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路径在哪里——农业银行淮安市支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路径在哪里——农业银行淮安市支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鹏[1](2021)在《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过去、现在、将来均如此。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至今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和三农问题仍然很严峻。资金缺乏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就目前中国的体制和小农经济形态来说,合作经济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发展好合作经济根源在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中国农村拥有合作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道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且发展很成功的选择。河北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祥地,建国以来河北地区乃至全中国一直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而探索,目的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河北乃至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一直很缓慢,农村合作金融背离合作制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名不副实,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都出现了异化,这并不能证明我国不需要合作金融和没有合作金融发展的条件,而是各种其他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河北省三农问题关乎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村合作金融问题已经成为河北乃至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热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势在必行。直到1996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道路,也标志着河北农村合作金融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重要补充、填补了农村金融空白。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进行改革深化,从名称中删除了“合作”二字,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兴起。到2015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初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走向商业化和股份制,成为向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联社方向发展的走向异化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成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发展不足,合作性金融逐步消失。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兴起,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大量存在,形成了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样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的局面。首先对农村合作金融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把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分为独立发展、探索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了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进行了正面和负面分析,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和发展特点等问题。

徐冠一[2](2019)在《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全渠道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客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商业银行以往在银行现有资产资源基础上以金融产品为主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已经与现实脱轨,逐渐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适应客户需求为主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模式。互联网科技逐渐与传统金融产生融合,由此而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几乎覆盖了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运用,实现统一的、多元化的全渠道营销,降低商业银行的交易营运成本,利用大数据对信贷客户进行全流程化的分析与征信,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商业银行实行网点转型发展战略,就是在智能化全渠道平台上与客户沟通交流过程中,准确感应客户的用户体验,分析客户资源的数据价值,有效识别分析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运用,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智能化终端系统与设备,逐步取代人工线上和线下营销业务处理的旧有环节,并对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分析,实现全流程有效管理。商业银行通过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和完善的营销管理机制,对银行网点在经营的各个渠道方面进行数字化的精准感应和测度,实现全渠道的相互连通,并对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化的准确洞察获取、多元化营销和温馨化服务,实现银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动态的合理配置以及优化。本文首先梳理了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包括全渠道营销管理理论和网点转型成效管理理论;其中网点成效管理理论包括基于包络数据分析法(即DEA模型)的网点经营效率理论,以及规模报酬理论,是商业银行实现网点转型成效评价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其次,本文概述了A银行网点转型的现有模式,包括网点与渠道建设、互联网金融技术基础构建和员工发展培训。然后本文重点分析了A银行网点转型模式存在的问题,着重运用DEA模型,分析以A银行网点和其7个地区分行网点的网点转型成效,对实证结论进行量化评价与经济分析。而后本文重点分析和阐述A银行网点转型的改进模式,包括优化网点设计、互联网金融应用、提升网点产能、网点转型成效评价与管理。最后,本文对如何有效推进A银行网点转型提出具体对策。

缪文林[3](2010)在《温州农行服务“三农”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农村经济出现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但辖内各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乡镇大量存在。温州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温州农民总体比较富裕,但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也很大,金融需求呈现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如何结合温州实际,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温州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温州农行服务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温州农行是系统内的先进行、当地银行业的龙头大行,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主要业务指标均居同业之首,检验和考量价值创造力的各项核心指标都处于优良位次,系统内综合评价持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第一。面对服务“三农”这一新课题,温州农行借鉴已有的成功经营管理经验,在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和创新,以期服务“三农”和企业自身增值更好地结合。温州农村金融需求呈现贷款额度小、用款频率高、时间紧迫等特点,农户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在资金借贷用途、借贷规模和借贷期限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温州农行较工行、中行、建行在县域业务、支行竞争力、涉农贷款投放、“三农”组织机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服务“三农”优势。近年来,温州农行在加大信贷支持、发放惠农卡和小额农贷、探索特色农业服务模式、开办农村城镇化建设信贷业务、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等“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其涉农业务总量、比例较小,增长乏力,对“三农”业务重视程度还不够,投入尚不足,与国家要求、农行战略以及温州农行定位不相称,这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不清晰、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服务不完善、体系机制不健全、风险管控不严密、队伍建设不适应等因素造成的。基于上述温州农行服务“三农”现状及存在问题,温州农行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加快“三农”金融部改革,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努力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强服务“三农”的对策措施主要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推进“三农”事业部制管理改革;抓好队伍建设;探索服务“三农”金融模式;加强面向“三农”的服务渠道建设;创新服务“三农”金融产品;全面加强“三农”业务风险管理。本研究结果对温州农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及农村金融的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田宝[4](2008)在《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中心城市,也滞后于全国县域发展水平,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金融支持不到位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瓶颈。本文以甘肃省69个县域单位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因素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肃县域金融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持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在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论文首先描述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状况,介绍了县域金融制度安排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甘肃县域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匹配性情况。进而,论文探讨了金融体系的供给、县域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情况,研究了经济与金融的供求均衡状况,在此基础上,全面审视了目前甘肃省县域经济增长中的融资困境,深入分析了形成困境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文章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金融因素,分析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机制,尝试建立了甘肃县域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科学分析了甘肃县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支持情况,剖析了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根据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文章认为,甘肃县域经济增长未能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金融与经济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而且近几年甘肃县域金融被不断边缘化,如何结合实际强化金融对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最后,为构建有效支持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体系,论文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对策建议。

