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水污染治理对策

小清河水污染治理对策

一、小清河水质污染控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珍[1](2021)在《汉江中下游水质沿程变化规律及污染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刘阳[2](2020)在《城市河流水文情势分析及生态调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好的水文情势是河流恢复生态健康的基础保障。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自然河流还是城市内的河流,其水文情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区别于自然河流由于粗犷开发、过度开发导致径流减少等问题,城市河流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被人们过度“保护”和过度“利用”,从而导致径流过程均匀化、径流组分单一化,洪水过程猛涨猛落和受纳城市再生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识别扰动因素---调控扰动过程(生态调度)为主线,利用CA-Markov模型和copula函数分析了城市河流水文过程的突变情况;提出了一套从整体到流量分级再到考虑指标分布规律的水文情势识别方法,对突变前后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了扰动组分和指标;针对各扰动组分和指标,通过动态规划与水文模型相结合、贝叶斯网络与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相结合的手段构建了各自的生态调度模型,对各类扰动组分进行了生态调度,同时将水质也纳入径流过程的调控范围,形成了调度方案。通过在济南市小清河流域内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识别了城市河流水文情势的扰动因素,并对扰动因素进行了合理有效的生态调度,从而为类似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结合流量历时曲线(FDC)和生态径流指标,提出了 FDC均匀度概念,评价了河流整体水文情势变化情况,然后利用生态环境流量分析法(EFCs)解构各流量组分的水文情势变化,并分析了整体情势变化与流量分级的情势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识别出了扰动剧烈的组分为高流量、小洪水组分和低流量组分;利用最大熵原理分析了水文情势指标的分布规律,结合OWA算子和香农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评价了各指标的变异情况,识别出了扰动剧烈的指标;根据水文情势的分析结果,计算了不同流量组分的生态流量阈值。(2)针对中小洪水,明确了定义及范围,提出了行洪期间的河道生态流量阈值的概念。以河道行洪期间的生态流量阈值为约束条件,以主要河道行洪流量与生态流量差值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城市河流中小洪水的生态调度模型。将各子流域内典型场次进行组合,提出了中小洪水模拟场次,利用MIKE 11 HD-NAM模型模拟了城市河流在典型降雨组合下的洪水过程,并结合动态规划理论,计算了各控制闸门的调度过程,形成了中小洪水调度方案。(3)针对径流过程,提出了“总量控制,过程分配”调控思路。定义了径流过程调度是指对除中小洪水和大洪水组分外的径流过程进行生态调度,并针对过程调度的特点,采取了调水与减排相结合的方式恢复其水文情势。根据小清河良好期的水文情势,对扰动剧烈的指标进行了月调度,实现了调水总量的月分配。利用多维联合分布函数和基于机理模型的贝叶斯网络,计算分析了减排前后水量水质联合分布规律,找到了水质改善与调度用水量之间的平衡点,为逐次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质模型,对补水点位的补水次序、补水间隔和补水流量进行了正交实验验证,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逐次生态补水方案,实现了调水总量月分配基础上的过程调度。

陈姚[3](2020)在《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安全问题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地解决水问题、实现水安全,各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实践。当前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存在理论研究匮乏、重项目轻系统统筹的问题。本文从跨城乡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城市水文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地理信息数据、文献统计数据、问卷调研数据,综合应用了文献综述法、空间分析法、现场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研究源起——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策略提出”的逻辑思路,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水安全评价模型理论构建、水安全问题识别实证分析、水安全问题导向的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等问题。理论构建部分,基于对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并明确了各系统评价的范围、指标、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城市水安全状况进行分区、分级、分类问题识别,划分安全风险等级,识别出城市“水量-水质-水患-水活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水安全问题识别实证分析部分,基于水安全评价模型,采用襄阳市近几年的水文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经济社会数据、网络监测数据,分别从市域、中心城区、次流域等空间单元对襄阳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关键问题识别。结果表明:樊城和襄城存在城市蓄水压力大、社会用水压力大、社会管理差等问题;七里河、普陀沟、小清河、清河口、护城河、南渠流域存在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城市排水工程设施不足、城市净水能力弱等问题;陈家沟、七里河、唐白河、清河口、护城河存在基本孕灾环境差、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设不足、社会救援能力不足等问题;东西葫芦、七里河、清河口、小清河、唐白河存在河道建设基本情况差、社会破坏力度大、水生环境保护与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水安全问题导向的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部分,基于对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安全主要问题识别,确定了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主要空间布局,分别提出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水资源高效利用机制、水资源保护意识提升的资源保障对策,源头控制、中间环节管控、末端治理等环境改善对策,防洪涝绿色基础设施、洪涝工程设施、水灾害安全相关设施建设等水灾害防治对策,河道综合服务效能提升、水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两项生态恢复对策。本文立足水系统的复杂性,基于多角度、多尺度、多源数据构建了城市水安全评价的综合模型,作为精准识别城市水问题及关键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依据,对于水生态修复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同时需要通过规划实践不断反馈优化。

