d。结果表明:相对于CK,低温乳酸菌处理(植物乳酸菌65和157除外)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和氨态氮含量(P<0.05),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和总酸含量(P<0.05);相对于S、PC和FS,耐乙醇片球菌P-14、植物乳杆菌148和拟干酪乳杆菌171在较短时间(≤20 d)即完成乳酸发酵,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氨态氮/总氮比值、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含量(P<0.05),改善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具有较高的青贮潜力。为验证低温乳酸菌的青贮效果,以蜡熟期老芒麦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耐乙醇片球菌 P-14(PE,1×105cfu/gFM),植物乳杆菌 148(LPL,1×105cfu/gFM),拟干酪乳杆菌171(LPA,1×105cfu/gFM)和PE+LPL+LPA混合添加处理,以不添加为阴性对照(CK,3mL/kgFM蒸馏水),商业乳酸菌海星微贮王(HX,1.5g/tFM)和青宝Ⅱ号(FS,3 g/t FM)为阳性对照,常温(≤10℃)裹包贮存60 d,分析其微生物组成、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CK,低温乳酸菌处理增加了裹包青贮饲料乳酸含量和总酸含量(P<0.05),降低了裹包青贮饲料pH值、有害微生物数量、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比值(P<0.05);相对于HX和FS,PE+LPL+LPA处理增加了裹包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中型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适当萎蔫-添加糖分-提高贮存温度”,可促进乳酸发酵(快速产生乳酸),缩短完成青贮时间,确保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青贮成功;接种复合乳酸菌(耐乙醇片球菌P-14+植物乳杆菌148+拟干酪乳杆菌171)可确保在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条件下完成青贮发酵,明显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

高占军,李旭明,李豪,赵文强,许庆方,周克鹏[8](2015)在《不同封口时间对胡萝卜苗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讨不同封口时间对胡萝卜苗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胡萝卜苗切割装袋后,分别在24、48、72、96 h后封口,试验共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不同封口时间对胡萝卜苗青贮饲料的p H、DM、CP、NDF、ADF、Ash影响的差异不显着(P>0.05),但综合考虑感官评定标准,进行胡萝卜苗青贮时宜在48 h之内完成封口。

夏宇[9](2013)在《不同吸收剂和发酵液对马铃薯渣和红薯渣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我国是马铃薯和红薯生产大国,均居世界首位。薯渣是薯类产品进行深加工时产生的下脚料,含水量高,不易被利用,这一特点与秸秆等农副产品含水量低的特点形成互补,使得秸秆等作为降低薯渣水分的吸收剂成为可能。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液、吸收剂和吸收剂+发酵液对马铃薯渣和红薯渣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试验分为CK组、发酵液组、吸收剂组、吸收剂+发酵液组,每种薯渣包括CK组在内共12种处理。吸收剂分别为莜麦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壳和麸皮。发酵液分为马铃薯渣发酵液和红薯渣发酵液,分别用来添加到马铃薯渣青贮饲料和红薯渣青贮饲料中。每个处理24个平行,分别于青贮第3、7、10、15、25、35、45、60d开封取样,其中第3d至35d的取样用来测定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第45d的取样除了测定上述指标外还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第60d取样用于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测定。马铃薯渣青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pH值呈下降趋势,氨态氮/总氮的比值、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在青贮后期趋于稳定,符合这些测定指标在青贮饲料发酵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各试验组均能完成发酵过程,且为乳酸发酵类型。单独添加发酵液对改善马铃薯渣发酵品质效果不显着,添加吸收剂或吸收剂+发酵液可显着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但对pH、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不一。综合考虑感官评定、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营养成分,以吸收剂麸皮处理的6组和玉米秸秆+发酵液处理的8组效果较好。红薯渣青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pH值呈下降趋势,而氨态氮/总氮的比值、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红薯淀粉渣中添加发酵液可显着提高青贮料中的乳酸含量,并可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发酵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吸收剂或吸收剂+发酵液后,薯渣青贮料的乳酸、氨态氮、DM及CP等指标均得到显着改善。综合V-Score评分和感官评分,并考虑有氧稳定性及其他指标,以小麦秸秆+发酵液处理的9组和麸皮+发酵液处理的11组为最佳。

张鹏[10](2012)在《玉米秸秆青贮生产及“平凉红牛”的育肥效果》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调控发酵过程,皆在提高玉米青贮饲料的品质,通过平凉红牛品质育肥试验,进一步说明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品种、密度及其间的互作对玉米的产量、原料的营养品质、青贮发酵品质均有显着(P<0.05)的影响,在相同的青贮发酵环境中,原料营养品质决定青贮发酵品质。不同品种比较:富农1号的产量、原料营养品质、青贮发酵品质均优于酒125号和中单2号;中单2号的产量高于酒125号,但其原料营养品质、青贮发酵品质劣于酒125号。不同密度比较:在高密度90000株/公顷和82500株/公顷时,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粗蛋白、无氮浸出物较高,在低密度60000株/公顷和52500株/公顷时,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较高。综合考虑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富农1号最适合用于玉米青贮饲料生产;富农1号和酒125号在广河地区最适宜的密度90000株/公顷,中单2号最适宜的密度75000株/公顷。2.