朱强辉,曹裕伦[5](2005)在《“卡”通之路在何方?——对大冶市农行银行卡业务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 银行卡具有方便、安全、快捷等优点,集储蓄、结算、汇兑、透支、提款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在人们工作生活中普及率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银行卡品种层出不穷,功能日益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家银行业务发展的"桥头堡"和抢夺客

王岚[6](2003)在《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银行卡诞生于美国,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和现代科技与银行业务结合的成功体现,经过近8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和信用手段。在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我国的第一张银行卡1985年6月才在中国珠海诞生,但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银行卡业务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量就已经达到近4亿张,并且银行卡可以为用户提供诸如储蓄、转帐、结算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已经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与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相比,银行卡联网通用的过程却要艰难许多。1993年在江泽民同志的倡导下,“金卡工程”开始实施,其目的就是实现中国国内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但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到2000年,我国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仍未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银行卡业务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只在局部地区实现了区域性的联网通用,而且还存在着“商场里ATM排队,柜台上POS成堆”的严重问题,银行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面对外国银行业的虎视眈眈,我国银行业感到了压力,感到了只有联合才有出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314”工程真正地推动了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实现。在实现联网通用的过程中,各地出现了多种实现模式。有区域中心模式,即城市建立信息交换中心,对于本地卡的跨行业务就直接在城市中心进行交换,异地跨行业务再转发到总中心进行集中清算;有总中心模式,即城市无分中心,跨行业务由各行交行内银行卡中心处理后转发到信息交换总中心或直接发到总中心处理;有无中心POS共享模式,即ATM采用总中心模式,而POS端则设置全部入网银行卡的<WP=3>信息,由POS自动识别并将交易信息发给对应银行。而成都的实现模式则类似于无中心POS共享模式,但是又有不同,我们将之称为“联网通用平台模式”。“联网通用平台模式”主要是解决成都市POS跨行通用的问题,由各银行出资建立通用平台,本地卡的跨行业务由平台集中实现,并进行信息清分后供各银行与商户清算,平台的盈亏由出资行分担。这一模式在成都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成都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在成都市彻底解决了“一柜多机”的问题。但是这一模式也有着自身的问题,如在外部环境上这种近似于“区域中心”的模式不受人民银行政策的支持,在内部管理上各行共同出资、共同管理的方式也不利于其内部的有效管理,平台在未来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都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认为通用平台模式最终也是最好的发展出路就是并入银联总公司,作为银联成都分公司,并对此在文中进行了论述。在本文的写作中,本人运用自己在MBA学习中获得的金融、管理知识,结合自己参与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工作体会对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文中定有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评审老师和答辩老师批评、指正。我将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调查组[7](2003)在《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近年来,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其在个人零售业务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手持银行卡已成为现时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可以说,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未来商业银行的业务中银行卡必将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日,我们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营业部银行卡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走访与调查,以期找出推动基层行银行卡业务更快、更好发展的策略和办法。