毛竹[4](2018)在《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在海岸带区域活动的不断发展,海岸带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已成为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在海岸带水环境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实现我国在2016年制定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规定的海岸带水环境的治理目标,还任重道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该领域里的有关理论、实践和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我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及其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体制创新加强海岸带水环境制度建设,对海岸带水环境实施科学管理,加快实现我国的2030年海洋水环境的治理目标的建议。本文在第1章中重点介绍了选题背景与依据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在第2章中回溯了相关基础理论后认为,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应以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制度建设的根本宗旨。制度安排在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的支撑下更加符合海岸带水环境的自然属性,而应用海岸带综合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识别并解决矛盾的能力,以水资源的稀缺性为基础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则为海岸带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激励机制。第3章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应用这些基础理论的典型案例,讨论了各个理论的特点和相互联系,进而发现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都具有对矛盾进行识别与处理的特质,与海岸带综合管理不谋而合。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助于识别和处理海岸带地区开发与利用水环境过程中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有助于解决海岸带各利益相关者对水资源环境扩张的需求与水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环境经济学则旨在解决海岸带水环境开发利用过程中个体利益取向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与社会利益取向之间的矛盾。同时,各个理论也存在局限性,例如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主要立足于政府制度供给层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决定了其难以在海岸带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流域发展规划等方面充分落实,而环境经济学理论则在应用中仍需政府的行政干预。本文进而认为,只有那些具有“导向能力”、“激励和约束机制”,且制度成本可以有效控制的制度才能在海岸带水环境管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第4章回归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的分析,重点研究了中国现行的海岸带水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并结合第3章将管理机制分为约束性机制、引导性(激励性)机制以及自愿性机制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现行的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的约束能力较强,但政府部门机构间协调的制度成本较高。虽然已经建设了一些激励和引导机制,但对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引导能力仍然不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第5章中结合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研究了中国海岸带水环境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给出中国海岸带水环境制度安排应具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建议,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讨论了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近、中、远期任务。第5章的最后一节专门研究了最近的国家机构改革对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的意义,并认为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安排应从海岸带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水环境管理司法制度、水环境修复制度等三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国家机构改革。第6章作者对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认为进一步研究机构改革下的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同时探讨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对国际环境治理影响和意义是本研究进一步拓展的两大方向。

蔡荣宝[5](2017)在《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水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通过人类的生活、生产就形成了污水排放。污水管网系统是用来收集、输送污水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排水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城市污水的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污水管网是城市地下大动脉,污水管网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水污染治理效果,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而且,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在排水工程建设投资中占比例很大,污水管网工程造价占到整个排水工程的70%。因此污水管网系统进行合理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济南又称“泉城”,泉水在济南的历史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济南也面临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滞后和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普遍存在投资不足、设计缺陷、污水收集率低等率低等情况,导致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形成黑臭水体。这种情况造成了城市水体环境进一步恶化,小清河污染严重氨氮持续超标,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亟需进行优化。本文以小清河流域水质污染为背景,解决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问题为依托,对城区污水管网系统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通过对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现状详致调查,分析了济南市污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综合排水体制优缺点和济南市现状实际情况,确定在济南市城区新改建地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老城区结合老城改造逐步改造为完全分流制。确定排水体制和排水分区后,通过污水量预测和流量水力计算确定了各污水分区污水管网系统平面布局方案。在确定了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排水体制和平面布局后,利用直接优化法对污水管网水力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置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建立了污水管网数学模型。在污水管网模型优化求解过程中,通过同时对坡度和流速控制的方法,并采用二分法逼近流速和二分法逼近坡度的方法求解充满度,对模型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污水管网最优敷设设计参数。通过对优化方法的分析验证,可以得出在采用优化方法以后管网在流速、坡度、充满度等水力参数得到优化设计,并使得工程总体造价降低了4.21%。依据污水管网直接优化法研究成果,实施了济南市污水处理一、三厂管道连通工程。