青贮发酵的温度:Max200组和MIXⅡ组发酵温度第3天达到最高,分别为29.81℃、28.27℃,对照组发酵温度第4天达到最高,为33.98℃。青贮发酵缓冲体系的pH:发酵第1天青贮窖上层(深度6070cm)3个处理间的pH值差异不显着(P>0.01),中层(深度110120cm)Max200组和MIXⅡ组分别比对照组低2.07%、5.39%,下层(深度160170cm)分别低4.97%、6.48%(P<0.01);发酵第7天上、中、下3层Max200组、MIXⅡ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发酵第21天上、中、下3层Max200组、MIX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1)。干物质含量的变化特点:对照组、Max200组和MIXⅡ组分别由发酵期第1天的32.42%、32.28%、32.42%降至第21天的28.56%、30.41%、30.92%,对照组、Max200组、MIXⅡ组干物质的损失率分别为11.91%、5.79%、4.71%。Max200组和MIXⅡ组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含量对照组、Max200组、MIXⅡ组差异不显着(P>0.01)。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青贮发酵益生(Max200)和矿物盐载体结合益生菌合剂以及植物细胞壁降解活性制剂(MIXⅡ)显着改善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3. Max200组和MIX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显着(P<0.05)提高了肉牛的日干物质采食量;Max200组和MIXⅡ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0.09kg、0.05kg,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低0.49、0.28,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Max200组和MIXⅡ组的屠宰率分别比对照组高2.08、1.11个百分点,净肉率分别高2.82、1.51个百分点,胴体产肉率分别高2.04、1.1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分析,经过180天育肥期,在相同的牛肉价格时,Max200组、MIX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多赢利297.73元/头、170.13元/头。

二、调制青贮期间拖延封窖对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制青贮期间拖延封窖对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稻秸菌酶联用黄贮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清单
1 文献综述
    1.1 稻秸利用现状
    1.2 稻秸常见处理技术
        1.2.1 物理处理法
        1.2.2 化学处理法
        1.2.3 微生物处理法
    1.3 秸秆的黄贮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黄贮原理及发酵过程
        1.3.2 黄贮技术要点
    1.4 黄贮方法
        1.4.1 窖贮技术
        1.4.2 堆贮技术
        1.4.3 裹包技术
        1.4.4 袋贮技术
    1.5 黄贮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1.6 黄贮添加剂
        1.6.1 促进发酵型添加剂在黄贮中的应用
        1.6.2 抑制发酵型添加剂在黄贮中的应用
        1.6.3 营养型添加剂在黄贮中的应用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与菌种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培养基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2.2.2 乳酸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
        2.2.3 发酵菌制剂的使用方法
        2.2.4 水稻秸秆黄贮的制作
        2.2.5 不同发酵菌制剂黄贮参数优化设计
        2.2.6 稻秸黄贮参数优化指标pH值的评定
        2.2.7 菌酶联合黄贮水稻秸秆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2.2.8 黄贮水稻秸秆现场感官评定
        2.2.9 黄贮水稻秸秆发酵数据测定
        2.2.10 黄贮水稻秸秆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2.11 黄贮水稻秸有氧稳定性测定
        2.2.12 不同发酵剂制剂与菌酶联合发酵最优条件下黄贮稻秸品质比较的试验设计
        2.2.1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发酵剂制剂黄贮参数优化研究
        3.1.1 水分含量对水稻秸秆黄贮pH值的影响
        3.1.2 玉米粉添加量对水稻秸秆黄贮pH值的影响
    3.2 菌酶联合黄贮水稻秸秆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3.2.1 菌酶联合黄贮对水稻秸秆感官评定结果的影响
        3.2.2 菌酶联合处理对水稻秸秆实验室评定结果的影响
        3.2.3 菌酶联合黄贮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3.2.4 菌酶联合黄贮处理对水稻秸秆发酵品质影响的综合平衡正交分析
    3.3 不同发酵剂制剂与菌酶联合发酵最优条件下黄贮稻秸品质的研究
        3.3.1 不同发酵剂制剂最优处理对黄贮稻秸感官评定
        3.3.2 不同发簿菌制剂最优对黄贮稻秸实验室指标和有气稳定性的影晌
        3.3.3 不同发酵蔺制剂最优处理对黄贮水稻秸秆营养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发酵菌制剂处理黄贮水稻秸秆各指标的综合价值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发酵菌制剂黄贮参数优化研究
        4.1.1 不同发酵茧制剂和水分含量对水稻秸轩黄贮pH值的影响
        4.1.2 不同发酵菌制剂和玉米粉添加量对水稻秸秆黄贮pH值的影响
    4.2 菌酶联合黄贮水稻秸秆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4.2.1 菌酶联合黄贮处理对水稻秸秆感官评定的影响
        4.2.2 菌酶联合黄贮处理对水稻秸秆实验室评定的影响
        4.2.3 菌酶联合黄贮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
        4.2.4 菌酶联合黄贮处理对水稻秸秆发酵品质影响的综合平衡正交分析
    4.3 不同发酵菌制剂与菌酶联合发酵最优条件下黄贮稻秸品质的研究
        4.3.1 不同发酵菌制剂最优处理对黄贮稻秸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4.3.2 不同发酵菌制剂最优处理对黄贮稻秸营养品质的影响
5 结论与后续待研究问题
    5.1 结论
    5.2 后续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2)冀蒙辽甘宁规模化牧场苜蓿青贮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影响青贮质量的因素
