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止鞭穴对实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针刺止鞭穴对实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一、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蔡国振(KuoChen Tsai)[1](2020)在《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病,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排尿异常、局部疼痛不适、严重情况下患者的生育功能也受到影响。目前其发生率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很多治疗方法也被提出了。西药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主要是进行抗菌、消炎、止痛治疗,往往副作用较大,疗效不甚理想且易难以根治,也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中医治疗本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原则。治法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益精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比率较高的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中药栓塞、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坐浴、熏洗疗法等疗法,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总体疗效往往令人满意。而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其中,针灸的镇痛作用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而疼痛作为困扰CP患者的主要症状,可见针灸治疗CP有独特的优势。温针灸结合针刺与艾灸的作用,对于各种风寒、寒湿、瘀血导致的疼痛性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也有着客观的理论依据。唐纯志教授在多来临床工作中总结认为,CP患者病机在于肾虚为本。其中肾阳虚型CP中医症状表现为尿后滴沥,劳后白浊,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阳痿早泄或性欲低下。治之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温补肾阳是治疗的关键,临床中温针灸也被医家门用于治疗肾阳虚型CP。迄今为止,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明温针灸可有效治疗此病。因而,本研究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观察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对CP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焦虑抑郁状态、前列腺触诊情况、前列腺按摩液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水平及B超声像图前列腺病理变化的影响,为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提供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CP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肾阳虚型CP患者,在参考众多文献后,设定本研究患者为100例。告知患者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意后,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实施随机分配病例,两组按1:1的比例,将100例肾阳虚型CP患者分为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50例。温针灸组运用温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双侧)、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双侧)、阴陵(双侧)泉、秩边(双侧),穴位定位参考《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分钟,加以2cm艾灸穿于针炳上点燃,每穴灸3壮治疗。每日1次,连续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普通针刺组取穴同温针灸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es symptom index,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且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影响3个方面。前列腺组织触诊情况采用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进行评估。炎症水平采用前列腺液按摩(expressed prostatitis secretion,EPS)中白细胞计数积分(white blood cells,WBC)进行评估。自身免疫水平采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进行评估。焦虑抑郁状态用焦虑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前列腺影像学病理变化采用前列腺B超声像图中前列腺表面的光滑度、内回声均匀度及腺体大小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水平、TNF-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B超声像图前列腺表面的光滑度、内回声均匀度及腺体大小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成果:本研究一共收集病例100例,其中温针灸组、普通针刺组各50例。在本研究实施以及观察过程中脱落和剔除9例,实际完成患者病例91例,其中温针灸组46例患者,普通针刺组45例患者。1.基线比较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病程、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水平、TNF-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进行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1)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83%。普通针刺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1)西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西医临床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普通针刺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9例,有效29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西医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3.疗效指标比较(1)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NIH-CPSI积分的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变化进行组内比较,各项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温针灸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且对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普通针刺组。(2)SAS、SD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和普通针刺均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3)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前列腺触诊情况,且优于普通针刺组。(4)EPS-WBC计数、卵磷脂小体、IL-8和TNF-α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和TNF-α水平都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EPS-WBC、卵磷脂小体、IL-8和TNF-α水平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够改善患者WBC、卵磷脂小体相关炎症水平和L-8、TNF-α自身免疫水平,且优于普通针刺组。(5)B超声像图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B超声像图中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都比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B超声像图中腺体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改善患者前列腺声像图中病理变化,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针刺治疗相比,温针灸治疗可显着改善肾阳虚型CP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触诊情况、前列腺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水平及前列腺声像图情况。温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肾阳虚型CP的疼痛症状及排尿症状(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且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的总有效率优于普通针刺,临床疗效肯定。综合上述结果,温针灸治疗CP具有一定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邓泽成[2](2020)在《针灸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效应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针灸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综合效应,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作为子课题,纳入52例患者,按中央随机系统随机,脱落病例1例,有效病例51例,经穴针刺组24例,非经非穴浅刺组27例。经穴针刺组选用肾俞、中髎、会阳、三阴交针刺,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共3次。非经非穴浅刺组为非经非穴浅刺治疗,采用1寸毫针直刺2-3mm,留针30分钟,不做手法。前4周,隔天1次,每周3次,后4周每周2次,共20次。分别记录患者治疗期第1-8周以及随访期20、3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治疗期第4、8周及随访期20、32周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治疗期及随访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试验组第4、5、6、7、8周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从第4周开始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对照组第6、7、8周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照组从第6周开始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8周后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两组随访期20、32周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随访期仍有疗效;两组随访期20、32周的评分组间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访期两组虽然都有反弹,但试验组的远期疗效更为持续。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后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在治疗后有所改善;两组随访期20、32周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随访期仍有疗效。3.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试验组治疗结束后与基线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照组的治疗对勃起功能改善无明显疗效。4.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太大区别。结论:1.针灸能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盆底疼痛、排尿症状和勃起功能,且具有不同程度的远期疗效。2.经穴针刺组的治疗效应优于非经非穴浅刺组,且安全。