利用直接优化法管网模型对污水管网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对优化前后工程方案的经济比较,可知优化后工程造价降低约7.7%。工程实施后管道运行安全稳定,管道调水效果明显,每天大约有3万m3污水从一厂调入三厂,缓解了小清河污水溢流情况。通过工程实例确定了污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效果,直接优化法应用方便,在污水管网优化设计中的优越性得到体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文杰[6](2017)在《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回顾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是人类生存必不可缺的元素之一,也是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管是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产生的废水排入外环境,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几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来力图改善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状况,水污染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小清河流域是连接省会城市经济群与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纽带,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清河流经区域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作为沿途主要的纳污河流,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小清河。在多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后,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沿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多年来,山东省政府和沿途各市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小清河进行治理,水质有所改善,但目前仍是山东省水环境质量最差的流域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小清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政策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相关政策实施后流域水环境状况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水环境保护政策的环境效益,对于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后续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小清河流域各个时期实施的水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自小清河源头至入海口选取睦里庄、还乡店、大码头、辛丰庄、浮桥以及石村断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断面主要污染物在1991年-2014年的水质达标情况、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以及废水处理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各时期所实施的水环境保护政策,评价其水环境效益和有效性。本文研究发现,1991年至2014年间,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下,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各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下降,2014年,除上游还乡店、大码头及辛丰庄断面氨氮浓度仍不能达标外,其余各断面水质均能够达到相应水质标准;流域内各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能够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均达到较高水平;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与水质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当治理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时,流域各断面水质得到提升,而一旦政策实施出现不连续,水质会出现恶化。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孙伟,张守本,杨建森,魏潇,朱金龙,刘元进[7](2017)在《小清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2010至2015年小清河口区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小清河口水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清河口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小清河口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6.79,平均污染指数均值为1.53,石油类和COD是小清河口区域主要污染因子,监测期间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小清河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159766 t,污染物入海量中COD起主导作用。小清河污染源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来自于沿岸入河排污口,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

李涛[8](2016)在《山东省代表河流水生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流水生态状况的好坏关系到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态的稳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河流水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山东省代表河流,确立了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物3个评价指标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选取代表河流2004~2013年的数据资料,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对水量的研究过程中,着重对生态流量满足度进行评价,在Tennant法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河流季节分布特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对河流生态流量满足情况分别做出了丰枯期和逐月的评价。在对水质的研究过程中,将有序聚类分析法、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及方差谱密度图法等水文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质序列单因素分析,分别对序列的跳跃、趋势及周期等成分进行了有效识别,并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对水生物的研究过程中,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通过包括水深、流速、底质及水质4项指标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间接反映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状况。各项单因素分析后,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河流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提出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对山东省河流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对河流生态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及法规制度,用以改善并提升山东省河流水生态环境。