        1.1 收割阶段对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1.2 青贮阶段对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1.3 饲喂管理阶段对青贮饲料的影响
    2 苜蓿青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苜蓿青贮特点
        2.2 苜蓿青贮质量变异性
    3 苜蓿青贮品质评价
        3.1 感官评价
        3.2 发酵品质评价
        3.3 营养品质评价
        3.4 物理有效纤维的评价
        3.5 RFV评价
        3.6 RFQ评价
        3.7 分级指数评价
        3.8 瘤胃降解率的评价
        3.9 生物安全性评价
    4 我国苜蓿生产及政策支持状况
    5 小结
第二部分 引言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冀蒙辽甘宁规模化奶牛场苜蓿青贮生产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的来源
        1.2 调研的指标
        1.3 数据的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的青贮方式
        2.2 苜蓿青贮的收割时期
        2.3 苜蓿青贮的收割茬次
        2.4 苜蓿青贮的切割长度
        2.5 苜蓿青贮添加剂的使用状况
        2.6 苜蓿青贮的饲喂量
        3 讨论
        3.1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方式状况分析
        3.2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收割茬次和切割长度分析
        3.2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添加剂使用状况分析
        3.4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收割时期分析
        3.5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使用量分析
        4 小结
    第二章 冀蒙辽甘宁规模化奶牛场苜蓿青贮质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的来源
        1.2 营养成分的评价指标
        1.3 发酵品质的评价指标
        1.4 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1.5 安全性评价指标
        1.6 物理有效因子的测定
        1.7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的采样的地区、牧场数量和样本量
        2.2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总体状况
        2.3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感官评定
        2.4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的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的分析
        2.5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分析
        2.6 不同省份苜蓿青贮营养指标的比较
        2.7 冀蒙辽甘宁不同青贮方式的营养指标的比较
        2.8 冀蒙辽甘宁不同规模牧场苜蓿青贮的品质比较
        2.9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10 不同省份苜蓿青贮主成分分析
        2.11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各省区进行综合得分排名
        2.12 样品聚类分析
        2.13 冀蒙辽甘宁苜蓿青贮质量的变异性分析
        3 讨论
        3.1 冀蒙辽甘宁地区苜蓿青贮整体质量状况分析
        3.2 不同省份的苜蓿青贮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3.3 不同规模和不同青贮方式的苜蓿质量比较
        3.4 苜蓿青贮质量变异性分析
        3.5 冀蒙辽甘宁地区苜蓿青贮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冀蒙辽甘宁规模化奶牛场常用大型青贮窖不同高度苜蓿青贮的压实度和质量状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来源
        1.2 苜蓿青贮样品的采样方式
        1.3 营养成分的评价指标
        1.4 压实度指标
        1.5 压实度的测定
        1.6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苜蓿青贮压实度比较
        2.2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苜蓿青贮的感官评定
        2.3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苜蓿青贮的化学成分比较
        3 讨论
        3.1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苜蓿青贮压实度分析
        3.2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苜蓿青贮的品质比较
        3.3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苜蓿青贮的化学成分比较
        4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创新点与待解决的问题
    1 结论
    2 创新点
    3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 德国农业协会青贮饲料感官评定标准
    附表二 苜蓿青贮管理调查问卷表
    附表三 苜蓿青贮采样方法和流程
    附表四 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测定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3)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其功能基因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青贮概述
    1.2 青贮的优势
        1.2.1 减少营养损失,提高饲料品质
        1.2.2 便于制作保存,降低潜在危害
    1.3 青贮过程主要微生物
        1.3.1 乳酸菌
        1.3.2 酵母菌
        1.3.3 霉菌
        1.3.4 芽孢杆菌
        1.3.5 肠细菌
        1.3.6 梭菌
        1.3.7 李斯特氏菌
    1.4 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1.4.1 青贮有氧呼吸阶段
        1.4.2 青贮厌氧发酵阶段
        1.4.3 稳定储存阶段
        1.4.4 青贮开窖阶段