陈思达,刘步平,李静,钱丽欢,李深情,何渊[3](2018)在《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思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的水平,系统回顾该领域研究的全球文献,结合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动物、模型、分组、方法、指标、意义6个方面,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动物实验研究的现状及问题。结果发现学者们多用雄性Wistar大鼠制备化学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灸组,观察针灸某些穴位后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微循环、结构及排尿、内分泌、免疫学等指标的变化,已初步揭示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今后应该多用SD大鼠制备更加切合发病的动物模型、根据研究目的合理分组、规范针灸干预方案、避免人为混杂偏倚、选择特异结局指标。

王喜凤[4](2017)在《“温通针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炎症因子和微循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项目在温通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酶联免疫法和组织病理形态学探讨温通针法对前列腺的影响,从炎症因子和微循环的角度揭示温通针法治疗CNBP的作用机制,为温通针法治疗CNBP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雄性体重200±20克的Wistar大鼠60只,按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捻转补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复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于造模后第9天各组分别进行治疗。温通针法组采用温通针法,捻转补法组采用捻转补法,药物组采用前列康混悬液进行治疗,1天1次,连续治疗15次。治疗结束后采取股动脉取血法进行血液采集,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8、IL-10、FGF-2、VEGF含量,并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1.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空白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结构正常;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绝大部分前列腺组织腺腔被破坏,腺体缩小,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治疗后,三个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结构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以温通针法组的改善最显着。2.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IL-8、IL-10、FGF-2、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捻转补法组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通针法组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通针法组与捻转补法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通针法对于CNBP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明确的修补作用,使其趋于正常!2、温通针法能显着降低CNBP大鼠的炎症因子IL-8、IL-10水平,减轻了前列腺组织内炎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达到温通经脉、祛寒除湿的目的。3、温通针法能显着降低CNBP大鼠的FGF-2、VEGF水平,调节前列腺局部微循环,降低前列腺组织的纤维化,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4、温通针法治疗CNBP能够达到温通经脉、祛寒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张伟,程运中,宋哲伟,应荐[5](2016)在《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规律,探讨其治疗机理,分析当前此领域研究的现状。方法对文献中的治疗方式、选穴规律、实验方法等进行归纳。结果以关元、中极、秩边、肾俞、次髎、膀胱俞、太冲取穴频率最高,治疗方式有针刺、温针灸、电针、针药联合等;实验研究多观测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或模型动物组织学变化。结论取穴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肝经为主,多以腹部、腰骶近部取穴为主,治疗方式多为针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实验研究多以细胞因子水平、组织学变化为观测指标。

