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发出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新方法

日本开发出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新方法

一、日研制出提高鱼苗存活率新法(论文文献综述)

包鹏云[1](2018)在《刺参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对主要营养物质有效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刺参因其独特的药效营养保健功能和经济价值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刺参养殖业已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刺参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安全、优质、环保的配合饲料。但是刺参营养学和饲料学严重滞后于刺参养殖业的发展,按科学配方生产的高质量配合饲料成为刺参养殖业进行集约化、环保化健康养殖的制约因素。本文以刺参饲料学和营养学基础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刺参常见饲料原料概略养分的测定和主要营养成分消化率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刺参对主要营养物质的营养需求、营养生理学效应及营养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同时,进一步优化刺参饲料中主要动植物蛋白源的比例,科学的筛选和应用大豆来源的植物蛋白源,通过系统研究获取关键的饲料学和营养学参数,为将来制定刺参营养标准,开发和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刺参饲料,促进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取14种常见刺参饲料原料测定其概略营养成分,并开展不同规格刺参对饲料原料主要营养成分消化率的比较研究。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方法和消化实验方法(略做改动)分别对14种常见的刺参饲料原料的概略养分和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消化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贻贝肉粉、鱼粉、大豆粕、螺旋藻、花生粕、玉米蛋白等高蛋白质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分别在87.46%-94.36%、44.64%-64.43%^ 2.12%-13.85%、4.37%-5.63%、3.42%-14.55%范围;鼠尾藻、马尾藻、石窥、脱胶海带粉、海带粉、川蔓藻、裙带菜、啤酒糟等低蛋白质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范围分别是91.35%-94.13%、6.45%-25.14%、0.45%-6.45%、4.67%-27.21%、10.18%-17.48%。每一规格刺参14 种饲料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均表现为差异显着(P<0.05)。随着刺参规格的增大,刺参对14种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率逐渐增大。刺参对以海藻类为主的低蛋白质饲料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范围分别为30.17%-58.90%、39.73%-73.24%和 28.24%-52.24%,对鱼粉、螺旋藻、花生粕等高蛋白质饲料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范围分别是44.90%-66.59%、58.78%-78.72%和40.82%-56.71%。三种规格刺参对高蛋白质饲料原料中鱼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分别均在61%、74%、52%以上,除鱼粉蛋白质和贻贝粉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外。鱼粉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率都显着高于其它饲料原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而川蔓藻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30.17%、31.88%、32.52%)则均显着低于其它饲料原料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2)通过养殖实验确定刺参对三大基础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需求。依照Cornell的三因素混合设计方案设计实验,选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做为饲料配方组成的变量,研究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对刺参生长性能、消化、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刺参生长性能、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性、免疫相关酶活性均有显着性影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刺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营养需求量适宜范围分别为15%-19%、1.7%-4.7%、30%-34%,均可获得73%以上增重率,在此范围内刺参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率分别超过51.94%、60.80%、59.54%;刺参肠道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较高,蛋白质代谢旺盛;刺参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刺参免疫能力较强;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6.75%、3.65%、32.87%时,刺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97.15%、1.51%/天)。(3)通过养殖实验考察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对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生长性能除体壁系数外的其它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均影响显着(P<0.05);在动植物蛋白比为1:3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和体壁系数达到最大值;动植物蛋白比显着影响刺参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动植物蛋白比为1:2时,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肠道壁中的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均受饲料动植物蛋白比显着影响(P<0.05),而肠道壁中的谷丙转氨酶和体腔液中的溶菌酶活性所受影响不显着。(4)设计3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3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通过养殖实验,比较研究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对刺参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豆粕组刺参生长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均显着高于豆粕组和大豆浓缩蛋白组(P<0.05)。在前一个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六种发酵豆粕添加量不同的饲料(按0、4%、8%、12%、16%和20%的比例取代对照组饲料中豆粕),通过养殖实验,进一步探究饲料中发酵豆粕的最适添加量,以及发酵豆粕添加量对刺参生长、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动植物蛋白比为1:3的刺参饲料中,发酵豆粕添加量达到16%时,刺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57%以上,刺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体壁蛋白质含量均显着高于其它各组(不包括20%发酵豆粕组);消化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王丽娜[2](2014)在《饲料糖脂比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免疫与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从生长和免疫两个方面确定黄颡鱼幼鱼的适宜糖脂比(CHO:L),并进一步探讨CHO:L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代谢的影响试验探讨了饲料中不同CHO:L对黄颡鱼幼鱼(均重为0.90±0.02g)生长性能、体组成、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投喂黄颡鱼幼鱼,其CHO:L分别为1.11,1.67,2.45,3.63,5.58和9.50,网箱养殖8周。