    1.5 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5.1 基于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5.2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5.3 基于三代测序技术的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6 PMA技术研究介绍
    1.7 益生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 tarum P-8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 试验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青贮样品的制作、采集和保存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青贮主要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
        2.3.1 青贮主要微生物的检测
        2.3.2 青贮主要理化指标的检测
    2.4 青贮样品宏基因组DNA提取及扩增
        2.4.1 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扩增
        2.4.2 真菌18S rRNA基因序列全长测序
    2.5 PacBio SMRT测序及序列分析
    2.6 高质量序列的提取
    2.7 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处理
    2.8 Shotgun宏基因组文库构建及测序
    2.9 Shotgun宏基因组数据质量的控制
    2.10 Shotgun宏基因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1 统计学分析及图像绘制
    2.12 测序数据登录号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3.1.1 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变化情况
        3.1.2 青贮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3.2 基于PacBioSMRT测序技术的青贮过程中细菌菌群变化
        3.2.1 测序深度评估
        3.2.2 基于多元统计的青贮中细菌α多样性分析
        3.2.3 基于多元统计的青贮细菌β多样性分析
        3.2.4 基于PMA技术的青贮细菌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
        3.2.5 青贮过程中细菌在种属水平上变化趋势
        3.2.6 青贮过程中不同细菌种属相关性分析
        3.2.7 青贮理化指标与细菌的相关性分析
    3.3 基于PacBioSMRT测序技术的青贮中真菌菌群变化
        3.3.1 测序深度评估
        3.3.2 真菌菌群α多样性变化
        3.3.3 青贮样品β多样性分析
        3.3.4 苜蓿青贮真菌菌群构成分析
        3.3.5 青贮过程中不同真菌种属变化趋势
        3.3.6 青贮过程中真菌和细菌种属相关性分析
        3.3.7 青贮过程中真菌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的宏基因组研究
        3.4.1 测序质量评估
        3.4.2 青贮饲料宏基因组微生物群变化趋势
        3.4.3 宏基因的物种与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3.4.4 基于COG数据库不同青贮发酵时间点的功能分析
        3.4.5 基于CAZy数据库不同青贮发酵时间点代谢功能的变化
        3.4.6 基于KEGG数据库不同青贮发酵时间点代谢通路的变化
4 讨论
    4.1 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
    4.2 青贮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山西省玉米青贮产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青贮玉米经济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
    2.1 青贮玉米
    2.2 产业
    2.3 青贮玉米产业
3 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3.1 山西省青贮玉米种植现状
        3.1.1 青贮玉米种植概况
        3.1.2 青贮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3.1.3 青贮玉米种植综合优势分析
    3.2 山西省青贮玉米加工现状
        3.2.1 青贮玉米加工类型
        3.2.2 青贮玉米加工企业分析
        3.2.3 青贮玉米加工企业竞争力浅析
    3.3 山西省青贮玉米市场现状
        3.3.1 青贮玉米销售分析
        3.3.2 青贮玉米流通分析
        3.3.3 青贮玉米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3.4 山西省青贮玉米消费现状
4 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4.1 青贮玉米生产问题
        4.1.1 青贮玉米单位产量低
        4.1.2 青贮玉米营养品质低
        4.1.3 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4.1.4 种植方式落后
    4.2 青贮玉米加工问题
        4.2.1 优质青贮窖不足
        4.2.2 青贮配套机械匮乏
        4.2.3 青贮调制技术落后
        4.2.4 优质裹包青贮加工企业少
    4.3 青贮玉米市场问题
        4.3.1 青贮玉米市场体系未成系统
        4.3.2 市场信息不全
        4.3.3 物流渠道不畅
        4.3.4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5 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5.1 完善技术体系
        5.1.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成果转化
        5.1.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1.3 加快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
        5.1.4 推进种植加工与饲喂技术研究,提高利用率
    5.2 完善市场体系
        5.2.1 上下游联合
        5.2.2 完善调控监管机制
        5.2.3 完善市场信息系统建设
        5.2.4 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
    5.3 政府扶持引导
        5.3.1 政策倾斜
        5.3.2 扶持龙头企业
        5.3.3 经济支持
    5.4 加大推广营销
        5.4.1 品牌建设
        5.4.2 利用模式多样化
        5.4.3 提高后期服务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1
附录:2
附录:调研、试验照片
致谢