李玲玉[6](2016)在《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前列腺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分析秩边透水道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的疗效及其镇痛作用,并与现代常用针刺方法相比较,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别。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多元化的治疗方法。2、观察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的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对大鼠子宫内膜前列腺素E2和F2α的含量、对痛经模型大鼠胸腺、脾脏的病理变化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的特异性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将40只健康清洁级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十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秩边透水道组。具体操作方法遵从文献方法并加以改进,四组同期进行。首先在模型组,针刺组,秩边透水道组大鼠股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0天,每日1次,第1天0.5mg/只,第2-9天0.2mg/只,第10天0.5mg/只,第11天腹腔注射催产素2u/只。对照组大鼠股部皮下注射同等计量的生理盐水10天,每日1次,第11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观察记录腹腔注射药物后30分钟内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观察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前列腺素E2及F2α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腺、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1、腹腔注射药物后30min内,空白对照组没有出现扭体反应,其余三组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扭体反应,以模型组扭体次数最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次实验造模成功。针刺组和秩边透水道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两组都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痛经,减轻扭体次数的发生。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GE含量明显降低,PGF2α/PGE2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因角度说明造模成功;针刺组、秩边透水道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GE2含量明显升高,PGF2α/PGE2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组和秩边透水道组对原发性痛经有镇痛作用。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3+、CD4+、CD8+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秩边透水道组与模型组相比,CD3+、CD4+及CD4/CD8水平上升,趋向于空白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组和秩边透水道组都能够调节痛经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4、针刺组和秩边透水道组各个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次实验不能有效的证明传统针刺法与秩边透水道法治疗效果的优劣。5、胸腺、脾脏在病理变化方面,模型组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而针刺组和秩边透水道组的胸腺、脾脏的病理变化程度较模型组轻微。从病理学角度说明了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免疫系统的影响。结论:1、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有镇痛作用。2、秩边透水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痛经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郝重耀,张天生,金晓飞,冀来喜[7](2015)在《“秩边透水道”针法体系的临床应用与拓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秩边透水道"针法源于《内经》,是一种芒针透刺的方法,后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逐渐建立起成熟的针法体系。近几年有关该针法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填补了慢性前列腺炎(CP)有效治疗手段的空白,同时对膀胱疾患和部分妇科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使其临床应用及研究范围得以拓展。故从"秩边透水道"针法源流与发展、体系与应用、现状与优势及临床推广与拓展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陈思达,刘步平,李深情,李静,钱丽欢,何渊[8](2016)在《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传统针刺、电针、传统针刺结合电针、针药结合、艾灸等针灸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实验动物的疗效机制。结果提示针灸疗法具有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实验动物的局部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病理结构、减少排尿障碍、影响内分泌、调节免疫力、提高疼痛阈等优势。并进一步提出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在造模动物、动物模型、方案设计、观测指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改进设想。

李春华,陈滢如,佘延芬,李静,刘玉祁,苑鸿雯,张鹏,辛思源,齐丹丹,王传杰,谷雨,朱江[9](2014)在《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整理和总结国内近年来针灸对体表、脏器微循环及微循环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影响的相关文献,较为系统了解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微循环为切入点,对手针、电针、艾灸等对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尤其是对脏器微循环研究明显增多,以胃肠、脑膜微循环为主,生殖系统如子宫等微循环研究相对较少。针灸可明显改善微循环状态,且不同穴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但目前关于针灸改善微循环的机理研究较少,且研究缺乏系统性,多学科交叉合作较少。结论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今后应将针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与相应的治疗效应相结合,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中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共同应用于针灸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