研究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氮保留率和能量保留率均在CHO:L为3.63时达最大值。肝体比、脏体比、全鱼水分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随饲料CHO:L的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全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胃、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CHO:L的升高显着升高(P<0.05),脂肪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蛋白酶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肝脏丙酮酸激酶、苹果酸脱氢酶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随CHO:L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酯酶活性均随着CHO:L的升高显着降低(P<0.05)。对增重率和饲料中糖与脂肪水平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的适宜糖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9.16%和7.94%,最适CHO:L为3.67。2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计和饲养方案同试验一。结果表明,白细胞数、血浆球蛋白含量及溶菌酶活性在CHO:L为5.58时的值显着高于CHO:L为1.11与1.67时的值(P<0.05);补体ACH50活性变化与之类似;而红细胞数目在CHO:L为1.11-2.45范围内随CHO:L升高而显着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在CHO:L为1.11-5.58范围内随CHO:L升高而显着下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与之类似,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变化与之相反;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CHO:L为1.11-3.63范围内随CHO:L升高而显着降低(P<0.05);CHO:L为2.45,3.63,5.58组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而肝脂肪变性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率在CHO:L为1.11和1.67时的值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总之,黄颡鱼幼鱼维持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最佳CHO:L为2.45-5.58,即糖为24.5-33.5%,脂肪为6-10%。3饲料CHO:L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研究了饲料中不同CHO:L(2.65、3.63、5.58)和蛋白水平(37%、40%)及其交互作用对黄颡鱼幼鱼(均重:0.78±0.03 g)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鱼随机分在18个水族箱中,日投喂3次,养殖周期为8周。研究结果表明,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能量保留率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着升高妒<0.05),P40/R3.63组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但与P37/R3.63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饲料系数、肝体比和氮保留率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着降低(P<0.05);而全鱼和胴体水分含量随CHO:L的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脂肪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胃、肠脂肪酶活性随CHO:L的升高而显着降低(P<0.05),胃淀粉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胃、肠道蛋白酶活性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此外,以上所有指标,饲料CHO:L和蛋白水平之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黄颡鱼幼鱼饲料中添加适宜的CHO:L(3.63)可以节约蛋白。

李旭[3](2013)在《刺参幼参饲料原料选择与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刺参养殖业快速崛起与发展,而刺参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针对刺参营养与饲料研究不足的现状,从刺参生长、消化生理特性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出发,研究探讨刺参幼参配合饲料的适宜原料及蛋白质营养需求量,为今后研究开发营养合理、经济效益高的刺参用人工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刺参幼参饲料原料选择的研究本试验通过研究分析海带粉、脱胶海带粉、苜蓿粉和石莼粉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生理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用作刺参配合饲料的主成分原料。结果表明,海带粉、脱胶海带粉、苜蓿粉和石莼粉四种原料中,以脱胶海带粉为主成分配制的饲料能更好地满足刺参幼参生长的营养需求,生长效果最好,显着高于其它三种饲料组(P<0.05),而海带粉组和石莼粉组的刺参生长效果相近,略高于苜蓿粉组的刺参,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石莼粉较其它三种饲料能显着增加刺参体壁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P<0.05),有助于提高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含量;海带粉较其它饲料相比,能显着增加刺参消化道长度及肠道淀粉酶与脂肪酶的活性(P<0.05),有利于刺参对饲料养分的消化与吸收;脱胶海带粉组刺参消化道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高,且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比值最大,体内氨基酸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代谢较强,有利于饲料中氮在体内沉积;海带粉和脱胶海带粉有利于提高刺参肠道组织免疫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综合考虑四种原料对刺参生长、消化生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认为,四种原料均能被刺参有效利用,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效果,可用作刺参配合饲料的原料;其中脱胶海带粉能更好地满足刺参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且能维持刺参肠道较高的免疫防御功能,可作为主成分原料来配制刺参用配合饲料,海带粉、石莼粉和苜蓿粉则可作为辅助性成分原料,以丰富饲料的营养物质成分,起到增加刺参消化能力和营养价值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刺参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更广泛的原料资源。2.刺参幼参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为获得更精确的数据,本试验先后通过用以脱胶海带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的不同蛋白质水平试验饲料对刺参幼参进行第一次预试验(记为CP1)和第二次精确试验(记为CP2),其中CP1试验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为15.55%、18.08%、20.47%、22.72%、25.25%、27.79%,CP2试验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为16.82%、17.91%、18.90%、19.87%、20.99%。通过分析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生理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来研究刺参幼参的适宜蛋白质需求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升高,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P1试验组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8.08%-20.47%时可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效果,CP2试验组则在18.90%-19.87%蛋白水平时,可获得好的生长效果,以19.44%饲料蛋白水平最佳,且在CP1试验结果范围内。