刘婷[9](2015)在《邹平县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邹平县进入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规划,成为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全省30个经济强县之一。由于邹平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小清河,使得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为劣V类水质,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本论文通过对小清河流域污染负荷的分析及现状评价得出:邹平县2011-2013年三年期间工业废水的贡献率分别为67.05%,64.24%,62.06%;生活污水贡献率为32.95%,35.76%,37.94%,尽管生活污水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工业废水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工业废水的治理应作为重中之重。邹平县排放废水的企业主要来自纺织印染、食品饮料、造纸、化工、采矿、焦化等行业。针对污染现状,论文进行了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主要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城乡规划污染源三个方面来制定实施,工业污染源整治总投资32953万元,农业污染源整治总投资94245.3万元,城乡规划污染源整治总投资108730万元。由现状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知,经过2013年-2014年两年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实施,使得小清河(邹平段)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2015年小清河干流、杏花河、孝妇河各监测断面的COD和氨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质可以达到Ⅴ类水体要求。其中小清河干流、杏花河入小清河(邹平段)断面及孝妇河入小清河(邹平段)断面COD浓度分别为26.8mg/L、23.4mg/L和24.7mg/L,达到了Ⅳ类水质标准;各支流入小清河(邹平段)断面氨氮浓度分别为0.627mg/L和0.66mg/L,达到了Ⅲ类水体标准。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所提高提升,小清河流域(邹平段)的河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

徐祥功[10](2015)在《小清河流域中上游段城市化对水环境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正对生态环境造成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水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命安全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小清河流域作为“蓝黄两区”和省会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挑战,水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流域居民身体健康、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从根本上预防城市化过程中产生新的水环境安全问题,减少水环境安全问题对小清河流域城市发展影响,探讨城市化与水环境安全之间的耦合关系,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生态,推进小清河流域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四个方面对小清河中上游段济南市和淄博市城市化发展概况进行了测度评价;其次统计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对干流睦里庄、辛丰庄、浮桥及石村断面水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在科学建立城市化与水环境质量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小清河中上游济南市和淄博市城市化演变态势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究了城市化发展与水环境耦合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城市化综合指数值与各断面耦合结果表明:源头睦里庄断面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变化除1998年出现最大值外,其余年份与济南市城市化综合指数耦合趋势较好,水质受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辛丰庄断面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值较高,水污染严重,从时间序列上分析,2007年之前,济南市城市化综合指数与辛丰庄断面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耦合波动性较大,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但2007年之后,二者耦合关系较好;小清河浮桥及石村断面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与淄博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在2006年之前耦合趋势较差,随城市化发展波动幅度较大,但2006年之后,二者耦合关系向良好方面发展,耦合趋势趋于稳定状态。(2)城市化子系统与各断面耦合相关性表明:城市化子系统社会城市化与辛丰庄断面地表综合污染指数耦合相关系数最高,二者相关性较好,之后依次为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浮桥断面与社会城市化相关系数最高,之后依次为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石村断面与经济城市化耦合性较好,此后依次为社会经济化、空间经济化和人口城市化。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小清河中上游段城市化发展战略及水环境问题治理和保护对策建议。

二、小清河水质污染控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清河水质污染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城市河流水文情势分析及生态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化对降水径流影响的研究现状
        1.2.2 河流水文情势的研究现状
        1.2.3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现状
        1.2.4 水系生态调度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流量阈值分析
    2.1 城市化对城市河流的影响
    2.2 城市化下河流水文过程突变点识别方法研究
    2.3 城市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研究
        2.3.1 河流整体水文情势及基于流量分类的水文情势评价
        2.3.2 基于指标分布规律的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计算
    2.4 城市河流生态流量阈值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河流中小洪水生态调度模型研究
    3.1 中小洪水生态调度的意义及目标
        3.1.1 中小洪水的定义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3.1.2 河道中小洪水生态调度体系及目标
    3.2 中小洪水生态调度模型的构建
        3.2.1 场次降水径流模拟
        3.2.2 动态规划算法
        3.2.3 基于MIKE模型与动态规划的调度模型构建
    3.3 模型调控规则及求解方法的制定
        3.3.1 泄流规则制定
        3.3.2 模型求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河流径流过程生态调度体系研究
    4.1 径流过程对河流生态的意义及目标
        4.1.1 径流过程对城市河流生态的影响分析
        4.1.2 径流过程生态补水体系及目标
    4.2 基于水文情势的月时段调水模型构建
    4.3 基于量质结合的过程调度体系构建
        4.3.1 贝叶斯网络及Copula函数