池建平[10](2012)在《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及其机理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1)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选取雄性Wister大鼠为模型动物,用10%水合氯醛麻醉(300mg/kg),用4%硫化钠脱毛,无菌操作打开腹腔,于前列腺左、右两叶分别注入0.2ml消痔灵注射液,假手术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0.05%碘伏按压针眼,缝合腹壁肌肉和皮肤,12h后可自由饮食,术后每天用碘酊消毒创口,防止感染。(2)动物分组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针灸组、针灸药物组。同时将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3)针灸穴位的选择根据对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的辩证,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辩证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滞为标;故选取关元、太冲、三阴交、脾俞、肾俞五个穴位。(4)药液制备用前列通片作为对照治疗药物,根据人与大鼠药量换算,制备成0.1g/mL的溶液。(5)试验处理对照组:于实验开始后与针灸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固定,但不做任何治疗;模型组:处理同对照组;针灸组:将大鼠固定在保定台上,用穴位探测仪找准行针穴位,以0.28mm×25mm毫针按顺序针刺关元→肾腧→三阴交→脾俞→太冲,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针灸药物组:将大鼠固定在保定台上,用穴位探测仪找准行针穴位,以0.28mm×25rnm毫针按顺序针刺关元→肾腧→三阴交→脾俞→太冲,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同时每只大鼠每天灌胃前列通药液2ml;药物组:每天灌胃前列通药液2ml。(6)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各组分别于第一、二、三疗程结束后对试验大鼠采血、处死取前列腺,每组每次5只。取前列腺组织切片观察。(7)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测定各组分别于第一、二、三疗程结束后对试验大鼠采血,每组每次5只。分离血清进行TNF-α和IL-6的测定。结果:(1)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前列腺腺泡结构混乱,部分腺腔变形或消失,可见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血管扩张充血。而药物组、针灸组、针灸药物组在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前列腺组织结构趋于正常,无明显水肿和增生,偶见炎性细胞。且针灸药物组前列腺组织结构较针灸组和药物组正常,而针灸组前列腺组织结构较药物组正常。(2)模型组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而药物组、针灸组、针灸药物组在第一、二、三疗程结束后TNF-α和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结论:按中兽医辩证,在辩证的基础上选择关元、太冲、三阴交、脾俞、肾俞五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经过三个疗程可以有效治疗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治疗后的大鼠前列腺组织恢复正常,其机制涉及降低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二、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1 祖国医学对CP的认识
        1.1.1 古代医家对CP的认识
        1.1.2 现代医家运用中医理论对CP的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CP的认识
        1.2.1 CP的分型
        1.2.2 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2.3 CP的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试验设计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病例选择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观察记录
        2.2.4 统计学分析
        2.2.5 伦理学问题及处理
        2.2.6 事件观察
        2.2.7 安全性评价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临床疗效
        2.3.3 疗效性指标
    2.4 讨论
        2.4.1 立题依据
        2.4.2 温针灸治法分析
        2.4.3 辨证选穴分析
        2.4.4 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
    2.5 结论
    2.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2)针灸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
    2.伦理批号
    3.诊断标准
    4.病例入选标准
        4.1 纳入病例标准
        4.2 排除病例标准
        4.3 剔除标准
        4.4 脱落标准
        4.5 终止标准
    5.研究方法
        5.1 临床试验设计
        5.2 治疗方案
    6.观察指标
        6.1 一般资料
        6.2 观察指标
        6.2.1 主要观察指标
        6.2.2 次要观察指标
        6.3 针刺安全性评价
        6.4 随访
    7.统计学方法
    8.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1.1 患者纳入、排除、剔除与脱离情况
        1.2 有效病例的年龄、病程比较
        1.3 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比较
    2.两组各项疗效评价比较
        2.1 两组NIH-CPSI评分比较
        2.2 两组IPSS评分比较
        2.3 两组IIEF-5评分比较
    3.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慢性前列腺炎是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泌尿系慢病
    2.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特点及其病理机制
        2.1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3.针灸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良性治疗效应
        3.1 针灸能有效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盆底疼痛
        3.2 针灸能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症状
        3.3 针灸能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勃起功能
        3.4 非经非穴浅刺的疗效可能与经筋和皮部的效应有关
    4.研究不足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A:病例报告表
附件 B:综述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思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及模型
2 分组及方法
3 指标及意义