刺参体壁粗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则随之降低,而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着变化(P>0.05)。刺参前、中肠胃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含量的逐渐增加也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20.47%和18.08%蛋白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前、中肠淀粉酶活性呈升高趋势(P<0.05);前肠脂肪酶活性也有缓慢升高的趋势(P>0.05),而中肠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肠道谷草转氨酶活性整体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饲料蛋白质为20.47%时最大,谷丙转氨酶活性则逐渐升高,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比值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20.47%最大。当饲料蛋白质含量在适宜范围附近18.08%时,刺参肠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免疫能力。综合考虑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刺参生长、消化生理及免疫性能影响的结果,得出刺参幼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适宜含量为18.90%-19.87%时,刺参的生长、消化能力、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处于较高的水平,以19.44%的蛋白质含量最佳。

倪国江[4](2010)在《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地球陆地资源的渐趋减少,拥有丰富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海洋,在承载和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主角地位日益彰显。作为海洋开发的基本手段和支撑力量,海洋科技也因而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和国家竞争的焦点。但传统的仅追求经济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模式在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得海洋资源过度消耗,海洋生态恶化,海洋环境污染急剧,海洋面临沉重的压力和危机。海洋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价值及其资源、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使得海洋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海洋开发最为耀眼的主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要求人们在发展和应用海洋科技谋求海洋利益的同时,必须对海洋科技创新进行生态和伦理视角的系统思考,通过海洋科技政策的创新和变革,激励和引导海洋科技创新范式的生态化转向,以充分强化海洋科技的积极作用,弱化或规避其负面效应,支撑和推动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资源和能源的“瓶颈”约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对于破解沉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奠定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具有重大意义,关系到能否建成“海洋强国”以及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中国海洋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根本途径是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适应海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大潮流,论文以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为基点,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目的在于通过明确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基础,从服务和引领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提出中国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以及优化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的基本策略,以引导催生特色鲜明、优势显着的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体系,支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事业。论文的基本思路是试图勾勒形成以海洋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为支撑、以生态化为方向的海洋科技战略创新模式。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在辨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可持续发展内在关联的基础上,针对海洋科技创新双重性特征,提出了生态化创新的观点,尝试建立了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的基础支撑——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其次,围绕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海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及海洋观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技术开发领域,对国际海洋科技创新进展与发展前景进行了翔实客观的总结分析,研究提出了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第三,总结分析了中国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海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及海洋观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技术开发领域的创新进展及问题,研究分析了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建设现状与不足。第四,以推动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满足“海洋强国”建设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需要为目标,以培育和建立生态化海洋科技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主线,研究提出了中国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未来10年的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第五,围绕构建完善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在科技体制、法规政策、创新平台、科技合作、人才队伍、社会创新意识、战略评估机制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论文的创新成果可能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辨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框架下,提出了海洋科技创新范式生态化转向的观点,初步构建了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整理分析大量文献材料及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对国际海洋科技领域创新进展与发展前景及中国海洋科技创新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翔实客观的比较分析研究;三是研究提出了涉及科技体制、法制环境、创新平台、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社会科技意识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期对构建完善的中国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有所裨益。