张志军,胡学军[8](2001)在《欠发达地区农行拓展小额信贷业务路在何方?——对农行黄冈市分行开办小额信贷业务情况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不良资产剥离后,农业银行业务经营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既面临人均业务量锐减和业务规模萎缩的不利因素,又带来存贷比例下降和可用资金相对宽余的有利条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行既难寻求和瓜分批发型"双优"企业客户,又无其他投融资渠道,如何寻找宽余资金出路?自去年以来,农行黄冈市分行牢固树立市场和效益意识,积极转换经营理念,大胆探索拓展小额信贷业务新路子,有效培植零售型高效信贷业务增长点和"亮点",收到了"一龙带三蚊"的磁场效应。最近,我们对黄冈市农行开办小额信贷业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一、主要作法和成效今年以来,黄冈市农行在拓展小额信贷业务上主要做到

二、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四 研究对象的基本说明
第一章 农村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合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 现代合作思想的发展
        二 现代合作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第二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独立发展阶段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背景
        二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独立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一 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背景
        二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历程
        三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探索发展阶段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
        一 正面分析
        二 发展问题分析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背景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
        三 其他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阶段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制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二 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
        三 石家庄汇融农村合作银行
        四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正面分析
        五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分析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
        二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整顿规范
第五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分析
    第一节 正面分析
        一 肩负了三农的历史责任和支持三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 推动了河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三 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 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储蓄动员
        五 做出了很大的社会贡献
    第二节 发展问题分析
        一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畸形发展
        三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难以承担三农历史重任
        四 农村合作金融历史问题复杂
        五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不足
    第三节 发展特点分析
        一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二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占主要地位
        四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全渠道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实践创新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银行全渠道营销管理理论
        一、银行跨渠道、全渠道营销
        二、互联网金融科技的综合应用
    第二节 银行网点转型理论
        一、IBM网点转型思想
        二、银行网点转型和全渠道营销管理
    第三节 网点转型成效管理理论
        一、网点经营效率理论
        二、规模报酬理论
    第四节 文献综述与评价
        一、文献综述
        二、文献评价
第三章 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的现有模式
    第一节 网点与渠道建设
        一、网点与全渠道布局
        二、智能网点设计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技术基础构建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品牌建设
        二、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 员工发展培训
        一、加强员工培训管理
        二、规范网点服务质量
    第四节 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细分与产品创新问题
        二、物理网点布局与选址问题
        三、网点营销服务与管理问题
        四、网点经营成效问题
第四章 A银行网点转型成效分析
    第一节 DEA模型概述
        一、DEA数学模型
        二、指标与样本的选择
        三、输出结果的经济含义解释
    第二节 实证结论与经济含义分析
        一、A银行分析
        二、A银行各地区分行网点分析
第五章 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模式的改进与对策分析
    第一节 优化网点设计
        一、网点氛围温馨化
        二、总体布局流程化
        三、功能分区智能化
        四、服务细节人性化
        五、引导标识明确化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应用
        一、加快互联网金融科技的渗透
        二、完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节 提升网点产能
        一、市场细分
        二、金融产品创新优化
        三、提升网点营销服务水平
    第四节 网点转型成效评价与管理
        一、绩效评价体系为主,DEA效率模型为辅
        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节 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网点布局
        二、有效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
        三、加强银行网点的内部控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温州农行服务“三农”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内容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金融业服务"三农"研究概况
    2.1 国外金融业服务"三农"研究概况
        2.1.1 农村金融理论
        2.1.2 银行规模经济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国内金融业服务"三农"研究概况