        4.3.2 基于多维联合分布的流量对多水质指标联合改善概率的研究
        4.3.3 基于机理模型的水量水质不确定性模拟
        4.3.4 基于量质结合的过程调度体系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清河水系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及生态流量阈值确定
    5.1 研究区概述及数据预处理
        5.1.1 研究区概述
        5.1.2 数据预处理
    5.2 小清河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5.2.1 小清河水文过程突变点识别
        5.2.2 小清河整体水文情势与基于流量分类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5.2.3 基于水文分布规律的小清河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5.3 小清河生态流量阈值计算
        5.3.1 典型中小洪水及典型年月径流分析
        5.3.2 小清河生态流量阈值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清河中小洪水生态调度方案
    6.1 中小洪水生态调度模型构建
        6.1.1 MIKE 11模型构建及校核
        6.1.2 动态规划模型的构建
    6.2 典型情景下中小洪水生态调度结果分析
        6.2.1 调度情景设计
        6.2.2 典型情景下小清河生态调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小清河径流过程生态调度方案
    7.1 逐月生态调度模型及调度方案
        7.1.1 逐月生态优化调度模型构建
        7.1.2 逐月生态优化调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7.2 水质不确定性模拟及水量水质联合分析
        7.2.1 基于多维联合分布的流量—水质改善概率结果与分析
        7.2.2 水质方程参数不确定性模拟
    7.3 考虑再生水回用和海绵城市建设情景下水量水质联合分布分析
        7.3.1 入河污染物减排情景设计
        7.3.2 考虑再生水回用和海绵城市建设情景下水质不确定模拟及水量水质联合分布分析
    7.4 基于过程调度的典型生态补水调度方案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博士期间撰写科研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概念解析及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相关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构建
    3.1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构建总体思路
    3.2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范围确定
    3.3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选取
    3.4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方法
    3.5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1 襄阳城市概况
    4.2 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范围及分析单元确定
    4.3 襄阳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4 襄阳城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5 襄阳城市水灾害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6 襄阳城市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7 本章小结
5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
    5.1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目标及空间布局
    5.2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资源保障对策
    5.3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环境改善对策
    5.4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灾害防治对策
    5.5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恢复对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项目实践
附录2 评价计算数据

(4)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2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思路
    1.3 我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1.4 文章结构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2.3 海岸带综合管理
        2.3.1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背景与基本原理
        2.3.2 以综合管理的视角认识海岸带水环境管理
    2.4 环境经济学理论
        2.4.1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与商品经济理论
        2.4.2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与产权理论
        2.4.3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与外部性理论
        2.4.4 水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
第3章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案例分析
    3.1 海岸带综合管理(ICM)的有关实践
        3.1.1 美国海岸带管理法下的海岸带水环境管理
        3.1.2 ICM在日本相关实践
        3.1.3 中国通过实施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推广和实践ICM
    3.2 环境资源承载力理论案例分析
        3.2.1 厦门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
        3.2.2 美国切萨皮克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
    3.3 环境经济学理论案例分析
        3.3.1 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
        3.3.2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案例
        3.3.3 小结
    3.4 基于案例对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的讨论
        3.4.1 理论基础的讨论
        3.4.2 制度建设的讨论
第4章 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安排浅析
    4.1 我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基本机制
        4.1.1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的约束性机制
        4.1.2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的引导性管理机制
        4.1.3 自愿性管理机制—沿海流域水环境审计
    4.2 我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的基本体制
        4.2.1 国家层面涉及海岸带水环境管理的规划及部委规章
        4.2.2 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主动落实规划的主要政策手段
        4.2.3 地方层面的组织机制
    4.3 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特色与不足
第5章 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设计