张战峰[5](2007)在《槟榔碱的合成及毒性与药理药效初步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槟榔碱是中药槟榔中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之一,具有驱虫、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在兽医临床上,槟榔碱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的绦虫感染。本品(槟榔碱)主要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然而其天然产物含量只有0.1%~0.6%,再加上药材来源有限,传统方法提取率低,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实验对槟榔碱的化学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原有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新工艺采用烟酸经过酯化反应生成烟酸甲酯,然后经过N-甲基化生成碘化烟酸甲酯N-甲基铵盐,再经液化硼氢化钠还原生成槟榔碱,其和适量的氢溴酸反应放于40℃-50℃蒸干,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氢溴酸槟榔碱。新工艺不仅收率高、产物简单、易纯化、操作简便、而且容易转化为工业生产。在实验第三步-还原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溶解液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还原剂的质量,这四个因素的变化会对合成收率产生影响。为了寻求最优的生产条件以提高收率,对这四个因素利用正交法设计试验。四因素三水平共进行九次试验即L9(34)。对九次试验结果用极差法和方差法进行分析,得出新工艺第三步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3%)、反应温度(0℃~3℃)、反应时间(10小时)、还原剂的质量[还原剂/鎓盐(反应物)=0.3331其合成收率可达到78.11%以上。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对氢溴酸槟榔碱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在离薄层层析板原点同一水平处出现两个桔红色的点,再结合样品的熔点测定结果168℃~170℃(文献值为169℃~171℃),从而初步判定合成物质为氢溴酸槟榔碱。重结晶后,利用高相液相对合成的氢溴酸槟榔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经过重结晶之后的氢溴酸槟榔碱的含量可达98.91%以上。进一步精制之后对氢溴酸槟榔碱的结构进行鉴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鉴定结果显示与标准品一致。对槟榔碱及氢溴酸槟榔碱毒理学进行初步评价,根据寇氏法计算小鼠口服槟榔碱LD50为174.71mg/kg.BW,其可信区间为145.22~210.14mg/kg.BW;小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以槟榔碱计算)LD50为454.38mg/kg.BW,其可信区间为422.26~488.95mg/kg.BW。对氢溴酸槟榔碱对胃肠运动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氢溴酸槟榔碱能促进小鼠小肠的推进率,能兴奋家兔小肠平滑肌和豚鼠的胃体肌条,增加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和振幅。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以氢溴酸槟榔碱为主要成分组方制成相应的制剂,对其驱虫效果进行实验。对50份犬粪样进行检查,9例查出有犬复孔绦虫卵,按2.5mg/kgBW剂量给药两次,记录症状、收集三日内粪便处理。共收集虫体39条,完整虫体20条,断头节虫体19条。病犬除了有轻微的腹泻呕吐外没有其他任何不良反应。

海涛[6](2000)在《日研制出提高鱼苗存活率新法》文中提出 日本中岛水产公司等研制出氧化钛光催化剂提高鱼苗存活率的新技术。以前是通过对鱼池水加热来进行养鱼池杀菌工作的,但是在杀菌的同时也把鱼苗需要的浮游生物杀死,造成鱼苗大量死亡。而这项新技术是向鱼池投放氧化钛,通过光照可使氧化钛产生具

二、日研制出提高鱼苗存活率新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研制出提高鱼苗存活率新法(论文提纲范文)

(1)刺参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对主要营养物质有效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刺参养殖产业的发展
        1.1.1 刺参养殖业发展的现状
        1.1.2 刺参养殖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2 刺参的摄食与消化
        1.2.1 刺参的摄食
        1.2.2 刺参的天然食物源构成
        1.2.3 刺参的消化酶和消化能力
    1.3 刺参营养学研究进展
        1.3.1 蛋白质和氨基酸
        1.3.2 脂肪和脂肪酸
        1.3.3 维生素和矿物质
        1.3.4 抗病营养与刺参健康
    1.4 刺参饲料学和配合饲料的研究进展
        1.4.1 刺参饲料(饵料)资源的研究进展
        1.4.2 刺参配合饲料研究进展
    1.5 我国水产饲料营养标准现状与刺参营养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1 我国水产饲料营养标准现状
        1.5.2 刺参营养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刺参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仪器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2.3 饲料原料概略养分的测定
        2.2.4 饲料原料消化率的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刺参饲料原料概略养分组成与含量
        2.3.2 刺参对不同饲料原料干物质的消化率
        2.3.3 刺参对不同饲料原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2.3.4 刺参对不同饲料原料脂肪的消化率
    2.4 讨论
        2.4.1 刺参饲料原料概略养分组成与含量
        2.4.2 消化率实验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2.4.3 刺参对不同饲料原料干物质消化率
        2.4.4 刺参对不同饲料原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2.4.5 刺参对不同饲料原料脂肪的消化率
    2.5 小结
3 刺参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适宜营养需求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设备
        3.2.2 主要试剂及材料
        3.2.3 实验设计与饲料配方
        3.2.4 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3.2.5 消化实验
        3.2.6 肠道组织及内含物与体腔液的采集
        3.2.7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3.2.8 刺参生长性能与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3.2.9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3.3.2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消化酶的影响
        3.3.3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消化率的影响
        3.3.4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3.3.5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在刺参饲料营养学研究中采用Cornell方法的优势
        3.4.2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3.4.3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刺参消化酶的影响
        3.4.4 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刺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4.5 词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刺参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3.4.6 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刺参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3.5 小结
4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仪器设备
        4.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4.2.3 实验的饲料配制
        4.2.4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饲养管理
        4.2.5 消化实验
        4.2.6 肠道组织及内含物与体腔液的采集