(5)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及制作关键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青贮饲料概述
        1.1.1 青贮饲料制作原理
        1.1.2 青贮饲料种类
        1.1.3 青贮饲料营养价值
        1.1.4 青贮饲料品质评定
    1.2 全株玉米青贮的生产及应用
        1.2.1 全株玉米青贮的主要类型
        1.2.2 全株玉米青贮的生产
        1.2.3 全株玉米青贮的应用现状
        1.2.4 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全株玉米青贮在制作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1 全株玉米青贮在调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2 全株玉米青贮在饲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2016至2017年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
        2.1.1 问卷调查
        2.1.2 试验样品采集
        2.1.3 感官评定
        2.1.4 籽粒破碎度及物理有效因子测定
        2.1.5 常规营养价值测定
        2.1.6 发酵指标测定
        2.1.7 瘤胃降解率测定
        2.1.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 全株玉米青贮生产关键控制点分析
    2.3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及青贮制作
        2.3.3 常规营养价值测定
        2.3.4 发酵指标测定
        2.3.5 瘤胃降解率测定
        2.3.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4 切割长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计和青贮制作
        2.4.3 籽粒破碎度及物理有效因子测定
        2.4.4 常规营养价值测定
        2.4.5 发酵指标测定
        2.4.6 瘤胃降解率测定
        2.4.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5 水分及压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2.5.1 试验材料
        2.5.2 试验设计及青贮制作
        2.5.3 常规营养价值测定
        2.5.4 发酵指标测定
        2.5.5 瘤胃降解率测定
        2.5.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2016至2017年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
        3.1.1 全株玉米青贮感官评定
        3.1.2 全株玉米青贮籽粒破碎度
        3.1.3 全株玉米青贮常规营养价值
        3.1.4 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
        3.1.5 全株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
    3.2 全株玉米青贮生产关键控制点分析
    3.3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3.3.1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发酵前常规营养价值的影响
        3.3.2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发酵后常规营养价值的影响
        3.3.3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发酵品质的影响
        3.3.4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3.4 切割长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3.4.1 切割长度对粉碎粒度和物理有效因子的影响
        3.4.2 切割长度对常规营养价值的影响
        3.4.3 切割长度对发酵品质的影响
        3.4.4 切割长度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3.5 水分及压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3.5.1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价值
        3.5.2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
        3.5.3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综合评价
        3.5.4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
4 讨论
    4.1 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2016至2017年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
        4.1.1 全株玉米青贮感官评定和籽粒破碎度评定
        4.1.2 全株玉米青贮常规营养价值评定
        4.1.3 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评定
        4.1.4 全株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评定
    4.2 全株玉米青贮生产关键控制点分析
    4.3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4.3.1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发酵前常规营养价值的影响
        4.3.2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发酵后常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4.3.3 玉米品种和留茬高度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4.4 切割长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4.4.1 切割长度对粉碎粒度和物理有效因子的影响
        4.4.2 切割长度对常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4.4.3 切割长度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4.5 水分及压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4.5.1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价值
        4.5.2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综合评价
        4.5.3 青贮窖内不同位置全株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玉米和饲用高粱青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贮的研究进展