    5.1 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结构设计
        5.1.1 生态文明下的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基本原则和重点
        5.1.2 符合生态文明思想的海岸带水环境制度设计
    5.2 符合海岸带水环境特点的制度功能设计
        5.2.1 以水环境承载力预警作为制度主要功能
        5.2.2 以“空间综合”作为海岸带水环境管理体制整合的目标功能
    5.3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任务-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5.3.1 环渤海地区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近期任务
        5.3.2 环渤海地区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中期任务
        5.3.3 环渤海地区水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远期任务
    5.4 利用机构改革推进海岸带水环境管理
        5.4.1 中央机构改革对海岸带水环境管理的意义
        5.4.2 利用机构改革巩固和建设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
        5.4.3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1.1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理论研究的成果
        6.1.2 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实践研究的成果
        6.1.3 中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研究的成果
    6.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

(5)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 污水管网优化研究现状
        1.2.1 我国污水管网现状
        1.2.2 排水体制研究
        1.2.3 污水管网优化方法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现状分析
    2.1 济南市城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2.2 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
        2.2.1 污水管网系统概况
        2.2.2 污水管网系统现状
        2.2.3 污水管网系统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济南市污水管网平面布局方案
    3.1 研究区域排水体制的选择
    3.2 污水管网平面布局方法
        3.2.1 污水管网平面布局原则
        3.2.2 划定排水分区
        3.2.3 污水量预测
        3.2.4 流量和管径计算
    3.3 污水管网平面布局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济南市污水管网直接优化法应用研究
    4.1 直接优化法的程序
    4.2 济南市污水管网系统优化模型构建
        4.2.1 目标函数的建立
        4.2.2 污水管网优化的约束条件
        4.2.3 变量的确定
        4.2.4 直接优化模型求解
    4.3 污水管网模型算例校核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污水管网优化工程应用分析
    5.1 工程背景概况
        5.1.1 工程背景
        5.1.2 工程概况
    5.2 工程优化与设计
        5.2.1 平面布局确定
        5.2.2 工程优化设计
        5.2.3 工程造价比较
    5.3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回顾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位置和范围
        2.1.2 河流水系
        2.1.3 气候气象
        2.1.4 水文地质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状况
        2.3.1 水质状况
        2.3.2 水功能区的达标分析
        2.3.3 小清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分析
第三章 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回顾
    3.1 水质污染调查和规划管理阶段(1980-1987)
    3.2 总量控制与综合治理阶段(1988-1998)
    3.3 治理还清阶段(1999年至今)
    3.4 小结
第四章 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效应分析
    4.1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4.1.1 水质指标的选取
        4.1.2 监测断面的选择
        4.1.3 数据来源
        4.1.4 干流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4.2 废水排放及处理状况分析
        4.2.1 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
        4.2.2 济南段污水排放变化及污水控制状况分析
        4.2.3 淄博段污水排放变化及污水控制状况分析
        4.2.4 滨州段污水排放变化及污水控制状况分析
        4.2.5 东营段污水排放变化及污水控制状况分析
        4.2.6 潍坊段污水排放变化及污水控制状况分析
        4.2.7 小结
    4.3 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的环境效应分析
        4.3.1 污染物排放变化与水环境保护政策的效应分析
        4.3.2 水质变化与水环境保护政策的效应分析
        4.3.3 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
第五章 水环境保护政策存在问题与建议
    5.1 水环境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5.2 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小清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及分析
    1.2 评价方法
        1.2.1 单因子指数法
        1.2.2 河流首要污染物及污染分担率分析
        1.2.3 污染物入海通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污染物浓度水平及污染状况
    2.2 首要污染物及污染分担率
    2.3 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
    2.4 主要污染源分析
3 结论

(8)山东省代表河流水生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山东省总体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水文气象
        2.1.3 河流水系
        2.1.4 社会经济
    2.2 代表河流概况
    2.3 代表河流现状调查
第三章 河流水生态状况评价方法研究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 评价标准的确定
    3.3 评价模型的建立
        3.3.1 评价模型概述
        3.3.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第四章 河流水量状况评价
    4.1 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状况评价方法介绍
        4.1.1 Tennant法简介
        4.1.2 Tennant法的改进
    4.2 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状况评价
        4.2.1 生态流量满足状况丰枯期评价
        4.2.2 生态流量满足状况逐月评价
第五章 河流水质状况评价
    5.1 河流水质序列分析
        5.1.1 水质序列资料分析
        5.1.2 河流水质变化分析方法研究
        5.1.3 水质序列单因素分析—以小清河黄台桥断面为例