(4)“温通针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炎症因子和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立题依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与CNBP
        1.1 病名范畴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针灸治疗CNBP实验研究近况
    2 现代医学关于CNBP的研究
        2.1 病因及发病机理
        2.2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主要器材
        1.3 实验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技术路线图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模型复制
        2.4 治疗方法
        2.5 指标检测及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对大鼠血清中IL-8 的影响(见表 1)
        3.2 对大鼠血清中IL-10 的影响(见表 2)
        3.3 对大鼠血清中FGF-2 的影响(见表 3)
        3.4 对大鼠血清中VEGF的影响(见表 4)
        3.5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分析
    4 讨论
        4.1 模型的制备
        4.2 前列腺与五脏的关系
        4.3 前列腺与经络的关系
        4.4 温通针法的选择
        4.5 穴位的选择
        4.6 实验结果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1.1 针刺
    1.2 艾灸
    1.3 温针灸
    1.4 电针
    1.5 针药联合
    1.6 其他疗法
2 实验研究
3 讨论

(6)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前列腺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及缩略词英汉对照
引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秩边透水道”针法体系的临床应用与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秩边透水道”针法源流与发展
2 “秩边透水道”针法体系与应用
    2. 1基本法则
    2. 2功能主治
    2. 3针法取穴
    2. 4针法操作
3 “秩边透水道”针法现状与优势

(8)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针刺疗法
2 电针
3 其他疗法
    3.1传统针刺结合电针
    3.2针药结合
    3.3艾灸
4 问题与展望

(9)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对体表微循环影响
    1.1 针灸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1.2 针灸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2 针灸对脏器微循环的影响
    2.1 针灸对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2.2 针灸对胃肠微循环的影响
    2.3 针灸对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2.4 针灸对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2.5 针灸对子宫微循环的影响
    2.6 针灸对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3 针灸对微循环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3.1 针灸对微循环相关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3.2 针灸对微循环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10)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及其机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选题背景
        1 选题背景
        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前列腺炎研究概况
        1.1 前列腺的组织结构
        1.2 前列腺的中医解剖位置和功能
        1.2.1 前列腺与五脏的关系
        1.2.2 前列腺与经络的关系
        1.3 前列腺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3.1 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3.2 前列腺炎的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4 前列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4.1 中医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1.4.2 针灸治疗前列腺炎概况
        1.4.3 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概况
        2. 前列腺炎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1.3 造模
        1.4 试验结果
        2 讨论
        2.1 消痔灵注射液的造模机理
        2.2 造模注意事项
        2.2.1. 麻醉剂的选择和用量
        2.2.2. 手术操作
        2.2.3. 术后护理
    第二章 针刺对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前列腺组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与药品
        2 方法
        2.1 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2.2 针灸穴位的选择
        2.3 实验分组
        2.4 实验处理
        2.5 前列腺组织的采样
        2.6 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2.7 讨论
    第三章 针刺对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2 方法
        2.1 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2.2 针灸穴位的选择
        2.3 试验分组
        2.4 试验处理
        2.5 指标测定
        2.7 数据处理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组别相同疗程数据处理
        3.1.1 第一疗程各组TNF-α和IL-6数据分析
        3.1.2 第二疗程各组TNF-α和IL-6数据分析
        3.1.3 第三疗程各组TNF-α和IL-6数据分析
        3.2 相同组别不同疗程数据处理
        3.2.1 不同疗程IL-6数据分析
        3.2.2 不同疗程TNF-α数据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D]. 蔡国振(KuoChen Tsa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针灸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效应评价[D]. 邓泽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思路探讨[J]. 陈思达,刘步平,李静,钱丽欢,李深情,何渊. 中医药导报, 2018(10)
  • [4]“温通针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炎症因子和微循环的影响[D]. 王喜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J]. 张伟,程运中,宋哲伟,应荐. 吉林中医药, 2016(06)
  • [6]秩边透水道技术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前列腺素的影响[D]. 李玲玉. 山西中医学院, 2016(03)
  • [7]“秩边透水道”针法体系的临床应用与拓展[J]. 郝重耀,张天生,金晓飞,冀来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11)
  • [8]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实验研究进展[J]. 陈思达,刘步平,李深情,李静,钱丽欢,何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9]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春华,陈滢如,佘延芬,李静,刘玉祁,苑鸿雯,张鹏,辛思源,齐丹丹,王传杰,谷雨,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01)
  • [10]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及其机理探究[D]. 池建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针刺止鞭穴对实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