        4.2.7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4.2.8 刺参生长性能和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4.2.9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4.3.2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饲料对刺参体成分的影响
        4.3.3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3.4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消化率的影响
        4.3.5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蛋白质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4.3.6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4.4.2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体成分的影响
        4.4.3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消化率的影响
        4.4.4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4.5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4.6 动植物蛋白比不同的饲料对刺参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5 小结
5 大豆蛋白源对刺参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仪器设备
        5.2.2 主要试剂和材料
        5.2.3 实验设计与饲料配制
        5.2.4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5.2.5 肠道组织及内含物与体腔液的采集
        5.2.6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5.2.7 刺参生长性能计算公式
        5.2.8 数据处理
    5.3 结果
        5.3.1 饲料中不同大豆蛋白源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5.3.2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
        5.3.3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体成分的影响
        5.3.4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5.3.5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5.4 讨论
        5.4.1 饲料中不同大豆蛋白源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5.4.2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
        5.4.3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体成分的影响
        5.4.4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5.4.5 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摘要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饲料糖脂比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免疫与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黄颡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1.1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1.2 黄颡鱼三大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
    2 鱼类蛋白质需求的研究进展
        2.1 鱼体中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2 饲料蛋白水平对鱼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2.3 影响鱼类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
    3 鱼类脂肪需求的研究进展
        3.1 鱼体中脂肪的生理功能
        3.2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3.3 影响鱼类脂肪需要量的因素
        3.4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4 鱼类糖需求的研究进展
        4.1 鱼体中糖的生理功能
        4.2 饲料糖水平对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4.3 影响鱼类糖需要量的因素
        4.4 饲料中糖水平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5 鱼类适宜CHO:L的研究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第一章 饲料糖脂比对黄颡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2.3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2.5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脂肪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3.3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3.5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脂肪代谢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饲料糖脂比对黄颡鱼幼鱼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2.2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肝脏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2.3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肝功能的影响
        2.4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3.2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肝脏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3.3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肝功能的影响
        3.4 饲料CHO:L对黄颡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饲料糖脂比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料
        1.2 试验用鱼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CHO:L和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CHO:L和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2.3 饲料CHO:L和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CHO:L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CHO:L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
        3.3 饲料CHO:L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刺参幼参饲料原料选择与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刺参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
        1.1 刺参的生物学特征
        1.2 刺参的生态习性
    2 刺参的营养保健作用及养殖现状
        2.1 刺参的营养保健作用
        2.2 刺参的养殖现状
    3 刺参消化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3.1 刺参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3.2 刺参消化系统组成
        3.3 刺参肠道消化酶
    4 刺参饲料与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4.1 刺参饲料的研究进展
        4.2 刺参营养需求
    5 刺参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5.1 刺参免疫机制的概括
        5.2 影响刺参免疫性能的因素