        5.1.4 其他代表河流断面水质序列分析
        5.1.5 河流水质序列分析结论
    5.2 河流水质评价
        5.2.1 水质评价方法介绍
        5.2.2 河流水质评价结果
        5.2.3 小结
第六章 河流水生物状况评价
    6.1 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介绍
    6.2 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
        6.2.1 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应用——以小清河黄台桥断面为例
        6.2.2 各代表河流断面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
        6.2.3 小结
第七章 河流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7.1 河流水生态状况评价模型的建立
    7.2 河流水生态综合评价
        7.2.1 河流水生态综合评价应用——以小清河为例
        7.2.2 河流水生态综合评价结果
    7.3 小结
第八章 保障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对策研究
    8.1 工程措施
    8.2 非工程措施
    8.3 法律与制度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邹平县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环境污染现状
    2.1 邹平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2.1.1 邹平县自然环境
        2.1.2 邹平社会经济状况
    2.2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环境现状
        2.2.1 小清河流域概况
        2.2.2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干流概况
        2.2.3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支流概况
    2.3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质监测现状
        2.3.1 小清河干流(邹平段)水质监测现状
        2.3.2 小清河(邹平段)支流监测现状
        2.3.3 本节小结
    2.4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2.4.1 水环境污染源概况
        2.4.2 水环境污染源空间分布现状
        2.4.3 重点企业污染概况
        2.4.4 小清河水质中污染物来源
        2.4.5 本节小结
    2.5 小清河流域水污染原因分析
        2.5.1 水环境污染外部原因
        2.5.2 水环境污染内部原因
第三章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3.1 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3.1.1 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
        3.1.2 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3.1.3 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与保护
        3.1.4 提升环境监控能力
    3.2 组织实施与综合保障
        3.2.1 加强组织领导
        3.2.2 资金保障
        3.2.3 加大科技支撑
        3.2.4 落实法规政策,强化环境监管
        3.2.5 加强社会认同,建立考评体系
    3.3 水污染综合治理后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小清河流域中上游段城市化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化内涵
        1.2.2 城市化测度方法
        1.2.3 城市化与水环境问题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地质
        2.1.3 气候气象
        2.1.4 河流湖泊
    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城市化与水环境安全分析评价
    3.1 城市化测度评价
        3.1.1 人口城市化
        3.1.2 经济城市化
        3.1.3 社会城市化
        3.1.4 空间城市化
    3.2 小清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概况
        3.2.1 全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3.2.2 中上游段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3.3 小清河干流水环境分析与评价
        3.3.1 干流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3.3.2 干流断面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4.1 耦合指标体系
        4.1.1 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指标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方法
        4.2.1 指标数据来源
        4.2.2 城市化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4.2.3 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值确定方法
    4.3 城市化演变态势主要因素分析
        4.3.1 城市化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3.2 济南段城市化演变态势主要因素分析
        4.3.3 淄博段城市化演变态势主要因素分析
    4.4 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结果分析
        4.4.1 济南市城市化与小清河水环境耦合结果分析
        4.4.2 淄博市城市化与小清河水环境耦合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城市化战略及水环境问题治理和保护对策建议
    5.1 小清河流域中上游段城市化战略优化建议
    5.2 小清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治理和保护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小清河水质污染控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江中下游水质沿程变化规律及污染成因分析[D]. 王珍. 长江科学院, 2021
  • [2]城市河流水文情势分析及生态调度研究[D]. 刘阳. 山东大学, 2020(08)
  • [3]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策略研究[D]. 陈姚.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4]海岸带水环境管理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D]. 毛竹. 厦门大学, 2018(06)
  • [5]济南市城区污水管网系统优化研究[D]. 蔡荣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6]小清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回顾性评价[D]. 刘文杰. 山东大学, 2017(01)
  • [7]小清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研究[J]. 孙伟,张守本,杨建森,魏潇,朱金龙,刘元进. 海洋环境科学, 2017(03)
  • [8]山东省代表河流水生态评价研究[D]. 李涛. 山东大学, 2016(04)
  • [9]邹平县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研究[D]. 刘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7)
  • [10]小清河流域中上游段城市化对水环境影响研究[D]. 徐祥功. 山东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小清河水污染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