        1.1 青贮饲料的发展
        1.2 青贮发酵过程
        1.2.1 青贮发酵过程分期
        1.2.2 生物化学变化
        1.2.3 微生物的变化
        1.3 青贮品质的影响因素
        1.3.1 青贮原料品质
        1.3.2 水分含量
        1.3.3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1.3.4 调制技术
        1.4 青贮品质鉴定方法
        1.5 添加剂对青贮饲料作用的研究
        1.5.1 添加剂的类型
        1.5.2 化学性添加剂研究进展
        1.5.3 微生物性添加剂研究进展
    2 饲草资源
        2.1 玉米秸秆在畜牧业上发展
        2.2 饲用高粱的研究进展
        2.2.1 饲用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2.2.2 饲用高粱青贮研究进展
        2.3 Sila-max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1 研究背景
        3.2 课题的提出
        3.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品种、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青贮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种植密度田间产量
        2.2 不同品种、种植密度原料营养分析
        2.3 青贮饲料感官评价
        2.4 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2.5 青贮饲料发酵参数和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Sila-Max、降雨及装填时间对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青贮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贮前玉米秸秆的化学参数
        2.2 不同添加物及装填时间玉米秸秆营养参数和干物质损失率
        2.3 不同添加物及装填时间玉米秸秆发酵参数及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3 讨论
        3.1 不同装填时间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影响
        3.2 降雨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影响
        3.3 Sila-Max和Sila-Max+10mm降雨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Sila-Max及装填时间对不同品种饲用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青贮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高粱品种田间产量
        2.2 青贮前饲用高粱的营养参数
        2.3 4个高粱品种1次装填和3次装填营养参数及干物质损失率
        2.4 4个高粱品种1次和3次装填发酵参数及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3 讨论
        3.1 添加Sila-Max对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
        3.2 装填时间对高粱青贮品质的影响
        3.3 高粱品种产量及青贮品质差异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创新点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川西北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现状
        1 川西北高寒牧区畜牧生产概况
        2 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生产现状
        3 川西北高寒牧区干草调制
        4 川西北高寒牧区青贮调制
    第二节 高寒地区青贮研究进展
        1 影响高寒地区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2 高寒地区青贮添加剂的应用
        3 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
    第三节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内容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萎蔫、糖分和温度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第一节 萎蔫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糖和纤维素酶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节 温度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
    第一节 低温乳酸菌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低温乳酸菌的实验室青贮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节 低温乳酸菌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全文讨论、结论及创新点
    第一节 全文讨论
        1 川西北高寒牧区青贮饲料调制关键技术
        2 低温乳酸菌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青贮饲料品质
    第二节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8)不同封口时间对胡萝卜苗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封口时间的胡萝卜苗青贮饲料感官评定
    2.2 不同封口时间胡萝卜苗青贮饲料的p H
    2.3 不同封口时间对胡萝卜苗青贮饲料养分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9)不同吸收剂和发酵液对马铃薯渣和红薯渣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马铃薯渣的饲用加工与利用
        1.1.2 红薯渣的饲用加工与利用
    1.2 绿汁发酵液
    1.3 农作物副产品的饲用加工与利用
        1.3.1 裸燕麦(莜麦)秸秆
        1.3.2 小麦秸秆
        1.3.3 玉米秸秆
        1.3.4 花生壳
        1.3.5 麸皮
    1.4 青贮
        1.4.1 青贮原理
        1.4.2 青贮类型
    1.5 青贮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1.5.1 弗氏评定法
        1.5.2 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
        1.5.3 中国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 1996(试行)