    6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刺参饲料原料选择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刺参来源与规格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
        2.3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消化生理的影响
        2.4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2.5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饲料利用效果的影响
        3.3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消化生理的影响
        3.4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5 四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免疫功能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刺参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1.2 试验刺参来源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生长性能及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
        2.2 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刺参消化生理的影响
        2.3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2.4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利用效果的影响
        3.3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
        3.4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消化生理的影响
        3.5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6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刺参免疫功能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总结
    1 全文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1.2.2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应用价值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1.5 论文的贡献与不足
        1.5.1 论文的贡献
        1.5.2 论文的不足
2 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的理论基础
    2.1 基础理论综述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1.3 技术创新生态化理论
    2.2 海洋科技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
        2.2.1 海洋科学
        2.2.2 海洋技术
    2.3 海洋科技创新的概念、方式及特点
        2.3.1 海洋科技创新的概念
        2.3.2 海洋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式
        2.3.3 海洋科技创新的特点
    2.4 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2.4.1 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
        2.4.2 海洋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及制约因素
        2.4.3 海洋科技创新是支撑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2.4.4 海洋可持续发展为海洋科技创新营造了广阔空间
    2.5 海洋可持续发展要求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
        2.5.1 海洋科技创新的双重作用
        2.5.2 海洋科技创新范式的生态化转向
        2.5.3 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5.4 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6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的基础保障
        2.6.1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的概念
        2.6.2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的基本结构
        2.6.3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的基本功能
3 国际海洋科技创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3.1 主要国家海洋科技战略规划的发展演变
    3.2 国际海洋科技创新进展状况
        3.2.1 海洋科学
        3.2.2 海洋技术
    3.3 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前景展望
        3.3.1 海洋科学
        3.3.2 海洋技术
    3.4 创新系统:国际海洋科技加速创新的动力源
        3.4.1 重视海洋科学技术创新战略规划
        3.4.2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4.3 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巨大渠道广泛
        3.4.4 国家科技创新法规保障体系完善
        3.4.5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3.4.6 海洋科技国际合作深入全面
4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进展及问题分析
    4.1 中国海洋科技战略规划的发展演变
    4.2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4.2.1 海洋科学
        4.2.2 海洋技术
    4.3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建设状况及问题
        4.3.1 建设状况
        4.3.2 存在的问题
5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设想
    5.1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5.1.1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5.1.2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3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5.2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5.2.1 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化科技创新引领海洋可持续发展
        5.2.2 紧密衔接"海洋强国"和"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5.2.3 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
    5.3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
        5.3.1 总体目标
        5.3.2 阶段目标
    5.4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
        5.4.1 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支撑
        5.4.2 凸显"创新型"国家中海洋科技的重要地位
        5.4.3 突破"纲要"确立的海洋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5.5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
        5.5.1 海洋科学
        5.5.2 海洋技术
6 对策建议
    6.1 构建高效海洋科技创新体制
        6.1.1 成立"海洋强国"建设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统筹
        6.1.2 调整全国海洋科技研究力量布局
    6.2 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
    6.3 加速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平台建设
        6.3.1 推进国家海洋科学创新平台建设