        2.2.1 农村金融理论
        2.2.2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理论
        2.2.3 银行规模经济理论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温州农村经济金融及需求调查分析
    3.1 温州经济与农村经济
        3.1.1 温州经济特点
        3.1.2 温州农村经济发展趋势
    3.2 温州金融与农村金融
        3.2.1 温州金融特点
        3.2.2 温州农村金融改革进展
    3.3 温州农村金融需求调查分析
        3.3.1 温州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3.3.2 温州"三农"信贷服务特点
    3.4 温州农户金融需求调查分析
        3.4.1 温州农户经济状况
        3.4.2 温州农户金融需求特点
第四章 温州农行服务"三农"现状分析
    4.1 温州农行概况
        4.1.1 基本业务情况
        4.1.2 主要业务措施
    4.2 温州农行县域服务"三农"比较优势
        4.2.1 县域机构和人员
        4.2.2 县域业务经营情况
        4.2.3 县域支行竞争力分析
        4.2.4 涉农贷款投放情况
        4.2.5 "三农"事业部组织架构
    4.3 温州农行服务"三农"的现有措施
        4.3.1 加大信贷支持
        4.3.2 发行惠农卡
        4.3.3 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4.3.4 探索特色农业服务模式
        4.3.5 开办农村城镇化建设信贷业务
        4.3.6 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4.3.7 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3.8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4.3.9 探索农村抵押担保新方式
        4.3.10 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
    4.4 温州农行服务"三农"的初步成效
        4.4.1 提升了农户金融服务能力
        4.4.2 促进了县域业务发展
        4.4.3 建立了服务"三农"组织体系
        4.4.4 改善了农行服务"三农"的形象
第五章 温州农行服务"三农"的制约因素
    5.1 服务"三农"认识不清晰
        5.1.1 待澄清的认识
        5.1.2 需达成的共识
    5.2 服务"三农"定位不明确
        5.2.1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总体定位
        5.2.2 业务和客户定位
        5.2.3 "大三农"和"新三农"的定位
    5.3 "三农"金融产品及服务不完善
        5.3.1 金融产品与服务匮乏
        5.3.2 服务渠道有待加强
    5.4 服务"三农"体制不健全
        5.4.1 事业部职责有待明晰
        5.4.2 事业部核算体系有待完善
        5.4.3 营销体系机制有待健全
    5.5 服务"三农"风险防控不严密
        5.5.1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5.5.2 客户贷款风险不容忽视
        5.5.3 风险管理手段和体系有待完善
    5.6 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服务"三农"的要求
        5.6.1 队伍数量和结构不能满足需求
        5.6.2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跟上
第六章 温州农行加强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6.1 统一服务"三农"的思想认识
        6.1.1 服务"三农"是农行改革发展的主题
        6.1.2 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是服务"三农"的前提
        6.1.3 服务好"三农"和县域客户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1.4 建设县域主流银行、精品银行是方向
        6.1.5 提高县域市场竞争力是根本目标
        6.1.6 城乡业务统筹发展是新战略的核心
    6.2 明确温州农行的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
        6.2.1 区域定位
        6.2.2 业务定位
        6.2.3 客户定位
        6.2.4 信贷投放重点
        6.2.5 战略目标
    6.3 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6.3.1 把握事业部的本质特征
        6.3.2 加强"三农"金融部组织体系建设
        6.3.3 厘清事业部业务边界
        6.3.4 完善事业部单独核算体系
        6.3.5 构建事业部科学高效的运营机制
        6.3.6 搞活县域一级和二级支行
    6.4 抓好服务"三农"队伍建设
        6.4.1 优化劳动组合
        6.4.2 完善服务"三农"培训体系
        6.4.3 完善服务"三农"考核机制
    6.5 探索服务"三农"金融模式
        6.5.1 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模式
        6.5.2 农村城镇化服务模式
        6.5.3 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模式
        6.5.4 县域个人金融综合服务模式
        6.5.5 农户小额贷款服务模式
    6.6 加强面向"三农"的服务渠道建设
        6.6.1 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和功能
        6.6.2 推进电子渠道建设
        6.6.3 探索流动服务渠道
        6.6.4 实施"空白乡镇金融网点与服务覆盖工程"
        6.6.5 深入探索多样化服务方式
    6.7 创新服务"三农"金融产品
        6.7.1 完善"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和管理体系
        6.7.2 推广"三农"和县域金融产品
        6.7.3 加快"三农"业务产品研发
    6.8 全面加强"三农"业务风险管理
        6.8.1 建立单独的风险补偿机制
        6.8.2 实施严格的"三农"业务管理责任制
        6.8.3 加强重点领域贷款风险控制
        6.8.4 加强全过程风险控制
        6.8.5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文化
        6.8.6 加强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主要内容和结构
    五、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渊源
    二、金融结构理论
    三、金融深化理论
    四、金融约束理论
    五、金融功能论
    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七、中国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安排
    一、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状祝
    二、甘肃省县域金融制度安排及变迁
    三、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匹配性分析
    四、小结
第三章 甘肃省县域经济增长的融资困境分析
    一、县域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分析
    二、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供给分析
    三、县域金融供求均衡分析
    四、县域经济融资难的直接表现
    五、县域金融困境的根源分析
第四章 甘肃省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机制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
    四、县域金融中的利率因素分析
    五、小结
第五章 支持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对策建议
    一、甘肃县域金融改革要遵循的原则
    二、甘肃县域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
后记