        1.5.4 饲料发酵品质的 V- Score 评分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薯渣发酵液的制备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和方法
        2.4.1 干物质(DM)
        2.4.2 粗蛋白质(CP)
        2.4.3 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
        2.4.4 pH 值
        2.4.5 氨态氮(NH3-N)
        2.4.6 挥发性脂肪酸(VFA)
        2.4.7 有氧稳定性
        2.4.8 青贮饲料品质评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渣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渣青贮饲料 pH 值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渣青贮饲料氨态氮/总氮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渣青贮饲料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
        3.1.4 马铃薯渣青贮发酵的品质评价
        3.1.5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3.1.6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渣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红薯渣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红薯渣青贮饲料 pH 值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红薯渣青贮饲料氨态氮/总氮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红薯渣青贮饲料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
        3.2.4 红薯渣青贮发酵的品质评价
        3.2.5 不同处理对红薯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对红薯渣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薯渣的加工方法
    4.2 青贮饲料的品质评价方法
    4.3 添加发酵液对薯渣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10)玉米秸秆青贮生产及“平凉红牛”的育肥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青贮的研究进展
    2 青贮发酵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1 青贮发酵的原理
        2.2 青贮发酵过程
    3 玉米青贮生产过程
        3.1 玉米的品种
        3.2 种植管理
        3.3 收获时间
        3.4 青贮设备
        3.5 青贮的制作
        3.6 青贮添加剂
        3.7 饲喂管理
    4 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5 甘肃省玉米秸秆和肉牛资源
    6 研究的目的意义
    7 研究的内容
    8 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关键
第二章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玉米产量、秸秆重、果穗重
        2.2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玉米青贮原料营养品质
        2.3 品种和密度对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评定的影响
        2.4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玉米青贮发酵品质
    3 讨论
        3.1 品种对玉米产量和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3.2 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青贮发酵促进剂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青贮料的感官鉴定
        2.2 青贮发酵促进剂对青贮发酵期温度影响
        2.3 青贮发酵促进剂对青贮发酵期酸度影响
        2.4 青贮发酵促进剂对营养品质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添加青贮发酵促进剂的玉米青贮对平凉红牛的育肥效果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玉米青贮饲料的品质
        2.2 平凉红牛生长育肥性能
        2.3 平凉红牛的胴体品质
        2.4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调制青贮期间拖延封窖对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稻秸菌酶联用黄贮工艺参数研究[D]. 吴建萌.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2]冀蒙辽甘宁规模化牧场苜蓿青贮质量评价[D]. 卢昌文. 西南大学, 2020
  • [3]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其功能基因组研究[D]. 包维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4]山西省玉米青贮产业分析[D]. 欧翔.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黑龙江地区规模化牧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评价及制作关键点分析[D]. 赵雪娇.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6]玉米和饲用高粱青贮优化研究[D]. 肖银宝.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1)
  • [7]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D]. 李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7)
  • [8]不同封口时间对胡萝卜苗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J]. 高占军,李旭明,李豪,赵文强,许庆方,周克鹏. 饲料博览, 2015(02)
  • [9]不同吸收剂和发酵液对马铃薯渣和红薯渣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D]. 夏宇.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10]玉米秸秆青贮生产及“平凉红牛”的育肥效果[D]. 张鹏.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延迟闭窖对青贮饲料发酵和干物质损失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