        6.3.2 强化建设以海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海洋技术创新平台
        6.3.3 强力提升科技创新中介平台服务能力
    6.4 深入实施"人才强海"战略
        6.4.1 塑造海洋科学创新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
        6.4.2 强化建设海洋高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6.4.3 大力培养海洋产业高技能人才
        6.4.4 培育优秀涉海企业家和海洋科技管理人才
    6.5 完善多元化融投资体系,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
        6.5.1 不断加大海洋科技创新的国家投入
        6.5.2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
        6.5.3 激励引导海洋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6.5.4 拓展海洋科技创新投入的社会化渠道
    6.6 广泛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6.6.1 积极拓展海洋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空间
        6.6.2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国内合作与交流
    6.7 重视发展海洋人文社科研究
    6.8 塑造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科技创新社会人文氛围
        6.8.1 重视对青少年群体的海洋科普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
        6.8.2 提高社会公众海洋科技素养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
        6.8.3 培育良好的海洋科技创新学术风气
    6.9 建立海洋科技生态化创新战略实施效果动态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槟榔碱的合成及毒性与药理药效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槟榔和槟榔碱的研究进展
    1 槟榔碱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2 槟榔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2.1 槟榔的分布
        2.2 槟榔的形态特征
        2.3 槟榔的生长习性
    3 槟榔的采收与加工
        3.1 槟榔的采收
        3.2 槟榔的加工与炮制
    4 槟榔药材的性状
    5 槟榔的药理作用
        5.1 灭螺
        5.2 驱虫作用
        5.3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5.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5.5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5.6 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
        5.7 抗抑郁作用
        5.8 诱发口腔黏膜病变作用
        5.9 抗癌作用
        5.10 其他作用
    6 槟榔的临床应用
        6.1 治疗人的带绦虫
        6.2 治疗畜禽绦虫
        6.3 治疗猫肥颈绦虫
        6.4 犬绦虫
        6.5 其他寄生虫病
        6.6 防治小瓜虫病
        6.7 不良反应及其解救
    7 结语
第二章 槟榔碱的合成工艺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及玻璃器皿
    2 实验设计
        2.1 第一步 烟酸甲酯的合成
        2.2 第二步 碘化烟酸甲酯N-甲基铵盐的合成
        2.3 第三步 槟榔碱的合成
        2.4 第四步 氢溴酸槟榔碱的合成
    3 分析与结果
        3.1 分析
        3.2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槟榔碱的含量测定及结构鉴定
    (一) 槟榔碱的含量测定
        1 材料
        1.1 药品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薄层层析鉴定
        2.2 熔点熔程测定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槟榔碱的含量
        3 结果
        3.1 薄层层析鉴定结果
        3.2 微量熔点测定仪测定结果
        3.3 高效液相测定槟榔碱含量结果
    (二) 槟榔碱结构鉴定
        1 核磁共振波谱鉴定
        1.1 ~1HNMR谱鉴定
        1.2 ~(13)CNMR
        2 红外光谱测定
        3 紫外光谱测定
第四章 小鼠口服槟榔碱急性毒性实验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
    2 方法
        2.1 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计算方法
    3 结果
        3.1 小鼠口服槟榔碱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3.2 小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3.3 临床症状
        3.4 给药后不同时间小白鼠的死亡率。
        3.5 剖解后病理变化
    4 讨论
第五章 槟榔碱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实验一 槟榔碱促进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实验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
        2 方法
        2.1 指示剂的选择
        2.2 槟榔碱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3 结果
        3.1 槟榔碱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3.2 给药后小鼠的症状
        4 讨论
    实验二 槟榔碱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物及生理液的配制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槟榔碱对青紫兰兔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2.2 槟榔碱对豚鼠胃底肌条、胃体肌条、幽门环形肌收缩运动的影响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槟榔碱对青紫兰兔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3.2 槟榔碱对豚鼠胃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槟榔碱驱虫效果验证
    1 材料
        1.1 配料及药品
        1.2 仪器设备
        1.3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胶囊的制备
        2.2 虫卵的检查
        2.3 病犬投药前处理过程
        2.4 投药
        2.5 虫体的收集、计算和处理
    3 结果
        3.1 虫体的收集
        3.2 虫体的固定
    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日研制出提高鱼苗存活率新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刺参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对主要营养物质有效利用的研究[D]. 包鹏云.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8)
  • [2]饲料糖脂比及蛋白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免疫与代谢的影响[D]. 王丽娜.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3)
  • [3]刺参幼参饲料原料选择与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D]. 李旭. 扬州大学, 2013(04)
  • [4]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 倪国江.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5]槟榔碱的合成及毒性与药理药效初步评价[D]. 张战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6]日研制出提高鱼苗存活率新法[J]. 海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01)

标签:;  ;  ;  ;  ;  

日本开发出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