(6)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银行卡基本理论
    第一节 银行卡的产生和发展
        一、 银行卡的产生
        二、 银行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银行卡的积极效应
        一、 推动社会进步
        二、 推动金融产业发展
        三、 促进了商品生产与流通
        四、 提高了结算效率
        五、 有助于资源合理利用
    第三节 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
        一、 代理国外银行卡业务
        二、 发行银行卡阶段
        三、 实施“金卡工程”,实现联网通用初级阶段
        四、 “银联”阶段
    第四节 银行卡的业务原理
        一、 银行卡的特点与种类
        二、 我国银行卡的特征和功能
        三、 银行卡的主体与运作流程
第二章 银行卡联网通用
    第一节 美国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 VISA和MASTER
        一、 维萨(VISA)国际组织
        二、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International)
    第三节 我国银行卡联网通用历程
    第四节 我国联网通用采用的模式
第三章 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模式
    第一节 四川省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发展背景
    第二节 联网通用方案
        一、 联网通用平台的功能概述
        二、 联网通用平台的运作模式采用的原则
        三、 联网通用平台承担的职责
        四、 联网通用平台技术方案
        五、 联网通用平台交易流程
        六、 联网通用平台异常交易流程处理
        七、 清算及差错处理办法
    第三节 银行卡联网通用平台的积极作用
        一、 降低入网门槛,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
        二、 提高成都市POS跨行交易的成功率
        三、 与“无中心共享”模式相比具有优势
第四章 成都市联网通用平台未来发展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联网通用平台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模式本身与金融当局的政策有悖
        二、 受到网络技术发展和银行“数据大集中”发展的冲击
        三、 内部运作模式上存在问题
    第二节 联网通用平台未来发展模式探讨
参考书目
致谢

(7)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卡业务发展状况与走势
二、围绕银行卡中心工作,该部的几点做法
三、与市区同业相比,该部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喜中有忧
四、银行卡业务开展存在的不足
五、对加快基层行银行卡工作进展的几点建议和想法

(8)欠发达地区农行拓展小额信贷业务路在何方?——对农行黄冈市分行开办小额信贷业务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规范运作。
    (二)在贷款管理上,坚持了五个到位。
    (三)在贷款营销上,坚持了五个做到。
    (四)在经营策略上,坚持了五个结合。
    (五)在风险防范上,坚持了“四包”责任制。
二、主要经验与不足
    (一)先规范,后发展,处理好总量有效扩张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二)先集中,后调控,处理好突破重点区域与整体推进的关系。
    (三)先管理,后放活,处理好综合发展业务与营销贷款之间的关系。
三、几点启示
    (一)拓展小额信贷市场应作为欠发达地区农行占领零售业务市场的突破口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并要确立在战略上立足于“抢”,在战术上立足于“稳”的梯级渐进式稳健发展的策略。
    (二)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零售信贷业务创新机制。
    (三)要前移风险防范关口,高度关注第一还款来源,变被动补偿为主动防范。
    (四)要加大对信贷人员经济奖励力度,激励信贷人员挖掘优质的小额信贷客户、创新实用的小额信贷产品,改革陈旧的信贷方式。
    (五)要上下联动,部门配合,规范行为,营销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环境。

四、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D]. 于海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A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全渠道视角[D]. 徐冠一. 浙江工商大学, 2019(12)
  • [3]温州农行服务“三农”调查研究[D]. 缪文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4]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D]. 田宝. 兰州大学, 2008(12)
  • [5]“卡”通之路在何方?——对大冶市农行银行卡业务的调查与思考[J]. 朱强辉,曹裕伦.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5(07)
  • [6]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问题探讨[D]. 王岚.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2)
  • [7]银行卡业务发展路在何方——对农行江苏淮安市分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调查组. 金融会计, 2003(01)
  • [8]欠发达地区农行拓展小额信贷业务路在何方?——对农行黄冈市分行开办小额信贷业务情况的调查[J]. 张志军,胡学军.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1(01)

标签:;  ;  ;  ;  ;  

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路径在哪里——农业银行淮安市支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